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鸡是一种杂食鸟,又叫雉鸡,只因为现在外出打工人员增加,土地杂草丛生,再加上野山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雉鸡现在农村到处都是,肉质鲜美,野味浓,蛋白质含量高,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雉鸡性情活泼,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养殖比较方便,因此,很多人选择养殖野山鸡,那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散养1000只野山鸡能够赚多少钱?需要多少资金投资?
1、首先还是建雉鸡的鸡舍,简简单单用棍子、铁丝、钉子,塑料薄膜等等材料,建一个500平米的鸡舍,靠着墙边就行,只要能遮风挡雨就可以了!应该差不多1000元左右。
2、建好鸡舍,准备进雉鸡苗,雉鸡苗比较贵,5元/只,1000只雉鸡苗起码要进1100只雉鸡苗,成活率按90%计算,1100只X5元=5500元。
3、野山鸡较小,吃的饲料并不多,属于杂食性动物,野山鸡的饲料用科学配方,玉米为41%,麸皮为10%,豆饼为19%,鱼粉为15%,青绿饲料为10%,骨粉为3%,少量食盐和各种微量添加剂,每只雉鸡饲料成本仅为14元,1000只雉鸡饲料成本14000元。当然雉鸡饲料是自己控制,想多喂也可以,只要是鸡总是不停地啄食。把人吃穷都可以,古人说:“穷不养鸡,富不养羊”也就是这个意思。
4、防疫费,雉鸡必须每只打防疫针,养殖哪种鸡都要每只打防疫,雉鸡也害怕鸡瘟、禽流感等疾病,每只雉鸡按1元计算,1000只雉鸡为1000元。
5、养殖业是比较辛苦的行业,如果你要计算人工费的话,根本赚不了多少钱?所以人工忽略不计。
养殖1000只雉鸡投入的成本是:鸡舍1000元+鸡苗5500元+饲料14000元+疫苗费1000元=21500元。
人工饲养的野山鸡市场价格(50一100)元/只之间,山上的雉鸡(200一300)元/只,野山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饲养野山鸡要办养殖证书,避免农管找你麻烦。我们四川农村倒没有听说什么农管,人工饲养的野山鸡折中计算,总收入:75元X1000只=75000元。
养殖1000野山鸡纯收入:总收入75000元一总成本21500元=53500元。
各个地方价格不一样,如果养殖野山鸡的朋友,先了解市场行情,认真学习专业的养殖野山鸡的技术,祝大家发财!喜欢就关注我互相学习,了解农村更多养殖知识,欢迎留言,谢谢大家!
新民晚报讯(记者 徐驰 通讯员 周敏)随着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一些罕见的野生动物出现在都市人的视野里。近日,北站派出所就救助了一只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骨顶鸡。
图说:民警将骨顶鸡保护起来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12月3日凌晨,北站派出所接到七浦路市场保安报警称,发现一只腿部受伤的“怪鸟”,因无法分辨种类,不敢贸然自行处置,遂拨打报警 *** 向警方求助。
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看到一只形似“鸭子”的动物。经辨认,确认该野生动物名为“骨顶鸡”,属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经过初步检查,发现骨顶鸡右脚有轻伤,为让受伤的骨顶鸡得到专业救治,民警便将其带回派出所,并之一时间与林业部门取得联系。
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待骨顶鸡康复后,会将它放归自然。目前,受伤的骨顶鸡已被林业部门带回护理养伤。
警方提示:野生动物保护和救助工作,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市民群众如遇野生动物受困、受伤,切勿私自救助或盲目放生,及时联系公安或林业部门寻求救助。
相关链接
骨顶鸡是“国家三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等级。白骨顶鸡属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嘴长度适中,高而侧扁。头具额甲,白色,端部钝圆。翅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短。跗蹠短,短于中趾不连爪,趾均具宽而分离的瓣蹼。体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数尾下覆羽有白色,两性相似。
南宁
近日,一群“四不像”白骨顶鸡现身于南宁市南湖,在碧绿的水面上游弋、觅食。白骨顶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年来,随着南湖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在这里栖息、越冬。通讯员 朱小明 摄
柳州
12月17日,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系列文旅活动芦笙比赛在八江镇布央村举行,来自全县的40支参赛队2000余人齐聚一堂,欢奏笙歌,尽展侗乡非遗多彩魅力, *** 抒发侗乡人民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豪迈之情,力促侗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讯员 龚普康 摄
12月17日,在柳州市融安县长安古镇骑楼街,学生们在传统“开笔礼”仪式上展示书写的“人”字。当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第十三届金桔文化旅游节上,学生们和老师身穿传统服饰,通过“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学写“人”字”等传统仪式,让孩子们感知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唤醒求知明礼、尊师重道意识。通讯员 韦荣军 摄
桂林
12月17日,2022桂林艺术节美食评选大赛在秀峰区尊神庙美食广场线下开赛。此次大赛参评内容包括“桂林名菜”及“桂林名小吃”两部分,近50家餐饮企业同台比拼。大赛还免费发放6500张美食兑换券,市民凭券直接兑换现场各种桂林特色美食。图为市民在兑换美食。通讯员 黄捷文 摄
贺州
12月18日,贺州市八步区江南街道厦良村农民在驾驶拖拉机犁地(无人机航拍)。寒冬时节,贺州市农民抢抓农时冒着严寒进行冬耕,田间地头机声隆隆,一派忙碌景象。通讯员 廖祖平摄
河池
12月17日,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文艺工作者以及各族群众带着国家级非遗《壮族打扁担》等,走进第十三届广西(河池)园林园艺博览会现场,为游客献上了一场富有民族特色的非遗展演,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烈欢迎。河池园博园不仅成为展示广西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又成为传承非遗文化宏大的“园博舞台”。通讯员 高东风 黄丽月 摄
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国外却鼓励猎杀,野鸡:为何同种不同命?栏目 *** :欧长武 梁 菊 何明华
栏目编辑:唐典胜 徐世杰
你能想象吗?在我国被列为保护动物的野鸡,在英国却有着足足6000多万只,泛滥成灾,甚至到了 *** 束手无策,捕杀就给钱的程度。野鸡为何同种不同命?英国野鸡为何泛滥?如果你了解其中原因,那你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英国的野鸡竟然是自己人亲手放生的!
英国的“野鸡缘起”
在11世纪时,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地位,英国皇室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狩猎活动——“英国庄园射禽”,而野鸡就是当时猎人们的目标。
野鸡体型娇小,羽毛艳丽,速度快,还能低空飞行。这些优点无疑让他们成为了表现猎人能力的更好靶子,一旦猎人在活动中成功射中野鸡,就会受到皇室的奖赏。
当时的娱乐匮乏,皇室的这种狩猎活动无疑受到了英国民众的青睐,慢慢各种打猎俱乐部应运而生,由此狩猎野鸡自上而下传到了民众当中。而野鸡和英国的“不解之缘”也就从此开始了。
就这样,野鸡遭了灾。虽然野鸡的数目不少,但也扛不住一个国家的人去狩猎。于是,各个农场主想出了一个法子:我们自己饲养,然后再放归山林供人们打猎。可是谁也没想到,“放鸡回林”变成了“放虎归山”。
农场主放生的野鸡数量太多,平时来狩猎的人根本狩猎不完。而野鸡还有一个极其显著的优点——生命力顽强,野鸡不挑食,昆虫、稻谷什么都吃,能扛得住炎炎夏日30多度的高温,也能挨得住冰天雪地零下30多度的严寒。加上因为人们对于野外环境的开发和对其他动物的狩猎,原本以野鸡为食的狐狸等野兽也大规模减少。幸存下来的那些野鸡可谓是到了“天堂”。
就这样,野鸡的数量一年又一年的累积,等到英国人发现野鸡泛滥成灾,已经为时晚矣。根据统计,在短短50年的时间里,英国的野鸡数量从1970年的400万只达到2020年6000万只,足足翻了15倍。
数量庞大的野鸡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它们成群结队、“无恶不作”,据调查,英国已经有至少十几种昆虫由于被野鸡捕食导致濒临灭绝。而受灾的还不只是昆虫,大规模的野鸡无所顾忌地在公路上乱窜,极容易遮挡驾驶车辆的人的视野,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2020年,英国对野鸡的泛滥再也忍无可忍,直接将野鸡列为了“危害本土野生动物名录”,甚至用金钱来奖励那些猎杀野鸡的人。但野鸡本就极难狩猎,如今又早已不是那个娱乐匮乏的时代,多数人即使狩猎也只不过是休息时间的调剂。再加上野鸡经常出现的地方都比较偏远,就算获得了猎杀野鸡的奖励,弄不好还要赔钱,这一政策也是收效甚微。
中国野鸡:“吃出来的地位”
与英国相比,我国野鸡的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我国将野鸡列为了二级保护动物。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新闻,就能很好的描述野鸡的地位。有一只野鸡误入农户家中,不慎撞墙死亡,只能就地掩埋。为什么不吃了?因为吃了就犯法。
虽然现在的野鸡是保护动物,但这个地位完全是被我们吃出来的。以前物质生活并不丰富,很多农村家庭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于是,人们盯上了山林间肆意跑动的野鸡。无论是抓住卖钱,还是带回家开个荤,都是很好的选择。可野鸡虽多,却还是扛不住我们的嘴,野鸡数量在我们的捕食下迅速减少,国家这才将野鸡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可别看野鸡是保护动物,但我国的野鸡数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少,在农村也十分常见。原因其实很简单,野鸡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有目共睹,自从人们不再以看食物的眼光看它之后,野鸡的数量也就多了起来。
我国的野鸡数量增多看起来是好事,但实际上却给农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英国的例子就是前车之鉴,野鸡一多,就开始肆意啄食稻谷。换作以往还可以捕杀,可如今野鸡已经贵为保护动物,农民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试着赶走它们。
大危机——物种泛滥
像英国野鸡这样的物种泛滥,一直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十分头疼的问题,轻则国家经济遭到损失,重则生态平衡都会受到严重破坏。面对这样的危机, *** 一般都会采用化学防治或者生物防治等手段。
化学防治对环境的影响太大,长期使用甚至有可能危害民众的健康,很多国家都会慎重考虑。相比之下,生物防治看似要靠谱且温和得多,不会污染环境,但实则不然,生物防治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所谓生物防治,就是用生物来对付生物,通过物种间的关系来进行制衡,比如引入泛滥物种的天敌来削减其数量。可这种做法却往往容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亚洲鲤鱼”。
为了控制泛滥的藻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引进了许多产自亚洲的鲤科鱼类,比如青草鲢鳙等。然而,从结果来看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亚洲鲤鱼的作用显而易见,一开始美国生物防治的目的也确实达成了,藻类泛滥得到了控制。但忧的是藻类不泛滥了,亚洲鲤鱼开始泛滥了。
引进的亚洲鲤鱼没有天敌,开始大量繁殖,藻类等水生生物从泛滥被吃到大量减少,近乎消失,同时还影响到了美国本土鱼的生存,造成了重大的生态危害。
亚洲鲤鱼的惨剧属于是“自作孽”,而与之相反的例子则是美国的风滚草。只要你看过美国的电影,你肯定见过一团随风滚动的杂草,这就是风滚草。风滚草如今在美国已经是横行无忌,引发交通事故、造成火灾、抢夺农作物水分……当地人无不对它咬牙切齿,可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治理。
风滚草并非美国主动引进的,而是个“黑户”。当时美国引进亚麻籽的时候,有风滚草的种子不小心混在了里面,在一开始谁也没有注意这种在美国突然出现的植物。等到恍然发觉时,早已悔之晚矣,只能默默承受这种无妄之灾。由风滚草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海关人员的工作是多么重要且辛苦了。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意无意间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在少数。虽然我们总说自然界有着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我们对环境的改造也使得这种调节能力在不断下降。即使我们不断去弥补,却也有可能引发其他的问题,就如同为了解决物种泛滥,反而造成了外来物种入侵,形成恶性循环。
地球是我们所有生物的家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爱护动物,才能共建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九月授衣 校稿:川川
大美中国·壮美广西1218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骨顶鸡“做客”南湖参考资料
王建国,邢兆远;“外来物种”泛滥危害环境;光明日报;2003.04.24
南宁
近日,一群“四不像”白骨顶鸡现身于南宁市南湖,在碧绿的水面上游弋、觅食。白骨顶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年来,随着南湖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在这里栖息、越冬。通讯员 朱小明 摄
柳州
12月17日,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系列文旅活动芦笙比赛在八江镇布央村举行,来自全县的40支参赛队2000余人齐聚一堂,欢奏笙歌,尽展侗乡非遗多彩魅力, *** 抒发侗乡人民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豪迈之情,力促侗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讯员 龚普康 摄
12月17日,在柳州市融安县长安古镇骑楼街,学生们在传统“开笔礼”仪式上展示书写的“人”字。当日,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第十三届金桔文化旅游节上,学生们和老师身穿传统服饰,通过“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学写“人”字”等传统仪式,让孩子们感知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唤醒求知明礼、尊师重道意识。通讯员 韦荣军 摄
桂林
12月17日,2022桂林艺术节美食评选大赛在秀峰区尊神庙美食广场线下开赛。此次大赛参评内容包括“桂林名菜”及“桂林名小吃”两部分,近50家餐饮企业同台比拼。大赛还免费发放6500张美食兑换券,市民凭券直接兑换现场各种桂林特色美食。图为市民在兑换美食。通讯员 黄捷文 摄
贺州
12月18日,贺州市八步区江南街道厦良村农民在驾驶拖拉机犁地(无人机航拍)。寒冬时节,贺州市农民抢抓农时冒着严寒进行冬耕,田间地头机声隆隆,一派忙碌景象。通讯员 廖祖平摄
河池
12月17日,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文艺工作者以及各族群众带着国家级非遗《壮族打扁担》等,走进第十三届广西(河池)园林园艺博览会现场,为游客献上了一场富有民族特色的非遗展演,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烈欢迎。河池园博园不仅成为展示广西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又成为传承非遗文化宏大的“园博舞台”。通讯员 高东风 黄丽月 摄
居民家中飞来野山鸡 警民放归大自然栏目 *** :欧长武 梁 菊 何明华
栏目编辑:唐典胜 徐世杰
1月29日14时许,家住崇明港西镇的李女士的农宅里飞来一只野山鸡,羽毛华丽漂亮,尾巴长长的。李女士看到后相当惊喜。
警方供图
“它非常乖,又不认生,当时它来到我家后直接扑到了我怀里。”14时30分许,这只山鸡被李女士装在铁丝笼里后送到港西派出所,与民警讲述时,李女士掩饰不住对这只山鸡的喜爱,“本打算自己喂养,但通过网上查找,发现山鸡可能属于保护动物,想想还是送到派出所来了。”
经林业部门确认,这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环颈雉鸡,据工作人员讲,雉鸡也称山鸡,可以进行经济养殖,但如果是在野外生存的山鸡,它就是保护动物,不能抓,更不能吃。
民警在仔细检查后,未发现山鸡受伤,具备野外生存能力,随后与李女士一起将山鸡放归大自然。
民警提醒,市民家中如果闯入野生动物,脑海中一定要有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之一时间联系林业部门或者拨打 110处理。
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
如今东北地区野鸡泛滥成灾,飞进饭锅也无人敢吃!真的不能抓吗?我国地大物博,拥有着广袤的国土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这里在历史上由于植被覆盖率超高,生活着数不胜数的动物和植物,长久以来形成了这里沃野千里、矿产资源异常丰富的特征。
由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平均气温偏低,因此长期在这里生存的生物,与我国其他地区有着一定的差别。像东北虎、东北豹、东北棕熊、野猪、雪兔、马鹿、梅花鹿、紫貂、狍子、野鸡等各种特有动物数百之种,另外还有各种珍稀的野生植物1000多种,特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区域,更是我国高纬度地区生物资源比较丰富、不可多得的野生生物的天堂。
长时间以来,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民间,就流传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谚语,主要用来形容这里的野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高度融为一体。拿野鸡来说,“飞到饭锅里”这样的形容很显然是太夸张了,但是当我们脑海中出现这样的画面时,无疑会被当时人们在东北地区开疆辟土、大力发展生产的奋斗精神所感染。
野鸡的学名叫做雉鸡,体型要比家鸡总体略小,但它们的尾巴却非常长,而且雄性野鸡的羽毛颜色非常华丽,不过雌性个体身体颜色就黯淡了很多,基本也没有长长的尾巴。目前全球野鸡的种类共有31种,在我国分布的有几种,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颈部羽毛上都有一条白色的环。
野鸡的栖息区域总体看还是比较广的,像草地、灌木丛、森林、低山丘陵、农田边缘等地带,都有可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食性属于杂食,在食物量较为充足的夏季,主要以各种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的嫩芽、浆果等为食。在食物量较为短缺的冬季,主要以植物的茎杆、草根、果实、种子以及粮食作物为食。
野鸡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适应能力很强,无论是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天气,还是零上三十多度的酷暑天气,它们都能够承受,而且还基本上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人类的疯狂捕杀,以及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我国自然界中的野鸡数量大为减少,在东北等某些地区甚至消失不见。为了挽救野鸡,我国于2000年将在我国领土内分布的所有野鸡亚种,全部列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对它们实施严格的保护。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高。以前还有人们私自违法下套捕杀野鸡的情况发生,后来在相关部门严厉打击、相关责任人员受到严厉惩处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对野生生物特别是珍稀、受保护生物实施严格保护的重要性,慢慢形成了一种自觉意识,即使是在野外发现了野鸡等野生动物,之一反应是离而远之,而不是去想如何去捕杀它们。
现如今,我国东北地区的野鸡种群数量得到了明显恢复,甚至在很些地区,出现了数量集中爆发的情况,栖息地的食物来源已经不能满足它们的需要,于是它们集结成群纷纷下山,所到农田、菜地之处,往往都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可当地的人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制止,毕竟它们拥有“三有动物”这个名号加持。
和野鸡的情况类似,我国很多地区野猪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为了减少人猪冲突,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些地区颁布实施了“杀猪令”,规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鼓励专业的、有资质的狩猎队伍参与捕杀。
我想,在东北野鸡越来越泛滥的区域,或许过不了多久,也会陆续出台一些“杀鸡令”的措施,从而在总体仍然受保护的条件下,对局部区域进行数量上的调节和控制,这样既有利于保障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同时也对野鸡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1月3日,鸟类爱好者赵晞在永安市洛溪村一块草地上,突然发现有一只“小个子”鸟儿,像是黑水鸡亚成鸟。当时“小个子”正在背对着他梳理羽毛,不一会儿,就钻进了草丛中。转眼,又从草丛中走出,嘴着叼着食物,将食物在小水沟洗完后,即吞进了肚子,然后再藏身于草丛中。
董鸡。赵晞 摄
“这只鸟儿很像董鸡!”赵晞一阵狂喜,马上把这消息分享给永安市鸟类爱好者。大家随即纷纷赶赴现场寻找“董鸡”,可这鸟儿就像平空消失了一般,任由鸟类爱好者们寻寻觅觅,都不肯露出它的“真面目”。
直到11月5日中午,一名鸟类爱好者在洛溪村的稻田里,偶然又发现了一只穿钻于稻茬间的雌性董鸡幼鸟。董鸡是许多鸟类爱好者追捧的“明星秧鸡”,平时不容易见到。董鸡在《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中有名录记载,但至今永安市都没有它的影像记录。这次监测拍摄,才留下了它宝贵的视频及照片资料。
董鸡。刘永生 摄
董鸡,体长40~43厘米,雄鸟头顶有红色额甲,其后端突起游离呈尖形,全身灰黑色, *** 较浅。雌鸟体较小,额甲不突起,上体灰褐色。常栖息于水稻田、池塘、芦苇沼泽、湖边草丛和富有水生植物的浅水渠中。善于涉水行走和游泳,性机警,常单独或成对在晨昏时段活动。分布于国内外,在中国为夏候鸟,除西北地区外均有繁殖记录,但并不易见。主要以种子和绿色植物的嫩枝、水稻为食,也吃蠕虫和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以及蚱蜢等,对农业有益,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罗纹鸭。廖金朋 摄
无独有偶,10月26日和29日清早,在永安市大湖镇坑源村的鱼塘区,鸟类爱好者也惊喜地发现了二三十只野鸭。其中一口大鱼塘中,有4只野鸭聚集在一起,咋一看,让人误以为是常见的绿翅鸭。但细心的鸟类爱好者拍摄后,感觉其中有3只体型较大,遂请教了资深鸟类识别专家,才得知那3只体型较大的鸟儿,竟是“罗纹鸭”雌鸟!罗纹鸭在《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有名录记载中,同样也没有它的影像记录。这批罗纹鸭的监测拍摄,也是三明市首次拍摄到的罗纹鸭影像记录。
罗纹鸭 罗华兴 摄
罗纹鸭,体长46~54厘米,雄雌异形异色。雄性头部为紫红色,脸部、颈部羽毛具绿色光泽,额部近嘴基处有一很小的白 *** 块,颌部有一月牙形的横白斑,白斑下部为一条很细的暗绿色颈环,上背及肩部灰白色,下背和腰部暗褐色,胸部密布黑色的波状纹。雌性则以深棕色和黑色为基色,喙黑色,尾羽略长而尖。罗纹鸭常栖息于内陆湖泊、沼泽、河流等平静水面,主要以水藻、植物种子等为食。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中国东北的中部和东部;越冬于朝鲜、日本、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北部,中国东部自河北以南直到海南的大部分省份均可见其越冬种群。
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左右,野生鸡鸭新品种纷纷“同框”亮相永安,反映了永安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意识,进一步说明了永安这颗“闽中明珠”其生物多样性正在焕发异彩。截止目前,永安市有影像记录的野生鸟类已达327种。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黄山徽州区齐心协力救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5月5日上午,黄山徽州区市民发现一只大型野生鸟并送到岩寺派出所,区林业局接到派出所求助 *** 后,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实施救护。
工作人员仔细观察野生动物健康状况,认真辨认体态特征,核实该野生鸟为白鹇,学名lophuranycthemera,是雉科鹇属大型鸡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白鹇无外伤,精神状态良好,经与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确认,该白鹇符合原地野外放飞条件。观察半小时后,白鹇无异常表现,工作人员带至救护地附近山场进行野外放飞。
近年来,徽州区林业局对加强对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宣传,已逐步形成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谢克锋 )
原标题:徽州区齐心协力救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
来源:黄山市林业局
居民家中飞来野山鸡近日
家住崇明港西镇的
李女士农宅里
飞来一只野山鸡
羽毛华丽漂亮
李女士本打算自己喂养
但通过网上查询
发现山鸡可能属于保护动物
便立马送到了上海市公安局
崇明分局港西派出所
经林业部门确认
这是一只国家二级
保护动物环颈雉鸡
据工作人员讲
雉鸡也称山鸡
可以进行经济养殖
但如果是在野外生存的山鸡
它就是保护动物
不能抓
更不能吃
民警在仔细检查后
未发现山鸡受伤
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
后与李女士一起
将山鸡放归大自然
来源: 警民直通车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