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鹿邑老子之乡简介 *** 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鹿邑几个乡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河南鹿邑 老子故里
1、1938年5月,日军侵华 *** 包围了一座位于中原的古城。他们注意到城中一座显著的建筑,怀疑其内部是重要的指挥所。于是,日军开始对该建筑发动炮击。然而,令日军惊讶的是,在这座古城的浓烟之中,那座建筑却屹立不倒,他们发射的13发 *** 竟然没有一颗 *** 。这座引起关注的高台究竟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落在此处的 *** 都未能 *** ?这座古城又是哪里呢?著名学者、 *** 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先生将引导我们走进河南鹿邑,探索老子的故乡。
2、鹿邑位于黄淮平原,河南省东部,靠近皖豫交界处,是一座拥有几 *** 历史的古城。在春秋时期,它被称为“苦”,并在历史上也被称作“鸣鹿”、“真源”、“谷阳”和“仙源”。到了公元1265年,元朝至元二年,它被正式更名为鹿邑,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在这里诞生。
3、那个 *** 军误以为重要目标的古建筑,正是鹿邑县城内的老君台。老君台相传是老子 *** 的地方。那么,为什么落在老君台的 *** 没有 *** 呢?是不是真的有神秘力量在保护着它?日军炮兵因为 *** 未能 *** 而惊讶不已,停止了攻击。据说,日军攻入鹿邑县城后,曾直奔老君台,希望了解这神秘的地方为何能在炮火中屹立不倒。得知这里是老子的故乡后,这些侵略者竟然在老君台下进行了祭拜。六十年后,一位参与攻击老君台的日本 *** 专程来到这里,在老君台前下跪忏悔,并立了一块碑,上面用四种文字写着:“我们祝愿世界人民和平。”
4、在老子的故乡,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一位农家姑娘在河边洗衣服时,捡起一颗大李子吃了,结果 *** 并生下了老子。因为老子是母亲食李而生的,所以姓李,名耳。
5、老君台被认为是老子得道成仙的地方。老子成仙后,被称为太上老君,因此这个地方得名老君台,也称作升仙台。
6、再举一个例子。老子故居前有一棵 *** 古树,当有人提议在修缮老子故居时移除它,之一次尝试砍树的人却伤到了自己的腿。后来,即使有拖拉机试图 *** 它,司机也突然肚子疼得无法行动。这棵古树最终被保留了下来。当地居民认为这是一棵神奇的大树,当有 *** 发生时,它会在树干处冒出紫烟,被称为“紫气源”。
7、老子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就是他那著名的、被世人视为深奥难懂的五千言《道德经》。
二、河南鹿邑为什么冒充老子故里
河南鹿邑“冒充”老子故里的原因如下:
河南省的鹿邑县是和安徽省的涡阳县是相邻的,很久之前,鹿邑是属于安徽省的,而且是和涡阳县是一块地区。但是因为新的区域划分,所以把现在的鹿邑这块土地划分了出来,分给了河南省。之所以还没有明确老子的具体出生地,就是因为一座和老子相关的宫殿的故事。
很久以前,古代的君王,因为崇拜老子的思想和成就。所以就在现在的鹿邑县,还有涡阳县的交界处,修建了一座超级大宫殿纪念老子。鹿邑县的东关和涡阳县的西关是相连的,但是在后来,这座宫殿遭到了 *** 。
所以,就剩下了现在的鹿邑县的老君台、太清宫和涡阳县的东太清宫等遗址。所以说现在的鹿邑县是原来这座宫殿的主要保留区域,因此也是老子故里的主要地区,鹿邑人说“鹿邑是老子故里”也是对的。
鹿邑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周口市东北部,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介于北纬33°43'3"至34°5'32",东经115°2'55"至115°37'50"之间。东邻亳州,南至郸城县,西接太康县、淮阳区,北达商丘市,总面积为1238平方千米。
鹿邑县属黄河冲积平原部分,地质构造属周口盆地。北临太康隆起,与华北盆地开封凹陷相近,南界郸城断裂带,与郸城隆起相接,东连鲁西隆起,西接豫西隆起,鹿邑凹陷形似“萁状”,呈北东走向。以新生界地层为主,底部为中生界和上古生界地层,境内地势平坦、低缓倾斜,西北高、东南低,更高海拔46.5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鹿邑县
三、道家始祖老子家乡是在鹿邑吗
1、老子故里在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既有古代文献为证,又有出土文物为据,验之地理位置也完全密合无间。同时也证明了,今人所谓老子故里在涡阳的说法不足为凭。
2、关于老子故里所在地,古今学者提出了诸多说法。其中,证据确凿、流传最广的是鹿邑说(刘庞生1998),而最能迷惑世人、最为谬误的是涡阳说(孙以楷2002,李玉成2003)。本文从四方面对鹿邑说进行重新论证,涡阳说则不攻自破。
3、关于老子故里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其中写道:“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 。”楚就是古代楚国,苦县就是今鹿邑县,厉乡(或作“濑乡、赖乡”)就是县城东的太清宫乡,而曲仁里就是今乡 *** 所在地--太清宫镇。这本是一桩铁案,历代均史不绝书。如古苦县即今鹿邑,公私著述记载者就有如下数家。
4、《史记索隐》:“苦县本属陈国,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至高帝十一年,立淮阳国,陈县、苦县皆
5、属焉。今检《地理志》,苦实属淮阳郡。”
6、《史记正义》引《年表》:“淮阳国,景帝三年废。至天汉修史之时,楚节王纯都彭城,相近。疑苦此时属楚国,故太
7、《通典州郡》:“真源,古之苦县,老子生于此。”
8、《括地志》:“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
9、《历代地理沿革表》卷25:“苦,汉属淮阳国,后汉属陈国。三国仍称苦县。晋成康三年更名为谷阳。唐乾封元年更名
10、真源。建元元年改曰仙源,神龙元年复名真源。宋大中祥符七年夏,更名卫真,全同。元初省卫真,入鹿邑,后迁鹿邑
11、《元和郡县图志》卷七:“真源县,本楚苦县,春秋时属陈,后为楚所并。汉属淮阳国。后汉苦县属陈国。晋属梁郡,
12、成帝更名谷阳,高齐省入武平县。隋开皇六年,后置谷阳县,理苦城,属亳州。”
13、《历代疆域表汉淮阳国》:“苦县,今鹿邑县东10里楚之苦县。”
14、上引典籍均以老子为苦县人,且记载了苦县更名及隶属沿革的轨迹:东周及以前属陈国鸣鹿(即今鹿邑辛集乡)-→春秋楚
15、国苦县-→西汉淮阳国苦县-→东汉陈国苦县-→三国苦县-→晋更名谷阳县-→北齐撤谷阳入武平县-→隋谷阳县-→唐叠更
16、名真源县、仙源县、真源县-→宋更名卫真县-→元撤卫真县入鹿邑县(移今治),明、清沿袭,也曾多次属亳州(或谯
17、记载古厉乡(或濑乡、赖乡)的典籍也有如下数家。
18、《后汉书郡国志陈国》:“苦……有赖乡。”并引伏滔《北征记》说“有老子庙”,引《古史考》说“有曲仁里,老子
19、《晋太康地记》:“苦县城东有濑乡祠,老子所生地也。”
20、《朱韬玉札》与《神仙传》:“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
21、《元和郡县图志》卷七:“(唐)乾封元年,高帝幸濑乡,以玄元皇帝于此,遂改为真源县”。
22、《舆地志》记载:“老子祠,即老子所生旧宅。”
23、《历代地理沿革表》卷25:“苦,春秋时曰相,有濑乡,老子所居也。”
24、《历代疆域表汉淮阳国》:“老子苦县厉乡人,春秋时属陈;楚灭陈后,苦又属楚。”
25、以上均详尽记载了老子为苦县厉乡或濑乡、赖乡人。且考之音韵,“濑、赖、厉”为一韵之转,“厉乡、濑乡、赖乡”
26、实为一地之异名。该地名的历史可远溯商代。那时在今鹿邑县东,有一小小方国--赖(濑、历)。周灭商后,赖归陈。但
27、有人认为,赖国在西周时即不存在。《春秋僖公15年》云:“楚人伐徐”(“徐”在今安徽泗县西北约50里处);“秋七
28、月,齐师、曹师伐厉。”《左传》说:“秋,伐厉,以救徐也。”惠栋《左传补注》以为即《左传桓13年》之赖,在今
29、湖北省随县之厉山店,晋、宋以来沿袭惠说。王夫之《稗疏》以此为另一厉,即苦县厉乡。今以地理考之,齐移救徐之
30、师以伐厉,可证成王说。另外,出土铜器《鲁大司徒匜铭》云:“鲁大嗣(司)徒子仲白乍(作)其庶女厉孟姬賸也(匜)”
31、。铭文之“厉”乃“厉”之繁文,郭沫若据此认为即鲁大司徒长女孟姬所适之国名。春秋惯例,女 *** 婚前称谓结构为“
32、排行父姓”,婚后则改为“丈夫国名父姓”。铭文“厉孟姬”就是“孟姬”婚后称谓:“历”即丈夫国名,“孟”意
33、为“长、老大”,“姬”为鲁国公族之姓。另据《水经注》“涡水又东迳苦县西南,分为二水,枝流东北注,于赖城入
34、谷,谓死谷也”、“涡水又东北屈,至赖乡西,谷水注之”和“涡水又东迳赖乡城南”的记载,历或赖的都城北魏时还
35、有明显遗址,否则郦道元不会言之凿凿。据上,春秋“厉”(或“赖”“濑”)应有两处:其一即今鹿邑境内太清宫,
36、为古厉国都城所在,亦即老子故里。请看,《太康地记》云“苦县城东有濑乡祠,老子所生地”;《舆地志》云“老子
37、祠,即老子所生旧宅”;《历代地理沿革表》云“苦,有濑乡老子所居也”;《史记集解》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
38、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元和郡县图志》云“乾封元年,高帝幸濑乡,以玄元皇帝于此,遂改为真源县”;唐
39、僧道宣《广弘明集序》说“李叟生于厉乡”;《太平寰宇记》引崔元山《濑乡记》云“濑乡在(苦)县”;《历代疆域表
40、淮阳国》云“老子苦县厉乡人。春秋时属陈;楚灭陈后,苦又属楚”。上述文献完全可信且于今有征:“赖乡”就是今
41、鹿邑县城东太清宫乡一带地方,旧时出土的《鲁大司徒匜铭》与最新考古发掘均为有力证据(详下)。
42、至于“曲仁里”,有鹿邑县城东门内的老君台正门牌坊上的联语可以为证。联语云:“地古永传曲仁里,天高近接太清
43、宫”。曲仁里作为“赖乡”的下级行政单位,即今太清宫镇(笔者幼时以至青年时代即在此镇读书、工作)。
44、在县城东5公里处(与《濑乡记》《历代疆域表》均符合若契),旧名又为“犹龙镇”,义取《史记老子列传》孔子“吾今
45、日见老子,其犹龙邪”。镇内西北角有一方圆数十丈高地,父老相传谓之“隐阳山”;一条小河发源于此,当地至今名
46、之为“赖(濑)乡沟”,该沟贯穿太清宫乡全境。此水名与历代文献恰好符合(其本字应作“濑”)。至于“曲仁里”的
47、含义,或许即边韶《老子铭》所谓“曲涡间即曲仁里也”。
48、《括地志》、《太康地记》、《太平寰宇记》、《濑乡记》、《舆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历代地理沿革表》等。
49、还有更多证据,因太多了,只好到此为止。抱歉!
关于鹿邑老子之乡简介 *** 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