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问:淡水鱼好吃还是海水鱼好吃?哪一种更鱼好吃自然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然而,以往公众的回答多数认为海水鱼比淡水鱼好吃,至少肌间刺少、土腥味少。近期,这个答案悄悄地往相反的方向转变。
认真了解,并不完全像一般人想象的是由于某个国际事件的影响,而是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淡水鱼的品质也在悄悄产生变化。
如武昌鱼的肌间刺问题已被华中农大攻克;如一种去除小细刺的鲫鱼已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问世……吃淡水鱼不挑刺已不再是梦。另外,一大批高品质的淡水鱼养殖,如鳜鱼、虹鳟、鲶鱼、鲈鱼、乌鳢、巴沙鱼、淡水白鲳、笋壳鱼、罗非鱼越来越多,土腥味也越来越少了!
我今天的主题并不是想告诉大家有哪些淡水鱼越来越好吃,而是想告诉大家,一些鱼在海洋里有、在淡水里也有。
比如三文鱼。目前市场上的三文鱼都属于鲑科鱼类。鲑科鱼类包括两大类:大西洋鲑(鲑属)和太平洋鲑( *** 哈鱼属),大西洋鲑就一种,也就是大西洋鲑(Salmo salar),太平洋鲑有20种以上,我国有土著品种,如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台湾的樱花鲑等。因此,我们可以吃到挪威养殖的海水三文鱼,也可以吃到我国西南、西北,特别是新疆天山脚下养殖的三文鱼。同样,鲈鱼也有淡水鲈鱼和海水鲈鱼,就是名为河豚,也不只是在淡水生长,还有在海水生长的。
本篇文章的“主鱼翁”是淡水大黄鱼。我想,绝大多数人只知道海水大黄鱼,特别是深海养殖大黄鱼在市场天天能和我们见面。近日,我们到江苏泰州调研,发现了江苏好润特色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有一个淡水大黄鱼苗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用于好润淡水大黄鱼保种育苗科研生产。
他们的淡水大黄鱼的鱼苗从哪来呢?在分类学上,淡水大黄鱼跟我国的海水大黄鱼、小黄鱼同属石首鱼科,在270余种石首鱼科鱼类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生活在淡水中的石首鱼类仅有3种,淡水大黄鱼属其中之一。
2019年5月,世界首例淡水大黄鱼人工繁育就已在我国宣告成功了。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美国田纳西野生动物资源局联合开展美国淡水大黄鱼引种繁育研究,在中心主任徐跑研究员的带领下,项目组在人工催产方式、苗种孵化及苗种开口饵料等方面破解多项技术难关,仅用三年时间攻克了美墨科研人员十余年尚未成功的淡水大黄鱼繁育技术。
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研究员 图片来自无锡淡水研究中心
淡水大黄鱼引进之路
就像当年雷霁霖院士引进多宝鱼一样,每条鱼在中国“落户”、形成产业、造福百姓,都需要走一条艰难的路。淡水大黄鱼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墨西哥等地,但人工繁育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徐跑主任带领团队攻关 图片来自无锡淡水研究中心
在淡水大黄鱼人工繁育中多项技术难关中,目前大部分技术难关我们已经攻克。特别是解决了人工催产、开口饵料、饲料驯养等系列关键技术,在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为我国淡水大黄鱼进一步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和养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淡水大黄鱼 图片来自无锡淡水研究中心
正出膜仔鱼、初孵仔鱼及3日龄仔鱼 图片来自无锡淡水研究中心
为什么要引进淡水大黄鱼?
淡水大黄鱼属底栖鱼类,耐低氧能力较强,具有生长速度快、耐低氧、适应性强、肉质好、无肌间刺等优良特性。我国养殖淡水大黄鱼有很多优势:一是淡水大黄鱼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它是原产地北美洲分布纬度最广泛的鱼类,因此在我国黑龙江到海南岛地区都可以进行养殖和自然度夏越冬;二是淡水大黄鱼抗逆性强,淡水大黄鱼属底栖鱼类,耐低氧能力较强,能耐受较高密度的养殖,对水质要求不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可以通过驯化摄食配合饲料;三是淡水大黄鱼“好养”,养殖设施和条件简单,在江浙沪一带,鲥鱼、河豚等很多高档鱼类养殖需要较高的配套设施和条件,而淡水大黄鱼只需普通土池就可以满足养殖需求。
据专家预计,未来2-3年苗种就可以批量生产。当苗种繁育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养殖技术、营养需求及养殖模式等方面成熟后,淡水大黄鱼就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名、特、优”品种进行推广和规模化生产,就可以成为一些乡村经济发展和增收的主导产业。
对吃货们来说,淡水大黄鱼和海水大黄鱼有什么不一样?
从外形上看,海水大黄鱼是金黄色的,而淡水大黄鱼的颜色有点像罗非鱼,呈银灰色、只有腹鳍是金黄色的。长大的成鱼背较高,肉质是和鳜鱼类似的“蒜瓣肉”,无肌间刺,口感和风味都可与野生大黄鱼相媲美,已获得到高端市场的认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淡水大黄鱼肉质好,如果价格合适,在普通老百姓中应该也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据了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无锡淡水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正在进行淡水大黄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成鱼养殖模式、营养需求、饲料配方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预计在未来2~3年实现淡水大黄鱼规模化生产。江苏好润特色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的淡水大黄鱼苗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与淡水研究中心合作推动淡水大黄鱼规模化生产的项目之一。
我们为科研人员加油,期待淡水大黄鱼早日大规模生产、上市。届时寻常百姓就可以吃到肉质可与上万元野生海水大黄鱼相媲美的淡水大黄鱼。
图片来自江苏好润特色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作者:刘雅丹 中国农技协秘书长助理、研究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科学性审核:徐跑 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编辑:武玥彤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为什么各种饮食指南、生活当中总是提倡要适当多吃鱼?饮食指南很多,各个国家都有。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由营养健康权威机构为某地区或国家的普通民众发布的指导性意见,一般以营养学原则为基础,结合本国或本地的实际情况,以促进合理营养、改善健康状况为目的,教育国民如何明智而可行地选择食物、调整膳食。通俗的讲就是,国家营养权威机构,告诉本国人民如何健康的吃、健康的喝。指南内容各有不同,但是里面基本都有一条相似的内容,就是鼓励大家适当多吃鱼。
比如地中海饮食,起源于地中海地区居民特有的饮食习惯。 其提倡食用脂肪多为橄榄油,坚果, 肉类以鱼肉海鲜为主。
我们国家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炼出了平衡膳食八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为什么都鼓励适当多吃鱼呢?
答案:因为鱼一身都是宝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易消化吸收,脂肪含量低,还含有钙、磷、钾、碘、锌、硒等无机盐,以及多种维生素等。鱼皮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亮氨酸也有一定抗癌功效。鱼头含有一定量的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属于Omega-3脂肪酸,有助保护心脑血管。可以做鱼头泡饼和剁椒鱼头。鱼鳔也叫“花胶”,高蛋白、低脂肪,如果喜欢其口感,可以食用。鱼骨富含钙等微量元素,可作为天然的补钙来源。比如做点香酥鱼骨小零食,或者磨成粉可以做调味料。鱼鳞含有胆碱,可增强记忆力。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心脏病有一定作用。
1、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鱼肉所含的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含量大约在17%-20%之间,而且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易于消化吸收,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散,水分含量比较多,因此,肉质比较鲜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来更觉软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因此适当的吃鱼肉,对于需要补充蛋白质群来讲再合适不过了。
2、鱼肉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各种肉类中,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最多的,如黄鱼含0.8%、带鱼含3.8%、鲐鱼含4%、鲢鱼含4.3%、鲤鱼含5%、鲫鱼含1.1%鳙鱼(胖头鱼)只含0.9%、墨斗鱼只含0.7%。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大家知道,Omega-3脂肪酸是一类人体无法合成但对身体有益的营养物质,临床研究表明服用该类脂肪酸有健脑强脑、调节血压、减少炎症甚至降脂等健康功效。鱼类中富含丰富的Omega-3脂肪酸,综上所述,对于高脂血症的人、健忘的人,适当的食用鱼肉,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记忆力的效果。
3、鱼肉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比如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丰富的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的功效,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维生素,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健康的用鱼每天应该多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周更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
最后大家简单的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吃鱼会让人更聪明,可以保护心脏、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夏天吃鱼健脑、降脂、补钙质!但吃错品种,当心拉肚子和加速衰老每个人都知道,夏季吃鱼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大脑的智力素质,而且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补充人体的营养素。
但有些鱼类却含有致癌物质,如果长时间频繁地食用这些鱼类,会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今天小爆老师,就跟大家聊聊:夏天吃鱼健脑、降脂、补钙质!但吃错品种,当心拉肚子和加速衰老
1、未煮熟的鱼:
有些鱼烹饪的半生不熟,或者干脆是直接吃生鱼片刺身,虽然口味上比较吸引人,但从食品安全角度并不推荐。
一些鱼类含有一些生活在水中的细菌,如弯曲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如果在烹调的过程中没有煮熟,就会将细菌带到人体内部,并引起不适。
严重者会致病,引起腹泻、呕吐甚至是乙型肝炎等。未煮熟的鱼类还可携带有毒素,大量进食未煮熟的鱼类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2、过度油炸的鱼:
不管什么肉类食物,经过高温油炸后,油脂会给食物增加丰富的口感,更加好吃,这一点我们都认同。
但如果过度油炸鱼,就会破坏鱼类本身的营养成分和天然抗氧化物,形成致癌的物质,如芳香氨基酸类、脂氧化产物等。
这些物质会加快细胞的老化和衰退等,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过度油炸的鱼类还会导致鱼油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从而形成氧化物质,降低鱼油的保健作用。
3、腌制的咸鱼:
腌制的咸鱼在夏季被广泛食用,一些人认为这样能够更好地解暑。腌制的咸鱼含有较高浓度的钠盐,如果进食的过多会导致人体钠、钾离子的平衡失调,从而引发高血压等疾病。
此外,腌制的咸鱼中也会产生致癌物质,如干香花乙酸、硝酸盐等。所以,如何少吃腌制的咸鱼是非常必要的。
4、野生鱼:
在夏季,野生鱼也是许多消费者的选择。野生鱼不含激素和抗生素,并且营养价值也较高,但是野生鱼中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头条创作挑战赛#
因为野生鱼多数时间都主要产自开放水域,这些水域中受到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因此,野生鱼中含有各种化学药物和重金属,如铜、镉等,容易引起中毒等健康问题。
鱼这样做,不仅肉质鲜嫩,营养价值特别高,常吃还有助于降低血脂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糖果!众所周知,鱼肉不仅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也是特别高的,是一种高蛋白质和低脂肪的食物,常吃鱼还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记忆力、保护心血管和延缓衰老的功效哦。那接下来,让小糖果给大家分享五种特别美味好吃的鱼的 *** *** 吧!
1.红烧鱼
食材:鱼、姜丝、蒜片、青红辣椒、香菜、生抽、老抽、蚝油、白砂糖
做法:(1)先调1碗酱料,3勺生抽,半勺老抽,半勺蚝油,和适量的白砂糖,搅拌均匀;
(2)鱼划刀,用厨房纸擦干水分;
(3)热锅下油,放入适量盐、鱼煎至两面微焦,再加入姜丝、蒜片爆香;
(4)加入半碗水和调料,中小火煮至收汁,最后撒上青红辣椒和香菜即可。
2.水煮鱼
食材:鱼片、豆芽、水煮鱼料、淀粉、胡椒粉、蒜、香菜、花椒干辣椒、白糖
做法:(1)鱼片用淀粉、胡椒粉、盐和食用油抓匀腌制一会;
(2)锅中热油放入蒜片爆香,加入水煮鱼料,倒入开水煮开,放入1勺生抽、1勺蚝油、少许糖、盐和少许白胡椒粉,加入豆芽煮至软捞起装盘,再放入鱼片煮熟;
(3)铺上豆芽,放花椒、干辣椒,最后淋上热油撒上香菜便可食用。
3.糖醋鱼块
食材:鱼、番茄酱、葱、姜、生抽、醋、白糖、盐、味精、胡椒粉、香炸粉
做法:(1)鱼去鱼头切块,加盐、料酒、姜片腌制20分钟左右;
(2)加入香炸粉搅拌均匀,锅中热油,鱼块入锅,炸至微黄捞出;
(3)调糖醋汁(2勺生抽、3勺白糖、4勺醋),再加入少量的盐、胡椒粉和味精;
(4)葱姜蒜热油下锅爆香,加入番茄酱和糖醋汁,最后倒入鱼块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4.剁椒鱼头
食材:鱼头、料酒、姜葱蒜、蚝油、剁椒酱、蒸鱼豉油
做法:(1)鱼头从中间分成两半并改刀,放入料酒、盐腌制15分钟;
(2)盘里放入葱姜垫底,放入鱼头,淋上蒸鱼豉油,大火蒸8分钟;
(3)倒掉汤汁,锅中热油,放入蒜末、剁椒酱、蚝油炒香;
(4)鱼头上放炒好的剁椒酱大火蒸10分钟左右,撒上葱花,再把热油淋在香葱上便可。
5.清蒸罗非鱼
食材:罗非鱼、姜、葱、料酒、小米椒
做法:(1)把罗非鱼剪去鱼鳃、两面切好花刀,然后洗净备用;
(2)葱切段、姜切丝,给鱼身上抹盐,淋上料酒,加入切好的葱段、姜丝,腌制15分钟左右,再放蒸锅上蒸10分钟;
(3)捡掉姜丝和葱花,倒掉蒸出来的汤汁,淋上蒸鱼豉油,再放上葱姜、辣椒段,淋上热油便可。
好了,关于鱼的这五种做法就到这,不知道大家更喜欢吃哪种呢?或者有其他想法的也欢迎评论区分享哦<可爱>
小糖果这期的分享就到这了,谢谢各位的支持<玫瑰><玫瑰>要是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记得点赞+关注哟,比心<心>
鱼是一种充满营养的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鱼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许多健康和营养价值。今天,我将以“鱼具有什么样的营养价值,为什么孕妇要选做食材”为主题,为您详细介绍鱼的营养价值和孕妇为何要把鱼选为食材的原因。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鱼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鱼含有优质的蛋白质,脂肪酸以及各种必须营养素,例如硒、钾、铁、锌、钙、维生素B6和B12。脂肪酸是人体无法制造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鱼中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又被称为“好脂肪”,能够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增强记忆力和免疫力,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孕妇为何要选择鱼作为食材。孕妇期间,身体处于一种独特的状态,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这些营养成分不仅需要为母体提供,还需要满足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所需。因此,孕妇需要在饮食中摄取足够的蛋白质、铁、钙、叶酸和欧米伽-3脂肪酸等多种营养素。而鱼中富含的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对胎儿的智力发育和视力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
但是,孕妇在选择鱼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选择无加工的新鲜鱼,而非含有添加剂的鱼类制品。其次,孕妇应该选择低汞含量的鱼种,避免摄入过量的汞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孕妇每周食用2-3次鱼肉,为保证营养的均衡,可尝试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鱼肉。
总而言之,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尤其适合孕妇选用。
之所以孕妇要选择鱼,是因为她们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而鱼中富含的蛋白质和欧米伽-3脂肪酸等营养素对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选择鱼肉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保证食用安全和健康。
不止海鱼!这些营养淡水鱼里也有,数它更高鱼是一种非常优质的食物,与其他肉类相比,鱼类的更大优势在于可以为人体提供两种必需的的营养成分——DHA和EPA。
EPA全称是二十碳五烯酸,DHA全称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它们是两种Omega-3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也被科学家称为“黄金脂肪酸”,在人们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鱼类富含的DHA、EPA
对人体有何好处?
1、DHA的好处
①有助于促进大脑发育
DHA也被誉为“脑黄金”,是大脑细胞质的关键构成成分,直接参与脑细胞的形成和发育,对神经细胞轴突的延伸和新突触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
美国营养学家贝兹教授的研究证实:婴儿期给宝宝补充临床验证水平的DHA(17mg/100千卡),在18月龄时孩子平均智力发育指数比对照组高7分。
②有助于促进视网膜发育
DHA是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盘膜的主要结构脂质,占视网膜脂肪总量的50%以上,是视力形成必不可少的成分。
曾有研究实验表明:婴幼儿每天补充高水平DHA,在13月龄时对比没有添加DHA的同年龄宝宝,视敏度显著提高,相当于在标准视力表上多看到1.5行。
③帮助预防心血管病
DH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DHA还能帮助清理血管里沉积的垃圾,有助于预防心肌梗塞,保护心脑血管。
2、EPA的好处
①辅助预防或改善高血压
EPA可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的代谢,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辅助预防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
②帮助抗炎、抗过敏
EPA产生的特异性消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在预防过敏性鼻炎、花粉过敏、哮喘方面表现十分出色。
③帮助舒缓神经
研究表明,EPA可以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改变血液在大脑中的流向。提高饮食中的EPA含量,可辅助预防神经功能障碍,对抑郁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也有一定成果。
二、不止海水鱼
这些淡水鱼也富含DHA、EPA
虽然 DHA 和 EPA 有诸多益处,然而人类并不能自主合成它们。即使亚麻酸等可以在我们体内转化为EPA和DHA,但效率也相当低,所以更好的补充方式还是直接吃。
但有些人认为只有吃海鱼才能补充足够的DHA和EPA,淡水鱼则不行,这是真的吗?
其实并非如此。鱼跟我们一样,都无法自行合成EPA与DHA,主要是靠吃进去。
海鱼通常是摄入含有EPA和DHA的藻类,通过转化变成自己的脂肪。而现代水产养殖也大量采用富含DHA、EPA的饲料给鱼吃,因此这样长大的淡水鱼中也有这两种营养元素。
相对来说,下面这些淡水鱼的DHA和EPA含量都比较丰富,大家可以适当多吃。
1、鲈鱼
鲈鱼中的DHA含量占其脂肪酸组成的18.6%~20.1%,达到860毫克/100克,位居淡水鱼中的之一位,甚至比不少海水鱼都高。
而且鲈鱼中的EPA含量也不少,达到130毫克/100克,基本可以满足人体日常需求。
此外,鲈鱼中还富含蛋白质以及钙、钾、锌等营养元素,对人体很有益。而且鲈鱼的鱼骨比较容易剔除,相对更适合老人小孩食用。
2、河鳗
河鳗中也富含DHA和EPA,含量高达471毫克/100克和198毫克/100克。
它的DHA含量虽然比不上海鱼三文鱼和大西洋鲭鱼,但是却比大黄花鱼、小黄花鱼、带鱼、海鲈鱼、鳕鱼这些海鱼都高。
此外,河鳗富含优质蛋白,而且纤维细更好消化,其维生素A、维生素D的含量也较高,是较好的淡水鱼食用选择。
3、鲶鱼
鲶鱼中的DHA和EPA含量分别为450毫克/100克和100毫克/100克,属于淡水鱼中的佼佼者。
鲶鱼还富含钙、磷、铁、锌等矿物质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类,营养也较为丰富。
【小贴士】
根据国际食品与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日应摄入250mg的EPA和DHA。而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建议摄入300mgEPA+DHA,其中DHA建议不少于200 mg。
三、烹饪鱼的不同方式
哪种营养吸收更好?
1、煎炸鱼——可能反伤身
很多人都喜欢吃煎炸鱼,但是很多研究都发现煎炸鱼会导致包括EPA、DHA在内的Omega-3系脂肪酸大量流失。
同时,高温煎炸后的鱼肉会产生大量氧化聚合产物,其中以多环芳烃类“苯并芘”最为代表,是世卫组织认定的1类致癌物,健康隐患很大,因此并不推荐。
2、烤鱼——注意烤的方式
研究发现烤鱼的维生素、矿物质、EPA、DHA等营养物质的保留是较好的。
但注意不是街边常见的那种把鱼先煎炸又高温烤的类型,而是不加油的烘烤,并且不要用明火接触,防止温度过高破坏营养。
也可以用铝箔纸包裹后烤,这样加热会使形成的蒸汽凝结成水滴落到鱼上,更像清蒸一样的湿热加热法,温度一般不会过高。
3、清蒸——营养保留较好
清蒸也是比较推荐的烹饪鱼类的方式。
清蒸一般烹调油使用较少,并且不像水煮的烹饪方式,容易导致水溶性的营养素随汤流失,因此清蒸鱼的鲜味物质以及EPA、DHA等营养物质都保留的较好。
【小贴士】
清蒸也要注意控制时间,建议时间在30分钟以内,否则也可能造成EPA、DHA的流失。
中国常见的八大食用鱼,好吃不贵营养美味,内行人安排的明明白白鱼是中国人食谱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食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鱼不仅营养丰富,从古至今还被赋予了许多的美好寓意,发展到今天早已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食用鱼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餐桌上常见的八大食用鱼。
第八个 鲶鱼
鲶鱼即鲇鱼又称塘鲺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不仅以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等幼体为食,也以底栖和近岸的小型鱼类为食。鲶鱼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周期较短,曾经被列为中国天然水体三大淡水鱼类之一,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的中下层。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多种矿物质以及钙 磷 锌 镁 碘等微量元素,中医认为鲶鱼味甘性温,有滋阴补虚、健脾开胃、通经下乳的效果,尤其适合体质虚弱脾胃不良的人食用。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兴起,鲶鱼已经成为了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为鱼类养殖带来了不菲收益,由于鲶鱼对养殖环境要求并不苛刻,所以鲶鱼的价格不算太贵,自然也就成为了居民餐桌上的常客。常见的吃法有炖煮、红焖、清蒸等,都可以在保留鱼鲜味的同时更加美味可口。
第七个 鳙鱼
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是中国特有鱼类也是常见的食用鱼之一,由于其肉质细腻雪白,富含蛋白质且低脂肪低胆固醇,渔业经济价值较高,所以鳙鱼是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鳙鱼最长寿命可达10年左右,更大体长能到100厘米,个体重可达40公斤,是淡水鱼中少见的肥硕体型,它性情温驯不爱活跃,多食用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适宜在比较肥沃的水域养殖。鳙鱼营养价值很高,有暖胃益筋骨的效用,经常食用还可以增强记忆力以及延缓衰老,是老人和孩子补充营养的较好选择。鳙鱼肉质细嫩多被用来清蒸炖煮,做成鱼头豆腐汤也十分鲜美,在湖南有一道名菜剁椒鱼头,其中的主要原料就是用鳙鱼的鱼头做成的。
第六个 青鱼
青鱼因为通体鳞片泛着淡淡的青色而得名,属大型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等地,华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青鱼因其个体较大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脂肪且刺少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它也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具有较高的渔业经济价值。青鱼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锌 钙 铁 镁等微量元素,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更能保护心血管健康,促进大脑和眼睛的发育。青鱼不仅可以炖煮红烧,还可以切段后进行卤制风干或者做成熏鱼,既能保留鲜味又能发挥出脂肪的香气,都是十分不错的吃法。
第五个 带鱼
带鱼体型细长呈带状,身体光滑没有鳞片,栖息于外海的中下层,有昼夜垂直移动和结群捕食的习性,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与大黄鱼、小黄鱼、乌贼并称为我国的四大海产,是国民餐桌上常见的食用鱼之一。带鱼中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两种物质不仅可以提高脑细胞的活性,也能增强人体表皮细胞的活性,经常食用能够健脑补气。带鱼属于经济型鱼类价格不贵,除去主刺基本没有其它乱刺,并且能降低血脂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十分适合老人孩子食用。带鱼的做法也比较经典,可以油炸、干煎或者红烧,当然做成香辣的也很好吃。
第四个 鲫鱼
鲫鱼是一种小型鱼类,生长在不同水域不同环境下身体颜色也有不同的深浅,鲫鱼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食用鱼,它还属于观赏性鱼类,我们在水产店常见的金鱼就是由鲫鱼变种培育而来的。鲫鱼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我国广泛分布可以说除了青藏高原所有水体中均有出现,它是杂食性鱼类既食用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也取食水体下层的底栖动植物和有机物碎屑,因此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养殖鱼类之一。鲫鱼体型虽小但是营养价值很高,温和补气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对于脾胃虚弱的病人十分有益。鲫鱼一般用来焖烧或者炖汤,尤其是炖汤更能将本身的鲜美充分发挥出来,是很多人食用方式的首选。
第三个 草鱼
草鱼因主食水草而得名,是一种优良的养殖鱼类,在我国已有近两千年养殖历史。草鱼性格活泼游泳迅速,经常成群结伴觅食,对养殖要求没有那么高,而且体型较大成长速度中等,被评为我国传统四大淡水养殖鱼类之一。草鱼营养成分丰富,富含蛋白质和硒元素,经常食用能强健体魄提升免疫力,它的肉质厚实雪白食用 *** 很多,但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有腥味,所以多被用来做成酸菜鱼、烤鱼和红烧鱼来食用。
第二个 泥鳅
泥鳅身体细长喜阴怕阳,多栖息于湖泊、池塘、水田等处,它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只要皮肤保持湿润就能一直维持生命,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泥鳅肉质紧实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且低脂肪低胆固醇被誉为“水中人参”,十分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它具有暖脾健胃的作用,对于一些有中虚进补需求的人来说是良好的选择。泥鳅一般会选择干煸、红烧、焖炖等烹饪 *** ,椒盐泥鳅、油炸泥鳅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之一个 鲤鱼
鲤鱼在我国的养殖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最常见的淡水食用鱼,也是年产量更高的食用鱼类之一。鲤鱼体长头小身上色彩因水体环境不同而有差异,在我国除西北高原外广泛分布,适应能力强寿命可长达几十年。鲤鱼含有大量可被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并且还有多种氨基酸营养十分丰富,经常食用可以降低患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风险,也能补充人体必需氨基酸和能量。一般常采用红烧、糖醋、红焖等做法,鲤鱼焙面也是一道河南名菜。
鱼类是营养丰富的食物,对于小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在给小宝宝添加食物时,我们需要了解吃鱼对他们的好处、适宜的鱼类选择,以及正确的饮食方式。本文将探讨小宝宝吃鱼的益处、不同阶段适宜吃的鱼类,以及鱼类的烹饪建议。
吃鱼对小宝宝的好处:
- 蛋白质和氨基酸:鱼类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是宝宝正常成长所必需的。鱼肉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供给小宝宝所需的氨基酸。
- 脂肪与脑发育:鱼类富含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omega-3脂肪酸,对小宝宝的脑部和神经系统发育十分重要。这些脂肪酸有助于增强记忆力、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 维生素和矿物质:鱼类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磷、碘、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宝宝的骨骼生长、免疫系统发展和细胞功能。
小宝宝不同阶段适宜吃的鱼类:
- 6-9个月:在添加辅食的早期,可以选择柔软的鱼类,如去骨去刺的鳕鱼、鲈鱼和龙利鱼。这些鱼类易于消化,富含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
- 9个月以上:随着宝宝的成长,可以逐渐引入其他类别的鱼类,如鲤鱼、优格鱼、金枪鱼等。这些鱼类富含营养,并可以多种方式烹饪,以满足宝宝的口味偏好。
鱼类的烹饪建议:
- 蒸:蒸鱼是一种健康的烹饪方式,能够保留鱼肉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可以用蒸锅或蒸汽炉将鱼蒸熟,可以加入一些适宜年龄段的调味料,如姜丝、蒜末等。
- 煮:将鱼放入煮汤或煮菜中,保持鱼的滋味同时增加汤料的营养价值。煮熟的鱼可以与蔬菜搭配,增加宝宝摄入的营养成分。
- 炖:将鱼与蔬菜一同炖煮,可以制成清淡的鱼汤或炖菜。这样的烹饪方式可以将鱼的鲜美味道融入汤中,增加对宝宝的吸引力。
注意事项:
- 鱼类的新鲜度非常重要,请确保购买新鲜的鱼类并及时消费。
- 避免给宝宝食用经过过度烹调的鱼肉,这样可能导致营养素的损失。
- 尽量避免给宝宝食用含有骨头和刺的鱼,以防止窒息和意外伤害。
给小宝宝添加鱼类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一步。鱼类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宝宝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宝宝的年龄段选择适宜的鱼类,并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为宝宝提供均衡的营养。在添加鱼类之前,请咨询医生或儿科专家的建议,以适应宝宝的特殊情况和需求。
#小宝宝吃鱼 #鱼类选择 #健康饮食
劝你多吃!这两种营养物,淡水鱼不比海水鱼差!常有人误以为只有海水鱼才含有DHA 和 EPA。实际上,这两种有益于大脑和身体的重要脂肪酸,淡水鱼同样是优质来源。
什么是 DHA、EPA,它们有何效用?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是 Omega-3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两种重要成分,能够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
预防心血管病,促进大脑发育
DHA 和 EPA 在体内生物膜中起关键作用,同时也是某些激素的前体。这两种脂肪酸对成年人有多种好处,如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凝聚,还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此外,婴儿视力和大脑发育时期,DHA也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人体不能合成,转化效率低
虽然 DHA 和 EPA 有诸多益处,然而人类并不能自主合成它们。有人说亚麻酸等物质在体内可以转化为 EPA 和 DHA,但其转化效率却相当有限。因此,更佳的补充方式依然是直接摄入,也就是说要获取 DHA 和 EPA,鱼类和水产品无疑是更佳的途径。
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
许多研究显示,摄入足够的 EPA 和 DHA 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风、炎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一项涵盖了 170231 名受试者的研究表明,每周摄入 20g 鱼类与富含 EPA 和 DHA的食物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约 6%。
另一项涵盖 38 万名受试者的研究也指出,EPA 和 DHA 对心脏节律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每周摄入 300g 鱼肉,脑卒中风险降低约 6%。考虑到该营养物质在许多的膳食补充剂中无法得到充足的补充,因而 6% 仍然是非常优质的。
EPA 和 DHA 的更佳摄入量
根据国际食品与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250 mg的EPA和DHA。
而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适当增加摄入,建议摄入300mgEPA + DHA,其中DHA建议不少于200 mg。
淡水鱼同样含有DHA和EPA
其实鱼类和人类一样,都是无法自行合成 DHA 和 EPA 两种脂肪酸的,都需要从食物链中来获取。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它们都含有DHA 和 EPA。
数据来源<1-9>来源:顾中一
哪怕是养殖的鱼类,也会通过摄食含有EPA 和 DHA 的饲料,比如使用海藻粉、深海鱼边角料做的烘干粉来富集这些脂肪酸。虽然海水鱼通常含有更多的 EPA 和 DHA,但一些淡水鱼同样富含这些成分,特别是高脂肪的品种。
补充 DHA 和 EPA,哪些鱼值得多吃?
基于综合性的考虑,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鱼品种,同样富含DHA和EPA,同时又能避免摄入高汞鱼类:
三文鱼中 DHA 和EPA 含量是更高的,每天食用 20g 就能满足人体需求,但是价格较高;鲈鱼,是淡水鱼中最合适的高脂肪鱼品种;带鱼和金枪鱼,则是海水鱼中的平价之选。
鱼肉虽好,不可“贪杯”
当谈论高脂肪的鱼类时,不可否认它们往往富含 EPA 和 DHA,这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健康之友”。与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红肉相比,选择摄入高脂肪的鱼类对健康更有益。
然而,需要牢记的是,过度摄入任何类型的脂肪酸都可能引发健康问题。我国的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 40~75g 的鱼肉,只要您的肉类摄入量在正常标准内,适量食用高脂肪的鱼类应当是安全的选择。
除了 EPA 和 DHA,适量食用鱼肉还可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 B(尤其是B12)、维生素 D。
两条原则,回避高汞鱼
在消费鱼类时,人们常为环境污染担忧,尤其是鱼类可能富含重金属,如汞。为了规避这些问题,有两个关键原则:
1.首选草食鱼,次选肉食鱼
2.选择小型鱼胜过大型鱼
同时,可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建议。
“更佳选食”区域鱼类可每周食用 2~3 份,“良好选食”区域可每周食用 1 份,而“避免选食”区域的鱼类应尽量避免食用。
图片来源:营养师顾中一
应避免的鱼类包括鲨鱼、大眼金枪鱼、马鲛鱼、马林鱼、剑鱼、长寿鱼和方头鱼。
这些准则有助于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减少汞摄入风险。
烹饪鱼,应当避免煎炸
油炸/煎鱼
虽然油炸鱼美味,但它却是不被推荐的烹饪方式。
研究显示,油炸会造成鱼的 Omega-3 脂肪酸,包括 EPA 和 DHA 的严重流失<10>。高温下,鱼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会氧化,产生有害物质,甚至可能生成反式脂肪酸。
除此之外,高热量也让油炸鱼的益处几乎微乎其微。
咸鱼别吃
咸鱼中的亚硝胺物,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其与癌症发生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胃癌和食管癌。中式咸鱼(腌制品)、霉变食物都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 1 类致癌物。
烤鱼
相对而言,研究证实烤鱼可以更好地保留其中的维生素、矿物质、EPA和DHA。
然而,要注意,这里的烤鱼并非指传统的重庆烤鱼,而是指无需添加油的低温烘烤方式。
清蒸
清蒸被认为是最健康的鱼类烹饪 *** 。
清蒸过程中使用的油极少,能更好地保留鱼的鲜味成分,同时EPA和DHA等营养也能得以保存,不像水煮法会造成水溶性营养素的流失。
即便是清蒸,研究显示蒸烹超过30 分钟会导致 EPA 和 DHA 含量下降。<11>
重点总结
来源:科普中国
供稿:食品股
编辑:黄金鑫
一审:陈同鑫
二审:黄辉
三审:杨宏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部分(或者全部)来源于互联网,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原创》,阅读此文之前,诚邀您点下关注,以便查看此类优质作品,以便同时讨论与分享,感谢你的支持。
传承鱼文化,传播沿海渔民千百年的独特经验。今天分享的是石头鱼有利于伤口愈合有与做法。
石头鱼俗称虎鱼,刺有毒性,不小心碰到会痛24小时以上,一定要就医,特别是不能让小孩碰到。
石头鱼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石头鱼具有清凉消毒的功效,可以生津润肺,美容养颜的作用。鲜为人知的秘密是,石头鱼有利于伤口愈合,食用石头鱼清凉解毒,有利于预防伤口感染。
石头鱼肉质鲜嫩,基本上无骨头。但是石头鱼是剧毒鱼,宰杀时一定要先打死,或者请专业人士宰杀。剪刀剪去旁边各条毒刺,破肚,清除内脏,切块。小孩子吃要剥皮。清洗干净。葱、姜水泡十分钟去腥,捞出凉干。
烧锅,放适量猪油,放入切好鱼块,油煎到稍黄色,闻到鱼香味,加入姜片5片,加入60-70度温水,大火烧开5分钟,加入枸杞十来粒,转小火炖10分钟。加入适量盐巴。一道汤汁乳白、自然鱼香味的石头鱼汤可以出锅了。石头鱼汤也是老人、儿童特别营养的佳肴!
今天石头鱼就介绍完毕,时有所用,收藏转发。下期将介绍"猫鲨"对术后伤口愈合的作用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