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打滚是什么东西,驴打滚是什么东西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5 0
教你 *** 驴打滚的详细教程,简单实用,只要掌握几个窍门一学就会

驴打滚是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在东北地区被称为“豆面卷子”。正宗的驴打滚是用黄米面 *** 的,就是把黍子去皮再磨成面粉、加水蒸熟,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 *** 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擀成片,然后抹上红豆沙馅卷起来,切成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 *** 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可见,驴打滚里没有驴肉的成分,它只是在黄米面裹成卷后放在黄豆面中边滚边裹时,犹如驴在黄土上打滚一样并且身上沾上一层黄土,所以得名驴打滚。

在《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以及“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如果没有这么诙谐形象的名字,恐怕驴打滚是否能传承至今也未可知。

虽然用黄米粉做的驴打滚味道最为正宗,但现在很难见到黄米粉 *** 的驴打滚了,基本上都是用糯米粉来做,所以今天咱们就来用糯米粉做驴打滚,只要掌握一点小技巧,不仅可以让做出来的驴打滚软糯好吃,还能隔夜不硬。感兴趣的你一起来试试吧~

一、驴打滚的 *** *** :

  • 原料:糯米粉100g、白砂糖15g、淀粉25g、食用油10g、温水120g、黄豆150g、红豆沙馅适量。

  • *** 步骤:

一般来说,驴打滚的 *** *** 分:1) *** 黄豆面,2)蒸糯米皮,3)擀铺豆沙馅,4)铺糯米皮卷驴打滚这四个步骤,下面我们来逐步边说边做。

1) *** 黄豆面:

步骤1:将黄豆中的坏豆,瘪豆挑拣出去不要,并用潮湿的布将黄豆揉擦几下,将上面的灰尘去掉。

步骤2:火上坐炒锅,开小火,倒入黄豆,慢慢炒,直至炒出微黄变焦、黄豆皮爆开、并且有香味后即可关火,然后放置一旁晾凉。

步骤3:将晾凉后的黄豆倒入料理机中,将其打碎成细粉,然后倒在大碗中备用。

2)蒸糯米皮:

步骤1:准备一个大碗,放入准备好的糯米粉、白砂糖、淀粉及食用油,然后倒入120g的温水,用筷子搅成细腻并且没有颗粒的面糊即可,提起筷子时面糊成线性流下,有点像酸奶的浓稠度。

步骤2:准备一个盘子,在底部铺上保鲜膜或者抹些食用油也可以,然后将面糊倒在盘子里,上蒸锅蒸10分钟左右蒸熟即可。再将蒸好后的糯米稍放凉些。

3)擀铺豆沙馅:

步骤1:在蒸糯米皮的时间里,我们在案板上先铺上一层保鲜膜。

步骤2:然后在保鲜膜上放入豆沙馅,再在豆沙馅上铺一层保鲜膜。用擀面杖把夹在保鲜膜之间的豆沙馅擀成长方形。这样做,可以不用担心用手铺豆沙馅弄得满手都是豆沙,还可能会铺得薄厚不匀。然后我们把擀好的豆沙馅、也就是成为了一大块豆沙薄饼放在一旁备用。

4)铺糯米皮卷驴打滚

步骤1:先在案板上撒上一层黄豆粉,把稍微晾凉的糯米直接放在案板上,上面再撒上黄豆粉,然后用擀面杖把它擀薄、擀均匀,成为与豆沙薄饼那么大的片就可以。如果你觉得边缘不好看,可以用刀切去把形状修饰一下。(切去的糯米皮也可以直接吃噢。)

步骤2:把豆沙薄饼揭掉一层保鲜膜,然后直接倒扣在糯米皮上,再揭掉另一层保鲜膜。这时,如果发现部分糯米皮上没有豆沙馅,可以用手沾上清水将豆沙馅在糯米皮上进行修补即可。

步骤3:现在,从一边卷起,卷的时候可以边卷边用手将形状、厚度进行调节,再均匀地撒上黄豆粉。最后,用刀快速切成小段,这样驴打滚就做好啦。

怎么样?通过上面的分步讲解,是不是觉得做驴打滚很简单、很方便呢?下面,我再来总结下 *** 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巧和窍门,一起来看:

二、驴打滚 *** 的Tips:

1、有些朋友做完驴打滚后,把没吃完的放入冰箱再吃时就变得很硬、口感不好了。因此要保证驴打滚软糯,凉了或者隔夜不硬的话,一定要在糯米粉中加入淀粉和食用油;淀粉的加入可以帮助糯米粉更好地成型,同时还可以让驴打滚口感更劲道不硬;而食用油的加入则也是让驴打滚放凉了不会硬的另一原因。淀粉放入约为糯米粉的四分之一,油为淀粉的一半就可以。

2、在炒黄豆的时候,一定要小火慢炒,不要炒糊。如果家里没有黄豆,可以买现成的黄豆粉,不过需要把买来的黄豆粉炒熟或者用烤箱烤熟。在使用之前,还可以将黄豆粉过细筛让它更细腻些。

3、在调制糯米粉时只要调成糊状就可以了。有的朋友喜欢将糯米和成糯米面团、再蒸熟、擀制,那样的糯米皮会比较显厚,放凉会容易变硬。而调成面糊状的糯米蒸完也非常有粘性,而且在擀制时比较容易成形,适宜做出薄皮大馅、软糯不硬的驴打滚。

4、由于糯米粉蒸熟后非常具有粘性,因此我们在蒸前要在盘子上铺上保鲜膜或者抹油,在蒸好后,放案板上先让其被黄豆粉包裹后再擀,如果担心最后在切驴打滚时粘刀,记得在刀上沾些清水,并且快速切断。以上这些 *** 都可以避免糯米粘手、粘案板、粘刀。

5、在铺豆沙馅时,因为豆沙馅不是干的,因此也会粘手,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把豆沙馅放入保鲜膜或者保鲜袋中擀成薄饼状,最后可以再用手沾清水将豆沙在糯米皮上没有豆沙的地方补匀就可以了。

6、剩下的驴打滚装到密封盒里冷藏,吃的时候在微波炉里中火加热就可以了。

7、剩下的黄豆面也别浪费,可以留着下次再继续做驴打滚、或者直接用热水当面茶冲着喝,再加点糖,豆香四溢,甜丝丝的,也很不错!

经典的小吃驴打滚,口感绵软又有韧劲,不粘牙,豆馅甜而不腻,皮薄馅大、软糯香甜,凉了也不硬,喜欢的你不妨也试做一下,自己动手做美食,享受幸福的味道,你会发现:快乐很简单~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然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龟,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驴打滚”命名由来和“驴”有关吗?揭秘北京小吃背后的故事

北京的小吃文化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各类特色小吃也有其独特的名称,什么驴打滚、卤煮、养眼包子....虽然听起来稀奇古怪,但大多也能让人过“耳”不忘,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这些小吃背后的故事吗?

驴打滚

最初听到“驴打滚“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人是拒绝品尝的,因为想到驴打滚过的食物,这可怎么吃啊?

话说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御膳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

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给慈禧太后的面前。

谁知慈禧太后一吃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啊?”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

其实,“驴打滚”真正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加上最后 *** 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尘土,因此而得名。

卤煮

提到卤煮,北京人总是想起南城南横街的那家小肠陈,甚至有人认为,小肠陈是北京卤煮的起源地。

真正的卤煮起源,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皇帝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深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乾隆吃了大喜,命名这道肉菜为“苏造肉”。

后来这道菜慢慢传到民间,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贵,老百姓吃不起,于是就用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更便宜的猪下水煮制。没想到歪打正着,一发不可收拾地创出了传世美味,这就是咱们日后熟悉的卤煮了。

羊眼包子

北京的包子有一种极其有名,那就是羊眼包子。

相传,清朝康熙皇帝,曾乔装打扮到前门外,走进羊肉包子铺,殷勤的 *** 掌柜用小托盘送来了两杯盖碗茶。向康熙皇帝问安后,陪着笑脸说:“不怕爷恼,爷在宫廷里边什么山珍海味没尝过,还屈驾来尝羊眼儿包子,小的实在不敢孝敬。”

康熙明知自己的身份已被识破,还是佯装要吃包子。掌柜的无奈,只好端来了热腾腾的小包子。康熙用筷子挟一个放在碟子里,细心地观察。只觉阵阵香味扑鼻,放到嘴里一尝,果然味道鲜美,质地不一般。

但是,康熙帝左找右找也未看见“羊眼儿”,便问掌柜的:“为什么看不见羊眼儿?”掌柜忙回答说:“回爷的话,馅肉没有羊眼儿,只是做的精细些,包的个头小一点,像羊眼儿,就给起了个‘羊眼儿包子’的名字。”康熙尝了两个,觉得非常可口好吃,便传旨:“朕觉得羊眼儿包子很好,可经常送到宫中,找内务府开银。”

从此,羊眼儿包子名声大噪,誉满北京城。于是,四城各处的 *** 都做起羊眼儿包子,遂成了 *** 喜食美味。

艾窝窝

明时皇宫里的皇后和妃子,天天吃山珍海味,不免厌倦。

有一天,在“储秀宫”做饭的 *** 厨师,从家里带了些经常食用的 *** 食品“艾窝窝”,正在厨房里吃的时候,被一位宫女看见了。

她一尝很好吃,就给皇后带了点,皇后一尝,也觉得非常好吃。于是就让这位 *** 厨师,为皇后和妃子们做“艾窝窝”吃。

面茶

面茶作为老北京人早餐的一种,喝起来也有讲究:不用筷子不用勺。一手拿碗,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喝。

面茶的起源时期,可以追溯到清代。据清代《随缘食单》记载:熬粗茶叶汁,炒面兑之,加芝麻酱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盐。无乳则加奶酥,奶皮亦可。

灌肠

老北京的灌肠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大灌肠,用猪肥肠做的;另一种叫做小灌肠,是用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炸的。现在我们吃的一般都是小灌肠。

北京最早的灌肠铺是后门桥头路东的“福兴居”,清光绪年间开业,掌柜的姓普,人称“灌肠普”。他家以真正的猪肥肠灌上碎肉、淀粉和其它香料,煮得不软不硬,不老不皮,外焦里嫩,浇上盐水、蒜汁儿,吃起来别有风味。

据说慈禧太后在地安门火神庙进香之余,曾到这里品尝,并大加赞赏。由此,福兴居的灌肠成为定期向清廷奉献的贡品。

等到能出门撒欢儿了,一定要约上好友,一起回味自己心心念念的美食~

互动话题:你最喜欢北京的哪一种小吃?

你吃过传统小吃驴打滚吗?那你知道其实它做起来一点都不难吗?

关于中国的美食文化,那可真的是源远流长啊,不管什么食物只要在中国人的手中,那就会成为一道道的美食呈现在人们的饭桌上,让人们垂涎欲滴。而且根据历史流传下来的传统美食,更是数不胜数,而能一直被流传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美味。

今天就来说一说中国的传统美食,驴打滚。这个食物你可能没有吃过,但是却一定听说过它的名字,记得小时候还有一种雪糕就叫驴打滚,而这个驴打滚和传统小吃驴打滚,那柯可真的是相差天壤地别了!

驴打滚,是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 *** 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

"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 *** 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黄豆面入嘴后可以不嚼,细细品,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那么如此美味的小吃又是怎么做的呢?

先把我们需要的材料准备一下:

糯米粉 200克

大米粉 60克

豆沙 150克

黄豆粉 120克

水 200克

糖 50克

色拉油 15克

材料准备好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动手 *** 美食了。

1.将黄豆装入料理机搅碎,记得多打几遍,打好后自己尝一下,一定要非常细腻,没有渣才能使用。开火热锅,倒入黄豆末干炒,炒熟后盛出放凉。

2.糯米粉、大米粉、糖混合,分次加水,倒入色拉油揉成面团,放入容器中大火蒸40分钟。

3.蒸好的面团覆保鲜膜晾至手温,再揉成光滑面团。案板上铺一层黄豆粉,把揉好的面团放在上面,两面均匀的沾上黄豆粉,用擀面杖擀成厚薄均匀的四方形。4.再把红豆沙铺在上面,注意要厚薄均匀,否则影响成品效果。

5.从上往下卷起,注意卷紧一些。卷好后轻轻的搓一搓,帮助定型。

6.用筛子筛一层黄豆粉在搓好的面团上。用刀切成2厘米左右的宽度,即可。

这样美味的驴打滚就做好了,是不是很简单?赶快动手尝试一下吧!

冬至日?驴打滚

在我的老家苏北里下河地区,一直沿袭着过“冬至”,吃“驴打滚”的习俗。“冬至”日还有先过小冬、后过大冬的讲究,过小冬是在“冬至”节气的前一天,主要是烧钱化纸,祭祀先祖,包“驴打滚”,“冬至”当天谓之过大冬,主旋律是家家户户按照 *** 俗开吃“驴打滚”。

“冬至”既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民间的重大传统节日。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归纳,充分地认识到“一年天气看冬至”,冬至的天气对未来的天气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冬至是晴天,可以产生以下几点预兆:之一,冬至是晴天,冬天就会感觉很暖和,也就是暖冬气候;第二,冬至是晴天,春节期间会很寒冷,更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第三,冬至是晴天,春节期间会有持续雨雪,民间俗语有“晴冬烂年”的说法;第四,冬至是晴天,来年将雨水充沛。以往农村的老辈,会把冬至当成大年一样来过,所以至今流传有“晴冬大似年”的说法。

冬至时节,太阳黄经达270度,这天的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上白天最短,夜晚最长,但在气象学上,冬至这天并不是最冷的,只是寒冬季节的一个开始。冬至这天也就是“数九寒天”的起始日,随之就会逐步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就是俗称“三九严寒”或“三九四九,冻死猫和狗”的天气。

我们老家“驴打滚”比较普遍的原料是糯米粉拌和制坯,糯米品种纯正的话,还得与籼米“三七掺”,否则口感会太糯粘。一般用青菜剁碎加咸肉丁、豆干丁包馅,捏成直经约4厘米、长8厘米的圆柱体,外侧滚一圈黑芝麻粒,实际上象极了有包馅的糯米粉圆子,只是在形状上做了改变。由于各家各户的经济条件以及喜好口味的不同,尤其是那些相对讲究点的人家,其制馅的方式不一而足。那时候民风淳朴,邻里友善,那些先包好了“驴打滚”的人家,总会先送几只给同门族亲或家庭条件薄弱的庄邻“尝鲜”,给眼巴巴的小孩子们“解谗”,因而我小时候总能品尝到多个品种和口味的“驴打滚”。同时,如此似乎平淡的礼尚往来,确实也增进了睦邻友好,拉近了邻里关系。

后来搜索资料得知,“驴打滚”,其实早年是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等地老少皆宜的传统小吃之一,因其在最后的 *** 工序中撒上了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而彼“驴打滚”的原料是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 *** 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 *** 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黄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黄豆面入嘴后不嚼,细品回味无穷。由此看来,我们苏北里下河地区时兴的“驴打滚”,也许是经过多重改良的“泊来品”,至于究竟是如何流传过来的,此“驴打滚”与彼“驴打滚”的内在关系,本人就无从考究了。

“冬至”日也是祭祀日,在品尝“驴打滚”美味的同时,人们在一代又一代地重复着焚烧纸钱,祭奠先祖,祈求庇佑的礼制,以深切缅怀逝去的先辈和亡灵,希望“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从而格外地珍惜当下。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与冬至日?驴打滚相关联的记忆中,有三位已故至亲是特别值得缅怀的,她们是我的祖母、我的母亲和我的亡妻,分别都有一件往事,至今印象深刻,恍如昨日。

之一位我的祖母李氏(1915年~1993年),我们祖孙俩同属“卯兔”,老祖母在我三十岁那年寿终,享年78岁。由于我出生在饥荒年代,出世几个月后便被断奶送往上海,一直在祖母身边长大,直到八岁因无上海户籍,才不得不回老家乡下念书,后来每逢寒暑假都到上海度过,所以我一直对祖母有种恋母般的情结,不仅上学之前完全是祖母供养的,即便上学之后的生活和学习各项开支,都是由祖母全额承担的,老人家对我有再造之恩,且养育之恩重如山,因而淮剧《牙痕记》里金殿认子片断中,王金龙那句“李氏母亲把 *** 献”的唱腔,随时随地都会引起我的震颤。我与祖母之间的亲情,不同于当今社会普遍现象的“隔代亲”,而是那种“养身之恩不如领身之恩”血肉相连的切肤感受。

真切地记得那一年冬至前夕,听祖母说要包裹“驴打滚”,年幼无知的我,对“驴打滚”还没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这是一种食物,以为“驴打滚”是一种变戏法的新型玩具,就迫不及待地缠着祖母放开其它的事情,抓紧时间快点做。当祖母忙活了半天,端出一簸箕“驴打滚”成品时,我竟然责怪祖母骗人,这是什么“驴打滚”?哪有驴啊?驴在什么地方啊?驴怎么打滚啊?祖母起先被我的天真惹得开心大笑,我心里却越是证实大人逗小孩玩的,于是不依不饶地哭闹得越来越凶,并打翻了一簸箕的“驴打滚”,这下可惹恼了祖母,被劈里啪啦地揍了一顿,那天我倔头倔脑地闹腾了好久,直到祖母跟我解释了“驴打滚”的意思,我才半信半疑地之一次品尝“驴打滚”的美味,也被祖母的家法揍得象“驴打滚”。

第二位我的母亲屈氏(1941年~1998年),属相巳蛇,诞辰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寿终日农历六月十七日,母亲因患乳腺癌,在我三十五岁那年病逝,终年58岁。母亲生养了我们弟兄仨,还有个小妹三岁时因病夭折。母亲的娘家是本乡张袁村荡口屈氏人家,屈氏在当地是单门独姓,据老辈人相传,其祖上是从外地流落至此,我外公识文断字,做过私塾先生,还诵得一口好戏文。我母亲从小耳染目睹,虽不识多少字,却记忆力甚好,偶尔还能背得几句“三字经”、“千字文”等,一些老淮剧的唱词和整段的栽秧号子,她会信手拈来,随口就唱,家里人、娘家人以及贴近亲友的生日时辰,她都烂熟于心,了如指掌。我小时候还听她讲过《梁山泊和祝英台》、《白娘子和许仙》、《八仙过海》、《哪咤闹海》等故事。由于父亲属于那种闷葫芦性格,记忆中家里的大小琐事,都是母亲去抛头露面。直至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后,家里责任田的栽种收割等农活,基本上都是由母亲操持或换工,父亲只是配合着做些现成事。母亲或许是生不逢时,一生一世都过的贫穷日子,没有享受过一天福,六十岁不到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

记得有一年冬至,过小冬的晚饭后,母亲忙碌着包好了“驴打滚”,原先应安排在第二天早上煮着吃的,但看到我们弟兄仨渴求解谗的眼神,母亲心软地就当晚下锅煮了,虽然刚吃过晚饭不一会儿,我们弟兄仨却狼吞虎咽地吃了好多,直至撑得肚子难受。从午夜开始,我感到腹部胀痛,反酸,恶心,打隔,并嗳出一种自己都感觉难闻的气味,母亲带我去了大队“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判断说我是对“糯粘食物”不适应,加上失去节制吃“伤食”了。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也没有什么特效药,让回家寻些山楂煮水喝,多揉搓揉搓腹部促进胃肠的蠕动,母亲到处跟人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些山楂果,赶紧熬成汤水催促我喝下,并帮我揉搓腹部,一连三、四天都没有进食,才逐渐逐渐地恢复正常。自打那时候起,有好多年的时间,我对“糯粘食物”都望而生畏。真可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第三位我的亡妻王氏(1967年~2013年),属相未羊,诞辰日农历三月十三日,寿终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亡妻因患胶质瘤(脑癌),在我五十岁那年亡故,终年46岁。亡妻与我是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在那个计划生育氛围相当浓烈的年代,只育有一个独生儿子。亡妻娘家是本乡雍尹村刁舍王氏人家,老岳丈共有四女,亡妻为家中长女。亡妻初中毕业后,拜师学习了裁缝手艺。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由买布料做衣服,变成了逛成衣店买现成衣服,商场里各式各样的服装更是琳琅满目,乡间裁缝店的生意,因而慢慢落寞并彻底关张,如果当今在城市小区里,摆个摊点专事缝缝补补,那生意绝对会应接不暇。亡妻为人良善,待人亲和,口直心快,爱憎分明,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积极乐观。我们俩白手起家,不信命不认怂,艰苦创业,从之一双筷子挣起,经历了诸多的坎坷曲折,渐渐地走上了正道。当刚刚摆脱贫困,苦尽甘来,亡妻竟罹患了绝症,虽穷尽一切治疗手段,与病魔抗争了近三年,终究回天无力,不得不撒手人寰。如今儿子已成家立业,孙女也伶牙俐齿,幸福亦悄悄降临,可亡妻却天各一方……

确切记得是1985年的冬至,我时年二十三岁,在柳堡中学当代课教师,教初三年级语文课。学校虽说离家不算远,但为了多腾出点业余时间,为自己加油充电,我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习,工作之余几乎都吃住在学校,包括节假日等。冬至那天的课间操期间,我班上的女生F某某,她也是亡妻的亲表妹,平时负责偷偷摸摸地替我与亡妻鸿雁传书。她蹑手蹑脚地来到我办公室,把一个手袋塞给我,悄悄的只说了一句话:这是某人托请带给你的,就调皮地眨巴着眼睛溜走了。等我打开手袋一看,一股暖流顿时涌上心头,只见里面是包裹好的“驴打滚”、农家大灶炒熟的炒米、几双鞋垫以及亲笔书信等,亡妻在当时家庭亲友高压的状况下,不顾家长竭力反对,“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既是对我一个人在学校过节(冬至)的关爱,又表明了自己坚贞的婚姻态度,更使我这个已多年不碰“糯粘食物”的人,又开心地重新品尝起这道别有风味的美食,呜呼哀哉 !人们常说“善有善报”,可你这良善之人,为什么竟英年早逝呢?苍天不公啊!

在我三十岁~五十岁之间,以上三位至亲先后离我而去,让我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中,使我在每年的“冬至”日(冥日)都心情沉重,怅然若失,使看似普通的“冬至”日赋予了更多的情结和愁绪。承蒙先祖亡灵的保佑,我和我的家人们日子过得基本上还算顺顺当当,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惟有感恩先祖亡灵的庇荫,继续奋发努力前行,且行且珍惜!

文末得赘言两句,还有一个自然现象就是,“冬至”之后的白昼会越来越长。由于冬至这一天太阳到了南回归线,针对北半球来说,这一天太阳的光影最长。过了冬至这天,随着太阳的北回,白昼将渐渐拉长。俗语说:“过了冬长一葱,过了年长一田”,一直会长到夏至,所以说夏至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冬至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部分图片来之 *** ,侵权即删)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完稿

老北京小吃驴打滚,好吃更好做,详细做法给你,自此后不用再买


驴打滚,是老北京以及河北天津一带的传统小吃。若是没吃过也没听说过驴打滚,乍一听上去,不会把它与美食挂钩。关于驴打滚这个名称的由来,众说纷云,有很多种版本,但更形象的说法,是因为在驴打滚 *** 的最后工序中是撒上炒熟的黄豆面,犹如驴子打滚时扬起的黄土,所以才得名“驴打滚”。

驴打滚的主要原料有江米面、黄豆面以及红豆沙,口感绵软,糯性十足,豆香浓郁,香甜适口,是老少皆宜的风味小吃。北方很多城市中都能买到驴打滚,或是生活小区附近有专门的小店售卖,或是摆放于大型超市的主食区,只要想吃,随时就能吃到。

我是从小吃着驴打滚长大的,因为喜欢一切糯米制品,喜欢甜食,所以对驴打滚一直是情有独,“吃”心不改。如今,我的孩子也爱吃驴打滚,偶尔会买来吃,但更多的是自己做。自制驴打滚,现吃现做更好吃,放时间长了会变硬回生,而且它的 *** *** 简单至极,分分钟就能吃到。喜欢糯口食物的朋友不妨跟我做起来,它既可以当作孩子的小点心,也能当作孩子的小零食,更可以当下午茶,是非常讨喜的小甜食。详细做法分享给大家,自此后,想吃了自己做,不用再买着吃。

【自制驴打滚】

【食材】:水磨糯米粉100克、清水110克、黄豆面30克左右、豆沙馅儿170克左右。

【具体做法】:

1、首先要把黄豆面小火炒熟,生的黄豆面是金黄色的,炒熟的黄豆面颜色发深,豆香味儿扑鼻,炒熟后过一下筛,豆面会更细腻。黄豆面是做驴打滚的必备原料,无可替代。

2、我做驴打滚,都是用水磨糯米粉,它比做年糕用的江米面更加细腻,适合做驴打滚这样的小甜点。大型生活超市一般都能买到,实在没有可以 *** 。把清水加到糯米粉中,搅拌均匀。有人做驴打滚时会再加些粘米粉(大米粉),说只用糯米粉不好操作,其实是误解。

3、把糯米粉调成可以半流动的液体状。水加的多,做出来的驴打滚就越软糯。总体而言,水量宜在100克-110克之间,自己掌握。

4、取一个深口盘,刷上一层薄油,然后把调匀的糯米粉糊倒进去,我们用蒸锅把它蒸熟。

5、蒸锅上汽后有15分钟左右就可以关火了,然后取出盘子,晾至糯米团不烫手的温热状态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6、案板上撒上炒熟的黄豆面,把糯米团从盘子中取出,放黄豆面上防粘。

7、在上面再撒上些黄豆面,然后用擀面杖擀开成长方形的面片。可厚可薄,看自己喜好。

8、然后铺上豆沙馅儿。铺豆沙馅儿是个细致和耐心活,用一把勺子顺着一个方向轻轻地刮会比较容易操作。

9、然后顺着长边卷起来,收口压在下面,再切开成大小均匀的段就可以了。

10、码在盘子里,可以再筛上一层厚厚的黄豆面,筛与不筛,看自己喜好。驴打滚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赶紧大快朵颐吧!

【成诗有话说】:

1、驴打滚是北方的传统小吃,它的主要原料跟南方的传统小吃糍粑相似,但两者无论是做法还是口感都有区别。糍粑较之于驴打滚,口感会更筋道。

2、黄豆面在驴打滚的 *** 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食材,无可替代。若是买不到黄豆面,就把黄豆炒熟后打成粉备用。

3、驴打滚要现做现吃,不要久放,更不要过夜,做法如此简单,想吃了随时能做。100克的糯米粉做出来的驴打滚,一家三口食用,分量足够。#吃在中国#

我是静默成诗,美食领域原创作者,一直致力于把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更好的味道,让大家的一日三餐更加美味。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同时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转发并留下您宝贵的评论,感谢!另外,此图文作品系静默成诗原创,严禁不良自媒体搬运及盗图,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你不知道的地方特色美食——北京篇3 驴打滚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有许多美食代表着北京的独特风味和魅力。其中更受欢迎的一种传统糕点就是北京驴打滚。驴打滚作为老北京的特色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将带您了解北京驴打滚的特点、 *** *** 、口味特色以及在北京美食文化中的地位。

北京驴打滚的特点

北京驴打滚是一种传统的甜点糕点,以糯米和红豆为主料,经过精心 *** 而成。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古老历史:驴打滚作为老北京的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早在明代就有了驴打滚的 *** 和食用,可以说是北京美食文化中的一个历史见证。
  2. 精选食材:驴打滚的主要原料是优质的糯米和红豆,这两种食材经过精心挑选,保证了糕点的质量和口感。
  3. 独特 *** 工艺: *** 驴打滚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糯米的煮熟、红豆的熬制等。驴打滚的 *** 工艺虽然繁琐,但却是老北京厨师们经过多年的传承和积累形成的独特技艺。
  4. 香甜美味:驴打滚的糯米口感软糯,红豆内核香甜,两者相融合,使得这道糕点既有糯米的清香味道,又有红豆的甜美口感,香气扑鼻,美味十足。

*** ***

  1. 准备食材: *** 北京驴打滚的主要食材是糯米和红豆。这两种食材需要提前浸泡,使其充分吸收水分。
  2. 煮熟糯米: 将浸泡过的糯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中火煮熟。煮熟的糯米需要稍微晾凉,便于后续的包裹。
  3. 熬制红豆: 将浸泡过的红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熬制。待红豆煮熟至软糯后,加入适量的糖,使其更加甜美。
  4. 包裹糯米和红豆: 将煮熟的糯米放在宽阔的桌面上,用手按压成长条形。然后在糯米上均匀摊开熬制好的红豆,再将糯米团成卷。
  5. 滚上糖粉: 将团好的糯米卷滚上一层细砂糖粉,使其表面光滑,不易粘手。
  6. 切割食用: 将滚上糖粉的糯米卷切成小段,即成为一份份美味的北京驴打滚。

口味特色

北京驴打滚以其香甜美味而备受人们喜爱。糯米软糯,红豆香甜,两者相融合,使得这道糕点既有糯米的清香味道,又有红豆的甜美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在北京美食文化中的地位

北京驴打滚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北京的一些传统糕点店和小吃摊上,驴打滚是常见的一道甜点。无论是老北京人还是游客,都喜欢在品尝这道糕点。它不仅代表了北京美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北京地区小吃餐桌上的一大特色。北京驴打滚通过糯米和红豆的相融合,展现了北京食材的独特之处,也反映了老北京人民对食物的热爱和智慧。

北京驴打滚作为老北京的传统糕点美食,以其香甜美味和独特风味而备受人们喜爱。它不仅是北京美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北京地区小吃餐桌上的一大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的小吃摊,品味这道传统糕点美味。

驴打滚卖6元一斤,教你在家就能做,松软甜蜜,一口一个真过瘾

驴打滚卖6元一斤,教你在家就能做,松软甜蜜,一口一个真过瘾。驴打滚是我们首都北京最古老的小吃之一,只是因为在 *** 时在黄豆面中滚一下的样子就像是驴在尘土中打滚一样,所以就有了驴打滚这么一个名字俗名,而现在已经忘记了这款食物的原名。今天我在超市买了一些糯米粉,这两天做面食做的有点多,就想做点小点心来吃,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个驴打滚的做法,一起来看看吧。

准备食材:

黄豆、糯米粉、玉米淀粉、奶粉、清水、豆沙馅

具体做法:

1.在盆子里倒入一些黄豆,倒入清水,把黄豆淘洗干净,淘洗干净后沥干水分,放到盘子里。

2.用小火炒至颜色变深黄,闻起来有浓郁的豆香味的时候,就可以盛出来了。

3.把炒好的豆子放在料理机里面,给它扣上盖子打碎。

4.黄豆面已经打好了,打的非常细。

5.然后在盆里倒入200g的糯米粉,再来50g的玉米淀粉,我又加了一些奶粉,这样更好吃一些,再倒入230g的清水,把它搅匀就可以了,把这个面糊一直搅拌,直到搅拌成这样提起来是细腻的,像酸奶一样的状态就可以了。

6.把这个糊糊倒在锅里,开小火不停的翻炒,一直把它炒成固态,炒匀之后就可以了,炒好了出锅。

7.案板上撒一些刚才打好的黄豆面,这是刚才炒好的面团,再撒一层,用擀面杖把它擀开,如果觉得黏的话就再撒一些,反复按一按,像这样擀平就可以了。

8.再涂抹上豆沙馅,豆沙都平铺好之后卷起来。

9.然后用刀切开。

10.咱们的驴打滚就做好了,看着就特别好吃,如果喜欢吃糯叽叽的小点心,一定要试试这个驴打滚,味道真的是超级棒。

简单几步,就能学会老北京小吃驴打滚的做法,软糯香甜,太好吃


驴打滚,是老北京以及河北天津一带的传统小吃。若是没吃过也没听说过驴打滚,乍一听上去,不会把它与美食挂钩。关于驴打滚这个名称的由来,众说纷云,有很多种版本,但更形象的说法,是因为在驴打滚 *** 的最后工序中是撒上炒熟的黄豆面,犹如驴子打滚时扬起的黄土,所以才得名“驴打滚”。

驴打滚的主要原料有江米面、黄豆面以及红豆沙,口感绵软,糯性十足,豆香浓郁,香甜适口,是老少皆宜的风味小吃。北方很多城市中都能买到驴打滚,或是生活小区附近有专门的小店售卖,或是摆放于大型超市的主食区,只要想吃,随时就能吃到。

我是从小吃着驴打滚长大的,因为喜欢一切糯米制品,喜欢甜食,所以对驴打滚一直是情有独,“吃”心不改。如今,我的孩子也爱吃驴打滚,偶尔会买来吃,但更多的是自己做。自制驴打滚,现吃现做更好吃,放时间长了会变硬回生,而且它的 *** *** 简单至极,分分钟就能吃到。喜欢糯口食物的朋友不妨跟我做起来,它既可以当作孩子的小点心,也能当作孩子的小零食,更可以当下午茶,是非常讨喜的小甜食。详细做法分享给大家,自此后,想吃了自己做,不用再买着吃。

【自制驴打滚】

【食材】:水磨糯米粉100克、清水110克、黄豆面30克左右、豆沙馅儿170克左右。

【具体做法】:

1、首先要把黄豆面小火炒熟,生的黄豆面是金黄色的,炒熟的黄豆面颜色发深,豆香味儿扑鼻,炒熟后过一下筛,豆面会更细腻。黄豆面是做驴打滚的必备原料,无可替代。

2、我做驴打滚,都是用水磨糯米粉,它比做年糕用的江米面更加细腻,适合做驴打滚这样的小甜点。大型生活超市一般都能买到,实在没有可以 *** 。把清水加到糯米粉中,搅拌均匀。有人做驴打滚时会再加些粘米粉(大米粉),说只用糯米粉不好操作,其实是误解。

3、把糯米粉调成可以半流动的液体状。水加的多,做出来的驴打滚就越软糯。总体而言,水量宜在100克-110克之间,自己掌握。

4、取一个深口盘,刷上一层薄油,然后把调匀的糯米粉糊倒进去,我们用蒸锅把它蒸熟。

5、蒸锅上汽后有15分钟左右就可以关火了,然后取出盘子,晾至糯米团不烫手的温热状态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6、案板上撒上炒熟的黄豆面,把糯米团从盘子中取出,放黄豆面上防粘。

7、在上面再撒上些黄豆面,然后用擀面杖擀开成长方形的面片。可厚可薄,看自己喜好。

8、然后铺上豆沙馅儿。铺豆沙馅儿是个细致和耐心活,用一把勺子顺着一个方向轻轻地刮会比较容易操作。

9、然后顺着长边卷起来,收口压在下面,再切开成大小均匀的段就可以了。

10、码在盘子里,可以再筛上一层厚厚的黄豆面,筛与不筛,看自己喜好。驴打滚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赶紧大快朵颐吧!

【成诗有话说】:

1、驴打滚是北方的传统小吃,它的主要原料跟南方的传统小吃糍粑相似,但两者无论是做法还是口感都有区别。糍粑较之于驴打滚,口感会更筋道。

2、黄豆面在驴打滚的 *** 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食材,无可替代。若是买不到黄豆面,就把黄豆炒熟后打成粉备用。

3、驴打滚要现做现吃,不要久放,更不要过夜,做法如此简单,想吃了随时能做。100克的糯米粉做出来的驴打滚,一家三口食用,分量足够。#吃在中国#

我是静默成诗,美食领域原创作者,一直致力于把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更好的味道,让大家的一日三餐更加美味。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同时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转发并留下您宝贵的评论,感谢!另外,此图文作品系静默成诗原创,严禁不良自媒体搬运及盗图,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天津名小吃驴打滚,跟馿何干?

在事关乾隆的清宫剧里面,几乎都少不了乾隆被香妃迷的神魂颠倒的剧情。有的剧中呢,香妃是抢来的,有的剧中,香妃则是被人献给乾隆的。不管是哪一种,喜新厌旧的乾隆都没少在香妃身上花费时间和精力。我们今天呢,并不是要去揭秘乾隆的八卦情史。我们今天要聊的呢,是一道天津名小吃,它跟这个动物有关,您猜对了吗?

对的啊,聪明如你一下就猜到了这是驴打滚。话说那香妃刚到紫禁城的时候,不管是水土不服还是对未婚夫买买提的思念也好,那是茶不思饭不想,这可急坏了乾隆皇帝。

香妃墓

于是,他下旨:“如果谁能做出香妃爱吃的东西,不仅可以升官,还可使获得赏金万两。”你说,这么丰厚的赏赐,那御膳房的御厨们肯定都是争先恐后的献出自己的手艺了,无奈的是,任凭各大厨师把珍馐摆在香妃面前,这位急于通过绝食来殉情的女子都看也不看一眼。

乾隆皇帝怎么忍心到手的鸽子就这么从手边飞走,于是安排白帽营的人给香妃做家乡的美食。而香妃的未婚夫买买提从大漠西边来到京城,想方设法打听到了香妃的下落,便藏身在白帽营,买买提虽然痛失香妃,可是也不愿意自己的情人就这么香消玉殒啊。于是,他做了一盘祖传江米团子,送入宫中。太监看到这盘团子,远没有御厨们做的山珍海味好看,对此嗤之以鼻,问道:“你这是什么东西?”

买买提随口就回答说:“这个可不是东西啊,李公公。这道菜叫驴打滚。”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态度,李公公就放行了,当宫女把这道菜送到香妃面前的时候,香妃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只有未婚夫买买提才能做出的一道甜点。垂死的香妃咬了一口,立马满血复活。乾隆皇帝知道香妃已经开始动口吃东西了,大喜过望,下旨买买提天天做驴打滚送进宫里来。后来,这驴打滚就出了名,慢慢从宫中传到了民间。

驴打滚是什么东西,驴打滚是什么东西-第1张图片-

你看这不管传说中的人物也好,还是事情发生的地点也好,似乎都跟天津扯不上关系,可是为什么这驴打滚就偏偏成了天津的美食了呢?对此,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一度,我觉得这玩意儿,跟驴有什么关系,这形状也不像驴,也不是驴拉磨拉出来的美食,叫这样的名字是不是太牵强附会。

直到有一次,抱着这样的疑问,问了一位甜点店的老者,他手指着那个黄米面卷上的黄米面,说:“你看,这豆沙馅像不像驴身上的毛,这一小块一小块的黄米面卷,就像一头撒欢的小驴子在黄土里面打滚。”老者描绘的绘声绘色,只留在我在风中凌乱。

罢罢罢,何苦要跟这小吃较这个真呢,驴打滚,有多少人吃过?有多少人喜欢?讲究的人说,吃驴打滚,为了防止黄色的干豆面呛入口鼻,一定要做到三不要:不要大口吃,不要深呼吸,更不要一边吃一边说话。要不然,干豆面吸湿性太强,粘到鼻腔或者上颚,不太容易脱落,这样就不是享受美食,而是遭罪于美食了。

作为一个新天津人,并没有对这个美食有多么的执著,一年更是很难买上几次,要说喜欢,谈不上,但是偶尔的买一买,解解馋还是可以的,对于非本土的天津人来说,驴打滚香香糯糯,甜甜蜜蜜,入口的那一瞬间,生活中百般的苦都会被甜蜜融化掉,这大概就是它作为天津名小吃的灵魂把,您觉得呢?

老北京小吃“驴打滚”,做法如此简单,不烤不油炸,在家里就能做

提起豆面糕点,估计都不认识,如果说起它的民间小吃名字,大家就熟悉了,那就是“驴打滚”,在北京、天津那是无人不知,地道的特色小吃,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

撒黄豆面的步骤,犹如野驴在地上打滚时的黄土,因此而得名,老祖宗很有想象力,如此简单一道小吃,却跟驴子挂上了钩, *** 工艺分为胚、馅、成型,入口绵软,豆香馅甜,黄豆面入嘴后,不用嚼,慢慢品味,老少皆宜。

下面是具体做法:参考一下

1、准备300克糯米粉,100克黄豆面,适量红豆沙,适量奶粉。

2、糯米粉倒入和面盆中,加入奶粉,倒入温水,边倒边用筷子搅拌,等糯米粉均匀吸收,在揉成光滑的面团,加入10克食用油,增加光滑度。

3、铺平在盘子中,轻轻压平,上蒸锅25分钟,蒸好以后,盖一层保鲜膜,防止表面变干,等待自然放温。

4、把黄豆面放入不粘锅中,无需水无需油,直接干炒,全过程开小火,用木铲轻轻翻炒,等闻到豆香味即可,黄豆面的颜色慢慢变成浅褐色,停火就可以。

5、等黄豆面变的不那么热,过一遍筛子,只保留筛出来的黄豆面。

6、先把黄豆面撒在案板上,铺上温热的糯米团,在撒一层黄豆面,用擀面杖轻轻地,擀成0.5毫米厚度,形状为长方形。

7、挤出红豆沙馅,放在碗中。

8、把红豆沙均匀的涂抹在糯米面皮上。

9、从一边小心翼翼的卷起来,卷的时候,稍微用点力,一定要紧,避免中间留空隙。

10、刀要快一些的,切成大小均匀的小段,在撒一层黄豆面。

11、大功告成

12、装盘成品,现做现吃

看着挺麻烦,其实挺简单,好吃也觉得值了,糖可以不加,或者少加点,口感更好。

注意小贴士

1、切成品的时候,更好用快刀,避免粘连,切出的样子难看。

2、蒸好的糯米团,擀的时候稍微用点力,要有耐心,就当健身了。

3、黄豆面买来之后,切不可直接用,不粘锅无油无水,炒出豆香味。

4、做“驴打滚”一定要用红豆沙,如果在家自制就更好了,又甜又沙。

5、100克黄豆面其实用不了那么多,剩下的别浪费,也可以冲水喝。

俗语说,人饿了,石头蘸盐也是好吃,中国的菜系发达,做法多种多样,只要有耐心,味道自然就出来了。

传说“驴打滚”名字的由来

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御膳大厨们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裹着 红豆沙 做一道新菜。

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 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

慈禧太后一吃这新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呀?”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从此,就有了“驴打滚”这道小吃。

我是食味菜谱,1000道家常菜每天更新,喜欢记得关注一下,原创图文,禁止抄袭

标签: 驴打滚 东西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