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甲状腺,可能很多人听到过这个词语,但却并不是特别了解。
甲状腺是我们身体当中的一个内分泌腺体,位于人的脖子部位,甲状软骨下方形似蝴蝶状。
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与合成甲状腺激素,维持内分泌稳定,促进生长发育,加速新陈代谢等等。
可是近几年伴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都养成了定期体检的习惯,有人在体检过程中被告知患上了甲状腺结节。
由于对甲状腺结节并不了解,很多人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也会因此感到非常担忧,殊不知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结节几乎都是良性的。
当然也千万不要因此就忽视治疗,因为造成甲状腺结节的原因,可能跟日常生活当中的不良习惯有关,如果生活方式仍然一成不变,难免会导致结节进一步增大。
甲状腺结节不断增大,不仅会压迫到周围的神经组织,诱发疼痛的同时也有癌变的可能性。
虽然甲状腺不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但是想要喝后甲状腺健康积极调整饮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人听说患上甲状腺结节之后,就不能吃黄豆或者是豆制品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甲状腺不好的人不能吃黄豆?
黄豆应该可以算得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到的一种豆类食物,虽然晾晒干燥 *** 的黄豆质地非常坚硬,无法直接食用,但是黄豆能够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比如豆腐,豆浆,豆皮,腐竹,豆干等等。
黄豆当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相对非常丰富,比如植物蛋白,大豆异黄酮,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元素加工成豆制品之后,其营养元素也没有流失太多。
因此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吃点黄豆还是豆制品,都是可以给身体带来一些好处的。
之所以人们觉得患上甲状腺结节之后不能吃黄豆,是因为黄豆当中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类似雌激素的物质,摄入体内之后人们担心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的情况,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分泌。
可是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没有科学的证据证明这种说法是成立的,也就是说甲状腺结节或者是甲状腺病变患者,吃黄豆或者是豆制品并没有太大问题。
当然再好的东西都有两面性,就算是正常人摄入过多豆制品都是会影响健康的,因此甲状腺病变患者食用豆制品的时候更是应该控制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
除了黄豆之外下面这些食物,或许才真正会影响甲状腺健康,建议提前了解,也希望你能避而远之。
医生:2种食物,可能影响甲状腺
1、大补汤
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可能会考虑吃一些有营养的物质来为身体补充所需的营养成分,当人上了岁数之后,体内营养物质流失过快,的确需要及时进行滋补。
但如果被告知患上了甲状腺结节,建议不要盲目滋补,因为滋补营养物质的同时,虽然能够帮助补充身体,但是这些营养成分也可能会成为甲状腺结节的养料措施,结节进一步增大,希望你能正确对待。
2、动物肝脏
猪肝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爱吃的一种食物,猪肝当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相对较为丰富,而且口感也比较不错。
对于患有甲状腺结节的人来说,更好不要盲目吃猪肝,因为猪肝摄入过多很容易导致血液浓度升高,从而加重代谢的负担,也会损伤甲状腺健康,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分泌,特别是那些患有甲状腺,病变的人也可能会导致相关症状进一步加重。
综上所述,出现了甲状腺病变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和调理,如果在甲状腺患病之前能够提前发现身体的异常信号,或许可以很大程度的减轻身体负担。
甲状腺病变,都有哪些异常信号?
- 吞咽困难
因为甲状腺位于人的脖子部位,所以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的饮食,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吃饭的时候感觉吞咽困难,除了要考虑咽喉炎症,之外也应该考虑是否跟甲状腺健康受损有关。
所以对于这一点一定不要不当回事,以免得不偿失。
- 声音沙哑
对于那些患有甲状腺结节的人来说,伴随着结节进一步增大,很有可能会压迫到声带,导致人的声音发生改变或者是出现声音沙哑的情况。
排除那些工作性质比较特殊的人,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感觉声音沙哑的现象非常普遍,那么也是应该提高警惕的请你,别不当回事。
- 体重急速下降或上升
前面我们提到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包括促进新陈代谢,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比较旺盛,那么身体新陈代谢速率比较快,体重就会下降,而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速率非常缓慢,体重也会上升。
因此大家在平时也可以通过观察体重来判断甲状腺健康状况,如果一段时间内发现体重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可能说明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
保养甲状腺,避免进入误区!
可能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碘元素与甲状腺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为了避免甲状腺功能出现问题,饮食方面也会刻意多吃一些富含碘元素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等等。
碘元素与甲状腺的联系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与合成,也就是说碘元素摄入过多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碘元素摄入过少,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如果总是大量吃一些富含碘元素的食物,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不仅会引起内分泌紊乱的现象,同时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而言,也不利于症状好转。
综上所述,甲状腺健康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对待这件事情,必要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咨询医生,而不是自行盲目判断,对此你还有其他需要补充的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连吃几顿,52岁大叔肾“坏”了!很多人爱吃它这个季节
许多湖南家庭的餐桌上
都会有一道苋菜
最近,因为连吃几顿苋菜
52岁的陈大叔肾又“坏”了
怎么回事?
吃菜吃出急性肾损伤,
肾移植才2年又坏了?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之一医院微信公众号介绍了一个案例,浙江的陈先生(化名)2年前由于尿毒症做了肾移植手术,术后复查指标一切都很好,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然而,最近一次复查却发现他的血肌酐(血检里的肾功能指标)又异常了,难道肾又“坏”了?
“医生,我都有按时吃药,定期复查,怎么肾又有问题了?”陈先生表示自己很“冤枉”,前几年尿毒症是自己在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情况下还胡吃海喝“作”出来的,肾移植后他就完全改变了生活习惯。经过肾穿刺病理发现,陈先生的肾小管里有草酸结晶存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之一医院肾脏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周静怡通过询问病史发现陈先生连续吃了一阵子苋菜,原来陈先生的肾小管是被草酸结晶堵住,从而导致肾功能异常。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之一医院肾脏病中心主任医师彭文翰表示,如果短时间内高频次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比如不经过焯水处理的苋菜等蔬菜,就容易形成草酸结晶,而草酸结晶很容易堵塞肾小管,肾小管一旦被堵住,体内的代谢毒素就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而堆积起来,从而发生急性肾损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之一医院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教授提醒,我们日常在食用含有草酸的蔬菜,比如:苋菜、马齿苋、苦瓜、菠菜、笋等,只要做好一个步骤——焯水,就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草酸溶于水,焯水的过程中就可以去除掉大部分草酸。
这7种食材一定要焯水
01
草酸高的蔬菜
代表食物:菠菜、苋菜 、苦瓜和其他口感苦涩的菜
【危害】尝起来有点涩的蔬菜,草酸含量会比较高。而草酸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沉淀”,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或形成结石。
【焯水 *** 】绿叶菜只需要水开后焯15—20秒,苦瓜等焯水2—3分钟。
02
含植物凝集素的蔬菜
代表食物:菜豆、豇豆、红芸豆、豌豆等
【危害】豆类含有大量的植物凝固剂,可能会引起身体消化不良,导致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焯水 *** 】高温下可大量减少豆类凝集素。在100℃热水中加热10分钟以上才能保障安全。
03
含氰苷的蔬菜
代表食物:木薯、白果和北杏等
【危害】氰苷的毒性作用是潜在的,当摄食量比较大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焯水 *** 】氰苷能溶于水,加热也可被破坏。因此记得去种皮、胚芽,浸泡然后焯水熟透。
04
亚硝酸盐高的菜
代表食物:香椿、西芹、茭白、马齿苋等
【危害】蔬菜中都含有亚硝酸盐,但过量的亚硝酸盐具有一定毒性作用,甚至亚硝酸盐可能在胃中形成致癌物,摄入过多还会增加癌症风险。
其中,香椿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通常都会比普通蔬菜高至少2倍。
【焯水 *** 】香椿焯水30—45秒钟,茭白等根茎类蔬菜要焯水3—5分钟。
05
含秋水仙碱的蔬菜
代表食物:黄花菜
【危害】秋水仙碱使用过量可能会导致肠胃系统和泌尿系统出现问题。
【焯水 *** 】食用新鲜黄花菜前先将其用开水焯1分钟,或用60℃以上的温水浸泡15分钟,再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干净。
06
含有农药残留的菜
代表食物:花菜、西兰花、香菇等蔬菜
【危害】可能会有灰尘、寄生虫、农药残留物质。
【焯水 *** 】焯水可以去除蔬菜上喷洒的有机磷农药,同时开水也可以杀灭病寄生虫等残留物,吃着更放心!
07
有血污或异味的食物
代表食物:猪肠、猪肚、羊肉、鲜冬笋、春笋等
【危害】部分肉类、蔬菜都有特殊的气味,影响口感。
【焯水 *** 】肉类焯水前,可将其放入清水浸泡;肉类焯水一定要凉水下锅,焯水后记得再次清洗。
冷水锅焯水还是热水锅焯水?
1.适合冷水锅焯水:
①苦涩味较重的根茎类蔬菜,如竹笋、土豆、山药、萝卜等。
②腥膻味较重的肉类食材,如猪肉、牛肉、羊肉等
【注意】多翻动食材,注意焯水时长,焯水后尽快进行烹饪。
2.适合热水锅焯水:
①血污少、腥气小的肉类或动物内脏类。
②部分叶类以及豆类蔬菜,如油菜、西兰花、四季豆、豆芽等。
【注意】蔬菜在较短的时间焯熟,可溶性维生素不容易流失,可以保持蔬菜的清脆口感和营养。
五类患者特别注意
专家提醒:痛风患者、肾脏功能障碍者、尿路结石、消化道疾病、缺钙患者这五类患者对于草酸含量高的蔬菜更好少吃,如花菜、西兰花、竹笋、马齿苋、茭白等,如果食用,焯水以减少草酸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合:长江日报、浙大一院、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来源: 芒果爱晚
听说常吃“猪肉”会生病!猪肉还能不能吃?多长时间吃一次不伤身“肉”不知从何时期成为了大家不愿意谈及和多吃的一种食物,现代人中患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基础慢性疾病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大家都在刻意远离肉食;更何况猪肉本属最常吃的“红肉食品”,食用过量甚至会给身体增加致癌的风险。然而,肉并不能一点都不吃,长时间单纯吃素不吃肉会给身体带来较多麻烦;具体说到大多数人爱吃的“猪肉”,要吃,更要健康“品鉴”。
长时间不吃肉并不可取:
长期不吃肉,就会导致身体缺乏多种营养物质,而营养素的长期缺乏,就会给身体增加一些“烦恼”。
长期不吃肉,缺乏维生素B12,皮肤等身体机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身体加速衰老;缺少蛋白质的摄入,无疑会影响机体强大的免疫力;缺少血红素铁的补充,引起缺铁性贫血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突显。
也就是说,“长期不吃肉”的理念存在养生误区,并不可取。
猪肉是一种不错的肉食: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同等重量下的各种肉食,猪肉中维生素B1的含量是羊肉和鸡肉的5倍还要多,是常见牛肉的4倍多;而且猪瘦肉中所含的血红素铁、维生素A、优质蛋白质等营养素同样可圈可点,吸收率较高。
猪肉,每天都该吃还是隔一天吃一次?
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饮食生活制定吃肉计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推荐每周食用畜禽肉280—525克,每日摄入肉食40—75克,摄入不同品种的肉食,适量食用。
猪肉,每日少量食用可以,吃一点瘦肉没有问题;如果您今天吃了鱼肉、鸡肉或者其他肉食,不吃猪肉同样可以,隔一天、两天再吃没有问题,至少满足单日的推荐食肉量即可。
针对现代人的生活来说,不建议大家每天都吃肉,特别是猪牛羊肉等红肉,更推荐您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鱼虾海产品和去皮禽肉。
吃猪肉,有些问题还是要强调:
- 猪肉,可以吃,但要吃“优秀的部位”:
没错,猪肉虽然可以吃,但要“挑着吃”。猪肉吃瘦不吃肥,肥肉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经常大量摄入对身体不利,会离肥胖、高血脂、痛风等问题更进一步。
除此之外,内脏肉食可以“少吃”,因为其中所含的维生素A和血红素铁的确“高肉一等”, *** 限次更健康,每周食用不超过两次,每次食用不超过50克。
- 烹调猪肉,请这样做:
烹调猪肉,推荐选择“不额外加油的烹调方式”,类似蒸煮炖等低温烹调方式,减少脂肪摄入量,还原肉食的本真美味。
另外,烹煮肉食的过程中,请严格控制食盐的添加量,肉类当中所含的钠本身不低,还要注意撇去表面浮油。
烹煮肉食,请尽可能多的搭配素食,特别是那些高纤维且低脂的食材;新鲜蔬菜、菌菇类食品、豆制品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提醒大家,无论您吃的是哪种肉食,无论您品鉴的是哪种美味,请您 *** 摄入,单日吃肉的量要控制在“40—75克”之内。
猪肉,美味且家常的肉食,不吃不可,少吃是法则;靠谱烹调,健康食用,请您“好好吃肉”。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期吃素的人都怎样了?或许会引来这4个危害,老年人要注意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追崇于素食主义,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以及豆类为主,不吃任何肉类。确实能帮助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细胞脂质水平。不过长期吃素食也会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
长期吃素食会引发哪些危害?
1、加快肌肉流失速度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老年人越瘦越好,然而这里所说的瘦是健康且体脂率低。上了年纪后基础代谢率下降,分解代谢速度远远超过合成速度。若长时间素食主义会使得体内缺乏优质蛋白质,加快肌肉流失速度,使得肌肉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肌少症。其主要症状是身体较虚弱、四肢无力、走路变得异常困难且容易跌倒。
2、造成贫血
上了年纪后体内矿物质流失速度加快,特别是锌铁和钙等,易导致贫血。虽然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中含有矿物质,不过跟肉类相比,利用率和吸收率比较低。长时间素食主义会使得体内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导致造血原料不足,进而引起贫血。
3、引起身体肥胖
很多人认为吃素就能减肥,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因为主食属于精致碳水化合物食物,过量吃会使得热量超标,使得体内缺乏优质蛋白质,降低肌肉含量,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不能及时利用体内糖分,进而使得糖分和血脂代谢发生紊乱。
4、导致营养不良
素食主义者饮食主要以蔬菜水果为主,但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长期素食易引起营养不良。
老年人应该怎样合理膳食?
1、饮食多样化
长期素食的人主要从五谷物中获取能量,五谷物中含有B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纤维等,能为身体补充营养。不过一定要注意食物多样化,不能偏食,一天至少摄入12种不同种类的食物。
2、多吃大豆
大豆中含有优质植物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每天至少吃50~80克大豆,优先选择发酵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或豆浆等。大豆跟五谷物搭配在一起能发挥蛋白质互补效果,提高营养价值。
3、多吃新鲜蔬果
每天至少吃300~500克不同种类的蔬菜,深色蔬菜应占到1/2,保证顿顿都有蔬菜。另外,每天吃200~350克低糖分水果,但不能以果汁替代。
4、适当的吃坚果或菌菇类
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如花生仁和松子以及核桃等,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有益于心血管健康;适当的吃菌菇类和海藻类,如海带、金针菇和蘑菇等,其中含有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和真菌多糖类,同样也能保护心脏健康。
温馨提示
老年人合成代谢能力减弱,为能维持身体健康,必须要科学合理搭配饮食。多吃含优质蛋白质食物,如豆类奶类蛋类和鱼虾肉以及瘦肉等,能促进组织恢复,增加肌肉力量。另外,注意饮食多样化和新鲜卫生,少吃或不吃腌制以及熏制食物。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经常吃豆腐会患上乳腺癌吗?豆腐表示不“背锅”,5个因素要警惕豆腐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食物,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物。不过有些女性对豆腐比较抵触,她们觉得豆腐当中含有雌激素,经常吃豆腐会容易得乳腺癌。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豆腐不仅不会让人患上乳腺癌,还有预防乳腺癌的效果。
吃豆腐会让自己患上乳腺癌吗?
答案是,不会。豆制品当中的“雌激素”实际上并不是激素,更不是雌激素,它是一种雌激素类似物,有着调节激素的作用。经常吃豆腐不仅不会让人患上乳腺癌,还能够预防乳腺癌。女性可以多吃一些豆制品,豆浆就是不错的选择,每天喝800毫升左右的豆浆,能够让女性更加健康。
乳腺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乳腺癌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有着较为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直系女性亲属患有乳腺癌,那么后代患有乳腺癌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得多。在这一方面要多加注意,如果正在受着这种因素的影响,应该定期地去医院做乳腺癌筛查。
2、环境因素
如果女性的工作环境一直受着辐射或者其他危险化学因素的影响,就会增加得乳腺癌的几率。因为放射性环境会诱发癌变,一些化学物质有可能是致癌物,这都会增加风险。在工作当中应该保护好自己,做专业的防护,不要让自己的健康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3、生活因素
有一些女性在生活当中特别的不注意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说熬夜、抽烟、喝酒等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着女性的内分泌,会让女性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失衡,就会影响乳腺健康,就会增加得乳腺癌的几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特别重要的,要有这方面的观念,要有开始改正的决心。
4、情绪因素
乳腺受情绪影响非常明显,乳腺的健康和情绪联系密切。如果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经常发脾气,或者长期受其他负面情绪的影响,就容易患上乳腺癌。不懂得发泄情绪的女性,得乳腺癌的几率比较大。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地去解决,千万不要憋在心里。要学会正确发泄情绪的 *** ,不要让负面情绪一直影响着自己。
5、肥胖因素
肥胖的女性在乳腺癌上有更高的发病率,这是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肥胖的女性身上的脂肪比较多,身上脂肪多,雌激素水平就会上升,就会超过正常的限度,就会增加得乳腺癌的几率。肥胖的女性尤其是腹部肥胖的女性,要赶紧减肥,不仅是为了预防乳腺癌,也是为了预防其他的疾病,肥胖本身就是“定时炸弹”。
吃豆腐不会增加得乳腺癌的几率,适当地吃些豆制品,还会起到预防乳腺癌的作用。真正引起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是以上这几个,各位女性可以多多了解,在生活中予以避免,不要让自己受到乳腺癌的侵袭。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大豆、豆制品为什么每天只吃那么一点就够?为什么不能多吃?大豆类食物、大豆制品的确是十分优秀的食物,不过的确不适合过多食用,膳食指南中推荐大豆+坚果每日摄入量是30g,其中坚果类约占10g,所以大豆类约占20g。
不过大豆是指黄豆、红豆、青豆或大红豆等大豆类豆果,如果把大豆类食物 *** 成豆制品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比如豆腐、豆腐干、豆腐脑或者豆浆,由于加工过程加水稀释或加热、发酵等工艺损失了原本大豆中的一些营养成分,而且体积变大,30g的大豆不能等同于30g的豆制品,例如用30g大豆做成豆浆,我们大概都可以喝够整整一壶豆浆了,用20g大豆来做豆腐,也够一大块了。
那么为什么不能吃多了大豆或者豆制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大豆中富含丰富的优质植物蛋白,虽然植物蛋白的确是不错的成分,但摄入过量的话也对人体不利,过多蛋白质的摄入会导致肝肾代谢负荷,特别是对于有肾脏问题的人群来说更应当控量。有肾炎、肾衰竭的人群应当采用低蛋白饮食,在限定范围内保证氨基酸摄入足量,但豆制品中的植物蛋白相比动物蛋白来说“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所以吃多了其实更多是做无用功,我们应当多摄入含“必需氨基酸”多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动物红瘦肉等食物。
②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对于痛风、高尿酸、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来说都是不利的,痛风、高尿酸患者需要摄入低嘌呤食物,更好避免大豆的摄入,少量摄入豆制品。另外因为大豆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尤其丰富,还可能会损伤胃黏膜,抑制更多营养成分的吸收。豆类中的低聚糖会促进肠道微生物的发酵效果,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胀气,可能会造成胃肠不适、屁多等问题。有急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也不适合多吃,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同样对肠胃不利。
③有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同样应当低蛋白饮食,否则加重肾脏负担,让并发症更加严重。
④大豆类食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丰富,不过占比却不算合理,其中ω6脂肪酸含量较高,但ω3脂肪酸占比却较低,虽然ω3和ω6都是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它们的适当摄入不仅能调节血清胆固醇浓度,还能够抵抗细胞炎症,有抗癌的效果。但如果大豆吃过多,ω6摄入严重超标,ω3较低,那么不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反倒引起一些问题。因为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都公用一套代谢酶,这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多了,另一种竞争就强烈,引起内平衡紊乱,研究发现,日常饮食中ω6占比普遍较高,如果再摄入过多ω6反倒会加重细胞炎症、肥胖、三高等问题。
3种毁血管、让人长肉的主食,三高、脂肪肝患者更好别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离不开一日三餐,饮食为我们供应营养物质,维持我们的生命。饮食是生命的基础,同时如果饮食不合理,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今天,我们重点来说一下三种不健康的主食及日常健康主食怎么来安排。
1、油条
面和油的混合物,长肉没商量,很多人喜欢早餐油条配豆腐脑或豆浆,偶尔吃一次解解馋还行,长期吃会导致热量、油脂摄入超标,一定要注意避免,如本身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更要注意更好一口别碰啦。
实在忍不住吃的时候,要搭配点新鲜点新鲜的蔬菜或水果。
2、炒粉、炒面、炒米饭
米粉和面条、米饭等主食,经过油炒后,美味极了,但是也有害极了。更大的问题还是热量太高了。这种做法时,主食的量也容易摄入超量,轻轻松松,两大碗面、两碗饭加上油就吃进去了,对身体的危害相当大:长胖、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等。
因此,这类主食也要少吃,吃的时候也尽量用不粘锅来炒制,可以少放油,还可多搭配洋葱、青菜、虾仁、玉米粒、鸡丁肉等,减少米和面的分量。
3、西式快餐
如汉堡包、薯条等,吃起来方便还美味,但其热量和脂肪含量是相当的高,另外营养并不均衡,长期吃容易发生肥胖,增加心管硬化的风险。
上述主食一定要少吃,更好不吃,那么日常主食吃哪些比较好呢?
主食应以原始的天然状态为佳,种类上可杂一些,如可选择杂粮饭、杂豆饭。
根据自己的胃肠道情况,逐渐在精米、精面中掺入其他粗粮,如燕麦、小米、玉米、高粱米、红豆、绿豆等。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粗粮和豆类的量至占比三分之一左右。
杂粮饭、杂豆饭等,营养更加均衡,还可助于血糖的平稳,对三高患者有利。
另外,可以用根茎类的蔬菜代替部分主食,如芋头、红薯、山药等,这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具有饱腹感,可减少其他主食摄入量,并预防便秘,改善肠道功能。红薯中还富含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可补充营养。
这回大家知道怎么安排日常的主食了吧,主食吃好,对防病治病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哦,别小看,一定要重视。#哆咖医生超能团#
5种食物没有煮熟,可能带有毒性危害健康,之一种我们就常吃我们都知道食物更好要煮熟之后再吃,这样才健康安全。但是由于一些外来饮食文化的传播,很多人喜欢生吃了,比如生鱼片、沙拉等。
一些食物生吃的确味道不错,吃了对身体健康有益,但也不是什么食物都能够生吃的,尤其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些食物,如果没煮熟就吃下去的话,还可能导致发生中毒现象,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这是值得平时多加注意的。
5种食物没有煮熟,可能带有毒性危害健康
1、豆浆
豆浆是我们传统的饮品,其营养丰富,口感也非常的不错,且容易消化吸收,深受广大人群的喜爱,比如油条配豆浆就是早餐的绝配。
但就是这样一杯让人们喜爱的豆浆,如果没有完全煮熟的话,喝下去可能会导致中毒现象,会让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没有煮熟的豆浆当中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质。
还有值得注意的就是,豆浆在煮熟的过程中很容易迷惑人,容易出现“假沸”现象,因为豆浆加热至80℃左右时,皂素受热膨胀,会形成泡沫上浮,这时候没经验的人可能觉得豆浆煮熟了。因此,煮豆浆的时候一定要多煮一会,直到温度上来,豆浆煮熟透之后再饮用为宜。
2、四季豆
四季豆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蔬菜,也是深受广大人群喜爱的。但是在烹饪四季豆的时候,如果没有煮熟,吃下去的也是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不良症状的。
这是因为没有熟透的四季豆会含有皂素,会 *** 我们的消化道,同时四季豆当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四季豆中含有胰蛋白酶,也能够 *** 我们的肠胃,吃下去的话也容易对肠胃造成伤害,从而出现肠炎症状。
因此,在吃四季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煮熟透,一旦吃起来有点生就再加工一下,直到熟透为止。
3、木薯
木薯与红薯、马铃薯并称世界三大薯类,木薯含有大量的淀粉,其加工而成的木薯粉是我们常用的淀粉,并且加水遇热煮熟后会呈透明状,口感非常的有弹性。因此,不少店子里面的饺子皮就是木薯粉 *** 的,看起来玲珑剔透,惹人喜爱。
不过,木薯是含有毒素的,主要为亚麻仁苦苷。木薯的根、茎、叶都含有毒物质,并且新鲜的木薯块根毒性较大。因此在食用木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要想防止吃木薯中毒,一定要在食用前去皮、切片,然后用清水浸泡,一般泡6天后就能够去除其中70%的毒素,然后再加热充分煮熟,一般毒素就很小了。
当然,也有经过特别加工的木薯粉,这种毒性很小了,吃了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小,但也要注意煮熟之后吃。
4、蚕豆
蚕豆也是我们喜欢吃的豆类,是世界上第三大重要的冬季食用豆作物。蚕豆的营养很高,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钙和铁,在平时吃是很不错的,既是杂粮又是现代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食品。
不过,蚕豆是含有巢菜碱苷这种物质的,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可能会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黄病),因此如果吃没有煮熟透的蚕豆,那么可能会导致中毒现象。
因此,建议吃蚕豆不要吃过于新鲜的嫩蚕豆,然后就是一定要完全煮熟,这样才能够将其中的毒性去掉,吃下去才健康安全。
5、黄花菜
黄花菜是人们喜欢的菜肴之一,其花瓣肥厚,色泽金黄,香味浓郁,吃起来也清香鲜嫩,营养价值也非常的高,十分适合煲汤喝。
不过新鲜的黄花菜当中含有秋水仙碱,这种物质若是被人吃下去后,会在体内形成二秋水仙碱,而二秋水仙碱是一种有毒物质,可毒害人体胃肠道、泌尿系统,会严重危害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在平时吃一定要注意煮熟透。
建议平时吃加工好的干黄花菜,这这一般没有秋水仙碱了。若是吃新鲜的黄花菜,那么就要先将黄花菜放在沸水中煮一下,然后捞出来用清水浸泡,泡5~10分钟就能够将大部分水溶性秋水仙碱去除,之后再煮熟、煮透即可食用。
3种发芽的食物不能吃
一些食物要煮熟之后才能吃,但有些食物无论如何都不宜吃了,比如一些发芽的食物。
1、发芽的土豆
要说什么食物发芽之后不能吃,大家应该之一想到的就是土豆。因为土豆发芽之后会产生龙葵碱,这种物质吃下去后容易出现中毒现象,如口舌发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
龙葵碱主要集中在土豆的发芽之处,并且发芽越多毒素越多,因此,一旦土豆发芽了,那么就更好丢掉不要吃了,免得伤害身体健康。
2、发芽的红薯
虽然说红薯发芽还是可以食用,但营养价值和口感是直线下滑了。还有就是,红薯出现发芽,如果不是刻意为止的话,那么有可能是红薯发生腐败而发芽,尤其是红薯表皮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斑点,这就是不好的现象,可能含有有毒物质,这种情况下就更好不要吃了。
3、发芽的花生
我们很多人吃过花生芽菜,其口感不错,营养价值也是非常的高,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在这里要注意的就是,如果花生是人为培育发芽的,那么一般是没事。但如果是花生自然发芽的,甚至是那种破壳而出的,这种一般就不要吃了,因为很有可能发霉了,不排除会产生黄曲霉素,这是一种较为强力的致癌物质。
因此,正常人工形成的花生芽菜是可以吃的,若是存放不当而发芽的,那么就更好不要吃了,以免危害健康。
大米中可能有滋生肝癌的元凶?医生:1毫克就可能致病在我国,每年约有42.2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数的51%。(来源:生命时报)
远离肝癌,通常要提醒大家远离脂肪肝、远离肝炎病毒、远离烟酒,不要乱用药等等……但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有一种毒素,仅1毫克,就可以导致肝癌发生,更可怕的是这种东西很可能就藏在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吃的食物里……
(图片来源:《我是大医生》视频截图)
一·
大米中可能有滋生肝癌的元凶?
在北京卫视的《我是大医生》节目中,医生通过科学检测发现,在5°C、12°C、45°C,三个温度下保存的大米和花生中,都发现了黄曲霉毒素的存在。只有在28°C保存下的大米和花生里没有发现黄曲霉毒素。
(图片来源:《我是大医生》视频截图)
那么黄曲霉毒素跟大米储存的时间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场外实验针对存储了3个月、5个月、8个月、12个月的大米以及花生进行了相关的毒素检测,结果显示:在储存了3个月的大米和花生当中,发现了非常可怕的致癌的黄曲霉毒素。
由此可以看到,黄曲霉毒素的产生跟大米储存的时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反倒是跟温度还有湿度的关系格外的密切。
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医生介绍:
黄曲霉毒素,确实是一个比较明确的可以导致肝癌的物质。
(图片来源:《我是大医生》视频截图)
因此,在这里小康妹儿要提醒大家: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着想,家中的米粮一定要存放在较为干燥、隔热、避光的密封容器中,保持环境清洁,拒绝污染,防止可恶的黄曲霉毒素暗中滋生,危害健康哦!(以上内容来自: *** V我是大医生官微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
二
大米一般可以存放多久?
那么实验表明,黄曲霉素的产生与大米储存时间的长短关系不是很密切,大米就可以长时间存放了吗?
一般大米的保质期根据加工和包装方式不同存在一些差异:
?真空包装的大米保质期一般能达到12—18个月
?普通包装大米一般在6—12个月之间
?对于散装大米并没有明确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大米的存放时间越长,营养物质流失越严重,如果储存不当,滋生霉菌的可能性就越大,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建议购买合格的小包装大米,更好3个月内可以吃完,最久不超过半年,从安全和营养摄入角度看,缩短储存时间才能降低安全风险。
三
如何避免黄曲霉毒素侵袭?
既然黄曲霉毒素这么可怕,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它的侵袭呢?
① 如果家里的大米、玉米、花生、豆类、坚果等谷物粮食已经发霉变质,哪怕只长了一点霉斑,其余部分同样不可食用,一定要赶紧扔掉。
同理,也不要试图通过加热的方式去除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一般在280—300℃的高温下才能够被破坏,日常烹调加热根本达不到此温度。
②筷子、案板等厨具、餐具在每次用完之后请完全洗净并且通风干燥;筷子应该定期更换(竹木筷子建议每3个月更换一次),定期煮沸消毒;如果家里的筷子和案板等餐具上已经出现霉斑,一定要赶紧扔掉。
③购买小包装食用油,并且要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避免油脂腐败变质。
④任何食物都要尽量吃新鲜的、卫生的,已经变质的食物再便宜也不要买,现吃现买更好。
当然,生活中发霉变质的食物并不全都是黄曲霉菌导致,霉菌有很多种,同样也是生物学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不要以为吃了就会致癌,而过于恐慌;有些霉菌物质会制约食物,但并不会直接威胁人体的健康安全。
只不过由于我们生活中比较难判断,所以发霉的食物都别吃就行。
四
发黄的大米真的都会致癌?
很多人说“大米发黄一定不能食用,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其实,从原理来看,该理论存在“误区”,并不能说所有“大米变黄都是由于产生了黄曲霉毒素”。
首先,有些大米本身就颜色偏黄,比如偏向糙米的大米,还有“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等。
其次,不是所有储存了很长时间的大米都会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大米在储存过程中只要合理保证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程度(避光),并不会发霉变质。
所以,大米发黄并不一定全是含黄曲霉毒素。
但是,如果大米发霉变质,一定要扔掉,如果长期吃这样的大米的确存在致癌风险。
大米如果储存不当,的确容易滋生霉菌物质并且产生毒素,最常见的就是黄曲霉毒素和黄变米毒素,这两种物质会导致大米变黄且聚为团块状,产生霉变气味。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将黄曲霉毒素划定为“一类致癌物”,它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剧毒物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被摄入后,主要会破坏动物和人体的肝脏组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出现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
以上内容来自: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已获授权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
综上,“发黄的大米”并不一定就是腐败变质所导致,不要过度恐慌,要去辨别其发黄的根本原因。当然,正确地储存大米,规避一些危险因素对我们的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别吃得太精细!张文宏提醒: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吃太多,很难活到90岁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中,北方人偏爱面食,南方人偏爱米饭。
2020 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上,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指出:新冠治疗中,营养饮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他特别提醒:以精制碳水化合物(精加工碳水化合物)为主导的饮食营养方式,很难支撑我们活到 90 岁以上。①
会议现场
什么是精加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日常说的米面谷物、蛋糕甜点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
其中,像蛋糕、甜点这样,经过精细加工的食物,就可以被理解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再比如:奶茶、饮料里的糖是精加工碳水;咱们吃的精白米面,都属于是精加工碳水化合物。
很多人特别是一些老人,吃饭主要是吃主食,蔬菜摄入过少,为了清淡饮食,更不敢吃肉。
早上:包子、油条;
中午:米饭、面条;
晚上:馒头、稀饭。
这就是很多国人一日三餐的标配。精加工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肥胖,最后出现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一些列问题。
2014 年武汉晚报报道,武汉汉阳区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对归元寺、铁佛寺的两寺僧人进行体检,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受检的 30 名僧人中接近一半患有脂肪肝!
僧人在寺庙里不是都吃素吗?怎么还会得脂肪肝?
归结原因其实就是精米、白面吃多了。素食者肉是吃得少了,那容易饿了怎么办?精米白面就可能吃多了,增添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当摄入量超过人体代谢的需要时,会转换为脂肪积于肝内。
2021 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 Health》(国际健康)医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基于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的研究,调查了 6506 名居民发现,中国老年人主食摄入量多,则会比较胖。②
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每天食用 6~10 两主食的人比那些每天食用 1~5 两主食的人有更大的腰围;而且主食摄入量越大,体重指数越大。
此外,对于老年男性,与吃大米相比,食用面食更易发胖,而在老年女性中没有观察到类似的关系。在即吃大米也吃面食的男性人群中,也观察这种关联。②
我们都知道腰围超标和肥胖是导致很多慢性疾病发生的基础,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和过度肥胖有关。
健康长寿的饮食应该怎么吃?
2021 年 1 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站 ( U.S.News & World Report ) 公布了 2021 年全球更佳饮食排名。地中海饮食被评为综合饮食榜单之一,而这已经是地中海饮食连续第四年位居全球更佳饮食榜首。③
U.S.News&World Report 官网
所谓地中海饮食,泛指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各国,以植物食品为基础,以大量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等为主的饮食风格。
传统的地中海饮食强调吃水果、蔬菜、全谷类、橄榄油、豆类、坚果和香料;每周至少吃几次鱼和海鲜;家禽、鸡蛋、酸奶和奶酪要适量,红肉和甜食要少吃。
实际上,地中海饮食之所以健康,是因为此饮食方式坚持多蔬菜、多全谷杂粮、控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适量蛋奶鱼类、少吃高度加工食品,也就能获得更好的营养供应。
而之所以能连续多年位居更佳饮食榜首,原因在于地中海饮食益处多次得到证实。
1.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018 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当摄入的饮食中富含植物和橄榄油以及低水平的肉类和甜食时,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 25%。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分析含有 40 种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盘,阐明了地中海饮食如何减缓人群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风险,这些生物标志物是诱发心脏病的特殊生物因素。④
2. 更有助于延长寿命
2019 年,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地中海饮食中的橄榄油可能是延长寿命和减轻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的关键。橄榄油中的脂肪真正激活了已知的细胞中的某种途径,该途径可延长寿命并预防与衰老相关的疾病。⑤
3. 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美国《老年病学》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地中海饮食或对预防老年痴呆症有帮助。研究人员邀请 5907 名老年人参与了一项名为"退休生活研究"的课题,让参试老人填写饮食习惯问卷,并进行认知测验 ( 主要测试记忆力和注意力 ) 。
结果发现,与不健康的饮食者相比,采用地中海饮食和"健脑"饮食法的参试老人,其认知测试结果明显更好。其中,严格按地中海饮食者,记忆力减退的风险降低 35%,不完全依照者,记忆力减退的风险也降低 15%。研究人员表示,采用地中海饮食法,不仅对老年人的整体认知能力有益,且能降低未来出现认知缺损的风险。⑥
4. 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2018 年,一项发表在《国际老年病学与老年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与坚持使用地中海饮食呈正相关的关系。这项研究涉及 1639 名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此前已知地中海饮食可能会促进人们睡眠质量更好,而睡眠质量较差则会导致人们吃更少的健康食物。该研究的作者则注意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没有被完全阐述清楚。⑦
看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问,照搬国外的饮食方式,中国人是否适合?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营养科罗斌及吴萍 2020 年 6 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地中海饮食是非常好的膳食模式,对于国人来说,可以试试"改良版"。⑧
【五谷杂粮】如小米、燕麦、玉米、高粱、荞麦、各种豆类等。推荐食用杂粮饭,例如白米搭配黑豆、荞麦或者高粱、玉米、燕麦等,可以有效进行氨基酸互补。
【肉类】我国居民传统的食肉习惯还是以吃红肉为主,因此建议每周食用红肉不超过三次,并尽量以鱼肉或鸡肉、鸭肉等白肉替代。
【海鲜类】内陆地区的人群要经常吃到新鲜的海鱼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所以建议大家用河鱼、河虾去替代,并保证每周至少摄入两次以上。
【奶类及其制品】要求自己每天饮用 300 毫克左右。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饮用其它奶制品,如酸奶、干酪等。
【蔬菜水果】培养多吃新鲜蔬果的习惯,按照膳食指南要求,蔬菜摄入量大约为 0.6~1 斤 / 天,水果 200~350 克 / 天。尽可能选用应季的蔬菜和水果。
【食用油】可用茶油代替地中海饮食中的橄榄油;若不允许,则应在日常烹调中使用各种植物油如稻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 ( 不过也需控制每天食用量 ) ,少用不用猪油、牛油等动物油。
【葡萄酒】不必刻意去喝,平时饮用白开水、淡茶等都可,但要避免甜饮料和果汁饮料。
【食用盐】每天少于 5 克。盐腌制品、各种酱料、膨化食品等也要少吃。
来源: 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