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形容一个人没用的成语,以及一个人办事很差劲怎么形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形容一个人的成语
冯异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名将,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字公孙。汉光武帝刘秀刚起兵时,他就在刘秀手下效劳,立下很多战功。他虽然功高盖世,为人却十分谦虚,从不居功自傲,因此人们非常敬仰他。
汉光武帝派冯异率 *** 平定关中,冯异果然不负众望,真的使关中 *** 下来。光武帝大喜,封冯异为阳夏侯,让他担任征西大将军的职务。
由于冯异坐镇长安,兵权很大,又爱民如子,老百姓都称他为咸阳王。这时,有个小人向光武帝启奏说,冯异的威望太高,可能会产生谋反之心,朝廷不可不加以防备。
冯异听说这件事,唯恐皇帝加害自己,就给刘秀写了一份奏折,说自己忠心耿耿为朝廷办事,决无异心。他说:“以前在处境很困难的情况下,我做事都不敢有半点差错,现在 *** ,又有爵位之赏,我怎么敢一意孤行,做出越轨之事呢?”
刘秀回了一封诏书说:“我与你从公的方面来说,是君与臣的关系;从私人感情方面来说,就如同父子一样。你实在不需要因为这个而害怕呀!”
公元30年,冯异从长安来到京城洛阳,朝见光武帝。光武帝非常隆重地接见他,并对满朝文武说道:“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簿,在创业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又为我平定了关中之地,立下了盖世奇功啊。”
退朝之后,光武帝又将很多珍宝、衣服赏赐给冯异,并且写了一道诏书说:“当年在无蒌亭,我没有饭吃,是你给我弄来一碗豆粥;在虖沱河,我饥饿难耐,又是你给我煮麦饭。这些事情历历在目,我又怎么能忘记呢?你对我的深厚情意,我至今还没有报答。”
明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储藏柑橘。他保存的柑橘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天都不会腐烂,柑橘皮又红又滋润,饱 *** 水分,像宝石一样,非常美丽。柑橘的 *** 虽然很高,买的人却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刘基买了他一个柑橘,剥开皮却臭气冲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刘基气愤地责 *** :“你为什么弄虚作假欺骗顾客?”
卖柑橘的人笑了笑,说:“我做这个生意已经很多年了,而且就靠这个过日子。我愿意卖,人家愿意买,谁都没意见,只有你这位先生不满意。
你可知道,当今世上欺骗人的多着呢!你不想想,那些腰间佩着兵符好像是保卫国家的武将,难道真有孙子、吴起的打仗本领吗?那些头戴乌纱帽、神气十足的人,难道真是治国的人才吗?
其实他们也没多大本领。人民的疾苦,他们根本就不管;官吏们胡作非为,他们也不制止。他们只顾自己吃饱了肚子,耗费国家的粮食和钱财,却不知道羞耻。这些人和我卖的柑橘一样,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但是肚子里什么能耐都没有。”
刘基听了这番话,哑口无言。回到家里后,他就写了《卖柑者言》这篇文章,其中就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句。
后来,人们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作为成语,比喻外表虽然很华丽,可是里面却已经一团糟了。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 *** 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
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问他:“ *** 偿命,理所当然。你为什么要哭呢?”
武吉说:“小人母亲七十岁了,她只有我一个孩子,小 *** 没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饿死了!”散宜生入城进殿来见文王,说:“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办完赡养母亲的后事,再来抵偿王相之命。不知如何?”
文王准了,就让武吉回家去了。“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二、形容人无用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无用的词语有道边苦李、百无一用、悬疣附赘、饭囊衣架、一无是处。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白话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他的伙伴一同游玩,看见一棵李树结了许多果实,果实压得枝条快断掉,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只有王戎没去摘。有人问他怎么回事,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有人一尝,果然是苦的。
含义:是指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成语出处:清·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白话译文: *** 儒林中十人里有九人我对他投以白眼,但如今百事派不上一点用场的却是我这样的读书人。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白话译文:他们把人的生命看作像赘瘤一样多余,他们把人的死亡看作是毒痈化脓后的溃破,像这样的人,又怎么会顾及死生优劣的存在!
含义: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无用之人。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主入桃源》之一折:“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
白话译文:无用之人塞满长安,杂乱无序。
含义:比喻一个人或物没有一点用处。
成语出处: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
白话译文:让那三家村子做一点好吃的东西过来,结果各种做法,没有一个像样的。
三、怎样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做事没有原则
1.人云亦云:形容一个人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2.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不坚定。
3.飘忽模惚:形容行为不稳定,缺乏原则。
4.见利忘义:指见到利益就忘记道义,没有原则 *** 。
5.利令智昏:因贪图私利而使头脑不清,失去理智。
6.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7.随波逐流:形容没有主见,随着大众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8.朝三暮四:比喻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
9.反覆无常: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经常变化,没有稳定 *** 。
10.见风使舵:根据形势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动或策略。
四、形容没用的成语
形容没用的成语有百无一用、徒劳无益、朽木不可雕等。
1、百无一用:这个成语意思是完全没有一点用处。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东西或某个人毫无价值,没有任何值得利用的地方。例如,这个方案百无一用,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徒劳无益:这个成语意思是做的事情没有效果或价值。徒劳是指白费力气或无谓的劳动,无益则是说这些事情没有帮助或没有好的结果。例如,这个工作你再努力也是徒劳无益,因为你的能力达不到要求。
3、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意思是腐烂的木头不能再被雕刻。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已经无法挽救或改善,没有再继续投入精力的价值。例如,他太懒了,已经朽木不可雕了。
1、举足轻重指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对于事情的发展起到决定 *** 的作用。与没用相比,有用的人或事物则更加重要、有影响力。
2、无所不能这个成语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全面的能力和功能,可以在任何方面都有所作为。与百无一用相反,无所不能表示非常有能力和多才多艺,可以在各种情况下应对自如。
3、博学多能形容一个人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种技能。博学指学问广博,知道得多。这通常是对一个人的知识和学识的赞扬,表示其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厚的学问基础。例如,一位博学的教授通常具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用多种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多能指具有多种技能和能力。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不仅在学问上有所专长,还具有多种实用的技能和能力,能够胜任多种工作或任务。例如,一位多能的工程师可能同时具有结构设计、编程和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技能,可以在多个领域中独挡一面。
形容一个人没用的成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一个人办事很差劲怎么形容、形容一个人没用的成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