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瓦楞子,锻造刀具视频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3 0
参苓白术散——消除现代人脾虚湿盛的更佳良方


由于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快,各种压力及负荷强度过大,饮食作息不规律或失于节制,最易劳倦伤脾,或思虑伤脾。脾虚湿盛、脾胃虚弱,脾肺气虚是当下人们的最常见、最多发的证候,更是各种病症的主要证候之一。那么对于这些情况,有没有一种最适合的方剂呢?有!那就是补脾除湿良方——参苓白术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方剂。

参苓白术散的来源:参苓白术散是中医传统补脾名方。该方出自于宋代太医局属药局编撰的《太医局方》,后改称《和剂局方》,南宋时药局改称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也改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多简称《局方》。全方由:人参、茯苓、炒白术、陈皮、炙甘草、山药、炒白扁豆、莲子肉、砂仁、炒薏苡仁、桔梗共十一味药组成,共研细末,用大枣煎汤或米汤服下。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煎服益脾神。

参苓白术散的功能主治:方中人参、茯苓、白术为君;山药、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肉为臣;陈皮、砂仁为佐;桔梗、炙甘草为使。人参大补脾肺之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三药共奏健脾益气之效;山药补脾养胃、平补气阴,薏苡仁渗湿健脾,白扁豆益气健脾化湿,莲子肉健脾固肠;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砂仁化湿醒脾、行气和胃;桔梗宣肺气、通水道、能引气引药上行并防辛温药物燥伤肺阴,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达补益脾肺,除湿止泻之功,此方更大特点是以补为消,脾胃功能强健,饮食正常,湿邪自消。常用于脾胃虚弱,肺气不足,湿邪内盛所致:饮食减少,体倦乏力,便溏泄泻,胸脘痞闷,短气心悸,舌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或腻,脉多濡缓。

参苓白术散临床应用:临床之中无论何种病症,但凡见到证属脾胃虚弱,脾虚湿盛,脾肺气虚,均可对证加减变化,灵活应用。开篇也说过了,脾虚湿盛、脾胃虚弱,脾肺气虚是当下人们的最容易出现的证候,那么在耳鼻咽喉疾病方面也不例外,除了耳部疾病如耳鸣、耳聋等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一般选用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外,其它像慢性咽喉炎(慢喉痹,慢喉喑),慢性鼻炎(鼻痓),慢性鼻窦炎(鼻渊),尤其是过敏性鼻炎(鼻鼽)更是多见。所以,参苓白术散也是临床治疗鼻、咽喉疾病的最常用方剂之一,常以此为主方加减或合方加减使用,如参苓白术散合半夏厚朴汤;参苓白术散合旋覆代赭汤;参苓白术散合苍耳子散、参苓白术散合温肺止流丹等。

1、慢性咽喉炎(慢喉痹,慢喉喑):生甘草易炙甘草以利咽开音(慢性咽喉炎除了以痒咳为主症的有时用炙甘草止咳外,一般均用生甘草);诃子、木蝴蝶、薄荷、牛蒡子、蝉蜕、浙贝母、川贝母、半夏、射干、橘红、南沙参等疏风利咽、清喉开音、祛痰散结、宣肺止咳之品酌情对症选用,如脾虚不甚以党参代人参;脾胃虚弱、痰浊中阻、胃气上逆的太子参易人参,另山楂、麦芽、神曲酌选以健胃,代赭石、煅瓦楞子、煅(或生)牡蛎、竹茹、枳实、厚朴、半夏、旋复花等选用以降逆和胃、行气祛痰;气阴两虚的用党参易人参,其它北沙参、麦冬、黄精、生地、熟地、玄参、石斛、乌梅等酌情选用以养阴生津;兼肝郁,白芍、郁金、香附、梅花等酌情选用以疏肝解郁;兼血瘀,川牛膝、丹参、当归、红花、桃仁、路路通等酌情选用以活血化瘀等等。

2、慢性鼻炎(鼻痓),慢性鼻窦炎(慢鼻渊),过敏性鼻炎(鼻鼽):证属肺脾气虚者多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加减,鼻塞者酌加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川芎、麻黄、桂枝、蝉蜕、桑叶、葛根、鹅不食草、荆芥、防风、石菖蒲、路路通、等疏风散邪、宣统鼻窍的药物;鼻痒、喷嚏、涕多者酌加地龙、诃子、乌梅、泽泻、车前子等利湿通络、收敛固涩药物;脓涕多者酌加半夏、陈皮、枳壳、瓜蒌、浙贝母、白芥子、僵蚕、丝瓜络、忍冬藤等行气燥湿、祛痰排脓药物。参苓白术散更是儿童各型鼻炎、鼻窦炎患者证属肺脾气虚证的首选方剂。

参苓白术散是健脾除湿的一个传统名方,临床应用广泛,更大特点是以补为消,立方旨意即是强健脾胃功能,而饮食正常,使湿邪自消。此方用药平和无明显不良反应,从儿童至老年人的凡见脾虚证者皆可应用。对于现代人因生活工作节奏过快,各种压力及负荷强度过大,作息不规律,饮食失节,出现脾虚湿盛、脾胃虚弱,脾肺气虚所致:饮食减少,体倦乏力,便溏泄泻,胸脘痞闷,短气心悸,舌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或腻,脉濡等,确是更佳对症之良方。(注:现代成方多以党参代人参,另不知为何今时之方里不见了陈皮一药。)


中草药材炮制中的煅与淬、制炭等 ***

(四) 煅与淬

将药材置适宜容器中或直接置无烟火中煅烧至红透,称为“煅”。如煅透后,趁热投入液体辅料(如醋、酒等)中,称为“淬”。

煅和淬的目的在于改变药性,增强疗效;除去杂质,减少副作用;使药材质地酥脆,易于粉碎,以便调配、制剂,煎出药效,还可除去动物类药材的污物,起到消毒的作用。

此法多用于矿物和动物类药材,如煅龙骨、牡蛎、石决明、石膏、海蛤壳、瓦楞子磁石、代赭石等。

煅的 *** 有下列数种:

1、密闭煅(又称为闷煅) 将药材置铁锅或瓦罐中,加盖,用泥封口,置火中烧煅至红透为度,如煅礞石等。

2、明煅 将药材置适宜容器中,在火上烧煅至红透或失去结晶水为度,如煅石膏、寒 水石、明矾等。有的药材在烧煅时会进裂,如海蛤売、紫石英、白石英等宜在罐口加盖。

3、直火煅 将药材直接置于无烟火中,用炭埋烧,至红透为度。此法适用于一些质地坚硬的矿物类药材,如磁石等。

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如自然铜、代赭石、磁石等,往往煅透后,立即投入液体辅料(如醋、酒等)中淬之,或反复煅溶,使之质地松脆。

(五)制炭

用炒制的 *** ,使药材表面炭化,而内部焦黄(存性)或用闷煅法使药材全部炭化而不灰化称为制炭。

制炭的 *** 有两种:

1、炒炭 将药材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色时,喷洒少许清水,取出,放凉即可。

药材炒炭后,能增强止血、止泻和收敛的功效,如大蓟炭、地榆炭、侧柏炭、贯众炭、蒲黄炭等。

炒炭应注意掌握标准,保证“炒炭存性”。如全部炭化即失去药效,炒炭后应摊放过夜,待完全冷却后再贮藏,以兔引起燃烧。

2、煅炭 体质较轻,制炭时易于灰化的药材,宜先洗净,晒干,置于铁锅内,盖严,用泥封口,置火上烧煅,一般以煅至无声为度,或于锅盖上放上大米,以米焦黄为度。如煅血余炭、棕板炭等。

上一节 烫

下一节 炙

出自张仲景,一张方寒热平调,降气止呕,专治反流性食管炎、胃炎

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反酸烧心都不当回事;

胃不舒服吃点药缓解下:

还有胃癌确诊就是晚期了。。。。。

刚满50岁的李先生,本就知道自己老胃病,平时胃胀、反酸、咳嗽了就拿点药吃吃,近两年也查过胃镜,自己却不当回事。现在发作时吃西药也不管用了,工作生活都受影响,人看着也瘦不少。

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李先生胃部不适20多年,曾多次行胃镜检查,2018年09年13日外院复查胃镜提示:1.反流性食管炎(A-B级);2.贲门息肉;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窦为主。长期间断予铝镁加混悬液、雷贝拉唑、吗丁啉等抑酸护胃、促进胃肠动力药及中药治疗,服药时症状稍缓解,但停药即反复。诉服西药时易胸肋及肌肉痛、腹泻,遂不敢多服。

刻诊:胃脘胀闷不适,食后尤甚,伴剑突下烧灼感,反酸嗳气,晨起及食后反酸烧心感加重,时咳嗽,纳可,寐欠佳,食凉易腹泻。舌暗边齿印,苔白稍厚,脉弦。患者形体偏瘦。

中医诊断:胃痞病,少阳太阴合病

西药诊断:1.反流性食管炎;2.慢性胃炎

辨证施治:治以方予半夏泻心汤加味。

处方如下:

黄连、黄芩、法半夏、党参、大枣、炙甘草、干姜、制吴茱萸、煅瓦楞子、旋覆花,共21剂 ,水煎内服。

二诊:

诸症好很多。胃胀明显减,多食后胃胀易作,剑突下烧灼感消,嗳气消,反酸减,胸骨后阵发性针扎样痛,大便调。前方去旋覆花,加炒栀子,清肝胃热除烦,共21剂。

三诊:

胃无不适,诸症均消。某日精神紧张后失眠,口服百乐眠胶囊控制,现已停服,睡眠较前好转。前方炒栀子减量,共21剂,继续巩固。

最后一次复诊,患者胃无任何不适,守方同前,嘱其继续配合饮食调护

按 语

本案患者胃脘胀闷不适,剑突下烧灼感,反酸嗳气,食凉易腹泻,舌暗边齿印,苔白稍厚,脉弦。辨证为少阳太阴合病,方予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合左金丸清肝泄火,降逆止呕,煅瓦楞子制酸止痛,旋覆花降气行水止呕。药后诸症明显减轻,以此方加减,所有脾胃不适症状均消失。

最后要提醒下,特别是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的人,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如果出现有烧心、反酸、胸痛症状,或者突然间感觉胸骨后烧灼感、反胃症状,或者出现吞咽性困难,咽部异物感,长期咳嗽等症状,那你就应该提高警惕了,这有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

胃炎方之【金延香附汤】

[组成]金铃子、延胡索、香附、陈皮、枳壳、大腹皮

[功效]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锻瓦楞子,锻造刀具视频-第1张图片-

[主治]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症见胃脘痞满闷,胀满与疼痛并重者

[方解]金铃子行气中之血滞,延胡索行血中之气滞;香附入肝理气解郁止痛。主入气分,行气时兼行气中之血滞,为气中血药。上述三药配合,既能活血止痛,又能理气宽中。陈皮理气和胃化湿,与金铃子、延胡索、香附为伍,既能活血止痛和胃,又能疏肝理气,配合枳壳、大腹皮,取其下气消胀除满,通利大小肠。

[加减]如气血郁久,化热化火,伴见灼痛或烧心、反酸者,可加黄连、吴茱萸清火解郁行气,煅瓦楞子化瘀制酸。若见胃脘胀痛,喜温畏寒者,可加高良姜、肉桂、甘松以行气散寒止痛。如见心烦喜呕、舌红苔黄者,可加栀子、黄芩以清热除烦。

[按语]上消化道疾病常见胃脘部痞塞满闷,嘈杂呐少,大便或干或稀,久之多兼有胀痛,灼痛,或刺痛诸症。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生理上,胃主通降,以降为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升清,以升为健。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疏泄不利,均可直接影响气机的通畅,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木郁不能疏土,可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脾不升清,胃不和降,则升降气机痞满,或逆乱失常,导致气滞中满;脾胃不和,则木可侮之,使气机失常而生痞满。

董师认为,其总的病机是以气机停滞,脾胃升降失常,以“滞”为重点。因此,治疗强调以通降为法,顺应胃的生理特征。又为多气多血之府,外邪内积,郁于其中,气血必受其阻。一般初起在气,日久病由气入血,导致气血同病。气滞则血行不利,血行迟缓而形成血瘀。董师常采用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之法进行治疗。

所拟金延香附汤疏肝理气,活血和胃,针对病机,每获良效。

【郑重声明】此方来自 *** 董师之方。此方仅为参考,不可随意采用。如需者,得辨证论治!

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海鲜“废料”中的固涩药



服务号

订阅号

视频号

<

胃口不好老得快,想要胃口好,这个地方千万注意——国医李玉奇

李玉奇——国医大师,1917年生于辽北银州城。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辽宁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附属医院院长。

李大师通过多年的临床,体会到延缓衰老要从调理脾胃入手,并且效果非常好。李大师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而主宗气,宗气旺盛,邪不可干。补之于脾,益之于胃,使之有序地化生水谷之精微,达到气血充沛,营养五脏六腑,滋养四肢百骸,使之筋骨强壮,青春焕发。”

如何补好脾胃?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故古人有“断气”之说。这个“气”不是单指人的呼吸之气,而是指“元气”。

元气的盛衰不但决定了人的生命质量,而且决定了人的寿命长短。

而胃功能的强弱决定了元气的盛衰、生机的活跃,只有脾气升发,元气才能充沛,生机才能旺盛。若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百病生,自然会影响寿命。

那么,如何补好脾胃呢?

一、保护好牙齿。牙齿承担着咀嚼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唾液腺、酶的分泌。

二、要经常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这样才能使胃口大开。

三、是要力戒饱食,不可多贪佳肴,以防损及脾气。

延缓衰老应以50岁为界

李玉奇先生还提出了延缓衰老,应以50岁为年龄界限,70、80、90、100岁为轴线。延缓衰老的标准应该是: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健步徐行,谈吐自如,情绪乐观,兴趣横生,视力不减,鹤发童颜,80岁可以工作,90岁可以看书,100岁与顽童游戏,无疾患于身。

中医讲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龙眼、核桃、栗子;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治疗浅表性胃炎 常用温脾汤

萎缩性胃炎是由浅表性胃炎未治或治而未愈转化而来。而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之初期,如果治疗得当,可很快得以治愈。本病临床见证,可分为二型,即虚寒型、虚寒化热型

在这里,李玉奇先生针对两型浅表性胃炎给出了他自己的治疗方:

一、虚寒症

主要症状是口吐清水,胃腑胀满明显,有时难以忍受,同时还有欲呕感,大便不调顺等状况。对此,李玉奇先生给出了温胃理脾法的温脾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良姜10克,黄连5克,草叩15克,砂仁15克,檀香10克,当归25克,芍药25克,川楝子15克,香附子15克,白芥子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便秘加大黄10克、郁李仁5克、黑白丑10克。按此症用调气温中加泄法,可加速消除症状。若泄泻可加芡实15克、莲肉15克、山药15克。若女子更年期可酌加合欢40克、女贞子15克、麦芽20克、大枣10枚、甘草20克。

二、虚寒化热症

主要症状是胃脘时有烧灼感,吞酸欲吐不得,胃脘痈放射到背部,食欲时好时差,体重开始下降,经常倦怠,临睡时出现胃脘特别不适感,大便秘结居多。对此,李玉奇先生给出了重在清燥化热兼以理脾的二连汤

组成:胡黄连10克,黄连10克,连胡20克,败酱草20克,豆腥草20克,草果仁15克,陈皮15克,姜黄10克,苏子15克,苏木花15克,薏仁米20克,知母40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胃酸过多,可加乌贼骨20克、煅瓦楞子20克、葛根15克。若胃酸减少甚而无酸,喜食酸,可加五倍子15克、马齿苋40克、焦楂20克、乌梅15克、枸杞子20克。若便秘过甚,可加桑葚子40克、二丑15克、郁李仁10~15克、当归20克、枳壳10克。

人有两张口,胃口决定生老病死!今天李大师的理脾护胃大招你学会了吗?快告诉身边的朋友们,让大家都有好的脾胃,养出长寿健康!

返流性食管炎。泛酸、烧心,腹有结块。7付中药恢复大半。

一泛酸、烧心特别严重的患者,空腹胃不适,晨起肚脐上部有块样瘀结,压痛感 ,按揉可减轻。常服奥美拉唑及碱性药物,三年左右。

女,48,泛酸,胃液返流,烧心,三年,现口干苦,头昏,睡眠可,饮食量小,喜温热食物,自觉气不顺憋闷,疲劳乏力。早上睡醒后腹部不适,剑突下肚脐上部,按有块状物,按揉一会儿减轻,明显缩小。自述,早起面虚浮涨,手指僵硬涨麻。右脉沉缓,左脉平,舌有暗斑,苔薄白。

处方:当归,赤芍,丹皮,桃仁,红花,川芎,陈皮,柴胡,枳壳,香附,元胡,乌药,海螵蛸,煅瓦楞子,甘草。

七付药,每日一付,水煎服。

七日后泛酸烧心已不太明显,口干苦消失,憋闷现象极少,疲劳乏力减轻,腹部痞块减轻,尚有手僵硬憋涨。原方去柴胡陈皮,加姜黄、生乳香、生没药。再7付后舌暗斑消失,腹块消失。再调整补气养血药,月余痊愈


调理胃肠,治疗胃胀反酸,我多采用此类 *** 和思路治疗

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很多慢性胃部的疾病,症状以反酸为主,西医采用制酸是一个重要的 *** ,中医在治疗胃反酸的症状,也有很好的办法。

在不同的辩证类型里面,尤其是胃火亢盛,胃肠湿热的类型,出现反酸的问题,适当的加入蒲公英、败酱草,都有比较好的制酸的功效,但总体而言,蒲公英、败酱草等药物性质偏寒凉,如果是脾胃阳虚的就不是很合适,或者在辨证的基础方上面再加入此类药物。

中医传统治疗胃反酸,比较常用的两个药物,一个是乌贼骨,还有一个是煅瓦楞子,但此类药物治标不治本,也都需要在基础的辨证方里面加入此类药物,起到制酸的作用。

我也常用一个小方子就是左金丸,只有两味药,这个方子是黄连和吴茱萸按照6:1的用药配伍而成,左金丸有清肝泻火、降逆和胃、止呕制酸的功效,临床上出现的胸胁疼痛、呕吐、口苦、吞酸,或者胃气上逆、肝胃有火所引发的肝胃不和的病症,都可以考虑使用这个方子加减治疗,效果不错。

在临床上建议黄连的用量6~12克,火热亢盛的相对用的量可以多一些,吴茱萸药味燥烈燥热,一般用量1~3克即可,原方配伍比例使用6:1,黄连苦寒药,有清热去火之功,能够泻胃火,以降胃气,吴茱萸味辛苦,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和胃的功效,也有肝解郁辛散的作用,又能够制黄连苦寒,两个药配伍,合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之意,故能起到疏肝解郁、降逆止呕、清泻肝胃的作用。

因此我在临床上见到一些肝气郁结,或伴有肝火胃火亢盛的患者,多数用逍遥丸或者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丸此类的方子,尤其是伴有反胃反酸症状的,我多会配合加入左金丸等方药治疗。

更多中医养生文章内容,关注我头条号内,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路边一种野草,开花香飘千里,见到摘一点,治跌打肿痛很管用

有这么一种草,被称作千里香、万里香、过山香、九树香,因开花后香味浓郁命名,常见在路边和山野间,学名九里香,也有人在家种植。在中药中这也是一位常用的药材。

《中国药典》记载: 辛、微苦,性温;有小毒。"入心、肝、肺三经。主要功能是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用于胃痛,风湿痹痛;外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痛,消肿毒,通窍,能止疮痒,去皮风,杀螆疥。"

②《岭南采药录》:"患百子痰打,用叶一撮,捣烂煮粥,和糖服之。"

③《广西中药志》:"行气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肿痛,风湿,气痛。"

用法:内服:煎汤,3~6钱;或浸酒服。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1、跌打肿痛:鲜九里香叶、鲜地耳草、鲜水茴香、鲜山栀叶各等量,共捣烂,酒炒敷患处。

2、风湿骨痛:九里香、五色梅根、龙须藤各5钱,炖猪骨或浸酒服。

3、胃痛:(1)九里香叶粉、两面针粉各2份,鸡骨香粉、松花粉各1份,和匀,加黏合剂制成水丸如黄豆大。每服10~15丸,每日3次。(2)九里香叶3钱,瓦楞子(煅)1两,共研末,每次服1钱,每日3次。

4、流行性乙型脑炎:鲜九里香叶0.5~1两,鲜刺针草1~3两,水煎,分2~3次服(或用鼻饲)。如高热加大青叶1两,同上药煎服;抽搐频繁痰多者,另取九里香叶0.5~1两,捣烂用冷开水冲服。

注意: 九里香中分得一种糖蛋白,给孕期12-16日的孕兔腹腔注射10mg/kg或羊膜腔注射3mg/胚胎,可使孕兔终止妊娠。所以孕妇禁忌

中医治疗胃癌经方1首,调和脾胃,平调寒热

中医古籍中无胃癌的病名记载,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归于“胃脘痛”“吐酸”“反胃”“噎膈”,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仅有胃脘不适、纳差、呃逆、嗳气或嘈杂、食后饱胀症状。中晚期胃癌患者可能合并上腹痛、恶心、呕吐、乏力、消瘦、黑便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伴有呕血、食管或幽门梗阻及胃穿孔等症状。胃癌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但总由脏腑气血、寒热、阴阳不和所致,深究其病机,应从“不和”入手。

处方:清半夏,干姜,黄芩片,黄连片,党参片,海螵蛸,煅瓦楞子(先煎),浙贝母,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厚朴,枳实,炒麦芽,炒谷芽,甘草片。

辨证:脾胃不和,寒热错杂。

治法:调和脾胃,平调寒热。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方解:方中党参、甘草、大枣益中气,补其虚;半夏、干姜开结散寒,与党参、甘草、大枣配伍以升补脾胃清阳;黄连、黄芩苦寒清热,以降泄浊阴;海螵蛸、煅瓦楞子制酸止痛;浙贝母开郁散结;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厚朴、枳实理气消痞;炒麦芽、炒谷芽健脾消食开胃。诸药合用,使邪祛正复,脾胃健运,升降有常,气血生化有源。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 *** 和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瓦楞子 锻造 刀具 视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