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干加工设备,地瓜干加工设备厂家直销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4 0
大叔把喂猪的红薯梗卖韩国1亩挣600,烘干加工1年竟卖300万,凭啥

#中国地道风物#

近日,喂猪的红薯梗登上了 *** 热搜,一位山东大叔把它卖到韩国一亩多挣600元,原本没人要只能喂猪,打碎后肥田的红薯梗,烘干加工1年竟然卖300万元,红薯梗到底能不能吃还引起了南北方网友们的争议,北方网友说红薯梗在农村多数都是用来喂猪,南方网友却表示,红薯梗作为青菜,炒一炒特别好吃。红薯梗卖到韩国却被称为“黄金菜”,主要用来做干菜或者泡菜,价格十分昂贵,红薯梗能挣钱,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一条新的致富路。

大叔卖到韩国的红薯梗统统经过烘干加工,不仅可以延长红薯梗的保质期,还非常方便贮运。干红薯梗需要经过分拣、清洗、烫煮、冷却、烘干等工序制成。其中,烘干环节非常关键,红薯梗的口感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泡菜在韩国的地位,通过红薯梗制成的泡菜更是被称为“黄金菜”,这就是为什么原来“不值一文”的红薯叶、红薯梗成为了韩国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每年进入11月是韩国人 *** 泡菜的时间,一棵白菜、一根萝卜都会使韩国国内乱了套,常常因天气因素价格暴涨,告诉大家一个事实,韩国99%的原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自然就带动了一批中国的农民种植大白菜、萝卜等,山东菏泽的一位60岁老人就是其中一员,他名叫张立贵,带领30多个村民种植了1500亩的地瓜,一亩地能产1000多斤的红薯梗,这让当地村民每亩地多挣600多元。

张大叔变废为宝将通常喂猪的红薯梗卖往韩国,为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新致富路,一个小小操作,就让村子多挣几百万,能够出口韩国的相关原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张大叔在种植过程中引进培育现代化育苗基地,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红薯种植散、乱、杂的问题,为了提高红薯的产量和品质,还会为他带领的贫困村民发放红薯种苗,还在国内推动红薯产业链,推动纯红薯粉条、红薯干、红薯片、薯条等加工产品生产,做好红薯叶和红薯梗深加工,挖掘红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效益更大化。

红薯梗在我国本身就有食用的习惯,小小的身段内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纤维素、铁、钙等营养物质,张大爷出口韩国的红薯梗都是需要烘干,传统的自然烘干是“看天吃饭”,常常因持续的阴雨天气红薯梗发生霉变,影响了红薯梗的卖相和品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大叔采用了一种机械智能恒温烘干机,满足了当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需求。

意大利中世纪著名诗人但丁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张大叔以独到的眼光把喂猪的红薯梗变废为宝,成功往往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不一样的思路不一样的观点,各位网友你对红薯梗致富还有哪些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文章的话点个赞,关注一下我。

市面上的红薯粉条加工设备为什么价格差距那么大?

红薯粉丝机的价格因为品牌、型号、生产规格和产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传统工艺的粉丝机使用工艺简单,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价格比较便宜,可能几千元就能购买一套。自动化的粉丝机生产线是连续化的流水线,使用多种淀粉为原料,出机之后就是成品的干粉条,不需要晾晒,节省人工成本,需要的投入就比较大。

红薯粉丝机是一种将淀粉 *** 成粉丝粉条的机器,市面上的粉丝机种类多,加工成品的质量也不相同,因为粉丝粉条是一种传统的食品,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所以粉丝机的市场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

红薯粉条加工设备

除了价格因素之外,选择红薯粉丝机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的方面:粉丝机的产量和效率,如果加工效率低,会影响生产,增加生产的成本;粉丝机器的耐用性和维护保养的方便性,想要长期运行就需要机器设备操作简单、易于维护清洁,而且使用时间长,减少维修成本;粉丝机的安全性和成品质量也是需要考虑的,粉丝机器需要具备保护措施防止刀具伤人,易于维护清洁,保障加工出的成品质量合格;粉丝机生产商的服务质量,选择用户认可的品牌,可以提供相应的销售服务,出现故障及时检修,减少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YL

你的家乡做红薯干有什么特别的用途呢?

大家好,请问你的家乡做红薯干有什么特别的用途呢?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品——红薯干。红薯干是通过新鲜红薯经过蒸煮、剥皮、切片、晾晒等工序 *** 而成的。红薯干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适合作为零食或菜品食用的食品。

1.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红薯,更好选择红皮红心的红薯,因为这种红薯口感更好、甜度更高。

2.清洗红薯时,要注意不要用力揉搓,以免损伤表面和细皮,不利于蒸煮后的剥皮。

地瓜干加工设备,地瓜干加工设备厂家直销-第1张图片-

3.将清洗干净的红薯分大小批次放入蒸笼中蒸煮,蒸煮时要注意火候,时间长短以红薯刚过心为宜。因为刚过心的红薯更便于加工,加工后的薯干颜色发黑有异味,但蒸煮过度会使薯干变得稀烂,不利于 *** 。

4.蒸煮好的红薯要捞出剥去表皮。

5.将剥去皮的红薯切成均匀的片状,厚度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6.将切好的红薯片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晾晒时要经常翻动,以免粘在一起。晾晒时间一般为2-3天,具体时间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

7.将晾晒好的红薯干装入食品袋中密封保存。红薯干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浸泡后煮食,或者与其他食材一起烹饪,既可以作为零食也可以作为菜品。红薯干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品。

地瓜烘干机多少钱一台

地瓜烘干机是一种用于烘干大量地瓜的设备,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温加上风机,使得地瓜中的水份迅速蒸发掉。它可以将新鲜的地瓜变成脆而味道浓郁的、可以保存一年的食品,而且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了。

在市面上,目前有几款不同型号的地瓜烘干机,其价格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如果你想要购买一台商用地瓜烘干机,价格大概会在3000-5000元左右。当然也有一些家用型的,它们相对便宜很多,价格大概会是1000-2000元之间。

此外,如果你想要省钱的话,还可以选择批量采购来减少成本。因为批量采购会降低单个产品的总成本;而且大部分厂家都会对批量采购者提供优惠或者方式。总之就是说如果你能够找到正规厂家把数量大一些的话还是会省很多钱。

总而言之,不同型号、不同数量、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地瓜烘干机都会存在差异化价格问题。如果选择正规厂家把数量大一些来批量采购呢就能省很多钱啦~

经传统工艺加工 *** 的番薯干备受市场青睐

连日来,浮云街道横坑头村村民蓝国权夫妇趁晴好天气晾晒番薯干,经传统工艺加工 *** 的番薯干备受市场青睐。

(来源:云和县人民 *** 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 阅读
  • 隐藏边栏

发布日期:2022-12-31 09:35:53 所属分类: 财经

「聚力高质量发展 迈出“三个更大步伐”」连城:培育地瓜干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日前,连城县福农食品有限公司被授牌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标志着连城县实现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的突破,成为“闽西八大干”中唯一获得特色农业产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截至目前,连城县已成功培育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 11家、市级29家、县级32家,有力推动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连城县福农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连城地瓜干系列产品深加工及销售的企业。2021年,连城县成立福农甘薯产业化联合体,由1家龙头企业、9个专业合作社、11个家庭农场和1个种植大户组成,集育种、种植、销售、加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技术信息于一体,推进地瓜产业化进程,收获良好效果。仅在去年,该公司加工地瓜3.5万吨,产值近6亿元。

连城县福农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罗远雪:福农食品必将奋勇当先,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标准化生产,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产业转型,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近年来,连城县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走出一条具有连城特色的地瓜产业化发展道路。截至目前,连城县共有地瓜制品加工销售企业57家,其中规模以上29家,形成红心、紫心二大品系,五大系列160多个品种。2021年,加工地瓜制品27万吨,产值达56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近112亿元。

为做大做强地瓜干产业,深化一二三产融合,连城县将持续加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同时,加快食品加工专业园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地瓜制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入驻食品加工专业园,提高园区集聚效应。

连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童小章:深化瓜旅结合。持续提升“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世界地瓜之都”影响力。探索创新“地瓜+富硒”“地瓜+旅游”“地瓜+康养”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地瓜产业与旅游、餐饮、文化相深度融合。加强薯业国内外交流,让连城地瓜产品走出连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整合涉农资源。整合农民创业园、农业农村等各类资源,落实现有支持地瓜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补齐地瓜产业发展短板,持续推动地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周洁 谢强

柳城这家厂!大量收购红薯……

在粮食匮乏的年代,红薯作为替代食物,在农家饭桌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当下,软糯香甜的红薯干成为了大家惦念的零食。在柳城县太平镇太平村潭炳屯就有这样一个红薯干加工厂。目前,这里加工生产的红薯干供不应求。


9月12日,小编在红薯干加工厂看到,加工厂内近五十名工人在操作间一字排开,红薯去皮、切片、清洗,生产线各个环节既分工又合作。




工厂负责人侯文梅介绍,她在2022年4月份,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厂房和购买加工设备,并注册成立了柳城县薯之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加工厂约800平方米,分别设置有操作间、烘烤间、筛选间、包装间。


由于生产红薯干有好几道工序,这就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太平镇太平社区的居民覃引姣就是红薯干加工厂的工头。根据每天加工厂加工红薯的用量,她每天负责帮侯文梅找到本地约50名愿意就业的农户到厂务工,工资约为120元每天,有效增加了当地农户的收入。



柳城县的土壤和气候适宜红薯生长。红薯还有投资少、产量高、风险小、种植技术简单等特点,是比较稳产的农作物之一。近几年来,柳城县各乡镇部分群众将种植红薯作为一项增收的产业。但是,由于红薯产量高,许多超大个的红薯在市场上比较难销售。


侯文梅说,和群众日常蒸煮红薯的习惯不同,4两重以上的大红薯恰恰是她们工厂最喜欢订购的产品。今年以来,侯文梅就在太平镇上火村赤罗屯收购了3万多斤鸡蛋黄品种的红薯用来加工 *** 成红薯干,生红薯的收购价格为0.8元每斤。由于柳城春薯的种植面积小,货源还不够稳定,侯文梅还从湖南等地外调红薯进行加工。


目前,加工厂一天能加工约5吨红薯,红薯干成品约为3000斤,全部被销往广东、福建等地,批发价格为10元每斤。在销路稳定,打开市场后,侯文梅还计划通过增加 *** 软红薯干、红薯淀粉、红薯粉等项目,丰富产品的种类,让红薯加工产业链走向深入,助力乡村振兴。

图文来源:冯艳芳 韦晓平 韦俏爽

小小地瓜干,让“海阳味道”香飘全国!

挑拣、蒸煮、剥皮,烘干、包装……近日在位于郭城镇西鲁家夼村的正利食品有限公司,随着一条“生产线”各项程序的逐步完工,一袋袋色泽金黄、香甜宜人的地瓜干就 *** 完成了,跟随订单线路便会发往全国各地。

正利食品的故事

作为全市之一家取得SC认证的食品公司,正利食品的故事要从1998年的冬天开始说起。那时闲置在家的公司负责人侯明松受邀参加了一个果脯 *** 的培训班,课程上老师们讲解的内容让其耳目一新,有了创业的想法。

加工费时费力,晒成的地瓜如何销售,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为拓宽产品销路,侯明松租上一辆车便游走于烟台各大市场,“那时候大家对这个商品还不太认可,索性见人就分发让其试尝,尝完大家就有了购买欲望。”就这样,在背带的干粮一天天消耗殆尽时,产品也日渐销售一空。

经过3年的发展,到2001年,市场上已经不见了侯明松的踪影,转而成为客户主动上门对接订单,侯明松和他的地瓜干开始“小火”起来……

随着订单的增多,传统加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在2014年,公司首台烘干机上线了,2017年新厂房搬迁成功,并取得SC认证,截至目前公司已有烘干机6台,工人30余名,每天产量达2000斤左右,且市场供不应求,侯明松和他的地瓜干彻底“火”了……

来源:今日海阳

没有什么是“干”不了的-红薯粉条烘干工艺

  红薯粉条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的食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红薯粉条颜色偏褐色,久煮不烂,滑糯香弹,深受民众的喜爱。红薯粉条种类丰富,根据形态不同可以分为粗粉条,圆粉条,细粉条,扁宽粉,粉皮等等。一般的红薯粉条在沸水中煮15-30分钟就可食用,如果烹煮时间过长,就会导致粉条吸水过多膨胀变软断裂,因此在日常烹饪时,要把握好时间与火候。

红薯粉条的传统加工工艺

  传统的红薯粉条由农户小规模生产制成, *** 工艺复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传统的红薯粉条加工工艺:

  1. 首先是选薯,要选择表面光滑,无病虫害且大小适中的红薯;

  2. 将选好的红薯削掉两头并清洗干净,之后放入打粉机进行粉碎,边加水边粉碎,提高出粉率;

  3. 将粉碎成的红薯粉进行过滤,用0.7米-1.5米的吊浆布过滤两次,将过滤液入池,两天后把水放完,再加入原来水量的1/3进行搅拌再过滤一次,继续入池沉淀;

  4. 等池内水澄清之后,把水排出,取出下层淀粉进行暴晒,当淀粉坨水分蒸发一半时,再将淀粉坨切成若干小份继续晾晒;

  5. 将淀粉与金利源以5:1的比例进行调配,加入淀粉质量五六倍的冷水,一起放入盆内,把盆放入锅中煮沸,期间不断搅拌,等打出的浆糊成熟度达到八九分时即可停止;

  6. 浆糊制成后需要漏丝,如果漏下的粉条粗细均匀,长久不断即为合适。漏丝时要准备好两口型号为8的锅,两个冷水缸,漏丝时,浆糊要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温水,等到锅内水沸腾时开始漏丝,粉条丝煮熟浮出水面就可捞起出锅,放入冷水缸降温,用手理成束放到木棒上再放入冷水缸进行二次降温,不断摆动,等到粉条丝松散不粘就可停止;

  7. 将淀粉条拿到背风向阳地进行晾晒,晾晒完成后包装出售。

红薯粉条的热泵烘干工艺

  红薯粉条烘干机高效快捷,智能恒温,无需人工翻动,不需要专人看管,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采用烘干机烘干红薯,可以免受天气情况的约束,阴雨天也可在烘干房内进行烘干。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正旭红薯粉条烘干机的加工步骤:

  1、 将红薯粉条通过冷水定型,并在冷冻库中静置一夜;

  2、 将过夜冷冻后的红薯粉条推入烘干房中,开始进行升温排湿干燥;

  3、 控制烘干机之一段温度为80-85℃,烘干15-20min;

  4、 第二段,烘干5-8min;

  5、 第三段,先保持烘干温度在65-70℃下,然后进行降温,直至降至常温;

  6、 充分烘干均匀冷却至常温后,将红薯粉条捆扎并包装储存。

红薯粉条烘干机优势

  1. 智能化程度高:全程采用智能恒温装置,24小时连续干燥作业,触屏可编程控制,可烘干,排湿,冷干等,烘干出来的红薯粉条色泽均匀、光滑;

  2. 节能环保:同燃煤、油、气相比,可节省75%左右的运行费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废气废水,无有害排放物,保持环境清洁;

  3. 人工成本耗费低:无需专人值守,过程简单,省时省力,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

  4. 安装拆卸灵活方便:安装拆卸不受空间限制,室内室外均可自由选择;

  5. 运行过程安全放心:整个运行系统无传统干燥器(燃油、燃气或电加热)中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炸、中毒等危险,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半封闭干燥系统。

龙岩市连城县林坊镇红心地瓜——价值连城的“连城”地瓜干

一、基本情况

1.1 连城县林坊镇的基本情况

1)连城县:

人口493138人,男性252150人,女性240988人(2020年4月),面积4106.4平方公里。

三产比例结构: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586571万元,增长8.4%。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378484万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180277万元,增长10.5%,其中工业增加值827614万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7810万元,增长7.8%。人均生产总值104932元,增长8.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6.3∶41.9∶41.8调整为14.6∶45.6∶39.8。

之一产业:连城县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红心地瓜、白鹜鸭、花卉、烤烟等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拥有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中国连城白鸭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县和中国客家美食名城等金招牌,连城红心地瓜干持续排在全国农产品薯业品牌首位;冠豸山铁皮石斛入选闽西“八大珍”;连城白鸭入选闽西“八大鲜”;连城兰花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认证;富硒产业从无到有,成为之一批10个省级富硒农业产业开发重点县之一。201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647568万元,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264535万元比增4.6%,林业产值110780万元比增4.6%,牧业产值242412万元比增0.6%,渔业产值16454万元比增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386万元比增5.4%。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8.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77万亩,粮食总产12.44万吨,其中稻谷9.67万吨;蔬菜产量22.64万吨,油料3860吨,甘蔗5411吨,烤烟4758吨,茶叶1384吨,水果17816吨,食用菌3004吨。肉类产量49981吨,禽蛋7917吨,淡水产品产量11463吨;生猪存栏11.84万头, 牛存栏1.05万头,羊存栏1.08万头。

第二产业:2019年,连城县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主要特点是:以食品、计算机通讯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木竹加工等制造业为中坚力量。

第三产业:连城利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连城县委书记钟勇强表示,连城把旅游和文化融合提升,让旅游注入“灵魂”,找到“爆炸点”。近年来,旅游业接待游客总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5.2%和27.8%。以此为带动,连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达61.8亿元,年均增长10.5%。

2)林坊镇:

林坊镇位于连城县西部,于1993年建乡,2016年7月1日撤乡设镇。全镇总面积为64.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17亩,林地面积52902.4亩。全镇辖15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2万人。林坊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距离连城县城3公里,距龙岩冠豸山机场3公里,距文亨高速公路入口5公里,距冠豸山火车站23公里,省道204线及筹建中的“浦建龙梅”铁路穿境而过,现代化立体交通 *** 基本形成,交通条件优越,

林坊是“连城红心地瓜干之乡”。全镇地瓜种植5000多亩,有6家大型地瓜干加工厂。地瓜产量和产值占了全县的近一半,据统计2018年地瓜产业产值达7.1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7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5%。该乡90%以上的农民从事地瓜种植、加工、销售。

1.2 农民情况系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林坊镇立足当地优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镇经营主体总量达到3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

1.3 休闲园区情况

连城县在包含文亨、莲峰和林坊三个乡镇近500平方公里布局了中国地瓜主题公园。地瓜主题公园占地300多亩、总投资达1300多万元。

中国地瓜主题公园

多功能布局:主题公园内将建设地瓜盆景展示区、新颖栽培模式观光区、世界地瓜品种观光区、地瓜文化展示区、地瓜产品展示展销区、地瓜种植体验区、地瓜主题餐厅等十二个功能区。

多品种展示:公园的世界地瓜品种观光区,有1800多种海内外地瓜品种。

中国地瓜主题公园

二、产业资源特点

主要产业:连城县林坊镇2019年地瓜种植面积3000余亩,平均亩产3000公斤,总产值1000余万元,主推品种济薯26。地瓜产业是连城县林坊镇主导产业,该镇党委、 *** 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省收农业创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示范乡镇的优势,多方举措出台优惠政策,打造地瓜产业示范园、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

培育良种,建设地瓜高优示范区。林坊镇通过建设地瓜脱毒苗组培中心为全镇乃至全县地瓜基地提供优质安全的脱毒种苗,培育高产、高品质地瓜。目前福建紫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瓜脱毒苗组培中心已投入生产,济薯26脱毒苗已向市场投放。

加大力度土地流转。建立地瓜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4800亩,发展规模化种植,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根据地瓜加工企业的需求选择种植品种,发展订单农业。

技术升级,打造地瓜产业精品。大力发展地瓜干精深加工和工厂化生产,林坊镇引导鼓励地瓜干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地瓜产品附加值。如建设地瓜干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项目等。连城红东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紫老虎食品有限公司、连城县福农食品有限公司地瓜干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项目的主体厂房已基本建成。

提升品牌,构筑地瓜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集品种苗圃观赏、种植模式休闲、地瓜美食品尝、产品展示展销、地瓜文化鉴赏于一体的薯世界博览园,使地瓜产业与旅游产业全方位结合,丰富全域旅游内容,增加旅游收入。并在广泛收集、整理地瓜品种、栽培历史、加工历程、农耕文化以及地瓜文学作品等的基础上,通过文字、图片、声像、实物、三维等现代科技手段强化地瓜文化宣传,打造“地瓜主题公园”。

科研创新,有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本土农业专家服务团队,实现地瓜脱毒苗培育、种植、加工等技术全覆盖。加强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建立稳定的技术依托和技术来源。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先后推广普及“济薯26”“龙薯9号”等优良品质的地瓜品种。有力促进了地瓜生产技术进步和品质效益提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引进及培养了一批地瓜种植及加工开发专业技术人才,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五新”技术培育,完善该镇地瓜产业人才和科技支撑。

三、发展模式

3.1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

培育壮大新型地瓜干经营为主体,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联合机制,通过 *** 引导、合作社承办、农户参与,引导产业规模化发展。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采取“保底效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种植大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着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地瓜干加工企业与地瓜种植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签订收购合同,确定地瓜收购更低保护价,龙头企业为地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经营主体参加农业保险。

3.2 “文化+”的品牌建设

从清代开始连城红心地瓜干产品就作为朝贡品一直在皇宫供宫里人享有,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林坊种植地瓜和加工地瓜干已有300年的历史。这种丰富的文化底蕴更突显了红心地瓜干在当地的热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品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得到了—致好评。连城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打响连城红心地瓜干集体商标。举办地瓜文化节,召开地瓜产业发展大会。

四、经验借鉴

4.1 加强脱毒种薯质量控制。

通过建立和完善种薯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增加合格种薯生产能力,加大种薯市场监管力度,提高种薯质量,加快脱毒种薯繁育和推广。通过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测土配方和轻简化栽培技术及种植过程机械化、智能化,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地瓜种植安全、优质、高产、高效。为全县提供优质鲜地瓜,并起到引导示范推广作用。

4.2 地瓜全株开发,提高附加值

地瓜加工业产业链各环节创新。初加工企业提升地瓜干产品加工水平与品质水平,实现绿色生产,扩大产品应用范围;深加工暨休闲食品企业创新驱动,不断开发营养美味新产品,满足消费引导消费;同时开发地瓜藤、地瓜皮、地瓜渣、地瓜废水废气等新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地瓜产业附加值。近年来开发红心地瓜干产品形成蜜饯、香酥,重组三大类型6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3亿元,

4.3 结合文旅,全面提升地瓜品牌

建设“地瓜主题公园”,创新地瓜+旅游、地瓜+康养等“地瓜+”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使地瓜产业与旅游产业全方位结合,丰富全域旅游内容,增加旅游收入。

4.4 借力平台,助力产销更便捷

通过建设地瓜产品营销中心、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先进手段,建成集“管理服务、物流配送、农产品交易”于一体的展示展销平台,拓展市场营销,在农业信息平台及时提供准确的国内外市场信息及技术信息,发布镇域内优良产品。产品内销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外销日本、韩国、港澳台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中农大农业规划设计院

一村一品研究小组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服务平台



标签: 瓜干 加工设备 直销 厂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