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4月6日凌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山下村一养鱼户疑遭他人投毒,6个鱼池养殖的1万多条中华鲟一夜死光。巧合的是,去年4月15日下午同一地点也发生类似投毒案,当时致死2万多条5万多斤中华鲟。经调查,初定养鱼户养殖的中华鲟疑遭他人投毒死亡。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侦查。
此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将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到中华鲟身上。作为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养鱼户可以自由养殖中华鲟?野生的中华鲟目前生存状况如何?
“不可能是中华鲟,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是不允许私人自由养殖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焕章研究员看了此新闻报道后,肯定地回复科技日报记者。据他推测,养殖户所死亡的“中华鲟”应该属于杂交鲟,这是由鳇鱼和鲟鱼杂交产生的鱼种,主要分布于里海、黑海、波罗的海、白海等海域,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被养殖户广泛养殖。
“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真是养殖中华鲟,实在划不来。”刘焕章进一步解释道,“中华鲟成长周期慢,约需十年才达到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并且市面上根本就没有苗种可养育,抗病能力又弱,投入和时间成本太高了。”
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中华鲟都是纯野生?“为了保护该鱼类,也通过人工繁殖方式延续后代。目前,我国进行中华鲟人工繁殖的单位有长江水产研究所等。但由于繁殖规模不大,很多技术难点尚未突破,人工繁殖情况不太乐观。”刘焕章说。
中华鲟很早以前就被定性为极度濒危动物。
“上世纪80年代,在珠江流域还能看到中华鲟,现在没有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新辉说,1996年2月,珠江流域发现中华鲟记录,在珠江流域武宣二塘江段的河道整治炸礁中,一尾体重约250公斤的中华鲟被炸死,标本现存于广西水产研究所;1997年7月,西江梧州渔民误捕一尾体重约230公斤的中华鲟,后被放生;2002年5月,西江梧州渔民误捕一尾体重约5公斤的中华鲟,最后也被放生。
2014年4月,李新辉所在研究所科研团队使用EY60鱼探仪探测到珠江流域梧州段长洲坝下游有疑似中华鲟回波信号。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现。
如何拯救中华鲟的现状呢?“要加大人工繁殖规模,突破繁殖技术难点。”据刘焕章介绍,中华鲟性成熟晚,在每年秋季繁殖,繁殖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特别苛刻,现在人工繁殖存在很多技术难点。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华鲟野外繁殖的次数不仅是在减少,甚至是将完全不在野外繁殖,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此物种可能“绝后”。
“为什么现在不见中华鲟在野外繁殖呢,其中的原因现在还不知道。”他建议,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对中华鲟在野生环境下,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栖息环境、成长行为做深入、详细研究。“如果研究透彻,技术完善,对中华鲟的保护将具有突破性作用。”
前几年,珠江肇庆段也试行放流中华鲟1000多尾,探寻中华鲟种群的恢复。可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涉及到经费等因素,目前暂没有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监测、回收数据。李新辉强调,必须加大力气培养技术团队,用项目带动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有效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对长江流域捕捞的管控要加强。”刘焕章表示,保护中华鲟的最终目的是让其能够在野外生存、繁殖、成长。(记者 叶 青 刘志伟)
菜单中竟出现“中华鲟”?结果......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然而一些人为了满足口舌之欲,以身试法,以其他鱼类冒充中华鲟售卖。
近日,记者从四川攀枝花市东区相关部门获悉,东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了一起将普通鱼类对外宣称为“中华鲟”进行售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此案已经调查终结,拟对商家进行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执法人员开展调查
2022年12月8日,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某经营场所内摆放的菜谱上写有“ *** 河鲜”——“中华鲟 RMB元/份 188.00(酱椒仔姜)”的字样和图样;另外,当事人推出的1288元菜品套餐中也有“迎宾五彩中华鲟”字样。执法人员现场调取销售记录,在统计清单里发现“中华鲟”销售记录。
据悉,“中华鲟”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经营者涉嫌存在加工销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调取相关资料后进行立案调查。
执法人员从2023年1月份开展的调查中发现,经营者在菜谱中和套餐中推出的“中华鲟”菜品,鱼类原材料实为经营者从市场内购进的人工养殖的普通鲟鱼,且能提供进货票据和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文件,证明销售的不是中华鲟。
菜单中的中华鲟菜品
经营者把人工繁殖的普通鲟鱼通过菜谱和套餐宣称“中华鲟”进行销售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对其商品的质量“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应予以行政处罚。目前,此案调查已终结。
网友:没有人工繁育的吗?
在搜索“中华鲟”时,也有出现写有“中华鲟怎么做好吃”等文案的视频,虽然大多视频内容讲解的是鲟鱼吃法,但也有部分网友留言称:中华鲟有人工繁育的。
记者了解到,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根据《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凡是列入名录的人工繁育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过批准,才可以出售和利用。而“中华鲟”从未被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绝对不可食用的中华鲟
在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颁发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它和达氏鲟、白鲟被列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西伯利亚鲟、小体鲟、施氏鲟等则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简而言之就是跟大熊猫、金丝猴一个等级的存在。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鲟龙鱼”不少都是商品化饲养的俄罗斯鲟或者人工繁育的杂交鲟,卖家为了促销的需要,打着“中华鲟”的旗号吸引顾客,容易给公众造成错误的引导,不仅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同时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侵害。
!
真假中华鲟,这样辨别
那么我们该如何分辨呢?虽然鲟鱼的样子差别不大,但是细微处,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区别的。而且,除了长相,不同种类的鲟鱼,颜色也有明显区别。
比如说中华鲟和俄罗斯鲟,从体型特征判断:俄罗斯鲟的尾鳍上下叶差距比较大,上叶要远远长于下叶。而中华鲟尾鳍的上叶仅仅是稍微比下叶长。
其次,中华鲟的体色在侧骨板以上,为青灰、灰褐或灰黄色,侧骨板以下逐步由浅灰过渡到黄白色;腹部为乳白色。而俄罗斯鲟的头部、背部、背鳍、腹鳍均为青灰色,腹部淡黄色与白色。
另外一个较为容易辨认的特征,就是鱼头部:中华鲟的吻部较圆钝,俄罗斯鲟的吻部则更尖锐,而且还有些上翘。
(来源:人民网科普综合央广网、锦观新闻、红星新闻、澎湃新闻、网友留言等)
88元一斤的“中华鲟”是真是假?成都责令整改餐饮企业710家上午10时30分,随着放流水槽闸门的打开,一尾尾中华鲟、长江鲟顺着滑道争相而下,跃入长江之中,这是自2012年中华鲟人工繁殖成功以来,荆州市在长江荆州段开展的第9次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本次活动共放流中华鲟2020尾,其中,规格为120到150厘米的中华鲟20尾,单尾体重在60斤左右;规格为30到35厘米的中华鲟2000尾;规格为60到80厘米的长江鲟1000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研究员 危起伟:荆州也是个发源地,育苗,繁育啊,这是全国更大的一个苗种基地,接下来,我们要使人工繁育的种源逐渐逐渐放归自然。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20世纪后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规模急剧缩小,2017年以来,已连续4年未发生自然繁殖,野外亲本数量仅有20余尾。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中华鲟保护与增殖放流中心依托长江水产研究所,已向长江等水域放流不同规格的中华鲟600多万尾。(总台央视记者 王亚舟)
(编辑 刘洋)
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殖取得新进展:没有雄鱼也可繁殖中华鲟【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殖取得新进展:没有雄鱼也可繁殖中华鲟 】10月31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在黄柏河基地成功对一组子一代中华鲟实施人工催产繁殖,得受精卵27万余粒,截至11月6日此次繁殖已获得优质子二代中华鲟苗种约12万尾。据介绍,此次全人工繁殖出卵量、出苗量均为历次实验最多,充分证明中华鲟研究所已全面掌握该项技术。引人注目的是,此次人工催产繁殖,成功破解了中华鲟在缺乏雄鱼这一极端条件下的繁殖难题。(via湖北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