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预判,在经历之一波感染高峰后,大多数人体内都产生了一定的病毒抗体。而在经过快6个月的时间之后,这种免疫力屏障作用正在慢慢减弱。
黄芪,中药界的明星,被李时珍称为“补气之一要药”,能增强免疫力。
中医讲:人由气生,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
元气充足,人的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才能够正常运行;元气虚衰,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百病丛生。
与大补元气的人参不同,黄芪补气力道绵柔而稳健,不会让你一补就流鼻血。因此,黄芪一直是百姓茶杯里的宝。
黄芪的五大功效
01:补中益气
黄芪不止可以健脾补气,而且能补五脏之气,出现了气虚症状时,就可以用一些黄芪来调理。
02:升阳举陷
脾主升,如果脾气不足,就会下陷,出现内脏下垂、子宫下垂、崩漏下血、脱肛等症。
黄芪可以补足气,让脾气能正常上升,避免出现下陷的情况。
03:补气益卫
卫气就是保护体表的气,黄芪不仅能补内补中气,还能补外,也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黄芪来预防。
04:利尿消肿
医圣张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黄芪来治疗风湿水肿,针对气虚引起的水肿,黄芪有很好的疗效。
05:托毒生肌
如果身体气血不足,出现了疮痈溃破后久不收口,或者手术后伤口难以愈合,用黄芪有很好的作用。
哪些人可以用黄芪
01:气虚的人
很多老年人气虚导致的哮喘,动一动就喘的(心气不足);
有食少腹胀、少气懒言、便溏等不适症状的(脾胃气虚);
胆子小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肝气不足);
02:自汗的人
自汗的症状就是稍微一动就出汗,出汗后感觉很虚,很乏力。
其实,这多属于表虚自汗,说白了就是气虚,卫气不足,无法固摄汗液,黄芪刚好可以补气以固摄汗液。
03:水肿的人
利尿治疗慢性水肿多是治标不治本,这是因为,慢性水肿不是因为身体里的水多了,而是没有被利用的水多了。
这主要是因为身体气不足,无法把身体的水有效利用。
黄芪恰恰可以补肺脾肾之气,促进人体水液代谢,如此想水肿也难啦。
04:便秘的人
便秘有很多种,黄芪治疗的是那种气虚便秘。
即有便意,但是大便很吃力,用力排便也只能排出少量大便,而且超细,像面条一样,如厕后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哪些人不能用黄芪
黄芪虽然好,但到底属于药材,补得不对却容易出现腹胀、排气多的问题。
所以,用黄芪前您一定要给自己做个测试。
测试一:回忆一下自己是否容易出汗。
如果在正常活动量下容易出汗,说明存在气虚,更适合吃黄芪。
测试二:评测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我防御的机制,下面7个问题,符合3项以上说明你的免疫力较低,适合服用黄芪。
1、你体质虚弱经常神疲乏力吗?
2、你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3、你食欲降低,营养不良吗?
4、你一年不少于4次感冒吗?
5、你有点毛病就打针、吃药吗?
6、你每次生病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常常反复发作吗?
7、你多数时间是在空调暖气创造的冷暖适宜的环境里度过的吗?
测试三:看舌象。
照一下镜子,如果您舌苔薄且舌边有齿痕,说明您可能或多或少,有些气虚的情况的。
注意:湿气重的人舌苔厚腻,使用黄芪易阻滞气机,加重不适,因此痰湿体质的人不适合单独食用黄芪。
▲舌苔厚
湿气重的表现:身体困重、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粘腻、舌苔厚腻。
此外,阴虚、热证、气滞者同样不宜使用黄芪。
正确使用黄芪
01:黄芪大枣茶
材料:黄芪30克、大枣7枚、陈皮3克
大枣补气血、养脾胃,陈皮理气行滞,免疫力低下者长期服用能增强人体抵抗力。
02:黄芪山楂饮
材料:黄芪20克、山楂10克、水400毫升。
做法:用冷开水冲洗黄芪和山楂后,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服完可加沸水继续冲泡。
黄芪补气,山楂活血,两者搭配,尤其适合气虚型心脏病、三高患者使用。
03:黄芪健脾粥
食材:炙黄芪15克、大米50克、陈皮3克。
做法:大米提前浸泡半小时,炙黄芪放入450克水中泡半小时。
黄芪和水一起倒入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0分钟,过滤出黄芪水,再次加水煮开,转小火煮10分钟,捞出黄芪,把之一次煮黄芪的水倒入锅中。
水开后倒入大米,加入少量油煮制,锅开后倒入陈皮粉煮25分钟即可。
04:黄芪补气茶
材料:西洋参、枸杞子、黄芪各10克 。
做法:以上药材作为一天的量煎水喝。
益气滋阴、清热降火、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适合经常熬夜的人群 。
05:黄芪水喷屋子
著名中医学家关幼波先生曾经在临床中用过这个 *** ,取120克黄芪煮水,然后把喷洒在屋子里,可以通过呼吸、皮肤将黄芪药效吸入体内,适合气虚、体虚严重的人。
预防“二阳”方
材料:
柴胡2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法半夏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
煎煮方式:
加生姜三片同煎,三碗水煲至一碗,一天服用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
寒热交替、身痛者治疗方
材料:
柴胡25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法半夏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10克,葛根30克,羌活10克,白芷15克,炙甘草10克。
适用人群:
感染新冠病毒后,有恶寒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咽痛、咳嗽可加桔梗10克。
内容来源:经络拍打保养微信公众号
整理编辑: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
通讯员:秦沙沙 孙磊 王晶晶 董伟
五味子收敛上半部从上往下收【敛肺,用于虚咳多汗】,山茱萸收敛下半部【敛肾,用于尿频多尿】从上往下聚。刚好相对称,上收下引。砂仁作用于中焦脾胃,把外散的气向脾胃收敛【敛脾胃,用于腹胀】。这三味药就像三个金钟罩,护住了一气在规定范围内周流不息。收太紧就会影响气的运转,所以一般作为辅助药,用量比例较低。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味甘、酸,性温。能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用于气虚津伤,体倦多汗,短气心悸;肺气不足或肺肾两虚所致的喘咳,或喘咳日久,肺气耗伤;心阴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肾气不固,遗精,尿频,或脾肾两虚,久泻不止。现代又用于无黄疸型和迁延慢性肝炎。
五味子具有保护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功能,早在两千多年前,王宫贵族和中药名师已普遍采用这种传统沿用的强身妙品。五味子,顾名思义是一种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药性的果实,在一般只带有一、两种药味的中药材当中,实属独特。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能对人体五脏–心、肝、脾、肺及肾发挥平衡作用。
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及有强效复原作用的木酚素(例如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或五味子脂素),它也是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少数药材之一,能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供应更多氧气、营造和运用能量、提高记忆力及性持久力。古时候,俄罗斯猎人每次远行狩猎之前必定服用五味子以强身补气。
另外,果皮及成熟种皮含木脂素,是五味子的药用有效成分,其中包括多种五味子素。种子含脂肪,油脂可制肥皂或机械润滑油。茎叶及种子均可提取芳香油。
山茱萸,中药名。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月经过多,大汗不止,体虚欲脱。
临床应用 1、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者,配熟地、山药等,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命门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者,配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肾气丸(《金匮要略》);肾阳虚阳痿者,配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以补肾助阳。
2、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配熟地、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肾气丸(《金匮要略》);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者,配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等药同用。
3、治崩漏,月经过多,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配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汤(《傅青主女科》);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配龙骨、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治大汗不止,体虚欲脱,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配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砂仁为常用中药,原名缩砂蜜,药用分为阳春砂仁、缩砂仁和海南砂仁几大类,砂仁性温,味辛,具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呕吐泻泄,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
砂仁始载于《药性论》名缩砂密。《海药本草》云:“生西海及西戎等地,波斯诸国。多从安东道来。”《本草图经》云:“缩砂密生南地,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叶青,长八九寸,阔半寸已来。三月、四月开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实。”《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阳春县为最,以蟠龙山为之一。”
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用于湿困脾土及脾胃气滞证,见有脘腹胀闷,呕恶食少,食积不化,吐泻乏力。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如香砂六君子汤。现代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砂仁还有安胎的功效,常与白术、苏梗配伍,治疗胎动不安、妊娠呕吐等病症。砂仁观赏价值较高,初夏可赏花,盛夏可观果。
中药砂仁的应用,用于湿浊困脾之证
本品气味芳香,善入脾胃,长于化湿醒脾,行气和胃,温中散寒,为化湿行气,醒脾和胃之良药。适用于湿浊阻中,脘腹胀痛,食少纳呆,呕吐腹泻之证 。常与白豆蔻等化湿药同用,以增强化湿行气之效。而本品又长于行气温中,故对于寒湿气滞者尤宜。若寒湿内阻,脘腹胀闷冷痛,食少腹泻,常与草豆蔻、干姜等温中、化湿药配伍 。若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常与木香、枳实等行气除胀止痛药配伍。若脾虚气滞,食少纳差,脘腹胀闷,常与补气健脾药配伍,如《张氏医通》香砂六君子汤,以之与人参、白术等药同用。
用于脾胃虚寒之吐泻
本品善于温脾暧胃,利气快膈,并能止呕、止泻,故适用于脾胃虚寒之吐泻证。治中焦虚寒,胃气上逆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呃逆者,常与干姜、半夏等温中止呕药配伍。治脾胃虚寒,清浊不分,腹痛泄泻者,可单用,如《小儿卫生总微论 》缩砂散,以本品为末拌猪肚服,治小儿滑泻,脱肛;也常与白术、干姜等温脾药配伍。若治湿伤脾胃、升降失职,吐泻腹痛,本品又能化湿醒脾,止吐止泻,常与藿香、半夏、木瓜等化湿和中、降逆止呕之品配伍。
【配伍应用】
配蔻仁,砂仁香窜而气浊,散寒力较大,功专于中下二焦,暖胃燥湿,引气归元(肾),适宜于寒湿积滞,寒泻冷痢,又有安胎作用;白蔻仁芳香而气清,温燥之性较差,功专于上中二焦,和胃止呕,适宜于湿浊阻胃之呕哕、呕逆,并能宣通肺气。两药配用、宣通三焦气机,芳香化浊,醒脾和胃,行气止痛,俱能治湿浊内蕴,胃呆纳少,气滞胸闷,脘腹胀痛,反胃呕吐等证。
配青陈皮,砂仁辛香性温、有醒脾和胃,行气宽中之效。青皮性猛,偏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陈皮性缓,偏于健脾行气,燥湿化痰。二药合用,理气止泻,治脾胃气滞,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及湿阻脾胃之泄泻,痢疾。
配佩兰,砂仁香浓气浊,燥湿之性较强,有化湿醒脾、行气宽中,安胎之效。佩兰气味芳香,功专清肺开胃,化湿悦脾,理气之功为要。两药配用,芳香悦脾,可用治湿阻气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腹胀满,治胎动不安等证。
配冬葵,冬葵子有催乳之功,可有滑肠作用,配砂仁行气和胃、可增进食欲、加强营养吸收。故两药配用,有行气下乳之效,可治乳少气滞胀满疼痛诸证。
配熟地,砂仁行气调中,醒脾开胃,又助消化,并能引气归肾,兼有温肾安胎作用;熟地补血生精,滋肾养 肝,久服易腻嗝,宜用砂仁拌(或佐用少许砂仁)。两药配 用,砂仁既免除熟地滋腻碍胃之弊,又可引熟地归肾,此 谓一举两得。
配黄芩,砂仁与黄芩、二者性味功效迥异,然均 有安胎之功。砂仁辛温理气之品,和气机而安胎孕;黄芩 苦寒清热之品,降火凉血而安胎孕。二药同用,寒温相合, 气血配对,可使枢轴回旋,升降复取,热泄气和,而成安胎 之妙用。正如《药鉴》:“佐黄芩,为安胎之妙剂也”。临床用 于胎热上冲所致的胎动不安。
配木香,两药均是芳香,辛散温通之品,功效相 同,皆有治疗脾胃气滞,食积不化之功。但砂仁偏于醒脾 和胃,木香偏于调中宣滞,两药配用,治疗脘腹气滞胀痛, 消化不良,加强行气止痛之功。正如《本草汇方》:“与木 香同用,治气病尤速”。
黄芩药对(7)——麻黄配黄芩之方剂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芩药对小结
黄芩——栀子;黄芩——知母;黄芩——厚朴;黄芩——白芍;白芷——黄芩;黄连——黄芩;黄柏——黄芩;青蒿——黄芩;白术——黄芩;麻黄——黄芩;桑皮——黄芩;砂仁——黄芩;柴胡——黄芩等。
麻黄配黄芩的意义
麻黄轻清上浮,功能散寒解表,宣肺平喘。黄芩苦寒清泄,功能清肺泻火,燥湿祛痰。二药相参,辛苦并施,寒温兼用。以麻黄之辛散宣肺气、开腠理,以治肺壅之喘咳,且以黄芩之苦寒,制麻黄之温热、并能清肺,燥湿而化痰。
主治:肺热痰喘,症见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粘,身热汗出,口渴喜冷饮,舌苔黄腻等。
麻黄配黄芩之方剂
麻黄黄芩汤《洁古家珍》:
组成服法:麻黄(去节与根)半两,黄芩(去心)半两,炙甘草半两,桂2钱半。上(口父)咀。每服1两,以水3盏煎服。
功能主治: 太阳经疟,夜发昼愈。
连翘败毒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服法:连翘40两,黄连40两,当归40两,甘草40两,柴胡24两,黄柏80两,金银花160两,防风40两,苦参40两,荆芥穗40两,黄芩40两,麻黄80两,地丁240两,白芷40两,薄荷40两,天花粉40两,赤芍40两,羌活80两,大黄240两。上为细末,过筛,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滑石为衣,闯亮。每服3钱,温开水送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主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
抗缺氧中药的研究进展文章来自~《 *** 医药杂志》2020年第9期
作者:靳婉君,马慧萍,杨林鹏,景临林,樊鹏程
<关键词> 高原病;缺氧;氧化应激;红景天;黄芪;黄芩;通心络胶囊;芪参益气滴丸;利舒康胶囊
我国高原面积辽阔,缺氧是高原地区生活、工作和旅游常遇到的首要问题。当机体不能适应缺氧环境,则会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机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而发生的综合征称为高原病<1>。当机体紧急暴露于高海拔地区(≥2500 m),会引起急性高原病,其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睡眠困难和疲劳等<1>。目前国内外治疗高原病的药物主要是碳酸酐酶抑制剂、甲羟孕酮及糖皮质激素类等<2>,但是这些药物存在较大不良反应,作为预防高原病的药物并不理想。所以从传统中药中寻找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的候选中药是当前抗缺氧药物研发的重点,以期开发出安全高效的抗缺氧损伤药物。
1 具有潜在抗缺氧损伤的单味中药
1.1 胡黄连 胡黄连来源于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3>。胡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胡黄连苷。胡黄连苷Ⅱ具有优异的抗氧化作用,因为其含有儿茶酚基团的分子结构,可以通过还原反应直接清除氧自由基<4>。Li等<5>发现胡黄连苷可通过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产生和钙积累以及增强抗氧化防御活性来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Meng等<6>通过胡黄连苷Ⅱ给药干预新生大鼠H/R诱导心肌细胞,发现心肌细胞中ROS的产生和钙的积累受到了抑制,证明胡黄连苷Ⅱ可以通过抑制ROS的产生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免受H/R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
1.2 红景天 红景天来源于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 (Hook. f. et Thoms.)H.Ohba的干燥根和根茎<3>。急性高海拔缺氧可诱导机体大脑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的改变。李洋洋等<7>发现受试者服用红景天后,再次暴露于低压缺氧环境时,受试者体内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下调,肾上腺素含量升高,并且能提高机体在高海拔缺氧条件下的劳动能力。田心等<8>研究发现,红景天苷可以减轻H/R对乳鼠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其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来实现的。
1.3 灵芝 灵芝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的干燥子实体<3>,其有效成分为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PSG-1),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活性的作用<9>。Li等<10>报道,PSG-1可以保护H/R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的凋亡,减少H/R诱导的ROS产生,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向质的释放。此外,PSG-1能够显著增加心肌细胞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水平。Zhang等<11>发现PSG-1可以改善缺氧诱导的氧化应激,并保护缺氧损伤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
1.4 黄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3>,在传统中药中,黄芪补气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黄芪总黄酮是黄芪的活性成分,Liu等<12>研究发现,黄芪总黄酮可以舒张去氧肾上腺素收缩的肠系膜动脉,并在缺氧条件下显著 *** 细胞增殖,但在常氧条件下无影响。该作用途径主要是Akt/eNOS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血管舒张和发挥抗凋亡作用。黄芪甲苷Ⅳ是位于黄芪甲苷提取物中的单体,Guan等<13>发现黄芪甲苷Ⅳ促进了缺氧环境下心肌细胞的存活,乳酸脱氢酶释放减弱,ROS产生和细胞凋亡,稳定了线粒体膜电位并降低了细胞内钙超载,对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Huang等<14>证实,黄芪甲苷Ⅳ对H/R损伤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是通过Notch1/Hes1信号通路来预防H/R损伤。
1.5 枸杞 枸杞来源于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3>,有效成分为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Lam等<15>研究发现,LBP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CIH)诱导的空间记忆缺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LBP的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对于CIH诱导空间记忆缺陷的神经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因为LBP可以调节ROS和抗氧化酶的水平以拮抗CIH诱导的氧化应激,同时还抑制了CIH诱导的炎症。Li等<16>研究发现,LBP可改善缺氧条件下受到损伤的H9c2细胞的细胞活力,并抑制细胞凋亡,该作用途径与LBP在缺氧时可以下调miR-122表达有关,从而在体内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1.6 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3>。黄芩苷是黄芩的有效成分,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黄芩苷能预防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其作用是通过增强H9c2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醛脱氢酶2的活性和表达来实现的<17>。同时黄芩苷能抑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条件下Ⅰ型胶原的形成,并且对Ⅰ型胶原的积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可用黄芩苷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以及预防缺氧环境下肺动脉重塑<18>。Zhang等<19>研究发现,黄芩苷给药可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 ooth muscle cells, PA *** Cs)增殖,肺动脉高压的特征主要是PA *** Cs的增殖,因此黄芩苷可以预防由慢性缺氧引起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1.7 白鲜皮 白鲜皮又名八股牛、羊鲜草,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3>。Li等<20>通过白鲜皮水提物对H/R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研究,发现白鲜皮水提物干预可以降低心肌细胞ROS的产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降低丙二醛水平,同时可以改善H/R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使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比率增高以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增多,从而阻止H/R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
1.8 五味子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3>,习称“北五味子”。五味子醇乙素(schisandrin B, Sch.B)是从五味子中分离出的最丰富的二苯并环辛二烯。Sch.B可以作用于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对缺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进行保护,Wu等<21>发现Sch.B可以减轻缺氧条件下培养的PA *** Cs及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保护途径主要是通过TGF-β1下游信号通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介导的,此研究结果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2 具有潜在抗缺氧损伤的复方药物
2.1 通心络胶囊 通心络胶囊由人参、酸枣仁(炒)、冰片等组成,目前常被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成功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是挽救濒危心肌细胞并改善临床预后的最有效策略<22>,然而,再灌注的过程又会诱发新的损伤。Chen等<23>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处理增加了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磷酸化,并通过促进p70s6k1的表达保护心肌细胞不受H/R诱导的损伤。因此通心络胶囊可以作为预防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潜在药物。Wang等<24>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可缓解低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主要通过减轻肺小动脉增厚、平滑肌增厚和增殖来预防血管重塑。慢性缺氧后血管损伤主要为内皮损伤和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 TJs)的结构性损伤,从而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而通心络胶囊可以改善体内和体外慢性缺氧后内皮功能,作用机制与通心络胶囊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增加Krüppel样转录因子4磷酸化的能力有关,从而逆转其对TJs结构性损伤的影响<25>。
2.2 丹红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以丹参、红花为主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Duan等<26>使用H/R损伤和strongO2氧化应激损伤的模型,发现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H/R诱导的ROS产生,以及strongO2诱导的线粒体Ca2+超载,从而对缺氧损伤的心肌进行保护,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减轻ROS产生,以及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来保护心肌。
2.3 芪参益气滴丸 该药由黄芪、丹参、三七、降香组成,具有益气通脉,活血止痛的功效。Yu等<27>探讨该药对慢性缺氧性心肌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芪参益气滴丸能改善慢性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改善心肌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为临床用于治疗慢性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2.4 益气补肾方 白附片、玉竹、党参、黄芪、淫羊藿等是组成益气补肾方的主要药物,具有补肾、益气、健脾宁神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脑病。Liu等<28>研究发现,缺氧和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并发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该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并通过调节凋亡从而实现对H/R诱导海马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该药主要是通过降血糖、抗氧化活性,进而改善H/R诱导的脑损伤。
2.5 利舒康胶囊 利舒康胶囊由红景天、手掌参、甘青青兰、烈香杜鹃、黄柏、甘草加工而成。具有温升胃火,生精养血等功效。马慧萍等<29>通过常压密闭缺氧耐受力实验和急性减压缺氧耐受力实验发现,利舒康胶囊对模拟高原缺氧环境造成的缺氧损伤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6 血府逐瘀汤 该方由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Shi等<30>通过建立H/R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模型发现,血府逐瘀汤干预后,自噬体形成减少,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比率降低和Beclin 1的表达减少,说明血府逐瘀汤干预显著抑制H/R诱导的自噬。其机制是抑制AMPK的活化并上调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磷酸化,从而发挥在H/R期间的心脏保护作用。
3 思考与展望
3.1 建立稳定可靠的缺氧模型 目前常见的缺氧损伤有急性高原病、脑水肿、肺水肿、肺动脉高压、高原性心脏病等<31>。而解释各类缺氧的病理机制,寻找和发现抗缺氧药物重要的途径就是建立稳定可靠的缺氧动物或者细胞模型,并应用模型进行生理、药效研究,从而探究出缺氧损伤的机制以及给药干预的结果。常用的抗缺氧模型包括:物理缺氧,其主要是通过控制氧气浓度以及降低压力来建立缺氧模型;化学缺氧,其主要是使用化学试剂导致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而建立缺氧模型。但临床上所见的缺氧往往是包括了低张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混合性缺氧<32>。如由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可能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过程,以及慢性缺氧可能是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重塑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复制缺氧诱导的肺动脉重塑模型,在研究肺血管重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3>。而目前所用的缺氧模型仍以单一缺氧为主,准确复制复杂缺氧疾病的相关模型尚有待建立。因此建立稳定可靠的缺氧模型对今后缺氧相关疾病的研究至关重要。
3.2 展望 近年来,中药由于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在临床缺氧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对抗缺氧损伤的中药仅限于药效的研究。因此,通过深入研究抗缺氧药物的保护机制,并进一步开展其药动学及临床疗效研究,充分发挥其药理活性是今后的研究方向,抗缺氧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Phillips L, Basnyat B, Chang Y, et al. Finding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t High Altitude: Relationships to Acetazolamide Use and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2> 贾正平.高原环境缺氧损伤防治药物的研发与药效学评价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4> Zhai L, Liu M, Wang T, et al. Picroside Ⅱ protect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y inhibiting the oxidative signaling pathway i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5> Li J Z, Yu S Y, Mo D, et al. Picroside Ⅱ inhibits hypoxia/reoxygenation-induced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by ameliorat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 through a mechani *** involving a decrease 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6> Meng F J, Hou Z W, Li Y, et al.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icroside Ⅱ against hypoxia/reoxygenation injury in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
<7> 李洋洋,张延猛,刘俊松,等.红景天对急性高海拔暴露下人体运动应激反应的作用研究
<8> 田心,王渊博,冯嘉豪,等.红景天苷对乳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及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9> Li W J, Li L, Zhen W Y, et al. Ganoderma atrum polysaccharide ameliorates ROS gen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spleen and thymus of immunosuppressed mice
<10> Li W J, Nie S P, Chen Y, et al. Ganoderma atrum polysaccharide protects cardiomyocytes against anoxia/reoxygenatio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by mitochondrial pathway
<11> Zhang Y S, Li W J, Zhang X Y, et al. Ganoderma atrum polysaccharide ameliorates anoxia/reoxygenation-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12> Liu Q, Zhang L, Shan Q, et al. Total flavonoids from Astragalus alleviat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by activating the Akt/eNOS pathway
<13> Guan F Y, Yang S J, Liu J, et al. Effect of astragaloside Ⅳ against rat myocardial cell apoptosis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VIA 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14> Huang H, Lai S, Wan Q, et al. Astragaloside Ⅳ protects cardiomyocytes from anoxia/reoxygenation injury by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Hes1 protein
<15> Lam C S, Tipoe G L, So K F, et al. Neuroprotective mechani ***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against hippocampal-dependent spatial memory deficits in a rat model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16> Li Q, Zhang Z, Li H, et al.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protects H9c2 cells from hypoxia-induced injury by down-regulation of miR-122
<17> Jiang W B, Zhao W, Chen H, et al. Baicalin protects H9c2 cardiomyocytes against hypoxia/reoxygenation-induced apoptosis and oxidative stress through activation of mitochondrial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18> Liu P, Yan S, Chen M, et al. Effects of baicalin on collagen Ⅰ and collagen Ⅲ expression in pulmonary arteries of rats with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19> Zhang L, Pu Z, Wang J, et al. Baicalin inhibits hypoxia-induced pulmonary artery *** 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via the AKT/HIF-1α/p27-associated pathway
<20> Li L, Zhou Y, Li Y, et al. Aqueous extract of Cortex Dictamni protects H9c2 cardiomyocytes from hypoxia/reoxygenatio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by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21> Wu J, Jia J, Liu L, et al. Schisandrin B displays a protective role against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by targe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22> Anderson J L, Morrow D 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23> Chen G H, Xu C S, Zhang J, et al. Inhibition of miR-128-3p by Tongxinluo Protects Human Cardiomyocytes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Upregulation of p70s6k1/p-p70s6k1
<24> Wang Y, Ma T T, Gao N N, et al. Effect of Tongxinluo o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in rats exposed to a low pressure hypoxic environment
<25> Zheng C Y, Song L L, Wen J K, et al. Tongxinluo (TXL),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Compound, Improves Endothelial Function After Chronic Hypoxia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26> Duan Z Z, Li Y H, Li Y Y, et al. Danhong injection protects cardiomyocytes against hypoxia/reoxygenation- and strongO2-induced injury by inhibiting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opening
<27> Yu F C, Xu Y J, Tong J Y,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Qishen Yiqi Dropping Pill on myocardial injury induced by chronic hypoxia in rats
<28> Liu D S, Zhou Y H, Liang E S, 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Chinese Yi-Qi-Bu-Shen recipe extract on injury of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induced by hypoxia/reoxygenation
<29> 马慧萍,王荣,孟盼盼,等.缺氧环境下利舒康胶囊对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30> Shi X, Zhu H, Zhang Y, et al. XuefuZhuyu decoction protected cardiomyocytes against hypoxia/reoxygenation injury by inhibiting autophagy
<31> 柳茵,丁绍祥.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32> 郑悦,嵇扬.抗缺氧研究常用动物模型及抗缺氧药物
<33> Li Y X, Run L, Shi T, et al. CTRP9 regulates hypoxia-mediated human pulmonary artery *** 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migration via TGF-β1/ERK1/2 signaling pathway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02848,81571847);军队后勤科研计划项目面上项目(CWH17J010);甘肃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145RJDA331)
<作者单位> 730050 兰州,中国人民 ***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药剂科 全军高原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靳婉君、马慧萍、杨林鹏、景临林、樊鹏程);730050 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靳婉君、马慧萍);102206 北京,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生命组学研究所,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樊鹏程)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40X(2020)09-0113-04
(收稿时间:2019-12-24 修回时间:2020-01-20)
「肾说新语」“补气之王”黄芪,肾病的一把利斧!肾病患者如何使用黄芪?【指导专家】聂晓莉: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肾病科主任,医学伦理委员会主委。
“入秋三分虚,进补正当时”
黄芪是肾病患者最喜爱的泡水圣物之一。在医学上,黄芪是一味临床使用率极高的中药,业内有“十药八芪”之说。今天,我们来扒一扒“黄芪”。
“黄芪”故事
《旧唐书·方技传》记载: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患中风说不出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众医束手无策,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而精通医药的许胤宗不但不着急,反而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
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药雾缭绕,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柳太后便康复如前 。
柳太后猝患中风,是年老体弱、气血失调的结果。而黄芪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风性微温,善散风胜湿止痛。
李杲说: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两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而健体,又能散风行滞而调气血,恰中病理。再加上热蒸气既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许胤宗由于治好了柳太后的中风而出了名,还因此被任命为义兴太守。
何为“黄芪”?
黄芪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李时珍说:“耆者,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本草纲目》)今就名医用黄芪的经验作一简述,以冀加深理解,适时选用。
“黄芪”的功效有哪些?
黄芪是中医治疗“肾病水肿”的常用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单味药黄芪可以减少尿蛋白而减轻肾脏的损伤。黄芪有治疗肾病的作用。具体来讲,黄芪有以下作用:
1.补气,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降低肾病复发率。
2.双向调节血糖,既可降低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也可将药物所致的低血糖升上来。
3.双向调节血压,对高血压和低血压均有调节作用。
4.消除肾性水肿,以及糖尿病引起的水肿。
5.保肝。通过促进“核糖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
6.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黄芪可以降低IL-1、IL-6、TNF-α等致炎因子,减轻肾脏的免疫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尿蛋白、延缓肾脏纤维化,起到保护肾功能、控制血肌酐的作用。
肾病患者如何使用“黄芪”?
一般来说,辨证属于肺脾气虚的肾病患者都可考虑用黄芪,其临床表现有自汗恶风、疲乏无力、纳呆腹胀、大便溏泻,或有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症状晨轻暮重、舌质淡有齿痕、脉弱无力等。但不同的肾病或肾病的不同表现在选方上应有区别。
1、肾病水肿各种肾病水肿,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出现水肿并有上述肺脾气虚的表现者,可选用防己黄芪汤,药物有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黄芪的用量一般为15克,最多不超过30克;可加淮牛膝、车前子。
2、肾病蛋白尿并有上述肺脾气虚表现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芪,药物有黄芪、木香、砂仁、陈皮、半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3、肾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肾性贫血有脾气虚弱表现者,可选用归脾汤或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药物有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炙甘草、远志、茯神、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当归补血汤的药物有黄芪、当归。
4、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即使要用也不可单独大量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人人都可服用“黄芪”吗?
黄芪性甘微温升补止汗,易助火敛邪,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者,均不宜服用。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吃黄芪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
“黄芪”怎么吃?
本品煎汤,6-30克,或入丸散。补气升阳宜蜜炙用,其他宜生用。在日常生活,黄芪的食用 *** 有很多:黄芪煲汤、黄芪炖鸡、黄芪粥、黄芪泡水等。
1
干 嚼
把生黄芪当瓜子一样,放在嘴里嚼着吃,黄芪的味道非常好,就像是一种豆香的感觉。
2
泡 茶
黄芪片5-10克,用沸腾的开水直接冲泡,盖好泡10~20分钟,当茶饮用。若想黄芪味出得更彻底,可反复冲泡。
3
煮 粥
黄芪15克,党参10克,梗米100克,大枣30克,先将黄芪和党参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枣和梗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适合女士食用。
4
烹 饪
烹饪——若平时喜欢吃烧肉、烧鸭等,可以放适量黄芪,味道更独特,还可以起到滋补作用,效果非常不错。服用黄芪的更佳搭配方:
黄芪+枸杞——有效抗衰老,提高睡眠质量,提高记忆;
黄芪+当归——调经止痛,动脉硬化;
黄芪+金银花——清热解毒,慢性肾病,皮肤瘙痒;
黄芪+丹参——胸痹心悸,抑制增生。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苍术葛根黄芪益气降浊升阳与气虚痰湿 心脑血管病 眩晕 糖尿病一,苍术葛根黄芪益气降浊升阳与心脑血管病、眩晕、糖尿病等。
1.黄芪益气健脾升阳、扶正排浊、补中生肌、调养营卫的作用。
2.葛根升清、生津、透邪、改善心脑功能及加强冠状动脉血流量作用。
3.苍术:苦温燥湿,为运脾要药。广泛用于湿浊内阻,发汗解表、祛风湿等症。
二,配伍相须相使、归经机能特色
1.黄芪与葛根两药伍配,黄芪补气升阳,葛根升清透血,促进气机分清别浊,益气升清,通脉止眩,对生命气与津提升功能作用。对脾肾两虚、气阴两虚的糖尿病患者作用。其升降“双向"机制,具备改善外周阻力,扩张血管,起降低血压、血糖、血脂等作用。
2.苍术和葛根配伍,临床对顽固性颈椎病、脾胃湿热、津液代谢失调有特色疗效。二药配伍,对湿浊内阻病理病变很好的调节改善作用,是促进气血津液重新气化作用,是功力收复恢复功能性机制。
3.苍术葛根黄芪,益气降浊升阳,对气虚痰湿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肢倦乏力,以及属于脾虚湿盛,脾失健运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眩晕症、痰湿肿瘤体质等调整治理作用。
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原创作者 罗占光中医生。
地黄有什么功效作用与使用禁忌?常用于阴虚便秘、咳嗽、反酸口苦在之前讲熟地黄的时候提到,地黄有生地黄和熟地黄之分,生地黄偏凉血止血,熟地黄偏补血滋阴。
但在明代之前,是没有熟地黄的,所以明代以前的古书,基本上提到地黄就是生地黄,包括最早六味地黄丸以及金匮肾气丸等里面的地黄。生地黄有两种,一种是鲜地黄,一种是干地黄。鲜地黄是直接采挖后,去掉芦头、须根和泥沙,洗净后就是鲜地黄。鲜地黄烘焙干燥就是干地黄。
地黄,“黄”是其本来的颜色,而“地”是古代以水浸法检验药材品质的 *** ,“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所以地黄以质地沉重者为佳。
地黄植物
地黄药材
一、传统功效与作用
1、用于温热病
温热病,泛指感受热邪而起的疾病。常伴有怕冷、面红、烦躁、脉搏搏动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伤寒、温病、瘟疫、四时感冒或时行感冒范畴,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大部分感染性疾病。
(1)热入营血证
- 常用于温病热入营血期,这个时期正是温热病的邪气最盛、正邪搏斗最激烈的时期,症状多见高热、昏迷、胡言乱语、皮肤发斑疹、舌红。
- 常与玄参、黄连、竹叶心、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配伍同用,方如《温病条辨》清营汤。
- 《太平圣惠方》解毒引子,以生地黄汁与黄芩、生姜煎液配伍,加蜂蜜同煎,用于温热病症见烦躁、头痛。
热病高热时期
(2)热病余热未清
- 这个时期常常是疾病开始恢复的后期,但症状没有完全解除,仍然有一些余热,症见夜热早凉,热退后无汗,舌红少苔等。
- 常与清热养阴药同用,如青蒿、知母、鳖甲、牡丹皮等,如《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2、血热出血
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可用于血热出血。血得热而行,得寒而凝。但血热也会使血不循经,不往该去的地方去,造成异常出血。
(1)吐血、咯血、鼻出血
- 血热妄行,灼伤血络,容易导致吐血(胃中出血)、咯血(肺中出血)。
- 常配伍生侧柏叶、生荷叶、生艾叶同用,如《妇人良方》四生丸。
- 《本草纲目》引孙兆秘宝方,用干地黄配薄荷、龙脑,冷水服下,用于鼻出血。
(2)斑疹
- 热病到了血分阶段,血溢于皮下,又有瘀血,可见斑疹,颜色紫黑。
- 常配伍牡丹皮、赤芍等清热凉血药,增强凉血消斑的功效,如《千金要方》犀角地黄丸。
(3)便血、尿血
- 《太平圣惠方》以生地黄汁、生姜汁、牛皮胶同用,用于吐血(胃出血)、便血(肠道出血)。
- 《赤水玄珠》生地黄散,以生地黄配伍黄芩、阿胶、侧柏叶同用,用于尿血。
(4)女子崩漏下血
- 《普济方》地黄益母汤,以生地黄汁配伍益母草汁煎服,用于女子经期、经量异常,出血量多暴崩,或淋漓不尽。
- 现代临床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以生地黄加黄酒,放红糖少许调味,取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3):176]。
3、阴虚津伤证
生地黄有养阴的功效,并以滋养胃阴,生津止渴见长,所以,在热病引发的津液损伤,口渴,或阴虚消渴尤为常用,还可用于津亏所致便秘。
(1)津伤所致口渴
- 用于热病津伤,心烦、内热、口渴,可用生地配伍麦冬、沙参、玉竹等同用,如《温病条辨》益胃汤。
- 用于内热消渴,类似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口渴多饮,可用生地配伍山药、生黄芪、山茱萸、猪胰子等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滋膵饮(膵,音脆,胰脏之意)。
(2)津亏、肠燥便秘
- 热病损伤津液,也会引起肠燥便秘,生地用于温病后期,相当于输液中的补液。可用于温病好了以后的大便燥结,或者皮肤干燥。
- 可与玄参、麦冬等质润多汁之品同用,如《温病条辨》增液汤,用于温病后期,津液耗伤,大便干燥,皮肤粗糙。
- 如果热中阴亏严重,大便干燥,不易排出,可配伍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等,滋阴同时攻下,如增液承气汤。
- 现代临床用于阴虚津少的便秘,以生地配伍玄参、麦冬,显效[中医药信息,1987,(1): 26]。
大便燥结,不易排出
4、其他阴虚症状(肺阴虚、心阴虚、肝阴虚、胃阴虚等)
- 生地黄通过不同配伍,可用于多种阴虚证。
- 如与百合、当归、贝母等同用,能养肺阴、润肺,用于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等肺阴虚证,如《医方集解》引赵蕺庵方的百合固金汤。
- 与天冬、麦冬、丹参、酸枣仁等同用,能养心阴、安神,用于心悸怔忡(心中躁动不安,怕惊),虚烦失眠,神疲健忘等心阴虚症状,如《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
- 与北沙参、枸杞子、当归、川楝子等同用,功能滋肝肾之阴、疏肝气,也可以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胸腹胁痛,反酸口苦,咽干口燥,如《续名医类案》一贯煎。
5、外伤血瘀证
- 鲜地黄的活血作用,在古代本草书籍中也很常见。
- 如《本草蒙筌》中记载生地可以“疗伤折金疮”,用于各类骨折伤、锐器所伤。
- 《肘后备急方》记载,生地黄曾用于从高处坠落,瘀血损伤以及骨折伤、内伤。
- 现今临床也有用生地黄外敷,用于急性眼部损伤的报道。实验研究也证实了生地黄能明显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而具活血作用[四川中医,2010,28(1):55]。
二、现代药理作用
1、生地黄煎剂、水提取物具有抗炎、抑菌、促进免疫作用。
2、有强心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水提取物有降压、降血糖作用。
3、生地所含多糖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有增殖作用。
4、能抑制中枢神经而具有镇静作用。
5、具有保肝作用,对实验性胃溃疡有治疗作用,能保护胃黏膜。
三、使用注意
1、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 前面提到,生地黄偏凉血止血,熟地黄偏补血滋阴。
- 一般中药没经过火的,就是生的,性质活泼,能行能散,如生地。
- 一旦经过火,就不活泼了,就能守中,如熟地。
- 生地黄(干地黄)是细小的好,又称细生地;肥大的地黄往往做成熟地,又称大熟地。
相关阅读:熟地黄,四物汤和六味地黄丸主药,更年期烘热及头发白、脱发常用
上图为生地,下图为熟地,熟地比生地颜色更黑,质地更黏腻
2、不宜使用生地的情况
生地性寒,而有滞脾胃的副作用,在用错的情况下 ,会影响人脾胃的运化能力,让人吃不下饭。所以脾虚有湿,常常胃胀满,呕吐恶心,大便溏稀,且舌苔白腻者不宜使用。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温病条辨》《中华临床中药学》《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思考中药》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图片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可留言。如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每天学一味中药”系列文章每日更新一种中药,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一个妙方,补气血两虚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更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所以内伤外感,皆可引起头部不适,头痛即是其中一种。
气血俱虚头痛、痰湿头痛、肝阳头痛等,都属于内伤头痛的一类,其中,气血俱虚的头痛,是指气虚、血虚证候并见的头痛症状。
对症方剂处方:黄芪,人参,甘草(炙),炒苍术,川芎,升麻,柴胡,陈皮,酒炒黄柏,蔓荆子,当归,细辛。
主治: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之头痛,当然要气血双补,所以补气要药黄芪和补血要药当归是必定要出力的,否则就会像缺了运动员的赛场。
与黄芪益气升阳固表,药力向上和向外走不同,人参大补元气,补脾补肺,生津止渴,安神,调理体虚,药力主要向内走,能固五脏之气。两者同用,不仅升清,更各以所长补其所短,内外气同补。
将气血补起来之后,自然要对头痛这个主症下药,于是止头痛的川芎、蔓荆子、细辛上场了。
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能升散,上行至头目,祛风止痛,是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无论风寒、风热、风湿,均可随证配伍用。
此外,川芎遇到黄芪,当归、苍术之时,各有效用。
川芎配黄芪时,由于川芎擅长祛风行血,黄芪功擅补气升阳,二者相配,能补气活血,引血上行。对清阳下陷,血瘀内滞之头部病症,有良好效用。
川芎配当归,因当归性润,功能补血和营,配川芎活血行气,则补血而不滞,活血而不伐,对血虚头痛有效。比如对于产后血虚头痛,《医钞类编》卷十七记载有一个治疗产后血虚头痛的治疗方,是用当归、川芎等分(俱酒洗,炒),生姜5片焙干制成。
川芎配擅长燥湿行气的苍术,气血双调,疏肝行气,活血化瘀,可治多种难治病,有“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效果。苍术在此方中,用药也为6分。由于苍术性辛燥,用米泔水浸泡,可缓其性。
另外两味头痛药,细辛和蔓荆子,其中细辛味辛、温,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在头痛症中,常用于风冷头痛。
蔓荆子,味辛、苦,性微寒。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在头痛症中,常用于外感头痛,偏正头风。
气血俱虚的人,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容易外感风寒,所以这两味药的采用,将外感头痛的可能性考虑在内,直接消灭。
治头痛、补气血的药都有了,此方到此就万事大吉,可以抓药了吗?
甘草,升麻,柴胡,陈皮,黄柏齐说:还有我们呢!施施然而来。
甘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调和诸药的办公室主任角色,但其实它也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同时还具有解毒的作用。
中焦气血虚弱的时候,它能撸起袖子就上场,解毒生血补气。
柴胡升麻是临床上常用的药对之一。二者皆有升阳举陷的作用,但柴胡是宣发半表半里之少阳,而疏解肝胆之郁遏,以升少阳清气为主;升麻是宣发肌肉腠理,以升举脾胃阳明之清气为主。二药合用,柴胡辅助升麻,使其提升之力更强。
陈皮理气健脾,看似和本方不相关,实则气血虚弱,也需要健脾和胃,同时,由于补益药多塞滞,易致中满,而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和中,入补剂,能顾护脾胃,促进运化,使滋补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要注意的是,苍术也具有健胃安脾的效用。
那么黄柏用在此方中又是什么意义呢?
黄柏是血分药,补肾生水,清热泻火,善于去除“肠胃中结热”。一方面,此方多数药辛温,黄柏的苦寒可为其反佐,达到调和药性的功效。另一方面,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所以,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之说。这也是此方采用黄柏的用意所在。
至此,补中益气汤全部大将出场完毕,你觉得它们治气血亏虚引起的头痛,是不是小菜一碟呢?
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21种常见中药功效作用与禁忌误区汇总|每天学一味中药7月合集发散风寒药
1、紫苏:紫苏叶,风寒感冒或兼有肠胃炎常用,缓解脾胃积滞引起的胃胀呕吐(点击蓝色字链接可跳转至相应中药)
紫苏
发散风热药
1、葛根:葛根不要迷信粉葛,临床新用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
葛根
清热药
1、知母:每天学一味中药:知母虚实并治,可用于糖尿病三消,更年期综合征
2、淡竹叶:每天学一味中药:淡竹叶,配酸枣仁可用于失眠、心神不安
3、夏枯草:夏枯草,夏天凉茶中常见中药,现代常用于肝火型目痛头痛、高血压
4、连翘:连翘,连花清瘟、银翘片主药,现代研究可抑制鼠疫杆菌和抗病毒
5、板蓝根:板蓝根,对流感、肺炎病毒没有预防作用,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6、马齿苋:马齿苋药食同源,可用于黄褐斑、痤疮、荨麻疹等各类皮肤科疾病
7、西瓜:西瓜,不仅可以夏日解暑,还可缓解轻度醉酒,预防高血压的发展
马齿苋
祛风湿药
1、秦艽:秦艽,中风及脑梗后遗症、风湿关节痛、关节炎常用中草药
化湿药
1、藿香1:藿香,急性胃炎和新冠肺炎都曾用到,藿香正气水不能用于高温中暑
2、藿香2:很多人都搞错了,藿香正气水并不适合高温中暑,更适合胃肠型感冒
3、厚朴:厚朴,能推动胃里食物往下走,用于脾胃湿气所致胃胀、食欲不振
厚朴
温里药
1、附子1:附子,温一身阳气,现代常用于急性心梗、心绞痛暴 *** 势危急者
2、附子2:附子中毒,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炮制和煎煮可降低毒性
附子
化痰药
1、半夏1:半夏,用于痰证和呕吐,临床曾用于子宫颈癌和食道癌
2、半夏2:半夏5忌3不宜,6类炮制品各不相同,十八反却能用于尿毒症
半夏
安神药
1、远志:每天学一味中药:远志,读书易健忘常用,蜜制后对胃肠 *** 减少
平肝熄风药
1、牛黄:牛黄,也曾用于中风及高血压,安宫牛黄丸在特定情况才能用
补气药
1、西洋参:西洋参,更适用于吃人参容易上火的人,也可用于糖尿病、心脏病
2、黄芪:黄芪有什么功效作用?糖尿病、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都可以辨证使用
3、山药:山药有什么功效作用与使用禁忌?不是所有脾胃虚都适合用山药
4、甘草:甘草解百药毒,可用于心脏急剧跳动,手指关节疼痛,胃痛胃痉挛
炙甘草和生甘草
补血药
1、熟地黄:熟地黄,四物汤和六味地黄丸主药,更年期烘热及头发白、脱发常用
熟地
每天学一味中药6月汇总
每天学一味中药汇总: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医都有什么药?
黄芩治湿温 湿热病 咳嗽 出血 痈肿疮毒等7种疾病 效果好黄芩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个饮片。《神农本草经》之中就有记载,称其为中品药物。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胃、大肠经。
味苦,可以泄火和燥湿,用来治疗火热之邪,湿热之邪引起的疾病。性寒,可以胜热,可以治疗因为热邪引起的疾病。归肺、胆、胃、大肠经,可以治疗这些部位,因为火热之邪,湿热之邪引起的疾病。
黄芩的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芩常与其他药物一起,治疗以下7种疾病
1.用于治疗因为湿热之邪所致的各种病症。本品苦寒,燥湿泄热。归肺、胆、胃、大肠经,可以治疗这些部位,因为湿热之邪引起的疾病。尤其是中上焦的湿热之邪,效果较好。
一般常用来治疗湿温、黄疸、热淋等病症。比如,治湿温发热、胸闷、苔腻之证,一般与滑石、通草、白蔻仁等渗利化湿药一起应用,比如黄芩滑石汤等。
2.用于治疗湿热病壮热烦渴、苔黄脉数等证。本品能清气分实热,并有退热之功效。用于中上焦的实热,效果较好。常与其他清热解毒类药物一起应用,比如栀子、黄连、石膏等配伍,比如凉膈散。
3.用于治疗少阳寒热往来之证。归胆经,有泄火和燥湿、清热之作用。可以治疗胆经,也就是少阳的,药物各种湿热之邪引起的疾病。
比如,小柴胡汤,就是本品与柴胡和其他药物一起应用,治疗寒热往来证的。
4.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归肺经,有泄火和燥湿、清热之作用。可以清肺热,对因为肺热引起的各种症状,效果较好。
单用即为黄芩散。治疗肺热咳嗽,常与其他清热化痰药物一起应用,比如与桑白皮、杏仁、苏子同用的清肺汤。
5.用于内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崩等证。黄芩所治疗的出血是热盛引起的。气虚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非其所宜。
止血要把黄芩炒炭以后用。一般止血的药物,中医炒炭应用的较多。炒炭以后止血作用,要比其他的应用 *** 好。
可单用黄芩炭。也可以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比如常用来治疗痔疮出血的槐角丸,就是黄芩与槐角、地榆等药物一起应用的。
6.用于胎热不安。黄芩有清热安胎功效。用于怀胎蕴热引起的胎动不安。常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比如与白术、当归等一起应用的,当归散。
7.痈肿疮毒。本品苦寒,燥湿泄热。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之作用,治疗因为火热之邪引起的痈肿疮毒。常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比如与天花粉、连翘、板蓝根等一起应用,治疗痈肿疮毒。
清热解毒的多用生黄苓。安胎多用炒制品,减少黄芩的寒性。因为酒治后可以向上行,一般清上焦用酒芩。炒炭用的止血效果好,所以止血多炒成炭用。
一般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不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