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自然有时候真的很残酷。本文的主角是一种寄生蠕虫,它叫双盘吸虫(学名:Leucochloridium paradoxum),它侵入蜗牛触角的眼部,在那里模仿出跳舞的姿态,吸引鸟类来啄蜗牛的眼睛然后吃掉。寄生虫在鸟的肚子里继续繁殖,通过鸟粪将自己虫卵排出,然后再被其他的蜗牛吃掉,完成整个奇妙的生命周期
研究者表明,在蜗牛触须有一个很小的类似于眼睛的器官,帮助蜗牛辨别黑暗和光明,通过触角肌肉进行缩放。在被双盘吸虫寄生过后,寄生虫的巨大触角填充在蜗牛触角里面,致使蜗牛不能够再缩回它。
然而,对于这种寄生虫有一个疑点:蜗牛大部分都是在夜间活动,而鸟类是在白天进行捕食。也就是说,寄生虫为了增大被吃掉的几率,从而操纵他的宿主改变行为,迫使它在白天进行活动。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举动,寄生虫释放某种化学物质从而控制了自己的宿主。这种寄生虫并没有光敏性,它是怎么区分出白天和黑夜并控制蜗牛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
科学家还发现被寄生后的僵尸蜗牛活跃度是同伴的三倍,甚至还观察到一只在15分钟内行走超过90厘米,真是一只暴走蜗牛。
大家应该还记得“红火蚁”吧,这是一种全球性入侵物种,在我国也有分布。红火蚁的影响力非常强,对生态系统破坏极其严重,但是要想“彻底清除”红火蚁可以说比较困难,红火蚁对人叮咬——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带来致命影响,所以这小小的入侵物种,对我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威胁。
而近些年来,对于生物入侵的数量还在不断攀升,除了自然迁徙、贸易无意携带等入侵物种之外,更多的人工引入外来物种事件也是越来越多,所以我国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对这方面的打击很大,但是“养宠物的风”很难消除,所以如今生物进入我国依然存在很大概率事件。在前面我们也才介绍了,大连截获了100余只活体动物——鼠妇,其中包含了两个非本地物种群,一旦进入我国生态系统破坏都会很大,这就是人工引入被截获的。
当然,这是属于生物入侵的新事件,本身我国的外来物种也比较多了,在《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之中,我国公布的外来物种情况数据显示——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所以非常多。而接下来我们就要说一种在如今雨后经常出没的物种,大家需要警惕。
雨后“非洲大蜗牛”出没,警惕触碰
随着降雨的增加,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非洲大蜗牛又在“蠢蠢欲动”了,这种生物也被称之为“露螺 、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等等。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可能遇到这种巨型蜗牛,在降雨之后,它们经常出现在路边或小区的绿化带里,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些生物的时候,非常容易将其拿来玩耍。这个季节时段它的足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
因为我国这个时候就是属于“雨季”时段,由于已经入侵我国陆地区域,所以我们就非常容易看到它们。一般来说,出现的时候也是夜间为主,但是白天的时候,只要适合气候条件,也会出现只是相对来说较少。平时躲在阴凉的地方为主,而如今我国降雨多起来了,所以雨后“非洲大蜗牛”出没,也让不少人感觉很新奇。
但是,这种入侵蜗牛对我们来说,并非是好事情,也不应该让我们作为玩耍的工具,因为这种“非洲大蜗牛”非常的毒,这并不是之前很多人想得那样——还能吃,如果你真的吃了,可能就完蛋了,因为摸它就可致命,为何这样说我们来看看情况。
非洲大蜗牛到底有多毒?
非洲大蜗牛听一下这个名字,大概也知道并非是中国本土物种,该生物最初是分布在非洲东部,不过如今已经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它包含了5个亚种,1个变种,而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南方地区,华南地带稍微比较普遍。该生物属于杂食性物种,对环境破坏极强,长江的农作物,水果,蔬菜等等都是它“啃食”的对象。
更加可怕的是,按照部分介绍,在非洲大蜗牛饥饿的时候,纸张都会成为它食用对象,同时同伴尸体都是食用,还能啃食和消化水泥,所以相当的可怕,大约统计了一下,它可危害500多种作物,所以完全是一种害虫,我们能够更早根除就根除,同时该生物的繁殖能力也非常的强,一次可以产下30到700粒卵,所以繁殖很快,这也是它分布范围广,威胁较大的原因。
那我们说非洲大蜗牛很毒,到底是什么毒?按照深圳专家介绍,非洲大蜗牛除了威胁生态之外,该生物能够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所以大家看到的时候,千万不要触碰,并且更不可食用,它的黏液或粪便里,是携带很多寄生虫,病原菌的主要渠道,其中包含了“广州管圆线虫”。
如果是这些寄生虫。病原菌进入到了人体之中,那么就可能存活在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严重可致死或致残,所以非常危险,这就是它的最毒的地方。它的毒素能力可以说并不比我们说的“红火蚁”差,严重的时候也是致命,所以这并非是什么好物种。完全是威胁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的物种。但是一旦外来物种在野外生存,并且蔓延了,那要想清楚,这个就比较困难的,世界那么大,任何的一次躲避,我们可能都难以发现。
总结
从上面的生物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入侵对我们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不仅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很多入侵物种对人都是致命的影响,同时进入到野外之后,还会对本土的生物种群带来影响,严重会导致区域性的物种灭绝 。所以还在购买“异宠”的朋友,你们真的应该醒一醒了,一旦你们拿到手中,不再现养殖的时候,释放到野外,这将可能带来一次生态系统的毁灭性影响。
大家可以看一则数据——2021年的之一季度,海关截获外来物种居然高达710种、1749批次,并且这仅限于邮件、快件、旅客携带物渠道截获,截获次数同比增长27.8%,什么情况?这种数量还在上涨,所以这真的是令人担忧。
这说明大家对外来物种的进入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还很低,根本没有注意这些问题,所以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管理吧,大家也别为了一时间的高兴,引进这些生物,不高兴的时候,你可能就随意丢弃了。
如今“宠物潮”引入外来物种真的是太多了,这不是说不让大家养殖宠物,是希望养殖本土的物种,不要引进外来物种。
10岁孩子总头疼,发现是大脑异常?医生提醒:小孩别玩非洲大蜗牛10岁的孩子经常头疼,那是什么病呢?
广东省的一名10岁小朋友就经常头疼,也吃了一些药,但是症状并没有好转,反而感觉有些越来越严重了。
去了医院检查,经过简单地采血化验,发现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有一些高,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体的血液中有很多细胞,虽然肉眼看不到,但是这些细胞确实存在。我们最为熟悉的是两种,一种是红细胞,一种是白细胞。
红细胞就不多说了,今天主要看看白细胞。
白细胞总共分为5种类别,很多你听上去既熟悉又陌生的细胞,都属于白细胞的范畴: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这5种细胞都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身体的免疫反应以及过敏反应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而当中比较特殊的就是嗜酸性粒细胞,也就是这位小朋友血液中比较高的,这种细胞偏高有可能是身体正在抵御一些疾病。
例如我们最常见的哮喘、荨麻疹,这类变态反应性疾病就有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可是询问病史,这位10岁的小朋友并没有这些问题,那还有可能是什么呢?
如果排除这类比较常见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其他的感染了,比如寄生虫。
接着,医生给孩子做了核磁检查。在颅脑核磁共振上可以看到一些异常的问题。
原来孩子不单纯是血液细胞有改变,大脑中也出现了异常信号,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越看越像是脑膜脑炎。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医生发现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10岁的孩子现在正在遭受的疾病是一种嗜酸性脑膜脑炎,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疾病呢?其实原因就在于他身体中被感染了寄生虫:
广州管圆线虫。
这种虫子是哪来的呢?
经过询问才发现,这位10岁的小朋友每到下雨天之后就喜欢去公园玩儿,一看到地上出现的大蜗牛就会上去捡起来玩一会儿。
原来是这样,终于破案了。
孩子之所以有现在的头疼,就是因为他感染了这种大蜗牛身上的寄生虫,于是出现了现在的脑膜脑炎。
可是这个大蜗牛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有寄生虫呢?
你可能没听说过这种蜗牛的故事,今天就跟你讲一下。
一、非洲大蜗牛。
这种蜗牛非常大,可能有一个人的手掌那么大,特别是在下雨天之后,就会在湿滑的地面上慢慢爬行。
他的名字叫做褐云玛瑙螺。
是不是挺高贵的一个名字?和玛瑙扯上点关系,感觉上挺可爱的。
但是他的另一个名字会让您感觉有一点严肃:
非洲大蜗牛。
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蜗牛的老家并不在我们中国,而是在非洲东部,是上个世纪慢慢入侵到我们国家的。作为世界上更大的蜗牛,他的体型特别庞大,据说更大的那只可以长到20厘米左右。
但是,他可不是什么“善物”,早就被我国列为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在我们国家是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为什么说他有害呢?要从3方面来讲。
- 1.特别能吃。
特别能吃都不足以描述,这家伙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虽然看上去人畜无害,但是把它叫做害虫,一点都不过分。
普通的树木、蔬菜和花卉等植物都是他的饮食范畴,除此之外,他在饥饿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吃水泥。
这要是泛滥成灾,钢筋混凝土都拦不住他。
- 2.繁殖能力强。
光能吃不怕,更让人难受的是他特别能生。非洲大蜗牛一年可以产4次卵,每次排卵可以繁殖150~250个后代。
用不了多久,整个城市都会被它占领。
- 3.寄生虫。
当然,如果是以上2点可能并不会遭人嫌弃。但是这个“吃货”特别脏,有研究介绍这种蜗牛身上可能寄生超过100条寄生虫。
除了寄生虫之外,还有很多细菌,比如: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如果免疫力稍稍低下,就会被这些细菌所感染。
特别是小朋友皮肤比较薄,活力较旺盛的寄生虫就可能以此为切入点,钻进小朋友的体内。另外,如果接触到这些寄生虫,不小心吃进肚子里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这种蜗牛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是上面的这位小朋友所感染的寄生虫是什么呢?
二、广州管圆线虫。
从这个名字上就能听出来,这种寄生虫在广州地区是非常常见的,而且是一种 *** 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
对于这种寄生虫。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过20世纪新出现的、全球威胁性传染病,在这些传染病中就可以看到广州管圆线虫的作用,早在2003年,我国卫生部就已经把这种寄生虫列为“隐发传染病”。
其实在1933年,就有学者在广东的家属体内发现这种寄生虫了。但是当时认为这种寄生虫在老鼠中比较普遍,不过随后的证据显示,无论是在蛞蝓,还是蜗牛这些软体动物体内,都有存在的可能。
比如,我们今天所说的非洲大蜗牛,有学者曾经出来调查过,感染率可能达到13.27%,现在你能了解非洲大蜗牛的可怕了吧?
而人类感染这种寄生虫通常是吃进去的。寄生虫在进入消化道之后,能穿过肠道直接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随着血液流经多个重要器官。
不过幼虫最喜欢的地方并不是血液系统,而是经过血液系统达到的中枢:
我们的大脑。
在刚感染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咳嗽、流鼻涕或者发热等症状,不过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如果真的导致大脑或者脑膜的感染,就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头痛、恶心和呕吐,严重时甚至可以让意识出现问题,导致昏迷和死亡也并不是不可能。
这么严重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三、别玩蜗牛。
其实最简单的 *** 就是远离非洲大蜗牛,虽然在雨后大蜗牛都爬出来了,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健康安全的。
碰到的时候应该避而远之,千万不要觉得他们很可爱就上去抓一把。
也可以告诉当地的管理人员,无论是在公园还是小区,都会有人愿意去处理这些害虫。
另外,每次出去玩回来一定要洗手,把手上看不见的微生物全都洗掉,别给这些寄生虫可乘之机。
孩子也要定期剪指甲,千万不要藏污纳垢,记得饭前便后要洗手。
病从口入这个话题,在哪个年代都不过时。
如果真的碰到了可疑感染还是及时去医院吧,医生会给出最合理、最正确的解决方案。
总结。
孩子头疼可能并不是装的,有时可能真的是生病了。比如,今天所碰到的10岁的小男孩,就是因为感染寄生虫之后出现了脑膜脑炎。
而这种疾病是怎么来的呢?经过仔细询问,原来就是因为他经常玩蜗牛,稍不注意就感染了寄生虫,最后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可是在讨论怎样治疗的时候,不如更加强调如何预防。
千万不要觉得大蜗牛很可爱就上去摸两下,说不定您摸到手里的不仅仅是粘液,更可能是无数条寄生虫和细菌病毒。
参考文献
<1>廖瑶,孙希,吴忠道.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31(01):98-102.DOI:10.16250/j.32.1374.2018305. <2>冯柳芳,曾振峰,刘丽群,李芬芬,邓镜宏,吴金海,王大虎.广州市从化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医学动物防制,2022,38(03):282-284. <3>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 a review of its distribution, molecular biolog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as a human pathogen
. JOEL BARRATT,DOUGLAS CHAN,INDY SANDARADURA,RICHARD MALIK,DEREK SPIELMAN,ROGAN LEE,DEBORAH MARRIOTT,JOHN HARKNESS,JOHN ELLIS,DAMIEN STARK. Parasitology . 2016 (9)
锻炼会有哪些好处?患癌概率降低20%以上,早晚锻炼可能不一样
膝关节后面有「包」就是肿瘤?医生辟谣:别怕,很可能是良性囊肿
新冠患者出院就是痊愈?辟谣:还没结束,20%的患者无法独立生活
蝎子毒抗癌、蜘蛛毒护脑、蜗牛毒镇痛……科学家正利用蛇毒对付新冠传统中药会从包括犀牛、黑熊、老虎和海马等的36种野生动物(其中许多物种现已濒临灭绝)体内提取可助益人体健康的成分。印度传统医学推荐使用蛇毒治疗关节炎。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素有利用狼蛛咬伤或其毒牙(磨碎后的)治疗从癌性肿瘤到牙痛和哮喘等各种疾病的传统。
研究人员正从巴西圣保罗的响尾蛇体内提取毒液
被漏斗形蜘蛛咬伤足以致人死亡,但其毒液内的一种成分可有效帮助中风者预防脑损伤
金从蝎子、蜘蛛、猎蝽和蜈蚣等700多种无脊椎动物活体内提取了毒液样本。相比脊椎动物的毒素,这些取自昆虫的肽有着更漫长的进化历史——可能是4亿年甚至更久——自然具备更强的精确靶向能力。
在鼓捣昆虫毒液库的过程中,金只发现了一种似乎有望治疗中风的物质,那就是Hi1a。
Hi1a是澳洲漏斗蛛(Hadronyche infensa)毒液里的一种成分,由3000个分子组成,金教授口中的“世界上最复杂的化学武器库”。
在2017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论文中,金描述了Hi1a对中风大鼠的“神经保护”特性:
如果在中风后的8小时内给予Hi1a,可以防止那些“严重的损害”;如果在4小时内给药,即使剂量极小,也能防止90%的损害。
另一方面,Hi1a虽然算毒素,但其副作用微乎其微,用金的话说——
鸡心螺正在吞食鱼
离子通道似乎也是攻克另一种常见神经疾病——癫痫的突破口。
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Dravet综合征,简称DS)是一种在婴儿期出现症状的发育性及癫痫性脑病,其猝死率达到了其他类型癫痫症的 30倍。而金在研究了取自蜘蛛毒液的多肽Hm1a后,发现它有望成为DS的终结者。
Dravet综合征的治疗难度极大,使用Carbamezapine之类的常用处方药实际上往往会使病情恶化。金于2018年发表论文报告了Hm1a的神奇效用:一组经基因编辑而获得与DS患者相同遗传缺陷的小鼠在接受了Hm1a后,恢复了正常的神经功能,且死亡率显著降低。
目前美国有一款名为Tozuleristide(BLZ-100)的肿瘤标记药剂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有望于两年内获得FDA批准上市。
Tozuleristide源于蝎毒,被称为“肿瘤染料”(tumour paint),原因在于它能附着于脑部肿瘤细胞表面,通过“着色”让那些连MRI扫描都难以发现的微小肿瘤现身。
此药剂的故事发端于2004年,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肿瘤学家吉姆·奥尔森(Jim Olson)目睹了医生在一场脑肿瘤切除手术中因未能识别出一块拇指大小的肿瘤组织而导致手术不成功。
自此,奥尔森决心不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他开始领导团队寻找一种能令肿瘤组织显形的分子,以帮助外科医生通过肉眼即可看到癌症。
在DNA数据库里搜索了六周后,奥尔森等人找到了一个潜力候选者——氯代毒素(Chlorotoxin)。
氯代毒素来自人送外号“死亡跟踪者”的以色列金蝎(Leiurus quinquestriatus)的毒液。1998年,有研究人员发现氯代毒素可附着于脑肿瘤细胞表面的离子通道上。2007年,《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刊载的文章,指出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与脑肿瘤细胞结合,而不与健康细胞 *** 。
鉴于上述种种,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选择将氯代毒素与荧光指示剂Cy5.5组合,创建了一套肿瘤显形神器,也就是前文提到的Tozuleristide。
以色列金蝎
Tozuleristide帮助研究人员看到了仅200个细胞大小的肿瘤——比MRI扫描的灵敏度高了近500倍。其他团队正研究如何使用Tozuleristide标记其他形式的癌症,例如乳腺癌和脊柱肿瘤。
另一方面,有科学家正探索能杀死癌症而不仅仅是标记它们的动物源性化合物。
澳大利亚QIMR贝格霍费尔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玛丽亚·伊科诺莫普卢(Maria Ikonomopoulou)借助数据库发现来自巴西狼蛛(Acanthoscurria gomesiana亚种)毒液的多肽能杀死皮肤癌细胞,澳大利亚漏斗形蜘蛛的毒液也可杀死癌细胞(同时保证不杀死健康的皮肤细胞)。
伊科诺莫普卢于2018年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的文章里介绍了自己如何将“毒素”用来治疗黑色素瘤。
现在,科学家正深入探索利用动物肽对抗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奥尔森实验室的首席蛋白质科学家扎卡里·克鲁克(Zachary Crook)正在数据库里寻找能与SARS-CoV-2表面的刺突蛋白结合的肽,以阻断病毒附着的人体细胞上的ACE-2受体的过程。
来源:央视财经
“异宠”,即少见的、奇特的宠物,如蜥蜴、蛇、蜘蛛、蜜袋鼯等。近年来,国内部分宠物爱好者对个性化的需求,兴起了饲养“异宠”的新潮。在我国,“异宠”市场究竟是怎样的情况?
异宠潮流兴起
爬行动物成消费者新宠
家住上海的计仁敏除了猫狗外,还饲养着一只外形酷似松鼠的蜜袋鼯。两年前计仁敏花费2000多元从花鸟市场把它带回了家。
事实上,新奇感正是很多宠物爱好者饲养异宠的原因。在上海的一家爬行动物宠物店内,饲养箱里有着鬃狮蜥、豹纹守宫、玉米蛇等多个品种的动物。色彩斑斓的鳞片令不少人望而生畏,但在喜欢它们的饲养者看来,却是独特的神秘与美丽。
在上海普陀区的一家花鸟市场,除了蜥蜴、蛙以及鹦鹉等相对常见的异宠,还有很多小众的异宠在售。记者了解到,花色稀有与否也决定了异宠的品相和价格。
上海异宠爱好者 刘慧君:这是一条莉莉白睫角(守宫)。几年前莉莉白基因刚有的时候,十几万元一条都很正常,现在也就1000多元。另一只原色的就300多元。
除了购买时所需的费用之外,异宠的日常饲养花费较低,此外,对居住空间和主人精力的需求都更低,这些都成为异宠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宠物市场饲养规模达到2.2亿只,其中,鸟类、爬虫类的异宠占比近25%。
异宠饲养需有度
非法物种不“宜宠”
尽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异宠饲养越来越普遍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除了异宠携带的病毒和寄生虫可能带来的危害之外,饲养异宠还面临着哪些未知的风险呢?
上海某异宠医院医生 王志辉:比较常见的就是蜱虫,还有沙门氏菌。我们在饲养过程当中,接触到它的大便等排泄物,没有洗手、徒手抓东西吃,这样会比较容易被感染。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的异宠都是国内人工繁育多代的产物,携带的病毒和寄生虫风险可控。但随着部分爱好者兴趣升温,不少人开始尝试从海外或其他渠道获得稀有品种。这也带来了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等一系列风险。如绿鬣蜥、鳄雀鳝、非洲大蜗牛等已经成了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
根据我国2021年调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个人爱好者引进和购买名录和公约中的动物都可能会触犯法律。
“非洲大蜗牛”千万别碰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近期雨水刷城,“有好多拳头般大小的蜗牛躲在草丛里,看着‘萌萌哒’,不知道能不能吃?”不少市民在公园和小区里发现了这种巨型蜗牛的踪迹。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兴趣,有些市民还提着水桶,把蜗牛抓回去当宠物养或做下酒菜。
然而,专家发话了,这种“非洲大蜗牛”千万别碰,它属于入侵物种,自身携带多种寄生虫,家长特别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事发抓蜗牛玩 手部莫名起红疹
日前,居住在坡头某海岸小区的王女士向记者报料,称其在小区散步时,无意中发现草丛里有一只拳头大的巨型蜗牛,觉得很新奇,一时兴起便把它带回家,送给儿子当玩具,“我儿子很开心多了个新宠物。没想到,和这蜗牛玩了一会,他的手就起了许多红疹,吓得我急忙带他去医院。”
事后,王女士查询了这蜗牛的品种,这一查还真是吓一跳,她捡回来的竟然是入侵物种,赫赫凶名的“田园杀手”——非洲大蜗牛。
接到报料后,记者来到了该小区采访。由于刚下过雨,空气有些潮湿,刚一进小区大门,记者便发现在池塘边一段五六米长的绿化带里就藏着不少蜗牛,有的爬在树枝上,有的躲在泥土里。这种外壳呈棕色条纹状的蜗牛个头真不小,最小的身长也有四五厘米,大的有小朋友拳头那么大。
同住一小区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一天深夜他下班回家路上不小心踩到了一只蜗牛,听到嘎嘣脆,以为自己踩到小饼干了,结果打开手机电筒一看,地上密密麻麻爬满了小拳头般大的蜗牛,瞬间被吓得头皮发麻。
无独有偶,记者在市区其他小区走访时,也发现了非洲大蜗牛的身影,特别是地上、草丛边,矮凳子下,密密麻麻,大大小小。“我家孩子喜欢去碰,还要抓回去养。孩子抓完蜗牛后,就发烧到了40度。”市民杨女士也有类似经历。她告诉记者,大蜗牛和发烧有没有直接联系,尚不明确,但医生表示,接触这种蜗牛的排泄物,可能会被病毒感染。
追问泛滥成灾 小区治理很头疼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北桥公园。上周,陈女士在公园里散步时,看见几个小孩蹲在草丛边上玩非洲大蜗牛。她对此十分担忧:“我小时候也玩过蜗牛,但和这种完全不一样,很担心有毒,或有什么寄生虫传染到小孩身上。”
公园有关负责人说,非洲大蜗牛十多年前就开始泛滥,它专吃水草,还会吃一些昆虫的幼虫。由于食量惊人,一些水域的水草都被吃光了,鱼儿数量也明显减少。
“因为最近雨水明显增多,这种巨型蜗牛就大量冒了出来。我们天天都捡,但它繁殖太快了,根本捡不过来。如果草地上有个烂果子,没多久上面就会爬满蜗牛。”赤坎某豪苑小区管理处物业人员说。
“从5月份开始,这些蜗牛就出现了。”该物业人员表示,接到居民的反映后,他们先是联系专业机构,但每周一次的清除效果不佳,蜗牛依然十分活跃。目前只能采取人工捕捉的方式,太阳下山后,安排三四名保洁人员和两名保安,打着手电筒在小区里找蜗牛,但还是难以控制蜗牛的泛滥。“更好抓的时机是暴雨前,几个人两三个小时就能捉到近500只,有十几斤重。”该小区安保人员说。
赤坎体育南路某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最近也注意到了小区里有非洲大蜗牛“大举入侵”,池塘每次换水后,它们都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清洁工人多次采取人工捕捉,仍然无法控制。
记者了解到,一些小区近期已经使用生石灰或草木灰等碱性物品,对非洲大蜗牛进行消杀,确保住户安全。
解读入侵物种 不宜食用和饲养
据了解,非洲大蜗牛又叫“褐云玛瑙螺”,属于玛瑙螺科玛瑙螺属。它原产东非,现广泛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以及海南等地。作为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它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
每年这个时候,非洲大蜗牛都会在雨后成群结队地狂欢,繁殖“造牛”。据介绍,下雨过后,每天的九点到十点,是蜗牛繁殖的高峰期。它们一次能产下几十到几百粒卵不等,而且成熟期很快,一般四五天就可以出来觅食,五到六个月左右就性成熟了。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因为天敌少,群体快速壮大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不少国家,经过处理的蜗牛,会被加工成菜肴。在很多动物园里,经过处理的非洲大蜗牛,被用作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饲料。农林专家表示,非洲大蜗牛也是不少野生鸟类的食物。
那么,非洲大蜗牛可以被人食用,或者当宠物饲养吗?疾控专家表示,野生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它和福寿螺一样,都带有寄生虫,会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脑炎等疾病,故而不宜食用。它的粪便或黏液里可能带有虫卵,因此也不适合居家饲养。
脑血管科医生也指出,它的学名是螺,但看起来像蜗牛,一只螺里面的寄生虫数量可以多达1000多条,其中一种寄生虫就是广州管圆线虫,如果吃了没有煮熟的螺肉或者接触到被污染的水和蔬菜,就会让螺里面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广州管圆线虫最容易寄生在人体的脑膜上以及神经系统,它引起的病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会引起发烧、胡言乱语、讲不清楚话等症状。
责任编辑:陈睿 审核:詹亚旺
10男孩接触蜗牛患上脑膜炎!提醒:3个症状区别好,别当感冒耽误 近日天气回暖,虽然北方出现倒春寒,但南方气温回升,潮湿明显。
而这个时节,南方多见的非洲大蜗牛开始出来行动了。
广东中山一10岁男孩出现近2周莫名其妙的头疼,经检查定为脑膜炎,询问家属得知,男孩有接触过非洲大蜗牛,医生判断为因此引起。
这种事情几乎每年都会在大蜗牛活动的地方上演,这也就警示我们家长要教育孩子远离这种有毒生物。
脑膜炎不能忽视
话说回来脑膜炎是指脑内的一种弥漫性炎症,且其致死率极高。根据致病菌的不同,可以将脑膜炎分为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和隐球菌性四种类型。
儿童是脑膜炎的高发人群,因为儿童的免疫力较低,体内的免疫机制尚不完善,免疫系统无法将细菌和病毒彻底清除,这就大大增加了脑膜炎的患病率。
所以,家长一定要对此引起重视。对于脑膜炎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给大脑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别把脑膜炎当感冒对待
脑膜炎的症状和感冒十分相似,大多数人无法将这两种病症区分开。如果患者误把脑膜炎当做感冒,就无法在更佳的治疗时间内得到治疗,这就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出现,建议家长仔细观察自己的病症,如果孩子存在以下这三种病症,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病情加重,给孩子带来伤害。
一、乏力
大脑是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当脑内出现炎症后,患者的脑神经就会出现敏感性降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脑神经无法及时的向机体传递信息,这样,患者的行动就会受到限制。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脑膜炎容易使患者的脑脊髓受到损伤,脑脊髓与机体的协调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患者会表现出四肢沉重、乏力的病症。对于脑膜炎的儿童患者来说,患儿可能会表现出嗜睡、食欲下降的情况,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此类病症,就应该立刻咨询医生,以免病情加重,使患儿脑内的组织受到损伤。
二、喷射状呕吐
呕吐是脑膜炎患者的常见病症。这是因为,脑膜炎在发病时,患者脑内的压力会明显升高,颅压增高后,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其会出现功能性障碍。因此,患者会表现出呕吐的病症。与普通的呕吐不同,脑膜炎患者的呕吐为喷射性呕吐。
出现这种情况后,患者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倘若病情不断发展,患者还会出现呕血的情况,这就会使患者的胃粘膜受到损伤,给消化系统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三、意识障碍
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来说,脑膜炎会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使患者表现出神志不清、昏迷的病症。在人体中,大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患者的脑内出现炎症后,患者就会表现出高烧不退的病症。
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高热的状态下,脑内的脑组织就会被灼伤,患者的大脑就无法正常的工作,最后,患者就容易出现意识障碍。
为了防止误诊的情况出现,建议家长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如果你的孩子长时间处于高烧不退的状态中,就应该仔细的检查其是否存在以上这三种病症。
一旦孩子存在以上这三种异常病症,家长就应该立刻带孩子前往医院,让患儿在更佳的时间内得到治疗,这样,患儿痊愈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导读:
有这么一个东西,农民曾经恨之入骨,因为它无恶不作,它所到之处,农民种植的庄稼往往是颗粒无收。可是,它却不是一无是处,曾有人专门收购它,一段时间它竟变身摇钱树了。什么东西,继续看下去就知道了。(订阅:老三侃三农,了解天下三农事)
体型庞大,一个就重达上半斤
在农村,在这么一种东西,它个头庞大,繁殖能力强。它总是在雨后或者晚上出没,如果你刚种植了一片蔬菜,倘若遇上它,可能一个晚上就将你的菜地夷为平地。它的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正所谓饥不择食,它饥饿时连废纸和同类尸体都食,甚至连水泥也不放过。危害的作物达500多种。
非洲大蜗牛与脚板对比
非洲大蜗牛肆虐蔬菜
它,就是非洲大蜗牛,一种体型庞大的蜗牛,在很多地方又叫花螺、菜螺,顾名思义,肯定是菜农最深恶痛绝的了。这种体型庞大的蜗牛,曾以其超强的繁殖能力(一只母蜗牛能年产1200只卵),在很多国家一度泛滥成灾。在1966年的美国,由于一孩子从夏威夷带了几只到佛罗里达州,结果在7年内,它们疯狂繁殖,一度泛滥成灾,当地 *** 每年划拔上百万美元来剿灭。
非洲大蜗牛成了非洲重要的食物
这边泛滥成灾,那边却是成了稀罕之物。在非洲,一些国家将它作为了重要的食物。由于非洲粮食匮乏,而这些体型庞大的家伙,正好解决了粮食危机,他们吃起非洲大蜗牛,简直就像我们烤红薯一样。我在想,非洲朋友身高如姚明,高大威猛,会不会与这非洲大蜗牛有莫大的关系?或许是因为这种高蛋白的美味成就了他们魁梧的身型。大家说是不是?
民间在处理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喜欢群居生活
非洲朋友将它当作食物,可是很多国家却是将它作为检疫对象,重点防控。在我国,它被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成了重点打击的对象。有媒体说它是很多病毒传播的媒介,不能食用。可是在民间,却是有人将它做成了美食,只不过据说加工起来会有很多工序。记得读初中的时候,咱们当地还有人专门收购它,5毛钱/斤。由于它经常晚上出没,于是很多人晚上手持电筒去捉拿,由于它体型庞大,加上是群居生活,所以经常是一腑下身子,往往就是一斤,也就是一弯腰就有5毛钱进袋。所以有人戏说它就是摇钱树,此话一点不假,记得咱们当地是全民在捉拿它。
非洲大蜗牛曾一度成了农民的摇钱树
据说这些收购非洲大蜗牛的商贩,将它拉到广东的一些酒楼去售卖,有人听到这消息或许会毛骨悚然。其实作为一种生物,经很多道工序处理,再经高温烹饪,相信什么细菌都杀灭了,至于你是否喜欢其味道,那又另当别论了。如果说不能吃,那别人非洲朋友为什么又能吃?难道他们免疫力比我们强?大家说是不是?欢迎在最下方的写评论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每天坚持更新文章,实在不易,如果喜欢本文,请在最下方打赏下小编或点个赞,以示鼓励呗!谢谢!)
人虫斗法,从古至今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即使进入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虫子的侵袭其实也并不少见,有时还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不久前,泉州市民黄女士在捅马蜂窝时,遭到马蜂攻击,身上被马蜂蜇了18个包,时隔一个月了,伤口仍然没有痊愈。
苍蝇蚊虫,马蜂蟑螂,红火蚁白蚁,虫子总是隐藏在某个角落,不经意间影响你我的生活。天气炎热,毒虫更肆无忌惮。
(视觉中国)
夏日毒虫出没频繁 有人受伤有人丧命
房间里、小区内、公园草地……从苍蝇蚊虫,到马蜂蟑螂,不管你是否讨厌它们,虫子总是隐藏在某个角落,不经意间影响你我的生活。天气炎热,毒虫不时出没,像马蜂、红火蚁、白蚁等一批毒虫,因为“个头小”,一些市民不太把它们放在心上,殊不知,小小毒虫杀伤力极强,有的不但会伤人,甚至会“杀人”。
当心
虫出没
▼
马蜂
自己处理马蜂窝有人受伤有人丧命
家住刺桐路某小区的黄女士,近日在处理顶楼的马蜂窝时,不慎被马蜂蜇伤。黄女士回忆道,7月初,她发现顶楼有一个足球大的马蜂窝,想把它摘掉。之一次摘除时她拿了一根五米长的竹竿,将马蜂窝捅了下来,但是第二天,原位置又出现了同样大小的马蜂窝。“可能回巢的马蜂又重新筑了个窝。”黄女士说。由于没有经验,第二次她找到了一个相对有经验的朋友帮忙,用了一根竹竿还有布袋将马蜂窝套下来,但布袋没扎紧,马蜂四散飞出,很凶猛,慌乱之下黄女士被多只马蜂蜇伤,最后在检查伤口时,发现被咬了18处,分别在脸、肩膀、后背。随后,她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全副武装处理马蜂窝
此前,安溪县西坪镇柏叶村25岁的小林,到连襟家摘蜂窝,被马蜂蜇了5下不幸身亡。据悉,当时小林拿了白色塑料袋等工具去摘蜂窝,打算泡酒,虽然朋友制止,但他并没有听进去。被发现时小林嘴唇发黑,身下压着用塑料袋包裹的蜂窝。更遗憾的是,小林被送到安溪铭选医院时已身亡。
而在洛江河市,也有一名61岁的阿婆因被马蜂多处蜇伤,医治无效身亡。据悉,阿婆的手掌被马蜂蜇了,给儿子打了 *** ,儿子让母亲赶紧回家处理伤口。没想到,不到3分钟母亲又打来 *** ,几乎说不清话,当时正有一群马蜂围攻她。儿子赶紧喊人求助,阿婆随后被送往泉州市之一医院城东分院。两个小时后,阿婆带着全身上百处蜇伤被送到ICU,然而终还是医治无效身亡。
红火蚁
男童被红火蚁咬 致神经系统损伤
今年4月,市区东宝花苑的居民频频被红火蚁骚扰,不少人被咬过后,不仅伤口很痛,发红、发痒、起水疱,甚至出现了双腿发软、浑身发冷的情况。
该小区里的保洁阿姨告诉记者,小区里起码有10个红火蚁窝,自己打扫卫生时只能将裤管塞进厚厚的袜子里,以防红火蚁从裤脚钻入。在草地的小鼓包上,记者拿着树枝一捅,马上爬出不少红火蚁。
小区物业经理表示,因东宝花园建在山上,红火蚁和白蚁较多。每年一到这些有害生物频繁出没的季节,物业会要求环卫人员每月进行七八次消杀作业,防治红火蚁的药剂由宝山社区发放,全年都可以免费领取。
前不久,惠安一名6岁男童小东随奶奶下地干活时,不慎被红火蚁咬伤,致过敏性休克,经过市儿童医院的医生全力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据孩子的父亲介绍,当天下午1时多,孩子陪着奶奶一起去田里干活,没过一会儿就晕倒在田地旁,身上爬满许多只红火蚁,四肢多处起了红点。
医生介绍,孩子被送进重症室后,已经出现了多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和消化道出血。三天里,医院给孩子做了三次血液净化。
非洲大蜗牛
外来入侵物种 可能携带病毒
近段时间,在市区一些小区的绿化带、灌木丛中,可以发现不少个头较大的蜗牛,这种蜗牛叫“非洲大蜗牛”,为外来入侵物种,可能携带病毒。
在市区东海某小区内的绿地内,出现了数十只鸡蛋大小的蜗牛。“很少见到那么大的蜗牛,白天几乎看不到,但是晚上就爬出来。”小区居民吴先生告诉记者,特别是下雨天后,蜗牛格外多。而不少在小区内玩耍的小孩,对这些大蜗牛感到好奇,有的凑近观察,有的还会伸手去摸。“看到了我们就会制止,这些蜗牛跟我们常见的不一样,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有没有寄生虫,所以不敢让小孩碰。”吴先生说。
记者采访时发现,在市区多个小区有这种蜗牛出没的痕迹。市区城东某小区业主陈女士告诉记者,每天晚饭后,她都会带孩子在小区里散步,多次看到小区的孩子们在墙脚玩蜗牛,“我曾碰了一下,黏黏的,不知道会不会有寄生虫”。陈女士说,后来她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这是非洲大蜗牛,危害性不小。
市区发现大型白蚁窝 (吴嘉晓/摄)
老房子遭侵蛀 治白蚁防不胜防
近日,家住泉州市区西街的王先生打开了家中一个很久没开过的柜子,里面的一幕令他惊呆了。柜子四周都是白蚁在蠕动,密密麻麻的,将柜子拉出时,靠墙一侧的木板已经被白蚁啃得千疮百孔,稍微抖动,木粉散落在地上。王先生告诉记者,这个柜子已经有20年历史了,就放点杂物,平时也较少打开,但是有放一点白蚁药在里面,没想到还是被白蚁侵蚀了。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经常下雨,柜内潮湿才引来白蚁的。”王先生说,柜子被白蚁侵蚀后,已经不能用了,只能将柜子扔掉,而旁边比较经常开的柜子,内部也有被白蚁侵蚀的痕迹,但是没那么严重,他赶紧去防疫站买来白蚁药来杀蚁。
“我们住在老房子里,一些木制的门、窗、柜子等经常会遭到白蚁的侵蚀。”王先生说,他也采用了多种方式防白蚁,但是防不胜防。
虫有多危险?
▼
防范意识不强 自摘蜂窝马蜂会记仇
“之前,我们村有个人自己处理一个20厘米的马蜂窝,结果被蜇了20多下,整个右手臂麻木了两个星期,住院半个多月。他没痊愈时又喝了酒,导致全身都麻了。”惠安惠人慈善公益协会的捕蜂高手庄元良介绍,有时市民看到马蜂窝不大,可能只有灯泡大小,就觉得自己摘掉是件很简单的事。实际上真正操作时,只要有一只马蜂飞出来就可能导致被蜇。还有一些市民会在网上购买一些所谓“捕蜂神器”自己处理马蜂,但收效甚微,即便抓到了几只也不一定懂得妥善处理。自己购买工具捕蜂,一旦激怒马蜂,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也会危及过往路人。
庄元良告诉记者,虽然有防护装备,但是队员们每年也会被蜇到两三次。有一次,一位不知道自己是过敏体质的队员,在捕蜂过程中被蜇了一下,眼睛很快就看不见了,立刻送医急救才脱离危险。
记者从有关专家处了解到,马蜂具有短暂的记忆力,它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当它的窝被端,幸存下来的马蜂就有较大的攻击性,这是动物的本能防卫反应。一旦有人靠近蜂巢,它们就会主动发起攻击。
泉州多地现红火蚁 记者采访时曾被咬
对红火蚁,很多市民也不太认识。“和蚂蚁长得有什么区别?城市里应该很少看到吧。”市民陈先生说,在市区东宝花苑出现红火蚁的事情被报道之前,他一直觉得红火蚁只存在于山区田间。
据了解,红火蚁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原分布于南美洲,后传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余个国家,2004年传入我国台湾和广东省局部地方,目前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多省。我市的丰泽、鲤城、洛江、晋江、南安、台商投资区、惠安、泉港等地也有红火蚁的踪迹,影响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红火蚁危害高峰期。早前记者从惠安县医院了解到,该院急诊科每天都会接诊几例蚁伤病人,多数为下地干活的农民,轻者伤口痒痛、发脓, 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因是外来物种,红火蚁没有天敌,繁殖扩散极快。此前,记者到惠安实地采访红火蚁的情况,下地拔花生时,毁了一个红火蚁巢。当地居民看到后,立马提醒记者快走,但因离开速度不够快,一只红火蚁顺着裤管爬上记者小腿,迅速地蜇了记者一口。随后,记者感觉到一阵刺痛,迅速用清水反复清洗,所幸被叮蜇处只是稍微泛红,无大碍。
会传播病毒 非洲大蜗牛不可食用
这阵子,家住市区通港西街某小区的林 *** ,常常在小区里看到非洲大蜗牛。“原本不太清楚它是害虫,小区里好多大人也把非洲大蜗牛当成向孩子科普动物知识的工具,不少人抓到手上给孩子看。”林 *** 说,近期看了媒体报道后,她才知道非洲大蜗牛碰不得,赶紧提醒了家人。
记者了解到,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入侵物种,因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危害性不小。非洲大蜗牛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成体壳长一般为7厘米~8厘米,更大可超过20厘米。一次可以产下30~700粒卵,繁殖很快。每年的6月至9月,它们常会出没在雨后的植被茂盛处,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平时躲在阴凉的地方。大蜗牛食用食物有农作物、林木、果树等,可危害500多种作物。
据悉,非洲大蜗牛生长在野外,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它和福寿螺一样,都带有“广东住血线虫”,会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脑炎等,食用则危害极大,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泉州温暖潮湿 属白蚁重灾区之一
去年,在鲤城区江南街道一栋荒废多年的楼房里,一个巨型的白蚁巢让人毛骨悚然。鲤城区永发卫生消毒站的工作人员花了3小时才将这个白蚁巢处理好。“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白蚁巢。”白蚁工程师王永说,他从事白蚁防治工作12年,之一次看到如此之大的蚁穴。而在这个主巢周围,王永还发现了四个副巢,副巢呈正方体状,长宽高都有50厘米,体型虽没有主巢来得大,但是个头也不小。
据了解,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潮湿,十分适宜白蚁的生息繁衍,在全国属白蚁重灾区之一,每年春夏是白蚁高发期(繁殖期)。白蚁做巢需要温度和湿度,90%的白蚁破坏都是因为潮湿引起的。
遇到毒虫侵扰 不要急着动手
防虫害的意识需提高
在生活中遇到毒虫侵扰怎么办?大家应该提高防范意识,不要主动接触惊扰毒虫,更好请专业人士处理,如若被毒虫袭击,应该尽快就医。
防蜂
摘马蜂窝:请找专业人士
不少市民遇到马蜂窝,之一反应就是求助消防。
泉州市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提醒市民,除了可以求助消防,还可以求助专业人士。群众有需要时,消防员义不容辞,但是得在“主业”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合理调派力量进行处置,让最需要帮助的人能得到及时救助。
福建养蜂学会理事王日新是捕蜂达人,他每年要帮助市民处理数十个马蜂窝。“捅马蜂窝还是得寻求有防护设备的专业人士。”王日新说。
王日新告诉记者,若遇到马蜂窝,不要惊扰马蜂,出没林区或马蜂较多的地方切记戴上帽子。在马蜂分布密集区作业要穿深色长衣裤防护。马蜂是色盲,零星几只在身边飞舞时不要理会,如有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被蜂群攻击时,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快步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防红火蚁:不要在蚁丘附近长时间停留
红火蚁该怎么防呢?泉州市农业局工作人员表示,发现红火蚁时,一定不要长时间在蚁丘附近停留。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穿上长袖、长裤、高筒水鞋,尽可能避免将自己的皮肤暴露在空气中,还可以在鞋外沿涂抹上驱虫蚁药物。
如果被红火蚁叮螫到该怎么办?专家提醒,一定要谨记“清洗、不挠、就医”这一原则。一旦被叮,可先自己进行紧急处理,在被叮螫的部位用冰块或凉水冷敷,再用大量肥皂水、洗手液反复清洗被叮螫处。之后,可使用含类固醇的外敷药膏涂抹伤口,一般可很快缓解和恢复。被叮螫后,一定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不抓挠,避免将脓包弄破后造成伤口二次感染。
如果被红火蚁咬后感觉身体不适,或者是过敏体质者,一定要尽快就医,以免因过敏导致休克、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防毒蜗牛:不摸不食用 远离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喜欢栖息于植被丰富的阴暗潮湿环境及腐殖质多的地方,每年6至9月最活跃,晨昏或夜间活动。这种蜗牛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生长迅速、繁殖力强,一次产卵数达100至400枚,寿命可达5-7年。非洲大蜗牛遇到不良环境,还可进入休眠状态,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专家提醒,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能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一旦食用,危害极大。特别是小孩子免疫力低,不要因为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如果不小心接触了这种蜗牛,一定要记得洗手,因为它的黏液中可能有寄生虫,也不要捉来当宠物饲养。
防白蚁
发现白蚁窝别用杀虫剂喷杀
那么,如何防止白蚁呢?白蚁防治工程师王永建议市民,6月的白蚁破坏力非常大,家里不常打开的衣柜,更好都翻一翻动一动,早发现白蚁早治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特别要注意阴雨天或者傍晚,这是白蚁纷飞时刻,白蚁成虫非常喜欢灯光,所以要尽量少开灯。如果家里飞进大水蚁,可以装一盆水,用手电筒照在里面,这样大水蚁会自己飞进去淹死。若家里发现白蚁,一定不要用黑旋风之类的杀虫剂喷杀,一旦使用了,白蚁就会分散,本来只有一窝,就有可能出现五窝八窝。
王永介绍,在消杀白蚁时一般使用专治白蚁的药粉,这种药粉可以使蚁穴里的白蚁互相残杀。等消杀完了,还要用白蚁药水进行全面防治。若市民发现家中有白蚁侵袭,更好请专业人员去处理,把损失降到最小。
遇到这些毒虫,该怎么办?
夏季是毒虫多发季,除了上述的集中典型的毒虫,蚊子、蜈蚣、恙虫、螨虫等也活动频繁,那么,遇到这些毒虫,又应该怎么办呢?蚊子
蚊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蚊子在叮咬时会分泌唾液,留下的伤口红肿、痒、痛,十分难受,甚至会传染登革热、疟疾、脑炎等。
应对 *** :被蚊子叮咬后,可以在伤口处涂抹碱性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此外,也可以使用清凉油、风油精等驱蚊产品。
蜈蚣
被蜈蚣咬伤后伤口是一对小孔,局部表现为剧烈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若被大蜈蚣咬伤,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应对 *** :若被蜈蚣咬伤,有条件应立即就医。若无法立即就医,要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然后冲洗后包扎,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
恙虫
恙虫病潜伏期为4-21天,多急性起病。初期被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水疱、黑褐色焦痂,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恙虫病会造成全身小血管广泛受损,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咳嗽吐痰、肝脾肿大、眼结膜充血等症状。
应对 *** :应避免在草丛或灌木中坐卧休息。野外作业后,要及时更换衣物,并且单独放置、清洗。及时洗澡,重点是腋窝、腰部、会阴等皮肤柔软处。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立即就医。
螨虫
螨虫叮咬人体后皮损为圆形红色斑疹、丘疹或丘疱疹,中心可见到针尖大小的疹点,少数可为大小不等的风团,顶端可有小疱,常伴有抓痕、血痂,有的因继发感染而出现脓疱。
应对 *** :可以内服抗组胺药及外涂解毒搽剂,有继发感染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平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干燥,常晒草席、被褥,避免和猫狗等宠物亲密接触。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东南早报
记者:傅恒 李菁 王盼琛
实习生 郑伊颖 文\图
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回复“部位”,告诉你一个减肥小秘诀
邻居小孩,因为碰了一下这种蜗牛被送进医院,这是怎么回事?最近广东省雨水是真的特别多,经常在里边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动物,那就是非洲大蜗牛,这种蜗牛体型真的是我见过更大的。它的身体是黑色的,有时候不小心夜间走路都能踩到,然后蜗牛的身体爆碎。
这种在非洲人眼中的美食,最近在国内引起了比较大的关注,因为这种外来物种所携带的病毒可以使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人丧命。
前几天在我们小区就有一个小孩子,因为好奇抓了一只蜗牛玩,后来可能是没有洗手,直接拿东西吃,没过多久就听说送进医院了,医生说是脑膜炎。当时大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平白无故就得了脑膜炎。
据说当时医生之一个问题就是问家长,孩子最近有没有碰过非洲大蜗牛,并把照片给家长看。当时家长就焕然大悟,因为最近小区特别多这种蜗牛,甚至墙上都爬了很多,个头非常大,自己可能大意没有叮嘱孩子,很有可能是孩子好奇碰过这个东西。
经过这么一说,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孩子碰过这种大蜗牛,由于没有洗手,导致蜗牛身上的病菌转移到小孩身上,从而诱发脑膜炎的。而且最近经常看到网上有新闻提醒大家多多注意这种蜗牛,千万不要去碰。因为广东一旦下雨,路上到处都能看到这种蜗牛,很容易造成病菌传染。
那么非洲大蜗牛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据了解,非洲大蜗牛身体里携带的病菌和寄生虫多达2000多种,其中对人体伤害更大的就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寄生虫可以直接通过人体的皮肤和口腔以及眼睛进入到人体内部,寄生在人身体里,最容易引起脑膜炎。
脑膜炎大家都知道是什么,这种病很容易导致人死亡,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就打过针好像就是防止脑膜炎的。以前我们村有几个人就是因为脑膜炎最后终身残疾,有些人变成哑巴,甚至有些人因为脑膜炎丧命的。
所以为了大家的安全,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心去碰这种蜗牛,也不要觉得不吃就没事,这种蜗牛细菌和寄生虫遍布全身,尤其是身上的粘液最容易传播给人。因此切记不要随便去抓这种蜗牛,更应该叮嘱家里的小孩子不要去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