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百节之乡美誉(吾乡之美誉于四方)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2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黔东南州百节之乡美誉,吾乡之美誉于四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凯里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的地位如何
  2. 1 *** 8年的时候,黔东南的农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3. 黔东南州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一、凯里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的地位如何

1、探索黔东南的璀璨明珠——凯里市

2、凯里市,这个位于中国贵州省东部的 *** 洲,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心脏地带,自1653年以来,它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战略地位扮演着多重角色。

3、凯里,简称“凯”,犹如苗岭的璀璨明珠,蕴 *** 丰富的苗侗文化。作为黔中经济区的重要一环,以及黔东南州的首府,凯里不仅是贵州东部的区域经济引擎,更是众多文化活动的中心,被美誉为“中国百节之乡”。

黔东南州百节之乡美誉(吾乡之美誉于四方)-第1张图片-

4、这里,现代化与传统完美交融,世界最长最宽的风雨桥和更大的苗寨,向世人展示了凯里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风情。凯里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使之成为旅游者的理想目的地。

5、周边地区更是风光无限,如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风情、寸宁河的静谧、云台山的峻峭、涧河温泉的舒适,以及司夏古镇、周西生态园等众多名胜,共同构建了凯里丰富的旅游画卷。

6、总之,凯里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了贵州东部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无论是寻求历史痕迹,还是体验苗侗风情,这里都是你不可错过的探索之地。

二、1 *** 8年的时候,黔东南的农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1、不好意思啊,不知道你要的确切地是什么东西,帮你找到这些资料,有点乱,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2、苛捐杂税是 *** *** *** 加在各少数民族身上的又一沉重枷锁。 *** 捐税之多,是为历代封建 *** 者所不及的。捐税不仅名目多,数量大,征派频繁,而且一年重似一年,更由于 *** *** *** 实行民族 *** 和民族歧视政策,对少数民族所征捐税更为繁重。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中,捐税多如牛毛。湘西和黔东南各县捐税有50多种,滇东南各县捐税有60多种,诸如田赋税、田赋附加税、筑路费、 *** 费、保长津贴费、保丁津贴费、团丁伙食费、服装费、救国费、禁烟罚金等。黔南望漠县麻乡苗族地区每年捐税派款多达100多次,平均三天半就有一次派款。捐税的数量也不断翻番,贵州全省仅田赋一项1941年比1937年增加了7倍,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增加更多,如在同时期内(1937—1941)松桃县增加16倍,台江县增加26倍,丹寨县增加46倍,三合县甚至增加了168倍。又如贵州定番县1934年至1937年的三年间征收的税款增加了1倍。在北方的 *** 地区蒙古族人民要负担盟旗 *** 和王公札萨克的种种谣役摊派,还要承担省县 *** 新加的田赋和苛捐杂税。蒙古王公任意加重旗民的负担,有的竟对蒙古族人民的牲畜十征其一。省 *** 除征收规定的税额外,还对牧区和半牧区的蒙民增加各种商品进出口税,凡出入蒙民地区的商品都设卡增税。察哈尔部各旗蒙民的牲畜、皮毛、 *** 材、盐碱等土特产品运到张家口 *** ,沿途征收各种捐税达商品价值的3%,还要征收附加省教育费1—6%。地方军阀也依靠权势,对蒙古族人尺任意抢掠,蒙民的牲畜遭到残酷的掠夺,数十数百户蒙民的羊群被抢走,以至造成30年代察哈尔地区4万蒙民只有1万余头牲畜的悲惨状况。 *** 地方官吏也任意增加各种捐税,1942年伊盟也按省 *** 规定征粮2万石,而地方官吏又在年底增征3万石,还规定征粮1斗,须加缴2升,并附草10斤。牧民不种粮也得用牲畜换粮缴纳,并对牧民的大小牲畜登记尺量烙印,征收十分之三。更有甚者是连蒙古族妇女的头饰也在被搜刮 *** 之列。蒙古族人民在这种重重 *** 剥削之下,生产的收入几乎都被掠夺殆尽,而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在新疆,加在各族人民头上的形形 *** 的赋税多达数十种,1944年新疆各族人民平均纳税金额比1937年增加了7倍,农民每年担负的土地税就占了全部农业收入的15%以上。苛捐杂税和差役负担更多得出奇,仅与牲畜有直接关系的税就有牲畜税、牧税、屠宰税、草场租金等多种,牧民的牧草场也要交粮纳税。 *** 的横征暴敛,使新疆省的参议会也认为征收过重,人民难以承受,因而曾向 *** *** 提案,要求 *** “解救”贫困的游牧群众,停止征收牧税、地价税、土地税、草场税等苛捐杂税。这说明 *** *** *** 对各族人民的苛捐杂税的剥削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3、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州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仫佬、畲等民族。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岭高原风情画,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4、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一年中有节日 *** 2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 *** *** 、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这些节日 *** 是展现黔东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百花园。

5、“吃新节”是苗族 *** 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

6、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誉,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抒情优美的“游方歌”,还有质朴无华的“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优美,曲调多样,犹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以其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海内外。

7、黔东南的民族舞蹈多姿多彩,有动作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庄重的踩鼓舞,有纯朴活泼的芦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这些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8、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联系,与各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等。

9、黔东南民族工艺美不胜收,有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10、黔东南的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11、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聚居较集中的民族自治地方,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12、在春秋以前,黔东南被称为“ *** ”或“荆蛮”之地,属牂柯国和楚国的黔中地,后分属夜郎国。秦时置黔中郡,汉时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今从江、黎平、锦屏、岑巩和镇远县等地均属武陵郡的镡成县和无阳县,无阳县即今镇远县的前身。在隋代属牂柯郡、沅陵郡和始安郡,唐代改郡为“道”后,属黔中道。元代在民族地区推行土司 *** ,分属四川播州宣慰司、湖广思州宣慰司和新添葛蛮安抚司;明代“改土归流”“开辟苗疆”,遂废思州宣慰司,分置镇远府、黎平府和新化府等,隶属贵州布政司,黔东南也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清代区划基本袭明代。 *** 初改府、厅、州为县,今黔东南辖地分属黔东道和黔中道,黔东道驻镇远,领26县。1935年, *** *** 在镇远设置行政 *** 区,所辖县区划多次调整。

13、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黔东南进入了历史的新 *** 。1949年11月,设镇远 *** 区专员公署,辖镇远、炉山、黄平、施秉、余庆、三穗、岑巩、天柱、台江、剑河、锦屏和雷山等12县。1956年7月23日,废镇远 *** 区专员公署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余庆县划出归遵义专区,炉山县更名为凯里县(于1984年撤县建市),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五县由都匀专区划入,全州共辖16县(市),州府驻地凯里。从此,翻开了黔东南历史的新篇章。

14、黔东南州有不可移动的文物700多处,民族文物十分丰富。特别是以镇远青龙洞、黄平飞云崖和从江增冲的侗族鼓楼、黎平地坪侗族花桥为 *** 的名胜古迹,记载了黔东南文化空间环境发展的历史,底蕴丰厚,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15、在苗疆腹地台江有距今5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在侗乡榕江板寨有 *** 时期遗址,出土有石斧、石镞等文物。凯里、麻江、黄平、岑巩和天柱均有古脊椎动物化石出土。1998年,在锦屏亮江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及生产工具,有青铜剑、镞、钺和锄等;在岑巩新兴和镇远勇溪出土了战国前的青铜甬钟。这些宝贵的文物充分展现了黔东南悠久的历史。黔东南的摩崖、石刻、碑记众多,除凯里大风洞、施秉华严洞和镇远吴王洞摩崖外,还有麻江田哨的写字崖、剑河翁座的“例定千秋”碑和天柱三门塘碑林等,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16、黔东南的古建筑古朴典雅,富于地方民族特色。苗族吊脚楼和侗族鼓楼、花桥蜚声海内外。镇远天后宫、四官殿,岑巩禹王宫,天柱三门塘刘氏宗祠,锦屏飞山庙,黎平南泉山寺、地坪风雨桥、纪堂鼓楼,台江文昌宫,九摆苗族鼓楼,丹寨万寿宫和麻江状元第等虽历尽沧桑,但都是历史的见证。

17、黔东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近现代 *** 文物十分丰富。红军长征时期 *** *** *** 局黎平会议会址、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 先驱龙大道故居和周达文故居等展现了黔东南辉煌的 *** 文化历史。

18、黔东南有镇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黄平旧州镇、黎平德凤镇和雷山西江镇等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黄平、麻江铜鼓和剑河温泉等三个国家 *** 命名的农民画之乡,还有九个省级艺术之乡,即郎德苗族歌舞艺术之乡、黎平茅贡侗戏艺术之乡、从江小黄侗歌之乡、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艺术之乡、黎平肇兴侗族鼓楼艺术之乡、黄平泥哨艺术之乡、岑巩思州石砚艺术之乡、施洞苗族刺绣艺术之乡和雷山挖拜苗族银饰艺术之乡。这些斑斓多彩的艺术珍品,不但镌刻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 *** ,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三、黔东南州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1、黔东南州居住着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 *** 、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 *** 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仫佬、畲等民族。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岭高原风情画,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一年中有节日 *** 2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 *** *** 、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这些节日 *** 是展现黔东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百花园。正月初三开始几乎都是在欢乐的海洋里,其中以正月十五人称为“芦笙圣地”的万潮镇马田村的芦笙会,和正月二十被列为游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甘囊香芦笙堂较为传统和热闹。

3、“吃新节”是苗族 *** 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誉,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抒情优美的“游方歌”,还有质朴无华的“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优美,曲调多样,犹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以其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海内外。

4、黔东南的民族舞蹈多姿多彩,有动作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庄重的踩鼓舞,有纯朴活泼的芦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这些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联系,与各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等。

5、黔东南民族工艺美不胜收,有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6、黔东南的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于黔东南州百节之乡美誉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黔东南州 之美誉 美誉 四方 节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