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鱼是“四大家鱼”吗?为何现在养殖青鱼的农民越来越少了?
文/农夫也疯狂
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农民是比较忙碌的,好多的农作物都要抓紧时间播种,不然错过了农时,就会影响到产量。而近年来在农村搞养殖的朋友就有不少,像传统的养鱼就一直很受欢迎。毕竟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在农村里这方面的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投资的成本低,技术门槛也不高,投资规模也较灵活。而且一直以来各种鱼类在市场上都是相当抢手的,所以养鱼的农民也比较多。在三四月份就是购买鱼苗的时节,但是大家发现没有,那就是养殖青鱼的农民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何呢?青鱼是“四大家鱼”吗?养殖青鱼不挣钱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关于“四大家鱼”,各地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有不少人也不能准确地说出到底哪四种鱼才是四大家鱼。很多人一直认为鲤鱼是“四大家鱼”,因为它在我国的养殖历史相当悠久了,也有人说鲫鱼属于“四大家鱼”。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不准确的,四大家鱼是指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这四种鱼,没有鲤鱼,也没有鲫鱼的。
从这四大家鱼的排名也看得出来,青鱼是排在之一位的,民间还评价它为“秀才青鱼”,见它在过去是多么受欢迎的一种鱼类。青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因为它长得很像草鱼,具有大块的鳞片,但是全身的鳞片和鱼鳍却是带灰黑色为主,因此为了和草鱼区分,所以就得名青鱼,有些地方也叫它黑皖、螺蛳青等。
至于现在青鱼很少有农民养殖,这个确实是一个事实。想起小时候每年到了腊月底的时候,集市上售卖青鱼的到处都是,很多人都会去购买青鱼来腌制腊鱼。可是现在很难在集市上购买到青鱼了,因为养殖青鱼的不多了。笔者认为现在很少有农民养殖青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青鱼的养殖周期长,养殖成本高。青鱼长得和草鱼很相似,但是它却是肉食性的鱼类。它尤其是喜欢吃螺蛳肉,也吃蚬、蚌、虾、蜻蜓、幼虫、水虫等。而在前期的时候它的生长是比较缓慢的,只有长到能吃螺蛳之后,才会开始快速生长。一般要养到两三年之后才开始售卖,养殖的周期长,而投喂的饲料成本也要比其他的鱼类高很多,好些养殖户都表示不划算。
其次是青鱼的市场需求量不大。青鱼的肉质比较紧实,在过去一般都是用来做腊鱼吃。可是现在做辣味的要少很多了,再加上青鱼的养殖成本高,在市面上的价格偏高,一头青鱼一般有10斤左右,有些个头大的有几十斤。而市面上的青鱼能卖到12元左右一斤,这样一条青鱼就要上百元了。价格贵,食用方式单一,消费人群就有限了,这也是养殖户不愿意养殖青鱼的一个原因。
最后,可供养殖的鱼类更丰富了。在过去养殖的项目比较单一,像四大家鱼是更受欢迎的。可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一些鱼类比四大家鱼更受欢迎了,比如鲫鱼、鳜鱼。像养殖青鱼一般不适宜混养,一口鱼塘里面一般也就可以放养几条青鱼,不然生长就会很缓慢。而如果专门养殖青鱼,投入大、周期长,回本慢,这样的话风险也就高很多,所以多数养殖户愿意养殖成本低、风险低的一些鱼类。另外消费者也不再只是钟情于四大家鱼,更多的人喜欢吃海鱼了。
不过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钓鱼,在一些农家乐就会专门养殖一些青鱼,然后供游客们垂钓。各位网友朋友们,你们爱吃青鱼吗?用它来做辣鱼还是很不错的。
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冯靖雯/文 图
猪肉价格不断下降,已经回到“10元时代”。最近,不少市民发现,淡水鱼的价格一路上涨,集体破“10”。目前,郑州淡水鱼的行情如何?为何会涨价?何时回落?记者多方走访调查。
“比过年都贵”
郑州淡水鱼价格集体破“10”
“一条鱼三四十元,我还是吃猪肉吧!”5月27日,在弘润路刘砦农贸市场的一家淡水鱼摊位前,一位顾客告诉记者,鲈鱼22元一斤,草鱼11元一斤,“现在的猪肉才十几块钱一斤。
“最近价格太贵,比过年都贵,鲈鱼过年时更高也就17元左右。现在很多顾客一问价钱扭头就走了,猪肉还更便宜。”童先生经营水产店已有四年多时间,他说,这两个月来鱼价一路上涨,“以前一天能卖一百多斤,现在一天最多拉20多斤。”
鲈鱼25.8元、鲫鱼15.8元、草鱼12.9元、清江鱼13.9元……5月28日上午11:30,在丰庆路一家超市内,水产区顾客寥寥,淡水鱼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黑鲫鱼、白鲫鱼一样价钱,过完年都是这个价。”水产区工作人员说。
“不好卖,一天卖得还不够房租钱。”一位梅姓摊贩说,“现在虾便宜了,就是鱼太贵。青鱼更高卖到13元一斤,最近算是降了一点。”而对于鱼价一路上涨的原因,梅老板认为是“货源不足”。
“有望7、8月份回落”
多种因素促使价格上涨
根据省发改委价格监测显示,上周水产品价格小幅涨跌。所监测的3种水产品5月21日全省平均价格分别为:草鱼11.55元/500克、鲤鱼10.67元/500克。与上周比,草鱼和鲤鱼价格分别下降0.84%和1.11%;与上年同期比,草鱼和鲤鱼价格分别上涨56.93%和58.78%。
最近,猪肉价格持续走低,水产品为什么一路上涨呢?
“今年年初淡水鱼价格就开始上涨,前两年养鱼效益不好,养殖户不养了。再加上疫情影响,养鱼的少了,市场供不应求,这才导致价格增长。”中部两岸海鲜市场一家淡水鱼经营户说。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自5月1日12时起,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休渔,时间不少于三个月。休渔期海鱼供应减少,也促使淡水鱼价格上涨。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淡水鱼产量持续走低。特别是去年受疫情、气候等影响,导致淡水鱼养殖面积和养殖户大幅度的减少,市场供应量随之下降,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但随着3月份大量投放鱼苗,预计7、8月份多地淡水鱼会大量上市,价格会逐渐回落。
青鱼是“四大家鱼”之一吗?为何在农村少有人养殖青鱼了?文/农夫也疯狂
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常吃鱼对大脑有好处,这个很多人都是比较清楚的。小时候可吃的鱼种类不是太多,在我们这里一般是以鲤鱼、鲢鱼、草鱼、青鱼等为主,尤其是当时吃鲢鱼的频率是更高的。其中的原因估计大家也很清楚,那就是这种鱼价格便宜。在我们南方这边,在腊月份的时候还有做腊鱼的习俗,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多数是用草鱼来做腊鱼,而有些比较讲究的家庭就会选择用青鱼。相比于草鱼而言,青鱼做腊鱼确实更好吃一些。在民间还有着“四大家鱼”的说法,那青鱼是四大家鱼之一吗?为什么现在农村很少有人养殖青鱼了呢?
四大家鱼是在民间的一种说法,是指四种被渔民养殖频率更高的鱼类,其中分别是指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有些地方也有不同的版本,有些人认为鲤鱼也属于四大家鱼,还有些人则说鲫鱼也是的,而青鱼应该不是四大家鱼。原因是这两种鱼目前食用很广泛,但是青鱼在市场上却很少见了。其实“四大家鱼”比较官方的版本是没有鲤鱼,也没有鲫鱼的,就是青、草、鲢、鳙这四种淡水鱼的。
不少人也很奇怪,鲤鱼养殖的历史十分悠久了,是国内最早养殖的淡水鱼之一,为什么鲤鱼却不属于四大家鱼呢?在民间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那就是在唐朝的时候,是李姓的王朝,而鲤鱼和“李”,因此民间就禁止贩卖鲤鱼了。从这以后的几百年中,渔民也不再养殖鲤鱼了,而是以青草鲢鳙这四种鱼为主,所以就鲤鱼和四大家鱼无缘了!那为什么现在渔民不爱养殖青鱼了呢?
这个问题,一些渔民是最清楚的了,其中之一个原因就是销量不好。青鱼的个头比较大,小的一般有七八斤,而大的有十来斤,或者是几十斤。而且青鱼的价格比较贵,在我们这里一般七八斤的青鱼卖到十几块钱一斤。而个头越大的青鱼,价格就越贵,几十斤重的要20元以上一斤。所以这样一条鱼就要上百元了,这么高的价格是很多人不愿意购买青鱼的原因。既然购买的人少,所以渔民也就不愿意养殖,他们选择养殖更受市场欢迎的鱼类。
其次是青鱼的养殖周期成,养殖成本高。青鱼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有些地方也叫它螺丝青、黑混子,因为它主要是以螺丝为主食。可是现在很多的鱼塘里面根本就没有螺蛳了,如果食物不充足它们长得就很慢。而且这种鱼的养殖周期很长,对于渔民来说,养殖周期长投入就要大,而且风险也高。因此多数的渔民都不愿意养殖青鱼了。
再加上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也便利了,可吃的鱼类品种更加多样化了,不仅有很多的鱼类可以选择了,还有很多的海鲜可供大家选择。喜欢吃青鱼的少了,购买青鱼的人也少了,当青鱼的市场不如从前了,所以养殖青鱼的渔民也少了。这就是为什么青鱼在农村里几乎沦落到无人养殖的原因!你们爱吃青鱼吗?对此你怎么看呢?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农夫也疯狂,每天都会为大家免费分享一些农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图片来源 *** )!
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刚刚进入11月不久,就有市民开始为 *** 过年腊货做准备了。极目新闻记者走访了解到,武汉生鲜市场上的淡水鱼出现普遍降价趋势,这样的实惠,让部分市民提前采购鱼品为腌鱼储备存货。
业内介绍,尽管立冬已过,但持续晴好的天气和不断增大的昼夜温差,带来了良好的腊鱼腌制条件。随着目前鲫鱼、鳊鱼、草鱼、青鱼、黑鱼、鳙鱼等大多数家常淡水鱼普遍降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年的年货腌鱼季可能就此提前到来。
大部分淡水鱼跌至7元档
11月8日,江城天气晴好,在汉口后湖南路的露天街边生鲜市场里,几家水产门店前多个水槽里满是待售的淡水鱼,看上去货源十分充足。
“今天的鱼蛮便宜,随便挑。”看到记者驻足观察,一位老板主动介绍了起来:“搞几条喜头鱼煨汤,舒服得很,也不贵。”
在老板的热情招呼下,有市民简单询价后就出手采购。根据几家不同门店老板的介绍,现在淡水鱼价格比夏天时每斤至少便宜了3、4元。消费量更大的喜头鱼(鲫鱼)按照个头不一样,每斤价格从9元到11元不等;鳊鱼则是每斤8元左右,更便宜的草鱼只要7.5元一斤,而最适合腌制腊货的青鱼则是每斤7元到7.5元。
随后,记者又来到汉口黄孝河路一家连锁生鲜超市。这里的鲫鱼每斤9.9元,鳊鱼和草鱼都是每斤7.9元,鲜活鲈鱼则是每斤17.9元。工作人员称,淡水鱼价格已经在低位徘徊多日:“从10月开始,淡水鱼价格就是稳中下降,每天能批发送到的鱼不少。”一位采购人员说。
出水旺季价格连跌七周
来自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的监测显示,从9月中旬至今,江城淡水鱼批发均价已连续七周呈整体下跌趋势。
截至11月4日,监测十个大宗品种鱼的均价是每斤9.06元。市场人士分析,期间以来的淡水鱼持续下降趋势主要源于省内外各大淡水鱼产区集中供货:“每年的秋冬时节都是淡水鱼捕捞上市的旺季,整个市场供应量比较充足,带来了比较明显的降价。”
除了市场供应量在增长,消费终端的相对疲软,也是鱼价走低的另一个原因。在汉口民族街经营水产生意多年的董红六介绍,十一黄金周过后直到年底,都没有节假日的集中消费档期来增加销量,尤其是餐饮市场的需求量相对减少,销路大多依靠大众家庭消费,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形成了降价效应。
对此,餐饮人士也认为,前期中秋、国庆订购的淡水鱼存量还在陆续消化之中,没有明显的增量来支持,而各大高校的集中采购期也已经过去,鱼价走低。
腌鱼季提前价格或反弹
正在走低的淡水鱼价给了普通消费者更多实惠,也由此带来腌制腊鱼的档期逐步提前。
11月8日,在汉口台北路的一老旧小区里,有居民正在自家阳台上挂起刚刚腌制好的青鱼。“这几天阳光蛮好,气温也高,提前腌点鱼晒起来。”居民丁师傅介绍,最近几天,他与几位邻居在附近市场买鱼时,发现价格降到了每斤7元左右,几个人多买几条大鱼还能再便宜一些,便合计着趁着当前的低价,先各买两条鱼提前腌制腊鱼:“反正再过十天半个月肯定腌鱼的,价钱便宜就先腌着。”
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水产专家介绍,本地秋冬季节的淡水鱼起水旺季一般会持续到春节之前,整体供应量非常大,但养殖户和采购商也会根据市场行情走势来决定什么时候起水,以及每次的起水量,以保证自己的稳定收益。
业内人士介绍,按照规律,目前正处于本地淡水鱼的之一波集中出水期,后期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各种鱼类消费会慢慢增长,尤其是腌鱼高峰逐步到来以后,各大食品加工企业、酒楼酒店都会加大对淡水鱼的集中大量采购,这些市场因素可能会促使鱼价在冬季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按照去年秋冬季的淡水鱼行情规律,进入冬天以后,随着天气变冷,餐饮市场里的烤鱼、鱼汤,以及冬至前 *** 鱼丸、吃鱼火锅等消费需求也会大幅增长。加上各个食品加工厂为准备元旦、春节档期的鱼丸、腊鱼等菜品进行的大量采购,都可能促使淡水鱼价格的反弹。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唯一一种鱼没牙齿贵的鱼,青鱼的“无奈”,四大家鱼中最难的一位在我国,“四大家鱼”的地位一直都是比较靠前的,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型淡水鱼种。当然“四大家鱼”成员我们都知道,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而这四种鱼类,在当下的家庭食材里,可以说活的最“无奈”的当属青鱼,长的更大,却排名最末。整整一条鱼,贵不如它的一颗牙!
青鱼为何活的如此“狼狈”,肉不如喉骨贵!
说起青鱼,那绝对是钓鱼人眼里的更爱,也是最希望在野外最想去针对它作钓的鱼种。但是,为何成年青鱼鱼肉如此不受人待见,而很多人,却唯独对它的喉骨如此追捧有加!
为何鱼肉如此不受待见?
青鱼,又名螺狮青,黑皖,青混子等,成年青鱼更大体长近两米,体重可达上百公斤!青鱼属杂食性鱼类,其主要的食物来源为螺蛳、蚌、蚬、蛤等,偶尔也捕食虾和昆虫幼虫。
从食性上我们就能判断,青鱼之所以会衍生出喉骨(又名咽齿),完全是为了能顺利吃到贝壳类的主提。而喉骨更大的作用就是,碾碎它们的外壳。
其实,青鱼之所以被人们所不喜食用,更多的还是因为个体原因!成年的青鱼,一旦上了几十斤,那么其肉质就会变得相当粗糙,口感极差。所以,即便是野生的大青鱼,很多人宁愿买其喉骨,也不愿买其肉回家食用。(其实,个体较小的,10斤上下的青鱼,在食材选择上,地位还是不错的,至少这时的鱼肉,肉质还算鲜美。不过真正说到吃,新鲜的青鱼肉,却不如青鱼干更守民众喜爱)。
而钓鱼人却对它追捧有加,原因就是,它个体大,垂钓时作钓手感极佳。所以,在垂钓界,作钓青鱼的代名词“钓巨物”“野生潜水艇”等!
为何如此追捧青鱼石,青鱼石的价值在哪?
青鱼石,从我国古代就有流传,青鱼石的功效为:防小孩惊吓,纳福纳禄的作用,所以青鱼石又被称之为,鱼惊石。它在客家地区,被奉为珍惜物品!基于这些,青鱼石的商业价值就成了一种不确定因素,有的青鱼石可能价格在25-40每克,但是品相好的则能达到几百上千每克都没准。毕竟,好东西往往都是有价无市的,被收 *** 牢牢握在手中!
所以,这也成了青鱼石价格一直远高鱼肉本身的原因了!
青鱼石的提取方式,与打磨 *** !
文章到了这里,肯定有小伙伴会问,青鱼石既然价值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在野外钓上来以后,该如何自我提取与打磨成品?
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如果操作!
青鱼石如何提取?
想要提取青鱼石,其实很简单,这几个步骤领会到,轻松取出而不伤石头本身!
之一步、使用工具,一把剪子,一把勺子,将青鱼头,沿胸鳍大关节处切下。
第二步、用剪子将青鱼胸鳍大关节剪开,用剪子可以确保不伤及青鱼石。
第三步、将剪开的胸鳍大关节掰开,这样就已经可以看到鱼枕骨上部的青鱼石了。
第四步、用不锈钢勺子将青鱼石从鱼枕骨上面插入。
第五步、利用勺子的弧度,可以正好贴合青鱼石的弧度,即可将青鱼石撬下。
青鱼石的打磨处理
青鱼是水生生物,新鲜的青鱼石含大量水分。取石后,需待其阴干胶结成坚硬角质物后才能加工
晾干的青鱼石,需要将石头上的咀嚼面老化部分清理干净,然后使用180-400目的砂纸进行初步打磨处理,这时的打磨,很大作用能去除石头上的鱼腥。
在初步打磨结束后,再逐步使用高目砂纸,一步步提高打磨,先从800目逐步递增,直到使用到5000目超细砂纸干磨,而打磨好的青鱼石,表面呈现镜面效果就是最终形态了!
在打磨结束以后,将青鱼石放入植物油浸泡两至三天,最后取出,用棉布擦拭干净即可!
即是钓鱼人,当然也得说说青鱼的垂钓方式
青鱼对于钓鱼人,真的可以说是一种针对向往。毕竟,能钓获大体型的青鱼,着实也是一种骄傲。而如何垂钓青鱼,我分为野钓和黑坑两种方式介绍。
野钓青鱼
在野外垂钓青鱼,钓位尽量选的水深相对较深的地方,因为青鱼属底层鱼类,而且活动能力不大,所以更多的还是喜欢呆在深水,坑洼区域。
窝子的选择:鲜活的螺狮,或者谷物类的,如,玉米(新鲜的,泡制的老玉米都行),红薯蒸七分熟切块,菜籽饼糠饼都行!窝量一定要大,但是要分多次进行,起步三天,由多到少!
钓饵选择:挂钩使用新鲜玉米,或者大号的脆螺。
鱼竿搭配和调钓:青鱼的作钓一定要使用硬度韧度较高的大物杆,线组搭配,野钓尽量8+6起步,鱼钩使用12号伊势尼,或者大号千又钩,鱼钩的强度一定要跟上。
调钓上,分两种,一种是调钝,常用的为跑铅钓。还有一种为带饵调两目钓三四目!
黑坑青鱼
黑坑青鱼的垂钓,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复杂,打窝这块几乎可以省去。鱼竿搭配,调钓几乎也和野钓有类似之处。不过偷驴搭配上,我还是建议线组放小,杆子更好使用钓力值相对大点的综合性杆子,这样更护线,也不容易切线跑鱼!
正钓黑坑,因为新鱼,所以调的灵些为主,这里还是推荐带饵调几钓几!
偷驴使用,我更推荐还是适当的钝点,因为偷驴的鱼更多的偏向为滑口鱼,警惕性高,调的太灵容易锚到鱼,出现假口而惊鱼搅窝!
文章最后
“四大家鱼”之首的青鱼,谁曾想到,整条鱼才买20多一斤,而它的石头却贵过它本身几倍几十倍的价值!也是真正的做到了,肉不如骨头贵的鱼,虽然无奈,但是变相的也是一种自豪了。
不过作为钓鱼人的我,对它的肉和石头,我是一点也没啥兴趣。反而对比与野外钓获,我到更感兴趣,毕竟,它可是野外可钓的大型鱼类中,体型更大的一种鱼了,而钓获百斤大青也一直是我的梦想。也许,这个梦想这辈子也无法实现了!
我是啊峰,一个酷爱钓鱼的钓鱼人,喜欢我的关注,点赞,评论留言!谢谢大家的阅读!!!
“四大家鱼”之一的青鱼,为何很少人养?青鱼长100斤要多久?四大家鱼是生活中常见的鱼类,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普通消费者的欢迎。相关文献记载,四大家鱼分别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其中青鱼养殖人数相对少。我国青鱼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以水中的小河蚌和螺蛳为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青鱼的养殖数量和范围在明显减小。
青鱼的个头大,肉质厚实,味道鲜美,刺少,食用方便,是四大家鱼中营养价值更高、肉质更好的品种。研究表明,青鱼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锌等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防病和抗病能力,改善人体机能。在我国淡水鱼养殖中青鱼是重要品种,依靠生长速度快、售价高等因素博得了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
青鱼本该是渔业养殖中灿烂的烟火,无奈挡不住养殖户急于变现的心。
相比其它鱼类来说,青鱼的养殖周期长,变现周期长。一年青鱼能长0.4斤,两年能长4斤,三年能长到15斤左右。青鱼的价格和体重具有正相关性,体重越重,售价越高。如果想吃20斤青鱼,起码要养四年左右。养殖周期长,意味着变现周期长,收益回报见效慢。
养殖周期长就意味着投入成本大,承担风险会相应增长。青鱼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饲料,饲料对渔民来说是笔不小的支出。在长达3年的青鱼养殖过程中,如果出现病害,就会是灭顶之灾,对养殖户来说是承担不了如此大的风险。
青鱼纵有千般好,无奈受众群体小。
纵使青鱼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但挡不住个头太大。青鱼的个头大,不适合市场内消费者需求。在市场内,鱼类一般主要是以酒宴或者家庭聚餐食用较多,但由于青鱼个头大,反倒不能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单个家庭最多选用3-5斤的鱼类,青鱼远超出标准。
或许会有人建议青鱼可以提前售卖,提前售卖确实没问题,但营养价值和口感会大打折扣。如果养殖户提前出售青鱼,等于是砸青鱼养殖招牌,竭泽而渔,不是更佳选择。
青鱼的生长速度快,但想要长到100斤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08年的时候在越南捕获过1.5米,重200斤左右的青鱼,据当地人说起码要活40年。在我们当地水库中有人抓获过110斤的青鱼,按照水库的修建时间计算,预计至少需要15-20年时间左右。青鱼是淡水鱼养殖中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不过随着消费人群的减少,青鱼养殖户数量会随之减少。
对青鱼养殖户来说要学会变,一方面要尝试其它鱼类养殖,扩大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要延长青鱼养殖产业链,规避青鱼养殖过程中的风险,尽量避免损失。不管怎样,要坚持做好青鱼养殖工作,提高养殖技术,做好青鱼市场分析工作。
你知道“四大家鱼”是哪四种鱼吗?
我之前问过一些经常和我钓鱼的朋友们,他们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
确实现在四大家鱼的知名度大不如前了,有些都已经沦落到无人养殖了,所以也就不奇怪有的人不知道四大家鱼是哪四种鱼了。
没错,青鱼也是四大家鱼之一,但它如今却是四大家鱼中最没有存在感的鱼了。在我国民间过去把青鱼、草鱼、白鲢和花鲢一起并称为四大家鱼。
有的人就好奇,四大家鱼不是鲤鱼、鲢鱼、草鱼和花鲢吗?
据说这是因为我国养殖技术突飞猛进是在唐朝的时候,当时就已经有十分熟练的养鱼技术了。
其中最常见养殖的鱼类有鲤鱼、草鱼、青鱼、白鲢和花鲢。但是在唐朝的时候,是李家的天下,而鲤鱼的“鲤”和“李”是同音字,所以避讳吃鲤鱼、养鲤鱼。
这个估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在明朝的时候因为是朱家的天下,猪也改名为“彘”和“豕”。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唐朝的时候就不养鲤鱼和吃鲤鱼了,于是就形成了以青鱼、草鱼、白鲢和花鲢为主的四种主要养殖鱼类,也被并称为“四大家鱼”。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鱼,但却无缘四大家鱼的原因,看来取名也真的很重要。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青鱼,还被列为了四大家鱼之首。既然如此,那为何如今却没人养殖,也很少人卖青鱼呢?
这也是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在南方还有少数地方零星养殖青鱼,而在北方地区基本已经没人养殖了。之一个是它的食性很特别,养殖周期也长。
青鱼有个外号叫螺蛳青,就是因为这种鱼特别爱吃螺蛳,也吃河蚌、河蚬等水生动物。所以如果要养殖它们,就必须要在水塘里面有足够的螺蛳才行,不然它们的食物短缺长不到。
虽然现在都是投喂饲料来喂养了,可是这样的话就注定了养殖成本的增加。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青鱼前期生长慢,后期才生长快,因此从投喂鱼苗到长大上市售卖,这个过程比较漫长。
像草鱼养到几斤重就可以售卖了,但是青鱼如果低于10斤的话养殖户是没什么利润的,一般都要养几年等到十几斤一条才捕捞上市售卖。这样养殖的周期长了,养殖的成本肯定会增加,所以很多的渔民不愿意养殖了。
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近些年对青鱼的市场需求量也不大了。在过去养殖的鱼类种类较为单一,比较常见的就是四大家鱼和鲤鱼、鲫鱼等,可是现在的鱼种类太丰富了,好多鱼都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它们和青鱼相比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关键是它的价格也更实惠。
而现在青鱼在市场上不吃香了,一来是它的个头大,价格贵。前面也说了一条青鱼就有十来斤重,其实这样的青鱼还不算大,因为这种鱼更大可以长到一两百斤一条。
而如此大的青鱼,就算是十元钱一斤,一条就要上百元。何况青鱼的价格是四大家鱼中最贵的,一般都要十几二十几元一斤。所以价格昂贵,就让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青鱼吃起来味道和口感也很一般。在我的家乡这边,从小到大基本都是购买青鱼来腌制腊鱼,很少人会用它来鲜吃,就是因为它鲜吃的话味道一般,还不如草鱼、鲢鱼等。
价格贵,味道这么差,所以很多人就不爱买它了。一般也就是在年底的时候腌制腊鱼的时候购买青鱼,因为它的肉质紧实,腌制腊鱼真的是一绝。
而在平时,大家都是购买一些一两斤一条的小型鱼类,比如鲫鱼、罗非鱼、草鱼和花鲢等。毕竟青鱼如此大的块头,一家人也是难消化得了的。
正是因为以上这几方面的原因,如今很多地方的渔民也不养殖青鱼了,而且在市场上也很难遇到有人售卖青鱼了。
即便有些人养殖,也基本不售卖,而是拿来自家食用。毕竟在鱼塘混养几条青鱼,这样既能合理利用不同的水层,同时它还能帮助清理掉水中的螺蛳等。
你们爱吃青鱼吗?在你的家乡有人养殖吗?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青鱼更大能长到多少斤?一次可怀100万枚卵,为何巨青却很少见?青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在排名中还位于首位,有悠久的饲养历史。和鲢鱼、鳙鱼、草鱼一样,青鱼也属于“国民淡水鱼”,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青鱼体型和草鱼相似,都呈典型的纺锤形,但青鱼体色乌黑,因此又被称为黑鲩。野生的青鱼尤其喜欢捕食螺类、蚬类,因此也叫螺蛳青。大家都知道,青鱼主要分布在水体底层,沿着在河湖的淤泥中搜寻猎物,很少浮出水面,主要原因就是水体底层有丰富的螺类。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南方各大渔场就开始利用青鱼来清除鱼塘中的椎实螺。这种螺类是复口吸虫的之一宿主,对人畜健康以及渔业生产都有很大危害,是人们极力清除的对象。青鱼是天生的“椎实螺克星”,一片池塘套养几条青鱼就能轻松解决隐患,大大降低了鱼类患上寄生虫的风险,深受渔民青睐。
青鱼
1960年,我国老一辈的水产专家成功攻克了青鱼的人工繁殖难题。青鱼的养殖业开始进入繁荣时期,人工繁育的青鱼苗被广泛放流到自然水域中,为消灭福寿螺、椎实螺等有害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青鱼更大能长多大?
在中国游钓界,青鱼往往以“压轴巨物”的身份登场。在四大家鱼中,青鱼的体型是更大的。国内百科显示,成年青鱼的体长超过100cm,体重超过30公斤,老龄青鱼能长到145cm,体重可达70多公斤。
而据 *** 记载,成年的青鱼典型长度为60~120cm,更大体长能达到190cm,重量可达109公斤,是世界上体型更大的鲤科鱼类之一。通过文献资料和媒体报道,我们不难断定:青鱼的更大体长接近甚至会超过2米,更大体重可破200斤!
大规格的“青鱼王”在我国各地的湖泊、水库中相继被捕上岸,体重经常突破100斤,但超过200斤的并不多。
- 2015年10月,千岛湖渔场的工作人员捕获一条“青鱼王”,体长175cm,胸围135cm,体重将近180斤。
- 2021年9月,有钓友在富春江捕获一条巨型青鱼,体重约为200斤,可惜上岸后当场被宰杀,只为取出青鱼石。
- 2021年夏季,武汉木兰湖正式开渔,捕捞季长达3个月。期间,一条巨型青鱼被渔民捕获,经测量体长达到了150cm,体重超过140斤。
最令人震惊的是南京的“青鱼王”,重量足足有212斤,据说一张大嘴就能塞下四个拳头!这条大鱼堪称国内“青鱼王”中的极品,体量是普通鱼王的2倍,12名捕捞人员花了6个小时才将其制服。
多大的青鱼才有青鱼石?青鱼石有什么“用途”?
青鱼在民间被当成宝贝,而且个体越大就越稀罕,从咽喉部取出的青鱼石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价值不菲。据调查,目前市面上的青鱼石1克能卖到25~40元左右,规格越大越值钱。
青鱼石也叫鱼精石(另有“鱼惊石”一说)、鱼枕石,其价值主要源于民间炒作。从解剖学角度来看,青鱼石其实是青鱼枕骨下方形成的角质增生,专门用于碾压螺类坚硬的外壳,方便吸食软嫩的螺肉。
科学研究表明,青鱼石的大小和青鱼的体型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青鱼,角质增生就越突出,取出的青鱼石也就越大。
- 当青鱼的体长低于15cm时,咽齿还不发达,不足以碾碎螺类的硬壳,这一时期青鱼主要摄食大型的直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
- 随着青鱼体长变长,咽齿硬度变大,这时候可以碾碎一些体型较小的螺蛳和蚬,但硬度更大的螺类仍不在捕食范围内。
- 成年之后,青鱼的咽齿进一步变硬,碾压能力显著增强,能轻易碾碎大型螺壳,几乎所有能吞进口内的螺类都在捕食名单上。
要说明的是,青鱼长到5~10公斤时其实就已经产生青鱼石了,但规格仅为2厘米左右,经济价值不大。一条上百斤的青鱼,取出的青云石加工后可剩余30~50克,价值也更高。
从外观上看,青鱼石温润如玉,色泽偏黄。经晾干后质地变硬,晶莹剔透,质感堪比玉翠,属于稀有物品。民间老一辈的人都说,将打磨好的青鱼石制成佩饰,系在小孩的手腕上,可起到驱邪、纳福的效果。
怀卵量多达100万枚,为何青鱼却不多见?
在四大家鱼的排名中,青鱼的名号排在首位,但现实地位却非常尴尬。在国内,养殖青鱼的人并不多,其产量在家鱼中也处于“吊车尾”的位置。
根据2018~2019的渔业统计年鉴,青鱼的实际产量不足70万吨,远低于草鱼的550万吨,鲢鱼的380万吨以及鳙鱼的300万吨。更让人意外的是,外来罗非鱼的产量甚至都达到了160万吨,比青鱼产量的2倍还要多。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认为青鱼虽有家鱼之名,但实力与地位却不匹配,处境非常尴尬。抛开养殖来说,自然水域中青鱼的出场率也非常低,一些小杂鱼以及外来鱼种却开始“上位”。
有人可能会反驳了:青鱼体型庞大,自然产卵量可达50~100万枚,繁殖能力强,按理说应该不会沦落到被外来鱼类“超车”的地步。但事实摆在眼前,这不禁让人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青鱼之所以不受养殖户待见,野外数量少,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很大关系:
- 食性
青鱼以螺类为食,而螺类在自然界中并不是初级生产者,数量本就有限。青鱼所处的营养级较高,根据能量流动原理,营养级每升高一级,能量就会减少90%。食性决定了青鱼在获取食物时必然会受到很大限制,草鱼、鲢鳙的限制就小很多了,后者食物资源充足,更容易出现爆发性增殖。
举个例子,在美国泛滥的亚洲鲤鱼中,青鱼的身影并不多见,鲢鳙和草鱼却遍布河湖,不断扩张,让美国人头疼不已。归根结底,还是青鱼的饵料来源受到了限制。而在养殖户这边,饲养青鱼时也很难找到充足的螺类饵料,投喂成本高,培育难度大,导致很多人都不愿意养。
- 繁殖周期长,性成熟晚
养殖户的之一诉求当然是为了赚钱,资金回流时间越短越好。但是青鱼的养殖周期特别长,在南方需要4~5年才能发育成熟,在温度更低的北方则需要6~7年时间,时间成本太高,这让很多养殖户望而却步。
在自然条件下,天然饵料较少,发育缓慢,成鱼的繁殖期间隔很长。相比于其他几种家鱼,青鱼的性腺发育时间更晚,人工催产难度也更大,这些因素都导致青鱼无法大规模推广。说到这里,青鱼的产量输给外来的罗非鱼(3个月就能繁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总结
青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更大体长可达2米,极限体重超过100公斤。根据经验,青鱼的规格越大,取出的青鱼石也就越大,质地就越好,价格也更高。但青鱼石的价格主要还是炒作所致,实用价值并不高。
近年来,野外的青鱼越来越少见,产量也一直不温不火,青鱼的地位也因此饱受质疑。但是,青鱼在游钓业、控制病害螺类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将来并不会被淘汰。恰恰相反,我国还需要加大对青鱼的放流力度,这对于解决长江流域的椎实螺隐患、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家鱼中的青鱼是食肉动物,为何渔民将它称为“秀才青鱼”?文/农夫也疯狂
“青、草、鲢、鳙”在古代就被称之为四大家鱼,也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淡水养殖最普遍的四种鱼。过去青鱼是比较常见的,在农村里每年到了腊月,农户人家就会去购买青鱼,用它来腌制腊鱼是最美味的。可是如今相比于过去,养殖青鱼的要少很多了,很多的养殖户都不愿意养殖青云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青鱼的养殖周期长,成本也大,短期回本难,而且青鱼是“肉食动物”,简直堪称是水中的小霸王,池塘里有了青鱼,那小鱼小虾都会被吃得干干净净。可是,虽然青鱼是“肉食动物”,但是有些渔民却称呼它为“秀才青鱼”,而草鱼是“强盗草鱼”,这是为什么呢?
青鱼是四大家鱼中长得最快、体积更大的鱼类了,在国内有记载的体积更大的青鱼长达1.86米,重达200多斤,经鳞片鉴定其已经活了40年了,可见青鱼不仅体积很大,而且寿命还很长。其之所以被命名为青鱼,那是因为其外形看起来是青黑色的,在有些地方也叫它黑鲩、螺蛳青、乌混、螺蛳混等。青鱼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从有些地方的叫法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种鱼虽然看起来和草鱼有几分相似,但是在饮食方面却有天壤之别。草鱼是主要以各种水草为食,而青鱼则主要是以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为食,尤其爱吃螺蛳。以前家里承包了村里的鱼塘,里面螺蛳非常多,在鱼塘边沿上一抓就是一大把。可是后来不知道是谁放进去了几条青鱼,从此以后就见不到螺蛳了,就连一些小鱼小虾也没了踪影。
在民间青鱼确实有着“秀才青鱼”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这种鱼的习性有关。首先青鱼吃食很斯文,虽然它喜欢吃螺蛳、蚌和虾等,但是它们吃东西是慢条斯理的,并且很少去抢食,就像一个秀才一样。而且青鱼咬碎的螺、蚬肉还常会被鲤鱼、鲂鱼等抢食,所以它们是被“欺负”的对象。很多人不理解,螺蛳又坚硬的外壳,青鱼是如何吃掉的呢?其实这是因为在青鱼的咽喉部生有用来协助压碎螺蛳等硬质食物的骨质增生,也就是青鱼石。
其次,青鱼的体积虽然大,但是它们却是天性胆小的,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被惊吓住。而且青鱼还和草鱼相比,行动比较迟缓,就像一个“傻大个”一样。最后一个原因,青鱼饲养较困难,对食物相对来说比较挑剔,如果没有合适的饵料,就很容易得病,成活率也比较低。换言之,青鱼的体质就像一个文弱的水生一样,因此结合以上几点原因,所以民间就称它为“秀才青鱼”。
像四大家鱼中的其他几种鱼,也分别有外号,草鱼因为比较活泼,行动也比较迅速,再加上草鱼的食量大,抢食比较严重还很常见,所以素有“强盗草鱼”之称。而鲢鱼性子比较急躁,行动又很敏捷,非常善于跳跃,更高能跳出水面1米多,就算在捕捉的时候,也就是经常跳出网外,所以民间又称它为“急躁白鲢”。至于鳙鱼则因为行动迟缓,性情温和,虽然也抢食,但是远不如鲢鱼,因此素有“好人花鲢”之称。如今,你们家乡还有人养殖青鱼吗?四大家鱼,你们更爱哪种鱼呢?希望大家留言告诉小编。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哦,农夫每天都会为大家免费分享一些农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支持(图片来源 *** )
有一种能端上餐桌的“一级保护动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从四川到山东等地,有些以河鲜、海鲜为主的饭店里,菜单上总会出现中华鲟这个名字,价格便宜的四五十块一斤,贵的也不到一百。
而在长江之上,渔民不小心误捕一条中华鲟,船长喊破了嗓子都要让人赶紧放生,生怕这鱼死在船上,自己就要牢底坐穿了。
一条中华鲟竟然会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待遇,它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误捕中华鲟,抓紧放生!
2022年2月12日,宁波市有位六十多岁的渔民老董,在捕鱼时捞上来一条长相奇特的大鱼。
老董捕鱼四十年,经验十分丰富,仔细辨认后发现,这怪鱼和平时 *** 部门培训宣传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非常相似,便马上联系当地警方。
警察和相关部门人员马上赶到现场,确认这条大鱼就是中华鲟,检测健康状况正常后,便及时放归宁海湾。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相关流域 *** 部门平时会大力向渔民、船夫做科普宣传,就是为了防止误捕、误食之类事情发生。
而在2021年3月,渔民李某等人在非法捕捞作业时,误打误撞捕获了一条中华鲟。而李某在辨认出中华鲟后之一时间联系出售,想要高价卖出。因为没联系好买家,他竟然决定自己吃了,将中华鲟分成多块带回。
后来李某被捕,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人民币两万元。
人工繁育中华鲟,新晋网红美食?
然而奇怪的是,近期 *** 上竟然涌现出了一大批声称自己吃过“中华鲟”的网友。
有网友表示,中华鲟可以人工养殖了,自然就可以满足口腹之欲了。很多网红餐厅也将中华鲟端上了餐桌,一道道“美味中华鲟”、“迎宾五彩中华鲟”让很多网友倍感疑惑。
更令网友感到触目惊心的是,很多大型连锁超市中竟然公开售卖中华鲟, *** 社交媒体上更是涌现出一批“如何做中华鲟”、“中华鲟怎么做好吃”的视频。
这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中华鲟不是珍稀动物吗?不是吃一口就“牢底坐穿”吗?
在执法人员立案调查后发现,这些餐厅里所谓的“中华鲟”都是人工养殖的普通杂交鲟鱼,并不是真正的中华鲟。中华鲟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食用是绝对违法的。
而这些商家为了盈利便打造出所谓的噱头吸引顾客,也都受到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依法查处。这种投机取巧的的行为本身就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同时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应该严管杜绝。
中华鲟—水中大熊猫
中华鲟,也称“长江鱼王”,是我国长江流域中更大的鱼。属于食肉性鱼类,以小型或是行动迟缓的鱼类、甲类为主要食物。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寿命最长甚至可达40年。
中华鲟形态威武,几乎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更大、寿命最长的鱼。成年的中华鲟体长甚至可达五米,体重可以超过700公斤。然而因为前些年生存环境恶劣,目前平均寿命在30岁左右。
2005年,宜昌渔民捕到一条425公斤重的中华鲟王
中华鲟是名副其实的“水中活化石”,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由白垩纪存留至今的,最为古老的鱼类之一。
因为它体型庞大,在水中少有天敌,让人不禁思考,生命力如此顽强的中华鲟,跨越了一亿四千年的历史长河存活至今,为何如今濒临灭绝?
原因一:过度捕捞
由于多年来长江流域周围渔民没有禁制地捕捞,长江中很多鱼类都面临“灭绝危机”。人类过度捕捞,结局不禁是“无鱼可吃”,更是会导致整个渔业系统的崩溃,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原因二:水质污染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基础建设兴起,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的水污染已成为引人关注的严重问题。
严重的水污染不仅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同时极大程度的影响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一些污染严重江段甚至鱼虾绝迹。
过度捕捞屡禁不止,人类工业发展、非法排放又破坏长江水质,长江流域水生态被破坏,不仅是中华鲟,很多非常常见的鱼类:青鱼、草鱼等都已经接近濒危。
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我国一级国家保护动物,长江白鲟,已于2022年7月21日,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灭绝。
长江白鲟是我国独有鱼类,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曾进行了多次圈养繁殖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从1983年开始,我国便将白鲟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格禁止捕杀同时设置白鲟保护站,但依然难逃灭绝命运。
最后一条人工养殖的长江白鲟
原因三:葛洲坝阻碍洄游之路
中华鲟多年来繁殖量急剧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华鲟是洄游鱼,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葛洲坝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之路。
什么是洄游呢?洄游指的是鱼类随着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推移,重复进行的水中迁徙。
“鲤跃龙门”:淡水鱼逆水而上去生孩子
中华鲟在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出生,稍微成熟后便同母亲一起顺江而下,到大海里生活。而到了繁殖的季节,中华鲟妈妈便会游回长江上游,顶着汹涌的水流逆流3000多公里,回到出生的地方产卵。
中华鲟一生只能产卵5-8次,每次都要都要耗费大量体力,同时因为中华鲟鱼卵体积大,产卵数量多,不少鱼卵都变成了江中小鱼嘴下食物。
一条人工养殖的大中华鲟被放流进长江
葛洲坝水电站恰恰阻断了这条路。
葛洲坝建于长江上游,是长江上之一座大型水电站,大坝建成后,解决了华中、华东地区的缺电问题,同时抬高了水位,改善了航运条件,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但由于当时缺少对生态环境的考虑,以及缺少对野生动物的了解,建造大坝时没有预留通道,就这样,中华鲟千百万年来的洄游之路被阻断了,中华鲟彻底被逼到灭绝边缘。
葛洲坝水电站
中华鲟现状
在2013年的繁殖季节,相关部门未检测到任何中华鲟的任何卵或受精卵。这是葛洲坝建成后32年中之一次,中华鲟停止自然产卵。
很多专家都尝试通过人工养殖来改变中华鲟的洄游习惯、改变中华鲟的洄游路线,但真正受影响的只有极小部分鱼群,至今未获得成功。
中国已经建立了三个中华鲟保护区,并设置研究中心,逐年人工繁育鱼苗放流。
即将从放流通道滑进长江里的中华鲟
据统计,自1981年至今,我国已经放生了超过800万尾中华鲟,但可惜的是仍然无法恢复中华鲟的自然繁殖生态。
中华鲟是否会同白鲟那般,走向灭绝,我们还不得而知。但这严峻的形势确实给紧盯发展、脚步不停的人类敲一记警钟:永远不能忽视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吃个鱼竟然犯法,中华鲟放生700万条,为啥还不让吃?
【2】长江流域水环境现状
【3】长江以北过度捕捞和污水排放破坏,在不禁渔,以后可能将无鱼可吃
【4】“中华鲟”明码标价摆上餐桌?查!
【5】男子捕获中华鲟后食用,被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