其实鱼米之乡丰收期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稻田丰收,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鱼米之乡丰收期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四大米市之首芜湖
1、近代的芜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更大的米粮集散地,与无锡、长沙、九江并称为中国“四大米市”,并且驰名之首。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芜湖,境内河网密布,土地肥沃,被誉为“鱼米之乡”,是主要的产粮区。每年盛产的稻米除自给自足外,仍有大量剩余外销,于是便形成了与米粮相关的产业。芜湖的老地名,如米市街、大砻坊、笆斗街都是与米业相关。其次,芜湖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南有青弋江、水 *** 、清水河在此汇集入江,北有裕溪河联结巢湖,成为水上交通的枢纽。而在古代,水路运输是最为便捷也是更便宜的运输方式,芜湖优越的水运条件就自然地成为最理想的米粮集散地。
2、当然,芜湖能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四大米市”之一,除了地理优势之外,还有人为的因素推动。这个人就是清朝末年重量级人物李鸿章,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氏,为官一世造福安徽家乡。
3、据史料载,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1877年,李鸿章奏请清 *** ,将江苏镇江七浩口的米市迁至安徽芜湖,这对芜湖米市的形成具有决定 *** 作用。李鸿章还授意当时驻芜湖道员张荫恒去镇江劝说米商迁芜。在张荫恒的劝说下,广潮帮米商率先迁来芜湖。烟台、宁波两帮米商也紧步后尘,接踵而至。《江广米行重建会所碑记》中曾记载:逊清光绪八年,李文忠公请准将米粮市场由镇江七浩口移植于此。至清光绪八年(1882年),促成“芜湖米市”正式形成。
4、据记载,芜湖米市兴盛后,江面上几乎每天都是运米的帆船,首尾相接。大清银行、安徽地方银行、美孚洋行和数不清的钱庄银楼在芜湖展开米金融;世界航运巨头如英国太古、怡和,日本日清等都到芜湖运米。 *** 8年,安徽在芜湖设立米捐局,规定所有运输米粮的船只,出安徽境内必须停靠于芜湖缴纳米捐,这就成为一种强制手段,迫使安徽米粮必须在芜湖集散。
5、但让人费解的是,芜湖除了有安徽米捐局外,江苏米捐局也设在了这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光绪二 *** (1902年),两江总督张之洞要在江苏境内设置米厘卡,立即遭到芜湖米商的强烈反对,因米船过江苏境内还需要重复缴税,必将导致米商设法逃避芜湖而直接运销江苏,分散芜湖粮源。后经两省协议,决定在芜湖另附设江苏米捐局,预征米船过大胜关等应缴之捐银。并规定从芜湖出口一石米,需要缴纳捐银一钱一分七厘二毫,江苏捐银七分。通过这种强制手段,从而保证了芜湖米市充裕、稳定的粮食来源。
6、据档案记载,自 *** 8年芜湖设立米捐局,芜湖米市也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芜湖成为了当时我国长江中下游更大的米粮集散地,有米号124家、米行48家、小市行218家、砻槐蚂坊和碾米厂134家。 *** 《芜湖县志》中记载:米粮输出量多时达500多万石,少时也有三四百万石。直至1919年连续两年大丰收,经芜湖输出的米粮更是突破1000万石。当时曾有“堆则如山,出则如江”的说法,来形容当时芜湖米市的盛况。
7、当年的米捐局设立在芜湖中二街,此巷就是米捐局巷,它南起芜湖的中二街,北至镜湖路,全长约100米,宽2米。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米捐局巷已难觅旧貌了。上图为芜湖米捐局巷
8、米捐局巷虽然不长也不宽,但却“卧虎藏龙”,这里发生了不少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大事。例如这里曾是安徽省 *** *** 人组织的大本营——安徽公学的旧址。
9、安徽公学,是清朝末期由著名教育家李光炯和卢仲农共同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公学聘请的教师大多是当时安徽省和全国著名的 *** 活动家,一些有名的人物也曾先后来到公学任教。而米捐局巷内右侧大半条巷子的房屋都是安徽公学用房,一色徽式平房,共有房屋三四十间。1912年7月,李光炯和卢仲农鉴轿行于安徽职业教育落后的情况,将安徽公学改为私立甲种实业学堂,并将校址由米捐局巷迁到芜湖东门外校场街,分设农、商两科,卢仲农任校长。后来学校规模逐渐扩大,1914年改为公办的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
10、而另一件发生在此的历史大事件,则是 *** 曾在米捐局巷逗留休息。
11、1912年10月30日上午8时许, *** 先生乘坐“联鲸”号兵舰到达芜湖市弋矶山附近的江面。当天上午,芜湖各界人士 *** 在大舞台(今中山路步行街大众影都旧址)欢迎中山先生,场面十分隆重。 *** 先生的演讲受到在场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掌声和口号声接连不断。欢迎大会后, *** 一行乘马车到米捐局稍事休息,后又到广东会馆参加了广东同乡会举办的欢迎宴会。下午3时许乘坐“联鲸”舰回到了上海。
12、虽然芜湖米捐局巷早已不复存在,但这是芜湖人的记忆,同时这条巷承载着的这段历史,促进了芜湖米市的形成与繁荣,带动了芜湖经济的全面发展,如金融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方面。同时,米粮大批量、长距离的运销,促进了芜湖 *** 业和埠际贸易的发展,芜湖的早期工业也随着米市的兴起逐步形成。本文资料源于[芜湖档案]。
二、霞浦之行散文
1、霞浦,为福建宁德市辖县,它位居 *** *** 西北岸,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沿海经济 *** 县和港口城市。它是“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又素有“闽浙要冲”、“鱼米之乡”、“海滨邹鲁”的美誊。当一年一度的 *** 走水节来到之际,我跟随游腔摄调摄影策划工作室来到海滨之城霞浦。
2、这是一群摄影人,在去福建霞浦 *** 走水采风活动遇见了,我称他们是追赶太阳的人。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热衷于旅游的我更喜欢跟着摄影团队出行,觉得这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走的线路比较经典;二是看的景点比较独特;三是玩的时间比较宽松。这次出来的都是摄影高手, *** 过海各显威风,他们是出 *** 的料。能够与他们同行,耳濡目染,想必自己的摄影水平也会突飞猛进的吧!
4、一路上,经过八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于傍晚时分到达福建福鼎八尺门江边村养殖场。早有其他的摄影团队先我们而到,当地民居的四层楼屋顶上挤得满满的。高手们搭起了三角架,长枪短炮齐上阵,从各个不同的视角拍摄围网。登高望远,那一个个椭圆形的围框,错落有致,四处延伸;更远处低矮的山峦,层层叠叠,隐隐约约。
5、太阳渐渐地向西滑落,蓝色的天空浓云翻滚。想象着不一会儿,西边的山峦上空将会升腾起万丈红霞……我静静地等候。
6、突然,太阳不见了,它滑进了浓密的云层里。云层变暗变灰,却没有霞光。只听有人在说:“完了,今天的太阳出不来了。”就看到有几个高手开始收起了三角架,而大部分还在原地迟迟未动。
7、天渐渐地暗了下来,依然没有红霞,美丽的落日景象是拍不到了。“唉,天不作美!”人们在叹息声中,扫兴地走下屋顶。
8、对摄影人来讲,霞浦可以说是神一般存在的地方,所以也是摄影的天堂。日出日落,海滨滩涂,浓云墨雾,变幻莫测,很多摄影基地都设在那里,我们所住的宾馆就叫摄影主题酒店。
9、翌日,我们又赶往三沙镇花竹村拍日出。早上四点宾馆从出发,出租车分别把我们载到花竹村山上。
10、虽然天空还很暗淡,栈道上已经挤满了摄影发烧友,长枪短炮、三角架早已经摆好了架势,就等着鲜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11、太阳却迟迟没有露脸,它躲在云层里,似乎故意在跟我们躲迷藏。在一片微弱的霞光中,远处山的形状像剪影,映出清晰的轮廓。怀揣着希望,我焦急地等待着。
12、渐渐地,天空亮了起来,霞光的范围越来越大,太阳的笑脸还是没有见到。
13、“估计太阳被海面上的雾气挡住了。”我有点泄气地说道。
14、“是的,这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旁边的摄友附合道。
15、“那么,可以P个太阳在照片上吗?”我想起摄影老师曾说起的,摄影离不开后期 *** 。
16、“不行的,海面上还要有金色的光影。”
17、“那把海平面也P一下,不行吗?”
18、“哈哈,那就造个太阳出来吧!”
19、正打趣着,金色的太阳倏地钻出了云层,海平面上渐渐地印出一道圆圆的红色光影,波光粼粼,闪闪发亮。我看到,旁边一叶小舟正朝着那道光划去。
20、太阳渐渐地上升,开始变淡,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东方已是一片金黄……
21、傍晚,我们又赶到浒屿澳大桥拍鱼排日落,翌日早晨,又有部分团友去了北岐拍日出……
22、日出日落固然看好,但是看了那么多,似乎感到有点审美疲劳,但摄影人却照样乐此不彼,津津乐道。难道他们不感到辛苦?听到他们交流时,有个词叫“光影”讲得最多,想必这就是摄影上的专业术语吧。什么时段光影更好,当然是日出日落之时。所以对摄影人来说,为了拍出好片子,他们愿意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地追赶着太阳,没有丝毫的懈怠。
23、夸父追日,最后他抛弃了手杖,便化成了一片绚丽的桃林;而摄影人,却紧握手中的单反,带来一片美丽的光影世界。我要赞美你,摄影人,你们是新时代的夸父!
24、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 *** 诞辰日,今年是 *** 诞辰1058周年,期间也是 *** 婆走水的日子。5月11日,我们于早上5点半从霞浦摄影酒店出发,到达沙江渡口后,乘小船前往竹江岛。
25、这个季节正是海带种养的旺季,海上筏架上挂满了海带条。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晒海带了,便迫不及待地拍了些海带的照片晒在了朋友圈里,题名为“晒海带”。结果被老吉普纠正,这叫“种海带”,滩涂上摊平晒着的才叫“晒海带”。
26、那么, *** 走水又是怎么回事呢?
27、 *** ,是以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 *** ,有天上 *** 、天后娘娘、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多个称呼。相传, *** 原名林默,北宋年间出生于福建莆田。她天资聪颖,精研医术,28岁时为了救人,在海上被船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就因为她平素乐于助人,行善济世,矢志不嫁,救海 *** ,才受到渔民们的敬仰,并立庙奉祀。
28、 *** 的 *** ,起源中国闽越地区,由真人演化为神仙,被信奉为航海保护神,在民间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 *** ,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不曾有过的。 *** 的祭奠,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庙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此次,我们到竹江岛去观摩的“ *** 走水”活动,应该算作是海祭的一种。
29、“ *** 走水”,历年来成为霞浦 *** *** 所独有的民间传俗,具体来说,它分“走水”与“抢水”。“走水”象征 *** 海上巡视,保佑渔业丰收;“抢水”,是指 *** 海上巡视后,在回宫的道上,各村选派精壮青年,拦途抢轿,让轿子路经自家村子,祈求 *** 保佑他们平平安安。
30、 7点半,岛上的祭祀开始,我们在天后宫寺庙观看了祭祀演出后,又赶往山上观赏 *** 巡海活动。
31、浩浩荡荡的巡海渔船,行驶在海面上,在途经一排排齐齐整整的种海带的筏架之间,不断地变换着花样。远处山上的摄影发烧友们,端着长枪短炮,记录下了海巡热闹的场景。
32、竹江岛的滩涂上都是浮排,涨潮时浮排浮了起来,落潮又落了下去,给人的错觉像是整个岛有沉浮的感觉。潮起潮落,让我亲眼目睹了大海的.神奇。
33、“抢水”活动,就是在涨潮的时候进行的。下午二点我们就等候在竹江岛汐路桥处。难于想象,脚底下这块干澡的石板路,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浸泡在海水里的,这就是滩涂。何谓滩涂?就是陆地和大海之间的纽带,是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平坦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的沉积,而形成的浅海滩。涨潮时,它没入水中,退潮时,又露出水面。在霞浦,最有魅力的就是滩涂。
34、我们在太阳底下暴晒了四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涨潮。当海水漫过滩涂,活动就开始了。只见二三十名身穿大红衣服的壮汉子,抬着两顶坐着 *** 神像的轿子,在敲锣手的引导下,冲进水中。他们跑了一百多米后,轿子抬高放下,反复沾水三十六次,以此祈求平安。轿子来回跑了三次,抢水活动就便结束。
35、这时,海水早已没过了脚腕,越涨越高,我随 *** 淌着水走到岸上,不能淌水的观众有小船相助迅速撤离。
36、当我们在撤离岛屿的路上,又见到了载有 *** 神像的轿子,被当地人拦住停了下来的情景。
37、 *** 走水,纯粹是民间的一种祭礼,虽然具有独特的地域 *** ,但又有广泛的群众 *** 和愉悦的观赏 *** 。正是因为得到了人们的 *** ,作为海神, *** 的传播面越来越广,逐渐走向东南亚,走向全世界,已经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而此次,我们的霞浦之行,也就是冲着 *** 走水节活动去的,值得庆幸的是,我目睹了 *** 走水节的全过程。
38、四天的霞浦旅游,我们迎日出,送日落,登岛屿,走滩涂,观赏竹江岛 *** 走水节。这次跟着摄影团队的霞浦之行,对我来说是震撼的,也是新奇的。它是一次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激荡。
三、中国真正的鱼米之乡是哪里
1、中国的“鱼米之乡”指的是长江三峡以东的沿岸地带,这片地带从北的淮阳山延伸至南的江南丘陵,地势大致平坦,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50米。其中,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江西的鄱阳湖平原构成了中游平原,而下游平原则包括安徽的长江沿岸平原、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10米,被誉为“水乡泽国”。
2、这片地区的特点是河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如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大淡水湖都集中在这里。由于温暖湿润的气候,这里年均温在14~18℃,无霜期长达240~280天,适宜种植双季稻,农作物如稻米、棉花和水产资源丰富,因此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农业一年可收获两至三次,年降水量适中,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总的来说,中国的鱼米之乡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平原地带,这里不仅有肥沃的土地,还有丰富的水资源,是农业丰收和美食佳肴的摇篮。
鱼米之乡丰收期和稻田丰收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