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本品为豆科植物赤豆或赤小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夏秋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收集种子备用。
01
性味
甘、酸,平。
02
功用
1、健脾利水:用于水肿,脚气,腹胀,腹泻。
2、解毒消肿:用于疮痈肿毒、痄腮等。
3、通乳:用于产后乳汁少,或 *** 胀痛。产妇若要催乳时,将赤小豆煮汤食用。
03
食疗方
1、一切痈疽疮毒(乳腺炎、湿疹、腮腺炎、丹毒、痈肿):赤小豆不拘量,研末,水调敷,亦可用鸡蛋清、蜂蜜或醋等调敷患处,干则换药。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赤小豆120g,煮烂,连汤服完。每日1剂,连服15~30天。
3、肾炎、浮肿、营养不良性水肿、产后浮肿:赤小豆煮极烂,不拘量。或用赤小豆100g,冬瓜500g,同煮熟食用。或用赤小豆120g,白茅根250g,加水煮至水干,去茅根,食豆。
4、慢性肾小球肾炎:赤小豆90g,花生米(红皮者佳)60g,红枣20枚(打碎枣核),红糖30g,共炖烂,空腹服。每日1剂,连吃3~5个月。
5、脾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腹泻:赤小豆60g,薏苡仁100g,食用。
6、小儿营养不良:赤小豆、红枣、红糖、核桃仁、花生仁各15g(赤小豆、花生米用温水先泡2小时),加水煮30分钟,成豆沙状。每天早、晚空腹各服1匙,连服数月,效果较好。
7、肝硬化腹水:赤小豆500g,活鲤鱼1条(500g以上),同放锅内,加水清炖至赤小豆烂熟透为止。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或用赤小豆60~90g,带皮冬瓜250g~500g,煮汤服。
8、糖尿病:赤小豆30g,怀山药40g,猪胰腺1具,水煎服。每日1剂。
9、黄疸:赤小豆50g,茯苓20g(捣碎研粉),薏苡仁100g。先将赤小豆用水浸泡半日,与薏苡仁一起煮烂后,再加入茯苓粉熬粥。随意食用,每周3~5次。
10、冠心病:桃仁12g,赤小豆20g,牡丹皮12g,黑木耳10g。水煎服,每日1~2次。
11、妇女气血不足、乳汁不下:赤小豆120g,梗米60g,加水适量,煮稀粥食。或赤小豆加水,小火熬取浓汁饮服。
12、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渣敷之。
13、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
14、减肥:赤小豆200g,陈皮5g,盐少许,饮汤。
15、痔疮:赤小豆适量,与大米同煮粥,经常服用。或赤小豆500g,食醋1000ml,先将赤小豆煮熟,再加入食醋浸泡1个月后,取出晾干。每次3g,每日3次,开水送服。
16、局部风疹瘙痒:赤小豆、荆芥穗等份,为末,鸡子清调涂之。
-END-
来源:王绪前《中医食疗》
编辑:细辛妹
审核:虫 哥
赤小豆夏天正丰收,它能做成什么样的美食呢?大家好,这里是卷毛做美食。炎炎夏日,三伏天的太阳为我们发出十千伏电力,剩下的,全打在了卷毛的身上。这么热的天,真是让人毫无食欲,打开冰箱看到一碟又一碟的的鸡、鸭、鱼肉,啊,卷毛慢慢的回过身,垂头丧气地向橱柜走去,找些不油腻的食材。咦?瓶瓶罐罐里装的除了大米、香料,还有一大罐赤小豆这好东西。
“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爱人赋予思念的红豆能治相思病,但卷毛的食不能寝可不是相思造成的,卷毛还是得用赤小豆。大家可要分清楚了,赤小豆跟红豆可是两种不同的食材哦,相比之下,赤小豆的药用价值会更高一些。卷毛准备用赤小豆做一道清凉解暑的美食,大家一起跟着看一下吧。
之一:
我们把赤小豆倒到一个大碗中,将有瑕疵的烂豆子给挑出来扔掉,那些变质的、虫蛀的、干瘪的和发芽的都更好不要食用,去掉它们也能让豆子吃起来口感更好。挑选过后我们在碗中加入清水清洗,用手淘一下,然后把水控干盛到大碗中。再次在碗中加入清水浸泡,浸泡时长为4小时。再准备等量的黑米,重复赤小豆的步骤,清洗后浸泡4小时。
第二:
浸泡4小时的赤小豆已经泡发成了个大胖子。我们在蒸锅上垫一块纱布,将赤小豆控干水份后放到纱布上,然后将泡好的黑米也放到纱布上,再将他们搅拌均匀、铺平。盖上锅盖,用中小火蒸30分钟。
第三:
利用蒸豆子的时间里,我们拿出一把红枣放入大碗中,碗中加入一勺面粉、一勺食盐和清水,把红枣外衣附着的脏东西给清洗掉。面粉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去掉红枣外衣上的灰尘跟杂质;食盐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杀菌的作用。在这之后我们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即可。将红枣控干水份放到砧板上,切出红枣的果肉,去掉籽核。再将果肉切成碎丁,放到一个大盆里备用。
第四:
30分钟后,我们打开锅盖看到赤小豆跟黑米已经完全熟透了,用手一捏就碎。我们将赤小豆跟黑米放入盛有红枣的大盆里。加入一勺红糖、一勺芝麻和三大勺糯米粉,用筷子将他们搅拌均匀。搅拌均匀后拿来一盒250毫升的纯牛奶,一边倒入一边搅拌,搅拌至没有干粉的糊状就可以了。
第五:
拿来一个深碟子,在碟子上铺一层吸油纸,再将豆子糊倒入碟子中,用饭勺压平。我们把它放到蒸锅中,同样的用中小火蒸30分钟。时间到,我们把米糕拿出来,这时可以看到米糕已经完全蒸熟了,但是它很黏。我们在上边撒上薄薄的一层椰蓉,再将它倒扣在砧板上,慢慢的把吸油纸揭开,这一面也撒上一些椰蓉。用刀分成一个个方块,就可以摆盘食用啦。
以上就是赤小豆米糕的详细做法,软糯香甜的米糕伴有椰子的清香,真是夏天清热解腻的美味小食。我是卷毛做美食,记得点赞加关注哦,下一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美食做法。
宋朝有个名医陈自明她的妻子平时只吃素,生产后多日没有奶水,因此服用了很多催乳药均没有效果。偶然间得到赤小豆一升,将其煮粥后食用,当晚便有乳汁出来,陈自明觉得很神奇,把此事记载在他编写的《妇人良方》中。
《朱氏集验方》说,宋仁宗幼时患痄腮,方外人赞宁以此碾成细末涂之而愈,亦充分证实确有“消”、“散”的作用。
赤小豆味甘、酸,平。 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从其“通乳汁”、“下胞衣”、“利小便”的功能讲,还是一味能通降的下行药物。《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金匮要略》之赤小豆当归散对它的使用,无疑也是基于这一点的。但至今尚有不少医家仍执赤小豆味酸,和瓜蒂配伍,强行附会《内经》“酸苦涌泻”语,泛指为吐药。
该品在瓜蒂散内起不了多大作用,催吐之力不是赤小豆,而在瓜蒂身上。有人讲,虽然不能“因而越之”,但能增加药物体积取得辅助作用,实际未有考虑它与瓜蒂各一份的相等剂量,则是太不足道了。如果这样,那么淡豆豉在方中竟用一合,又为什么呢?一言以蔽之,赤小豆属舟楫之物,既不能载药上浮也不能 *** 胃黏膜发生呕吐,否则谁还敢吃赤小豆粥、豆沙馅的糕点呢?
李时珍曾明确地提出过此乃“止吐”药。所以我们应溯本求源、立足现实,《五十二病方》所述的功效,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赤小豆广为流传,民间单方、验方临床应用也被证实疗效极佳,比如:
1、治疗乳汁不通
煮赤小豆取汁饮。或者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
2、治疗肝硬化腹水
取赤小豆,活鲤鱼,同放锅内,加水2000~300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
3、治疗肝脓肿
取赤小豆,连翘、当归,加水煎汤,饭后饮服。
4、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
赤小豆研成细末,湿润后敷于患处,包扎固定,每隔2~3小时将原糊剂重新调湿润反复4-5%后,重新更换赤小豆糊剂,再次敷于患处。
5、治疗结节性脉管炎
以茵陈赤小豆汤(茵陈、赤小豆、苦参、生薏米等)每日一剂,水煎服,14天为一个f
6、治疗痔疮下血
取赤小豆,当归加水煎汤,饭后饮服。
7、治疗黄褐斑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泡参等)每日一剂,15天为一个疗程效果满意。
8、治疗流行性感冒腮腺炎
用赤小豆五六十粒,研磨成粉,随后用蛋清和冷水,调成粘稠状,摊在沙布上,随后敷在伤处,对腮腺炎的修复很有益处,具有快速消肿的功效。
9、治疗颜面部青春痘
取赤小豆,鸡内金。先将鸡内金研末,然后按照平常 *** 煮赤小豆,于赤小豆将熟时,放入鸡内金末调匀,可作早餐食用。
10、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赤小豆,草果,母鸡,调味品适量。将母鸡去毛杂,洗净,同赤小豆同放砂锅内,加入清水及葱,姜,味精、食盐等,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炖至肉、豆烂熟,再加味精少许即可,每周2剂。
11、治疗风瘙瘾疹
赤小豆、荆芥穗等分,研为粉末,用鸡蛋清调涂患处,有较好疗效
12治疗脚气
赤小豆,大蒜,生姜(并破碎),商陆根。同水煮,豆烂汤成,放温去大蒜、商陆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慢慢将汁咽尽。
立秋后要喝它!每天喝一碗,健脾祛湿、养心润肺,健康入秋虽然已过立秋,但现在仍在三伏天里,温度还比较高,湿气也比较重,专家介绍,从立秋到白露这段时间,要防好“秋湿”。
饮食上我们该吃点什么呢?
常喝此粥,祛湿热、润心肺
专家推荐此时可以常喝赤小豆百合粥,不仅能祛湿清热,还能养阴润肺,有助于我们顺利入秋。
做法:
1、大米、赤小豆、茯苓、百合按照10:1:1:1的比例洗净,赤小豆提前浸泡2小时以上。
2、大米、赤小豆、茯苓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小时左右。 赤小豆软烂后,放入百合,再煮10分钟即可。
赤小豆清热利湿、消肿,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比较少,中老年人常吃,有助于改善腹胀、小便不利、水肿等问题。
茯苓健脾渗湿,宁心除烦,搭配赤小豆有很好的健脾利湿功效。
百合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入心肺两经,滋阴润肺养心,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注意区分赤小豆和红豆,赤小豆体积较小,椭圆细长,药用功效更强,可以入药、煲汤、做代茶饮;红豆体积较大,更圆一些,适合普通食用。
左边是红豆,右边是赤小豆△
夏末秋初,常吃这几样
1陈皮
陈皮有很高的保健价值,素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的说法。《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之药,具有理气和胃、醒脾祛湿的功效,很适合脾胃差的人群。另外痰湿内阻型的三高人群也可以常用它,调畅气机,从而预防疾病。
推荐搭配:自制酸梅汤 —— 祛湿化痰、健脾开胃
配方:甘草、陈皮、洛神花、山楂、乌梅各5~10克,黄冰糖适量。
做法:除冰糖外其他药材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小火熬煮30分钟后,加入适量冰糖熬煮至冰糖化开,晾温饮用。
2芡实
芡实是“水八仙”之一,不仅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还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泻、补中益气。而且它性平,寒热体质都能食用,不伤脾胃。
推荐搭配:补肾豆浆 —— 健脾祛湿、补肾
食材:核桃30克 、芡实15克、茯苓30克、黑豆和黄豆适量。
做法:核桃、茯苓、芡实磨成粉,黑豆、黄豆事先浸泡,五种食材一起放到豆浆机里打成豆浆。
3紫苏
紫苏是药食同源的药物,归脾、肺经,性温味辛,祛湿的同时还能散寒,特别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
推荐用法:紫苏饮或做配菜
做法:几片新鲜的紫苏叶洗净,撕碎后放在杯子里,加75℃-85℃的开水冲泡即可。
还可以直接用新鲜的紫苏叶包菜饭,或者拌凉菜时放一些。
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除气温炎热之外,还是多雨的季节,又湿又热,不少的朋友稍微动一下就会出很多汗,总是提不起精神,身体沉重,让人觉得很疲惫很困很累。这不仅仅是因为夏天炎热的原因,还更可能是因为湿气积聚在人体内。所以日常多吃一些清热祛湿的食材尤为重要,我每年这个时候,会用赤小豆、薏米煮粥吃。它们两者都有很不错的食疗作用,很多人不知道呢,来了解一下吧。
这也是老一辈的人传下来的方子,两种食材一红一白,薏米有除湿通肠和清热消水肿的功效,而赤小豆中含有皂角甙,能够祛除体内积聚的湿气,将薏米、赤小豆熬制成粥,使其有效成分充分被人体吸收,对于祛湿和健胃脾来说有很好的效用。另外我还搭配了莲子和百合,组成一款具有祛湿健脾胃、清热解暑的食疗佳品,口感清香柔滑,男女老少皆可食用。
在夏季赤小豆薏米粥是流行的健康养生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对这方子却并不熟悉,存在误区。有一部分人以为赤小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红豆,其实这是错误的,单从外观上看,这两种食材是很像的,但细看赤小豆呈细长形,颗粒比红豆小,而红豆比较圆;从口感来看,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以煮烂,红豆则更软,容易出沙;从功效来说,红豆是养心,赤小豆才显著的祛湿、利水、消肿之功效。大家不要再傻傻分不清楚了。
【食材】:赤小豆 适量、薏米 适量、莲子 适量、百合 适量、冰糖 适量(赤小豆对比薏米的用量一定要在1:1,大家可以根据家庭情况酌情增减)
【做法】:1、把赤小豆薏米洗干净,浸泡1小时(不浸泡也可以,要煮久一点)。
2、浸泡过的赤小豆、薏米和莲子一起入汤锅,一次性加入足量的水,盖好锅盖,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
3、加入洗干净的百合继续煮10分钟,百合易煮烂,所以选择后放;
4、最后煮到豆子开花,百合软糯后,放入冰糖调味即可;
赤小豆薏米粥好吃的同时还能祛湿,超爱的一款早餐,做法简单,大暑时节赶紧给自己家人煮上一锅吧!
【小提示】:
1、胃不好的朋友不要直接用生薏米,薏米性凉,更好炒一下,炒制后药性就偏于平和了,它的健脾作用和利湿作用都比较好。
2、如果是用电饭煲或电压力煲,只要晚上睡觉前放好材料,预约时间,早上只要加点糖就可以吃了。
3、煮赤小豆薏米粥千万不要加入大米一起熬煮。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加入大米同煮,粥就变得黏稠,赤小豆、薏米本身所具有的祛湿功效就没有了。
太热啦!来做一碗解暑汤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王葳
暑热的天气下,人都没胃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治中医师梁健宁提醒,夏天饮食上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开胃多吃苦: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因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是夏暑季节天然养生品。
食宜清淡少生冷:暑天虽然天气炎热,但应该避免大量吃冷饮,易伤脾胃。特别是冰淇淋等生冷食物,容易引发腹泻、肠胃炎等。
身体祛湿多喝粥: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多喝粥可养胃补水。不要到口渴时才一次性大量进水。
解暑汤品
苦瓜豆腐汤
主料:苦瓜150克,豆腐400克。
*** :苦瓜洗净切片;豆腐洗净切块,备用。适量油烧热略为降温,加入苦瓜片翻炒数下,倒入沸水,放入豆腐块,用勺划碎,调味煮沸,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解暑,预防糖尿病、结膜炎、口腔溃疡等功效。
三豆汤
主料:绿豆、黑豆、赤小豆等量约各100克。
*** :将绿豆、黑豆、赤小豆混合在一起,一份“三豆”加三份水。小火煮烂,每日食用1-2次,每次1碗。
功效:具有解暑消热的作用。
教你一道汤,健脾祛湿,利水消肿,广东人都爱喝,夏天必备炎热夏季是湿气重的高发季节,出汗量大,再加上一般那么热的天,大家都习惯待在空调房里,如果体内湿气长期排不出去,越积越重,会引发很多身体疾病,会让我们的身体经常感觉很疲累,困乏,白天上班容易昏昏沉沉的,早上起来脸部和眼睛都特别浮肿,胃口变差了可体重却不见减轻,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身体急需要排湿气了,今天懒猪分享一道特别适合夏天喝的祛湿汤,健脾祛湿,利水消肿,都说食补优于药补,平时可以多煲一些祛湿汤喝,只有赶走了湿气,才能让我们一身轻松。
薏米芡实龙骨汤
材料清单:赤小豆50克,莲子20克,薏米20克,芡实20克,淮山片20克,龙骨300克,食盐适量,姜片适量
详细步骤:
1.首先把所有食材赤小豆,莲子,薏米,芡实,淮山片倒入碗中,用流动清水清洗干净后浸泡30分钟;
2.将龙骨冷水下锅焯水,放入适量生姜和料酒去腥,水开后煮1分钟将龙骨捞起,并清洗干净龙骨身上的浮沫。
3.准备一个干净的砂锅,将龙骨和所有食材赤小豆,莲子,薏米,芡实,淮山片一起放入锅中,再加入姜片适量,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调小火炖一个半小时,时间到后,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今天的健脾祛湿,利水消肿薏米芡实龙骨汤做法就分享完了,我们下期再见!夏天湿气重,建议大家有空可以每周煲2次给家人喝,大人小孩都爱喝,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大家一起互相学习交流,喜欢的记得点个关注哦,如果还没有学会,可以点我头像进去看具体的视频教程,谢谢大家!
早读一分钟 | 解毒利湿赤小豆如果你喜欢中医、文化、健康、养生,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这里有趣,不简单。
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功能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赤小豆除了解毒,最主要的功能是利水湿。以下是古书中的几个用赤小豆利水湿、消水肿的方子:
《梅师集验方》载: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补缺肘后方》载: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赤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独行方》载: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
可以看到,古人对赤小豆的利水功能很是倚重,很多方子里都用到赤小豆,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发现,赤小豆确实能够利水。在此有一个食疗方,即赤小豆100克,鲤鱼(500克以上)一条,一起熬汤,少放盐和其他调料,喝汤吃鱼。中医认为,鲤鱼本身就是利水的食物,和赤小豆一起煮,作用就更强了。
另外,有的人有时候会出现水肿,比如腿肿,这是因为体内运化之力不足所致,就可以喝两次鲤鱼赤小豆汤,很快就会消肿,效果还是非常确切的。当然,如果是严重疾病所引起的水肿,就要去医院检查确诊,但可用此方配合治疗。
(文章节选自 *** )
潮湿春季,常喝这碗汤健脾开胃岭南春季天气潮湿,对于老人、亚健康人群由于肺脾肾三脏虚弱,运化不力,常常会感觉体内湿气重,表现为皮肤黏腻、胃口差、大便不畅、易乏力。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内科蓝森麟教授为您推荐一款芪牛茯山四仁龙骨汤,此汤清补兼备,既可清热解毒、除湿去浊、调中开胃、舒筋活络,又可健脾补肺、滋肾益精、强壮筋骨。
芪牛茯山四仁龙骨汤
材料:五指毛桃、牛大力、土茯苓、怀山药、薏苡仁、莲子、芡实各30克,赤小豆100克,无花果4只,广陈皮10克,猪脊骨750克,鸡脚6只,火腿肉50克。
做法:猪脊骨洗净,斩块,和清洗干净的鸡脚放进沸水中稍焯,捞出用冷水冲洗干净血沫;火腿肉洗净,切小粒。然后,连同其他洗净的食材一齐置于砂锅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白酒少许,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知多一点:广东人煲汤为何爱放陈皮?
广东人煲汤喜欢放一两片陈皮,这是因为陈皮性味苦辛温,既可健脾理气、燥湿化痰,使汤补而不滞,又可去除骨肉的腥臊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图/视觉中国
每天“乘风破浪”“祛湿”王牌知多少来源:文汇报
如今注重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会提到一个词——“湿气重”。人体内有湿气是怎么一种感受呢?有人比喻:就如同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很重,不舒爽。这种感觉在闷热潮湿尤其是黄梅光顾的江南夏季尤其明显。健脾祛湿,乃应对之策。
■张欣
雨雨雨、闷闷闷、湿湿湿,每天“乘风破浪”,有一种季节的苦只有生活在南方的人才会懂得。申城从6月9日至今,入梅已二十余天,雨的脚步并没有停歇的意思,小雨、大雨、暴雨花样不停翻新。
如此连绵阴雨、潮湿闷热的季节里,你是否总是感觉睡不醒,即使睡醒之后,也常常犯困、胸闷、腿重,舌苔重,没胃口,大便总也不成形,还常常拉肚子,皮肤问题也频发,爆痘不说,又发湿疹?这可能都是湿气惹的祸。
梅雨季雨水多,空气闷热潮湿,正是湿气弥漫,体内湿邪形成的更佳时节。湿邪之气侵犯人体后,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脾胃失和,会加重体内的湿气,从而出现身体发沉无力,头脑昏沉,脸黄油腻,湿疹长痘,皮肤瘙痒,大便稀溏等症状。
所以说,这个时节养生关键在于——健脾祛湿。让湿气远离,只会保温杯里泡枸杞,显然不够用了,至少还要抓上一把薏米!除了薏米,祛湿更佳选手还有谁?今天给读者们推荐四款茶饮方、两款食疗方、一副泡脚方、一副香薰方,简单易学,贵在坚持。
【茶饮方】
1、薏米枸杞茶
做法:炒薏米(30克/天),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将红枣剖成两半或割开口子放入茶壶,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再放入炒好的薏米,如喜欢甜味,可放几颗冰糖,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2、山药荷叶茶
做法:山药6克、荷叶6克,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山药可健脾止泻利、健肺润皮毛、补肾治腰疼;荷叶可以清暑化湿,清热解毒。
3、陈皮茯苓茶
做法:取茯苓、陈皮若干洗净,放入保温杯,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燥湿、化痰。
4、五花祛湿茶
做法: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克、鲜土茯苓、薏米50克。将这些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选用的均为清热、解暑、利湿功效之花,再加入利湿、解毒、利关节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热、舒筋的薏米,使得利湿效果更强。
【食疗方】
1、薏米红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的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所以,如果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可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负担。
2、山药冬瓜汤
山药是中药里的上上之品,滋阴又利湿,健脾又补肾。冬瓜又被称作“祛湿大元宝”,是果蔬里祛湿的之一号专家,能利水、消肿,还能清热。在湿热烦闷的夏季,常吃这两样,身体会感觉轻松很多。所以说,在夏季,山药和冬瓜简直是绝配,两样一起熬汤,清热祛湿解暑气。
【泡脚方】
夏天泡脚?没错!脾胃不好的人更适合夏天泡脚,当脾胃好了,就不容易被湿气侵犯。有湿气重、脾胃不适的朋友,绝对可以尝试一下。
推荐一个小方子:艾草、川芎、丹参、当归、独活、红花和老姜,开水2至3升冲泡,加盖焖10分钟后,待水温降到40℃时即可泡脚。这7味天然草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可以通过脚底的反射区作用到身体的五脏六腑,调节内湿,健脾运湿。
其实,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方子,只用热水泡脚,也有祛湿健体的效果。当然,贵在坚持。
还有一点相当关键,中医养生的精髓还是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体质不同,药方自然不同,更好的办法还是到中医门诊咨询一下,请专家把脉,效果自然大不同。
【香薰方】
过梅雨季好似 “渡劫”,除了身体祛湿之外,还要预防心情发霉。据统计,梅雨季节里,约有10%左右的人会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情绪低落、焦虑、烦闷都会出现,湿答答的粘滞感甚至容易激发抑郁症。这个时候,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泡杯花茶,读本好书,洗个热水澡等,是保持心情愉快的好办法。推荐一些身边的香薰方:多闻橙子、柚子、薄荷的香味,对疏解郁闷、提神健脑有帮助。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