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灯笼教程,自制灯笼教程简单又好看红包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5 0
中秋节亲子手工灯笼,5分钟学会,惊艳眼球

中秋节来临,幼儿园小学各种灯笼比赛。亲子手工从来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感兴趣的可以收藏,中秋节、元宵节……所有用灯笼的节日都可以用起来<微笑>

成品展示

准备材料:

卡纸、胶水、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笔

(小朋友们在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哦!)

准备材料,都是比较常见的材料。家里没有的话,也很容易买到。

具体步骤:

1、拿出一张彩色卡纸,将卡纸横放,在卡纸的上下方用尺子画上两条直线。

再用尺子在这两条直线之间画满了竖线,然后将竖线用小刀划开。注意每条竖线之间的间隔要一样噢,这样做出来的灯笼会更整齐。如下图:

小刀使用的时候,家长要看好小朋友

2、剪下两条细长的长方形条,贴在卡纸上的上下两条直线处。

双面胶贴的时候,建议下面要留出一些位置,后面可以做装饰。

3、用双面胶把裁剪好的卡纸左右相连,首尾粘到一起,变成一个圆柱体。

柱体

4、用手慢慢地把圆柱体撑出一个灯笼的形状。

灯笼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慢慢撑。个人认为中间胖一些的好看。

5、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剪下一些小装饰品,比如小花、爱心、各种几何形状。我这里剪的是小花花。其中那朵更大的蓝色的花,可以拿来当灯笼的底座,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其他好看的底座。

选花朵造型,主要是为了“花好月圆”的主题。可以搞些绿叶做衬托,效果更好。

6、将更大的花花粘到灯笼底部,当作底座,将其他的小花和绿叶,随意粘到灯笼上,一个漂亮的花朵灯笼就这样做好啦!

喜欢的话,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做过几次灯笼后的经验实测,这个效果确实不错哦!#中秋游园会##打卡美好生活#

巧手做灯笼,欢乐迎元宵

为感受元宵节喜庆祥和的气氛,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近日,在北站街道海昌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喜迎元宵 巧制灯笼”亲子活动悄然展开。孩子们与家长共同 *** 元宵灯笼,增进情感交流,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阖家团圆,吃元宵、赏花灯,感受亲情的温暖和团圆的喜悦。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活动伊始,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故事,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也对之后的制灯活动跃跃欲试。

工作人员为家长们发放灯笼 *** 教程图解,并作出示范,孩子们激动不已,纷纷动手 *** 起来,利用剪纸、拼贴的方式来 *** 花灯,既美观又环保。

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着各式各样的彩绳、剪纸,小心翼翼地将其装饰在自己的小灯上。经过手艺和创意的加工,不一会儿,一盏盏独一无二的灯笼,陆续新鲜“出炉”了。

孩子们与家长齐心协力,共同 *** 灯笼,现场欢乐满满。参与活动的王女士说道:“正值元宵佳节,和孩子一起做出这么好看的灯笼,共同营造美好开心的回忆,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随后,街道妇联也来到海昌居民区,为孩子们送上小礼物,以表新春祝福。

*** 花灯迎元宵

2022年2月13日,江苏省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站开展" *** 花灯迎元宵"活动,小朋友、家长和志愿者一起 *** 花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喜迎元宵佳节的到来。(向中林摄/光明图片)

来源: 光明图片

手艺:扎灯笼

灯笼是庆祝春节、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装饰品,而在塑料产品、电子产品稀缺的年代,人们为了庆祝重要的节日,通常用竹子和彩纸自己手工 *** 灯笼,这在西北一般俗称扎灯笼。在西北,自己扎的灯笼用处可大了,主要用于春节期间社火载花旦项目和元宵节期间猜灯谜项目,早些时候扎好的灯笼里面放一盏煤油灯或一支蜡烛,夜晚的时候点着,五颜六色,特别漂亮。渐渐的生活好了,人们挂的灯笼一般都是购买,而社火载花旦用的灯笼是用钢丝和彩纸 *** ,里面自然不是通电连接节能灯就是放置充电的电灯来发光照明。


如下图片是通渭县平襄镇温泉村村民 *** 社火灯笼的全过程:

一、先用灯火将竹子需要弯折处的节点烤柔软,以防弯折断。

二、按预先设想的形状将竹子弯折成型,并用麻绳固定紧。

三、将弯折成型的模块组装定型,并用麻绳固定,灯笼的形状已经显现出来。

四、将成型的灯笼湖上白(彩)纸,并画上吉祥物、写上祝福语,一个完整的灯笼基本就算扎好了。

#(社会) *** 灯笼迎春节

春节临近,灯笼俏销,不少地方加紧赶制灯笼,供应节日市场。

1月8日,工人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益宁街道的一家灯笼作坊 *** 红灯笼。 新华社发(杨俊鹏 摄)

1月8日,工人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益宁街道的一家灯笼作坊 *** 红灯笼。 新华社发(杨俊鹏 摄)

1月8日,工人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益宁街道的一家灯笼作坊包装红灯笼。 新华社发(杨俊鹏 摄)

1月8日,工人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益宁街道的一家灯笼作坊 *** 红灯笼。 新华社发(杨俊鹏 摄)

花灯无“骨” 传承有“光”

【一线讲述】

花灯无“骨” 传承有“光”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仙居花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王汝兰

今年春节,仙居特别热闹。安山板凳龙、跳跳马等民俗活动一场接一场,让我欣喜的是,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也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浙江仙居曾是重要的商埠,人称“百工之乡”,自古以来生活富足、百姓心灵手巧,慢慢地就有了集空间设计、绘图、针刺工艺于一体的无骨花灯。

都说“正月半,龙灯看”。宗谱上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我们皤滩古镇的挂灯和闹灯活动已经办得很红火。看那花灯,通体没有一根骨架,灯面上由刀凿针刺的孔洞构成图案,娇小玲珑、古朴雅致,是灯会上当仁不让的主角。可渐渐地,灯会办得断断续续,仙居花灯 *** 也快要失传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针刺无骨花灯重新“火”了起来。 *** 支持,民间艺人齐上阵,挖掘恢复了荔枝灯、桂圆灯、宝石灯、花瓶灯等精美的单灯,还有长旗灯、鼓亭灯、牌坊灯等气势恢宏的组合灯,一共27个品种、52个分支品种。

我们家是皤滩最早做花灯的。受父亲影响,我自小就喜欢花灯。正式拜师后,我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学习、 *** 、钻研,一坚持就是40多年。做一盏灯要经历13道工序,经常花上10多天甚至一个月。其中最难的是“针刺”环节,要用直径不到0.3毫米的针在1平方厘米的纸面上扎出120~150个孔,如果一不小心刺坏一个针距,就前功尽弃了。

近些年,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年轻的花灯匠人们也在花灯形态上做出了新探索。花灯“变身”小挂件、摆台、书签等,迈出了产业化发展的之一步。

很多人问我,现在还坚持用传统方式 *** 花灯,不累吗?累肯定累,毕竟我已经87岁了,但是传统方式 *** 的花灯看着更细腻灵动、更有温度。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来找我学习 *** 花灯,看着这些年轻人眼里放出的光,我相信,仙居花灯一定能世世代代亮下去。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张胜、陆健、吴春燕、雷爱侠、王雯静、万玛加、高建进、王建宏、张文攀、王斯敏光明日报通讯员张光剑、郑燕睆、杨云杰)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6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自己亲手做的兔子花灯就是好看!”

“小朋友们,我们先轻轻地把花灯配件从木板上取下来,然后用胶水把画布粘到木架上。”

2月2日,“文明实践迎新春,欢欢喜喜闹元宵”彭浦新村街道“我们的节日·元宵”文明实践活动现场,一位专业老师正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 *** “兔子花灯”。


配件逐一拼装完成,

插上灯珠,

最后再系上吉祥的红色流苏。

在完成拼、粘、合等多道工序后,一盏盏萌趣可爱的兔子花灯在孩子们的巧手中被点亮。

“自己亲手做的兔子花灯就是好看!

就提着它和小伙伴们过元宵节。”

提着自己的作品,

孩子们爱不释手,

一脸幸福的模样。

自制灯笼教程,自制灯笼教程简单又好看红包-第1张图片-

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表示,做花灯、赏花灯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活动,希望能够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手工 *** 活动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大家在感受浓郁元宵气氛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多一份了解和热爱。

当天,除了 *** 一盏包含节日祝福和美好心愿的兔子花灯,孩子们还兴致勃勃地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猜灯谜,在知识和趣味中提振“精气神”。

来源:上海静安

手工 *** 花灯——宣纸、铁丝、竹片、颜料、小灯串

这次 *** 花灯所需的材料包括宣纸、铁丝、竹片、颜料、热熔胶和小灯串等。

·首先,我们按照1:5的比例绘制了图纸,完善后开始 *** 花灯的内部框架。我们使用竹条 *** 出由中间向两边扩展的结构,并利用打火机加热的方式 *** 拱形。同时,我们在 *** 骨架的过程中缠绕了小灯串,以增强花灯的展示效果。

·接下来,我们 *** 厚薄部分。由于厚薄部分和头部较小,竹条的韧性有限, *** 难度较大,但同时也考验了我们的耐心。

·然后,我们开始糊上宣纸。由于弧度较多,我们需要一块块地拼接,该过程非常耗时,但也充满了成就感。在贴纸部分完成后,我们开始 *** 鹤腿。为了体现鹤腿的质感,我们将编织线缠绕在铁丝上。为了避免上色出现问题,我们先用铅笔打好了底稿。

·由于需要的颜色变化较小,我们进行了不同的调色。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同时完成了翅膀部分的上色。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默契,享受着漫长的上色过程。一起 *** 的过程也变得轻松愉快。

·在各部分完成后,我们开始将它们连接起来。由于宣纸较薄,我们非常小心地进行了连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成果吧。

安徽“90后”女孩 *** 传统花灯“出圈”:不变的是文化内核

图为瑞鹤灯。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合肥3月19日电 (储玮玮)“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热爱传统文化,我希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和了解。”近日,安徽“90后”女孩周馨慰 *** 的精美花灯“火出圈”,谈及感受,她如是说。

周馨慰是安徽阜阳人,从小她就听妈妈说姥爷的制灯手艺很好,每逢佳节,姥爷都会给家里的孩子们做纸灯笼,而且一定是全村最精致的。遗憾的是,由于姥爷去世早,从周馨慰记事起,大街小巷只有播放音乐的塑料灯笼。

“没能拥有一个童年花灯”成为周馨慰的遗憾。2010年,她考入大学后,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琢磨如何 *** 花灯。“之一次做花灯比想象中难很多,在磕磕绊绊中勉强完成。”

图为鱼灯。 受访者供图

周馨慰介绍说,传统的花灯需要用竹篾做架构,当时 *** 并不十分发达,现实生活中也很难找到,只得将竹篾换成铁丝。而铁丝表面太光滑,纸糊上去容易脱落,毫无技艺功底的她只好硬着头皮糊上一层又一层。

虽开局不利但兴趣犹在。于是,周馨慰开始通过 *** 视频和书籍研究学习,从花灯的外部造型、色彩、纹案到内里结构她都逐一推敲。她还常常逛博物馆、看古画展和拍卖会寻找 *** 灵感,同时感叹着中华文化的浩瀚。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摸索,2022年春节,一条徽州嬉鱼灯的视频再次“燃”起了她制灯的热情。视频中的汪满田鱼灯是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传统民俗,至今传承了600多年,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人们以鱼灯游村,祈愿年年有余和子孙兴旺。

“传统的灯笼不一定只是对已有古物的模仿、复刻,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也可以融入更多元素。”周馨慰表示,做鱼灯时,自己将神话生灵“鲲鹏”的形象加入其中,让鱼灯有了翅膀,更为灵动。

图为玉兔捣药灯。 受访者供图

让她意外的是,她将鱼灯的图片上传至 *** ,迅速引来网友围观。大家的喜爱让周馨慰创作欲“爆棚”,瑞鹤、蟾蜍、玉兔捣药……一年的时间里,她 *** 了20余个造型各异的花灯,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巧思。

她在瑞鹤灯中用金色勾勒仙鹤的羽毛,左右翅膀各画了日、月图案,中间画了团鹤纹,让仙鹤多一些热闹的烟火气;在螃蟹灯的背部画上海水江涯的图案,还有小房屋和鸟影,作海屋添筹的寓意;将玩具小鸡啄米的原理加入玉兔捣药灯中,两只可爱的玉兔瞬间动了起来。

“好厉害啊,传统灯笼太漂亮了。”“国风回来了。”“儿时的回忆,太美了吧。”……今年3月,周馨慰 *** 花灯的视频在网上一经传播,大家纷纷转载留言,仅一家社交平台上的播放量便超300万次。

安徽“90后”女孩周馨慰 *** 的精美花灯。 受访者供图

面对“出圈”,周馨慰认为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能被这么多人认可,很多都是同龄人。”她认为,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应该去传承也一定会被人们看见。

现在,她打算在工作之余将花灯一直做下去。“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一味地守旧,而是要有融合创新。”周馨慰说,时代更迭中,变换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文化内核。(完)

与孩子一起, *** 儿时的灯笼,寓教于乐


春节期间,领了一个任务——做灯笼。小儿老师有令,家长参与、学生动手, *** 一个灯笼,开学交学校,择优参展。话说去年,做的两只灯笼,着实有些粗糙,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并挂在了学校教学楼前走廊处,颇感欣慰,至期末开家会时,依然还在,几十只灯笼,风吹雨淋了近一年光景,显得残旧,却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春节得闲,领小儿走乡下,上山寻找毛竹。以细毛竹扎骨架,糊彩纸,我要用最传统的 *** ,最原生态也是最朴素的材料, *** 一只灯笼。我的心中,早有一只灯笼,那是儿时舅舅为我做的菱形灯笼。


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我被寄养在同村的远房舅舅家,直至七岁上小学,才很不情愿地回到自己家。舅舅和妗子待我疼爱有加,如同己出。舅舅手巧,给我做过一个滑板车,一只木轮,一块厚木板组合而成,木板尾部削成半圆型,易于滑行,在门前小坡上,坐车滑下,木轮咯咯咯叫,木板拖行地面发出噔噔噔的声响,我坐在车上,如同驾驶着一架飞机一样,尽情享受滑行抑或飞翔的 *** 。


过年总归是要热闹的,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点亮一盏灯笼,出门与小伙伴们游玩,街上灯火点点,嬉闹声阵阵,年的味道便浓烈了。农村的夜很黑。再黑的夜,有一盏灯,眼前便亮了,仿佛整个世界也亮了。


那是多美的灯笼啊,有游弋的鱼,有黄灿灿的南瓜,有五彩的蓝子……绚丽多彩的各式花灯,在漆黑的夜里璀璨夺目。这世间繁华却令我委屈,因为我没有灯笼。


舅舅决定给我做一只灯笼。


从一把旧扫帚上抽出几根细竹子icon,手拃丈量,用菜刀切成小段,又从中劈开竹段,竹段相搭处,以细线扎紧。提梁选用两根长竹,中间处呡湿,于灯盏上来回烤,竟渐渐折弯。手巧,活细,大约半日工夫,扎成灯笼骨架。然后找来红、黄、绿、蓝、白纸,裁剪,粘贴于骨架上,灯笼雏形已成。灯笼上吊几只穗方才好看,用红纸,二寸长罢,折叠五七层,一剪一剪,细细剪,顶部留一指宽不剪,展开,卷成圆形,缠一圈黄纸,穗子便做成了,垂挂在灯笼上,飘逸灵动。


我有了自己的灯笼,我成了黑夜里提着灯笼最欢快的孩子。若干年后,我依然记得那只在黑夜里点亮的灯笼。


这个春节,过得充实,是因为我亲手做了两只灯笼,耗时费工,前后花了差不多一周时间才完成,一只复原了儿时的菱形灯笼,一只属于独创,我取名为“月亮船”。我在做,小儿在学,寓教于乐,其乐融融。我希望在小儿长大成人后,心里也有一只点亮的灯笼,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亲子欢乐过大年#

标签: 灯笼 自制 教程 红包 好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