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烧饼是哪里的特产,黄山烧饼是哪里的特产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5 0
美食带你游安徽 | 黄山传统名小吃

提到黄山,总是会想到徐霞客所说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但除却以山扬名,黄山还是徽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有着青砖黛瓦、古韵悠悠的徽地特色,更有着传承百年的特色小吃。黄山蟹壳黄烧饼、徽墨酥、顶市酥、嵌字豆糖便是黄山最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流传历史已百余年。

黄山传统小吃

行走于青砖黛瓦间,顺着香味,穿过狭窄悠长的屯溪老街,你总能看到各家烧饼摊。金黄酥脆的外壳、满是流油的肉丁、咸香的梅干菜交相融合。就着酥脆的黄山蟹壳黄烧饼,配上一杯清茶,聆听着它们600多年来的传统工艺。黄山糕饼博物馆馆长廖燕萍介绍说:

图1、3图源:黄山文旅

黄山蟹壳黄烧饼是古徽州的名小吃,形似蟹壳、色呈金黄,流传历史已600余年。它的做法,也是有所考究的。蟹壳黄烧饼美味的精髓就在于其皮酥、馅香。好的烧饼离不开优质的食材,我们的黄山蟹壳黄烧饼内馅所用的梅干菜,全部是黄山当地农家自种的。猪肉也只选用本地特有的农家黑猪,做出来的肉丁才能真正肥而不腻。除此之外,要想吃到酥酥脆脆的蟹壳黄烧饼关键还在于面皮分层的掌握。分层越多烤出来就越脆。基本上每一个烧饼都会被反复揉搓几十次,每一次刷上一层薄薄的菜籽油,才可以包上馅料。

黄山蟹壳黄烧饼

黄山烧饼是哪里的特产,黄山烧饼是哪里的特产-第1张图片-

一语终,酥酥脆脆的黄山蟹壳黄烧饼仿佛已新鲜出炉,小巧玲珑、状如蟹壳、色泽金黄,一口下去,酥脆爽口、满口留香。

图源:小红书@木格

与酥脆相对的,不得不提一提黄山的“徽墨酥”。油酥柔韧,不待咀嚼先自生津融化而滑入;唇齿留香、甜而不腻。是一款被誉作“能吃的徽墨”的黄山特色糕点。廖燕萍说:

徽墨酥的外形酷似徽墨,是一个约6厘米长4厘米宽1厘米厚的长方体,造型是一般徽墨墨锭的标准尺寸,酥体从外到内乌黑油亮,芳香四溢。

它的 *** 也颇有考究,徽墨酥的 *** 大致包括精选精制黑芝麻主料、巧妙炒制黑芝麻、精磨黑芝麻酱、拌料、入模成型和包装等六道主要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否则将无法达到其严格异常的质量标准。比如主料黑芝麻就不能随意从市场收购,而是经过化验室检测后筛选出的指定产地出产的;再比如炒制工序,一般都由资深老师傅亲自把关,既不能生也不能老但又要出香出脆出油,技术性相当强。

图源:小红书@源渔美学馆

如果你赶巧靠近年关来到黄山,那你一定要带一些顶市酥、嵌字豆糖给家里人尝一尝。因为这些都是黄山春节传统特色糕点。

顶市酥

嵌字豆糖

黄山人将顶市酥称为“红包糖”“红纸包”,徽州坊间流行曰:“拜年不带红包糖,请君不要进厅堂”。廖燕萍介绍说:

顶市酥 *** 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和少量的黑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炒熟面粉或米粉,拌以麦芽糖精制而成。做好的顶市酥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关键是它还不黏牙,绝对是老少皆宜的美味。

顶市酥 ***

而吃过“红包糖”以后的包装纸则不会扔掉,长辈们会用这些红纸包上压岁钱,分给前来拜年的孩子们,寄以“状元”之意。故又被称为“状元红纸包”。如今已成为一种寄托乡愁的象征。

图源:小红书@不嘉班呐

如果有一种糕点,里面带有“囍”“福”“寿”字样,你会不会带回家作为随手礼?真的会有这种特别的糕点吗?那就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嵌字豆糖。

图源:小红书@1667徽州往事

嵌字豆糖,是一种被称为“咬文嚼字”的古徽州传统食品。每块糖中,都蕴藏着一个吉祥如意的汉字,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意间带甜。糖中带字,字含祝福,方寸之间,嵌字豆糖代替了语言。廖燕萍说:

嵌字豆糖 *** 工艺复杂,全国只有不到20人会这种手艺。需要经过纯手工的熬糖、和粉、搅拌、压实、制字、拉伸、切片等28道工序。师傅们优选出黄豆,并晒干。而豆糖里的汉字是用芝麻粉炒制而成。做豆糖最难的就是写字,黄豆粉团做纸,黑芝麻粉团做笔。做豆糖的师傅需要先把文字在心中拆成笔画,再跟写字一样,一点点的组装起来。这里不能有一点失误,否则全部作废。拼好的字用粉团包起来,然后再拉成细条状。当拉到合适的粗细后,切开后就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汉字了。


图源:小红书@1667徽州往事

做好的嵌字豆糖只有黄黑两色,一如太极,一阴一阳,风生水起,乾坤浩荡。

口含一颗豆糖,香气充盈齿间。这香气之中有黄豆芝麻的味道,有糯米糖稀的味道,还有幸福甜美的家乡味。濒临失传的非遗嵌字豆糖,不仅是糖,更是吃进肚子的字。正如《舌尖上的中国3》最后所言:它们有名有姓,有身形,有风骨,有魂魄,这是食物,也是信物。

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与合作处

黄山脚下有个老街,长1272米,很繁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安徽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我最喜欢这里的古村古街,来黄山旅游的人,一般到了黄山,都会来屯溪住上一晚上,第二天再去爬山,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并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走进屯溪老街,走进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很喜欢安徽古街的静谧,格调古典,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这里是游客来到黄山市都喜欢来逛的地方,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汇聚了各种地方特产和美食。


说到黄山的伴手礼,黄山烧饼肯定要说一下,刚出炉的尤其好吃,色泽金黄,吃起来酥脆爽口,油而不腻,不管是自己吃还是送人都很合适,在屯溪老街买上一辆袋,爬黄山的时候带上当干粮。


屯溪老街很多店铺都文化气息浓厚,传统的宣纸和毛笔,看着很有亲切感,整个屯溪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整个街巷,街道不算宽敞,店铺林立的画面,可以想象到生意的兴隆,在以前有着小上海的称号。


来到老街,对于游客来说,最过瘾的事情莫过于吃当地的特色小吃,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吃汪一挑,白走老街这一遭,大家来到屯溪老街,一定要记得吃一碗正宗的汪一挑馄饨,味道鲜美,汤也很好喝。


老街有很多小店都特别文艺,我们走进来,也不会像其他旅游景区那样,而是让我们自己慢慢地看,遇到感兴趣的店员才会上来招呼,我喜欢这样的氛围,不聒噪,很舒服,游客也会觉得很自在,也许多看看就会买了。


黄山贡菊很有名, 作为伴手礼送人也是很好的,与 杭菊 、 滁菊 、 亳菊 并称 中国四大名菊,一朵放进去,满溢的清香,喝起来神清气爽。


古老的街巷,温煦的灯光,我们旅行的路上,热爱的就是这样静谧自在的感觉。在夜色慢慢寻觅最徽州的古老文化。

黄山小烧饼#零食推荐

追剧嘴馋想吃零食,但又不喜欢总吃甜食,涵涵给大家安排。黄山烧饼来了!真的超级超级超级爱吃黄山烧饼,它这个烧饼酥到掉渣,我给你去看一下,酥掉渣了。你在黄山本地买特产,它里面这个夹心是梅干菜扣肉馅,这一口下去那种咸香特别好吃。你吃这个烧饼,有两种你会被惊艳到2次,之一口吃进去之一口,你会被它外外面酥皮惊的香,然后你再被惊艳到,就是它里面的馅料特别多。

今天这个烧饼,这是黄山线下的黄山给它发货,这是直播间,平均一包才三块多,到手一共是我们的7包,到手一共7包,26块8上车!

安徽屯溪老街“赶时髦”

屯溪老街一景 刘浩 摄

中新网黄山6月7日电 题:安徽屯溪老街“赶时髦”

作者 刘浩

6月6日,屯溪老街游客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街区游玩、拍照、购物……

屯溪老街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紧邻新安江,由宋元年间“八家栈”逐步发展形成,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街区呈鱼骨架形分布,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商铺鳞次栉比。

屯溪老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位于屯溪老街的杨文笔庄 刘浩 摄

屯溪老街管委会副主任凌皞罡说,这里曾是黄山人日常生活购物游逛的集市,慢慢演变为徽文化对外展示的橱窗,沉淀着徽州历史人文故事,承载着黄山城区一代人的记忆。他小时就经常到老街玩,那时的老街售卖的都是日常生活用品:肥皂、牙刷及其它百货。

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旅游的序幕从黄山拉开,山上游、山下购的格局缓缓展开,屯溪老街逐渐成为文玩古董、笔墨纸砚等文化味商铺扎根的首选地。

今年54岁的杨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笔 *** 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在屯溪老街开徽笔铺子,开了30年。

杨文见证了屯溪老街的发展变迁。20世纪九十年代,屯溪老街的业态主要是文玩古董、笔墨纸砚等店铺,来街游玩的客人多是欧美、日韩等地的外国游客。

屯溪河街夜景 屯溪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旅游消费潜力逐步释放,老街每天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多元需求的推动下,黄山名茶、黄山烧饼、徽州毛豆腐等特产商铺也多了起来,街区业态 *** 吃住行,也更完善了。

除了杨文笔庄,屯溪老街还有“三百砚斋”“石翼农”“胡开文”等老字号店铺。

在杨文看来,老街的老,在于保存着浓郁的“历史味”“文化味”,每一个老铺面都是一部书,走进去,有听不完、说不尽的徽州故事。

如果说屯溪老街代表着黄山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那么紧邻老街的河街则是黄山人对标国际化,对时尚新潮的拥抱。

屯溪河街的阜康钱庄主打沉浸式复古“存银子” 刘浩 摄

屯溪河街是屯溪老街业态补充的重点项目,河街延续老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肌理,依托滨水临江特色场域,创新复建鱼埠头、阳湖渡及盐埠头,再现河街、码头的人文风情。

夏日傍晚,河街灯火璀璨,临江而坐,听乐队演唱新时代国际屯溪的青春故事。走进河街,时尚新潮的店铺比邻而建。其中一个主打沉浸式复古体验的阜康钱庄,成为许多年轻人游玩的重要场所。

一进门,两位清代长衫打扮的工作人员询问:您是典当,还是存银?沿着对方话术即兴发挥,可以再现古代存钱、取兑的场景。

阜康钱庄依托徽商胡雪岩的创业故事,结合当下新潮的沉浸式复古游玩方式,打造了密室寻宝、即兴问答、研学参观、新安医学问诊等多元混搭项目,成为屯溪河街新潮游玩出行的优选目的地之一。

屯溪河街创新业态,还打造“滨江秀场”“盛世徽梦”“屯溪新韵”“寻味穿越”四大主题空间,丰富旅游体验。

年轻人沉浸式体验古代银号文化 刘浩 摄

屯溪河街传承老街文脉,同时将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创新、发展,继而将这种文化创新带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当中,与老街形成里静外动、里文外潮的商业生态圈。

夜幕降临,屯溪老街的火红喜庆的灯笼齐刷刷点亮,映衬着街区复古的牌楼建筑,让游客恍如穿越了明清时期的市集;而河街则灯火辉煌,时尚范足,新潮感强,一老一新,相互补充,相互成就。(完)

黄山烧饼:传统小吃与文化传承

黄山烧饼是安徽省黄山市的一种传统小吃,也是黄山市的特色美食之一。黄山烧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 *** 工艺独特,口感酥脆,香气扑鼻,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黄山烧饼的 *** 原料主要有面粉、芝麻、油、糖、鸡蛋等。首先将面粉和糖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和油,揉成面团。然后将面团擀成薄片,撒上芝麻,再将面片卷起来,切成小段。最后将小段面团擀成薄饼,放入烤箱中烤制,直到饼干变得金黄酥脆。

黄山烧饼的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着金黄色的芝麻,看起来十分诱人。它的口感酥脆,入口即化,香气四溢。黄山烧饼的味道独特,既有甜味,又有芝麻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黄山烧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它代表了黄山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是当地人民的骄傲。每年的黄山烧饼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这道美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黄山烧饼的 *** 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要做出好吃的黄山烧饼并不容易。

*** 黄山烧饼需要讲究火候和技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烤制才能做出口感酥脆、香气扑鼻的黄山烧饼。因此,黄山烧饼的 *** 也成为了一种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总之,黄山烧饼是一道美味的传统小吃,它不仅代表了黄山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更是当地人民的骄傲。如果你有机会去黄山旅游,一定要品尝一下这道美食,感受它独特的味道和文化魅力。

黄山九大特色小吃

01 徽州毛豆腐

起源和历史:徽州毛豆腐是徽州地区传统名菜小吃之一,被称为“徽州之一怪”,也是黄山最有名的小吃之一。

材料和 *** : *** 过程包括将豆腐切成块状,进行发酵让其长出寸许白毛,再用油煎成两面略焦,最后红烧。

特点和口感:毛豆腐的外表长有寸许白色茸毛,味道比一般豆腐更为鲜美,煎炸后口感更加酥脆。

地域和文化:徽州地区是毛豆腐的发源地,这种小吃在徽州旅游中非常受欢迎。

健康和营养: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对保持身体健康有益。

02 黄山烧饼

起源和历史:黄山烧饼是安徽黄山市的一道传统名吃,也是黄山十大特产之一。

材料和 *** : *** 过程包括泡面、揉面、槎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工序,最终在炉中进行烘烤制成。

特点和口感:黄山烧饼外层酥脆,内层滋润鲜香,咸甜中还带有点辣味,酥脆爽口,油而不腻,令人回味。

地域和文化:黄山烧饼是黄山市的特色美食,也是当地人喜爱的小吃之一。

健康和营养:黄山烧饼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但由于含有较高的油脂和热量,适量食用更为健康。

03 甜酒酿

起源和历史:甜酒酿是黄山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

材料和 *** :甜酒酿的 *** 过程包括将江米蒸熟,拌上洒酵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

特点和口感:甜酒酿不完全属于干酒的类别,却有着酒的芳香,因其由糯米制成,因此有淳淳米香。口感甜美、香醇。

地域和文化:甜酒酿是黄山地区的传统美食之一,很适合冬天食用。

健康和营养:甜酒酿含有糯米的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适量食用有助于健康。

04 蝴蝶面

起源和历史:蝴蝶面是安徽黄山徽州的风味小吃之一。

材料和 *** : *** 过程包括将面皮切成蝴蝶状,用开水煮熟,加入炒好的香菇、瘦肉、豆腐等配料,最后加调料翻炒即可。

特点和口感:蝴蝶面的面条细长,呈蝴蝶状,口感劲道有弹性,配料丰富,鲜香可口。

地域和文化:蝴蝶面是徽州地区的传统美食之一,很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健康和营养:蝴蝶面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适量食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05 刀板香

起源和历史:刀板香是一种腌制食品,起源于安徽。其名称来源于 *** 过程中将腌肉置于香樟木板上切吃最美味的传统方式。

材料和 *** :刀板香主要由猪肉制成, *** 过程中需要使用上等香樟木板,在焖蒸过程中,木板可以吸收掉肉中的油脂,使得刀板香既保持了肉的咸鲜又不会太油腻。此外,还需要添加竹笋等材料来提升口感和香气。

特点和口感:刀板香口感鲜美,除了肉的咸鲜味外,还有着竹笋的清香和香樟木独特的香味,令人神清气爽。

地域和文化:刀板香是安徽地区的传统小吃,是徽州地区的一种特色美食。

健康和营养:刀板香是一种腌制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和钠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有益于增强体力和提供能量。

06 黄山双石


起源和历史:黄山双石是一道以石鸡和石耳为主材料的徽州名菜小吃,源于徽州地区的传统美食文化。

材料和 *** :黄山双石的主要材料是石鸡和石耳,石鸡先斩成块,然后加入高汤和调料炖熟,最后加入石耳即可。 *** 过程需要炖煮,使得食材口感更加鲜嫩。

特点和口感:黄山双石以山珍为原料,口感清鲜爽口,汤头鲜香浓郁,具有滋补强身、养颜美容的效果。

地域和文化:黄山双石是徽州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是黄山地区的十大必吃小吃之一。

健康和营养:黄山双石以石鸡和石耳为主要原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滋补健身的功效。

07 徽州圆子

起源和历史:徽州圆子是一种徽菜风味的特色小吃,起源于安徽徽州地区的传统美食文化。

材料和 *** :徽州圆子的主要材料是熟肥膘、桔饼、蜜枣、青梅等,先 *** 馅心,然后用炒米花、鸡蛋、淀粉等拌匀作为外皮,包成小圆球,炸熟后浇上卤汁即可。

特点和口感:徽州圆子外层酥脆,内馅甜美,口感独特,是一道深受欢迎的大众菜。

地域和文化:徽州圆子是安徽徽州地区的传统小吃,是徽州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

健康和营养:徽州圆子是一种油炸食品,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热量,适量食用可以提供能量,但不宜过量食用。此外,其中的馅心材料含有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补充营养。

08 苞芦松


起源和历史:苞芦松是安徽黄山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使用当地山区的苞芦为主要原料制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材料和 *** : *** 苞芦松的主要材料是山玉米粉和苞芦, *** 过程中需要将山玉米磨成细粉,然后经过箩筛去除皮层,与水混合煮成糊状,经冷却凝固后切成薄片,晾干后置于竹匾上晒干。食用时将薄片投入滚油中炸,薄片舒展膨胀上浮即可捞起,食用时口感清香松脆。

特点和口感:苞芦松口感清香松脆,搭配茶食非常美味,是黄山地区常见的美食小吃。

地域和文化:苞芦松是安徽黄山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是当地人在春节期间家家都会炸的传统习俗之一。

健康和营养:苞芦松是一种油炸食品,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热量,适量食用可以提供能量,但不宜过量食用。此外,其中的山玉米和苞芦等原料含有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补充营养。

09 石头馃


起源和历史:石头馃是安徽知名的传统小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材料和 *** :石头馃的主要材料是猪五花肉丁和炒黄豆粉, *** 过程中需要用面皮包上馅心,然后用木碾推擀成圆饼形状,放在平锅中炕烙,每个饼子上放置一块石头压着,以使馅心熟透。石头馃咬开后香气扑鼻,滋润味美,如配汤食用,其味更佳。

特点和口感:石头馃咬开后香气扑鼻,滋润味美,是安徽知名的传统小吃之一。

地域和文化:石头馃是安徽地区的传统小吃,是当地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

健康和营养:石头馃以猪肉和黄豆等为主要原料,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热量,适量食用可以提供能量和营养,但不宜过量食用。此外,其中的猪肉和黄豆等原料含有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补充营养。

徽味:皇上都爱吃的黄山烧饼

“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

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

这是陶行知的一首白话诗

说的就是这黄山烧饼蟹壳黄

蟹壳黄即黄山烧饼,徽州的传统小吃之一。

在徽州,几乎每个街头小巷,不用刻意寻找,只要用你的鼻子,顺着梅干菜的鲜香味过去,总能找到一家黄山烧饼摊子。

黄山烧饼是由梅干菜+肉丁做内馅,酥皮上撒白芝麻,一口咬下去,酥脆爽口,碎肉丁加上梅干菜特有的香气,咸甜中带着辣味,唇齿间几颗芝麻粒散开,一种好吃到上瘾的感觉瞬间弥漫整个味蕾。

因为外形长得像螃蟹外壳,色如蟹黄,又叫“蟹壳黄烧饼”。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之家乡的味道》中就有关于黄山蟹壳黄烧饼的介绍,是明清徽商文明的产物,也是徽州人对每年数百万游客的馈赠。

700年历史传承,帝王亲赐名号

黄山烧饼又名“救驾贡饼”、“皇印烧饼”、“蟹壳黄烧饼”,这中间还有几个典故。

相传1357年,朱元璋避难来到徽州一农家,饥饿难当。这家主人便拿出平日爱吃的烧饼给朱元璋充饥,吃的他是满口生香,大为赞赏。

次年称帝时,没忘这农户的救命之恩,说救驾有功,就册封为救驾贡饼。

乾隆皇帝和黄山烧饼也有一段故事。

当年,乾隆皇帝之一次下江南,由清代著名“两淮八大总商”之首张罗接待,即以“江春大接驾”研制的烧饼招待。

其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令舟马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深为喜爱,并欣然御赐名“皇印烧饼”,比之于随身皇印,予以最崇高的褒赏。

严选优质食材

烧饼所采用的材料来源于本土农家,山里的梅干菜,晒足了阳光,喝饱了大山深处的雨水和露珠;农户放养的黑猪,天天在山上跑,长出来的猪肉肉质紧实,有嚼劲。

梅干菜是当地农户在山里种的,等到成熟的时候每天起早贪黑、跋山涉水进山去收集。回来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充分接收光照。把上面的水汽全都晒的干干的,这样子的梅干菜做起来饼,才好吃。

梅干菜一定精选洗干净、晒的干干的那种,没有洗干净的梅干菜上嘴的口感太软糯,烂烂的化不开,是做饼师傅严格禁止采用的。

烧饼里面的猪肉,是皖南山区特有的农家黑猪,全部谷饲散养长大,整天在山上山下满世界的跑,这样的猪肉吃起来肉质细嫩、紧实,肥而不腻。

*** 考究,给你最纯真的味道

黄山烧饼的 *** 是 一个繁复的过程。别看小小的一个烧饼,前前后后却要经过大概十几道工序,并且每一步都很讲究。

你吃到的每一个烧饼,都是经过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芝麻、烘烤等10余道工序,才 *** 完成的。

烤香的肉丁释放出油脂,渗入菜丁之中,滋养着梅干菜。为了保留烧饼的传统滋味,师傅们并不会做过多的调味,所用的调料只有盐和菜籽油,再进行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

烘烤在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胚贴于炉的内壁,经烘烤、焖烘及将炉火退净后再焙烤,烧饼饼皮水分蒸干,酥皮层次分明,开始由白到黄,再局部焦黄。

终于,火候到了,用火钳轻轻一夹,经过炭火的焙烤,那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的烧饼就溢着香气出炉了。

烧饼里没有防腐剂,这是因为烧饼的烘烤时间长,水分大多蒸发,不易变质。

放置于常温23℃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存30天呢。

来源:皖南派

黄山脸盆烧饼

一次儿子的画画老师要去黄山写生,临行前给同学们说:要给他们带黄山特产(脸盆烧饼)

孩子们都很开心,都说会在家认真画画。

半个月后,同学们十分期待的老师回来了。

老师刚走进教室,同学们看看老师就拿了个不大的购物袋,其他的啥也没有,就忍不住的问了

老师,您给我们带的脸盆烧饼呢?老师笑了笑说:带来了,带来了……

在大家想像中的脸盆烧饼,怎么也得有家里的小盆,炒锅大小吧,但东西在哪呢?

孩子们想像中的烧饼一定有小盆,炒锅那么大小吧!个人兴奋的期待着。开心的很。

老师让同学们上来排队,从购物袋里拿出几个用牛皮纸包出来,纸上已经有油印了,同学们伸长了小脑袋,好奇的看着牛皮纸里的东西。

老师拿出一小小的饼,皮黄酥香,上面还有黑的,白的芝麻的小饼,一人一个。(这难道就是脸盆烧饼

)

大家都好奇这个是啥?但已有同学吃上了,女同学咬了一口,立马就吐了,男同学也有不吃的。

这所谓的脸盆烧饼里,居然是梅菜扣肉(肥肉哦),而我们老家的烧饼不是咸的,就是甜的,孩子们吃不习惯。

老师的好心没有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又把希望放大化了,所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不管味道怎么样,它也是地方的一个特色吧。总有人会喜欢吃的!

这种梅干菜馅料烧饼酥脆浓香,是江西婺源特产还是安徽黄山特产?

说起来不怕人笑话。之一次跟夕阳红旅行团出游江西婺源。八菜一汤的团餐都是素菜不见荤腥。走了一天了,晚上感觉没吃饱就出门找吃的。旅店楼下就有小摊贩亮着灯在做生意。

摊主是个年纪很小的男子,卖这种小烧饼15元一斤。塑料盒子里摆放着样品让人品尝。

尝一下还不错,是梅干菜做的馅料,入口酥脆,梅干菜特有的香味也让人有食欲。买了一斤。女儿抢着扫了二维码,用支付宝付了钱。女儿这次为了陪我参加夕阳红团,自己额外多付了旅游团费140元。因为年轻。

还有这种加工好的豆制品是10元钱一罐,大约有4两不到。

以前到过安徽黄山旅游,当地也有这种霉豆、豆豉卖。这里的豆制品不知是当地特产,还是从安徽黄山那边贩运过来的?江西婺源离景德镇和黄山,很近的建筑风格都是徽风皖韵。

在合肥做黄山烧饼

好久没回黄山了,不过就算回去也不觉得买的烧饼好吃,因为和小时候的比味道差远了。现在街上卖的烧饼特别小,为了能储存的久从里到外都烤干,吃起来干巴巴的,不喝水都吃不下第二个。那时候的烧饼也大多了,成年人早饭两个烧饼一碗粥能管饱,去旅游的人好像没发现烧饼好吃或者他们认为特产只有茶叶菊花笋干,烧饼不在他们想带回去的东西范围内,所以烧饼摊烤烧饼时也不用考虑储存,只是烤到更好吃状态外面酥脆里面软软的好了。

今天自己做,电烤箱烤出来味道还是不地道但比外面买的强。






标签: 黄山 烧饼 特产 哪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