鳑鲏鱼怎么养,鳑鲏鱼怎么养容易发色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6 0
家中饲养的观赏鱼再多,也要做好下述几件事,保证观赏鱼越养越好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好的观赏鱼,是靠不断投喂增强体质和及时换水,才能把它们的状态调理出来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假设我们家中的鱼缸较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保证及时给它们更换水质,最起码,应该保证住两点:

之一就是及时投喂,并且尽可能的提供它们最为适合的鱼食。

第二就是每天需要关注一下它们的状态,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

并不说,观赏鱼买回家,只要往鱼缸里一放,或者是每天撒点鱼食给它们,这就是养鱼了。

很多新鱼友和老鱼友之间的差距,不是差在换水上,也不是差在投喂上,而是差在了对于观赏鱼的观察上。

即使是饲料鱼,也要及时投喂为佳,更何况是其他观赏鱼乎?

很多鱼友会说,养鱼老道很奢侈啊,连个小麦穗和鳑鲏鱼也要投喂血红虫。

我也曾开玩笑的说,喂不起啊,只有拍视频的时候,才会投喂血红虫。

其实呢?因为有虾虎鱼的存在,它们几乎不吃鱼饲料,每天我都会给这个鱼缸投喂一点血红虫的,而且必须保证虾虎鱼能够抢得到,否则它们早就饿死了。

在我这里,除了饲料鱼是隔三差五的投喂以外,还有部分清道夫,尤其是罗汉鱼缸里的,可能无法做到精准投喂,其他的观赏鱼全部都是,提供的它们最喜欢吃的鱼饲料或者冰食,或者活食。

如果观赏鱼没有一个强健的体质,我们饲养起来就会很困难,这并不是什么有爱心或者一视同仁,自私点说,是为了我们饲养起来更省事罢了,就是这么简单,否则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也只有身强体壮的观赏鱼,才能少患病,才能抵抗得住不换水所带来的灾难,至少,比起体质孱弱的鱼,耐受力要强很多、很多。

适度观察每一缸观赏鱼,不但是为了防病,更是为了培养互动性,否则,它们的状态一定会每况愈下,稍不注意就拜拜了

很多鱼友会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鱼店里的观赏鱼,基本都不怕人?

只要我们拿回家饲养几天以后,不是这个毛病,就是那个毛病的,而且整天担惊受怕,在那里不断撞缸?

甚至于,明明这缸观赏鱼养熟了一段时间以后,只要有几天时间不去关注,它们就会怕人怕的要死,尤其是各种神经敏感的热带鱼或者锦鲤。

其实呢,这个就与我们的观察和陪伴息息相关了,如果平时家中无人,一缸观赏鱼在那里自由自在的游动,突然有人影出现在鱼缸前,它们不吓死才怪,这是很正常的本能反应。

因此,即使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投喂观赏鱼的问题上,也要尽可能的做到有效互动。

这个有效互动,我已经说过多次了,就是一个适度饥饿、加上少食多餐。

需要一分为二、一分为三的投喂方式,即使是一顿饭,也把它分成三四次,这样,就会让观赏鱼形成有效的条件反射,它们就会迅速认识主人的存在,才能够看到主人之后不再害怕。

这一点,或者说这样的一个小小操作,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旦观赏鱼开始出现了极度恐惧,那么,什么病都来了,哪怕是集体炸缸,我们也根本无法去处理,只能是在那里干瞪眼。

这个问题,也不必去问别人,别人是无法帮你解决掉你的观赏鱼,它们的心理问题的,我们又不是观赏鱼的心理医生。

除非是因为水温或者水质原因,导致的观赏鱼惊缸,这个我在昨天的视频中也有提到过,是可以通过升温、换水、停食的老三样予以解决的。

因为牵扯到水质、水温问题,加盐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而观赏鱼已经持续害怕,过度投喂,必定会引起消化不良。

因此来说,遭遇到观赏鱼的炸缸、惊缸等情况,除了改善水质以外,就是换水、升温、停食,只有让观赏鱼保持适度饥饿,才能最终达成和我们的互动。

例行的观察,才是防病的重要手段,主要观察观赏鱼的发色、排便和巡游姿态

比如说我的那缸金鱼,在昨天换水后,更先发现的是宫鹅不动,这种情况以前也有,就是偶尔哪条鱼,突然灵魂出窍了,在那里想事情,但是这个行为时间会很短,稍纵即逝,绝对不会是那么长的时间,没有任何的动作。

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宫鹅金鱼的尾鳍上,有两三个白点,再去观察其他的鱼,某些小金鱼身上白点已经很多了,这些必须通过及时观察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只要是发现的早,处理起来就会很容易,如果有个三五天,根本不去观察它们,什么毛病都有可能出现的,因为这个季节在这里,而且我又添加了新鱼。

因此来说,在我们的观赏鱼大致养顺了以后,换水量倒是可以适度减少,假设我们比较懒的话。

但是投喂和观察,一样也不能少。

不管是我们的观赏鱼饲养了多少,其实在投喂和观察上所用的时间,几乎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十来分钟的事,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观赏鱼的很多问题。

一旦观察不到位,观赏鱼的疾病到了晚期再去治疗,我也不妨说句实话,有时候,治疗还不如不治。

要学会多缸鱼或者同缸鱼,互相对比观察

作为新鱼友,我们一定要学会观赏鱼之间的诸多对比观察。

无论是热带鱼、冷水鱼、或者是同缸鱼,它总会有状态好的、发色好的、呼吸最为均匀的,这些观赏鱼,都是我们的参照物,我们根据它们的表现,再去观察其他观赏鱼的表现,就很容易发现问题。

谁也不是每次判断观赏鱼的疾病,都一定准确的,包括了炸鳞、腹水、鳃病等,我有时候也是去互相参考以后,才能断定病情,因为某些疾病初期,是很微妙的东西,极有可能造成判断失误。

所以说,饲养观赏鱼,如果平时不会观察、不会投喂,再会管理水质,其实也是白搭。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为什么有人认为鳑鲏鱼很难饲养?掌握以下几点,就可以把它们养好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今天养鱼老道遇到了多年前的一位老朋友,看到我鱼缸里竟然饲养有鳑鲏鱼,突然想起了一段往事,说的是,想当年我在鱼店里曾经饲养过鳑鲏,当时我就说它们是高氧鱼,极难饲养,事实证明,最后饲养的结果也不是很美丽,为什么现在反而把它们养的很好了?

是啊,仔细回想起来当时确实如此,为什么这位鱼友能想起来这段往事呢?那是因为我的鳑鲏鱼都是他供应的,他是我们本地的钓鱼冠军,没事就钓到很多的鳑鲏鱼,然后不管我要还是不要,就往我鱼店里的闲置鱼缸里扔……

为什么以前认为鳑鲏鱼很难饲养,很多鱼友目前仍然饲养不好呢?

一、从心理上就不待见它们

现在回想起来,以前之所以饲养不好,首先一点就是先入为主了,当时看到了网上的一些介绍,本身就认为这个东西是高氧鱼,而且又是原生鱼,野性难驯,那个时候,这些小杂鱼根本也上不了台面,因此,从心里就不待见它们,这属于心态上的问题。

二、钓取的小鱼受伤严重,数量太多

因为这个哥们是钓鱼能手,所以说,每次钓取的鳑鲏鱼就是数以百计,呼啦啦一下子给我那么多,基本上体表全部带伤,更不用说钓钩所带来的伤害了,再加上饲养密度不合理,一个鱼缸里饲养几百条,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使氧气供应着,还是有不断翻肚阵亡的。

不过,养鱼都有这么一种心得体会,当我们拥有的多了,鱼缸里持续出现死鱼现象,这个心态就开始起变化了,打心底认为这个东西不好养,也不爱再去管理,任由其自然淘汰去了。

当然了,最后剩下来的都是精英,还是能够活的很好的。

这就充分说明了,根本不是难养不难养的问题,很多东西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那么,现在为什么感觉鳑鲏鱼如此容易饲养了呢?

为什么现在的鳑鲏鱼,感觉如此容易饲养了呢?

一、难得才是首要因素,身价上来了,欣赏水平和心态也有了变化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去过于抬高自己,事实就是如此,目前在我们这里,野外能够捞取到几条鳑鲏鱼,那就美死了,物以稀为贵,自然而然,就不是想当年的那种爱答不理的心态,这一点很重要。

二、捞取的数量少,没有外伤,饲养密度低、水体环境好

自己捞取的鳑鲏鱼,本身受伤情况极轻,几乎没有什么体表外伤,再加上适度注意捞取容器内的存贮密度,以及入缸时间及时,因此,它们的状态基本没有什么改观。

再者就是鱼缸内的造景和水质,相对来讲,比起当年鱼店的条件要强得多,那个时候,只知道裸缸饲养,数量又很多,即使跳缸了,根本也不看一眼,死了也就死了,丝毫不懂得珍惜。

因此来说,现在饲养起来,这个难度也就迅速降下来了。

掌握以下几点,都可以把鳑鲏鱼饲养的很好

一、喜群居、水体大、成群饲养为佳

鳑鲏鱼喜群居,更为喜欢比较开阔的水域,这就要求我们更好是使用至少60厘米及以上的鱼缸饲养,饲养数量上至少十条以上,而且需要一定的配鱼为好,比如说小麦穗,或者与鳑鲏同属的其他品种,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鱊。

关于鱊和鳑鲏的不同以及相似之处,在我其他的文章中曾有过介绍,在此不再详述。

二、适度造景,尽量模拟野外环境

几乎所有的原生鱼进入鱼缸后,都会不自觉地跳缸,那是因为它们在环境突变时,所出现的一种应激反应,说白了就是极度恐惧。

所以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营造一种类似它们野生的环境,比如,底砂可以选用原生地的底砂,更好是褐色或者其他深色,我的鱼缸里之所以选用陶粒,那是因为家中本来就有剩余,而且底色很深。

再者可以适度增加石块和水草造景,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稳定它们的情绪,再加上陪伴鱼的衬托,它们的胆量才会加大,这样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鱼缸的环境。

三、并不喜欢强大的水流冲击,也不必爆氧、不喜欢过于明亮的背景和灯光

鳑鲏鱼大多数是生活在比较静谧的池塘中,并不喜欢强大的水流冲击,其实呢,只要是饲养密度合适,水体较大,它们根本不会缺氧的,正如我60厘米的小鱼缸,饲养有50多条原生鱼,仅有一个小外挂在控制着,它们也活的很好。

如果有可能的话,鱼缸的三面更好用暗色背景纸围起来,只留一面观赏,暗色调的水体环境,它们的发色会更好,因为我的鱼缸没有三面背景纸,因此培养了缸壁上的丝藻。

再者就是,鳑鲏比较喜欢清洁的环境,我们也可以饲养几条底栖鱼、工具鱼,保持水体清洁,如果不是为了繁殖,无需饲养河蚌。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野外环境中,即使是阳光明媚,这个池塘也不可能完全透光的,鳑鲏鱼也不是绝对生活在水体上层的小型鱼,大部分在中底层游动,因此,这个光线的亮度根本不需要很强,过亮的灯光不可能利于它们发色的。

四、如果想要繁殖,可以饲养一个小河蚌,雌雄适度搭配

鳑鲏鱼在繁殖期的发色会更为艳丽,雄鱼为了争夺配偶才会出现更为夸张的体色,如果我们想要繁殖,可以在鱼缸里饲养一到两只小河蚌,不必饲养过多,否则有可能污染水质,如果说我们掌握不住饲养河蚌的要领,那还不如不养。

即使是在平时的饲养中,鳑鲏鱼也是要雌雄适度搭配的,至于说雌雄鉴别,其实并不难,看体色即可,不必看什么生殖器,鳑鲏鱼的体色,雌雄鱼差别还是很大的,仔细观察,很容易分辨,更何况到了繁殖期,雌鱼还会有长长的产卵管出现在体外。

鳑鲏鱼属于杂食性,几乎什么都吃,鱼饲料、小鱼虫、红虫、丰年虾等皆可摄食,它们都可以生长的很好。

只要是水体稳定,环境稳定,食物稳定,在饲养了一个阶段以后,想要它们很好的发色,其实并不难,只是需要我们去等待即可。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它既是药材,也可观赏,还可食用,但是钓友却很烦钓到它

钓友们野钓的时候由于环境复杂,面对各种各样的鱼情,只要有饵料,只要有食物。一些鱼类总会进窝吃饵。不管什么鱼类都有,有些是钓友的目标鱼,有些是钓友讨厌的小鱼,其实不管是什么鱼总比没有鱼吃钩要好。

这里面有一种鱼,它既是药材,也是食用鱼,又是观赏鱼,他就是“鳑鲏鱼”,咱们先来了解下鳑鲏的生存生长方式。

鳑鲏大多数种类栖息于淡水湖泊底层、河流浅水区,少数种类生活于清澈多石的溪流中。它们平时生活于静水水体,水草茂盛的环境中,喜群游。鳑鲏是杂食性鱼类,食物以藻类为主,一般摄食硅藻及其它藻类、碎屑,少量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也可摄食水草、高等植物的叶片、藻类、沉淀的有机物、浮游动物、水生昆虫。鳑鲏的生长分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及成鱼期5个阶段。多数种类鳑鲏性成熟年龄1龄,最长寿命仅为4-5年。

不了解鳑鲏鱼的时候,总感觉它们的寿命会很长,没想到寿命只有4-5年,很多钓友钓鱼的时候不喜欢鳑鲏鱼,其实鳑鲏鱼没有那么一无是处。

首先:观赏价值

小时候钓鱼尤其爱钓鳑鲏,因为鳑鲏颜色好看,五彩斑斓、体态优美,钓到颜色艳丽的鳑鲏总会养到玻璃瓶里。现在有花鸟市场都有鳑鲏鱼出售,颜色很好看,极具观赏价值。

其次:食用价值

鳑鲏鱼肉比较厚实,相对于小个体鲫鱼来说肉更多,内脏又少再加上很好钓,如果小钩细线拉饵的情况下,连竿双钩也很正常。

再加上它们都是成群活动,碰到鳑鲏进窝后,十分好钓,钓鳑鲏又不受天气气压的影响,不管其他鱼类吃饵不吃,反正它们是一直在吃饵。

经常在河边碰到专门钓鳑鲏的钓友,2.7米软竿,连竿拉到手酸。和他们聊天中得知,他们是专门为了钓鳑鲏而来,比较喜欢吃香煎鳑鲏。

最后:药物价值

鳑鲏味道微苦,性平,肌肉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胆甾醇,胡萝卜素,乳酸脱氢酶。脑含乙酰胆碱酯酶,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可补气健脾、解毒,对身体虚弱和治疗痘疮之毒亦有极好功效。

其实鳑鲏鱼,不管是观赏价值,还是药用价值,还是食用价值相对于其他小型鱼类都不错,钓友们碰到鳑鲏的其实不妨试试味道如何。

饲养原生鱼,最难就是让它们达到更佳发色,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关注养鱼老道,关注更多观赏鱼实践知识,让我们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最近几天养鱼老道一直关注着原生鱼这一块,也经常和很多饲养原生鱼的朋友在一起交流。

同时养鱼老道也非常的羡慕大家,到野外的池塘里或者溪流中都能够搞到很多品种的原生鱼,而我这里现在已经是一穷二白了,虽然很多年前也有饲养,但是现在根本看不到了。

在和各位饲养原生鱼的高手交流中,无一例外的都谈到了原生鱼的发色问题是最难的,事实上原生鱼的发色问题,也就是原生鱼的饲养问题。

我们还是要从饲养观赏鱼的各种角度去考虑。

一、水质问题当然是之一条铁律

饲养原生鱼,尤其是我们自己捕捞的,唯一无需担心的就是原生鱼的体质和选鱼的问题,这一点倒是不错。

那么,自然而然的水质问题就摆在了之一位。

大部分的原生鱼对于水质的酸碱度和硬度要求并不是太高,按理说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大部分饲养原生鱼的鱼友都是就地取材,所以这些观赏鱼也比较的适应当地的水质。

对于个别比较娇贵的鱼儿或者自来水水质并不是太适应的,我们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水,比如说喜欢弱酸性软水的原生鱼,我们可以依照南美风情鱼缸的设计风格,在缸内添加沉木或者榄仁叶之类可以降酸的东西,喜欢硬水的可以填加珊瑚沙等等。

鳑鲏鱼怎么养,鳑鲏鱼怎么养容易发色-第1张图片-

只要是在饲养这些原生鱼的水质上不出大格,那就没有什么问题。

二、水温问题也是必须保证的

想要我们的原生鱼达到更佳的发色,那么我们一定就要给它们提供最为适宜的水温,换而言之就是要提供一个它们认为是更佳的水温环境,这样才会有利于它们更好的发色和达到更佳的状态。

而且,大部分的我国原生鱼,都不是太喜欢高温的环境,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把鱼缸的水温设置得太高,饲养水温尽量不要超过28度以上,大部分的品种常年保持在25度上下就完全可以了。

三、单品种饲养极有利于原生鱼的发色

还是那句老话,我们既然想要自己的观赏鱼达到更佳的状态,对于某些性格极为暴烈地,比如说鳢科类的原生鱼,我们还是单品种甚至于单条饲养为好。

而对于很多的其他原生鱼,更好都是采取单品种饲养为佳,并且饲养密度一定不要太大,因为这些生活在野外的原生鱼,它们大多数领地意识都是异常强烈,之间打斗现象不断,虽然说它们在野外锻炼出了这种强健的体魄,即使受点小伤也无大碍,但是绝对会影响到我们的欣赏效果。

四、打造原生态环境和适当造流

任何一条常年在野外呆惯了的原生鱼,对于它们自己的生活环境都会异常的熟悉,大多数鱼儿突入鱼缸之后,都会出现极度的不适应期,包括了绝食、跳缸、狂游不止等现象,说白了就是野性难驯。

这个时候我们都是需要提供适当的造景,更好是依据它们各自不同的原生态环境予以造景,让它们有一个比较熟悉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心态,心态稳定了它们才能够更好的发色。

大部分的原生鱼在我们的饲养过程中,都需要人工造景,裸缸饲养的 *** 实际上并不可取,特别是对于虾虎鱼、鳑鲏鱼、宽鳍鱲之类的常见品种,有些常年生活在溪流中的原生鱼还需要人工造流。

五、溶氧量的要求很高

正因为这些原生鱼常年的生活在野外环境,所以水体的含氧量是极高的,因此我们还是需要保证住鱼缸内的氧气含量,本身适当的造流都是为了能够给它们提供足够的氧气。

大部分的原生鱼饲养密度一定要比人工鱼低,否则的话它们很容易就会出现缺氧的现象,当然了不怕缺氧的品种除外。

六、开口食物很重要

很多原生鱼在野外是根本不认识鱼饲料为何物的,特别是一些纯粹的肉食性品种,我们比如说鳢科类的和虾虎类的,基本上不会摄食鱼饲料,我们必须依据它们的习性,予以适合的食物提供。

想要它们达到更佳的发色,就要顺应它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轻易不要去私自更改,除非我们只是随便养着玩玩,否则的话,既想要它们良好的生长,又想养出来很好的状态和发色,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受累一些了。

在投喂各种活食的时候,清洁工作一定要做好,虽然它们体质强健对于各种活食都比较的耐受,轻易地也不会患上肠炎,但是比起野外各种食物的新鲜度,我们所能够提供的可能就会大打折扣了,因此活食要喂,卫生情况也一定要注意。

七、大多数的原生鱼并不耐药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就是,大部分的原生鱼都不耐药,因为它们从来也不说知道药为何物,所以说就给我们的饲养提升了很大的难度,我们一定要从水质、水温、环境、食物等方面去综合考量和注意。

虽然它们不耐药,但是除了缺氧和跳缸死亡以外,它们患病的概率也不是很大,毕竟是在野外经受风吹雨打一路走过来的,因此只要是上述问题我们能够做到实处,基本上下药的概率就很小了,它们都能够很好的生长。

最后一点,不提过滤谈水质就是胡说八道,但是原生鱼不同。因为在很多的原生鱼缸里,各种砂石、沉木造景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有时候会严重的阻碍了鱼缸里的正常水流,我们无法保证物理过滤对于鱼缸杂物的清除效率,所以只有在生化过滤上去多加注意。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饲养密度上去下手,尽量的避免饲养密度过大,虽然说底沙或者鱼缸内各种陈设可能也会产生硝化细菌,有一些原生鱼品种都不怕缺氧,但是严格的控制好它们的饲养密度,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

八、阳光

还有一点,我就不必细说了,任何观赏鱼的发色都离不开阳光或者灯光。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掌握了这些小窍门,鳑鲏饲养也很简单

最近看了很多朋友的原生缸,里面大多养些虾虎,鳑鲏这类原生鱼,感觉最近开始流行养这些小东西了。

鳑鲏这种原生鱼在我国的大部分的淡水河里都有分布,叫法也根据地域的差别而各式各样。北方有的朋友叫它葫芦片,葫芦子,有的地方叫它四方皮,镜面鱼。而我的老家在南方,属于沱江流域,当地人叫它“薄刀鱼”,大概就是根据它的薄薄如刀片的样子给它安的一个土名字。

以前关于鳑鲏这种鱼的记忆,基本还是停留在小时候。一到夏天,一群小伙伴在田里沟里用撮箕捞鳑鲏,一个下午基本就能捞来十几斤,晚上或煎或炸或者喂鸭子,但味道并不好,有种苦苦的感觉。有的老年人说用鳑鲏做药,可以治疗肾亏和疮毒,但没有试过,不知真假。

鳑鲏作为一种儿时小零食和鸡鸭的饲料,几十年来都是如此,但最近突然流行养这个鱼的时候,才发现河里数量也很少了,身价和以前也不可同日而语了。以前是论斤称,现在是论只卖了,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鳑鲏做为宠物鱼的历史还是比较长的,外国的养鱼玩家把中华鳑鲏称为“中国彩虹”,据说六十年代日本天皇还专门派人来太湖流域寻找这种鱼。

有很多朋友却觉得鳑鲏不容易养活,说它们见光死,其实这是没有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只要掌握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养好一缸鳑鲏确实不困难。

鳑鲏是一种原生鱼,生活的地方大多属于水流湍急,那么造缸的时候必须得考虑到这点,养鳑鲏做一个原生缸是必须的。有条件造景的话,水兰或者宫廷草适当点缀看起来效果不错。

鳑鲏同金鱼一样,属于高耗氧动物,能吃能拉,那么过滤系统一定的强大,水质败坏以后鳑鲏很容易跳缸。

至于吃方面,鳑鲏是不太讲究的,饲料,米饭,煮熟的南瓜等等,这些都可以。但一般还是掌握几分钟吃完为原则,吃不完就捞出来。

有的朋友想繁殖鳑鲏,但是家养的成功几率不大,因为它们繁殖需要河蚌这个载体,我喂养的时候试过很多次,很少成功过。在自然条件下,鳑鲏到了繁殖期,就会把卵产在河蚌体内,但同时河蚌也会把幼虫产在鳑鲏身上,这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9最后这个是重点,野采的鳑鲏能不能养活,最关键就是从河里捞起来到鱼缸的这段时间。很多朋友捞回来放哪里就不管了,或者直接扔鱼缸,这样基本不好养,即使养活了也很难出状态,鱼因为缺氧已经受伤了。

我的做法是,捞回来直接放大盆里,持续爆氧12小时,中途换一次水。爆氧12小时过后,大多数的鱼儿都已经恢复了状态,这个时候再过水放鱼缸里,基本上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我养鳑鲏那么久,用了这个小窍门基本上都很管用。

养这些鱼说起来很麻烦很复杂,但其实有些关键小窍门只要摸到了,想养好它们真的不是很困难。

鳑鲏鱼的两大做法,剁酱清蒸味道鲜,干煸酥脆无骨,酥香鳑鲏鱼

鱼菜其实非常好 *** ,这清蒸就是非常简单的 *** *** 呢。想吃辣味的,就将其放上剁椒,来做个剁椒鱼菜,味道非常的好。鳑鲏鱼小小巧巧的,一口一个都不是问题,爱吃鱼的你赶紧来试试这道菜吧,味道非常不错呢。



准备需要的食材:鳑鲏鱼500克,剁椒2勺,蚝油1勺,盐少许,料酒适量,糖少许,老姜1小块,香葱适量,油适量。

步骤一:鳑鲏鱼它的体形和鲫鱼相似,但比鲫鱼小,眼有彩色光泽,背面淡绿色。略带蓝色的闪光,腹面银白色,在国外,这鱼被称为中国彩虹。

步骤二:这种鱼养不大,更大不超过8-10厘米,而且多是野生的。鳑鲏鱼的鱼鳞是软的,大多数人做的时候都不去鱼鳞的。把买回来的鳑鲏去掉内脏后清洗干净后码入盘中。



步骤三:淋上料酒,放上老姜片,加入1勺蚝油,适量盐,再铺上2勺剁辣椒,再根据剁椒的咸淡加适量糖调下味。

步骤四:蒸锅中倒入适量水,大火煮开后把鳑鲏鱼放入锅中,大火蒸10分钟,即可,出锅前撒上香葱,淋入热油。

步骤五:做法特别简单,原本清淡的鳑鲏加入了剁椒,入味又下饭。鳑鲏蒸的时间不用太久,水开后10分钟即可。



这样一道好吃的蒸鱼菜,就 *** 好啦,吃着味道可棒啦。喜欢吃鱼类食材的朋友,可以试试这道菜哦,味道还不错呢。

鳑鲏鱼500克,干辣椒20克,油炸花生100克,青红椒各50克,熟芝麻5克,葱姜蒜适量,香菜适量,豆豉、孜然粒、干花椒、胡椒粉少许,盐、醋、黄酒少许,植物油100克(实际使用30克)。

步骤一:将处理干净内脏的小鱼用清水反复的淘洗几遍,一方面彻底去掉血水,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淘洗的过程去掉一部分鱼鳞。彻底清洗干净后控干水分,放入姜片,葱段,盐,胡椒粉,黄酒抓匀腌制15分钟。



步骤二:锅里放油,把油温烧到6-7成热,这时候放一个葱末下去,瞬间炸黄温度就够了。把鳑鲏鱼(还有其他鱼的鱼段)下锅先用大火炸,炸到微黄后就可以改中火继续炸,炸到金黄色即可出锅控油。就这样分批把鱼炸完。

步骤三:锅内油温升到7成,将所有鳑鲏鱼下锅。锅内油不多也不要担心,不停地翻炒一下就可以了。直到把鱼炸到酥脆,色泽金黄就可以出锅控油待用了。



步骤四:关火,等锅内油温降下来,下花生用小火浸炸,炸到花生熟透没有生味就可以捞起控油待用。这一步也可以用现成的油炸花生代替。青红椒切圈,葱香菜切末。姜蒜切粒,蒜要比姜多一些,因为蒜需要两次下锅,这样煸出来的小鱼更香。

步骤五:一把干辣椒剪成段后用清水浸泡,可以去掉灰尘又防止下锅即糊。锅留底油,下豆豉,花椒粒,孜然粒用小火炒香。

步骤六:油温逐渐上来后倒入一半蒜粒,全部姜粒,以及控干水分的干辣椒段。提高火力,用中大火炒出香味和微红的油色。将鳑鲏鱼倒入,用更大火翻炒几下,沿锅边倒入一丢丢醋烹香。



步骤七:将青红椒圈,油炸花生米,葱香菜末倒入,继续大火翻炒十几秒,加适量盐调味。关火,撒入熟白芝麻,翻炒均匀即可。

这样一道非常简单的,干煸鳑鲏鱼就算大功告成了。鳑鲏鱼已经彻底酥脆,无骨无渣,麻辣鲜香,特别适合佐酒。

鳑鲏把孩子送给活蚌养,这操作看着有点方

鳑(páng)鲏(pí)是一种颜色漂亮的小鱼,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欧洲。我国有鳑鲏家族中,5属里的12个品种。

图片来源丨Pexels

它分布在我国各大流域,以前随处可见,现在数量有所下降,但在一些没有被严重破坏的自然环境中还是能看到很多的。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成体鳑鲏大概在30-100mm,外形精致,体色格外好看。它的身体比较扁,体较高也薄,头部跟尾部显得短小,腹缘厚且无棱,背鳍跟臀鳍比较长,尾鳍呈叉形。

我国的鳑鲏大多呈银灰色,有的带橙黄色或蓝色斑纹,在我国的海河、黄河、珠江、溪江以及这些流域之间的水系都能见到。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鳑鲏这种小鱼活泼好动,对水质要求也不算高,但温度更好控制在14-28℃之间,水体中维持高溶氧量,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种点水草,铺上底砂,准备几个蚌供鳑鲏繁殖。

这种小鱼的繁殖方式属于体外繁殖,需要蚌作为载体,否则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很难完成繁殖。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鳑鲏的繁殖期集中在4-6月,也有部分不在这个范围内。总之,雌鱼会首先将卵子排进蚌的入水口,雄鱼随后在入水口附近排精,蚌吸入后,受精就开始了。

这段时间,雌雄鳑鲏会围着蚌,而且周期比较长,因为受精不止一次。受精卵差不多在一个月左右在蚌里孵化完成,也有部分会被蚌喷到鳑鲏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鱼孵化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好水质,否则鱼的成活率不会高。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孵化后的小鱼会到处找吃的,这时候可以喂食碾碎的薄片饲料,等鱼逐渐长大,饲料可以改为红虫、面包虫。

由于鳑鲏的受精不是一次完成,首批的小鱼长到一定体型后,可能会吃掉后来刚出生的小鱼,所以这方面要特别注意,可以考虑隔离培育。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原生状态下,鳑鲏比较喜欢在静水里,水草比较茂盛的地方,也会吃些丝藻,但基本不会啃食水草。

打算做原生缸的朋友可以根据这点进行设计,水体大一点,水位低一点,加上防护网防止跳缸,控制周围环境相对安静,以免受到惊吓。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鳑鲏作为我国著名观赏鱼,20世纪60年代被引进欧洲,20世纪90被日本熟知,说明大家对它的认可度比较高。

但由于鳑鲏的繁殖方式比较奇特,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么折腾,所以,繁殖的事情基本交给养殖场了。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现在鳑鲏的价格从几块到二十多块不等,相应的蚌也有销售,所以一套下来不怎么贵,但要稳定鳑鲏的状态,也要大一点的水体。


本文由意牌旗下【YEE水族世界】原创首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鳜鱼养殖要掌握哪些技巧?如何选择优质苗种?

鳜鱼又叫桂花鱼,体扁,背隆起,口大,体色青黄,一般以小鱼、虾为食,性凶猛,生长快。非常适合人工养殖,因肉质细嫩,无细刺,味道清甜鲜美,可烹制多种宴上名肴。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吃,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磷、硒等营养物质,有着非常不错的食用价值,那么养殖出品质好的鳜鱼要掌握哪些技巧呢?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吧!


1、选择良好的养殖环境

养殖区域建议要选择远离有毒有害场所及污染源或污染物。养殖区域内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且没有工业“三废”污染源,养殖鳜鱼的池塘须清除过多淤泥,干池曝晒,把底质晒硬。

2、选用优质苗种

优质的鳜鱼苗种能够很好的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要投放优质的鳜鱼苗种,一是选用种质纯正的苗种;二是投放规格整齐、游动活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三是杜绝近亲繁殖,定期更换鳜鱼亲本;四是采用科学的运输 *** ,减少损伤,提高苗种成活率。


3、苗种投放

鳜鱼放养防止密度过大,造成缺氧和吃食不均,大小两极分化,小鳜鱼可能吃不到饵料而饿死。在套养池中,鳜鱼密度过可能会伤害到主养鱼,导致鱼病发生。

单养鳜鱼时,可亩放规格为8~10cm的鳜鱼种800~1000尾。也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作为活饵料。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鱼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或放养10kg一冬龄鱼鳑鲏作亲鱼。

4、合理投喂饵料

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以活鱼虾为饵是鳜鱼的摄食特性,如得不到鲜活的饵料鱼,即相互残食,或使其鱼体消瘦,体质变弱,容易发病,甚至饿死。所以要配套养殖足够的饵料鱼,避免缺乏食物而相互残食或咬伤。适时适量投喂。


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 *** ,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d投喂一次,中期每5d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饵料鱼投喂前必须消毒,做到不投喂有病的饵料鱼。选择好开食饵料鱼是提高鳜鱼苗种成活率的关键,宜选择体型偏长、游泳能力较弱的鱼苗,如鲂、鳊、鲴、适口野杂鱼鱼苗。

在投喂时要注意,不同生长时期的鳜鱼需投喂一定发育阶段的饵料鱼苗,饵料鱼苗的全长应控制在鳜鱼全长的40%~60%为好,如饵料鱼过大则吃不下,甚至会被饵料鱼噎死,如饵料鱼过小,则会增加鳜鱼的捕食次数,造成鱼体消耗,影响产量,提高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成本。

5、消毒防病

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苗种及饵料鱼在放养之前用2%~4%的食盐水或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5~10min;拉网、运输过程中轻快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养殖用具要经常曝晒,以除去病原体。

6、水质管理

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d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cm,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隔15~20d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kg/亩。及时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同时应准备一些增氧剂,可在鱼严重缺氧浮头时用于抢救。

综上所述,如果农民朋友想养殖出品质好的鳜鱼,就要掌握好正确的养殖技巧和管理 ***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大家。

这种小原生鱼的繁殖 *** 很奇特,饲养它们还要在鱼缸里养河蚌!

图文/养鱼老道 原创

今天看到一位鱼友的评论,竟然在鱼缸里把这种小型鱼繁殖出来了,养鱼老道也是看的眼热了,因为这种小型鱼我们这里现在也有,不过已经是不多见了,十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钓了很多送给了我,我就在鱼店里把它们当成热带鱼来卖。

我记得当时是卖三块钱一条,但是我们这里城市太小了,很多人在乡下都见过这种鱼,我们这叫做方鱼,所以人家根本不买我的账,最终也没有卖出几条去。

然后我这哥们又听说了方鱼可以在河蚌中产卵,于是乎给我整来了三四个能有三十公分大的河蚌,随手就扔到了招财猫的鱼缸里,我把倒缸这事给忘了。

结果可想而知了,没有几天的光景,鱼缸中就传来了浓郁的香气,我的招财猫和河蚌们就一起归西了,最终我自己把这些小方鱼养了大半年,剩下的都送人了。

唉,我的小小发财梦又破灭了,还搭上了一缸招财猫,哈哈,这就是我当年养殖鳑鲏鱼的经历。

不过这个鳑鲏鱼发色的时候确实是漂亮,就是野生鱼不耐低氧,刚入缸的时候比较容易缺氧。鳑鲏鱼也是属于鲤科类的小型观赏鱼,属于杂食性,喜欢栖息在缓流或者静水区,游动迅速,活泼可爱。

我国的鳑鲏鱼品种很多,据说有12种,还分为中华鳑鲏和圆体鳑鲏,一般的体长在5-10厘米,适应水温和水质都很广泛,寿命在4-5年,以前它们还曾经以观赏鱼的身份出口到欧洲和日本,是我国很有价值的原生观赏鱼。

鳑鲏鱼最为奇特的就是它们的繁殖 *** 了,它们的产卵期在4-6月之间,雌雄鳑鲏鱼会结伴而行在水中寻找河蚌的身影,只要是找到开口的河蚌,雌鱼便会将鱼卵产在河蚌的鳃腔内,随后雄鱼受精。

然后鳑鲏鱼卵就在河蚌的鳃瓣中发育成长,由于河蚌的呼吸作用,使得鳑鲏鱼卵得到足够的氧气而又能够对它们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说这些鱼卵的孵化率也会很高,三到四周后,幼鱼才会离开河蚌自由生活。

而且更为奇特的是,鳑鲏鱼在产卵的时候,河蚌也会把它们的受精卵散在鳑鲏鱼的身上,任它们自行孵化,所以说它们算是生物中的一种共生关系了,上辈子可能是亲家吧。

不过关于如何能在鱼缸里养活河蚌,养鱼老道就不知道了,听鱼友们说必须要绿水养殖,才能够为河蚌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营养,如果是饲养鳑鲏鱼想要它们顺利繁殖的话,就要在饲养它们的鱼缸里养上一两只小河蚌了。

大家千万不要像养鱼老道当年一样,直接整上那么大个的河蚌,鱼缸水很快就臭了。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新手养鱼缸水草养不活?这类水草养过吗,好看又好养,攻略给你了

在水族店我们经常会见到一种绿绿的,看上去毛茸茸的水草,在水底下就像一块草坪。这种水草不是什么绿藻,而是大名鼎鼎的“莫斯水草”!

莫斯水草属于一种苔藓,英文名是moss,有陆生的,当然也有水生的。品种非常的多,市面上一般能见到的都是常见的比如大三角莫斯,水晶莫斯,火焰莫丝,垂泪莫丝等等。然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莫斯出状态以后就像一个小草坪,应用场景非常多,还可以绑在沉木或者杜鹃根上面,不像其他水下叶水草需要用水草泥陶粒等介质栽培。

要想养好小草坪,肯定要花一些心思去呵护。下面我们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莫斯水草疯长的养护秘籍。

我怕炎热!

莫斯作为一种苔藓,是喜欢凉爽的环境。莫斯在夏天那样的高温环境,如果不控制好温度,会出现莫斯泛黄,腐烂等现象。如果持续一直高温,莫斯很快就会踏上黄泉路的。养护莫斯一定要将水温控制在26-28度之间,过冷会冻伤,太热会枯黄。但是一般夏天稍有枯黄,到了换季的时候,水温降低,他们又会重新焕发生机,所以一般夏天稍有泛黄没关系。但是并不是代表了夏天可以持续高温。

我喜新厌旧。

莫斯喜欢新水,我们应该遵循“勤换水,换少水”的原则,意思就是勤换水,但是每次换的量不要太多,基本一周三两次就可以。定期加入新水,不但可以降低鱼缸水体内的温度,还可以 *** 莫斯,使莫斯达到快速生长的效果。一缸水太久不换的话,莫斯也会长,但是远远不如加入新水长得那么快。不过我们也只能适当换水,不可以一次性全换或者换很多,这样有硝化细菌系统崩溃的风险!

我不爱强光!

莫斯水草作为一种苔藓,是不喜欢大太阳的。有的鱼友听完这句话之后,直接就把莫斯养在光线阴暗的角落,或者干脆直接不见光得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水草分为:阳性水草以及阴性水草两大类。阳性水草喜欢的是强光,如太阳光那种强烈直射光。而阴性水草只是喜欢的光照程度不那么强。莫斯属于不喜欢直射光的水草,我们只要给予他有充足散射光的环境即可,千万别太暗。只有强烈散射光莫斯才会蹭蹭长。况且莫斯见阳光之后还会长藻,没黑壳虾还真不行。

大鱼饶命!

莫斯水草在生长阶段嫩芽是非常的嫩的,稍微用力就可以掰断。如果把莫斯和一些嘴巴贱的鱼养在一起,莫斯可能会被他们啃的不成样子,所以我建议别和一些像虎皮,或者鳑鲏那样的鱼类混养,在他们眼里,莫斯所在的地位只不过是零食而已。但是一些灯科鱼,或者胎生鱼等等,只要嘴不贱,就可以和他们养在一起。莫斯还会成为他们的躲避物。

我喜欢二氧化碳。

所有水下叶水草,如果水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足,虽然可以生长,但是长得不好。养护莫斯水草可以适量往水里面添加二氧化碳,莫斯吸收之后可以长得更好。之前我们也说过,二氧化碳就像植物的饭一样,不吃饭就不长个。但是不加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因为水里面的一些生物本身也给水体溶入一定二氧化碳含量。

莫斯养护秘籍送你们了,拿好!莫斯很快成景。

预告:下期我们讲一讲新手入坑莫斯,应该从哪个品种下手,以及莫斯繁殖 *** 。

这里是养鱼说,如果你也喜欢饲养观赏鱼,不妨动动手指点个关注,所有养鱼所要知道的都在这儿。

标签: 怎么 易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