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米作用功效,高粱米作用和功能主治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4 0
全谷物知多少?

全谷物知多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日常饮食要以谷类为主,其中每天摄入全谷物、杂豆类食物50-150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谷物以精致米面为主,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g以上。

什么是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指未经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或压片等)处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谷胚、谷皮和糊粉层组分的谷物。稻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黑米、玉米、裸麦、高粱、青稞、黄米、小米、粟米、荞麦、薏米等,加工得当均可作为全谷物的良好来源。

按照《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判定及标识通则》团体标准,全谷物食品指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的谷物食品,其中全谷物原料质量不少于食品总质量的 51%(以干基计)。含全谷物食品指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的谷物食品,其中全谷物原料质量不少于食品总质量的 25%(以干基计)。

全谷物与精制谷物的区别

谷物精细加工过后,只剩下胚乳部分,称为精制谷物。

精制谷物与全谷物的营养成分比较

注:“—”表示微或无

上图及表格摘自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科普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谷物的益处

从上表看出,与精致谷物相比,全谷物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矿物质含量上更有优势,全谷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值还较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指出:增加全谷物摄入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还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延缓体重增长。

全谷物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1.让全谷物融入每日三餐主食中,做到餐餐有谷物。

小米、玉米、燕麦、全麦等都可以与精白米面搭配,如小米粥、燕麦粥等,可以在面粉中混合全麦面粉、荞麦粉等,或者选用全麦粉做馒头、面条、烙饼,白米中放些糙米、燕麦、黑米、薏米等烹制米饭。

2.善用炊具巧烹调。

全谷物的口感比较粗糙,有些人觉得难以接受,需要在烹调上多花一些心思。可发挥厨房炊具的作用消除入口粗糙感,如采用电饭煲、高压锅烹煮八宝粥,采用电蒸锅蒸玉米棒、杂粮馒头等,使其口感更柔软。还可加入芝麻粉、葡萄干和大枣等,使全谷物食物更香、更美味。

3.学会辨识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食品指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的谷物食品,其中全谷物原料质量不少于食品总质量的 51%。可通过查看配料表,选择配料表中之一位是全谷物的食品,如“全麦粉”、“黑全麦粉”、“全玉米”等。

【作者:陈京蓉 主治医师 重庆市疾控中心】

高粱的故事:解读茅台、汾酒和泸州老窖背后的独特风味

酿有时节,造有工序,方成好酒。

一壶好酒是谷、水、阳光、风土、人的合力,所谓酿酒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白酒的水、粮、曲、窖、技,与一壶好酒的酿造而成息息相关,这不仅仅只是体现酒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更是体现出好酒酿造的道法自然。

粮为酒之韵

“好酒是种出来的”,没有好的原料酿不出好酒,粮食在白酒酿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酿酒历史悠久,回顾整个漫长的酿酒史,发现中国人曾用过各种各样的原料酿酒,大米、糯米、小米、玉米、小麦、大麦、荞麦、豌豆,甚至红薯、甘薯、马铃薯等一系列富含淀粉和糖分的粮食作物都曾被用来酿酒。

但是酿酒粮食“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持续,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高粱才是酿造白酒的更佳原料,不同地区的优质白酒,都开始选择高粱作为酿酒主粮。

相传,酿酒的粮食原料也存在几个档次,更佳的金字塔塔尖是高粱,第二层是小麦、大米、玉米等,最下面一层是薯类。

这样的划分不能说十分严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依据。

不同的粮食用来酿酒,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势,成分不同、含量不同,酿造出的白酒风味也各不相同。

就算是同样用高粱酿酒,不同地域、品种的高粱,对酿酒风味的影响也有差异。

以三个香型的代表品牌: 茅台、汾酒、泸州老窖来说,三款酒的主料都是高粱,但高粱品种不同,所呈现给消费者的体验感是截然不同的。

泸州老窖用的是川南有机糯红高粱,颗粒小、皮厚,直链淀粉含量低,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低,因此更适合酿造口感浓郁的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

茅台酒在扩产能之前,使用的都是贵州本地的高粱,扩产之后,本地高粱的种植满足不了茅台的需求,也在川南地区进行采购。

汾酒用的是北方平原高粱,皮薄、颗粒大,直链淀粉含量高,支链淀粉含量低,单宁含量低,不耐蒸煮和发酵,和南方高粱截然不同,因此更适合酿造口感清爽的清香型白酒。

粮为酒之韵,这是构成美酒美妙韵味非常重要的部分,也尽显出酿酒人的勤劳智慧。

好酒的味道不仅源自优质的高粱,还需要经过精心的酿制工,。准确的配比和科学的发酵控制,使得高粱中的淀粉和糖分得以转化为酒精,更添了白酒的香气和口感。

比如,在茅台酒的酿制过程中,采用了传统的泥封窖发酵工艺,确保酒体的丰满和浓郁。


令人惊叹的是,不同地域的水质也会对酒的风味产生影响,某些地方的天然水源,如山泉水或井水,具有独特的矿物质成分,这些成分会在酿酒过程中与高粱相互作用,拓展了酒的口感层次。

茅台镇的酒水源于当地的河流和泉水,被誉为“地藏之水”,为茅台酒赋予了独特的风味。

除了水质,气候和环境因素也对酒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地区,有利于高粱的生长和成熟,所产出的酿酒原料更加优质。

而土壤的肥沃程度和土地的海拔高度也能影响酿酒的成果,以泸州老窖为例,川南地区的地势较低,气温适宜,土壤肥沃,这些地理条件造就了泸州老窖独特的浓香型白酒。

粮为酒之韵,宛如天籁之音。

酿酒人用心选择粮食原料,用智慧掌握酿制工艺,用情感打造独特口感,他们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创造出一壶又一壶的美酒。

无论是茅台、汾酒还是泸州老窖,它们背后都有一段关于粮食的故事,带给世人属于中国的美味。

好酒,离不开高粱的选择;好酒,离不开酿酒人的智慧;好酒,离不开地理环境的赐予。

每当品饮一杯醇美的白酒,我们不仅享受着美味,更感受到了中国酿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向那些默默耕耘在酿酒一线的酿酒人致敬,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一壶又一壶的好酒,让我们在美酒之中感受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好了,今天聊到这,我是阿强。使命:帮助1000个志同道合的爱酒之人,认识中国白酒文化,喝好酒,喝得健康!

「稻颂农业」高粱米究竟是一种什么米?能做些什么?

高粱脱壳后即为高梁米,俗称蜀黍、芦稷、茭草、茭子、芦穄、芦粟等。高粱是我国传统的五谷之一。属于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是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有食用及药用多种功效。

稻颂农业

高粱米是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高粱又称红粮、蜀黍,古称蜀秫。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按其性质分,有粳性和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籽粒色泽有黄色、红色、黑色、白色或灰白色、淡褐色五种。中国的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

高粱有红、白之分;红者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白者用于食用,性温味甘涩。高粱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高粱是酿酒、制醋、提取淀粉、加工饴糖的原料。

高粱米还可以做出高粱饴的哦:

1、碗里倒入50g玉米淀粉、50g白砂糖、50g水,搅拌至无干粉状态;

2、50g水烧至沸腾后倒入上一步的淀粉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225g白砂糖、5g柠檬酸,搅拌至完全融合,没有颗粒状(要是没有柠檬酸也能用20-30g柠檬汁代替);

3、倒入不粘锅中,全程边搅拌、边小火熬着;

4、直至糖浆变得十分浓稠,用筷子挑出糖浆,放入冷水中糖能结块的状态就算好啦;

5、烤盘中筛入适量熟玉米淀粉,放入慕斯模具(模具内壁也涂上一层熟玉米淀粉,更好脱模);

6、在模具中倒入熬好的糖浆;

7、然后在表面筛一层熟玉米淀粉,稍微压平整形;

8、放凉定型好后,切成小块就好

稻颂农业商城是国内正宗东北特色农副产品的平台,以推介“五颂常廪”五常大米、“五颂常廪”东北糯玉米、山货、杂粮等东北三省最有特色的原生态的农产品为主,每一种产品都经过我们精挑细选!秉承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经营理念,已经初步形成多基地合作、种养销结合、多产品布局、循环发展、品牌农业的格局,真正实现了产供销供应链式模式。

高粱,很多人听过却没见过

很多人是通过影视《红高粱》知道高粱的。高粱不止有红色,还有白、黄、褐、黑等色,都可以做粮食和饲料,在中国更多的是用来酿酒。

高粱禾本科 高粱属作物,是排在玉米、水稻、小麦、大麦之后全球产量第五的谷物。粱为小米,高粱意即高杆之禾。

它确实曾是中国个头更高的谷物,现已被藜麦千穗谷赶超。又名蜀黍、芦粟、木稷、桃黍、荻粱、乌禾、芦穄、茭子、名禾等。

高粱不是单字名称,意味着不是中国原产。譬如单字“”,系中国原生的古琴,加上定语的琴都是外来乐器。高粱起源于非洲,古埃塞俄比亚人驯化了这种耐热、耐旱的作物。公元前2000多年传到埃及、印度。950前的宋辽时期传入中国。


粱-粮


世界上高粱产量更大的是印度,其次是尼日利亚。中国产高粱最多的地区在东北和西南。歌曲《松花江上》歌词中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高粱米作用功效,高粱米作用和功能主治-第1张图片-

我在2017年分别去了趟东北和坝上,见到了几十年久违的红高粱。不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更见不到浪漫情景。

高粱最初叫蜀黍,暗示了它是经由蜀地(四川)过来的“”。别不服气,全国高粱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前三个都是四川一带的。当然,这些高粱都与酿酒有关,很多是跟酒厂签了合约种植的,比如:泸州糯红高粱、宜宾糯红高粱和重庆市的彭水高粱

另外贵州省遵义仁怀糯高粱为茅台酒主要原料。内蒙赤峰敖汉高粱也主要是酿酒用。还有山西汾阳酿酒高粱、长治上党高粱,以及“高粱之乡”的忻州,都是遥指“杏花村”的。

高粱不仅个子高,综合利用率也高。籽粒、穗荛(花序)、穗颈、茎秆都有用途。高粱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


食 用


高粱脱壳后即为高粱米,有糯性粳性两种。

  • 糯性的具粘性,适合蒸饭煮粥,可做粘糕,甚至与糯米一样做酒酿。

  • 粳性的适合磨粉做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等。

历史上高粱米曾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主粮和杂粮。在谷物中,高粱的营养中等,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含量更低,也缺乏色氨酸,质量较差。而且蛋白质多属于醇溶蛋白并与淀粉结合牢固,较难消化。

高粱属于低档粮食,还因为糠皮内含较多单宁花青素,口感发涩并影响消化。因此一般不单独吃高粱。即使吃也要把谷皮去净,还要煮烂烂的。

单宁有收敛作用。慢性腹泻者食高粱米粥有益。而大便燥结者不敢吃,怕引起便秘。大多数高粱米颜色越浅含单宁越少,口感较好些。加工美食一般用含单宁最少的白高粱米

改善口感

  • 高粱米做成膨化食品是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变好吃点,还增加了消化率。
    • 素有“高粱之乡”称号的山西忻州高粱面鱼鱼,是当地粗粮细做的日常食品。近年来一些宾馆、饭店将其发展成了招待游客的风味小吃。

    • 海南琼海地区,用当地产的高粱米配鲜椰子丝蒸做椰香高粱粑,风味独特。

    不过温州的特产高粱肉中并没有高粱,而是与靖江特产类似的猪肉脯。让人立刻想起老婆饼


    高粱乌米

    高粱虽不好吃,但感染了黑穗病形成的“乌米”却是难得的美味,营养价值也超过高粱本身。这与感染后形成茭白玉米感染后形成的玉米乌米情况相同。美国、墨西哥等国均将乌米列入食用菌。辽宁、吉林一些乡镇抓住商机,专门商品化种植高粱乌米



    饲 料


    高粱总体上口感不好,营养也不是很佳,改开后很多地方渐渐不种了。山东著名的高粱饴,以“弹、韧、柔”著称,也变得高粱饴中无高粱了。

    写《红高粱》的莫言,他小时候高粱司空见惯。1987年张艺谋来他老家山东高密拍《红高粱》时,专门花了4万元钱现种了一小片高粱地做背景。

    相对人食,高粱更适宜作家禽家畜的精饲料,与玉米相近,适于畜禽育肥。美国的高粱籽粒全用作饲料;法国70%高粱用于发酵生产工业乙醇。

    嫩的高粱叶玉米叶等鲜叶含有氰甙类蜀黍甙(即叶下珠甙),吃下去能分解出氢氰酸,对家畜有一定毒性。必须长老一些,再经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成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好饲料。

    高粱苏丹草杂交而成的高丹草是优质饲草,蜀黍甙含量很低。


    酿 酒


    国内高粱更大的用处就是酿酒和制酒精作生物燃料。这也是一些地区仍旧种植的主要原因。俗语说,“好酒离不开红粮”。

    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剑南春、竹叶青等名酒,都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或佐料酿造的。金门高粱酒也是台湾唯一能拿的出手的白酒。

    酿酒用的是大粒红高粱,又叫红粮,或直接叫酒高粱高粱虽不太好吃,但酿造白酒却质量上乘,比其他谷类酿的酒甲醇杂醇油都少。



    高粱籽粒中的单宁对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抑 *** 用,能提高出酒率。单宁产生的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质,又能增加芳香风味。


    其 他


    高粱的茎秆纤维长,各种指标优于芦苇、麦草、稻草和玉米秸秆,是良好的造纸原料。茎皮柔韧,适宜用于编织。花穗分枝较长的帚用高粱可制扫帚或炊帚。

    红高粱的谷壳还可提取食用色素。

    高粱玉米都是C4植物,比水稻等C3作物光合作用效能更高,也更能耐高温、耐旱、耐瘠薄。把C4植物的相关基因“”到水稻等作物体内,是袁隆平等育种专家们冥思苦想之梦。高粱就是他们手上的宝藏。

    期待“发掘”成功!


    以上图片未注明出处者,一般来自 ***

    农家纯手工 *** 的高粱糍粑,糯叽叽的还能拉丝,你们喜欢吃...

    吃粗粮的好处我就不必多说了。

    这个高粱糍粑,要起床空腹吃两块。正宗农家高梁糍粑,都是选用陕北黄士高原的红高粱。多吃糍粑和粗粮是特别好的。红糖高梁糍粑香,是真正的纯粗粮制品。

    农家手打高梁糍粑,优质高粱手工 *** 现做现发,再搭配优质糯米,尤其是早上吃,所以趁现在有活动。

    红高梁糍粑,手工捶打粗粮制品吃法多样。这个就是高粱糍粑。很多人都知道,吃了两个月的高粱糍粑,吃在嘴巴里,香甜软糯不粘牙。正宗农家高梁糍粑,营养健康手工粗粮真在天然。

    高粱:原产于非洲埃塞与番薯齐名的救荒粮,中国白酒的酿造原料

    在中国西南云贵川地区的百年古镇里,分布着诸多老酒厂,这些有着十足历史感的作坊建筑,有一种作物在温热蒸腾的雾气中被数位岁月斑驳的老工人倒在木板上,拌入酒母,等待糖化后发酵,蒸馏出美味的白酒,滋养这一方无酒不成欢的土地。这种作物就是高粱,一种原产于非洲,曾经遍布大江南北,与红薯齐名、具有济世之功的救荒粮,如今却多作为酿制白酒的原料。

    高粱一种原产于非洲,曾经遍布大江南北,与红薯齐名、具有济世之功的救荒粮。

    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高粱

    高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禾本科黍亚科高粱族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与我们日常多见的水稻、小麦、玉米、小米等谷物主粮一样,都属于禾本科植物。这类草质作物,生长周期短且种子产量高、易收集、耐贮藏,单位重量所含的能量也高,因此在被人为选择成为人类的粮食作物。不过高粱至于在何时起从野生禾草被人类驯化成可以食用的谷物,当前主流的观点是至少在5000年前。

    高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禾本科黍亚科高粱族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认为现代栽培高粱的原生中心并不在中国,而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据前苏联植物学家、遗传学家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所述的世界八大农作物起源中心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更大的起源中心,水稻小米大豆莜麦等都原产于中国,但现代栽培高粱的原生中心并不在中国,而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延伸:瓦维洛夫的遗传变异同源系列定律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成为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它们与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定律一起,使育种学成为一门有正确理论指导的真正的科学)

    瓦维洛夫的的世界八大农作物起源中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更大的起源中心,水稻小米大豆莜麦等都原产于中国

    距今5000年前,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古埃塞人完成了对高粱这种耐热、耐干旱作物的驯化。

    也就是说在距今5000年前,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古埃塞人完成了对高粱这种耐热、耐干旱作物的驯化,并开始伴随着早期人类的迁徙行动开始扩散。那么高粱是如何走出非洲传入中国的?目前学者们相对统一的观点是,高粱是先经海路传入印度,再通过印度传播至东南亚、中亚、东亚等地区。

    瓦维洛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植物探险家,苏联农学领袖,却因政治斗争蒙冤下狱被饿死,是人类科学史上的悲剧。

    瓦维洛夫为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学会15种语言,用24年时间收集25万份种子,建成当时世界更大的种子基因库。

    额外一提的是,将一生都贡献给了有关小麦、玉米和其他支撑世界人口的谷物研究的瓦维洛夫,其领导的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从1916年至1940年的24年间对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80次科学考察,获得了25万余份材料,包括小麦36000份,玉米10022份,豆类23636份,禾草23200份,蔬菜17955份,果树12650份,并在中国发现了特性异于非洲的糯质高粱,由此提出高粱可能存在两个起源中心,即原生中心的非洲,次生中心的中国。

    瓦维洛夫在中国发现了特性异于非洲的糯质高粱,由此提出高粱可能存在两个起源中心。

    这个论断由此也成了中国高粱本土起源学说的重要依据,不过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借助SSR分子标记(即微卫星DNA,用于构建遗传图谱)等手段,证实中国的糯高粱与国外高粱在遗传差异上并不明显,基本属于一个亲本系统,由此也初步验证了高粱并非中国原产作物。

    借助SSR分子标记(微卫星DNA,用于构建遗传图谱)等手段,证实中国的糯高粱与国外高粱在遗传差异上并不明显

    中国各地区高粱分布区域

    当前世界高粱分布广,形态变异也多,其中非洲是高粱变种最多的地区。在世界上已知的17种野生高粱中有16种来自非洲,所确定的31个栽培高粱品种里非洲占到了28种,158个变种里也只有4个种在非洲以外的地方。同时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赵利杰考证比对了诸多文献和考古资料后,认为高粱是在两汉魏晋时期,先后通过西南丝绸之路、西北丝绸之路及东南海上丝绸之路分别传入中国西南、关中和岭南地区。宋元时期,高粱变种再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福建等沿海地区。

    长距离的传播让高粱进化出了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的强大生命力。

    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既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智力更高的,而是最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

    耐旱耐盐碱耐贫瘠的C4作物

    从万里之外的非洲到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再经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高粱所跨越的不仅仅是距离的远近和时间上多个不同文明的维度,还有物种上因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不同所导致的地理鸿沟。最终,长距离的传播让高粱进化出了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的强大生命力,就像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所说“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既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智力更高的,而是最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

    挪威北部斯瓦尔巴群岛深处的全球种子库入口,也是“世界末日种子库”,到2018年储存的种子样本已超100万份

    从大门到储存种子的仓库,中间配备五道防爆舱门,安全性可比美国黄金储藏库。

    在号称“植物界诺亚方舟”的斯瓦尔巴群岛深处,有一座容纳全球450万颗种子的“全球植物种子库”,这里比海平面高出130米,丝毫不用担心全球变暖导致冰层融化会将它淹没。贮藏库外面坚固的混凝土高墙和钢铁大门足以承受核弹和6.2级地震的袭击。这里面的小麦、豌豆等农作物的种子可以保存1000年仍能发芽,而高粱则可以做到储存1.95万年仍能够发芽,可见其生命力的强悍。

    有机糯红高粱,亩产约在600斤左右,市场收购价在6.8-8元/公斤,引自四川日报

    高粱很适应中国季风气候常见的旱涝灾害,图为正在晾晒的高粱,引自四川日报

    也正是这种强大生命力的特性,高粱很适应中国季风气候常见的旱涝灾害,所以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成为一种遍布大江南北的农作物。据《宋会要》记载,高粱在当时已经是一种正式的谷物税征收对象,说明其种植已颇具相当规模。而到了明清时期,由于人口激增,人均耕地减少,同时农田水利及农耕技术却久久没有突破,为提高粮食产量,那些原本不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主流农作物的地区,便开始大量种植高粱、红薯等耐贫瘠耐盐碱的作物。

    中国季风气候之下旱涝灾害比较频繁

    也因此,高粱作为抗旱作物成为了与红薯并列的“救荒粮”称号,被誉为“生命之谷”。只是高粱的耐旱特性并非源自对水分需求的减少,而是源自其高效率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率。作为地球上少有的C4植物,高粱可以通过发达的根系和叶片也能通过加强水分的吸收和减少水分散失来抵御干旱,因此拥有许多作物无法比拟的抗旱特性。

    地球上现有植物中95%为C3植物,如水稻、小麦、大豆等绝大多数农作物C4植物仅占3%

    这里延伸科普一下什么是C4植物。地球上现有植物中95%为C3植物,如水稻、小麦、大豆等绝大多数农作物C4植物仅占3%,如高粱、玉米、甘蔗等。C4植物相较于C3植物,拥有一套更为复杂的结构,能够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呼吸较弱,更能适应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环境,具有生长能力强、光合作用效率高,耗水量小、土壤适应性广等特点。

    如今高粱在全国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农田水利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高粱口感粗糙,有种涩涩的味道,就算制成饲料也不如玉米饲料受欢迎,于是逐渐退出了主粮行列。

    但如今,高粱在全国种植大幅减少,曾经在东北平原风光无限的高粱也被后起的玉米驱逐,究其原因,便是如今农田水利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既降低了气候带来的干旱影响,又使得一些原本只能种植高粱的贫瘠、盐碱之地也能够种植小麦和水稻,再加上高粱的平均亩产仅有600-800斤,不像水稻、小麦的亩产均在1000斤以上,而且其口感粗糙,有种涩涩的味道,就算制成饲料也不如玉米受欢迎,所以高粱逐渐退出了主粮行列。

    红梁的红缨子高粱,就是茅台镇特产的一种有机糯高粱,也是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的酿酒原料。

    高粱主导了中国白酒的酿酒原料,这也是当前高粱的主要用途。

    从主粮蜕变为酿酒原料

    当然高粱种植在全国多数地区走向衰落,却在西南地区的河谷之地获得了供养,甚至种植面积还有了小幅上涨,究其根源,便是高粱主导了中国白酒的酿酒原料,这也是当前高粱的主要用途。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明清有关高粱用途的文献中就已出现了酿酒和酿醋的表述。100公斤的高粱可以酿制400公斤的原醋,再经过陈放后能得出120-140公斤的老陈醋。

    适量的单宁不仅能在发酵过程中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出酒率,减少杂味,还能衍生出一些芳香物质。

    高粱因为本身籽粒中含有的单宁较高,所以口感会发涩,对食物来说并不讨喜。

    作为酿造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汾酒等众多名酒的主要原料,高粱因为本身籽粒中含有的单宁较高,所以口感会发涩,对食物来说并不讨喜,却恰恰是高粱比其他谷物更适合酿酒的关键所在。适量的单宁不仅能在发酵过程中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出酒率,减少杂味,还能衍生出一些芳香物质,如丁香酸、丁香醛等,从而赋予高粱酒独特的风味。

    俗称红梁的红缨子高粱,就是茅台镇特产的一种有机糯高粱,也是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的酿酒原料。

    此外,高粱籽粒还含有酿酒所需的大量淀粉、以醇溶性蛋白质为多,色氨酸、赖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低的特点,让高粱从一众谷物中脱颖而出,成为酿造白酒的最主要原料。比如俗称红梁的红缨子高粱,就是茅台镇特产的一种有机糯高粱,也是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的酿酒原料。

    高粱盛衰的背后是中国农业千年的变迁,是作物品种和耕作方式的升级。

    这就是高粱,从遥远的非洲远涉万水千山,在中国这方土地上生根发芽,从遍布大江南北到繁盛于西南一隅,从零星种植到全面开发再到区域特产,其盛衰的背后是中国农业千年的变迁,是作物品种和耕作方式的升级。高粱终以自己的方式,养活了一个又一个时代。

    参考文献:

    《原产还是外来:试论中国高粱的起源》—赵利杰;

    《浅析中国高粱起源之谜》—冯媛媛、夏英俊;

    《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高粱的遗传潜力》—《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世界高粱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卢庆善;

    《高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利用》—卢庆善;

    上期回顾:小麦玉米红薯马铃薯皆为外来作物,那中国先民以什么为食度过蛮荒?

    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转发。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 *** ,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甜蜜事业:“候鸟式”科研,让盐碱地“开花”,高粱成甜秆儿

    北京日报 | 记者 刘苏雅

    高粱曾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却因口感粗糙、营养成分存在缺陷等原因退出了百姓的餐桌,甚至逐渐被人们淡忘。而现在,含糖量高的新型甜高粱,又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不光能生长在耕地上,不毛之地的盐碱地里,也能茁壮成长。

    白茫茫的盐碱地,开出了金灿灿的“花”。每逢秋季,新疆、内蒙古、山东、江苏等地的近50万亩盐碱地都会迎来这幅景象。

    在盐碱地里,甜高粱能长到一人多高。而让这些甜高粱更耐盐碱的“密码”,则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原研究员、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谢旗团队解开的。在20余年的科研路上,谢旗带领团队培育出了“中科甜438”“中科甜968”“中科甜060”等6个国家登记甜高粱品种,它们具备高耐盐性、高生物量、高蛋白含量等不同特征,能将闲置的盐碱地变为农田,还可整株粉碎加工后替代优质牧草,成为牛羊等牲畜饲料。“我的科研目标,就是找到最会利用太阳的植物,用最少的地种出最多的粮,让牛羊能不再和人抢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旗在土地含盐量为0.4%至0.6%的试验基地工作,田间的甜高粱长势喜人。

    难忘童年甜蜜回忆

    哈密瓜、砂糖橘,这类我们常吃的水果,其糖锤度即汁液中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率通常在10%至17%。而有一种不起眼的植物,其茎秆的糖锤度更高能达到23%,这就是甜高粱。

    甜高粱其实是由大家熟知的红高粱突变形成的,因茎秆含糖量高而得名。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谢旗,记忆里总有一份甜丝丝的味道。对农村家庭来说,高粱是 *** 扫把的主要原料,每家每户的地里总会种上那么一小片。夏天,甜高粱快速生长,在夜深人静时,甚至能听到它抽节的声音。到了秋天,外婆就会把家里田埂边种的几株甜高粱秆砍下来,递给年幼的谢旗。一口咬下去,汁水充盈,就像在吃甘蔗,因此其也被称为“甜秆儿”。

    “后来我走上了生物学研究的道路,我的任务就是让作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小时候的甜美记忆,冥冥中成了谢旗的研究方向。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肉类的数量越来越多,为此,我国每年自产的粮食约有一半会被用于猪、牛、羊等动物饲料,但仍需要大量进口。饲料是畜牧、养殖业的根本,怎样用更少的饲料得到更多的肉产量,这不仅是相关从业者研究的课题,也是谢旗思考的问题。

    牛、羊是反刍动物,它们不仅能消化植物的籽粒,连茎秆等纤维素也能消化利用。而这正符合甜高粱的特点,作为碳四植物,它是国际上已知的生物量更大的作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更高。其植株格外高大,茎秆里含有大量的糖分,每亩产量可达4至10吨;叶子的蛋白质含量更高可以达到22%,是玉米叶的2倍,不亚于优质牧草;成熟后结出的籽粒产量也能达到每亩200至400千克,可谓“浑身是宝”。不仅如此,它在适宜的环境下,还能像韭菜一样实现一年多次收割。这些与目前常用于青贮饲料的玉米植株相比,都是巨大的优势。

    当然,利弊相生。甜高粱身高过于高大往往会“树大招风”,导致植株容易倒伏,对后续的机械化收割产生影响;而茎秆的糖分不仅牛羊爱吃,蚜虫也同样喜爱,并能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先下嘴为强”,被蚜虫叮咬10至15天后,甜高粱原本23%的糖锤度就会骤降至5%。

    谢旗要做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手段,找到抗倒伏、抗蚜虫等基因并导入植株,育成新的品种。这样在种植过程中,农民就可以避免使用农药,收割起来也更加便捷。在理论层面,这类研究被称为逆境生物学。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但往往我们在试验田里播下几千份种子,经过几个月精心培育、授粉、控虫,最终也只能收获到一份希望。”谢旗说,农业育种是个苦功夫,如果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方式,培育一个新品种至少要五六年。现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育种效率。科研人员可以先在实验室里找到目标基因片段,再通过技术手段对试验样本进行处理,将新的基因导入。

    通过各种渠道,谢旗收集到了来自国内外的数千个品种的高粱种子,而育出更好品种的希望,就藏在其中。

    3.7万余个,这是高粱拥有的全部基因数量。要想从中“大海捞针”,找到决定某种性状的基因,挨个筛选一遍自然是不可能的。谢旗常用的 *** 是“反向试探”,例如要筛选抗病基因,就用指定的病害去感染植株,通过抗性强、弱两种植株的对比,发现基因层面的差异,从而“锁定目标”。

    个子高、抗倒伏、抗病害……将目标基因导入种子后,下一步就是到田里播下希望——当然,收获失望也是常有的事。谢旗曾带领团队育出一个非常高产的甜高粱品系,但在进行小规模示范种植时,不幸遭遇了一场大风,绝大部分植株都被吹倒在地,“在大田里,倒了一小片,就会带倒一大片。”倒伏的甜高粱无法再使用机械化收割,农户后续花费了极大的人工成本,一下就失去了种植的动力。

    “这个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抗倒伏是农业生产的必需性状,后续我们的所有品系在推广前,都一定要满足抗倒伏的要求。”谢旗说,即使在试验田里成功育出了新性状,也只是成功路上的之一步,科研人员还要将其试种到天南海北。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域的温度、湿度、土壤、环境都不同,只有通过了当地的适应性种植,才能实地推广,这个周期通常需要3年。

    试验田里种出惊喜

    当前,北方正值隆冬时节,谢旗正带领科研团队在海南乐东、陵水的试验田里种高粱,田里的青苗已经长到了一人多高。这样的“候鸟式”科研被他们称为“南繁”,以实现在一年之中繁殖多代植株,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和研究。

    而让这些“候鸟”科研人员头疼的,是真正的候鸟鸟群。曾经,迁徙而来的鸟群,消耗了在大田里耕耘的科研人员大量精力。成熟的高粱一个个低垂着头,为了防止鸟类到田里觅食,吃掉宝贵的科研植株种子,他们想尽了办法。

    “每年全世界被鸟吃掉的种子,价值高达10亿美元。”谢旗说,即使在田里放鞭炮驱赶鸟类,或是耗费人力为植株挨个套上袋子,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甚至为了保住珍贵的种子,他们需要分出宝贵的试验田土地,特意种上一些小米供鸟儿饱腹。这一问题当然也会困扰到种植高粱的农户,必须得到解决。

    在北京顺义的一片试验田里,生长着谢旗多方收集、研发的数百份高粱种质资源。夏末秋初,高粱成熟,同样吸引了不少鸟类前来觅食,但在试验田的一角,有一小片高粱竟“幸免于难”。

    这片高粱有什么“魔力”,让鸟儿都对它避之不及?在谢旗眼中,任何植物现象都是和基因相关联的,而基因又决定了植物自身的代谢产物。他将样本带回实验室,对其代谢产物展开了分析,果然顺藤摸瓜找到了关键环节——决定高粱种单宁含量的基因。

    单宁,又称鞣酸,是很多未成熟水果口感偏涩的来源,鸟类也不爱这个味道,会“挑食”。在鸟类偏爱的高粱种中,这一基因发生了突变而失去功能,引入产生单宁的基因,甜高粱的鸟害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而摸清了高粱的单宁代谢路径,在后续育种时就能将其作为标记,还能助力酿酒业的发展。

    而稻花香型高粱则正相反,能提升食草动物的“食欲”。谢旗和团队敲除了高粱一种名为BADstrong酶的基因,就能让新植株的种子和叶片都散发出独特的香味,混入饲料后,兔子的采食量显著提升。利用这类香高粱,还有望开发出特色香酒、特色香醋等高粱产品。

    一天,谢旗接到了一个坏消息——一批试验种子种到田里后,到了本该发芽的时间段,土地上仍是一片荒芜。他急忙驱车前往农场,看到播种的种子几乎全部萌发失败,只有正中央一排细细的小苗在努力生长。经查询得知,新开辟的试验田头一年被其他人种过高粱。由于高粱生长过程中,根部会释放高粱醌,从而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甚至也会抑制自身的繁殖。

    这天,田里的气温只有12摄氏度。团队成员都颇为沮丧,但谢旗看到这个场景,却兴奋起来。“这么低的气温,这个品种还能萌发,是不是说明它足够耐冷?”这个想法浮现在了谢旗的脑海里。甜高粱原本并不适应低温生长,如果找到能低温萌发的品种,就能把甜高粱种到我国更靠北的土地上。果然,重复试验证实,这个品种更低能够在10摄氏度的气温下萌发生长,这让甜高粱的种植范围拓展到了曾经无法踏足的齐齐哈尔、赤峰等地。

    具备不同特性的甜高粱,可以用作不同用途。成熟后身高超过五六米的品种,在同样面积的土地种出的生物量可提高3倍以上;可分蘖的品种更适合种植在新疆、青海等干旱地区的土地上,以弥补种子无法全部萌发的劣势,更大限度利用空间;在合适的环境下,甜高粱最多可实现一年内收割6次,极大地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在北京通州于家务,谢旗团队还种出了一片“彩高粱”。通过反复的育种和筛选,团队培育出了白、黄、红多种颜色的高粱,高矮错落有致,未来有望借此实现旅游农业,供公众参观游览。

    为何谢旗的试验田里总能传出好消息?他的回答很简单:“做农业,就是要一直扎根土地。”

    让盐碱地“开花”

    很多重度盐碱地的表面都盖着一层“白被子”,由于土壤表层盐类、碱类集积,上面几乎寸草不生。“盐碱地白花花,一年种一茬,小苗活不了,秋后不收啥”,就是这类土地的真实写照。

    我国的盐碱地大约有15亿亩,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的17个省区,总面积为世界第三。土地盐碱化是长期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大问题,虽然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也有少部分盐生植物能够在此生存,如碱蓬、芦苇,但此类植物的经济价值通常不高,绝大部分经济作物都不能在盐碱地生长,或会大量减产。

    “这个事情其实很好理解,就像卤水点豆腐,豆浆里的蛋白质在遇到含盐的卤水后,会迅速发生变性、失去活力。如果是在植物上,就会导致细胞死亡。”谢旗解释道。

    那么,如此大片的闲置盐碱地,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起来?相比于大豆、玉米等常见作物,高粱的耐旱、耐涝和耐盐碱能力都极为出众,因此,形容高粱的耐盐碱能力时,谢旗用了“超能力”三个字。

    我国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在谢旗看来,如果能将盐碱地利用起来,种出牛羊的“口粮”,就能极大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始了高耐盐甜高粱品种的筛选,“我们不和主粮争地,我们要找的,就是能在普通作物难以生存的边际土地、贫瘠土地上生长的品种。”终于,他们育成了能够在含盐量0.8%至0.9%的中重度盐碱地上生长的“中科甜3号”甜高粱,大大增加了可利用的农业土地面积。

    种植高粱只需少量施肥,且病虫害率低,可大幅节约灌溉用水。对农户来说,除去前期的种植成本,每亩地种植甜高粱的收益能达到千余元。

    在收获高粱的同时,盐碱地也逐渐产生了变化。“通俗来说,这片地上生长的植物越多,盐碱就会更多地被‘压’回地下。其实这就是通过水的溶解作用,把浮在土地表面的物质带回地下去。”谢旗说,通过生物改良的方式,能极大地改善当地土壤的盐碱化,实现土地的长久利用。“我现在开玩笑,说盐城不‘盐’了,指的就是我们在江苏省盐城市的盐碱地开展的种植。”

    近年来,高耐盐甜高粱在新疆、宁夏、山东、甘肃、内蒙古、吉林等地的多个盐碱地推广。在每个点位,谢旗都会坚持开展3年的种植实验,从50亩到5000亩、5万亩,逐步检验当地的土地环境、病虫害情况以及植株的适应性。谢旗和团队还通过 *** 与农户直接交流、远程指导,目前,多个种植点位的生产规模已达到了数万亩。

    实现了大面积种植,就能够做到机械化收割和规模化运输,一台农机每天能完成500亩甜高粱的收割,每亩地的产量在4至8吨。即使是种植规模较小的个体农户,谢旗也专门为他们推荐了小型青贮饲料打包技术,种上两三亩地,也能用小型农机完成收割。

    高粱被整株粉碎后,则需要将其压实、喷洒菌剂,进行约20天的青贮发酵。这一番操作,能把牛羊对其的消化利用率从5%提升至30%,且打包好的饲料在5年内,营养价值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对于养殖户来说,提升的利用率就等于牛羊长的肉。”谢旗表示,通常羊的出栏周期是9至12个月,用上这种饲料,能让羊提前45天出栏。而饲喂青贮高粱的奶牛,比饲喂青贮玉米的产奶量每天能提升1.64公斤。饲料的品质更好,养出的牛羊肉质也就更佳。

    在草原上,牛羊养殖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而谢旗团队在江苏盐城盐碱地推广的甜高粱,1000亩的集中养殖地每年能出栏30万头羊;羊群每天产出的120吨羊粪,经过高温发酵、无毒处理,再混合粉碎的麦秸秆,又能变成高效的肥料,保持土地的肥力,“这就是循环农业的力量。”

    前不久,谢旗担任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他期待将此前积累下的高粱研发技术推广至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在新的平台继续开展可持续的高效农业研究,也就是对太阳能进行更大效率的利用。

    “我要把太阳给的能量,更多地变成人民需要的能量。”谢旗说。

    充分利用甜高粱八大优势,加速壮大青贮饲料产业


    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面积约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且2/3属于中低产田。饲草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在日益增长的牛羊肉及奶制品需求背景下,饲草产业在我国种植业中比重越来越大。在现有种植结构和生态条件下,我们的耕地资源状况根本无法全面支撑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和畜牧业发展的饲草产业。在高度重视粮食与畜牧业生产自给程度的约束条件下,我们亟待秉承粮经饲统筹的基本思路,坚持“不与粮争地”的基本原则,以更开放、更积极的心态梳理饲料作物种质资源,进一步提升饲料作物生产能力。甜高粱是全球公认的优质饲草作物,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饲料化利用较为普遍,但由于我国饲草产业发展时间短、甜高粱育种群体偏弱、种植业生产习惯等多方面原因,整个种养产业链对甜高粱认知及接受度偏低,导致甜高粱众多的比较优势没有得到挖掘和利用。

    1、甜高粱强大的水旱适应性,能够显著提升种植业产出效率

    甜高粱根系极为发达,地表水利用效率极高;甜高粱秸秆及叶片有蜡质膜保护、更有强大的休眠能力,决定了甜高粱耐水耐旱的强大适应性。除了出苗期对土壤墒情有要求以外,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等其他生长阶段均具备比玉米强大得多的水旱耐受性。在灌溉条件或者排灌条件相对欠缺的边际耕地,甜高粱能够便捷实现高产栽培,种植业生产效益有保障。下图为2019年阿尔托甜高粱在宁夏石嘴山平罗县示范表现:

    2、甜高粱能够显著改良盐碱、瘠薄等边际耕地

    甜高粱是光合作用能力显著的C4作物,对土壤养分要求不高,能够耐受中重度盐碱。隆平高科的阿尔托系列甜高粱在土壤含盐量9‰、或者PH值高达9.5的盐碱地均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产量损失不超过1/3,且甜高粱植株高大、叶茎比高、分蘖能力突出,在全生育期的绝大多数阶段能够显著降低地表蒸发量,断绝了土壤盐分向耕作层的转移,再加上甜高粱秸秆较强的盐碱富集能力,导致甜高粱不仅能够适应耕地盐渍化,并且能够高效地改良耕地盐碱。下图为阿尔托甜高粱在内蒙巴彦淖尔重度盐碱地表现情况:


    3、甜高粱能够适应多数生态区,有助于种养一体化协同发展

    早熟的甜高粱品种全生育期仅为85天作用,期间10℃以上有效积温达到1200℃即可正常成熟。2019年以来,中科院 *** 站等单位利用隆平高科的阿尔托系列甜高粱在 *** *** 、那曲、青海海东、玉树、四川甘孜州等地成功开展了低温冷凉区栽培示范,绝大多数示范点最终产量均超过4.5吨/亩。甜高粱再生能力强,中熟甜高粱阿尔托601品种在四川、河南等地能够实现种一季、收二至三茬,且总产量超过12吨/亩。下图为2020年阿尔托甜高粱在青海海东示范情况:

    4、甜高粱作为公认的高光效作物,规模化生产效率极高

    正常情况下中熟甜高粱规模化产量一般在4吨/亩左右,而中熟青贮玉米一般约为3吨/亩。隆平高科的阿尔托601甜高粱春播生育期约为120天(夏播仅为105天)在西北、西南、黄淮海等地区产量稳定在4.5-6吨/亩,比对照青贮玉米高1-2吨/亩。下图是2021年陕西韩城市开展阿尔托甜高粱高产栽培示范情况:

    5、甜高粱饲料化利用方式多、幅度宽

    甜高粱是粒用高粱的变种,部分人以讹传讹认为甜高粱秸秆单宁含量高会导致饲料化利用适口性不好,还影响饲喂过程中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随着甜高粱育种技术的进步,今天绝大多数甜高粱品种拔节期以后秸秆中单宁含量微乎其微,籽粒中单宁含量也极低,根本不存在对饲料化利用的影响。甜高粱进入拔节期后生长迅速,可以刈割作为青绿饲料用于牛羊及兔、鹅等的鲜饲,可以在乳熟期至蜡熟期收割后青贮,也可以在蜡熟后期收购后干制为干草长期贮存。

    6、甜高粱加工成本低、性能优

    甜高粱秸秆富含糖,在青贮加工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添加糖蜜等物质,能够保障乳酸菌快速繁殖形成群体优势,降低青贮失败风险;甜高粱与青贮玉米核心区别在于秸秆糖分替代淀粉体现饲料的能量价值,高糖分、低淀粉意味着黄曲霉素等污染风险大幅度下降,青贮加工安全性更好。近些年来,中科院亚热带所等单位均成功完成了阿尔托甜高粱无添加青贮试验示范。在干物质含量不低于22%的情况下,即便不添加任何菌剂和辅料,阿尔托甜高粱均能够正常青贮,且青贮饲料感官及理化品质均属于优秀级别。

    7、甜高粱青贮利用品质好

    与青贮玉米相比,甜高粱青贮后PH值更低,粗蛋白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及30小时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更高,吨干物质产奶量等综合评价指标优于青贮玉米。

    8、甜高粱日粮畜产品量高质优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甜高粱青贮日粮饲喂奶牛,能够增加泌乳牛的日均产奶量,甜高粱日粮饲喂肉牛更是能够取得比青贮玉米日粮更高的日增重。中科院亚热带所利用阿尔托系列甜高粱和青贮玉米开展了奶牛、肉羊等的饲喂对比试验,实验结果显示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没有差异,但甜高粱日粮饲喂的牛奶中乳脂含量更高、育肥山羊的氨基酸含量更丰富、羊肉脂肪品质更优。

    相对于青贮玉米而言,甜高粱不择地、不拔地,产量高,品质好,饲料化利用安全性高,饲喂畜牧增值能力突出,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应该大力推广应用的主力饲草作物。

    鸟吃了都“便秘”的高粱,为何成为白酒的灵魂,原因很不可思议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如今酿造白酒的主要原料,其实是个鸟吃了都会便秘的东西,就连白酒王者茅台都不例外,它就是高粱

    高粱中富含丹宁,丹宁会使蛋白质凝固,鸟吃了不消化,妥妥地“鸟不拉屎”。并且,其幼苗中含有有毒物质,谁吃谁死。虫子、食草的小动物都不敢碰,所以连农药都不用打。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困惑,它是如何逆袭的呢?直到前段时间的茅台镇之旅,我才找后来到了答案。

    前不久,我受一位在茅台镇一家酿酒厂工作的朋友邀请,在茅台镇游玩了几天,顺便参观了他所在的木台厚道酒厂

    来到酒厂,我得以之一次近距离观察,他们酿酒所用的红樱子糯高粱,这是茅台镇特产,据说茅台酒所用的也是这种高粱。

    这种高粱粒小、皮厚,估计不太好蒸煮。于是我再次想起了那个问题,粮食种类那么多,贵的贱的都有,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粮食来酿酒呢?

    于是我向朋友提出了这个疑问,朋友的一番回答让我很觉得很不可思议。

    高粱之所以会成为酿造白酒所用的天选之粮,原因主要有3个:

    ①高粱具有耐旱耐涝耐盐碱的优点: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内,我们国家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老百姓靠天吃饭。

    饥饿当头,能吃饱饭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是不挑食的,而高粱正是凭借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成为老百姓的储备粮,因此自从它从非洲传入我国后,就得到了广泛种植。

    ②高粱在抗击洪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宋朝到清朝,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北方大片区域一直饱受黄河泛滥的困扰,大片良田被淹没,百姓流离失所。

    为此,每个朝代,都要花费巨额资金去修补河堤。其中用到的主要原料是石头、柳树、高粱杆。后来高粱杆因为耐腐蚀,易生长、易得,逐渐取代了昂贵的柳木,成为主要的原料之一。

    ③贵人相助:高粱能成为酿酒原料还离不开两大贵人相助,其一是山西的晋商,其二是乾隆皇帝。

    高粱最早是被晋商拿来用作酿醋的原料,在此基础上,晋商发明了固态蒸馏法,之一次将它用作酿酒。结果发现,这不但避开了酿酒占用大量粮食的问题,还因此将高粱推上了商业巅峰。

    后来到了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为了保证粮食的供应,颁布了禁酒令。但是唯独没有禁止高粱酿酒,原因也很简单。在丰收的年月,高粱根本没人吃,屯着也没有意义,不如让百姓酿点酒。

    至此,高粱开始了它的逆袭之路。然而,当它来到贵州,在成为酱酒的“灵魂”的过程中,远比我们现在知道的要曲折。

    朋友就讲述了木台厚道酒厂老一辈酿酒人,最开始酿造这款酒时遇到的问题,这也是茅台镇很多酒厂最开始都要面临的问题,其过程充满了艰辛,但也有不少惊喜与收获

    现在的茅台镇风光旖旎,非常迷人,三千多家酿酒厂就点缀在赤水河的两岸。但是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整个镇子都处于一个狭长的河谷地带,四面都是高山

    酿酒最重要的两个条件,一平地,二水源,这里其实一个优势都没有(很多酒厂都是在平地打井取水),因此,彼时的木台厚道酒厂酿酒人只能把酒厂沿河而建,把高粱沿着山坡种植。

    终于把厂建好了,但是发现高粱又出了问题,山上和山下的高粱竟然不是一起熟的!为此只能一年收割两次高粱,收割一次投一次料,这就是大家熟知的12987工艺中,2次投料的由来。

    好不容易等到上甑蒸煮的时候,发现这高粱蒸熟很费力气。没办法,能蒸熟多少算多少吧,而酒也只能蒸熟一点取一点。

    就这样蒸熟一点取一点酒,反反复复煮了9次发酵8次,1年时间就过去了。前后共取了7次酒,总算把高粱中的淀粉都榨取干净了。

    但是发现新取出的酒有苦涩味,味道不大好,那就先放放再喝吧。就这样又过了5年,口感确实好了很多。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每个轮次的酒味道都不一样,有的好喝,而有的就差点意思。

    干脆掺一起试试,结果发现不同比例、不同轮次的酒掺一起口感都不一样。经过不断地尝试,终于调出了香醇可口、好喝不上头的美酒佳酿,而勾调技术也应运而生。

    至此,完整的12987工艺便诞生了。所以,像木台厚道酒这样的优质酱酒,其酿造过程是相当曲折的。而高粱这时也打败了众多粮食,成为了所有主流白酒的灵魂

    为此,我不禁感慨,小小的一颗高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又何尝不是呢,或许眼前的不顺,只是你还没有找到适合你的位置。

    中科院研发出“巨型”高粱,更高可达6.54米,产量能达到多少?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高粱,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讲可能稍微有些陌生。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高粱这种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的东西,已经很少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然而,去年中科院的植物学家们又研发出了新的巨型高粱,更高可以达到6.5米,而普通的高粱也就3米多高。

    那么,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科学家花费大力气所研制的这种巨型高粱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又能在现代生活中发挥怎样的用途?

    从“救命粮”到“饲料粮”

    迄今为止,人类种植生产高粱的历史已经有5000多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由于高粱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比较强,所以被广泛种植,也被称为救命粮。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的种植高粱面积有1.4亿亩,大约是933万公顷。

    那时候,高粱又被称为“盐碱地之花”。那个时候的农业生产还没有科学技术的加入和干涉,多数是依靠代代流传下来的基础农业生产经验和自然的风霜雨露相结合,孕育而成。因此,高粱这种适应性强的作物就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

    另外,高粱喜光喜温,可以多茬收割,温度足够的话,高粱就可以一直生长,反复进行收割。

    一般来说,高粱一年可以收割3次,但是在广东这些温度比较高,气候温暖的地方,高粱一年甚至可以收割6次。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国家在粮食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进行科学研究。

    研究的主要对象一般是玉米、小麦、水稻等适口性比较好的粮食作物。而巨额的投入之下所带来的成果也是令人惊叹的,比如袁隆平院士带头研究的杂交水稻,就解决了中国许多人的吃饭问题。

    而高粱因为味道苦涩,米粒粗糙,口感味道比较差,同时其中所含有的单宁物质虽然能够抗癌变,预防心血管疾病。一些葡萄酒中也含有单宁。单宁的存在让高梁米口感很涩,难以下咽。

    同时,高粱米作为主食过量进食的话,其中的单宁会阻碍人体对铁以及部分蛋白物质的吸收,引起胃肠道收缩,导致消化不良。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高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现在高粱米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酿高粱酒或者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成为动物的青贮饲料。

    由于其余不再做为主食出现,因此我国现在的高粱地面积大约是60多万公顷。

    随着这些年来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我国的肉类消费直接上升,于是畜牧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我国生产的粮食有50%左右用作饲料粮,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每年还需要大量进口。

    2020年我国从国外进口了超过1亿吨大豆,大家或许以为这是用来榨油的,但实际上用做榨油的还不到10%,其他的大豆基本都成为了喂养牲畜的饲料。

    所以饲料问题就成了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高粱不再作为人类的主食,但是却能作为良好的青贮饲料,来填补我国畜牧行业的饲料缺口。

    籽粒可以用来喂养猪和鸡,然后秸秆和叶子可以用来喂养牛和羊。

    一方面随着我们食物结构的改变,我们对肉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更高。高粱的叶子中含有高蛋白和纤维素,能够帮助动物进行消化,补充蛋白质。

    另一方面,高粱能够全部用作饲料来喂养牲畜,这可以大大降低我国的污染。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一年大约会有17亿吨的秸秆剩余。如果烧掉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引发空气污染;如果实行堆放处理,下层的秸秆又有可能会发生霉变,产生大量细菌,这些细菌会渗入土地,或者被雨水冲刷到河里,污染土壤和水源,破坏生态环境。

    所以伴随着人们生活状况的改变,高粱也逐渐从“救命粮”转向了“饲料粮”。当然我国也并未停止对高粱的开发研究,中科院所培育的巨型高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种高粱植株大,产量高,抗性强,经过实验推广后广受好评。

    巨型高粱中科甜

    常规的杂交育种周期很长,需要不断地对作物进行反复杂交,然后让优良性状稳定下来。一般来说,杂交育种所花费的时间最少也要5~6年,而花费10年以上的更是稀松平常。因此常规的杂交育种时间成本非常高,效率很低。

    中科甜是中科院经过基因编辑的手段,研究出的高粱新品种,分为1号和2号,1号可以多茬收割,而2号是一茬收割。

    中科甜用到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技术,通过基因定位和基因组装,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相组合,最终得到了各方面性状都远优于从前的新品种。

    新研究出来的中科甜含糖度高,营养充分均衡,量产大,非常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新品种的高粱也是用来做青贮饲料。青贮实际上就是将草料切碎后密封保存,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有机酸,让草料在尽可能少损失营养的情况下保存时间更长。

    通过技术处理,青贮饲料保存时间一般在3~4年,最长甚至可以达到20年不变质。可以有效解决冬季动物缺少饲料的问题。

    青贮饲料相较于新鲜饲料来说,几乎保留了原饲料90%的营养成分,但切碎之后所占空间却大大减少。

    同时,经过发酵处理之后,饲料更为柔软适口,所独有的发酵味道也能促进动物食欲,加快动物生长。

    新品种的高粱是甜高粱,含有大量的糖分。中科甜1号含糖量在15.45%,2号含糖量可以达到16.55%。这意味着其中所蕴含的能量很高,能让动物长得更快,产的肉和奶也更多。

    经过科学家的跟踪研究,以甜高粱作为饲料的牛比以青贮玉米作为饲料的牛每天可以多产1.64公斤奶。

    此外高粱中的单宁含量也通过基因技术被降低,将其控制在一个既能促进动物肠胃蠕动,又不会对动物产生坏的影响的区间。以甜高粱梅作为饲料的动物,每年的气体排放量可以减少44%,有效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

    另外也调整了高粱种子的 *** 性状主效基因,让高粱可以自己脱壳,节省了去壳的人力物力。

    甜高粱的秸秆中的纤维素含量很高,能够促进动物消化, *** 肠胃蠕动。叶子中的蛋白质含量也非常高,可以达到22%。这就意味着动物可以通过高粱叶子来补充日常所需蛋白质,相对的每年大豆进口量就会减少。

    而牧民们也不用再专门购买补充蛋白质的相关产品,可以节约饲养成本。

    此外,我国每年的农业用水大约占到了淡水用量的70%左右。新型高粱相对于玉米来说,可以解决节约2/3的灌溉用水,这也是其优势之一。

    新型高粱抗性良好,所以用的肥料也少。氮肥是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养分,过度施肥导致土壤板结和土壤退化,巨型高粱的种植可以降低肥料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另外我国人口众多,所以必须要保证粮食的来源,目前我国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而巨型高粱因为耐盐碱性更强,所以可以在主粮无法生存的地方种植。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我国的盐渍土地在3460万公顷,其中有40%可以被加以改造利用,作为农业土壤使用。

    新品种的巨型高粱耐盐性更强。普通高粱所能承受的土壤盐分极限是0.4~0.5%,而新品种可以提高到0.8~0.9%,可以广泛种植在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在不影响主粮产量的基础上实现增产。

    北方冬季漫长,草料缺乏,国家又禁牧保护环境,所以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而巨型高粱的问世,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植株更高可达6.5米,亩产约在15吨,营养价值也很高。

    与青贮技术结合后,可以大大缓解动物过冬缺少饲料的问题。目前,巨型高粱在全国都推出了种植点,共计约有50万亩。

    巨型高粱由于植株较大,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固碳固氮,对于环境的保护作用很大,能够控制环境污染。所以,巨型高粱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对于国家和民生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其中也会有一些不足。比如高粱中赖氨酸和色氨酸的比例会导致消化困难,很难吸收。

    而高粱在生长时期会在根部分泌一种叫“高粱醌”的物质,这种物质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甚至也会抑制到自己后代的繁殖。

    另外,这种巨型高粱的收割也比较费时,因为太大有时候会缠住收割机齿轮,收割效率比较低。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不完善,在巨型高粱得到推广之后,我们也要考虑到收获的问题。

    巨型高粱的培育成功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极大缓解了我国目前饲料短缺的问题。

    不过,在相关设施的配套完善方面,我们还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标签: 高粱米 作用 主治 功效 功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