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成语 带慈善的成语大全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3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慈善的成语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慈善的成语的知识,包括带慈善的成语大全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和慈善有关的成语
  2. 形容人心肠慈善的成语是
  3. 形容公益的成语
  4. 有关于慈善的四字成语
  5. 形容老师慈善的成语

一、和慈善有关的成语

1、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2、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3、慈悲为本慈悲:慈善和怜悯。原 *** 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4、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

5、大慈大悲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

6、出处:《妙法莲花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7、佛头着粪着:放置。原指佛 *** 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8、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 *** 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9、扶倾济弱倾: *** ,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10、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11、出处: *** 《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12、扶危济困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13、出处:明·施耐庵《 *** 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慈善的成语 带慈善的成语大全-第1张图片-

14、扶危救困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15、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16、积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17、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8、积善余庆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19、出处:《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20、急公好施指热心公益,乐于施舍。

21、急公好义急:急于。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22、出处:汉·刘向《新序·节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 *** ,公正而好义。”

二、形容人心肠慈善的成语是

1、近义词:大发慈悲、悲天悯人、与人为善、宽大为怀反义词:惨无人道、铁石心肠、灭绝人 *** 、暴戾恣睢

2、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有时用于讽刺

3、解释: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

4、出处:《法华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5、解释: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6、解释: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三、形容公益的成语

1、济苦怜贫、积善成德、扶危济急、扶倾济弱、博施济众。

2、出处:·《 *** 》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3、翻译:好惠谦柔,济苦怜贫,随着方到圆

4、白话释义: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5、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6、翻译: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而神明自得

7、出处:《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8、翻译:你认为一个九三○年三月到沪中遭遇艰难巨大……,笃行为没有改变,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9、白话释义:倾: *** ,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10、出处:·《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11、翻译:如果你肯扶倾济弱,我可以就转怒为笑,一次 *** 记着思念着

12、白话释义: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13、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14、翻译:如有广施于民而能成多,怎么样

四、有关于慈善的四字成语

1.关于爱心的四字成语

关心民瘼

【解释】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出处】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解释】旧时称赞某些 *** 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

【解释】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

【解释】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解释】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处】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将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解释】乐:好,喜欢。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处】《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出处】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解释】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指待人真诚、热情。

【出处】几个人当中,毕竟是老头子秦梅士~。◎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四十四回

【解释】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 *** 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扶倾济弱倾: *** ,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扶危济急犹扶危济困。

出处: *** 《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扶危济困扶:帮助;济:搭救,拯救。

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出处:明·施耐庵《 *** 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扶危救困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积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积善余庆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

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出处:《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急公好施指热心公益,乐于施舍。急公好义急:急于。

热心公益,见义勇为。出处:汉·刘向《新序·节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 *** ,公正而好义。”

五、形容老师慈善的成语

1、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2、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3、扶倾济弱倾: *** ,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4、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5、出处: *** 《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6、扶危济困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7、出处:明·施耐庵《 *** 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8、扶危救困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9、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10、积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11、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2、积善余庆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13、出处:《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4、急公好施指热心公益,乐于施舍。

15、急公好义急:急于。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16、出处:汉·刘向《新序·节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 *** ,公正而好义。”

17、济寒赈贫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18、出处:《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19、出处:元·侯善渊《 *** 》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20、济困扶危济、扶:帮助。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

21、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

22、济弱扶倾弱:弱小;倾: *** ,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23、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济弱扶倾。”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24、济世救人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25、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之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 *** 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26、矜贫救厄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27、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 *** ,矜贫救厄是一 *** 。”

28、救困扶危救济、扶助陷于危难的人。

29、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

30、 *** 恤患指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31、乐善好义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32、普度众生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 *** 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33、出处:《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34、普济群生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 *** 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众生”。

35、普济众生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 *** 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众生”。

36、轻才好施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37、出处:《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38、善门难开善门:为善之门。旧指一旦行善助人,许多人都会来求援,凡无法应付了。

39、出处: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三十四回:“这太原一府是被灾顶重的地方。大善士见机,善门难开。”

40、施仁布德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41、为善最乐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42、出处:《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43、修桥补路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44、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之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45、与人为善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 *** 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46、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7、出处:《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临地持。”

48、云行雨施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49、出处:《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50、出处: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

51、仗义疏财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52、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53、振贫济乏接济贫穷的人和没有依靠的人。亦作“振穷恤寡”、“振穷恤贫”。

54、振穷恤寡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

55、出处:《北史·魏纪四·孝明帝》:“壬寅,诏以旱故,命依旧雩祈,察理冤狱,掩胔埋骼,振穷恤寡。”

56、出处:《明史·王越传》:“睦族敦旧,振穷恤贫,如恐不及。”

57、出处:《新唐书·刘仁轨传》:“赈贫贷乏,劝课耕种,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58、拯溺扶危拯:救。溺:落水者。危:危难。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难中的人或国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济困”。

59、周急继乏周:接济。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亦作“周急济贫”、“周贫济老”。

60、诸恶莫作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61、出处:《大般涅槃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62、作善降祥旧指平日行善,可获吉祥。

63、出处:《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关于慈善的成语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成语 慈善 大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