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老爷,不想错过的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令人兴奋的内容,但您可以随时查看。
“-<·前言·>-”
《山海经》是一本在中国非常有名的书。录音通过记录古代所见的稀有动物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但突然,四川成都最近出现了一只怪兽《山海经》。
不久前,成都崇州市消防队员接到消息,“一头龙头鹿身的动物”进入水库。
这种动物有龙的角和鹿的身体,让人想起传说中的“独角兽”。
当消防员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好朋友,这是真的吗?山海经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为查明真相,完成任务,消防人员紧急出动。
”——【《鹿身龙头兽》现身四川成都·>——”
到达崇州水库后,消防员对等待他的景象感到惊讶。水中确实有“山海兽”。
神兽和手机上描述的一模一样。他有龙头,鹿身,会游泳,棕色的头发在水中闪闪发光。
甚至有人说它是“碧水金眼的猛兽”《西游记》。
消防员当然不会发呆太久。过了一会儿,他们换上了潜水服,进入了泳池。
见有人靠近,“神兽”立刻惊恐地游走了,速度也不慢。
不过,训练有素的消防员也不是吃素的,没过多久,这只“动物”就迎头赶上了。可惜水中的“动物”太灵活了,一个人是抓不住的。
于是几名消防员下水围住这只“猛兽”。
最终,经过几人的悄悄配合,这只“山海兽·独角兽”终于被几人捕获,带到了陆地上。
小“灵兽”吓得“流流”叫起来,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呢?
是的,好像是鹿的声音。
消防队员抓住这只小“野兽”后,将它的两条前腿绑在一起、束缚住,带到了野生动物研究所。
专家们看到这个小家伙,都惊呆了。从头龙的角、黄褐色的皮毛、修长的四肢来看,它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麂。
幸运的是,打 *** 的人没有发现有人追赶,而是先给消防部门打 *** 。否则,如果不小心伤害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会受到“惩罚”。
?——<·“龙”原型之一·>——?
黄麂,一种动物,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麒麟”,因为它的样子实在是非常吸引人。
相传,“龙”的形象是取自祖国的一只黄鹿。龙有鱼的鳞、蛇的身、鲶鱼的须、鹰的角和爪子。鹿角指的是黄鹿。黄鹿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珍稀的野生动物。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黄麂濒临灭绝。由于外观的特点,鹿肉除了具有独特的鲜美品质外,还有神话中的骨和肉。
原本随处可见的黄鹿数量逐年减少。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野生黄鹿数量锐减,一度跻身中国十大濒危动??物之列。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支持和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但黄鹿一直都相当稀有。
现在离市区不远的一个水库里又发现了野生黄鹿。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啊。
黄鹿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日本等地。在中国大陆,覆盖区域包括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理区域。它们在中国大陆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地、丘陵、森林、草原和湿地。
这只小鸡主要在夜间活动。夜间活动的习惯有助于它们在夜深人静时觅食,避开白天的炎热并降低捕食者的风险。白天,小鹿通常会选择隐蔽的地方,如草原、灌木丛或茂密的森林,以避免被天敌发现。
?——<·被视为“麒麟”·>——?
20世纪80年代,贵州的李师傅带着侄子上山砍柴,天上下着大雨。
下雨的山路很难通过,他们互相扶持。试图看看附近是否有木柴,但它们都湿了。
他们继续在深处搜寻,看看是否有洞穴或者其他休息的地方。走了一段路,他们发现路上有一个山洞,就冲进去躲了起来。
这个夏天,孩子的肤色每次都会发生变化。雨还在下,雷电闪过,乌云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两人走出山洞,呼吸着雨水般潮湿泥土般的新鲜空气。
这时,侄子指着李大师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以为有猛兽袭来,李大师连忙回头,却看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不远处的山顶,雨后的天空挂着一道彩虹。两只‘麒麟’站在那里,一道光环从‘麒麟’身上浮现出来,散发着金光,气场令人信服。
李大师自言自语道:“麒麟来了,麒麟来了!这真是一个奇迹!”说完,他拉着侄子,朝着“麒麟”的方向跪下,口中念念有词,希望奇迹能够保佑他们一家人平安,事业顺利。
侄子也茫然地看着“麒麟”,说不出话,只是向远处的叔叔鞠了一躬。
回家后,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几天之内,李大师和他的侄子看到“麒麟”的消息就传开了。
市里得知此事后,记者连夜被带到李师傅家中采访。这一事件也被广泛报道。后来,动物学家得知此事后,带着机器、设备和研究人员前往李先生提到的山上进行调查。经过近一个月的蹲点,这件事上出现了一只“独角兽”。
没错,这只“独角兽”就是黄鹿。
由于黄鹿的外貌,很多人看到它后都误以为遇到了“龙”、“海怪”或者“独角兽”宝宝,这足以说明黄鹿是多么的稀有和独特。。
古代人们用黄鹿的外形来形容“神龙”,大概就是因为这个。
“-<·综上所述·>-”
现在我国开始重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导致很多濒危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次四川水库的黄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未来,我们也应该爱护自然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看到活生生的黄鹿,而不是仅仅从书本上认识这些奇妙的精灵。
鱼化龙中午,我和老公逛了武汉的宝通禅寺。
在寺内斋堂的门口的一边,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雕塑。我立刻打开手机拍了照,准备研究一下,这个到底有个什么说道。
整个雕塑一头一尾,用两根铁丝,垂直地吊在房前的廊沿下。
头看上去是龙的样子,而身子却是鱼的模样。
实拍,宝通禅寺,斋堂门口的鱼化龙。
我正纳闷这是一种什么动物,竟然长成了这个样子,我怎么没见过。
老公告诉我,这叫鱼化龙。鲤鱼跃龙门的时候,有的鲤鱼费尽全力依然没能跃过去,就变成了雕塑中这个样子。人们给它取名叫鱼化龙。
我觉得,实际上这些鲤鱼也算成功了,因为它们用在龙门奋力一跃的实际行动为自己争得了一个名字,一种身份。
从此,鱼化龙作为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被人们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刻在了骨子里,难道这还不算成功吗?
这回老公没说话,头一回没有无理挑三分地反驳我,看来他是默认了我的想法<偷笑>
我在网上查阅了资料,有资料说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鱼化为龙,古喻金榜题名。
所以,现在鱼化龙的茶壶,鱼化龙的玉器、工艺品,均受到人们喜爱和追捧。
小叶紫檀玉化料的鱼化龙牌子
果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的感触更实在,更具体,更贴心贴肺!
龙生九子,竟无一个拥有龙身,九子又分别代表什么呢?在历史长河的四大文明古国中,拥有许多很有特色的部落,在每个部落当中都会有自己的独特传承,这个传承就被叫做图腾,在中国最为出名的图腾就是龙。传说龙的图腾是华夏的黄帝做出来的,黄帝当时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在进攻其他的部落之后,就会把其他部落的图腾收集过来,然后加上自己的图腾,最终形成了现在龙的形象。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已经超过了8000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
龙生九子是在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传说中存在的一个说法。根据这个说法,古代的龙生有9个儿子,按照排名,从老大到老九,分别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并且龙生九子在我国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由于在龙生九子的九子中,根据对这个传说的描述,龙生九子的九子其个性都非常独特,每个儿子的秉性都不同,因此成语的意思也是用来比喻同胞兄弟之间的良莠不齐。下面就来看看这九子是如何不同的吧。
老大囚牛
囚牛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的第1个儿子,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他的雕像。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型乐琴、白族的三弦琴还有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老二睚眦
第2个儿子睚眦,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睚眦必报这个成语想必都知道。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心胸非常的狭小,任何事情都会计较。形容小恩,叫做一饭之恩,形容小怨,叫做睚眦之怨,形容心地偏狭、气量狭小,些微弦细都不肯相让,就叫做睚眦必报,而老二睚眦的性格也非常不好。
老三嘲风
在汉族民俗中,龙三子嘲风象征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震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的作用,专门用来化解风水十八煞中的反光煞。在汉族民间,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房顶角上的装饰来辟邪安宅。
老四蒲牢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老五狻猊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常出现在汉族宫殿建筑、佛教佛像、瓷器香炉上。
老六赑屃
在上古时代的汉族传说中,赑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都由它背起的。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赑屃又称龙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奋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顽强地撑着,努力的向前走,并且总是不停步。
老七狴犴
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直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他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之上,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大人坐堂,行政大人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老八负屃
负屃是汉族神话中龙的第8个儿子,似龙形,平声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便是负屃。中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
老九螭吻
螭吻又叫鱼龙,是鱼和龙的结合体。九子中,螭吻被认为是来源于印度佛教,相传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羯鱼随佛教传入后变化而来。螭吻,其寓意为佛家护法,有驱凶辟邪的作用。因其性情好望喜吞,人们常把它用作建筑物的装饰。尤以作屋脊镇火的兽头为多,作张口吞脊状,并以一剑以固定之。从远古图腾崇拜的演变来看,鱼变成龙是因为古代以鱼为图腾的氏族融合到了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中,作为族徽的图腾形象也跟着起了变化,变成了龙头鱼身的鱼龙。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龙生九子之说,虽然说在之前的文章典故中都有记载,但是详细的关于龙生九子中的九子,是来自于《中国吉祥图说》。这本书于2008年的时候出版,里面详细地记载了我国的图腾文化,以及华夏文明的历史。
关于龙生九子的九子存在很多其他的版本,各个版本的龙生九子排序不同,并且九子的形象及品行描述也各有不同。但是龙生九子却在华夏文明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由于这种九子的形象非常神圣,因此九子在我国华夏文明的很多建筑上都有体现。对此大家的看法是什么?
(图片均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深山小村添了发展活力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浙江省委组织部
村干部(右)和民宿主讨论直播带货情况。 金凯华摄
白沙村村貌。 资料图片
今年元旦前一天,浙江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白沙村热闹非凡,“太湖源山居年俗文化节”正在上演。沉寂多年的传统民俗“鳌鱼灯”在山间巡游,十几条龙头鱼身的“瑞兽”上下翻飞,热闹了整个山谷。站在村口远望,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地掩映在竹林中。不少外来游客在路边赏灯。路口,村里党员戴着红袖章维持秩序。
看到村里一片热闹场景,72岁的村民田国良感慨万千:“这么些年,不依靠党组织,可没这么好的日子。”
大家最终意识到,要发展村子,必须建强党组织
从杭州驱车两个多小时,才来到白沙村。村子东依天目山、背靠天荒坪,海拔近千米,九成都是山。
然而现在来白沙村走一走,见到的多是一幢幢精致的农家院落,小轿车到处可见——这村子可不穷。
“倒回30多年前,穷着呢。”田国良大爷说,“吃的六谷糊,住的箬竹屋,一个村400多人,干事都勤快,但没人富,56个‘打光棍’。”
人勤快,为何富不起来?
留下话头,村党总支书记夏剑先带记者来到村景区停车场。这里的保洁、保安、销售员都身穿专业制服,是公司统一配备的。一了解才知道:2020年以来,村里游客渐多,给环境卫生、车辆管理、村庄治理都带来不小压力,管理维护等公共支出大幅增加。村民和游客也经常因为停车问题发生争吵。要是维持原状、放任不管,村民有意见;交给村民管?给谁都不妥……
问题反映到村里,党总支定了方向:服务好村民,不给村民添负担。另外,不交给村党员干部,避免利益输送。
定下“调子”,村里经集体讨论,最终拿出方案:与第三方公司接洽,协助参与村落景区管理。如此一来,在游客调度、卫生保洁、交通组织等方面都有了专业人员把控,村子很快秩序井然。
“村党总支要用好指挥棒,定好方向,大家一起跟着干,才能走得远。”夏剑道出了问题的答案,人勤快,方向也要对头。
村里老党员们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为了致富,村里曾经将1.3万亩山林承包到户,希望调动村民积极性,发展林业经济。谁知村民分到林地后,日夜砍树卖钱。
如此砍树,没人阻止?当时,村里干部开会说不能砍,但是没人当回事,有制度也没人理。
村党组织不指挥,村民没了方向。因过度砍伐,村里水土流失严重。1988年的一场暴雨,毁屋冲路,让村民至今心有余悸:“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大的水。”
大家最终意识到,要发展村子,必须建强党组织这一战斗堡垒:“党组织定方向,我们铆足劲干!”
村民们以党员户为标杆,村子治理就有了突破口
站在村民姜永水的房前,一眼望去,满山苍翠。姜永水说:“当年砍掉的树,这些年又都种上了。村民现在的日子,和当年比大变样了。”哪怕是冬日,姜永水的民宿里依旧住了好些游客。
姜永水告诉记者:以前白沙村有211户开办农家乐民宿,床位达7000多张。经营有些乱,旅游旺季村里一天产生十几吨生活垃圾。后来,村党总支倡导大家减床位、提品质,但一些村民并不积极。
怎么办?姜永水率先站了起来:“我是党员,我带头减。”他把自家30间客房减少至15间,并将农家乐提升改造为民宿,主打茶文化。如今,他的“鱼乐山房”已成为当地“十佳民宿”。很快,村民纷纷仿效,村子农家乐质量提升了不少。
党员带头,是白沙村开展工作的法宝。白沙村由穷变富,就靠党员带头。
那场大洪水过后,村里请来临安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王安国,求发展之策。王安国建议:可以开发林产品,像笋干、茶叶、山核桃。党组织发动村民,但村民不买账:以前也种过,但量上不去,划不来。
吃了不少闭门羹,村干部金春凤不服输:“我家带头种!”于是,王安国将笋干竹低产林改造实验放在了金春凤家。通过改造,金春凤家的笋干产量,一亩从七八斤提到40多斤。党员夏玉云也带头改造起了山核桃林。靠着王安国传授的综合丰产技术 *** ,原本只能收几十斤的山核桃林,竟然收到了600多斤。
“要想群众干,党员带头干”,在金春凤和夏玉云的示范下,村民纷纷培育起了笋竹、茶叶、山核桃。几年下来,村子逐渐形成“山下茶、山腰竹、山上山核桃”的复合经济林。
近几年,村子发展又遇到新问题——环境污染,“五水共治”、垃圾分类、“三改一拆”等工程又相继开展,这都成了村党总支及党员面临的新任务。
建设美丽乡村,不只是村干部的事,怎么带动党员、村民一起干?在村党总支安排下,党员段观林在自家农家乐大门口挂上了“ *** 员家庭户”牌子,示范效应明显。村党总支副书记潘国贤说,“我是党员,我带头干”在村里不是口号,是责任。村民们以党员户为标杆,村子治理就有了突破口。
固本培元,为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2020年下半年,白沙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先后换届,35岁的夏剑连任村党总支书记,并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换届后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2岁,比上届班子下降了11岁。
“村党组织是村子发展的主心骨,如果自身战斗力弱了,哪里还有劲带动大家?”村干部夏琦深有感触。
田国良接过话茬:这和王安国当年说的话一样。原来,当初听了王安国的话,村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被王安国泼了冷水:种笋干竹、新苗木,头几年没收益。你们村党组织太涣散,这事八成干不成。
专家的话给村支书提了醒:要想村子强,村党组织自身先要强。
村党组织很快来了个大改革:先给党员干部立规矩,并严格执行。此后,还有党员干部违规砍树,村里依规严肃处理,淘汰了几名“庸懒散”人员,震慑了一批人;另外,村里吸纳了一批肯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再向上级“借人”——村里和县乡各部门党组织联系,请他们派专家、派党员来村里指导。一“出”二“进”之间,村干部面貌为之一新。
近年来,村党总支尤其重视固本培元,持续增强堡垒战斗力,不断吸纳村里优秀人才入党,为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这些人思想活跃、行动力强、见多识广,成为带动村子发展的中坚力量。
现在,村党总支利用每月固定主题党日开办“成人技术学校”,为村民培训电商微商、手机摄影、直播带货等课程;一名党员结对若干村民,手把手指导,教大家如何用一部手机“打天下”……
2020年,白沙村接待农家乐住客28万人次,经济收入约8500万元,带动全村80%的劳动力。白沙村成了声名远扬的“浙江农家乐之一村”。
“有了一支一直在线的党总支,我们就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谈起白沙村的变化,夏剑说:“将来,我们还要将山沟沟打造成智慧乡村!”
(康梦琦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6日 19 版)
深山小村添了发展活力(深度关注)来源: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浙江省委组织部
村干部(右)和民宿主讨论直播带货情况。
金凯华摄
白沙村村貌。
资料图片
今年元旦前一天,浙江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白沙村热闹非凡,“太湖源山居年俗文化节”正在上演。沉寂多年的传统民俗“鳌鱼灯”在山间巡游,十几条龙头鱼身的“瑞兽”上下翻飞,热闹了整个山谷。站在村口远望,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地掩映在竹林中。不少外来游客在路边赏灯。路口,村里党员戴着红袖章维持秩序。
看到村里一片热闹场景,72岁的村民田国良感慨万千:“这么些年,不依靠党组织,可没这么好的日子。”
大家最终意识到,要发展村子,必须建强党组织
从杭州驱车两个多小时,才来到白沙村。村子东依天目山、背靠天荒坪,海拔近千米,九成都是山。
然而现在来白沙村走一走,见到的多是一幢幢精致的农家院落,小轿车到处可见——这村子可不穷。
“倒回30多年前,穷着呢。”田国良大爷说,“吃的六谷糊,住的箬竹屋,一个村400多人,干事都勤快,但没人富,56个‘打光棍’。”
人勤快,为何富不起来?
留下话头,村党总支书记夏剑先带记者来到村景区停车场。这里的保洁、保安、销售员都身穿专业制服,是公司统一配备的。一了解才知道:2020年以来,村里游客渐多,给环境卫生、车辆管理、村庄治理都带来不小压力,管理维护等公共支出大幅增加。村民和游客也经常因为停车问题发生争吵。要是维持原状、放任不管,村民有意见;交给村民管?给谁都不妥……
问题反映到村里,党总支定了方向:服务好村民,不给村民添负担。另外,不交给村党员干部,避免利益输送。
定下“调子”,村里经集体讨论,最终拿出方案:与第三方公司接洽,协助参与村落景区管理。如此一来,在游客调度、卫生保洁、交通组织等方面都有了专业人员把控,村子很快秩序井然。
“村党总支要用好指挥棒,定好方向,大家一起跟着干,才能走得远。” 夏剑道出了问题的答案,人勤快,方向也要对头。
村里老党员们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为了致富,村里曾经将1.3万亩山林承包到户,希望调动村民积极性,发展林业经济。谁知村民分到林地后,日夜砍树卖钱。
如此砍树,没人阻止?当时,村里干部开会说不能砍,但是没人当回事,有制度也没人理。
村党组织不指挥,村民没了方向。因过度砍伐,村里水土流失严重。1988年的一场暴雨,毁屋冲路,让村民至今心有余悸:“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大的水。”
大家最终意识到,要发展村子,必须建强党组织这一战斗堡垒:“党组织定方向,我们铆足劲干!”
村民们以党员户为标杆,村子治理就有了突破口
站在村民姜永水的房前,一眼望去,满山苍翠。姜永水说:“当年砍掉的树,这些年又都种上了。村民现在的日子,和当年比大变样了。”哪怕是冬日,姜永水的民宿里依旧住了好些游客。
姜永水告诉记者:以前白沙村有211户开办农家乐民宿,床位达7000多张。经营有些乱,旅游旺季村里一天产生十几吨生活垃圾。后来,村党总支倡导大家减床位、提品质,但一些村民并不积极。
怎么办?姜永水率先站了起来:“我是党员,我带头减。”他把自家30间客房减少至15间,并将农家乐提升改造为民宿,主打茶文化。如今,他的“鱼乐山房”已成为当地“十佳民宿”。很快,村民纷纷仿效,村子农家乐质量提升了不少。
党员带头,是白沙村开展工作的法宝。白沙村由穷变富,就靠党员带头。
那场大洪水过后,村里请来临安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王安国,求发展之策。王安国建议:可以开发林产品,像笋干、茶叶、山核桃。党组织发动村民,但村民不买账:以前也种过,但量上不去,划不来。
吃了不少闭门羹,村干部金春凤不服输:“我家带头种!”于是,王安国将笋干竹低产林改造实验放在了金春凤家。通过改造,金春凤家的笋干产量,一亩从七八斤提到40多斤。党员夏玉云也带头改造起了山核桃林。靠着王安国传授的综合丰产技术 *** ,原本只能收几十斤的山核桃林,竟然收到了600多斤。
“要想群众干,党员带头干”,在金春凤和夏玉云的示范下,村民纷纷培育起了笋竹、茶叶、山核桃。几年下来,村子逐渐形成“山下茶、山腰竹、山上山核桃”的复合经济林。
近几年,村子发展又遇到新问题——环境污染,“五水共治”、垃圾分类、“三改一拆”等工程又相继开展,这都成了村党总支及党员面临的新任务。
建设美丽乡村,不只是村干部的事,怎么带动党员、村民一起干?在村党总支安排下,党员段观林在自家农家乐大门口挂上了“ *** 员家庭户”牌子,示范效应明显。村党总支副书记潘国贤说,“我是党员,我带头干”在村里不是口号,是责任。村民们以党员户为标杆,村子治理就有了突破口。
固本培元,为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2020年下半年,白沙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先后换届,35岁的夏剑连任村党总支书记,并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换届后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2岁,比上届班子下降了11岁。
“村党组织是村子发展的主心骨,如果自身战斗力弱了,哪里还有劲带动大家?”村干部夏琦深有感触。
田国良接过话茬:这和王安国当年说的话一样。原来,当初听了王安国的话,村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被王安国泼了冷水:种笋干竹、新苗木,头几年没收益。你们村党组织太涣散,这事八成干不成。
专家的话给村支书提了醒:要想村子强,村党组织自身先要强。
村党组织很快来了个大改革:先给党员干部立规矩,并严格执行。此后,还有党员干部违规砍树,村里依规严肃处理,淘汰了几名“庸懒散”人员,震慑了一批人;另外,村里吸纳了一批肯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再向上级“借人”——村里和县乡各部门党组织联系,请他们派专家、派党员来村里指导。一“出”二“进”之间,村干部面貌为之一新。
近年来,村党总支尤其重视固本培元,持续增强堡垒战斗力,不断吸纳村里优秀人才入党,为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这些人思想活跃、行动力强、见多识广,成为带动村子发展的中坚力量。
现在,村党总支利用每月固定主题党日开办“成人技术学校”,为村民培训电商微商、手机摄影、直播带货等课程;一名党员结对若干村民,手把手指导,教大家如何用一部手机“打天下”……
2020年,白沙村接待农家乐住客28万人次,经济收入约8500万元,带动全村80%的劳动力。白沙村成了声名远扬的“浙江农家乐之一村”。
“有了一支一直在线的党总支,我们就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谈起白沙村的变化,夏剑说:“将来,我们还要将山沟沟打造成智慧乡村!”
(康梦琦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五脊六兽’真的很闲吗?在北方有句俗语叫「五脊六兽」,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闲得不知道干嘛,百无聊赖的。
“一天到晚没事儿干,闲得他五脊子六兽的。”
这种滋味到了极点,还被引申为心烦意乱,忐忑不安。
老舍先生《四世同堂》里写到“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取的就是这个词心烦意乱的意思。
但实际上「五脊六兽」最初是建筑用语。
所谓“五脊”,就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屋顶中庑(wǔ)殿顶的五条屋脊。包括一条大脊(正脊)和四条垂脊。
▲ 庑殿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又称“五脊顶”,是宫殿常用结构。
而“六兽”,则指装饰在屋脊上的小兽。一般每条脊两端各有一只,合在一起就是「五脊六兽」。
建筑物的等级越高,小兽的数量也越多。所以许多大殿的屋顶上远不止“六兽”。
就拿故宫太和殿来说,仅一条屋脊上,就安坐了十只兽:
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xiá)鱼、獬豸( xiè zhì )、斗牛、行什(háng shí)。
这些兽又叫做小跑、跑兽、蹲兽。
小兽们每天就蹲坐在屋顶上看天,于是渐渐衍生出了“五脊六兽无所事事”的说法。
民间还有顺口溜描述它们:“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但若较真起来,它们其实一点也不闲,甚至每一只小兽都是“各司其职、各有使命”的。
龙、凤,象征天子、皇后,“负责”尊贵。
▲ 龙、凤
狮子,是百兽之王,“负责”守护家宅安宁。
海马,无论入海入渊,均可逢凶化吉,“负责”忠勇无敌。
▲ 狮子、海马
天马,日行千里,追风逐日,“负责”开拓疆土。
狎鱼,龙头鱼身,与下雨谐音,“负责”兴风作雨,灭火防灾。
▲ 天马、狎鱼
狻猊,跟狮子长得很像,可降服百兽,“负责”护佑平安。
獬豸,性忠正,“负责”司法公正。
▲ 狻猊、獬豸
斗牛,牛角龙身,“负责”镇邪、护宅。
行什,人身猴脸,传说是雷震子的化身,负责防雷消灾。
▲ 斗牛、行什
没有一只兽是“闲着的”。
每只蹲坐在屋脊上的小兽都有它独特的寓意。虽实际功用不大,却寄托了设计者的慧心巧思与吉祥祝福,将古代神话故事中浪漫的想象,化为了宫殿庙宇上有趣的风景。
恰如梁思成先生所写:“(屋脊上的装饰),使得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瑞兽们不仅在屋脊上日夜不倦守护一座座家宅楼宇,屋脊之下,在雕刻、瓷器、绘画、织锦...上,我们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 清 白玉夔龙纹佩 故宫博物院藏
▲ 西周中期 凤鸟纹爵 故宫博物院藏
▲ 清乾隆 粉彩三狮碗 观复博物馆藏
▲ 明成化 斗彩海水异兽纹罐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丰富多彩。由瑞兽演化出的吉祥纹饰,龙纹、凤纹、狮子纹、海兽纹.....可谓贯穿古今始终。
这些纹饰不仅装点了器物,也寄托着人们祈求生活幸福、家宅平安的愿望。
观复博物馆以馆藏「清乾隆 粉彩三狮碗」为灵感, *** 了——「事事如意三狮盘」及「事事如意三狮碗」,以“吉祥狮”期“狮狮”如意,“狮狮”顺心。
狮,可谐音“事”、“师”。“事”,有事事如意,事事顺心的寓意。谐音“师”,则有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
▼馆藏「清乾隆粉彩三狮碗」,上绘三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施以粉红、鹅黄、翠绿三种釉色。
▲清乾隆 粉彩三狮碗 观复博物馆藏
三只狮子,其中一个含义是三世,代表前世、今生、来世,寓意世世吉祥如意。
狮子的三种颜色也很有说道,红色是红脸关公,黄色是刘备,黑色就是黑脸张飞,分别代表忠孝、仁义、勇猛三种美好品质。
在百年后的今天,这些舞动的狮子看起来仍栩栩如生、喜气洋洋。
观复博物馆兼顾现代审美及日常使用,以此馆藏的图案纹饰为灵感,设计推出事事如意三狮盘/碗。
施粉彩绘三只形态迥异的卷毛狮,用色明朗清丽,装饰诙谐可爱。
事事如意三狮盘/碗上,三只卷毛狮嬉戏打闹,表情夸张,卡通感十足。
这种戏剧化的动物造型也传承了乾隆时期的装饰特点。
在我们的吉祥文化中,狮子是“辟邪除魅”的瑞兽,也是“幸福祥和”象征。
古代武官官服上常点缀有狮子,舞狮贺喜的习俗也从古代绵延至今。
吉祥狮寓意吉祥事,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简单而真切的祝愿。
“薄施粉底呈软彩,三狮灵跃绕碗来。”
深山小村添了发展活力来源: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浙江省委组织部
村干部(右)和民宿主讨论直播带货情况。 金凯华摄
白沙村村貌。 资料图片
今年元旦前一天,浙江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白沙村热闹非凡,“太湖源山居年俗文化节”正在上演。沉寂多年的传统民俗“鳌鱼灯”在山间巡游,十几条龙头鱼身的“瑞兽”上下翻飞,热闹了整个山谷。站在村口远望,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地掩映在竹林中。不少外来游客在路边赏灯。路口,村里党员戴着红袖章维持秩序。
看到村里一片热闹场景,72岁的村民田国良感慨万千:“这么些年,不依靠党组织,可没这么好的日子。”
大家最终意识到,要发展村子,必须建强党组织
从杭州驱车两个多小时,才来到白沙村。村子东依天目山、背靠天荒坪,海拔近千米,九成都是山。
然而现在来白沙村走一走,见到的多是一幢幢精致的农家院落,小轿车到处可见——这村子可不穷。
“倒回30多年前,穷着呢。”田国良大爷说,“吃的六谷糊,住的箬竹屋,一个村400多人,干事都勤快,但没人富,56个‘打光棍’。”
人勤快,为何富不起来?
留下话头,村党总支书记夏剑先带记者来到村景区停车场。这里的保洁、保安、销售员都身穿专业制服,是公司统一配备的。一了解才知道:2020年以来,村里游客渐多,给环境卫生、车辆管理、村庄治理都带来不小压力,管理维护等公共支出大幅增加。村民和游客也经常因为停车问题发生争吵。要是维持原状、放任不管,村民有意见;交给村民管?给谁都不妥……
问题反映到村里,党总支定了方向:服务好村民,不给村民添负担。另外,不交给村党员干部,避免利益输送。
定下“调子”,村里经集体讨论,最终拿出方案:与第三方公司接洽,协助参与村落景区管理。如此一来,在游客调度、卫生保洁、交通组织等方面都有了专业人员把控,村子很快秩序井然。
“村党总支要用好指挥棒,定好方向,大家一起跟着干,才能走得远。” 夏剑道出了问题的答案,人勤快,方向也要对头。
村里老党员们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为了致富,村里曾经将1.3万亩山林承包到户,希望调动村民积极性,发展林业经济。谁知村民分到林地后,日夜砍树卖钱。
如此砍树,没人阻止?当时,村里干部开会说不能砍,但是没人当回事,有制度也没人理。
村党组织不指挥,村民没了方向。因过度砍伐,村里水土流失严重。1988年的一场暴雨,毁屋冲路,让村民至今心有余悸:“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大的水。”
大家最终意识到,要发展村子,必须建强党组织这一战斗堡垒:“党组织定方向,我们铆足劲干!”
村民们以党员户为标杆,村子治理就有了突破口
站在村民姜永水的房前,一眼望去,满山苍翠。姜永水说:“当年砍掉的树,这些年又都种上了。村民现在的日子,和当年比大变样了。”哪怕是冬日,姜永水的民宿里依旧住了好些游客。
姜永水告诉记者:以前白沙村有211户开办农家乐民宿,床位达7000多张。经营有些乱,旅游旺季村里一天产生十几吨生活垃圾。后来,村党总支倡导大家减床位、提品质,但一些村民并不积极。
怎么办?姜永水率先站了起来:“我是党员,我带头减。”他把自家30间客房减少至15间,并将农家乐提升改造为民宿,主打茶文化。如今,他的“鱼乐山房”已成为当地“十佳民宿”。很快,村民纷纷仿效,村子农家乐质量提升了不少。
党员带头,是白沙村开展工作的法宝。白沙村由穷变富,就靠党员带头。
那场大洪水过后,村里请来临安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王安国,求发展之策。王安国建议:可以开发林产品,像笋干、茶叶、山核桃。党组织发动村民,但村民不买账:以前也种过,但量上不去,划不来。
吃了不少闭门羹,村干部金春凤不服输:“我家带头种!”于是,王安国将笋干竹低产林改造实验放在了金春凤家。通过改造,金春凤家的笋干产量,一亩从七八斤提到40多斤。党员夏玉云也带头改造起了山核桃林。靠着王安国传授的综合丰产技术 *** ,原本只能收几十斤的山核桃林,竟然收到了600多斤。
“要想群众干,党员带头干”,在金春凤和夏玉云的示范下,村民纷纷培育起了笋竹、茶叶、山核桃。几年下来,村子逐渐形成“山下茶、山腰竹、山上山核桃”的复合经济林。
近几年,村子发展又遇到新问题——环境污染,“五水共治”、垃圾分类、“三改一拆”等工程又相继开展,这都成了村党总支及党员面临的新任务。
建设美丽乡村,不只是村干部的事,怎么带动党员、村民一起干?在村党总支安排下,党员段观林在自家农家乐大门口挂上了“ *** 员家庭户”牌子,示范效应明显。村党总支副书记潘国贤说,“我是党员,我带头干”在村里不是口号,是责任。村民们以党员户为标杆,村子治理就有了突破口。
固本培元,为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2020年下半年,白沙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先后换届,35岁的夏剑连任村党总支书记,并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换届后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2岁,比上届班子下降了11岁。
“村党组织是村子发展的主心骨,如果自身战斗力弱了,哪里还有劲带动大家?”村干部夏琦深有感触。
田国良接过话茬:这和王安国当年说的话一样。原来,当初听了王安国的话,村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被王安国泼了冷水:种笋干竹、新苗木,头几年没收益。你们村党组织太涣散,这事八成干不成。
专家的话给村支书提了醒:要想村子强,村党组织自身先要强。
村党组织很快来了个大改革:先给党员干部立规矩,并严格执行。此后,还有党员干部违规砍树,村里依规严肃处理,淘汰了几名“庸懒散”人员,震慑了一批人;另外,村里吸纳了一批肯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再向上级“借人”——村里和县乡各部门党组织联系,请他们派专家、派党员来村里指导。一“出”二“进”之间,村干部面貌为之一新。
近年来,村党总支尤其重视固本培元,持续增强堡垒战斗力,不断吸纳村里优秀人才入党,为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这些人思想活跃、行动力强、见多识广,成为带动村子发展的中坚力量。
现在,村党总支利用每月固定主题党日开办“成人技术学校”,为村民培训电商微商、手机摄影、直播带货等课程;一名党员结对若干村民,手把手指导,教大家如何用一部手机“打天下”……
2020年,白沙村接待农家乐住客28万人次,经济收入约8500万元,带动全村80%的劳动力。白沙村成了声名远扬的“浙江农家乐之一村”。
“有了一支一直在线的党总支,我们就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谈起白沙村的变化,夏剑说:“将来,我们还要将山沟沟打造成智慧乡村!”
(康梦琦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蔡华伟
本报记者 方 敏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6日 第 19 版)
前葛村发现“龙头鱼身”砖雕影壁--(奉化萧王庙街道)前葛村,位于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西北面,剡江以东,泉溪江以西。1958年成立成立旗公社前葛大队,1970年划归萧王庙镇,1983年改为前葛行政村。村民主姓葛,前葛村始祖源于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宋绍煕年间(1190-1194)河南第廿七世刚仲公时任庆元刺史(现宁波),后居鄞江石臼,转迁青修岭桔树滩,最后择地泉溪与剡江中间即现在的前葛村。前葛村北距溪口镇后葛村1.5公里,因村在后葛之南,故称前葛。
“要吃奉化芋艿头,请到前葛牌岭头”,前葛村是奉化芋艿头主产地,被称为“中国芋头之乡”。
这幢老宅,是前葛村保存最为完整的,由一个主院落和东面的附房组成。
主院落是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前后天井组成的三合院。
这老宅外面看起来很普通,没有高大的门楼和门厅,但老宅中却有一“宝”--影壁,据说是奉化保存更好的一座影壁(村民说是有关部门人员来考察时说的)。
该影壁位于正房前,坐南朝北,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四柱三开间建筑,由须弥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中间为水磨砖,明间上部为砖雕“双龙戏珠”,左右次间上部为砖雕“鲤鱼跃水”。
在拍鲤鱼时,发现其中有一条是“龙头鱼身”。
走了几百个古村落,这是我之一次看到这种“龙头鱼身”,住老宅里的村民说:来拍这影壁的人很多,但没人发现有一条是“龙头鱼身”的,他们住了这么久也不知道有一条鲤鱼是“鱼身龙头”的。
砖雕“鲤鱼跃水”
砖雕“双龙戏珠”(中间)
须弥座石雕
老宅里面使用的石材也很特别,廊檐地面的石材外侧使用的全是红条石,堂沿前也是铺红石板,而边上则全铺青石板,这种青石板在其他老宅中很少见到。
堂沿前铺的红石板
红石板和青石板
这是边上附房(后阊门)与正院(前阊门)之间的门。
后阊门
附房为一排二层楼房。
泉溪葛氏宗祠,又名维新堂,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四合院式,前后两进,左右设厢房。
正殿坐北朝南略偏东,面阔七开间。
明间悬“维新堂”匾,无落款。
东次间悬“敬德”匾,上款“嘉庆癸酉余月”,下款“富春董诰书”。这是我第二次到前葛村(一星期前之一次来时,村民介绍说葛氏宗祠里面有一清代老匾,但门关着),这次是专门来拍这块老匾的。
董诰(1740~1818年),浙江富阳人,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皇帝以其系大臣子,将其改为二甲之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嘉庆四年(1799),董诰六十岁,已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擢为文华殿大学士,清朝宰相,钦赐“紫禁城骑马”,董诰精书法,善绘画。
东次间悬“明德”匾,原匾已毁。
侧壁上书“孝、友、忠、信”四个大字。
这次正好遇上民革奉化区委会、锦溪书画院在前葛村搞送春联活动。
老书画家正在写“福”字
1984年祠堂遭受大火,门厅、戏台、两厢均被烧毁,仅存正殿。现门厅、戏台、两厢由前葛村老年协会筹资重建。
祖祠庙,据村民介绍:祖祠庙原来由山门、大殿、厢房、廊房、库房、膳房组成,后因学校办学需要拆除了山门、廊房、库房、膳房等,现只剩大殿和厢房。
泉溪祖祠庙(右侧为都神殿),位于前葛村,为村中葛张马三姓之祖庙,原庙应建于明代,现存大殿建于清乾隆年间,于2003-2004年进行了整修。
在祖祠庙东侧还建有都神殿,始建于光绪三十年,于2003-2004年重修。
都神殿简介
泉溪祖祠庙
泉溪祖祠庙
这些旧石材应该是泉溪祖祠庙内拆下来的吧。
旧石柱,倒挂狮子。
剡江
剡江岸边的一棵古樟树(树龄316年)
这棵古樟树,应该称其为“母子树”,外面的大树(母树)用仅存的薄薄的半边树身为中间的小樟树遮风挡雨。
村中其他老宅
村中小巷
这幢老宅是由前后二进与厢房组成的三合院
前进的堂前已倒塌
新华社香港2月9日电题:香港非遗手艺人:花牌在,希望就在
新华社记者 陆敏
春节将至,行走在香港新界的元朗街头,不时能看到高达两三层楼的大型装饰花牌矗立路边,其上描龙画凤、花团锦簇,写满了“恭贺新禧”“丁财两旺”“金银满堂”等祝福语,为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下的香港平添了几分喜气。
花牌,是香港传统民俗中历史悠久的大型纸扎装置艺术,从色彩搭配、书法排列到装饰风格,都蕴含着浓浓的中国风韵和传统精髓。2014年,这项手工技艺被香港特区 *** 纳入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花牌总是跟喜庆和祝福联系在一起的。日子再难,花牌在,希望就在。”正在赶工的花牌师傅黎俊霖说。
(小标题)传统工艺 慢工才能出细活
这是元朗南边围小巷里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逼仄的店面,老旧的家具,只有墙上泛黄的花牌老照片和各种纸扎造型饰物让这家老字号显得与众不同。
今年67岁、人称“兰姐”的李翠兰正在一笔一画地给一个一尺半见方、亮紫色的“禧”字描上白边。
描完了边,兰姐直起身来,指指墙上一对龙头鱼身的纸扎造型说:“这是鳌鱼,是我父亲当年亲手做的,上面的油漆重新涂过,但龙骨支架已超过60年啦。”
1954年,就在兰姐出生的那一年,父亲李锦炎创办“李炎记花店”。兰姐十多岁就开始在店里帮忙,见证了花牌最红火的年代。
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香港,无论是大型节日、开张志庆还是婚嫁添丁、乔迁之喜,都要在街头巷尾的醒目位置竖起喜庆花牌。
“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花牌有广而告之的功用。谁家有喜事,走过路过的客人,远远地看到花牌就知道了。越有钱的人家,花牌做得越大越气派。”由于需求旺盛,那时的花牌公司遍布全港。兰姐记得,每到年节,店里都忙得不可开交。
花牌 *** 工序繁复,讲究的是工整对称。两边有龙凤柱,最上面是凤头、雀顶,中间的文字有固定格式,主次分明,其间用锑纸做的花朵点缀。最后搭好竹棚将花牌悬挂上去,四周以红布环绕,还要装上灯饰,晚上也能灯火通明。
花牌工艺里最难的是哪一道?兰姐回答:“写字!”
细看李炎记的字体,是一种以楷书为模板的美术字,用色和描边清晰醒目,色泽艳丽。
兰姐是童子功。当年花牌上用的都是棉花字,父亲用糨糊写了底字,女儿李翠兰扯薄棉花糊在字上。日日观摩父笔,也算得了真传。待李翠兰成了第二代传人,才正式提笔。
记者注意到,兰姐用的不是毛笔,而是刷油漆用的平嘴油刷,蘸磁漆书写。“传统的棉花字有立体感,但对棉花品质要求高,原料不好找,而且也禁不起日晒雨淋,后来就改为附着力更好的磁漆了。”
磁漆写一次不行,要多上几层,色彩才够浓艳,每道工序都要干透才能往下进行。天气好干得快,遇上雨天就得好几天。花牌上的花都是手工折叠,摆放位置讲究准确对称。
“这都是慢工才能出的细活。”兰姐说。
(小标题)日渐式微 疫情下饱受冲击
随着时代变迁,花牌行业日渐式微。现在全港仅存四五家花牌作坊,都在远离闹市的新界。
“花牌有的要好几层楼高,材料存放、绑扎 *** 都需要较大的场地,现在租金这么贵,空地更不好找,难啊。”兰姐说。
小巷对面就是他们家的小仓库。记者看到,狭小的空间里,各类材料堆得满满当当,在小店后门,这样的仓库还有两间。
与其他户外工种相比,花牌工人的收入低,要学的东西却不少,一些手艺还需要长时间磨炼,让不少年轻人却步。
“有人上午来开工,下午就跑了。”兰姐苦笑道。
2014年,就在兰姐纠结是否结业的两难关头,“80后”青年黎俊霖答应接手,成了李炎记第三代传人。
搭棚师傅出身的黎俊霖对花牌本不陌生,“可是真入了行,才发现这手艺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到的”。
“你看,这是我们店独有的‘飞龙在天’龙柱。”黎俊霖指指身后,只见一条红脊绿鳞的手绘巨龙盘旋腾跃,栩栩如生。如今,这个沿用了60多年的龙柱造型已被他们注册成了商标。
虽说如今的生意不比从前,但黎俊霖并不认同花牌行业“衰落”的说法,“喜爱传统的客户一直都有,客源还是有保障的”。每年春节、天后诞和太平清醮等传统节日以及国庆节都是花牌的旺季。
黎俊霖表示,以前一个春节最少也要做七八十个花牌,但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打击下,也就做四十多个,减少了四五成,从全年来看还不止这个数。
(小标题)传承不懈 最传统也更时尚
在新界围村长大的黎俊霖觉得,时代广场是香港最繁华时尚的地方了,他从没想过花牌有朝一日能在这里展出。
2016年春节期间,李炎记花店受邀 *** 了高8米、全长共33米的巨型贺岁花牌,在铜锣湾时代广场展出了20多天,轰动一时。
此后,一个国际纹身展也来邀请他们展示花牌。主办方说,花牌有浓郁的传统元素和地域特点,外国友人一看到花牌就知道这里是中国香港。
“没想到这个行业比自己想象得更有价值。”自此,黎俊霖有了一种莫名的使命感,开始有意识地接触更多类型的活动,主动推广和传播花牌文化。
黎俊霖为店铺开设了社交媒体专页,经常上传一些图片和视频,分享李炎记和花牌的历史故事,宣扬花牌的文化内涵,至今已有2000多人点赞,不少人也因此成了他们的客户。
以往传统花牌大多是大型户外花牌,占地大,若在市区摆放还要申请很多手续。在客户提议下,他们开始尝试 *** 小型室内花牌,反响不错。
“目前用在婚宴上的比较多,有些客人喜欢传统中式婚礼,没有什么室内装饰比花牌更喜庆热闹了。”黎俊霖说。
创新不止步,黎俊霖尝试过在电讯公司开张时改祝福语为“phone生水起”,也尝试过在为女儿生日宴做的花牌上放上亲友与女儿的大幅合影。
但在黎俊霖心里,坚守传统比创新更难。“新花样可以不断制造,但传统的丢了就没了。”
他梦想着有机会能做一个最纯正的传统花牌:手写体,棉花字,立体的龙头凤顶……“每一个元素都是传统的,原汁原味的。”
黎俊霖说,为了这个梦想,只要自己还有一份力,就会一直做下去。(完)
龙生九子,不是真的有九个儿子!这个秘密你知道吗?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你是否知道这九个龙子分别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又在哪里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呢?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那么今天就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个神秘而古老的话题吧!
首先,我们要明白,龙生九子并不是指龙真的有九个儿子,而是用九来表示极多,九又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的后代。这些后代虽然不能成为真正的龙,但是各有所好,各有所长,也都有着神奇的能力和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生九子的具体组成在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李东阳所撰的《怀麓堂集》,另一个是杨慎所撰的《升庵外集》。我们今天就以这两个版本为例,来看看龙生九子都有哪些呢?
之一个版本:《怀麓堂集》
李东阳是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和政治家,他在《怀麓堂集》中记载了他对龙生九子的看法。他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然后分别介绍了这九个龙子的名字、形象和喜好。我们来一一认识一下:
- 老大囚牛(qiú niú),平生好音乐,蹲立于琴头。囚牛是黄色的小龙,喜欢听弹拨弦拉的美妙声音。因此,在胡琴头上刻有它的形象,称为“龙头胡琴”。
- 老二睚眦(yá zì),平生好杀,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睚眦是龙首豺身的猛兽,性格刚烈,好勇擅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因此,在刀环、剑柄上雕刻有它的形象,以增加武器的威力。
- 老三嘲风(cháo fēng),平生好险,殿角走兽。嘲风是形似凤凰的神兽,喜欢冒险和远望。因此,在殿角上放置有它的雕像,称为“走兽”。
- 老四蒲牢(pú láo),平生好鸣,钟上兽钮。蒲牢是形似小龙的神兽,受击就大声吼叫。因此,在钟上安装有它的钮扣,称为“兽钮”。当钟敲响时,就像蒲牢在吼叫一样。
- 老五狻猊(suān ní),平生好坐,佛座狮子。狻猊是形似狮子的神兽,喜欢安静地坐着。因此,在佛像的座下放置有它的雕像,称为“佛座狮子”。
- 老六霸下(bà xià),平生好负重,碑座兽足。霸下是形似龟的神兽,喜欢承担重任。因此,在石碑的底部雕刻有它的形象,称为“碑座兽足”。
- 老七狴犴(bì àn),平生好讼,狱门上狮子头。狴犴是形似老虎的神兽,喜欢辩论和公正。因此,在狱门或官衙的正堂两侧雕刻有它的形象,称为“狮子头”。
- 老八负屃(fù xì),平生好文,碑两旁龙。负屃是身似龙、头似狮的神兽,喜欢文采和书法。因此,在石碑的两旁雕刻有它的形象,称为“文龙”。
- 老九螭吻(chī wěn),平生好吞,殿脊兽头。螭吻是龙头鱼身的神兽,喜欢吞噬一切。因此,在殿脊上雕刻有它的形象,称为“殿脊兽头”。
这就是李东阳所说的龙生九子,你是否觉得他们很有个性呢?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说法,还有另一个版本,让我们继续看下去吧!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另一个版本,它是由杨慎所撰的《升庵外集》。杨慎是明朝后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和思想家,他在《升庵外集》中也谈到了他对龙生九子的看法。他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不同于李东阳之说。”然后分别介绍了这九个龙子的名字、形象和喜好。我们来一一认识一下:
- 老大饕餮(tāo tiè),平生好食,鼎耳上兽。饕餮是形似狮子的神兽,贪婪无厌,喜欢吃各种美味。因此,在古代的铜鼎上雕刻有它的形象,称为“鼎耳上兽”。
- 老二蒲牢(pú láo),平生好鸣,钟上兽钮。蒲牢与李东阳所说的相同,是形似小龙的神兽,受击就大声吼叫。因此,在钟上安装有它的钮扣,称为“兽钮”。
- 老三睚眦(yá zì),平生好杀,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睚眦与李东阳所说的相同,是龙首豺身的猛兽,性格刚烈,好勇擅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因此,在刀环、剑柄上雕刻有它的形象,以增加武器的威力。
- 老四狻猊(suān ní),平生好坐,佛座狮子。狻猊与李东阳所说的相同,是形似狮子的神兽,喜欢安静地坐着。因此,在佛像的座下放置有它的雕像,称为“佛座狮子”。
- 老五赑屃(bì xì),平生好负重,碑座兽足。赑屃与李东阳所说的霸下相似,是形似龟的神兽,喜欢承担重任。因此,在石碑的底部雕刻有它的形象,称为“碑座兽足”。
- 老六椒图(jiāo tú),平生好水,井栏上龙头。椒图是形似龙头蛇身的神兽,喜欢水中游泳和喷水。因此,在井栏上雕刻有它的形象,称为“井栏上龙头”。
- 老七螭吻(chī wěn),平生好吞,殿脊兽头。螭吻与李东阳所说的相同,是龙头鱼身的神兽,喜欢吞噬一切。因此,在殿脊上雕刻有它的形象,称为“殿脊兽头”。
- 老八狴犴(bì àn),平生好讼,狱门上狮子头。狴犴与李东阳所说的相同,是形似老虎的神兽,喜欢辩论和公正。因此,在狱门或官衙的正堂两侧雕刻有它的形象,称为“狮子头”。
- 老九负屃(fù xì),平生好文,碑两旁龙。负屃与李东阳所说的相同,是身似龙、头似狮的神兽,喜欢文采和书法。因此,在石碑的两旁雕刻有它的形象,称为“文龙”。
这就是杨慎所说的龙生九子,你是否觉得他们和李东阳所说的有些不同呢?其实,这两个版本都是根据古代的文献和艺术作品来推测的,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不过,这也说明了龙生九子这个话题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形象和意义。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