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高县:高粱熟了红满天
盛夏时节,乡村景秀。一串串沉甸甸的高粱映红了粮农的笑脸。又如一团团红火的云霞将“高粱儿熟了红满天”的动人图景在田野间铺展开来。
7月30日,高县庆岭镇文武村的粮农们头顶烈日,开镰收割红粮。收割机、脱粒机、农用车也忙碌起来。据高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负责人介绍,高县今年实施酿酒专用粮10万亩,以胜天镇、庆岭镇、复兴镇为重点,建设糯红高粱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3万亩,与四川米耕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定了年收购高粱6000吨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按照其服务酒企业“示范村模式”,在确保订单应收尽收的基础上,逐年稳步提高更低保护价格,做到“优质优价、服务农民”。预计今年高粱订单收入能达4500万元。
(视频、照片:胡泽荣 高县农业农村局,胡涛 高县乡村振兴局;文稿:周润年 高县农业农村局)
落实落细耕地保护责任 守好种好“饭碗田”(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来源:人民日报
山西省夏县庙前镇,玉米、谷子、葵花等作物丰收在望。
姚中吉摄(人民视觉)
*** 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采取硬招实招守好种好“饭碗田”。耕地保护责任如何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机制如何进一步完善,撂荒地治理如何进一步加强?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农村进行了调查。
——编 者
一个山村——
良田优先种好粮
重庆市垫江县永平镇鲜花村的高粱熟了。红彤彤的高粱穗随风摇曳,一台台收割机在地里穿梭作业。高粱收割完,地垄间留下了绿油油的大豆。
“过去都是巴掌田、鸡窝地,土地宜机化改造后,地连成了片,农机开进了田,种粮省力又方便,乡亲们种地热情高。这高粱和黄豆复合种植,就是大家伙的主意。”村民谭春俯身掐下个豆荚,“看这豆粒,多饱满,再过一个多月又丰收了。”
鲜花村耕地面积4500亩,如何护好用好?村委会请来农业专家设计产业规划。“山地农业是我们的特色,耕地必须见缝插针用起来。”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君说,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把握时节品种茬口,通过复种、套种等方式,在保护耕地的同时,提高耕地效益,带动乡亲们增收。
鲜花村产业规划中,有一条很醒目:“良田粮用,良田优先种好粮。”翻开村委会的账册,乡亲们种植的粮油作物统计表上写得密密麻麻,包括水稻、玉米、小麦、高粱、大豆等。为了服务粮食生产,村里还建立了集清理、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解除乡亲们的后顾之忧。
据调查,鲜花村土壤偏酸性,土质疏松、土层深厚、透水透气好,适合种高粱,也适合种黄豆。村民洪昌俊从外地返乡,流转了50多亩地,试种高粱、小麦。可刚起步之一年,分散的地块让他犯了难:“耕种收环节只能靠人工,扣除人工费,一年下来挣不到啥钱。那会我也琢磨着要不要改种经济作物。”
土地宜机化改造,坚定了洪昌俊种粮的信心。“规模经营,机械化作业,种粮才能有赚头。”陈国君说,村里筹措资金修建机耕道、蓄水池等设施,提升机械化率,提高农田利用率。改造完成后,洪昌俊扩大了种粮规模,还一口气买了6台播种机。
“靠着大机械,仅用1周时间,承包的地全部完成耕种,每亩节省人工支出400余元。”洪昌俊说。截至今年6月,鲜花村完成宜机化土地改造超23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500亩。好地带来好效益,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亩均增收1200元。
除了种粮食,鲜花村在地势高的山坡地搞起了多元经营,果树苗木上山上坡。鲜花村山地间种满了柚子树,红心柚、三红柚、黄金柚等特色品类很受市场欢迎。陈国君说,接下来,鲜花村将规划布局优质粮油、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推进“千亩红缨子高粱、千亩垫江晚柚”规模化发展,让乡村产业越来越红火。
【专家连线】
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郧文聚: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持耕地数量、守好耕地红线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管控措施,多方努力下,2021、2022年连续两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多年来耕地总量持续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稳住耕地总量,还要优化耕地布局,改善耕地生态,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的比较效益。加快推进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将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地块并上图入库。同时,采取经济奖惩措施,因地制宜推动耕地下山、果树苗木上山上坡,促进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提升农民种地积极性。
一位田长——
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块地
天气转凉,在洞庭湖南岸的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粱坪村,田间地头有乡亲们管护水稻的忙碌身影,还有不少游客来这里游玩。“大家把田种好,飘香的稻花带来好收成,成片的稻浪成了好风光。”田间的机耕道上,高粱坪村党支部书记祝中良正骑着电动车巡护田块。
作为村级“田长”,每天巡田成为祝中良的“规定动作”。去年7月,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把一份“田长责任书”送到了祝中良手上。“我二话不说在责任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们高粱坪成为益阳市首个‘田长制’试点村。”祝中良说。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祝中良坦言,自己下决心当“田长”有现实原因:“高粱坪田多、外出务工人员多、长期发展薄弱,因为种植苗木、挖塘养殖等,邻里间时常发生矛盾。这成片的肥田沃土,必须想办法保护好利用好。”
“在工作中遇到需要整治的耕地问题不少,可基层执法人手不足,动态巡查、及时发现违法行为,还需要乡亲们的共同参与。”益阳市自然资源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杨方勇说。
为了破解难题,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后,探索构建起“全民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长效治理机制。高粱坪村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设立专门保护耕地的“田长”,由村支书担任村级“田长”,党员村民组长和种粮大户担任网格“田长”,努力将保护耕地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农户、每一块土地。
高粱坪村村口的公示牌上写着:“村级田长:祝中良;保护耕地责任面积:5607.07亩。”祝中良和6名网格员走马上任当“田长”,共同承担起网格范围内的巡查、报告和耕地保护宣传工作。
高粱坪村的“田长”们,逐家上门、挨户宣讲,靠脚步丈量全村每寸土地,乡亲们逐渐认可了“田长制”。“现在村民只要是想动田用土,都会主动询问‘田长’的意见。”祝中良说。
经过试点,目前“田长制”面向益阳市范围内全面推开,99个乡镇(街道)、1390个村级(社区)、5167个组级(网格)全面建立“田长制”,设立“田长制”公示牌4599块,还出台了10个“田长制”配套文件,建立了投诉举报、责任单位协调配合等制度。
高粱坪村稻田旁的电线杆上,一个大大的摄像头格外醒目。“这是数字高清摄像头,覆盖全村的土地,让土地违法行为无处可藏。”祝中良说,有了科技助力和村民支持,日常巡田更从容了。益阳市利用卫星遥感执法、铁塔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摄等信息化技术,加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监管。
“人防+技防”,让监管无死角。现在一旦发生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等疑似违法违规行为,祝中良手机上的APP会之一时间发出预警,派发“工单”,他按“单”赶到现场核查和反馈情况,实现耕地违法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闭环管理。
【专家连线】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田长制”将每块田责任到人,责任进一步落实落细,耕地保护监管网越织越密。自2017年开始,山东等地严格耕地保护,相继探索实行“田长制”。截至2022年底,已有26个省份开展此项工作。各地主要采取分级保护、逐级负责方式,设立3级至7级的“田长”。
为进一步发挥“田长制”作用,要不断探索完善“田长制”运行机制,围绕调度协调、巡查检查、督导考核、激励奖惩、信息报送等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推动“田长制”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强化部门协作,明确各部门在耕地保护方面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共同落实耕地保护任务。
一块土地——
标准化生产育新机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逐盎村,无人机在甘蔗地上空盘旋,喷洒出白色药雾。“一上午时间,500多亩地全部完成飞防作业。”无人机操作员何进督是逐盎村村民,说起眼前这块地很是感慨:“这500多亩蔗地原先是块撂荒地,现在变成‘糖罐子’,甘蔗亩产6吨,糖料蔗年销售收入150多万元。”
土地撂荒原因何在?逐盎村党总支书记何进一调查了解到,随着村里的青壮年进城务工,留守老人妇女成为村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在体力、文化程度和农业科技等方面跟不上发展步伐,想种好地有心无力。
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村两委干部逐户摸查,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将部分撂荒地通过土地整治后,流转统一经营。何进一带头发展土地托管,把村里500多亩撂荒地聚拢起来,成方连片种植甘蔗。
谁来种?记者采访发现,逐盎村拥有自己的机耕队和技术人员。目前,村里拥有23台大型拖拉机、甘蔗种植机、中耕施肥培土机、甘蔗收割机等,有专职农艺农具机械技术人员5名。“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村里全程管理,耕地、播种、灌溉、打药、收获等全程服务,农户年底可以享受分红,今年有望每亩分红1200元左右。”何进一说。
逐盎村机耕队队长何学飞算了一笔账:“过去机械化跟不上,乡亲们用牛耕种,犁耙、开行、播种,1个壮劳力5天才能种下1亩甘蔗,每亩成本高达750元。现在采用大马力拖拉机深耕,1天可耕种30至60亩地,1亩成本400多元,拖拉机深耕达到60厘米,每亩可增产30%。”
通过统一标准化生产,这块500多亩的撂荒地被“激活”,每年能给逐盎村集体带来20万元收入。“现代农业技术跟得上,管理到位,丰收有保障。”说起未来,何进一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江州区8000多亩撂荒地被“唤醒”。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华亮介绍,江州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推进撂荒地集中整治。建立完善监督、考核等长效机制,发动群众复耕、托管代耕,引导农户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将撂荒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耕地有人种有人管。
【专家连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周卫:加强撂荒地整治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有的地方出现了耕地撂荒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耕地质量下降。要充分认识统筹利用撂荒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耕地撂荒作为夺取粮食和农业生产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加强撂荒地治理,摸清底数,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把撂荒地种好用好。加强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推进撂荒地开发整治,充分挖掘保供潜力。综合运用法律、技术、经济手段,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培肥地力,确保撂荒地整治后得到长期有效利用。要加强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全程式、菜单式服务模式,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托管服务。
余占鳌初战报捷,死伤惨烈#九儿红高粱主题曲在第五十二集中,余占鳌带领手下自愿加入朱豪三的队伍,愿意听从他的指挥,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
当抗日的之一声炮火响起时,巡逻的鬼子闯入了余占鳌的埋伏圈,被打的措手不及。余占鳌凭借偷袭的优势,暂时占据了上风。然而,由于装备上的劣势,鬼子很快扭转了局面,双方陷入了激烈的战斗,桥梁也成了鬼子的庇护所。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战斗,胜负难料,而且家本已经派出了增援部队。值得庆幸的是,朱豪三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当他得知鬼子的增援部队已经出发,他决定就地布防,并派出了花脖子。
花脖子心怀鬼胎,并没有打算参加战斗,只想坐收渔翁之利。
在激烈的战斗中,九儿和豆官加入了后援,给他们送饭。此时,余占鳌已经杀红了眼,根本没有时间吃饭。
如果继续战斗,他们可能会失去生命。九儿为余占鳌提供了一个策略,让他使用烟把鬼子熏出来。这个策略让余占鳌豁然开朗,高兴地亲了她一口。
朱豪三已经布防好,等来了鬼子的增援部队。兄弟们要为国家献出生命,绝不能让他们逃跑。
在朱豪三的命令下,兄弟们开始了激烈的战斗,烟雾弥漫,枪声四起。九儿用高粱杆做成火球,想要熏倒鬼子,可惜火球都熄灭了。
着急上火的余占鳌想要冲过去,被九儿阻止了。他们打翻了九儿带来的三十里红,只听轰的一声炸开,这威力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一炸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所有的酒坛子都被扔了下去,烧死了许多小鬼子。一坛坛三十里红变成了一颗颗三十里炸弹,小鬼子被炸得鬼哭狼嚎。
余占鳌趁机抄起大刀,带领兄弟们冲向鬼子,与小鬼子展开了更激烈的肉搏。九儿站在高处,看着这场激烈的战斗,要让自己和孩子永远记住这一幕。
在另一边,朱豪三和家本的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家本废掉了一只手。
鬼子处于劣势,远处传来了胜利的欢呼声,这是余占鳌一方的声音。家本不得不宣布撤退。朱豪三带领手下乘胜追击,鬼子们一边逃一边反击。在混乱中,小鬼子打中了朱豪三,他倒在了地上。
虽然这场战斗胜利了,但代价也是巨大的。这场战斗用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战场上尸横遍野,九儿心疼地抚摸着怀里的男人。此时,千言万语都抵不过一个拥抱。这一幕被躲在高粱地的恋儿尽收眼底,她扭曲着脸,发出一阵阵苦笑。当余占鳌得知,是他的宿敌朱豪三为他挡住了鬼子的增援部队时,他气急败坏地冲了过去。然而,当他看到朱豪三为了救他而受伤时,他的情绪变得不稳定了。他大声喊道:“你怎么能受伤?赶快抬去看大夫!”此时,余占鳌才意识到,如果不是朱县长,他早就死在鬼子的枪下了。这次子弹打中了他的腰椎,虽然他保住了命,但他再也站不起来了。经过这次事件,两人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朱豪三也说出了藏在心底很久的秘密:他一直喜欢余占鳌。虽然他一直把余占鳌视为头号敌人,但他一边对付他,一边欣赏他,内心深处却有着深深的感情。
然而,余占鳌又何尝不是如此?除了私仇,朱豪三一直是他心目中的好官。两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此刻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他们决定携手共同抗日,迎接新的挑战。接下来的故事将更加精彩。
高粱熟了收割忙7月17日,嘉禾县珠泉镇石田村,村民驾驶农机在收割高粱。盛夏时节,该县各地高粱迎来成熟收获期,农民忙着收割、晾晒。 黄春涛 摄
高粱红了@我想睡你。
我又麻疯了。我想睡你。
我不喜欢你。
我想睡你。
我不同意。
这些粗俗的言语让余占鳌浑身燥热难耐,他不顾骡子的感受和同意,一把将九儿从小骡子背上抱下来,走进高粱地,想要侵犯她。九儿大声呼喊,但余占鳌却越来越兴奋。
他们在高粱地里铺了一张大床。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两人疯狂地做着爱。但余占鳌试图侵犯九儿时,被她狠狠地打了一巴掌,痛得他失去了兴趣。九儿趁机抱住了他。他们再次滚在一起。过了一会儿,九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高粱地,但是小骡子无法带她回去。戴老三充当人头板凳,帮助她上去。
你刚才去高粱地里干什么?
我去上厕所了。
上厕所需要一个小时吗?
九儿坐在小骡子背上,脑海中浮现出余占鳌威武雄壮的身影。春风拂面,让她感到无比快乐。晚上,余占鳌蒙面进入单扁郎的房间,因为他不能让九儿被别人侵犯。即使善变郎是名义上的男人,也不行。更何况善变郎还是一个得了麻风病的病人,不能碰九儿。单扁郎用力过猛,直接从床上掉下来,死了。单老爷爷听到声音,与余占鳌扭打起来。余占鳌不小心打死了单老爷,父子俩都死了。虽然十鳌无语,但还是感叹生命的脆弱。他转身离开,奶奶,不好了。
二少爷出了意外,您去看看吧。大少奶奶漫不经心地回答。她看到父子俩的尸体后,吓坏了,但她没有呼救。她撕下一块布盖住他们的脸,不留痕迹地嫁祸给土匪花脖子。
大少奶奶做完这一切后,假装离开房间。罗汉要去报官,但被大少奶奶阻止。大少奶奶告诉他,说花脖子干的。他应该这么说,然后快去。
大少奶奶的话让罗汉点头。果然,大家都相信这是花脖子干的。九儿曾经被花脖子抓住过,加上那块白布,现场证据确凿。这是花脖子一直想占有的九儿,他一直念念不忘。这让朱县长感到很聪明。大少奶奶总算稍稍松了口气,但是她为何费尽心思嫁祸给花脖子呢?这一点我们还需拭目以待。杜汉家里已经没有其他人了。
丰收在望 高粱熟了红满天立秋已至,高粱渐红,在德阳、巴中等地的高粱种植区,一株株红高粱如燃烧的火把,“映红”欣欣向荣的丰收图景。
在德阳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近百亩高粱即将成熟进入收割期,红艳艳的高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微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饱满的穗粒随风摇摆,荡起红色的波浪。
在巴中平昌万余亩有机高粱田间地头,颗粒饱满的糯红高粱,摇曳着沉甸甸的穗头,在最酷热的时节里,“笑”红了脸。高粱熟了红满天,丰收的喜悦就藏在那红彤彤的高粱田间,无限明艳。
近17万亩高粱喜获丰收 成熟种植模式+完善产业链条助增收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河南南阳邓州市近17万亩高粱地一片火红,穗粒饱满的红高粱随风摇曳,大型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
邓州市耿营村的种粮大户安笋的2000亩高粱因为管理得当,加之高粱在生长周期内没有发生大的病虫害,今年喜获丰收。
孟楼镇种粮大户 安笋:今年高粱(亩)产量在700斤左右,是丰产,产值一亩地在1900元左右,基本上达到预期目的,我们也不愁销,高粱是订单农业,品质没问题。
近年来,邓州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高粱的种植面积已接近17万亩,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种植模式和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
来源: 央视网
河南镇平:高粱“映红”乡野田间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 时君洋 摄
收割后的高粱正在装车。 时君洋 摄
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 时君洋 摄
打捆机正在将秸秆打捆。 时君洋 摄
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 时君洋 摄
秋意渐浓,河南南阳镇平县王岗乡种植的8000亩高粱也陆续成熟。近日,收割机来回在田间穿梭,收割、摘穗、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田野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味道。据了解,目前镇平县正在大力开展农业特色种植,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高粱米今天教大家做炖高粱米翻天饭锅焖饭。做炖高粱米饭前需要将高粱米浸泡三个小时左右,泡至高粱米用手一掐就断。泡好的高粱米倒入电饭锅内胆中,按下煮饭键即可。
炖高粱米饭焖出来发硬的原因可能是米浸泡时间不够或使用了陈米。如果米浸泡时间不够,可以延长浸泡时间;如果使用了陈米,就需要选择新米。炖高粱米饭的水量按平时蒸白米饭的比例放即可。
我家平时焖米饭的比例是一碗米、一碗半水。这次我煮的是七分烂的红芸豆,放了一半在饭里。红芸豆一定要提前煮至七分烂,否则米饭煮好后豆子会发硬。
接下来将饭和红芸豆一起放入电饭锅中,按下煮饭键即可。炖高粱米饭只需要二十五分钟,煮好后可以开盖检查一下,如果饭已经熟了就可以吃了。放一会儿热气后,炖高粱米饭的颗粒分明,特别软烂,特别适合控制体重的人。炖高粱米饭富含微量元素和粗纤维,可以让人感到非常饱。
妈妈在院子里种了几颗高粱。
我问妈妈:你种了甜甜吗?
妈妈说:那是高粱。
我问:种高粱干啥?就好过了麻雀,天天趴在上面吃。
妈妈:有时候需要高粱杆,又到处找不到。种几颗留着备用。
高粱和甜甜有什么区别吗?
高粱和甜甜外形相似,一样都是又直又高。
它们种植期相同,花果期都在6-9月。
他们的区别有几点:
之一,分属的科目不同。
高粱属于禾本目、禾本科、高粱属、高粱种;甜甜属于禾本目、禾本科、狗尾草属、粟种。
第二,形态特征不同。
高粱的颖果两面平凸,淡红色至红棕色,熟时宽2.5-3毫米;甜甜的茎干中糖分含量高,甜度也高。
第三,种植的地域不同。
高粱一般在北方种植,而甜甜全国各地基本都有种植(各地的叫法也不同)。
第四,可食用 部位不同。
高粱的食用部位主要是果实,可以做高粱米,高粱面,还可以用来酿酒。
而甜甜可食用的部分是它的茎干,这是七八十年代大部分孩子单位小零食。果实反而没什么用处。
另外,高粱杆一般比甜甜杆粗,不能食用。主要用来做日用品,比如七八十年代用来晾晒东西的“泊子”,和凉席子相似。这是山西农村的叫法,不知道具体学名。另外红白喜事、正月十五等节日用来插花(这个花是纸做的)。甜杆较细,可食用,这是七八十年代孩子们主要的零食,吃起来甜甜的。所以在山西,人们叫它“甜甜”,是不是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