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多么美丽而形象的名字,前边的“紫花”是形象——开着紫色的花;后边的“地丁”是属性——地丁是一种中药草。
★紫花地丁,长白山第二个早春开放的花卉
刚进四月中旬,倒春寒还没过去,可是长白山中的紫花地丁却迎风怒放了。
我有个探春、迎春、赏春的习惯。每年冰消雪融的早春,就开始走进松花江畔的长白山麓,选择那些背风向阳的山谷,去发现那些凌寒而萌发的植物,感受春天的蓬勃力量。
之一个在长白山中冰未消尽雪未融化的时刻凌寒怒放的,自然是号称“白山雪莲”的冰凌花。但冰凌花太小,那金黄的小花,娇嫩的紫色茎叶,很难在枯黄的落叶草丛中被发现。一旦发现了,任何人都要对它产生钦佩的感慨:这么娇嫩的花,居然不怕冷。要知道,长白山中的早春夜晚还有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呢!但是居然冻不死它。这就是冰凌花。
然而,在即将冰消雪融的整个长白山崇山峻岭中,真正驱赶着冰雪的脚步,之一个将鲜艳的色彩献给长白山,献给春天,献给人们的,还是紫花地丁。那一簇簇、一敦敦的紫格莹莹的小花,冒着料峭的寒风,迎着温暖的春阳,昂首怒放着,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感奋和欣喜。看到它,你会觉得,春天真的来到了长白山。
★紫花地丁,长白山第二个萌发的山菜
紫花地丁,是长白山中第二个盎然萌发出地面的山菜。而黄连草则数之一。
我自小在山东时就认得这紫色的小花。记得那年早春,姥姥领我到野外挖野菜,更先看到的自然是荠荠菜,还有颜色紫红的苦菜,再就是这山东地面上也是最早开花的紫花地丁。不过,那时我还不知它有这么美丽而文化的名字。姥姥叫它“野茄子”,把它挖到家洗净后,放到铺了蒸布的盖帘上,然后在上面撒上面粉和盐面儿。还未开锅就闻到了蒸汽中散发出浓浓的野菜的清香。及至吃到口中,觉得那是从来没有品尝过的美味。从此我记住了野茄子。但是观察它的样子,离地不过三五寸,有叶无枝,有花无杈,而且从来未见它结出如同茄子一样的果实。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它的花像茄子花,紫色的。仅此而已,别无他像。
★紫花地丁,原非寂寂无名
再后来,我在 *** 上查到了它的大名叫“紫花地丁”。百度先生说:紫花地丁,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无地上茎,高5~10cm,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全草供药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嫩叶可作野菜。可作早春观赏花卉。
产地广泛: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在庭园较湿润处常形成小群落。朝鲜、日本、苏联远东地区也有。
★紫花地丁,可以盆栽供观赏
我自小就喜欢紫花地丁,那绿格莹莹的叶子,紫格莹莹的花儿,在早春荒芜的大地上充分绽放着生命的张力,焕发着朝气蓬勃的风采,看了让人提神。可惜,我小心地把它挖回家,小心地栽到一个饭碗里,不断给它浇水,可它还是没活。这让孩童的我心灵大受挫折。
后来我闯了关东,在长白山刚刚冰消雪融的时刻,又发现了紫花地丁,于是急忙小心地把它连根挖出,带着它根上的原土,小心翼翼地捧回家,选了一个更好的花盆,栽上它,浇足水。可是,它之一天旺枝鲜叶,第二天有些打蔫,第三天萎靡不振,第四天彻底枯萎。相隔十几年,两次栽培它,两次失败。看来,我与此花无缘。
后来在北京工作,到我的好友民俗学家古今明先生家做客,首先发现它的案头就有一盆紫花地丁。老远我就被它那绿格莹莹的叶子,紫格莹莹的花朵吸引了。
原来,古今明先生是从公园中弄来的种子。用的是种子栽培。看来,人工栽植成苗很难成活。起码在我这里是这样。不久,我也买来紫花地丁的种子,如愿以偿地培养成了案头盆花——精细的白瓷盆,绿格莹莹的叶片,紫格莹莹的小花,看来就让你赏心悦目。
★紫花地丁,可食可药
长白山区,紫花地丁的资源丰富,几乎所有的山沟岭岔里都有生长,它的更大特点不仅生命力强,耐瘠薄,而且适应性强,无论什么地方都能看到它坚强而妖娆的身姿。
年年早春,我便进山挖来一些,挑选干净,清水洗净,沸水焯烫一霎,捞出后清水浸泡一会儿,再捞出,可撒上面粉帘蒸为主食,可用盐醋蒜末凉拌,可用肉丝爆炒,还可做蛋花汤。总之一花多吃,味道殊异。可惜,很多人不知紫花地丁是一道美味佳肴,秀色可餐。
我从来不知紫花地丁还是一位用途广泛的中草药。但是在长白山中,常常看到山里人用它随手治疗某些常见病。
譬如,有人身上长了疔疮,鼓了痄腮,甚至妇女乳腺肿胀,甚至被毒蛇咬伤,疼痛难忍。老头老太太们会立刻就地采来遍地可见的紫花地丁,双手搓成绿泥糊在疔疮肿胀处。我担心地问,这能行吗?他们总是如此回答:治不好也治不坏,是老辈人从中医那里学来的法子。岂料未过几天天,患者竟然好了。那时我在山区教学,心里不踏实,便请教乡里的老中医,得到的肯定回答是:中医用药,就是从老百姓的实践中来的。他们做得对。(作者简介:王天祥,山东青岛人,高级记者、作家,出版长篇小说、旅游文学、报告文学、历史文化、旅游文化、诗词赏析、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成功学、人才学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200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 *** 文章千余篇。)
原标题:花开齐鲁|美!临沂郯城独行菜花开粉色满枝头,娇小可爱惹人爱
来源:大众网
美丽的夏日是多彩的,山坡上的小草、郁郁葱葱的树林、百花齐放的公园,到处是一片色彩斑斓的画面,你身边有哪些美景呢?
6月13日,壹粉“高军”向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情报站发来一组在临沂郯城县马头镇马西社区的滨河路段,拍摄的独行菜花开的图片与大家分享。花开淡粉色,一串串开满枝头,娇小可爱,让人垂怜!
近观独行菜,其形状椭圆, 色泽艳丽,犹如一个红色的榆钱,谁也没有想到这野草竟有利尿、止咳化痰的功效。
独行菜幼苗时和荠菜很像,经常被人们误认为荠菜。独行菜幼苗叶片窄小狭长,而荠菜叶片更为宽大。另外,独行菜的果实近圆形或宽椭圆形,而荠菜果实为倒三角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互动编辑 孟德霞
青未了|春到田间荠菜香文|莲韵
之一次见到荠菜,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初春,班上的同事喊我,“去拔荠菜啊,东边地里的荠菜都出来了。”
几个人,绕过一条河,来到一片麦田里,在青绿的麦苗间隙里,仔细找寻着。风细细地吹着,泥土的腥味和野草的清香混合在一起,让人感到久违的踏实。
这个时候冒出来的野草多数是野麦蒿,荠菜不是很多,零零星星的散落在田埂上和麦陇间,还有沟边河沿上。它们纤细的腰身,单眉细眼的在春风里笑意吟吟,惹人怜爱。
我们欢快地跳来跳去,就像小时候在田野里一样,蹲下来,一棵一棵小心地挖,连根须也舍不得扔掉。那种寻找和发现的欣喜总是让人欲罢不能、兴奋不已。
半天,才恋恋不舍地满载而归。回到家,摘去老叶,洗净淋干,然后切的细碎,配以佐料调成馅。和面,擀成一张圆圆的面皮,把鲜绿的菜馅均匀的摊在上面,取一枚鸡蛋打散,再将一张同样大小的面皮盖在上面,仔细摁压边缘。之后放进提前预热好的鏊子上,待到反正烙出细碎的花来,就可以出锅了。
这时候荠菜的香味儿早就飘了出来,碧绿碧绿的馅,薄薄的皮,热气升腾着,咬一口,鲜嫩无比,清香绕齿,春天的味道就全在舌尖上了。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才认识到荠菜的妙处。有着苜蓿的清香,不腻,百吃不厌。从此每年到了春天就会惦记着荠菜,这味蕾上的春天,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近几年,由于人们注重饮食文化,原来倍受冷落的野菜却成了热衷的抢手货,于是大棚种植的荠菜一年四季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吃到。
也曾禁不住诱惑,买回去一吃,味道却是天壤之别。没有一点清香,可能是缺少了季节的变换,得不到充足的日光和风头,就像是大棚的韭菜一样,寡淡无味,失去了最初的那份本真。
老家的菜园里,老人特意种植了一垅荠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自生自长,每次回家都要饱餐一顿大自然的风味。和婆婆一起和面,擀皮,包饺子。
可以加肉末,也可以和鸡蛋或者虾仁调成美味的馅,一锅盖儿饺子很快就完工了。看着白白胖胖的水饺在锅里沸腾,就像是一只只浮在水里的鸭宝宝,生动极了。
饺子端上来,个个饱满,馅绿皮白,香润爽口。满屋子的清香,一缕一缕的,诱惑着味蕾,这是春天里的之一抹新绿。
就着香醋香油蒜蓉,一家人便热火朝天地吃起来了。爱喝酒的来一杯白酒,也不用下酒菜,“饺子酒,越吃越有,” 一会儿功夫就风卷残云、一扫而光。酒足饭饱,真过瘾!
有多久没有去田野里挖荠菜了,又有多少年没有走到麦田里去望一缕春风了?无谓的忙碌,让我们很少有闲情逸致去触摸一种返璞归真的情怀了。
又是初春了,地里的荠菜都长出来了吧,家里的荠菜也可以吃了。抽个时间,回家看看,陪着老人,一边挖荠菜,一边唠家常,这俗世里的欢喜,总是让人无限眷恋。
作者:莲韵,本名崔爱华,山东省作协会员,德州人,人气美文作家。著有文集《做一朵凡花,优雅独芳华》《等你,是一树花开》。新书《向美而行》 *** 版签售中,个人微信 lianyun662288,公众号平台:莲香清韵(lianxiangqingyun)。
壹点号玉河微澜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诗词鉴赏」古诗词里的荠菜花,虽普通但不平凡,正如普通的我们又是一年草长莺飞,桃花、杏花、油菜花都次第绽放,路边的荠菜花也在微风中摇曳着,一簇簇一丛丛的,星星点点。
荠菜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白色小花,在众多花朵当中显得十分普通。但荠菜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清人薛宝辰所著《素食说略》说:“荠菜为野蔌上品,煮粥作齑,特为清永。以油炒之颇清腴,再加水煨尤佳。”
荠菜花不仅是一道美味,也受到了众多诗人像白居易、苏轼、杜甫、陆游、辛弃疾等大家的厚爱,留下众多诗篇。
?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
唐-白居易
碧荑红缕今何在,风雨飘将去不回。
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
鹧鸪天
宋-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後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过苍岭
宋-楼钥
黄云满坞沙田稻,白雪漫山荠菜花。
路人缙云频借问,碧香酒好是谁家。
春日有感
宋-危稹
春入长安百万家,湖边无日不香车。
一株柳色吾无分,看杀庭前荠菜花。
渔村
宋-叶茵
古柳溪头枕断槎,横篙挂网几渔家。
得鱼去换红蒸米,呼子来挑荠菜花。
荠菜花
元-方回
斗草吴王眩越娃,终然轮与老陶家。
雪挑霜煮春无尽,不似吾园荠菜花。
和白石马教授-其二
元-罗蒙正
秾绿溪桥烟树树,残红池沼雨家家。
游蜂不悟青韶去,犹抱虚庭荠菜花。
即事
明-孙源文
软舞当筵叠鼓挝,盈盈翠幄总仙家。
日斜歌罢行人去,零落东风荠菜花。
绝句
明-林公庆
太傅儿孙多济美,东阳绛灌少闻家。
欲寻遗井无人识,蛱蝶飞来荠菜花。
桂殿秋-沙子口
近现代-黄公渚
沙子口,几人家。渔庄蟹舍足生涯。
东风解冻流澌活,开遍田间荠菜花。
使牛子
近现代-汪东
野田荠菜花如织。村女牧童相值。
调笑曼歌柔,鞭动牛奔喜洋溢。
翠钿隐髻添丰泽。珠汗侵粉额。
个处见天真,尽许风流愁未识。
春在溪头荠菜花描写春天的诗词真是多如牛毛啊,数不胜数。
如江淹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苏轼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我最喜欢的,是辛弃疾的《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天气回暖,阡陌间的桑树已忍不住绽露了嫩绿的新芽。
东面邻居家刚刚育出几条黑瘦的蚕宝宝。
平缓的山坡上一片茸茸的新绿,刚从冬天牛栏里奔出来的黄牛犊啃食着鲜嫩多汁的青草,兴奋的哞哞直叫。
落日余晖斜照着枯寒的树林,早春的树木尚未长出树叶,一只只乌鸦像墨点,或飞或栖于林间。
远远近近的苍山,横斜曲折的小路,东风中轻轻飘摇的青色酒旗,那是一家小酒店,可以去买些酒来喝。
城里的桃花李花正为满城的风雨而烦恼,在乡下,最清新宜人的春色是溪边盛开的荠菜花。
这首诗,我尤爱最后一句~“春在溪头荠菜花”!
小时候,东风渐柔,柳丝才绿,我妈便说:“今天天气真好,走,挖荠菜去!”
我跟着妈妈,挎着小竹篮,奔向新绿初染的田野。
麦苗刚刚返青,油菜花开了稀疏的几朵。
三月煦暖的阳光晒着,我们脱去冬装,换上了轻薄的春衫。
我们在田野里奔跑,欢呼:啊,这儿好多荠菜哪。
油菜田里荠菜最多最嫩更大,有几棵荠菜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出了细碎的小白花。
我采下一朵,举到妈妈面前:妈,荠菜都开花了,春天真的来了呢。
民间谚语是这样赞美荠荠菜的:“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荠荠菜,自古有之,民间各地的叫法也是大有不同,但提起荠荠菜无人不知,民间又叫护生草、鸡心菜、净肠草、菱角菜、枕头草、三角草、鸡脚菜、香荠、地菜等,总之就这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足以说明初春的荠荠菜营养价值是多么高!
如果你说不知道荠荠菜,那么就乘着春光无限好,去郊外的田野走一走,去看看那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荠荠菜吧。如果你说你没吃过荠荠菜,那么千万不要错过初春这一波最嫩的荠荠菜。
“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赞美荠荠菜的诗句,他吃罢荠荠菜,竟然一口气写下了四首流芳千古的诗词。还有宋代大文豪苏轼也爱食荠荠菜,“时绕麦田求野菜,强为僧舍煮山羹。”这是苏轼描写到麦田边挖荠荠菜的诗句。
其实荠荠菜不管是营养高还好吃,而开花的荠荠菜药用功效也更强。荠荠菜煮鸡蛋就是神医华佗留下的经典食疗偏方,可治头痛头晕疾病。
鲜嫩荠荠菜的吃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吃法就是荠荠菜包饺子、荠荠菜炒鸡蛋、凉拌荠荠菜。我们今天就来做一款荠荠菜胖水饺。
荠荠菜胖水饺 *** 步骤
1、 *** 荠荠菜,各大 *** 平台均有出售。把1斤荠荠菜摘去黄叶和长根,清洗干净,锅里倒入足够的水,把水烧开后放入荠荠菜焯水50秒或1分钟,捞出后快速用凉水过一下,控一下水分。
大家注意了,吃荠荠菜一定要焯水处理,那么荠荠菜为什么要焯水呢?因为即使是野生的荠荠菜也可能存在农药残留或被废水废气污染等风险,为降低这些风险,一定要先焯水处理;还有就是焯水后可以去掉菜中的苦涩味道,让菜更加的清香;另外荠荠菜虽然营养丰富,但草酸含量很高,草酸影响钙质吸收,荠荠菜本身含有少量的亚 *** 钠,带有微毒。焯水处理后既去除了草酸又去除了亚 *** 钠。经过焯水处理的荠荠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享用了。
2、和面的时候需要几片大白菜,这个大白菜的作用有两个,我们现在就往下看。
3、白菜洗干净,锅里倒入水,水烧开后放入白菜焯水1分钟,捞出后快速用凉水过一下,控一下水分。
4、把白菜切一下,挤出水分,切好的白菜放入榨汁机,挤出的白菜汁留出一半调肉馅用,这样调出来的荠荠菜饺子馅不软不硬正合适。剩下的一半白菜汁倒入榨汁机里,再稍微加点水,打成白菜汁即可。
5、白菜汁倒入面粉里,一边倒入一边用筷子搅拌,搅拌成面絮再下手揉面。饺子面团不要太硬,太硬了饺子不好包。和好的面团盖上盖子醒半小时左右即可。
6、瘦肉洗干净,放入绞肉机绞肉馅。把碗里的白菜汁加入适量盐、橄榄油、芝麻油、生抽、胡椒粉、剁碎的姜末,搅拌匀,倒入肉馅里,顺一个方向搅拌匀。不要马上放荠荠菜,等20分钟左右,让肉馅充分吸收调汁。
7、差不多20分钟了,放入荠荠菜,顺一个方向搅拌匀即可。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不放葱和香菇,因为葱和香菇会影响荠荠菜本身的香味。当然想放葱和香菇也可以的,这个随意了。如果想突出品尝荠荠菜本身的香味,就不必放葱和香菇了。
8、包饺子,把面团揉成长条,切成面揪子,均匀撒上面粉,用手掌心压扁,擀成薄薄的饺子皮,包饺子,自家饺子皮薄馅多,个个都是大胖饺子。
9、煮饺子,锅里水烧开下入饺子,肉饺子我家一般都要点5次凉水,最后再开着锅盖煮1分钟就好了。有肉馅的饺子一定要煮熟透!再简单调个蘸汁,喜欢吃辣的放点油泼辣子面,开吃吧,这正是:人间美味荠菜饺,三月荠菜灵丹食。
谢谢大家光临,琳子阿姨与您一起共享健康美食。
海上花语?|荠菜花:春在溪头,荠花如雪和牡丹、梅花、菊花等大名鼎鼎的中国传统名花比起来,荠菜花作为一种野花真可算是无名小卒了。却没想到,这种小小的白花同样受到了白居易、苏轼、杜甫、陆游、辛弃疾等大家的厚爱,留下众多诗篇。
荠菜是十字花科的一种植物,又名护生草,生于林边、路旁、田间,其叶可食。冬天的荠菜更好吃,到春天抽薹开花后,叶子就老了。陆游在《春荠》中曾感叹到:食案何萧然,春荠花若雪;从今日老硬,何以供采撷?
在陆游之前,最早吟咏荠菜花的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诗经·古风》里有“谁谓茶苦,甘如荠花”。
古人为荠菜花留下很多笔墨,一是因为荠菜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清人薛宝辰所著《素食说略》说:“荠菜为野蔌上品,煮粥作齑,特为清永。以油炒之颇清腴,再加水煨尤佳。”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郑板桥等都是“荠菜爱好者”,苏轼还曾专门记录过荠菜的做法。
除了美味,荠菜在严冬破土而出、不畏寒冷的精神更受到诗人赞美。
晋代夏侯湛的《荠赋》是咏荠诗的佳作:“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舍盛阳而弗萌,在太阴而斯育。永安性于猛寒,羌无宁乎煖燠。齐精气于牧冬,均贞固乎松竹。”意思是一般草木只有等天气缓和了才破土而出,荠菜花却凌寒而出,精神可与松、竹比肩,可见其品格。
在诗人眼里,荠菜花是顽强向上的象征。齐人卞伯玉在他的《荠赋》如此赞美荠菜花:“终风扫于暮节,霜露交于杪秋。有凄凄之绿荠,方滋繁于中丘。”
荠菜花开在早春的春风里,远远近近,星星点点,若有若无,有一种别样的春景和感受。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春风》中所云:“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也是宋代辛弃疾在《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所描绘的场景和感受: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城里的桃花李花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荞菜花。
不知为何,很多描绘荠菜花的诗词总有一股惆怅和感怀。
白居易说:
“碧荑红缕今何在?风雨飘将去不回。
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
宋人张镃道:
“荠花繁处蝶争飞,忽忆前年三月时。
流水流杯人共醉,晚来疎雨又新诗。”
陆游写:
“荠花如雪满中庭,乍出巴蕉一寸青。
老子掩关常谢客,短蓑锄菜伴园丁。”
还有北宋词人曹组的这首:
“鸣鸠一声斑竹林,怀远感时惊寸心。
却忆南园春半夜,荠花如雪草初深。”
到了现在,市场上的荠菜多半是人工种植的,若是野荠菜那到冬天的价格可能比肉还贵。市区的公园绿地因为不时打药,有成片荠菜花的极少。所以,要欣赏春在溪头,荠花如雪的景色非要到郊区的田野里去了。
墙角下开花的荠菜几十年前,我出生在冬月,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而今的冬月,凛冽的西北风已少光临,灿烂的阳光经常写意出春的温暖来。下雪的日子越来越少,身在北方,想看见冬月的雪花漫天飞舞,似乎也成了一种奢望。
冬月,阳光温暖,我走进一条小巷,窄窄的,有一段用砖砌的路面,南边是一个家属楼的围墙,在这个有些弯曲的小巷里,感受不到明媚的阳光照射,但在南墙脚下,依然有绿色的野菜在生长。
前几天,气温一夜之间降到零下八度,连门前树下长势茂盛的香菜都冻结了,后来在阳光照射下才逐渐回转生息。这小巷里墙角下的野菜,看不到太阳,又是如何熬过那些艰苦的日子呢?“咦”,这是荠菜吧?在这些野草中有两株挺着花茎的野菜,仔细看,嫩茎上开着白色的小花,下面有的已经长成了绿色的小三角,那是荠菜的果实,“小烧饼”是我们这儿对荠菜的昵称,荠菜在冬月野外开花,我还是之一次见,荠菜冬天不死,跟小麦一样越冬,等第二年春天生长开花结果,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荠菜是一种很普通的野菜,小时候经常拔来喂猪吃,尽管那时候,村里人家都很穷,地里田边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野菜,但人们却很少去食用,那些野草野菜就像自然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肆意生长。
长在墙角下的荠菜,不见阳光亦不屈不挠,坚韧挺拔,不谓艰辛地在砖缝中生长,在它小小的身影中,我仿佛更清楚地看到了人生的方向,一种生命的力量,无所畏惧的力量,这不正是需要我去学习、去努力的方向?
这野菜人称“附地菜”,开花漂亮价值高,焯水凉拌味道好
以前大家都没什么钱的时候,都是有什么吃什么,外面的野菜能吃的几乎都会被采来。但是后来日子好了,想吃什么都能吃到了,也就没人再去吃外面的野菜了。直到现在,家庭条件都好了,但是人们已经吃腻了大鱼大肉,又回归到寻找野菜吃的现状了。因为生活太好了,身体却吃坏了,鱼肉海鲜固然好吃,然而营养过剩也会让人的身体出现问题。
所以偶尔吃吃野菜成了大家的一种消遣,也是一种养生的方式。于是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出现在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处,一方面是鼓励大家放下手中的手机、电脑回归到自然,另一方面也可以吃到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来刮一下肠胃里的油腻。
其实讲了这么多,小花就是想给大家介绍一种好吃的野菜。它名叫“附地菜”,也有人叫它“鸡肠草”。它长得比较奇特,圆圆的叶片十分可爱,叶柄比较长,叶片呈喷泉状向外发散开来。而且它还能开出蓝色的花朵。
看到的人都说很漂亮,比养在花盆里的植株还要漂亮很多。每年的五六月份,它就会开花,有机会的话建议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附地菜的分布比较广,在很多的山区、草地或者平原都能生长,就算是高海拔的地方,也照样长得十分茂盛。对普通的人来说,它是一种有着高营养的植物,当地人都很喜欢吃,尤其是条件艰苦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吃这种野菜。只要将它的嫩茎挑出来炒着吃或者凉拌吃就可以,绝对会惊艳你的味蕾。
当然,它之所以这么受欢迎,肯定不止是一种野菜这么简单。其实它最珍贵的地方还是它本身的药用价值,几乎它整个植株包括根部和茎干、花叶都是可以入药的。以前有些人在山里不小心受伤了,就会用它的叶片来止血,效果非常不错,所以后来大家才慢慢意识到它的价值原来这么大。
以前知道附地菜价值的并不多,也就是几个年纪较大老人。但是现在它已经普遍被大家所以熟知了,所以很多人就会特地去山里寻找它,然后卖给收购的人,价格还不错。
不知大家有没有吃过或者见过这种野菜,下次再见的话千万别错过了,带回来吃吃看,保证你会有惊喜的感觉。
一路春风野菜香
◎ 邹进芝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又到了吃野菜的季节。
阳历三月,春风一刮,空气中就依次弥漫着荠菜、苦菜、茵陈、蒲公英和山麻楂的味道。“野菜饭炊香”,春天里,如果不吃几顿野菜,未免惋惜,仿佛暴殄了天物,虚度了春光。错过一季,再等一年。
“春来草木未苏醒,独有荠菜绿田野”。春寒料峭之时,荠菜就开始悄悄醒来,嫩嫩的叶片贴住刚刚松动的泥土,打着呵欠似地伸展着腰身。有荠菜的地方往往一片一片的,这得益于它们众多的种子,强大的繁衍能力。荠菜可以熬汤,可以炒蛋,可以包包子饺子,烀玉米饼子,因为是春来之一绿,所以味道特别鲜。挖荠菜的同时,还能挖到苦菜。一开始,叶子很小,一般都使劲挖根,几天以后,叶片铺展,嫩嫩绿绿的,就开始连根带叶一起吃了。苦菜适合生食,蘸酱,或者加点葱花、鸡蛋做汤。入口都有那么一丝淡淡的苦味才好,老人们说,去火。“惟有春风荠菜花”、“紫绮漫郊苦菜花”,这些顽强的生命依靠着柔弱的宿根,度过了严寒的冬季,也许是蜗居太久,它们太憋屈了,贪婪地呼吸,飞快地生长,几天时间就拔了节,开了花。荠菜花白,苦菜花黄,一开花就老了,他们的春天也就过去了。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三月还有一种美味野菜是“茵陈”,村里人叫“饽饽蒿”,差不多和荠菜一样,出土早,老得快。我挖过,洗净,晾干,在烤箱里杀青,烤至焦黄,当茶泡水喝,有护肝功效,味道略苦。据单位一同事说,和面蒸熟,浇蒜泥酱油,味极鲜。
与 *** 茵陈茶的 *** 相同,蒲公英的根和叶子也可以做茶,我也做过,尤其是根,泡出茶来,不仅香气四溢,而且消炎去肿,特别利于咽炎一族。蒲公英的叶子,洗净,焯水,加点肉,韭菜,包包子,味道鲜美。我家孩子不喜欢吃野菜,但爱吃蒲公英包子,大慨是经过加工,没有什么“野味”了。在我的农村老家,人们把蒲公英叫做“饽饽丁”、“婆婆丁”,记忆中吃得少,大多是药用和观赏了。对蒲公英的最初记忆还是来自于课本里,它靠风传播种子、繁殖后代的描述,“絮舞风,花满天”,那时候感觉它很聪明,也很有趣。
过了清明,春风柔和了许多,天气也明亮了许多。桃红柳绿杏花白,“山腰野菜飞黄蝶”。荠菜,苦菜都纷纷开花,老去,茵陈也长出来硬硬的梗,“门前冷落鞍马稀”,舅舅不亲,姥爷不爱了。这时候,山麻楂闪亮登场。这东西在我们村,满坡满岭,小时候我掐的最多。但大多不是人吃,而是喂猪。粮食少,不舍得给猪吃,母亲天天逼着上山弄麻楂菜喂猪。一场雨过后,山麻楂露出嫩嘟嘟的叶芽,一簇一簇的,一会就能掐一大篓子。春菜秋草,那些被忽略、被遗忘的,疯长到秋天,大部分进了炉膛,热了大炕,暖了冬夜。山麻楂也需要焯水,浸泡,并且要搓洗多遍,去掉白色的泡沫,也就去掉了涩气。包饺子,包包子,包菜饼,味道都不错,只不过需要多放油,“野菜添油滋味长”,大都如此。“野菜和根煮”,做法都极其简单。上等的美食往往不需要多么好的食材,更好的营养就是保留营养,原汁原味。因此,野菜的加工也没有那么复杂,蒸、煮、拌、炒,或者饺子包子甚至大个的金黄的饼子,不仅果腹,更能包住一年的回忆。
“山中野菜不须钱”、“手挑野菜满篮归”。带着泥土的味道,裹着春天的阳气,一路芬芳到厨房、上餐桌,达口腹,强筋骨。何乐而不为呢?当然,采挖野菜的目的不全是为了满足味蕾和胃欲。走走步,爬爬山,看看山花,闻闻草香,明亮一下心情,呼吸一下春的气息,也不枉春来一趟,甚好。
尤其,今年这个春天,来得这么晚,这么难,哪能错过。
(本文图片来自 *** )
作者简介
邹进芝,烟台栖霞人,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教育工作者。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爱好读书、写作,多年从事语文教学、教育宣传工作,偶有散文见诸报端,自娱自乐而已。
编辑:刘学光
壹点号 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