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泡打粉的作用与功效,食用泡打粉的作用和功效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5 0
主食冷着吃升血糖慢?控血糖的5个误区,很多人都做错了!

糖尿病的出现会影响人体健康,但在糖尿病控制过程中应避免误解。很多人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 *** ,陷入误解后反而会使血糖不稳定,长期受到身体的影响,可能会使疾病更加严重。那么,糖尿病控制血糖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开呢?

控血糖的五个误区

误区1:主食冷着吃升血糖慢

刚出锅的饭,哪怕是杂粮饭,都比较好消化,升血糖的速度也会快一些。冷凉之后,淀粉发生老化回生,升血糖速度会变慢。但我们不能只看到升血糖速度,还要考虑到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胰岛素分泌节奏。

有少量研究发现,冷的食物或硬的食物可能会增加胰岛素分泌量,或延迟分泌时间,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营养素消化吸收不足时,肌肉容易流失,会进一步降低血糖控制能力。

所以,对消化不良的控血糖人士来说,应当优先吃热饭,保护消化吸收功能。待胃肠能力改善后再尝试降低食物温度。

误区2:全谷食物只吃玉米

很多人一提起吃全谷物,首先想到的是玉米、玉米糁和玉米面。可能是因为很多中老年人过去的艰苦生活中常常吃窝头、玉米碴子粥和玉米糊糊,形成了固定的印象。

实际上,玉米糁和玉米面并不是全谷物。它们在 *** 中已经去掉了玉米粒的种皮和种胚,营养价值打了折扣。同时,煮软后的玉米糊糊和玉米糁粥,餐后升血糖速度是飞快的,并不逊色于白米饭。如果煮玉米粥时再加点碱,那就更易升血糖。

玉米馒头、玉米发糕都是升血糖很快的食物。这是因为,纯玉米做不成馒头和发糕,其中要加入白面粉,还要加入酵母粉和泡打粉。多孔的松软状态有利于消化酶的作用,消化快则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吸收入血之后升血糖也快,不可作为每日的主要杂粮食物选择。

啃玉米棒也并不是控血糖的更佳选择。

因为目前用作主食的市售玉米棒以糯玉米为主,而糯玉米属于糯性食物,口感黏软,容易消化吸收,要记住所有糯性食物都是高升糖食物,包括白糯米、紫糯米、黏小米、黏大黄米等等,并不适合控血糖人士经常食用。

误区3:血糖高,肉类越少吃越好

荤素搭配的吃法,可以使血糖升高幅度、代谢慢一些,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有帮助的。

糖尿病患者吃饭时可以按照以下顺序:

先喝汤,比如青菜汤;再吃凉拌的蔬菜或者热炒的蔬菜;接着再吃肉类或者是鱼类食物;最后再吃主食,建议粗细搭配。

误区4:薯类食物的烹调方式过度绵软

研究表明,同样是一种土豆,烹调硬度不一样的情况下,GI值可以从56升高到83,比如面软的土豆都可以与白馒头白粥的升糖指数媲美了。建议加醋烹调土豆,既能帮助保持脆硬口感,与醋一起食用本身也可以降低血糖反应。因此,控血糖人士可以考虑采用醋炒土豆丝、凉拌土豆丝等方式来食用土豆。

同样,蒸红薯的抗性淀粉较多,而烤红薯的淀粉糊化更充分。所以可以考虑适当吃蒸红薯而不是烤红薯。当然,无论怎么吃,都得记得要相应减一部分米饭馒头之类的主食。

误区5:血糖高,不能吃水果

水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素进入胃肠后,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与活性,对机体的糖脂代谢都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有研究显示:相比从不吃水果的糖尿病患者,合理地吃水果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食用泡打粉的作用与功效,食用泡打粉的作用和功效-第1张图片-

所以对于血糖控制得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是可以吃的,但是要格外注意,既要补充营养又不能血糖超标,所以健康吃水果就需要关注GI和GL两个值。

血糖生成指数(GI):GI越高,血糖升高越快,人体消化得越快,也就饿得越快。

血糖负荷(GL):GL值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越不利于糖尿病人。

除了高GI、高GL的水果,罐头、果干、果汁等高糖水果制品都不建议吃。每天吃水果建议少量多次,水果摄入量在200g左右,大约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

注意:鲜枣、荔枝、葡萄、山楂、香蕉属于高GI、高GL水果,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

抗糖路上的五架马车

1

饮食干预

饮食干预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手段,通过调整我们的饮食总热量以及饮食结构, 及每餐的分配比例, 这样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有助于体重的控制和均衡的营养。

2

规律的运动

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减少心管血等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提高幸福感,非常适合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而且运动它降糖的效果非常显著的。

3

血糖监测

许多糖友在控制血糖的时候都不喜欢进行血糖监测, 其实血糖监测是我们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血糖监测的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依据血糖的水平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 并反应降糖的效果,并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4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 患者的日常行为和自我的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与否的关键手段之一, 那我们给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管理的教育可以促进患者不断掌握疾病管理所需要的疾病知识和技能,拥有更积极态度,科学的糖尿病知识和良好的糖尿病管理行为。

5

药物治疗

糖尿病药物的治疗及相关药物的使用,一定要在具体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糖尿病患者要与医生积极配合,医生会很认真地,很细致地根据你的情况量体裁衣, 实施个体化治疗。

控糖小贴士

1、坚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则。

2、血糖高,主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还要注重粗细搭配。

3、对于血糖控制得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是可以吃的。

4、荤素搭配的吃法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有帮助的。

5、血糖并不是控制得越低越好,而应该平稳降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内。

来源: 约见名医

警惕藏在食品中的化学品

小琦准备怀孕,特意买了不少血燕,每天晚上炖着吃,姐妹都说吃燕窝能够保胎,而且宝宝皮肤会白皙细腻。但是最近的一则新闻却让她惶惶然不知所措:工商局抽检血燕,在被抽检的血燕产品中,不合格率惊人,高达100%,其亚硝酸盐含量更高超标330倍。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反营养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化学物质。

反营养物质的无间道

说起反营养物质,不得不先提提营养这回事。“多吃点,增加营养。”“这道菜营养不错。”营养这个词,我们实在熟悉不过,其实它的含义远超过我们通常的理解。营养首先是一个动词,指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构建组织器官及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

那么,我们摄食中,与营养背道而驰的物质,自然就是反营养物质了,它指的是人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故意添加进去的化学物质,如果这些物质的摄入量高,不仅妨碍营养吸收,而且增加慢性病的危险,降低人类的寿命。常见的反营养物质有亚硝酸盐、反式脂肪、磷酸和磷酸盐、铝、合成色素等。

亚硝酸盐 能与人体血红素铁结合,阻碍血液输送氧气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国内80%以上食物中毒事件由亚硝酸盐引起,除了大剂量可导致急性中毒外,更大的危害是可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长期积累而导致胃癌和食道癌等病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亚硝酸盐可致孕妇贫血、先兆子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神经管缺陷等疾病,并可通过母乳导致婴儿咳喘、腹泻、厌食,紫唇、粘膜青紫斑等症状。

反式脂肪 会干扰体内正常的脂肪酸平衡,升高血液胆固醇水平,尤其是LDL低密度脂类(坏胆固醇),增加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和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危险;会诱发乳腺癌等肿瘤,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使胎儿和新生儿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缺乏症。

磷酸和磷酸盐 会干扰钙、镁、铁、锌等多种矿物质的吸收,摄入过多磷酸盐,会增大骨质疏松和贫血的危险,并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不利。

会妨碍多种矿物质的吸收,抑制免疫系统和骨骼的发育,发生骨软化症等。最重要的是长期过量摄入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大脑组织的损伤,表现为记忆减退,视觉与运动协调失灵,严重者可能痴呆。

合成色素 部分合成色素能与锌、铬等多种矿物质结合为人体所难以吸收,相当于掠夺了人体好不容易吸收的矿物质,从而加剧微量元素的缺乏。主要表现为儿童的行为异常和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攻击性强、学习困难等。

反营养物质,借什么潜行

为什么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会添加反营养物质呢?它们的作用与危险相比,如何权衡?

亚硝酸盐:美丽恒久远 亚硝酸盐自然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比如香肠、火腿、培根、腌制品等。它是肉类制品常用的防腐剂,正常使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可能的风险。除此之外,亚硝酸盐具有一个特点,能够着色,许多嫩肉粉和腌肉料中基本都含有亚硝酸盐,使肉菜即使煮熟后依然保持颜色粉红;因此,不良商贩利用这一特性,将瑕疵白燕熏染成所谓的“血燕”牟取暴利。

反式脂肪:香酥的诱惑 反式脂肪除了能够提供热量之外,没有营养价值,却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焙烤食品、油炸食品和甜点、冷饮、奶茶等,食物标签上的“部分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脂肪”、“植物起酥油”、“酥油”、“奶精”、“植脂末”等都是它的化名。反式脂肪是对植物油进行特殊加工,不仅可以延长保质期,更可以使食品口感更酥脆或更柔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量不要超过2克。

磷酸和磷酸盐:保湿的秘密 磷倒是人体必需的成分,但无需特意补充,从食物中便可获得足够的量。在可乐、多种甜饮料、加工肉制品、淀粉制品中常有磷酸或磷酸盐添加,如粉红色、口感软嫩的肉制品,90%以上都添加了磷酸盐,其目的不是为了补磷,而是借以改善食品口感,增加保水性。

铝:体积的游戏 铝存在于膨化食品、煎炸食品、泡打粉、水发海蜇和粉丝粉条等食品中,它可以让这些食物变得松脆或疏松,口感筋道。但铝并不是人体所需的元素,国家标准食品中铝的含量不得超过100毫克/千克。

合成色素:色彩的代价 各种颜色美丽的零食、甜点、饮料中,合成色素无所不在。不过它没想象中那么可怕,虽然没有营养,但是经过审批适用于食品的合成色素(我国有五种),并不会危害健康。但婴幼儿食品禁用合成色素,更不能添加非食用级合成色素。

狙击反营养物质

不知不觉中,反营养物质已经悄悄潜入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偷走我们的健康。那么,如何面对反营养物质的步步蚕食,打响健康的狙击战呢?


正确认识,知己知彼 虽然这些反营养物质对于营养来说并非需要,但不应回避其存在的价值。这与三聚氰胺、苏丹红、塑化剂等非法添加剂不同,那是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而做假,严重威胁健康。

对于食品来说,色香味等感官表现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促进食欲。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些反营养物质大多是为了改善食品的鲜美度和嫩滑口感,以及保质防腐。毒理学上经典原则“剂量决定毒性”,适量的摄入含有反营养物质的食物并无不可。但是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尤其是孕妇和婴幼儿,应尽量减少和避免摄入。

天然为本,新鲜为上 反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那些复杂加工的食品中,加工程序越多,色彩越鲜艳,越酥脆膨松,则越有机会被添加。所以为了健康,口福要加以限制。更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它们,尽量选择新鲜的、天然的食品。并且多采用蒸和煮的方式,更多地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

膳食纤维,排排毒 食不厌粗,多吃蔬菜、水果、薯类、粗粮、豆类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能够促进有害金属离子排出体外。

正确料理,防患未然 有些反营养物质是在我们料理过程中产生的,如使用铝制餐具时铝的析出,食物久置导致亚硝酸盐增加等。因此选择正确的料理 *** 是关键。尽量使用铁及不锈钢厨具替代铝制品,少喝易拉罐饮料,喜食油条的可选择无明矾油条,都能尽量减少铝的摄入。不吃隔夜菜,尤其是绿叶蔬菜;蔬菜采用漂洗,而不是长时间浸泡,一项最新的国内研究证实,长时间浸泡处于无氧状态,会增加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蔬菜蒸炒前先在沸水中焯一下,通常可以除去70%以上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少吃腌制品,蔬菜腌制时,放入葱、姜、蒜、辣椒汁都有利于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食品#

控血糖?7个误区要牢记!

控血糖是无数人心头的烦恼。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旨在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提升膳食指导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事实上,不仅糖尿病患者需要控血糖,减肥瘦身、防痘痘清皮肤、改善餐后困倦状态、提升脑力效率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控血糖……它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不过,很多人认为,只要按照糖尿病人的吃法,多吃全谷杂豆,多吃蔬菜,就可以控血糖了。其实日常操作起来远没有这么简单,这里给大家总结出控血糖饮食常见的7 个误区,看看哪些击中了您?

误区1:全谷食物只吃玉米

很多人一提起吃全谷物,首先想到的是玉米、玉米糁和玉米面。可能是因为很多中老年人过去的艰苦生活中常常吃窝头、玉米碴子粥和玉米糊糊,形成了固定的印象。

实际上,玉米糁和玉米面并不是全谷物。它们在 *** 中已经去掉了玉米粒的种皮和种胚,营养价值打了折扣。同时,煮软后的玉米糊糊和玉米糁粥,餐后升血糖速度是飞快的,并不逊色于白米饭。如果煮玉米粥时再加点碱,那就更易升血糖。

玉米馒头、玉米发糕都是升血糖很快的食物。这是因为,纯玉米做不成馒头和发糕,其中要加入白面粉,还要加入酵母粉和泡打粉。多孔的松软状态有利于消化酶的作用,消化快则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吸收入血之后升血糖也快,不可作为每日的主要杂粮食物选择。

啃玉米棒也并不是控血糖的更佳选择。

因为目前用作主食的市售玉米棒以糯玉米为主,而糯玉米属于糯性食物,口感黏软,容易消化吸收,要记住所有糯性食物都是高升糖食物,包括白糯米、紫糯米、黏小米、黏大黄米等等,并不适合控血糖人士经常食用。

误区2:薯类食物的烹调方式过度绵软

研究表明,同样是一种土豆,烹调硬度不一样的情况下,GI值可以从56升高到83,比如面软的土豆都可以与白馒头白粥的升糖指数媲美了。建议加醋烹调土豆,既能帮助保持脆硬口感,与醋一起食用本身也可以降低血糖反应。因此,控血糖人士可以考虑采用醋炒土豆丝、凉拌土豆丝等方式来食用土豆。

同样,蒸红薯的抗性淀粉较多,而烤红薯的淀粉糊化更充分。所以可以考虑适当吃蒸红薯而不是烤红薯。当然,无论怎么吃,都得记得要相应减一部分米饭馒头之类的主食。

误区3:全谷杂豆烹调软了,就不能帮助控血糖了,不如直接吃白米饭

的确,和较硬质地的食物相比,软烂的淀粉食物相对更容易升血糖。例如提前浸泡一夜的糙米饭也可以达到80以上的血糖指数。但是,豆类即便烹调到软烂,仍然升血糖速度很慢。全谷物中的燕麦粒即便烹调到黏稠,由于存在β-葡聚糖,餐后血糖反应也会受限制。

所以,即便血糖指数和白米饭一样高,全谷杂豆仍然是值得吃的,因为它们的营养价值高,比如更多的B族维生素会使人体代谢能力增强;更多的膳食纤维有利于改善肠道环境。所以,只要能够愉快地吃下去,煮软的糙米饭、小米饭等仍然值得吃。

误区4:主食冷着吃升血糖慢,所以不该吃热饭

刚出锅的饭,哪怕是杂粮饭,都比较好消化,升血糖的速度也会快一些。冷凉之后,淀粉发生老化回生,升血糖速度会变慢。但我们不能只看到升血糖速度,还要考虑到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胰岛素分泌节奏。

有少量研究发现,冷的食物或硬的食物可能会增加胰岛素分泌量,或延迟分泌时间,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营养素消化吸收不足时,肌肉容易流失,会进一步降低血糖控制能力。

所以,对消化不良的控血糖人士来说,应当优先吃热饭,保护消化吸收功能。待胃肠能力改善后再尝试降低食物温度。

误区5:听说空腹运动效果好,于是坚持饭前运动

对部分体重偏低、消化不良、食量不大的控糖人士来说,空腹运动时容易低血糖,运动后的食量如果跟不上,又容易流失肌肉。

推荐在餐后1-2小时运动而不是空腹运动,会更安全一些。可以在运动之前吃少量食物,如牛奶燕麦粥、杂粮糊等。运动后的一餐要增加蛋白质供应,同时配合足够的主食,才能实现增肌目标。

误区6:以餐前负荷、预防低血糖等为理由,放心吃高脂肪食物垫饥

一些初步的实验提示,餐前吃少量坚果、蛋糕等高脂肪食物并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也没有证据表明两餐之间吃这些食物有利于血糖控制。兜里经常放着苏打饼干吃几口,不如用餐时吃足添加全谷杂粮的主食,并配合足够的蔬菜和瘦肉、鱼类、豆制品等。点心零食不断的做法只会增加膳食热量,降低营养质量,长期而言不利于血糖控制。

误区7:因为要限时进食,睡前饿了也不吃,夜里常被饿醒

已经有大量研究确认,深夜进食不利于血糖控制,所以晚餐更好放在17-18点,然后在21-22点休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晚餐必须吃得很少,也不意味着深夜感觉饥饿甚至低血糖反应时不能补充食物。

饥饿会影响睡眠质量,夜间休息不佳会造成应激,严重影响血糖控制,降低生活质量。甚至没有糖尿病的人,在连续失眠之后也容易出现高血糖水平。低血糖反应更是一种必须纠正的危险情况。预防措施有两个:

一是晚餐吃够量,然后适当做些身体活动,以预防餐后血糖过高的问题;

二是在感觉饥饿之前一小时少量加餐容易消化的食物,然后及时休息;

最后把开头提到的重要信息,也就是国家卫健委最近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中的控血糖饮食相关要点总结一下,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油盐糖的摄入。

2.注意主食定量,主食中全谷物、粗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应占1/3以上,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合并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适当减少粗杂粮的比例。

3.合并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减少能量(热量)的摄入,增加活动促进能量的消耗。

4.合并肌肉衰减、消瘦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增加膳食能量及蛋白质的供给,结合抗阻运动,增加体重。

5.糖尿病患者应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6.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决定是否加餐及加餐时间,可选择营养丰富并且低GI的食物,例如非淀粉类坚果、无糖牛奶和奶制品以及低GI的水果蔬菜。

7.建议以培养清淡口味为目标,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内、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

8.不推荐任何形式的饮酒。

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湿米粉可能致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米酵菌酸引发食物中毒的风险提示

据市场监管总局官微“市说新语”消息,近年来,一些地方曾发生因食用酸汤子、湿米粉(如河粉)、变质木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甚至造成死亡。经调查,均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引起。为帮助消费者了解和掌握有关食品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特作如下风险提示。

01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米酵菌酸,是引起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关键因素。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酵假单胞菌”,即: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是我国学者1977年在东北酵米面中毒食品中发现的一种食物中毒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在特定温度和生长条件下可产生小分子毒性代谢产物——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对热稳定,经100℃煮沸和高压烹饪也不能被破坏,是引起食物中毒并导致食用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米酵菌酸经紫外线、日光照射后,其化学结构可被破坏,从而降低或失去毒性。

02

谷类发酵制品、变质鲜银耳和变质薯类制品,是容易导致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在家庭自制发酵食品过程中,食品易被环境中椰酵假单胞菌污染。容易导致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类: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酸汤子、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湿米粉等;二是变质鲜银耳和泡发不当的变质木耳;三是发酵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从外环境土壤及银耳培植环节的跟踪调查表明,该菌来源于土壤,随加工原料带入食品,并在适宜条件下产毒而引起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迄今为止,我国发生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主要由家庭自制发酵食品,或个体银耳栽培户自食变质鲜银耳所致。

此外,近年来,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还发生过因食用小作坊等工业化生产的湿米粉(如河粉)引起的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事件。

03

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受损。

椰酵假单胞菌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长达1-2天。米酵菌酸毒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脑、肾等人体重要脏器。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无发热。

目前,尚无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药物,病情及愈后情况与摄入的毒素量有关。

04

多项标准为诊断和预防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鉴于椰酵假单胞菌污染并产生米酵菌酸引发食物中毒致死风险,我国先后制修订多项相关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检验》(GB 4789.29-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GB 5009.189-2016)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12-96),为该类食物中毒的正确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专家建议

01

家庭或小作坊一般不要 *** 、出售酵米面类食品。

如果家庭自制酵米面类食品,确保不用霉变的玉米等谷物原料;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放在通风干燥处短期储存。不要在 *** 中让食品接触潮湿土壤,防止椰酵假单胞菌污染、产毒。

02

鲜银耳要及时晒干,禁止出售鲜银耳。

生产经营者要保证培植银耳的菌种质量,采摘的鲜银耳要及时晒干;如遇阴雨天不能及时晾晒,要有适当的烘干设施烘干并通过紫外线充分照射、去毒。鲜银耳不得出售。

03

购买和食用银耳、木耳的注意事项。

选购银耳、木耳等相关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不要购买鲜银耳。同时,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

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要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耳片不成形、发粘、无弹性或有异臭味的不能食用,隔天泡制的银耳、木耳及其加工制品不能食用。

04

要及时处理和救治食物中毒人员。

如发生疑似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减少毒素的吸收量;及时送医院救治,针对肝、脑、肾等脏器的损伤程度,对症治疗,降低死亡率。

划重点

正规渠道选购银耳、木耳等干制品。

要及时处理和救治食物中毒人员。

专家执笔人:

刘秀梅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食品安全首席专家、研究员

侯红漫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来源: 市说新语

嗦粉中毒?原来是它在“作妖”

夏季气温高,米线、肠粉、河粉等湿米粉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引发食物中毒。那么,如何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呢?

什么是米酵菌酸?椰毒假单胞菌能在特定的温度和生长条件下产生小分子毒性代谢物——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经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被破坏,120℃下加热1小时仍可保持毒性。

米酵菌酸中毒症状最早表现为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呕吐物初为食物或黄绿色水样物,有的呈咖啡样物。继消化道症状后也可能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炎为主的临床表现,重症者出现肝昏迷,甚至死亡。但目前尚无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药物。

哪些食品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易在食品表面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产毒温度为26℃,pH5~7范围内生长较好。夏秋季节,下列三类食品因天气炎热、空气潮湿、贮存不当,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

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湿米粉、糍粑、发酵玉米面、酸汤子、糯玉米汤圆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醋凉粉等;

二是发酵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三是变质鲜银耳和泡发不当的变质木耳。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一是选购河粉、肠粉、米线、凉皮等湿米粉产品,尤其是散装产品时,要选择无霉变,外形完整,色泽均匀,无酸败味、霉变味及其他异味的产品。购买的湿米粉,如暂不食用或有剩余,应放冰箱贮存。

二是泡发木耳、银耳前,要将木耳洗干净,检查其感官性状,不使用受潮变质的木耳;泡发后耳片不成形、发粘、无弹性或有异臭味的不能食用;泡发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

三是如发生疑似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减少毒素的吸收量,并及时送医救治。(李培晞熊铮)

来源: 中国质量报

泡打粉在面里主要是让我们的面更蓬松更泡,但是不同的泡打...

泡打粉在面里到底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分开用?你们用的是不是泡打粉,回去以后饼泡打粉用的也是这种。懂不懂?

现在包子要换另外的一个,顺心牌的高级双效泡打粉,双效指的就是2次醒发。你们有没有发现发好的面,里面是不是会有气孔,蜂窝组织里面是不是会有气孔?

其实就是那些气孔把它撑大的,气孔是怎么来的?气孔就是抛打粉释放的二氧化碳,才刚刚和好的面,是不是像坨死面一样的,里面是不是一点组织都没有,但是你们随着时间慢慢慢慢的去发酵,就像昨天下午做包子,里面全部都是蜂窝,是不是就是泡打粉释放的二氧化碳,之一项,第二效,但是一到放到蒸炉里面去,接触到温度以后就会进行第二效,快速的蓬松,从而使包子变得大,泡蓬松也是泡打粉释放的二氧化碳。

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的包子皮,那些皮里面是有小气孔的,发现这个问题没有,就是泡打粉释放的气体以后,才把面皮撑开,从而达到我们所说的你的包子泡不泡。

这个也就是你看双效的问题,但是我们在用泡打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到的都是无铝害。可能在这里很多人都会问,这两个泡打粉,为什么要分开用,为什么不是统一规格用,为什么饼窝窝头那些要用这个?为什么包子要用这个?是不是是有没有这种想法?

我来跟你们说。其实泡打粉,它里面更大的含量就是胶磷酸二氧二钠,它的含量,你要顺心的就达到40%的含量。你看像天阴的,它才有多少?5%。没明白,其实泡打粉里面更大的含量,最起作用的就是胶凝霜,只有5%,所以你说哪个功效更强,是不是顺心的更强?所以说这两种你们也都要分开来用。

每日一辟

每日辟谣|控血糖,7个误区要牢记!

控血糖是无数人心头的烦恼。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旨在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提升膳食指导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事实上,不仅糖尿病患者需要控血糖,减肥瘦身、防痘痘清皮肤、改善餐后困倦状态、提升脑力效率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控血糖……它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不过,很多人认为,只要按照糖尿病人的吃法,多吃全谷杂豆,多吃蔬菜,就可以控血糖了。其实日常操作起来远没有这么简单,这里给大家总结出控血糖饮食常见的7个误区,看看哪些击中了您?

误区1:全谷食物只吃玉米


很多人一提起吃全谷物,首先想到的是玉米、玉米糁和玉米面。可能是因为很多中老年人过去的艰苦生活中常常吃窝头、玉米碴子粥和玉米糊糊,形成了固定的印象。

实际上,玉米糁和玉米面并不是全谷物。它们在 *** 中已经去掉了玉米粒的种皮和种胚,营养价值打了折扣。同时,煮软后的玉米糊糊和玉米糁粥,餐后升血糖速度是飞快的,并不逊色于白米饭。如果煮玉米粥时再加点碱,那就更易升血糖。

玉米馒头、玉米发糕都是升血糖很快的食物。这是因为,纯玉米做不成馒头和发糕,其中要加入白面粉,还要加入酵母粉和泡打粉。多孔的松软状态有利于消化酶的作用,消化快则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吸收入血之后升血糖也快,不可作为每日的主要杂粮食物选择。

啃玉米棒也并不是控血糖的更佳选择。

因为目前用作主食的市售玉米棒以糯玉米为主,而糯玉米属于糯性食物,口感黏软,容易消化吸收,要记住所有糯性食物都是高升糖食物,包括白糯米、紫糯米、黏小米、黏大黄米等等,并不适合控血糖人士经常食用。

误区2:薯类食物的烹调方式过度绵软


研究表明,同样是一种土豆,烹调硬度不一样的情况下,GI值可以从56升高到83,比如面软的土豆都可以与白馒头白粥的升糖指数媲美了。建议加醋烹调土豆,既能帮助保持脆硬口感,与醋一起食用本身也可以降低血糖反应。因此,控血糖人士可以考虑采用醋炒土豆丝、凉拌土豆丝等方式来食用土豆。

同样,蒸红薯的抗性淀粉较多,而烤红薯的淀粉糊化更充分。所以可以考虑适当吃蒸红薯而不是烤红薯。当然,无论怎么吃,都得记得要相应减一部分米饭馒头之类的主食。

误区3:全谷杂豆烹调软了,就不能帮助控血糖了,不如直接吃白米饭


的确,和较硬质地的食物相比,软烂的淀粉食物相对更容易升血糖。例如提前浸泡一夜的糙米饭也可以达到80以上的血糖指数。但是,豆类即便烹调到软烂,仍然升血糖速度很慢。全谷物中的燕麦粒即便烹调到黏稠,由于存在β-葡聚糖,餐后血糖反应也会受限制。

所以,即便血糖指数和白米饭一样高,全谷杂豆仍然是值得吃的,因为它们的营养价值高,比如更多的B族维生素会使人体代谢能力增强;更多的膳食纤维有利于改善肠道环境。所以,只要能够愉快地吃下去,煮软的糙米饭、小米饭等仍然值得吃。

误区4:主食冷着吃升血糖慢,所以不该吃热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刚出锅的饭,哪怕是杂粮饭,都比较好消化,升血糖的速度也会快一些。冷凉之后,淀粉发生老化回生,升血糖速度会变慢。但我们不能只看到升血糖速度,还要考虑到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胰岛素分泌节奏。

有少量研究发现,冷的食物或硬的食物可能会增加胰岛素分泌量,或延迟分泌时间,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营养素消化吸收不足时,肌肉容易流失,会进一步降低血糖控制能力。

所以,对消化不良的控血糖人士来说,应当优先吃热饭,保护消化吸收功能。待胃肠能力改善后再尝试降低食物温度。

误区5:听说空腹运动效果好,于是坚持饭前运动

对部分体重偏低、消化不良、食量不大的控糖人士来说,空腹运动时容易低血糖,运动后的食量如果跟不上,又容易流失肌肉。

推荐在餐后1-2小时运动而不是空腹运动,会更安全一些。可以在运动之前吃少量食物,如牛奶燕麦粥、杂粮糊等。运动后的一餐要增加蛋白质供应,同时配合足够的主食,才能实现增肌目标。

误区6:以餐前负荷、预防低血糖等为理由,放心吃高脂肪食物垫饥

一些初步的实验提示,餐前吃少量坚果、蛋糕等高脂肪食物并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也没有证据表明两餐之间吃这些食物有利于血糖控制。兜里经常放着苏打饼干吃几口,不如用餐时吃足添加全谷杂粮的主食,并配合足够的蔬菜和瘦肉、鱼类、豆制品等。点心零食不断的做法只会增加膳食热量,降低营养质量,长期而言不利于血糖控制。

误区7:因为要限时进食,睡前饿了也不吃,夜里常被饿醒

已经有大量研究确认,深夜进食不利于血糖控制,所以晚餐更好放在17-18点,然后在21-22点休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晚餐必须吃得很少,也不意味着深夜感觉饥饿甚至低血糖反应时不能补充食物。

饥饿会影响睡眠质量,夜间休息不佳会造成应激,严重影响血糖控制,降低生活质量。甚至没有糖尿病的人,在连续失眠之后也容易出现高血糖水平。低血糖反应更是一种必须纠正的危险情况。预防措施有两个:

一是晚餐吃够量,然后适当做些身体活动,以预防餐后血糖过高的问题;

二是在感觉饥饿之前一小时少量加餐容易消化的食物,然后及时休息。

最后把开头提到的重要信息,也就是国家卫健委最近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中的控血糖饮食相关要点总结一下,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油盐糖的摄入。

2.注意主食定量,主食中全谷物、粗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应占1/3以上,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合并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适当减少粗杂粮的比例。

3.合并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减少能量(热量)的摄入,增加活动促进能量的消耗。

4.合并肌肉衰减、消瘦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增加膳食能量及蛋白质的供给,结合抗阻运动,增加体重。

5.糖尿病患者应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6.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决定是否加餐及加餐时间,可选择营养丰富并且低GI的食物,例如非淀粉类坚果、无糖牛奶和奶制品以及低GI的水果蔬菜。

7.建议以培养清淡口味为目标,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内、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

8.不推荐任何形式的饮酒。

控血糖?7个误区要牢记

控血糖是无数人心头的烦恼。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旨在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提升膳食指导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事实上,不仅糖尿病患者需要控血糖,减肥瘦身、防痘痘清皮肤、改善餐后困倦状态、提升脑力效率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控血糖……它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不过,很多人认为,只要按照糖尿病人的吃法,多吃全谷杂豆,多吃蔬菜,就可以控血糖了。其实日常操作起来远没有这么简单,这里给大家总结出控血糖饮食常见的7个误区,看看哪些击中了您?

误区1:全谷食物只吃玉米

很多人一提起吃全谷物,首先想到的是玉米、玉米糁和玉米面。可能是因为很多中老年人过去的艰苦生活中常常吃窝头、玉米碴子粥和玉米糊糊,形成了固定的印象。

实际上,玉米糁和玉米面并不是全谷物。它们在 *** 中已经去掉了玉米粒的种皮和种胚,营养价值打了折扣。同时,煮软后的玉米糊糊和玉米糁粥,餐后升血糖速度是飞快的,并不逊色于白米饭。如果煮玉米粥时再加点碱,那就更易升血糖。

玉米馒头、玉米发糕都是升血糖很快的食物。这是因为,纯玉米做不成馒头和发糕,其中要加入白面粉,还要加入酵母粉和泡打粉。多孔的松软状态有利于消化酶的作用,消化快则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吸收入血之后升血糖也快,不可作为每日的主要杂粮食物选择。

啃玉米棒也并不是控血糖的更佳选择。

因为目前用作主食的市售玉米棒以糯玉米为主,而糯玉米属于糯性食物,口感黏软,容易消化吸收,要记住所有糯性食物都是高升糖食物,包括白糯米、紫糯米、黏小米、黏大黄米等等,并不适合控血糖人士经常食用。

误区2:薯类食物的烹调方式过度绵软

研究表明,同样是一种土豆,烹调硬度不一样的情况下,GI值可以从56升高到83,比如面软的土豆都可以与白馒头白粥的升糖指数媲美了。建议加醋烹调土豆,既能帮助保持脆硬口感,与醋一起食用本身也可以降低血糖反应。因此,控血糖人士可以考虑采用醋炒土豆丝、凉拌土豆丝等方式来食用土豆。

同样,蒸红薯的抗性淀粉较多,而烤红薯的淀粉糊化更充分。所以可以考虑适当吃蒸红薯而不是烤红薯。当然,无论怎么吃,都得记得要相应减一部分米饭馒头之类的主食。

误区3:全谷杂豆烹调软了,就不能帮助控血糖了,不如直接吃白米饭

的确,和较硬质地的食物相比,软烂的淀粉食物相对更容易升血糖。例如提前浸泡一夜的糙米饭也可以达到80以上的血糖指数。但是,豆类即便烹调到软烂,仍然升血糖速度很慢。全谷物中的燕麦粒即便烹调到黏稠,由于存在β-葡聚糖,餐后血糖反应也会受限制。

所以,即便血糖指数和白米饭一样高,全谷杂豆仍然是值得吃的,因为它们的营养价值高,比如更多的B族维生素会使人体代谢能力增强;更多的膳食纤维有利于改善肠道环境。所以,只要能够愉快地吃下去,煮软的糙米饭、小米饭等仍然值得吃。

误区4:主食冷着吃升血糖慢,所以不该吃热饭

刚出锅的饭,哪怕是杂粮饭,都比较好消化,升血糖的速度也会快一些。冷凉之后,淀粉发生老化回生,升血糖速度会变慢。但我们不能只看到升血糖速度,还要考虑到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胰岛素分泌节奏。

有少量研究发现,冷的食物或硬的食物可能会增加胰岛素分泌量,或延迟分泌时间,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营养素消化吸收不足时,肌肉容易流失,会进一步降低血糖控制能力。

所以,对消化不良的控血糖人士来说,应当优先吃热饭,保护消化吸收功能。待胃肠能力改善后再尝试降低食物温度。

误区5:听说空腹运动效果好,于是坚持饭前运动

对部分体重偏低、消化不良、食量不大的控糖人士来说,空腹运动时容易低血糖,运动后的食量如果跟不上,又容易流失肌肉。

推荐在餐后1-2小时运动而不是空腹运动,会更安全一些。可以在运动之前吃少量食物,如牛奶燕麦粥、杂粮糊等。运动后的一餐要增加蛋白质供应,同时配合足够的主食,才能实现增肌目标。

误区6:以餐前负荷、预防低血糖等为理由,放心吃高脂肪食物垫饥

一些初步的实验提示,餐前吃少量坚果、蛋糕等高脂肪食物并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也没有证据表明两餐之间吃这些食物有利于血糖控制。兜里经常放着苏打饼干吃几口,不如用餐时吃足添加全谷杂粮的主食,并配合足够的蔬菜和瘦肉、鱼类、豆制品等。点心零食不断的做法只会增加膳食热量,降低营养质量,长期而言不利于血糖控制。

误区7:因为要限时进食,睡前饿了也不吃,夜里常被饿醒

已经有大量研究确认,深夜进食不利于血糖控制,所以晚餐更好放在17-18点,然后在21-22点休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晚餐必须吃得很少,也不意味着深夜感觉饥饿甚至低血糖反应时不能补充食物。

饥饿会影响睡眠质量,夜间休息不佳会造成应激,严重影响血糖控制,降低生活质量。甚至没有糖尿病的人,在连续失眠之后也容易出现高血糖水平。低血糖反应更是一种必须纠正的危险情况。预防措施有两个:

一是晚餐吃够量,然后适当做些身体活动,以预防餐后血糖过高的问题;

二是在感觉饥饿之前一小时少量加餐容易消化的食物,然后及时休息;

最后把开头提到的重要信息,也就是国家卫健委最近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中的控血糖饮食相关要点总结一下,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油盐糖的摄入。

2.注意主食定量,主食中全谷物、粗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应占1/3以上,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合并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适当减少粗杂粮的比例。

3.合并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减少能量(热量)的摄入,增加活动促进能量的消耗。

4.合并肌肉衰减、消瘦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增加膳食能量及蛋白质的供给,结合抗阻运动,增加体重。

5.糖尿病患者应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6.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决定是否加餐及加餐时间,可选择营养丰富并且低GI的食物,例如非淀粉类坚果、无糖牛奶和奶制品以及低GI的水果蔬菜。

7.建议以培养清淡口味为目标,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内、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

8.不推荐任何形式的饮酒。

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嗦粉|四大要素一碗粉

一碗湖南米粉有四大要素:主料(即原粉)、配料(也称底碗)、汤料(即汤汁、汤底)、码子(又称盖头、洗头、臊子)。四个要素就像四梁八柱,构成湖南米粉缤纷世界的基本框架。

在四大要素中,原粉是基础。就原粉来说,圆和扁是湖南米粉的两种基本形状。圆粉当中,有邵阳、常德地区的粗圆粉,也有衡阳一带和湘西一些地方的细圆粉;扁粉基本上是长沙地区食用。在圆粉的粗细中,有细、中细和粗、中粗、特粗之分。这些粗细不一的米粉,都有其专属口感。

〝七圆的七扁的”,看似一句征求食客意见的问话,却道出了湖南米粉的丰富内涵。

“汤是米粉的灵魂”,寡味的原粉经千滋百味的汤汁一泡,便风情万种、气象万千,仿佛有了生命。因此,无论是扁粉还是圆粉,烹调大师们都非常注重汤汁的调制。就像原粉一样,汤既有类别也有品种。

“码子是米粉的眼睛”,一旦“点睛”,一碗米粉就灵动起来。一旦盖上码子,一碗粉也就色香味俱全了,能吊起食客的胃口。码子的种类,有炒码、煨码、蒸码,后来人们又创新出卤码。有人说,“一碗湖南米粉头上,码着整个湘菜王国”。当然,码子的功能并不仅是“点晴”,它同样担负着调味的大任。

四大现素中最不起眼的要算配料。一碗好的米粉,虽然味精、盐、葱末等别无选择,但油必须是猪油,酱油一一定要是湖南在本土酿制的老抽。现在,还发展出加芹菜末、香菜末的吃法。

根据主料、底碗、汤料、码子的不同,湖南米粉大致分为三大流派:一是长沙水粉,分布在长沙、湘潭、株洲、益阳、岳阳等地,以扁粉为主,讲究水清汤开码子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粉面文化,以中华老字号杨裕兴、甘长顺为代表;二是常德水粉,以圆粉为主,口味浓厚,麻辣牛肉是其主打产品,分布在常德及其周边地区,尤以津市米粉为代表,形成气候的有壹德壹、刘聋子等品牌;三是湘西南米粉,融合长沙米粉和常德米粉的特点,圆扁结合,口味各异,形态多样,广泛分布于湘西、湘南各地。在码子上,湖南各地的米粉烹调大师们各施己长,米粉口味百花齐放、各不相同。

湖南米粉还有两种吃法:千挑和卤粉。这两种吃法省去了汤汁这一元素,但对码子和配料的要求更高了。吃干挑时,漏勺将米粉在滚水中汆一下,捞出后加上重油、重口味的码子,撒些葱花,再搁些辣椒或者酸菜等调味料,用筷子一拌,一碗配料丰盛的米粉就在眼前了;卤粉同样是先将米粉放人沸水中汆过立马捞出,淋上卤汁,盖上切得薄薄的大片牛肉或卤猪耳朵、卤豆腐等,撒上葱花,再放几颗花椒,能辣者再加上一两勺辣椒油,扑鼻的香味让人直吞口水。不喜欢干挑粉和卤粉,将粉炒着吃也是不错的选择。干米粉用温水泡软,滤干水分 置于锅中,放上油盐酱醋,再放上青菜、豆芽,加一两勺剁辣椒,敲一个鸡蛋,撒点葱花,一碗香喷喷的炒粉就做好了。

山药粉养胃脾胃喝了5年了,无添加,百分百山药,全家都爱...

我是特别喜欢喝山药粉,山药粉的话特别养胃。像我有时候晚上特别不想吃吃饭的时候我就会搞一杯山药粉。有的时候我家老公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喝酒第二天就不太想吃,早餐也会给他泡一杯。这个山药粉真的养胃我真的是非常不错的。

我之前就是胃病,胃病需要养吗?我就给他喝这个山药粉,喝了山药粉之后没有犯过胃病了。真的,你像什么喝稀饭养胃那都是忽悠人的,不存在的就是山药粉是养胃的。可以百度一下,我记得我二零一二零年的时候还特意到河南山药粉基地考察过他们的山药粉,没有任何添加剂,只有配料表里面只有山药,没有其他任何添加剂。像我家宝宝八个月就可以喝。刚好现在是三亚粉的周年庆活动,现在活动还是很给力的,推荐你们三亚粉。送送福利。

标签: 泡打粉 功效 食用 作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