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250000btefalo6qgldluij9cu0","duration":252.494,"width":848,"height":480,"file_size":26802109,"thumb":{"web_uri":"tos-cn-p-0000/d2776186918842d0b916bf3ded0d0dfa","width":636,"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252.494,"file_size":25150007,"w":848,"h":480},"normal":{"duration":252.494,"file_size":18625323,"w":636,"h":360},"ultra":{"duration":252.494,"file_size":25150007,"w":848,"h":48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644cac17f6fb8133cd193045287c7175","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13道黄焖菜,饭店高毛利必备黄焖是一种比较精细的焖制技法,以酱油或糖色为主要调料进行调味和调色,成菜色泽金黄透亮,味道醇香鲜浓。
黄焖菜大致有两类
之一类是烹制高档原料,如熊掌、鱼翅等。主料一般不挂糊,而是在经初步热处理后,直接添汤改用慢火焖制,或者是装入容器内入笼蒸至酥烂。比如黄焖鱼翅,先是把水发鱼翅在沸水锅里焯透,然后捞入鲜汤锅并加鸡肉、鸭肉、火腿等配料,待慢火煨六七小时才取出。往净锅里添入干贝汤,同时调入料酒、白糖、精盐、味精等,待放入煨好的鱼翅烧焖五六分钟后,出锅装入盘中造好型。另把锅里的原汤调正口味,视汤汁的浓稠度确定勾薄芡还是不勾芡,最后把锅里的汤汁浇在鱼翅上,撒上火腿末即成。
在做此类黄焖菜时,主料必须先焯透,要等除去腥膻味才放入加有鸡、鸭、火腿等呈鲜物质的汤里焖制。在焖制时,还应加适量的熟鸡油,以使汤汁面上呈金黄色。
第二类则是烹制鸡、鸭及畜类等相对平常的原料。焖制时,主料一般都要经过改刀,并挂全蛋糊,然后下入热油锅里炸至断生。或者是把主料直接下到热油锅里,煸炒至上色才添汤加辅料,加盖后,用慢火焖至酥烂。比如黄焖鸡,就是把雏鸡宰杀治净后,劈开再用甜面酱腌渍入味。挂匀全蛋糊后,下入六成热的油锅,炸成金黄色便捞出。锅里留底油,投入葱节、姜片、花椒和八角炸香后,放入甜面酱、酱油、清汤、盐和炸过的鸡,开小火焖至汤汁只剩下一半时,取出来抽去鸡的脊骨和腿骨,把鸡肉剁成长方块摆盘内,倒入汤汁再上笼,蒸5分钟便取出。另把汤汁滗入净锅里烧沸,用湿淀粉勾薄芡后,浇在盘中鸡块上,即成。
在做这类黄焖菜时,挂糊要均匀,并且不能太厚,否则在焖制时极易脱糊,从而影响成菜的美观和质感。
▼
01
黄焖鸡
原料:
土公鸡1只(约1500克) 土豆块、烟笋条各150克 自制豆瓣酱60克 红花椒10克 老姜片20克 蒜瓣50克 子姜片、青红椒节、蒜苗节、干小米椒、海椒面、八角粉、味精、鸡精、料酒、香油、花椒油各适量 菜油、自制红油各150毫升
制法:
1.将土鸡宰杀治净后,斩成块。
2.锅入菜油和自制的红油烧热,下老姜片、蒜瓣、红花椒和自制豆瓣酱先炒香,再加入干小米椒和海椒面炒匀,随后放入鸡块边炒边加入八角粉和料酒,等倒入高压锅上火压至鸡肉软熟时,离火待用。
3.炒锅入色拉油烧热,下子姜片、青红椒节和蒜苗节炒香后,才倒入高压锅压好的鸡块,并放入事先煮好的烟笋和土豆块一起翻炒,出锅前调入鸡精、味精,并淋入香油和花椒油,装盘便好。
02
黄焖排骨
材料:猪小排500g、土豆一个、青椒一只、酱油10g、鸡蛋1个、干淀粉5g、水淀粉10g
做法:
1、排骨洗净垛成寸段,纳盆,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腌渍约5分钟备用。鸡蛋磕入碗内,加入干淀粉搅成全蛋糊,放入淹好的排骨抓匀待用。
2、净锅置火上,入色拉油烧至六成热,将排骨逐块下入油锅中,炸至色呈浅黄时捞出。
3、净锅入鲜汤上火, 更好没过排骨。加花椒粒、香叶、大茴、葱段、蒜瓣、精盐、酱油、蚝油调味。加入土豆。
4.煮好之后倒入炒锅 再加入油菜、茶树菇、千张等配菜,快熟的时候倒入水淀粉收锅即可。
03
黄焖羊蹄
原料:
羊蹄6只(约1000克),姜块20克,姜米8克,蒜米10克,八角5克,茴香5克,砂仁5克,草果5克,花椒10克,鲜花椒20克,干辣椒20克,小米辣5克,盐8克,味精3克,鸡精5克,五香粉15克,生抽3克,辣鲜露5克,香油3克。
制法:
1.将羊蹄表皮去毛,刮洗干净,反复焯烫几次至无异味,洗净;
2.入砂罐内,加清水、姜块、干辣椒、茴香、砂仁、草果、八角、花椒烧沸,转小火炖至熟透,加盐煮5分钟,起锅待用;
3.锅置旺火上入油烧热,下小米辣、鲜花椒炝香,加姜米、蒜米炒香,加炖羊蹄原汤,入羊蹄,加盐、生抽、辣鲜露、五香粉烧至入味,放味精、鸡精,收汁,淋香油,起锅装入烧热的铁板上即可。
04
黄焖汁青稞鲍
做法:
1、把鲜鲍鱼治净,剞十字花刀后,投入沸水锅稍微汆一下。另把青稞上笼蒸熟待用,胡萝卜和嫩玉米粒则打成泥待用。
2、把鸡蛋磕入碗里搅散,加入盐和清水搅匀以后,再分装窝盘里,上笼蒸3分钟后取出来,放上青稞和鲍鱼,上笼蒸熟了待用。
3、锅里放浓汤烧热,下胡萝卜泥和玉米泥煮几分钟,其间加盐和鸡粉调好味。用湿生粉勾薄芡并淋入初榨特级橄榄油以后,出锅舀在盘中鲍鱼上,最后撒入芦笋薄片,即成。
05
黄焖耗牛肉
(荔波县晓荔波原生态酒楼 莫仕芳 *** )
做法:
1、把带皮牦牛肉治净,并切成厚片;青红尖椒切成长颗粒状。
2、炒锅置旺火上,放入适量的食用油烧至七成热,下入牦牛肉片煸炒至水分将干且卷起后,放入青红尖椒颗粒、花椒、野山椒粒、姜片和蒜瓣煸炒出香。
3、待掺入少量鲜汤,调入料酒、盐、白糖、酱油、蚝油和十三香粉,焖至汤汁微干时,放入芹菜节、鸡精、花椒油和红油翻炒均匀。起锅装入火锅盆内,撒上酥黄豆,放置于木炭火上加热食用。
06
茨菰黄焖黑山羊
主料:黑山羊肉块350克,茨菰块120克。
辅料:鲜薄荷叶10克,皱皮椒10克。
调料:
姜丁20克,蒜粒10克,草果1个,八角2个,丘北辣椒4个,花椒10粒,傅家酱40克,汤池老酱20克,昭通酱10克,鸡粉10克,云南本地酱油10克,盐2克。
制法:
1、热锅入油,爆香姜丁、蒜粒、草果、八角、丘北辣椒、花椒,下傅家酱、汤池老酱、昭通酱慢火炒出香味,放入黑山羊肉块、茨菰块慢慢煸炒至羊肉无水分、出香味,下冷水没过羊肉,小火炖制2.5小时至羊肉软烂,放皱皮椒,加鸡粉、云南本地酱油、盐调味,大火收汁,出锅装入盛器,点缀鲜薄荷叶即可。
点评:黑山羊肉经长时间炖制,肉质粑软、酱香微辣,茨菰吸收了羊肉和汤汁的精华,软糯入味。
大厨小贴士:
傅家酱:云南曲靖特产辣酱,以丘北辣椒、罗源菜籽油、川椒等为主要原料,按傅家祖传秘方 *** 而成。
汤池老酱:云南昆明阳宗海汤池地区出产的特色酱料,以温泉水和滇辣椒为主要原料、秉承百年传统秘方酿造而成。
昭通酱:云南昭通一带的特色豆酱,具有麻辣鲜香的滇、川风味特点。
07
黄焖泥鳅
食材: 泥鳅 石菖蒲 笋衣 青蒜 线椒 小米椒 辣椒 老姜 蒜 盐 生抽 老抽 水淀粉 油
做法:
1、青蒜、线椒、小米椒切段;老姜、蒜切末;石菖蒲卷成团,备用;
2、锅内预热,倒入泥鳅盖上盖子干煸,等待泥鳅变熟即可捞出,备用;
3、锅内放油,倒入泥鳅炸制金黄,即可捞出,备用;
4、锅内剩余少量油,再次倒入泥鳅煸香,用铲子挤压泥鳅,倒入盐、生抽、老抽、姜蒜、辣椒、米酒、石菖蒲放入其中,翻炒均匀,备用;
5、另起锅,倒入线椒、小米椒、笋衣、盐、生抽、翻炒均匀后,将其倒入盛有泥鳅锅中焖2分钟左右,再加入青蒜、水淀粉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6、摆盘,即可食用。
08
黄焖脆皮猪脚
主料:新鲜猪脚尖1800克。
配料:雪峰山马邦笋(干 150克)、山泉水1000克、蜂蜜50克。
调料:盐、胡椒、毛菜油。
*** *** :
1.将猪脚尖用小火煮至40分钟。
2.将猪脚尖用5成油温慢慢炸至皮脆,然后用冷水泡至起虎皮,斩件。
3.放入菜籽油、姜煸香。
4.放入山泉水焖至酥软,调味,装盘即可(笋子提前备好,打底)。
特点:皮脆、糯软、不油腻,色泽金黄。
09
黄焖太极豆腐
原料:嫩豆腐、胡萝卜、蜜豆仁、南瓜汁、素高汤。
调料:盐、蘑菇精、香油、生粉水。
做法:
1、将豆腐用模具印出摆入盘中,胡萝卜洗净切薄片,用同样的模具印出,再用雕刻刀刻出太极图案,如图摆在豆腐上,放入蒸笼蒸5分钟取出。
2、把蜜豆仁焯熟如图摆在豆腐上。
3、起锅加入一勺素高汤烧开,加入南瓜汁,调入盐、蘑菇精,勾薄芡淋上几滴香油出锅,浇在太极豆腐上即可。
10
黄焖黑山羊
原料:
黑山羊肉1500克,青辣椒50克,红辣椒50克,芹菜100克,老姜25克,香葱25克,蒜瓣50克,野山椒50克,桂皮15克,八角3个,香叶5片,干辣椒5个。
调料:
山茶油100克,永丰辣酱50克,剁辣椒50克,蚝油25克,料酒50克,生抽25克,鸡粉10克,胡椒粉5克。
*** *** :
1. 黑山羊改成大块,冷水下锅焯透。老姜去皮切片。香葱打成结。
2. 将焯过的羊肉放入瓦罐,依次放姜片、葱结、桂皮、八角、干辣椒、香味、加够水,盖上盖移至小火焖45分钟左右。
3. 取出焖好的羊肉切片,青辣椒、红辣椒切斜片,蒜瓣去皮拍碎,芹菜切段备用。
4. 锅烧热,加山茶油,下入蒜、永丰辣酱、剁辣椒、野山椒煸香,加羊肉片同炒至香气四溢时加原汤、蚝油、生抽、鸡粉、胡椒粉、料酒,待开锅,盖上锅盖小火焖3分钟左右,撒青辣椒、红辣椒片、芹菜段,滚锅即可。
11
黄焖嫩仔鱼
主料:嫩仔鱼500克
配料:青椒80克、红尖椒20克、紫苏50克、小米椒50克
调料:白酒、白醋少许,蒸鱼鼓油50克、盐味1克
*** 过程:
1.将嫩仔鱼去内脏,用盐抓一下,过油炸成金黄色;
2.锅内放猪油,放入配料,炒香放入高汤;
3.最后放入炸好的鱼仔,煮熟放入调料调味即可。
特点:鱼肉鲜美,营养健康
12
黄焖花猪肉
主料:宁乡土花猪肉350克
辅料:姜末、蒜末各10克、蕌头切末15克、剁辣椒10克、高汤100克
调料:盐10克、鸡精5克
做法:
1、锅里放入猪油50克,放入姜蒜末、剁辣椒、蕌末炒香。
2、放入高汤,煮沸。
3、将切好片的猪肉放入高汤,焖至成熟,放大蒜叶出锅即可。
特点:
汤鲜肉嫩,十分滋补。肉质很嫩;配料选得好,剁辣椒的加入可起到开胃的效果。
13
石锅黄焖驴肉
(独山县凯跃黔滋驴 王健 *** )
做法:
1、把带皮驴肉治净,入加有姜葱和料酒的沸水锅里汆去血水后,捞出来沥水并斩成块。
2、净锅入食用油烧热,投入驴肉块爆至水分将干时,下入干辣椒节、花椒、姜片、蒜瓣、葱节、糍粑辣椒和豆瓣炒香出色,掺鲜汤烧沸后,调入盐、料酒、胡椒粉、味精、鸡精和白糖,转小火炖至软烂入味时,出锅装入垫有素菜的石锅内,撒上鱼香菜和熟白芝麻,上桌点火食用。
常见的除了黄焖鸡之外的六种黄焖美食,这六种你更爱吃哪种黄焖鸡是街头巷尾罕见的美食,上学和上班族的更爱,可是实在除去黄焖鸡以外,还有的其他黄焖美食也很好吃的
黄焖排骨
黄焖的做法实在是差不多的,可是食材不一样,最初出来的滋味还是有区此外,黄焖小排,煮的有点软的小排,配着米饭,浇上汤汁,真的是甘旨,不爱吃鸡肉的就可以吃这个
黄焖千页豆腐
姬妹也喜好吃素菜,以是素菜类的黄焖也是爱的不可,要一份特辣的千页豆腐黄焖,豆腐细细的小孔吸着足足的汤汁,配一口米饭,又辣又爽
黄焖茄子
软烂的茄子,茄子太辣不好吃,恰好就很不错的,烫烫的时分吃是口感更好的时分
黄焖带鱼
带鱼刺少,并且很合适黄焖的,看着就十分的有食欲
黄焖莲藕
实在没想到莲藕黄焖了也是十分的好吃,脆脆的口感,很下饭
黄焖猪蹄
猪蹄真的是好东西,觉得怎样做都是好吃的,以是黄焖是必定的很好吃的
这六种黄焖美食你更爱吃哪一种呢
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出于怀旧的缘故吧,对当年我的成长经历多有怀念,特别对当年自己喜欢吃的一些菜,总有些憧憬和想往,总想着还能有机会,找一家街边的小饭馆,要上两个那时的当家菜,一边回味过去,一别品尝曾经尝试过的滋味,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可惜的是,时过进迁,当年满街都是,躲都躲不开的一些最最普通的炒菜,今天竟然再也寻找不到,这让我感到很失落。
那时你出门感到饥饿难耐的时候,随便走进一家饭馆,想吃点什么,如果你找服务员报个“鱼香肉丝”,“宫保鸡丁”,“京酱肉丝”什么的,估计你一定会感到失望,因为遍寻饭馆的菜谱中,根本找不出上面提到过的这几道菜,到是“溜肉片”,“焦溜肉片”,“黄焖鸡”(与现在市场上有售的黄焖鸡米饭不是一个东西),“黄焖豆腐”,“摊黄菜”,“溜肝尖”,“炒腰花”等的炒菜比较普遍,基本上只要不是 *** 饭馆,走到哪儿都可以吃到这几道菜。
这其中我对“溜肉片”更是情有独钟,虽然我这个人不太爱吃炒肉片,但唯独溜肉片和焦溜肉片这两道菜除外。你看那经过大师傅精心 *** 的溜肉片,口感滑嫩,味道鲜美,加上配菜,不但卖相很好,吃进嘴里感觉就更好。
当年,我在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底盘车间学徒的时候,基本上天天在工厂的食堂吃饭,或是中午饭,或是夜班饭,那时的工厂食堂,也可能是肉类资源匮乏吧,在我学徒的那两年多的时间里,基本上没看见大厨们炖过什么红烧肉,更好的菜就是那道溜肉片,二角钱一个,菜中一半肉片,一半白菜心,经过烹制,再勾上浓浓的芡汁,给人一种难以抵御的食欲。因此,每当食堂卖溜肉片的时候,只要不与水饺发生冲突,一般我都会选择买它下饭吃,不会挑选其他的菜。这道菜吃久了,反而对它吃出感情来啦。
当年,在北京的餐饮业,鲁菜一统天下,没有什么粤菜、也没有什么潮汕菜、上海本帮菜、东北菜和川菜。所以想吃些京味菜比较容易,但现在不同了,各种菜系纷纷登录北京的餐饮界,互为主角,反而鲁菜被彻底的淡化了。当年很容易吃到的一道小小的溜肉片反而不那么容易吃到了。
现在,只要去饭馆吃饭时,我都会问问服务员,有溜肉片或及焦溜肉片没有?一般情况是,在京味楼这样的京味饭馆里,那焦溜肉片还有的卖,但那溜肉片却难寻踪影。
至今我仍然没有放弃努力,还在继续寻找溜肉片,但一直都没有寻到,但我还会锲而不舍的继续寻找,争取再尝尝它那嫩滑鲜的滋味。
(转自老北京网)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黄焖豆腐#黄焖豆腐给大家分享一个黄焖的虎皮豆腐,好在豆腐一点也不比肉差,豆腐完整,还又嫩嫩的。
准备一个大豆腐先切成片,再切成条最后切成块,配菜随意。然后准备一袋黄焖酱汁,这么一袋能做两盘子菜,做肉的话能做二斤到二斤半,再是用了半袋料汁,加清水稀释开备用。
再准备一个鸡蛋适量的玉米淀粉,记得一定要先蘸淀粉,再蘸蛋液,蛋液一定要搅散,最后下锅煎。一锅一锅下锅,煎至一面金黄之后翻煎淋一面,煎至四面都焦黄就可以备用了。
锅中油热放入葱、蒜,小火慢炒,把葱蒜的香味炒出来以后放入配菜,再转大火炒至配菜断生,然后放入豆腐,板栗子,葛根更好的标志,翻拌均匀,盖盖小火慢炖个二三分钟,这是可以出锅的。
要饱还是家常饭要暖还是粗布衣,虽然是一碗简单的小豆腐,炒出来一点也不比肉差,豆腐软烂入味还非常的完整。
香辣鲜嫩的黄焖豆腐,嫩滑的豆腐与酱料美味搭配,是一道特色名菜{"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38b0470000bqhnvnpjuofn *** b81emg","duration":72.2,"width":640,"height":360,"file_size":4209853,"thumb":{"web_uri":"tos-cn-p-0000/470c7c1249ab4b589a4e80b17ef34cee","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72.2,"file_size":4038146,"w":640,"h":360},"normal":{"duration":72.2,"file_size":4038146,"w":640,"h":360}},"is_encrypted":null,"md5":"b72380d880dcb26191254321acf482e6","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家常焖炖菜家常焖炖菜
jiachangmenduncai
软嫩鲜香之焖
焖是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烹饪 *** 之一,是将经过炸、煮等初步熟处理的原料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汤汁和调味品,用旺火烧沸,再改用中小火进行长时间的加热,待原料酥软成熟入味后,带少量汁芡的一种操作 *** ,具有形态完整、汁浓味醇、软嫩鲜香的特点。
焖是由烧、煮、炖、煨演变而来,在我国古辞书中并没有焖字。焖最早始见于宋代,如《吴氏中馈录》“治食有法”中的“煮诸般肉封锅口……易烂又香”。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载有较多的具体焖制 *** ,如“煮诸般肉肉法”中的“羊肉滚汤下,盖定慢火养”;“粉骨鱼”中的“盘盖定,勿走气”;“酥骨鱼”中的“盘合封闭,慢火养熟,其骨皆酥”等。至明代《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中开始出现“闷”字。如“蒲盖闷,以肉酥起锅食之”。清代“闷”字应用已多,并出现了“焖”字。如《随园食单》“鸭脯”中“以肥鸭斩大方块,用酒半斤,秋油一杯,笋、香蕈、葱花焖之,收卤起锅”;“挂卤鸭”中“塞葱鸭腹,盖闷而烧”等。至晚清,“闷”、“焖”二字始见于菜名,如《调鼎集》中的焖猪脑、闷鸡、闷羊肝丝、闷荔枝腰等,并且出现了锅闷、干闷、黄闷、酒闷、酥闷、罐闷等 *** 。
焖菜种类
焖的种类有多种,如按预制加热 *** 可以分为原焖、炸焖、爆焖、煎焖、生焖、熟焖、油焖等。如按调味种类,又可以分为红焖、黄焖、酱焖等。
●原焖
是将加工整理好的原料,用沸水焯烫或煮制后放入锅中,再加入调料和足量的汤水以没过原料,盖紧锅盖,在密封条件下,用中小火较长时间加热焖制,使原料酥烂入味,留少量味汁而成菜的技法。原焖菜的收汁是拢住香味,保持鲜味的重要内容。原焖的原料主要是畜禽肉类和富含油脂的鱼类,一般少用蔬菜。用此 *** 可以做绍酒焖肉、原焖加吉鱼、原焖小排等。
●油焖
是把加工好的原料,经过油炸以排出原料中的适量水分,使之受到油脂的充分浸润,然后放入锅中,加入各种调味品和适量鲜汤,盖上盖,先用旺火烧开,再转中小火焖,边焖边加入一些油,直到原料酥烂而成菜的技法。油焖的原料主要为海鲜和蔬菜等。用此 *** 可以做油焖大虾、油焖尖椒、油焖春笋等。
●黄焖
是先把各种原料经过初步熟处理,放入锅内,加入黄酱(或姜粉、甜面酱)及其他调味料等,用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慢焖至菜肴呈黄色并酥烂即成。用此 *** 可做黄焖牛肉、黄焖豆腐肉片、黄焖鸡翅、黄焖牛尾、黄焖鲇鱼头、黄焖鱼肚、黄焖栗子鸡等菜肴。
●红焖
是先把原料经改刀并油炸后,放入锅内,加入调味料和足量的汤水,用小火焖烧至熟烂为止。红焖与黄焖做法大体相似,只是在调汁上色 *** 上有所不同。红焖是以酱油和白糖上色,使菜肴呈红色。用此 *** 可做红焖鸡块、红焖鸭、红焖羊肉、红焖猪蹄、红焖海参、红焖甲鱼等菜肴。
焖菜·扒菜有区别
焖与扒的烹调 *** 都是通过大量的汤水作为介质,经长时间的小火加热而成。然而这两种烹调 *** , *** 出来的菜肴风格却是不同的。
首先,焖法的炊具有讲究。焖法一般要选用保温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沙锅来烹制菜肴,而扒法则用一般的铁锅即可。
其二,焖菜和扒菜的选料有所不同。焖菜宜选一些质地老韧的鸡肉、鸭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原料;而扒菜一般选用档次较高的,形状完整的,成菜后有一道较美观的“盖面”的山珍海味等原料,如鱼翅、海参、驼峰、鲍鱼等。
此外,焖菜和扒菜在成菜后的质感要求也有所不同。焖菜的制法是将初步熟处理过的原料装入一密封恒温的炊具器皿中,用小火乃至微火长时间加热,以使菜肴质地酥烂、滋味醇厚、汤汁稠浓、吃口软滑、香气浓郁。而扒菜的制法是将初步熟处理后的原料整齐入锅,保持原形并用小火长时间烹制而成,成菜后的特点是质地特烂、汤汁浓醇、菜汁融合、表面整齐、丰满滑润、光泽美观。
焖与扒在我国烹饪发展史上皆由烧、煮演变而来。焖法在我国南方菜系中,尤其是淮扬菜系中应用较为广泛,也是淮扬菜系擅长技法之一。而扒法在我国北方菜系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更为擅长此法,并创造出了许多精典北方大菜。
*** 焖菜有窍门
●要根据原料的不同质地和菜肴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熟处理 *** 。如蔬菜类原料,竹笋、萝卜等,要采用焯水的 *** ;而对于一些肉类原料,则多采用过油的 *** 进行熟处理。
●原料初步熟处理时,还要掌握上色的深浅或保色的效果。一般黄焖菜肴以醇厚香鲜的咸鲜味为主;红焖菜肴以浓厚微辣的家常味为主;而油焖菜肴以色泽油亮、清香、鲜美的咸鲜味为主。
● *** 肉类焖菜时,肉块要切得稍稍大点。因为肉类中含有可溶于水的呈鲜含氮物质,焖肉的时候释出越多,肉汤味道越浓,肉块的香味则会相对减淡,因此肉块切得要适当大点,以减少肉内呈鲜物质的外逸,这样肉味可比小块肉鲜美。
●不要一直用旺火焖煮。因为原料遇到急剧的高热,肌纤维变硬,原料,尤其是肉类原料不易煮烂。另外,一直用旺火焖制,也不能保证成品软嫩、清香、味美的口感。
●焖制菜肴的添汤量以淹没原料为宜。如焖制时间较长可适当增加汤量,反之则要减少。对易熟可用中火焖制,反之应用小火焖制。
●正确估计焖制的成熟时间,尽量减少揭锅盖的次数。焖制时频繁揭锅盖,不仅会引起温度的变化,而且原料中的芳香物质会随水气蒸发掉,使香味减少。
●家禽、家畜原料焖制成菜装盘时, 可清炒一些绿叶蔬菜垫底。这样既可增加菜肴的清香味, 又可减少菜肴的油腻感。
●在焖制过程中更好一次性加足水(或汤汁),中途不宜添水。加水量以水微微没过原料为佳,这样焖出的汤汁滋味才会更醇厚。
●如果中途要添加水,更好加开水。因为一般原料,尤其是肉类原料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遇冷后,因汤的温度发生变化,蛋白质会凝固,肉骨表面空隙也会收缩,不仅不易烧烂,而且鲜味也会降低,所以更好添加开水。
●调味料要最后加入,尤其是精盐、味精、鸡精、米醋等,更不宜过早加入,以免造成原料不易焖烂,或者原料挥发的现象。
●正确掌握和运用火候,也是 *** 焖菜的窍门之一,这里的火候应包括两个方面,即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的长短。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火候,就要掌握旺火、小火(或微火)等几个阶段的正确使用。
●焖菜时,其表面的浮沫多来源于原料中的血红蛋白、表面污物和水中的水垢等,当水温在80℃时,这些物质会飘浮在汤的表面,此时要用手勺将浮沫去除,直至撇净为止,以防影响成品的色泽和气味。
清鲜味醇之炖
qingxian weichun zhi dun
炖是将原料加入汤水和调味品,用旺火烧沸后转中、小火长时间烧煮成菜的烹调 *** 。炖菜大部分主料带骨、带皮,是 *** 火功菜的技法之一。炖菜具有原汁原味、汤鲜味浓、质地酥软的特点。
炖法是由煮法演变而来,至清代始见于文字记载。《食宪鸿秘》上有“顿豆豉(两则)”、“顿鲟鱼”、“顿鸡”、“蟹顿蛋”等,另有“炖鸭”一条,其法是:“肥鸭治净,去水气尽,用大葱斤许,洗净,摘去葱尖,搓碎,以大半入鸭腹,以小半铺锅底。酱油一大碗、酒一中碗、醋一小杯,量加水和匀,入锅,其汁须灌入鸭腹,外浸起,与鸭平……棉纸封锅口,文武火煮三次,极烂为度,葱亦极美”。《调鼎集》中关于炖的 *** 有很多,并且出现了酒炖、白糟炖、神仙炖、红炖、干炖、葱炖等不同的炖法。而《随园食单》中也出现了赤炖之法。
炖的种类
炖是家庭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烹调 *** 之一,分为不隔水炖和隔水炖两种;另外炖还有清炖和侉炖之说。
●不隔水炖
不隔水炖是将原料在沸水中烫去血污和腥膻气味,再放入陶制的器皿内,加入葱、姜、酒等调味品和水(加水量一般比原料稍多一些,如500克原料可加750克到1000克水),盖上盖,直接放在火上炖制。烹制时要先用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再移微火上炖至酥烂。炖煮的时间可根据原料的性质而定。
●隔水炖
隔水炖是将原料在沸水内烫去腥污后,放入瓷制、陶制的钵内,加入葱、姜、酒等调味品与汤汁,用纸封口,将钵放入水锅内(锅内的水需低于钵口,以滚沸水不浸入为度),盖严锅盖,不使漏气。用旺火使锅内的水不断滚沸,大约3小时即可炖好。隔水炖不易散失原料的鲜香味,制成的菜肴香鲜味足,汤汁清澈。此外,隔水炖也有将装好原料的密封钵放在沸滚的蒸笼上蒸炖的,其效果与不隔水炖基本相同,但因蒸炖的温度较高,必须掌握好蒸的时间。蒸的时间不足,会使原料不熟和缺少香鲜味道;蒸的时间过长,会使原料过于熟烂和散失香鲜滋味。
●清炖
清炖是将原料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去掉血污,再放入炖锅内,加入清水(或汤汁)和调味料,用慢火炖至成熟的一种 *** 。清炖是比较常见的炖法,多以一种原料为主,并且不加有色调味料。用此 *** 可做清炖排骨、清炖鸡块、清炖乳鸽、清炖乌鸡、炖雏鸡、清炖野鸭、清炖羊尾、清炖牛舌尾、清炖猪蹄、清炖牛肉、清炖牛尾等菜肴。
●侉炖
侉炖又称浑炖、刮炖等,是把原料加工成形后,用沸水焯一下或放入油锅内炸至成熟,再放入调好口味的汤锅内炖烂而成。侉炖菜肴在调味上可以加入有色调味料,而且炖制的时间要比清炖短,对于易熟的原料,只需要15分钟,而对于肉类等原料,一般也不超过1小时。用此 *** 可做侉炖鲤鱼、刮炖鳜鱼、侉炖芋头鹅肉、刮炖子鸡、侉炖黄豆猪肘等菜肴。
炖菜·煨菜有区别
在我国许多烹调书籍中,对炖和煨的解释十分相似,都是将原料加入大量的汤水,用旺火烧沸,再用小火或微火经长时间的加热使原料酥烂而成。
炖菜和煨菜都属火功菜,但在实际烹饪操作当中,炖与煨显然是有原则性区别的。
一是炖菜与煨菜两者选料要求不同。炖菜一般要求选一些原汁原味的鲜嫩的原料,如猪五花肉(蟹粉狮子头)、马蹄鳖(清炖马蹄鳖)等。而煨菜适宜选一些质地粗老的动物性原料,如老母鸡、老鸭、猪蹄、牛肉等。
另外,炖菜与煨菜两者出来的汤质不同。由于煨的选料和火候特别,往往成品汤质多呈浓醇肥厚状。而炖(这里主要指清炖)的选料和火候,却产生了清澈见底的鲜美汤质,两者风格各异,各有千秋。
*** 炖菜有窍门
●炖菜选用畜类、禽类、水产以及部分蔬菜等为主料,加工成大块或整块,不宜切小切细,但对于肉类原料,可以加工成蓉泥,制成丸子状,再 *** 成菜。
●无论是畜肉原料,还是蔬菜、豆制品, *** 炖菜时都必须经过焯水等初步熟处理,以清除原料中的血污和异味,保证成品的口味。
●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往牛肉锅中放点茶叶,很快就可以把牛肉炖烂。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放入炖锅中和牛肉同煮即可。
●炖猪肉时不宜用旺火,盐也不宜加入过早,更不要在中途加水。用小火炖猪肉时,放入几粒山楂,不仅肉烂得快,而且还能增鲜。
●原料在炖制开始时,可根据情况,先加入葱、姜和料酒之类的调料,主要目的是可以除腥增香,大多不能先放入咸味调味品,特别是不能放盐,如果盐放早了,由于渗透压的作用,会严重影响原料的酥烂,延长成熟时间,只能在炖熟出锅前加入调味(但炖丸子除外)。
●不隔水炖切忌用旺火久烧,只要水一烧开,就要转入小火炖。否则汤色就会变白,失去汤清的特色。
●要使原料中的营养物质充分溢出进入汤汁内,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炖制,但不是时间越长越好。一般地说,若用肉用型鸡或碎猪肉等易熟原料,时间可在2小时左右;若用猪棒骨、火腿骨头、老母鸡或猪爪等难熟的原料,则时间要长一些,为3~4小时。
炖汤·煲汤·其他
炖汤和煲汤就是用不同的烹饪 *** 来 *** 汤。所谓煲即是指用沙锅或煲来烹调食物,是把各种经过初步加工处理的原料放入锅内,加入汤汁等,再把锅直接放于火上焖煮而成。煲汤的 *** *** 比较简单,煲汤也会使锅内汤水愈煮愈少,而原料呈现酥软的特色。
而炖就是将原料经过出水等处理,再把原料与汤水等放入沙锅中,盖上锅盖,置于另一大锅内(锅内的水量低于沙锅,以水沸时不溢进沙锅为宜),上火隔水炖制熟烂而成。炖法可使原料和汤汁的受热稳定,菜肴鲜香味不易流失,汤汁则清澈如水。此外,在炖的过程中不需要加水,若以一碗水的量,炖好时分量也是一碗,而原料虽炖至熟烂,但形体却很完整。肉质口感也较软嫩,吃时是连料带汤一起食用。也因为炖汤有原汁原味的特色,滋补性比煲汤强一些。
无论是炖汤还是煲汤,都属于重火工的汤品,关于火候的要求便非常严格。其可分成只要滚开后即可上桌的滚汤和烹调长达3~4小时以上的煲汤。而火候方面,由大火、中火到小火这三个漫长的过程,都各有其肩负的任务。大火的功能在于将原料与汤汁烧沸,把温度控制在沸点,以利在转中火时,温度不至于降得太低,接下来的中火主要是要将食材的味道逼出,经过至少1小时以上的炖或煲的时间,使各种原料的味道渐渐释出,令汤汁更为鲜美。最后使用小火的时间更长,往往需要2小时甚至更久,凭借恒温使食材彻底软化。
此外,我们还常常听到三煲四炖之说。三煲是指煲汤一般需要3小时,而四炖是指炖汤需要4~6小时。无论是炖汤还是煲汤,一般都要熬足3小时以上,而且更好在24小时内食用,既保证了口感鲜美又使营养可以被充分吸收,功效可以完全发挥出来。
一步一步学焖炖
●选料
焖炖菜所使用的原料比较广泛,而原料选择也是做好焖炖菜的先决条件。焖炖菜的选料可分为主料选择和配料选择。主料宜选新鲜的动物性原料,如整鸡、整鱼、整鸭、大虾、猪排骨等。对于植物性原料,应选择新鲜、脆嫩、无虫蛀的一些蔬菜和菌类,如白菜、四季豆、豇豆、茄子、茭白、香菇、冬笋、木耳等。这些原料具有新鲜,含水分少和无特殊异味的特点。对于配料的选择,应对整道焖炖菜的色泽和口味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应选择一些新鲜、脆嫩、色泽鲜艳的原料,如玉兰片、青椒、黄瓜、莴笋等。
●初加工
原料的初步加工范畴较大,比如蔬菜的择根去杂,去斑除叶;动物除脏、煺毛、去鳞、洗涤等等。这其中还是以除脏和洗涤影响口味大些。比如我们将鱼刮鳞后便要除脏,大家知道,鱼胆是苦的,在除脏时如不小心或取脏 *** 不得当,便很容易将鱼胆弄破,结果胆汁四溢,在焖炖菜肴时苦味自然带入菜肴之中。再如各种动物的肠肚,在烹调前(或初步热处理前),必须彻底反复清洗,并且要加入一定量的矾、碱、盐、面粉、苏打等物,洗至肠肚表面干净为佳,否则恶臭味会带入成品而影响菜肴的口味。另外,我们做“焖猪头”、“炖猪肘”时,必须将原料表面的绒毛、油泥用火燎去,刮洗干净,否则成品中油泥味过重。
●焯水
焯水是 *** 很多焖炖菜所必须的一道步骤,其又分为冷水焯和沸水焯两种。沸水焯是使用最为广泛的 *** ,是把原料直接放入沸水锅内焯烫而成。但是也有些原料和菜肴,则需要采用冷水焯的 *** 。大萝卜在炖前切成块,放入凉水锅内烧沸;再如肠肚在正式烹调前放入凉水锅内焯(紧)一下捞出;而海参类食材等,也需要放入冷水锅内焯烫。为什么都用冷水锅呢?是因为这些原料异味、臭味较大,它们的异、臭味会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渐散发出来,流失在水中或释放在空气里。如果用沸水锅焯水,那么原料表面骤然接触高温会形成外膜,尽管这层外膜微不足道,但也或多或少地阻碍着内部异味、臭味的散发,致使菜肴变味,影响菜肴的质量。
●过油
很多焖炖菜的原料需要经过过油的处理。很多读者问,既然已经焯水对原料进行了初步熟处理,为什么有时候还需要经过过油处理。其实过油也是原料热处理的过程,凡是过油的原料,其成品都增香,这一点是有目共识的普遍现象。如“莲藕炖子鸡”,既可以把子鸡和莲藕经过焯水后炖制成菜,也可以把子鸡过油后再配以莲藕块 *** ,其效果和味觉是不一样的,前者口味清淡,而后者更为鲜香。
●调味
调味就是焖炖菜肴时往锅(勺)中加入一定量的调味品的过程,它是决定菜肴口味的重要因素。在具体调味时有三个阶段,分为原料加热前调味、原料加热中调味和原料加热后调味。而原料加热前调味在焖炖菜中使用很少,而原料加热后调味则使用最多。
●成菜
成菜为焖炖菜肴中最后的一个步骤,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操作时要先将经过初步加工的各种原料倒入锅内(也可以先炝锅后放原料),加入足量的汤水后用旺火烧沸,撇去汤汁表面的浮沫和杂质,盖严锅盖,再用中火炖出原料本身的鲜味,然后改用小火炖至原料熟烂而成,最后加入调味料,勾芡或不勾芡后离火,直接上桌,或者把原料码放在容器内上桌即可。
焖炖菜常用锅具
想 *** 出既营养又美味的各种焖菜及炖菜,选一口好锅是必要的。市场上用于 *** 焖菜、炖菜比较常见的工具有铁锅、沙锅、瓦罐、汽锅、高压锅、焖烧锅等。
●铁锅
铁锅虽然看上去笨重些,但它结实耐用、受热均匀,且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用铁锅制菜能使菜中的含铁量增加,补充人体铁元素,对贫血等缺铁性疾病也有一定的功效。
从材料上说,铁锅可以分为生铁锅和熟铁锅两类。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使用生铁锅比较好,但熟铁锅也有优点,一是由于是精铁铸成,杂质少,因此传热比较均匀,不容易出现粘锅现象;二是由于用料好,锅可以做得很薄,锅内温度可以达到更高;三是档次高,表面光滑,容易清洗。
●沙锅
沙锅是由陶泥和细沙混合烧制而成的,具有非常好的保温性,能耐酸碱、耐久煮,特别适合小火慢炖。用沙锅 *** 而成的菜肴香美浓郁,能更好的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是 *** 炖菜类菜肴的首选器具之一。
●瓦罐
瓦罐通常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配制,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经过这一过程,原本柔软的泥罐变成了坚硬结实的瓦罐。在我国,民间用瓦罐 *** 焖菜、炖菜的历史源远流长,它除了具有良好的耐高温,传热均匀,散热慢的特性以外,还有养生的独特功效。正是因为这种特性,能让食物在瓦罐中迅速被加热,更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料中的营养。
●汽锅
汽锅是由紫泥制成,形似火锅,烧制而成的陶器锅。由锅体和锅盖两部分组成。锅体中心有一下粗上细的锥形通气孔。锅盖由通气孔套在锅口上,上下气孔相通。烹制汽锅菜肴时先把汽锅放进蒸锅(蒸锅内的水能接触汽锅底部为宜),再用小火慢炖,使蒸气由汽锅中的气孔进入汽锅,进而化汽为水而使原料熟烂。
●高压锅
高压锅是家庭中常备的锅具,是利用气压的上升来提高锅内温度,促使食物快速成熟,从而达到省时、节能的效果。用高压锅快速 *** 炖菜、焖菜,对于一些时间不宽裕的人,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些人认为用高压锅 *** 焖菜、炖菜很不理想,营养会大量流失。其实不然,用高压锅炖菜应该说更有营养,因为高压锅 *** 菜肴是在一个密封的环境下,营养是不会流失的。当然用沙锅 *** 菜肴味道会好些,不过沙锅不是密封的,因此营养会流失一些。
●焖烧锅
焖烧锅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品,其结构和原理并不复杂。焖烧锅采用双重锅身设计, *** 焖炖菜肴时只需要先把各种食物煮沸,再放入外锅内盖好,即可继续焖煮。焖烧锅方便又安全,可以保持食物原味,营养不流失,并且能够节省60%~80%的煮食时间,达到省时,省能源与环保的效果。
焖菜与炖菜
被饮食行业称为“火功菜”,其一般是指用水传热、小火微火长时间烹制 *** 而言。这类技法,主要包括炖、焖还有煨三种。实际上像酱、卤、煮以及一部分烧法,也都属于这种范围。
在我国烹调技术中,火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构成烹调技术的还有刀工、调味、芡汁、口味等一系列不同的条件。就拿焖菜和炖菜两种技法来说,尽管它们用的火候十分相似,可是在汤汁和口味上却有显著的区别。焖法要求汤汁紧浓,口味肥厚,汤清而鲜。所以一般地把炖称为“清炖”。
炖法更大的特点在于“清鲜”二字,特别是“清”,是它区别于“焖”的显著标志。为了取得“清鲜”的效果,前辈厨师们创造了别具风格的隔水加热的独特炖法,用这种炖法烹制的菜肴,不但质地烂酥,原汁原味,而且汤色澄清,鲜味浓郁,成为具有特色的风味品种。
爱上焖炖菜
●焖菜以及炖菜主要靠水作为加热介质,温度不会过高,基本上不超过100℃,因此不会因加热过度产生对身体有害的致癌物质。
●经过焖制或炖制的菜肴,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小火炖煮,其各种原料会变得非常柔软,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炖菜以及焖菜的烹调时间长,便于各种调味品充分作用,使食材入味,味道更为可口。
●焖炖菜时需要盖上盖加热,相对于同氧气隔绝,因此原料中的大部分抗氧化成分可以得到保存。
●焖炖菜多是连菜带汤汁一起食用,可以保证原料中的矿物质被完全吸收而不会损失。
●焖炖菜常常将多种原料同时炖煮,食物品种容易实现多样化,也便于添加各种养生的食材,更有利于营养均衡。
01
黄焖鸡
原料:
土公鸡1只(约1500克) 土豆块、烟笋条各150克 自制豆瓣酱60克 红花椒10克 老姜片20克 蒜瓣50克 子姜片、青红椒节、蒜苗节、干小米椒、海椒面、八角粉、味精、鸡精、料酒、香油、花椒油各适量 菜油、自制红油各150毫升
制法:
1.将土鸡宰杀治净后,斩成块。
2.锅入菜油和自制的红油烧热,下老姜片、蒜瓣、红花椒和自制豆瓣酱先炒香,再加入干小米椒和海椒面炒匀,随后放入鸡块边炒边加入八角粉和料酒,等倒入高压锅上火压至鸡肉软熟时,离火待用。
3.炒锅入色拉油烧热,下子姜片、青红椒节和蒜苗节炒香后,才倒入高压锅压好的鸡块,并放入事先煮好的烟笋和土豆块一起翻炒,出锅前调入鸡精、味精,并淋入香油和花椒油,装盘便好。
02
黄焖排骨
材料:猪小排500g、土豆一个、青椒一只、酱油10g、鸡蛋1个、干淀粉5g、水淀粉10g
做法:
1、排骨洗净垛成寸段,纳盆,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腌渍约5分钟备用。鸡蛋磕入碗内,加入干淀粉搅成全蛋糊,放入淹好的排骨抓匀待用。
2、净锅置火上,入色拉油烧至六成热,将排骨逐块下入油锅中,炸至色呈浅黄时捞出。
3、净锅入鲜汤上火, 更好没过排骨。加花椒粒、香叶、大茴、葱段、蒜瓣、精盐、酱油、蚝油调味。加入土豆。
4.煮好之后倒入炒锅 再加入油菜、茶树菇、千张等配菜,快熟的时候倒入水淀粉收锅即可。
03
黄焖羊蹄
原料:
羊蹄6只(约1000克),姜块20克,姜米8克,蒜米10克,八角5克,茴香5克,砂仁5克,草果5克,花椒10克,鲜花椒20克,干辣椒20克,小米辣5克,盐8克,味精3克,鸡精5克,五香粉15克,生抽3克,辣鲜露5克,香油3克。
制法:
1.将羊蹄表皮去毛,刮洗干净,反复焯烫几次至无异味,洗净;
2.入砂罐内,加清水、姜块、干辣椒、茴香、砂仁、草果、八角、花椒烧沸,转小火炖至熟透,加盐煮5分钟,起锅待用;
3.锅置旺火上入油烧热,下小米辣、鲜花椒炝香,加姜米、蒜米炒香,加炖羊蹄原汤,入羊蹄,加盐、生抽、辣鲜露、五香粉烧至入味,放味精、鸡精,收汁,淋香油,起锅装入烧热的铁板上即可。
04
黄焖汁青稞鲍
做法:
1、把鲜鲍鱼治净,剞十字花刀后,投入沸水锅稍微汆一下。另把青稞上笼蒸熟待用,胡萝卜和嫩玉米粒则打成泥待用。
2、把鸡蛋磕入碗里搅散,加入盐和清水搅匀以后,再分装窝盘里,上笼蒸3分钟后取出来,放上青稞和鲍鱼,上笼蒸熟了待用。
3、锅里放浓汤烧热,下胡萝卜泥和玉米泥煮几分钟,其间加盐和鸡粉调好味。用湿生粉勾薄芡并淋入初榨特级橄榄油以后,出锅舀在盘中鲍鱼上,最后撒入芦笋薄片,即成。
05
黄焖耗牛肉
(荔波县晓荔波原生态酒楼 莫仕芳 *** )
做法:
1、把带皮牦牛肉治净,并切成厚片;青红尖椒切成长颗粒状。
2、炒锅置旺火上,放入适量的食用油烧至七成热,下入牦牛肉片煸炒至水分将干且卷起后,放入青红尖椒颗粒、花椒、野山椒粒、姜片和蒜瓣煸炒出香。
3、待掺入少量鲜汤,调入料酒、盐、白糖、酱油、蚝油和十三香粉,焖至汤汁微干时,放入芹菜节、鸡精、花椒油和红油翻炒均匀。起锅装入火锅盆内,撒上酥黄豆,放置于木炭火上加热食用。
06
茨菰黄焖黑山羊
主料:黑山羊肉块350克,茨菰块120克。
辅料:鲜薄荷叶10克,皱皮椒10克。
调料:
姜丁20克,蒜粒10克,草果1个,八角2个,丘北辣椒4个,花椒10粒,傅家酱40克,汤池老酱20克,昭通酱10克,鸡粉10克,云南本地酱油10克,盐2克。
制法:
1、热锅入油,爆香姜丁、蒜粒、草果、八角、丘北辣椒、花椒,下傅家酱、汤池老酱、昭通酱慢火炒出香味,放入黑山羊肉块、茨菰块慢慢煸炒至羊肉无水分、出香味,下冷水没过羊肉,小火炖制2.5小时至羊肉软烂,放皱皮椒,加鸡粉、云南本地酱油、盐调味,大火收汁,出锅装入盛器,点缀鲜薄荷叶即可。
点评:黑山羊肉经长时间炖制,肉质粑软、酱香微辣,茨菰吸收了羊肉和汤汁的精华,软糯入味。
大厨小贴士:
傅家酱:云南曲靖特产辣酱,以丘北辣椒、罗源菜籽油、川椒等为主要原料,按傅家祖传秘方 *** 而成。
汤池老酱:云南昆明阳宗海汤池地区出产的特色酱料,以温泉水和滇辣椒为主要原料、秉承百年传统秘方酿造而成。
昭通酱:云南昭通一带的特色豆酱,具有麻辣鲜香的滇、川风味特点。
07
黄焖泥鳅
食材: 泥鳅 石菖蒲 笋衣 青蒜 线椒 小米椒 辣椒 老姜 蒜 盐 生抽 老抽 水淀粉 油
做法:
1、青蒜、线椒、小米椒切段;老姜、蒜切末;石菖蒲卷成团,备用;
2、锅内预热,倒入泥鳅盖上盖子干煸,等待泥鳅变熟即可捞出,备用;
3、锅内放油,倒入泥鳅炸制金黄,即可捞出,备用;
4、锅内剩余少量油,再次倒入泥鳅煸香,用铲子挤压泥鳅,倒入盐、生抽、老抽、姜蒜、辣椒、米酒、石菖蒲放入其中,翻炒均匀,备用;
5、另起锅,倒入线椒、小米椒、笋衣、盐、生抽、翻炒均匀后,将其倒入盛有泥鳅锅中焖2分钟左右,再加入青蒜、水淀粉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6、摆盘,即可食用。
08
黄焖脆皮猪脚
主料:新鲜猪脚尖1800克。
配料:雪峰山马邦笋(干 150克)、山泉水1000克、蜂蜜50克。
调料:盐、胡椒、毛菜油。
*** *** :
1.将猪脚尖用小火煮至40分钟。
2.将猪脚尖用5成油温慢慢炸至皮脆,然后用冷水泡至起虎皮,斩件。
3.放入菜籽油、姜煸香。
4.放入山泉水焖至酥软,调味,装盘即可(笋子提前备好,打底)。
特点:皮脆、糯软、不油腻,色泽金黄。
09
黄焖太极豆腐
原料:嫩豆腐、胡萝卜、蜜豆仁、南瓜汁、素高汤。
调料:盐、蘑菇精、香油、生粉水。
做法:
1、将豆腐用模具印出摆入盘中,胡萝卜洗净切薄片,用同样的模具印出,再用雕刻刀刻出太极图案,如图摆在豆腐上,放入蒸笼蒸5分钟取出。
2、把蜜豆仁焯熟如图摆在豆腐上。
3、起锅加入一勺素高汤烧开,加入南瓜汁,调入盐、蘑菇精,勾薄芡淋上几滴香油出锅,浇在太极豆腐上即可。
10
黄焖黑山羊
原料:
黑山羊肉1500克,青辣椒50克,红辣椒50克,芹菜100克,老姜25克,香葱25克,蒜瓣50克,野山椒50克,桂皮15克,八角3个,香叶5片,干辣椒5个。
调料:
山茶油100克,永丰辣酱50克,剁辣椒50克,蚝油25克,料酒50克,生抽25克,鸡粉10克,胡椒粉5克。
*** *** :
1. 黑山羊改成大块,冷水下锅焯透。老姜去皮切片。香葱打成结。
2. 将焯过的羊肉放入瓦罐,依次放姜片、葱结、桂皮、八角、干辣椒、香味、加够水,盖上盖移至小火焖45分钟左右。
3. 取出焖好的羊肉切片,青辣椒、红辣椒切斜片,蒜瓣去皮拍碎,芹菜切段备用。
4. 锅烧热,加山茶油,下入蒜、永丰辣酱、剁辣椒、野山椒煸香,加羊肉片同炒至香气四溢时加原汤、蚝油、生抽、鸡粉、胡椒粉、料酒,待开锅,盖上锅盖小火焖3分钟左右,撒青辣椒、红辣椒片、芹菜段,滚锅即可。
11
黄焖嫩仔鱼
主料:嫩仔鱼500克
配料:青椒80克、红尖椒20克、紫苏50克、小米椒50克
调料:白酒、白醋少许,蒸鱼鼓油50克、盐味1克
*** 过程:
1.将嫩仔鱼去内脏,用盐抓一下,过油炸成金黄色;
2.锅内放猪油,放入配料,炒香放入高汤;
3.最后放入炸好的鱼仔,煮熟放入调料调味即可。
特点:鱼肉鲜美,营养健康
12
黄焖花猪肉
主料:宁乡土花猪肉350克
辅料:姜末、蒜末各10克、蕌头切末15克、剁辣椒10克、高汤100克
调料:盐10克、鸡精5克
做法:
1、锅里放入猪油50克,放入姜蒜末、剁辣椒、蕌末炒香。
2、放入高汤,煮沸。
3、将切好片的猪肉放入高汤,焖至成熟,放大蒜叶出锅即可。
特点:
汤鲜肉嫩,十分滋补。肉质很嫩;配料选得好,剁辣椒的加入可起到开胃的效果。
13
石锅黄焖驴肉
(独山县凯跃黔滋驴 王健 *** )
做法:
1、把带皮驴肉治净,入加有姜葱和料酒的沸水锅里汆去血水后,捞出来沥水并斩成块。
2、净锅入食用油烧热,投入驴肉块爆至水分将干时,下入干辣椒节、花椒、姜片、蒜瓣、葱节、糍粑辣椒和豆瓣炒香出色,掺鲜汤烧沸后,调入盐、料酒、胡椒粉、味精、鸡精和白糖,转小火炖至软烂入味时,出锅装入垫有素菜的石锅内,撒上鱼香菜和熟白芝麻,上桌点火食用。
豆腐,可以凉拌、炖汤、炒菜,怎么做都不会出错,怎么做都好吃。
小吃街上的热豆腐、家庭餐桌上的麻婆豆腐,高档宴席上的文思豆腐,豆腐总是以低调的姿态出现,然后高调占据人们的味蕾。
爱豆腐的人不在少数,但能说出个中原因的寥寥无几。
蓝家夏夏| ? 撰文
离不了豆腐的河南人
也说不清河南有多少种豆腐
前段时间,逛超市看到,货架上摆着一把把麻绳捆好的香椿,鲜灵。
没忍住,果断带了一把,还没到家我已经琢磨好了怎么吃。
首选当然是,香椿拌豆腐。
嫩嫩的豆腐混合香椿的独特香味,尝一口,就是春天的味道。
野菜拌豆腐,是河南的春天。
在安阳滑县,一开春,大批的人便会捋柳絮,只为一道,柳絮拌豆腐。
野菜都是应时的美味,并不是每天都能吃到,豆腐不一样,便宜、好做又好吃。
从每天清晨开始,河南人就开始吃豆腐,明星选手胡辣汤也免不了被豆腐脑两掺。
胡辣汤的辣,在柔和的豆腐脑下,变得柔和,伴着清晨,喝下一碗,提神醒脑又不会过分成信球辣。
“豆腐豆腐,吃了有福”,豆腐也登上了河南婚宴上的素食队伍。
河南婚宴流行八大碗,传统的八大碗做法各异,不同地区差别不小,但都少不了豆腐。
黄焖豆腐,中原名菜,是豫菜厨师的必修课之一。
豆腐甚至成为一种习俗。
每年都能在洛阳栾川的重渡沟景区看到,近五百张桌子依次排开,十口巨型大锅旁边,师傅们现场 *** 豆腐。
用山泉水泡豆,石磨磨豆浆,酸浆点卤,石板压制的栾川豆腐,质地细腻嫩滑,滑而松软,味道鲜美。
而在许昌的街头,豆腐是一种美味的小吃,热豆腐。
热豆腐其实就是鲜豆腐。切成不规则的菱形块,放上芝麻酱、红油辣椒等,吃的就是新鲜出炉的口感。
市面上热水回锅的做法,并不正宗。
说来,河南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豆腐做法。
开封的洧川豆腐,质地坚硬,可用秤钩挂,可用麻绳穿提,放到锅里炖不变形,煮不化;信阳人的豆腐美味密码,是白花花的毛豆腐;为了与时间比赛,运河边的朱仙镇豆腐干更耐保存。
还有包豆腐、鸭蛋豆腐干,来到河南,就算是纯豆腐的素宴也不会让人生疲。
豆腐是长生秘方?
我们都知道,古代时期,北方最主要的五谷是,麻、黍、稷、麦、菽。
菽,就是黄豆。在先秦的《小雅?小宛》中写到,“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但大家不一定知道,从黄豆到豆腐中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直到东汉时期,豆腐才以极其戏剧的方式之一次现身。
豆腐是怎么来的呢?答:炼丹失败,炼成了豆腐。
相传,淮南王刘安好“道”,一天到晚琢磨怎么长生不老,以重金招纳数千方术之士,为他出谋划策。
在N多次头脑风暴之后,他想到了一个自以为非常绝妙的 *** :用山中的清泉水磨制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
当然,失败了,仙丹并没有炼成,出现了鲜嫩绵滑的东西。
其中有人,不知道抱着什么心态,选择尝了一些,而且感觉味道还不错。
他们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菽乳,就是后来的“豆腐”。
程朱理学的朱熹在《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而且自注“世传豆腐本乃淮南王术。”
医圣李时珍在《本草》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相似的说法,在后世很多文章和诗句中频繁出现。淮南王刘安就在无意中成为了豆腐的老祖宗。
最重要的是,1959年,在河南新密的汉墓遗址出土的打虎亭汉墓画像石上,豆腐 *** 的过程,从浸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到成形已经有一个规范。
2020年,新密也被授予“河南省豆腐之乡”。
豆腐,洁白的模样,喜人,因此,被统治者们看中,逐渐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
贫困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自小就学会了吃苦,见不得大臣们铺张浪费。
于是,他想出了“四菜一汤”的用餐规格,汤就是葱花豆腐汤。
近代,孙中山先生在《建国大纲》中认为,中国的素食一定是豆腐, 豆腐是植物中的肉料。而且提倡全国吃豆腐。
因此,后来一段时间,吃豆腐成了一股热潮。
豆腐的世界之旅
打开了全球人的美食新大门
中国是黄豆的故乡,也被世界誉为“大豆王国”。
所以,全世界爱吃豆腐的人都要感谢中国。
中国人走遍全球,也把豆腐带向了世界各地。
最早学会吃豆腐的是,日本。
不得不说,唐朝为日本带去了很多新鲜事物,天宝12年鉴真东渡日本,随着他飘洋过海的还有豆腐的 *** *** 。
甜辣口的麻婆豆腐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中国料理。现在日本的街头也随处可见。
宋朝时期,豆腐传入朝鲜,而后随华侨流入赞比亚、坦桑尼亚、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尼日利亚等地区。
而在西方,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了解豆腐,也无法接受吃豆腐。
1873年,闭关锁国的清 *** 迈出了近代探索的脚步,首次正式参加于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万国博览会。
当年的世博会被认为是19世纪重大的财政失败例子之一,收益仅是其开支的六分之一。
但,豆制品自此传入了欧洲。
游记,是当时的欧洲人了解清 *** 的窗口,西班牙神父闵明我曾在游记中介绍了中国豆腐,大致意思是,豆腐在中国最常见、最平常、更便宜的食物,皇族贵胄和平民百姓都喜欢吃。
这波按头安利,成功打开了欧洲人吃豆腐的大门。
豆腐沙拉、豆腐汉堡、豆腐冰淇淋,认为豆腐是中国的奶酪的欧洲,也确实把它当成奶酪食用。
豆腐冰激凌
1907 年, *** 元老之一的李石曾留学巴黎,出版了法文书籍《大豆的研究》,中国的豆腐 *** 与文化席卷法国。
以至于不久之后,中国人创办的之一家中国豆腐公司,刮起了一阵“豆腐旋风”。
意大利流行红酱炖豆腐,俄罗斯引入了石牌豆腐制品和菜肴,德国民众爱吃虾仁豆腐和菜花豆腐汤。
洛杉矶甚至还专门设立了“豆腐节”。
前总统克林顿患心脏病后,从一个爱吃炸鸡汉堡的人变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
在医生要求吃健康食物豆腐减肥后,美国中餐馆开始热销麻婆豆腐、砂锅豆腐、红烧豆腐各种豆腐美食。
豆腐,中国的家常小菜,几经传播,成为国际名菜。
这背后,不只是味道,也是文化。
(图片来源于 *** )
让你多吃五口饭的黄焖豆腐皮小安周末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动手做美食,犒劳一下自己
平时上班都挺忙的,吃饭也都是简单凑合一下,或者是点外卖,但是在外面吃肯定不如自己做的干净放心,
所以我们可以趁着周末在家做几道菜,和家人或者亲戚朋友一起聚聚,也是非常不错的。
今天小安给大家带来的是黄焖豆腐皮。滚烫的一口黄豆酱包着豆皮,吃下去从头爽到脚!
首先准备一大块儿豆皮,先将豆皮切宽条叠在一起,再斜刀切成菱形块。
准备两个薄皮青椒、两个红椒,切块。
准备一小块儿五花肉切薄片。
接下来咱们准备调酱汁。先来两勺花生,一勺黄豆酱,一勺老干妈,剁碎。
有了这个酱汁,你这道菜就成功一半了。
开火将水烧沸,下入豆腐皮,搁点盐。焯两分钟后捞出。
将锅烧热,搁一点点油,下入五花肉片,煸炒出猪油。下入姜米、葱花和之前剁好的酱汁,
再倒入干豆腐回锅。转大火煸炒,倒入清水没过。大火烧开,再下一圈生抽,半圈老抽、半勺十三香,一勺白糖提鲜。转小火盖盖焖5分钟。
开盖,稍微拿点水淀粉勾个欠。把汤汁打浓糊的下入青红椒扒拉匀。盖盖再焖30s。
千滚豆腐万滚鱼,百滚千张万人迷。一道美味佳肴成功 *** 。
我最喜欢的吃法是倒在饭里搅一搅~啊不行了说着我就要流口水了,再去吃一碗!。”既然宅家不知道吃什么,就来看看小安菜谱吧!
周末愉快,记得按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