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舌尖上的安全,永远是民生的重点问题。土坑酸菜、过期食材、保健蜂蜜……这些关键词在今年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中,成为了公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与健康舆论热点。中国经济网食品频道现将2022年发生的影响力较大的十起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回顾,让食品行业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注重食品安全,严格把关食品质量,创造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的安全的食品市场。
案例一:鱼龙混杂乱七八糟 "边角料"食品要小心
继临期食品之后,一种“边角料食品”又在 *** 上悄然走红,成为不少年轻人眼中的“省钱宝藏”。今年年初,边角料食品更是一波热过一波,记者调查了解到,从肉脯片、毛肚边、火腿碎,到米饼块、面包边、饼干条,各大平台博主们极力推荐的边角料食品看似性价比高,实则鱼龙混杂,且散装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
案例二:“金标准”不再?星巴克门店使用过期食材被罚百万
2月9日,#星巴克门店使用过期食材被罚百万#一话题引发关注。据信用中国官网显示,近日,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无锡震泽路店、无锡昌兴大厦店因通过篡改、撤换、撕毁调制的食品原料保质期标签等方式,使用过期食品原料、经营过期食品;擦拭食品接触面的毛巾未能实现专用等行为,被无锡市新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并分别罚款69万余元、67万余元。
案例三:双汇生产车间乱象被曝光!市场监管局:立案查处
3月15日 “双汇生产车间乱象”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有媒体报道南昌双汇公司生产车间“工作服发黑发臭、猪排落地直接装袋入库、消毒环节太随意、风淋系统形同虚设……”等问题。15日晚间,南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昌双汇”)官网发布声明就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问题致歉并称,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停职处理,对问题产品溯源并封存管控。
案例四:“土坑酸菜”后续:涉事企业连夜查封
今年3月,央视“315”晚会播出后,“老坛酸菜”成为了 *** “顶流”。报道中曝光了包括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锦瑞食品有限公司、坛坛俏等多家企业在酸菜 *** 中出现的种种让人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微博热搜瞬间冲顶。节目播出后,康师傅、统一等合作企业先后发表声明,当地监管部门连夜开展了执法调查和整顿。
案例五:罗森回应门店过期包子照样卖:已核查并配合停业整顿
针对媒体曝光北京罗森劲松文海店“过期包子照样卖,该废弃的关东煮接着煮”等食品安全问题,3月15日晚间,“京津冀罗森”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罗森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对该店铺进行情况核查,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该店进行调查停业整顿。
案例六:死鱼冒充活鱼被立案调查 叮咚买菜致歉
今年3月,有媒体曝光叮咚买菜前置仓存在用死鱼冒充活鱼、擅自“翻包”换签、日常消毒流于形式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对其进行了行政约谈及立案调查。对此,叮咚买菜于3月17日晚间回应,称公司已对全国所有前置仓和服务流程进行排查,并表示歉意。
案例七:全家便利店又出事!上海一门店因销售过期饮品被罚1万
3月21日,全家便利店关联企业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蓝村路二店因销售过期饮品,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万元。
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显示,当事人为全家超市加盟店,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调取其销售记录及监控视频确认,举报人从该店购买一瓶草莓乳饮品时,该饮品已超过14天的产品保质期,现场未查见其他过期饮品。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决定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作减轻处罚,没收违法所得6.8元,同时,给予当事人10000元罚款的处罚。
案例八:变质水果做果切 百果园致歉
5月6日有博主曝出暗访百果园门店时,发现涉事门店把变质水果做成果切,发霉的苹果也不理不问,继续售卖,同时还存在小凤梨当大凤梨售卖,鱼目混珠,欺骗顾客的行为。
7日,百果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说明称,公司针对近期某博主发布的暗访视频进行了自查,涉事门店为百果园成都成华区建和路店、百果园武汉区江汉北路店,存在将水果违规分级、售卖隔夜果切水果、故意躲避总部检查相关问题,并公开致歉。
案例九:一个月内被罚两次 蜜雪冰城频现食品安全问题
5月31日,#蜜雪冰城门店因过期食品被罚#词条冲上热搜。网友们如此关注,是因为奶茶品牌蜜雪冰城在一个月内第二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相关部门处罚。而且,蜜雪冰城在最近3个月里,每个月都有门店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遭到行政处罚。
案例十:保健蜂蜜原是糖稀?市场监管部门“铁拳”出击
7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22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四批典型案例。其中,宁夏 *** 自治区固原市市场监管局原州区分局对王某某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案进行查处,因当事人行为涉嫌构成犯罪,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
通告显示,2022年5月23日,固原市市场监管局原州区分局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王某某在固原市原州区中心路人民广场设摊销售“保健蜂蜜”。现场摆放的宣传牌上写有“蜂蜜妙用”“咳嗽哮喘咽痒”“胃酸胃胀便秘”等具有治疗功能的字样。
经查,当事人从2021年10月26日起主要以糖稀为原材料,加入人参、罗汉果、灵芝草等材料后,谎称是保健蜂蜜进行销售,销售金额共计15.6万元。
江西工职院“6·1”食品安全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公布:异物为鼠类啮齿动物头部,吊销涉事食堂食品经营许可证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南昌6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6月17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1”食品安全事件调查结果公布,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该调查结果认定,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认真调查取证,发布“异物为鸭脖”结论是错误的。此前,针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1”食品安全事件,江西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
联合调查组经勘查现场,调取监控视频发现,6月1日,学生在食堂吃出疑似为“鼠头”的异物,被涉事食堂工作人员事发当日丢弃。通过查看食堂后厨视频,查阅采购清单,询问涉事食堂负责人、后厨相关当事人、当事学生和现场围观学生等,判定异物不是鸭脖。根据国内权威动物专家对提取的当事学生所拍现场照片和视频进行专业辨识,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
经认定,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此次事件负主体责任,涉事企业负直接责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监管责任。
目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吊销涉事食堂食品经营许可证,对涉事企业和法定代表人顶格处罚。下一步,江西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等相关责任单位、涉事企业和责任人,并在全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抓好源头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王亦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遇到食品安全事故怎么办?虹口7个工作组响应“闭环式”处置“本区A企业30多名员工在食用虹口区甲餐饮公司配送的盒饭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病人现已在区第二中心医院就诊,病情较为稳定。初步怀疑是食物中毒。由于发病人数超过30人,建议启动食品安全事故IV级应急响应,请指示!”
“好的,同意启动食品安全事故IV级应急响应,抓紧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8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开展2023年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应急处置演练,模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副区长、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主任陈帅致辞,区政协副主席、区食药安办主任、区市场监管局局长范春燕作演练总结。
演练按“事故报告及通报、事故响应、调查处置、事故处置情况通报及舆情应对、响应终止、后期处置”六个阶段推进。演练现场成立虹口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并成立由有关部门担纲的7个工作组。
根据上述六个阶段,指挥部统一调度、部门协同配合,对事故迅速反应、科学应对,不仅稳定住了病人病情,防止事故造成更大影响和危害,同时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并对有关责任单位作了相应处罚,形成对突发事故的“闭环式”处置。
区应急管理局、市食安联专家作精彩点评。此次演练采用“现场模拟+视频播放”的形式,贴合实战,是一次全流程、全要素、全场景演练,进一步提高了虹口区各部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据了解,虹口区正在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升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能力是“创城”的重要工作之一。面对食品安全新形势新要求,本区对《虹口区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进行了修订,并作为2023年度区 ***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此次演练是对新修订《预案》的先行检验,也是对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程序的全面规范、对食品安全应急队伍的有效磨合。新修订的《预案》已由区委书记专题会、区 *** 常务会审议通过,将公开发布。
区市场监管局、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中心等部门参加演练,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现场观摩。
来源:上海虹口
这五个案例警示:必须保证食品安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培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济南市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贯彻落实“四个最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对食品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做到露头就打、重拳出击、绝不手软,从严从快从重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现公布5起典型案例。
商河县绿丰源超市销售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2020年12月1日,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必维信诺(山东)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报告编号为:NO:XN-20201111025的检验报告。依据报告显示:黄豆芽检验项目“6-苄基腺嘌呤(6-BA)”标准指标为不得检出,检测结果为0.0607mg/kg,单项判定为不合格。经初步审查,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之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因当事人如实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且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2021年1月,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对该单位作出免于行政处罚的决定。
商河县孟令花菜店销售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2020年12月1日,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必维信诺(山东)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报告编号为:NO:XN-20201109122的检验报告。依据报告显示:韭菜的检验项目“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标准指标为≤0.5,检测结果为1.64mg/kg,单项判定为不合格。经初步审查,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之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因当事人如实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且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2021年1月,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对该单位作出免于行政处罚的决定。
商河县红英果蔬店销售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2020年12月1日,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必维信诺(山东)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报告编号为:NO:XN-20201111043的检验报告。依据报告显示:韭菜检验项目“腐霉利”标准指标为≤0.2,检测结果为3.5mg/kg,单项判定为不合格。经初步审查,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之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因当事人如实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且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2021年1月,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对该单位作出免于行政处罚的决定。
商河县法增蔬菜经销处经营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2020年12月9日,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中维安全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出具的检验报告,所附检验报告编号为:ZW-20201114326号。依据报告显示:11月12日批次的韭菜检验项目“腐霉利”标准指标为小于等于0.2mg/kg,检测结果为0.55 mg/kg,单项判定为不合格。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因当事人如实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且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2021年1月,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对该单位作出免于行政处罚的决定。
商河县兆华果蔬店经营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2020年12月9日,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中维安全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出具的检验报告,所附检验报告编号为:ZW-20201110045号。依据报告显示:11月9日批次的油麦菜检验项目“氟虫腈”标准指标为小于等于0.02mg/kg,检测结果为0.44 mg/kg,单项判定为不合格。该单位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因当事人如实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且履行了进货查验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2021年1月,商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对该单位作出免于行政处罚的决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丨塔中镇:“食”刻坚守 安全相伴 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就在我们身边,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8月24日,塔中镇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
此次行动,检查人员先后对辖区内饭店、商店、企业食堂开展实地检查,查看环境卫生、硬件设施设备、相关许可证、经营环境、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检查零售食品标签标识是否规范、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是否在保质期内,需冷藏或冷冻销售的食品贮存设备温度是否达到要求,食品进货渠道、购货记录、索证索票是否完整,是否售卖“三无”食品等,同时督促食品经营者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定期自查自纠并整改问题隐患。
通过此次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了对辖区食品安全经营单位的管理,强化了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意识,规范了生产经营秩序,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通讯员:阿曼江)
已致42人死!紧急提醒:这类食品谨慎服用来源:央视新闻(记者 赵鹏 申泷洋)
近日,记者从云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2015—2019年,云南省累计发生33起因自行烹调食用乌头类药材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毒174人,死亡42人,病死亡率为24.14%。日前,云南省 *** 食品安全办发出提醒:“(黄)草乌、附子是毒性中药材,不是食品,严禁作为食品、药膳食用。”
秋冬季节,云南省部分地区民间有煮食草乌、附片等乌头类中药材“进补”的习俗,也有部分民众将其制成药酒服用,认为可以滋补身体、驱寒止痛。因乌头碱毒性极大,若自行加工不当、食(饮)用过量,极易引起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
资料图。图据云南网
乌头类植物是指乌头属毛茛科的植物,常见有川乌、草乌、附子和雪上一枝蒿等,草乌、川乌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草乌或乌头的母根,附子是其子根的加工品,该类植物含有滇乌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均为大毒药材。
由于该类药材毒性极强,国务院制定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将其列入管理,一般要在炮制后方可作为药物使用,且购买和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乌头类中草药急性中毒后的表现
食用乌头类中草药中毒后,一般0.5~2小时即可发病。毒性表现主要有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和消化道毒性等。
症状主要有:
口、舌及全身麻木,紧束感;
气促,呼吸困难,呼吸微弱,甚至停止;
心悸、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出冷汗、心动过速和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跳骤停;
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中毒患者多因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而死亡。
乌头类中草药急性中毒的常见原因
发生乌头类中草药急性中毒如何急救
预防乌头类中草药急性中毒
扩散提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FM93交通之声
2022年九大食品安全与健康 热点来了在食品上面附加金银箔,真的可以安全食用吗?雪糕不融,是否真的对人体有害,还是被误解?土坑酸菜这类食品安全事件如何避免?海克斯科技爆火,食品添加剂是否被“妖魔化”了?预制菜是否可以跟高油高盐不健康饮食画等号?
关于这些公众对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疑虑,如何用科学知识来真实地化解?近日,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2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办,会上发布的食品安全与健康九大热点,反映了2022年舆情的主要关注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九大热点揭晓的同时,陈君石、孙宝国、朱蓓薇、陈坚、单杨等数名来自食品界的院士及专家学者对包括预制菜、雪糕不融、土坑酸菜、酱油双标等在内的每一个热点话题进行了权威科学解读。
热点一:预制菜
资本狂热追逐下的冷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表示,预制菜成为当前备受消费者青睐的食品品类,推动了消费方式从“菜篮子”向“菜盘子”转变。
另外,朱蓓薇强调,预制菜行业仍然存在安全风险和供应链建设等问题,亟须通过夯实科学根基,实现创新突破。预制菜产业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创新,打造预制菜“美味+健康”双导向发展模式。
热点二:海克斯科技
食品添加剂再度被“妖魔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认为,食品添加剂不等于非法添加物,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建议加强 *** 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 *** 环境。食品企业要从自身做起,夯实产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内涵。各方应持续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认知食品添加剂,不信谣不传谣。
热点三:土坑酸菜
产业链安全不能有“坑”
202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使用土坑腌制酸菜的乱象,土坑酸菜起菜过程卫生状况堪忧,脚踩酸菜、乱扔烟头等现场镜头触目惊心,一时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土坑酸菜事件暴露出的产业链安全问题引起人们重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单杨表示,酸菜的加工不仅有巨大市场需求,也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行业需要改变与提升,要从源头建立起严格、可追溯的安全体系;引导酸菜生产经营企业加速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将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落实到企业,将产业链风险预防的防线前移至前端。让食品安全不再有“坑”。
热点四:金银箔粉
食品“镶金镀银”不可取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表示,含金银箔粉的食品一般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但同时也于人体健康无益。金银箔粉不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不是食品原料。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应生产、经营、进口含金银箔粉食品。消费者也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拒绝消费含金银箔粉的食品。
热点五:大食物观
未来食品发展的重要依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树立大食物观,是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坚认为,大食物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有助于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巩固与完善我国可持续食物供给系统。大食物观顺应了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落实大食物观,根本出路在科技。食品行业应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发、谋划未来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大食物观的科学解读,推动大食物观在食品行业的创新实践。
热点六:雪糕不融
施了“法术”还是被误解?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范大明表示,雪糕是消费者夏季普遍食用的冷冻饮品之一,判断雪糕融化速度,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和雪糕总固形物含量等多重因素。
卡拉胶、海藻酸钠、瓜尔胶、刺槐豆胶等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允许使用的增稠剂,可在雪糕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企业需自觉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各方应加强对雪糕的科普传播。消费者选购雪糕时应注意外包装和贮存温度,食用时应注意食用时间和食用量。
热点七:酱油双标
食品难道真有国民差异?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认为,各国标准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炒作“双标”既不合理,也无意义。
李宁强调,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框架、制定原则、管控对象与国际基本一致,并根据我国国情确定各项标准,能够有效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按照标准生产的产品,不论添加还是不添加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
热点八:吃(阳)了吗?
疫情防控新阶段的饮食健康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抗击新冠病毒感染对全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在这个阶段下,饮食行业从业者应该倡导平衡膳食、合理搭配,因为它是筑牢人体免疫的重要因素。食品产业应提供富含营养、美味、多元化选择的食品,应用具天然、健康特征的功能物质和原料,创制满足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的新型健康食品。
热点九:“限包令”落地
食品过度包装有了“紧箍咒”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表示,法规标准的修订与实施有助于减轻消费者负担,引导绿色生产,也有利于实现 *** 部门的有效监管。生产企业应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履行好社会责任,向市场供给更高质量、更加绿色环保低碳的产品。(记者 雷若彤)
来源: 北京青年报
食堂给学生食用过期变质食品,致13名学生送医就诊?处理结果来了……家长和学校负责人交涉。截屏图
近日,有网友向浙江新闻客户端反映,金华曙光学校食堂因给学生食用过期变质食品,导致13名学生送医就诊。
5月7日,记者来到了曙光学校,这所位于金华市环城南路的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招生对象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今天学校里教学秩序如故,记者来到学校时,学生们正在上课。
曙光学校目前共有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本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为学校原先使用的旧食堂。去年学校新食堂投入使用后,旧食堂已经停用,但今年校方违反规定擅自启用,用来给学生就餐。
记者了解到,学生腹泻集中发生在4月27日晚上和28日上午。据统计,共有13名学生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截至28日下午,都已返校或回家。
家长提供的食堂里的鸡蛋照片。
“我们是在28日上午接到报告,曙光学校出现学生腹泻情况。”金东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黄晓云说,“当天我们采集了学生的粪便、肛拭子和菜品剩余样品,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判断本次腹泻为学生食用了26日加工冷藏、27日中餐加热后的毛芋炖肉菜品引起。”
记者走在校园中,看见公告栏已经贴出了针对该次腹泻事件相关食堂食品的检测报告,共检测了鸡蛋、大米和热菜等共计11批次的样品,显示均符合相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金东区 *** 办公室的负责人解释说:“对于食堂内发现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变质食品,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相关法律,对学校处10万元的罚款;另外学校对此次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区教育部门已经责令学校董事会罢免原负责人的校长职务,并派工作组进驻,抓好学校管理工作。”
该事件发生后,学校的旧食堂已经被查封,全校师生都移到了新食堂就餐,并增购了 *** 新餐具。记者看见食堂内不仅有多类型的餐饮样式可以选择,还在就餐区的墙壁上安装了厨房的监控视频,让就餐安全更加透明化。
该事件发生后,金东区组织了40多人的医学专家团队为全校小学、初中的567位学生进行了一次专项体检,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
来源 | 浙江新闻
一企业违反食品安全法被罚40.5万!北京再曝光7大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记者 庞婷)经营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经营、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销售兽药残留含量超过 *** 的食用农产品……5月18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部分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其中,北京俄斯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油脂酸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经营、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对经营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被处罚款40.5万元。
一、华北盒马 *** 科技有限公司新华东街分公司经营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2023年2月15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收到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关于华北盒马 *** 科技有限公司新华东街分公司销售的“冰鲜三文鱼鱼腩”菌落总数项目不符合GB10136-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报告。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三)项的规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二十四条第二款,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给予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没款合计51140元。
二、北京俄斯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油脂酸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经营、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对经营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案
2023年2月8日,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称,当事人就餐环境脏乱,不符合餐饮服务的相关规定,请求该局依法查处。2023年2月8日,该局对当事人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当事人存在经营未经检验的肉类制品、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经营、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标签不符合规定的进口预包装食品、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对经营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等行为。
当事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之一款第(六)项、第(十)项、第三十五条之一款、第五十三条之一款、第二款、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七十一条第二款、第九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之一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二十二条之一款、之一百二十三条之一款第(四)项、之一百二十四条之一款第(二)项、第(四)项、之一百二十五条之一款第(二)项、之一百三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之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二十六条之一款第(三)项 的规定,决定给予以下行政处罚:1、警告;2、罚款40.5万元;3、没收非法财物。
三、北京门头沟葵苑饭庄未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未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案
2022年12月22日,门头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检查中发现葵苑饭庄门店后厨操作间内环境卫生较差,地面存在积油积水。执法人员当场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2023年1月4日,执法人员再次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后厨操作间内卫生环境依然较差。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之一款第(一)项,门头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二十六条之一款第(十一)项, 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处罚款5000元。
四、北京天天京伟超市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案
2023年1月4日,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市民热线反映京伟超市销售的厨小丫茴香为过期食品。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当事人经营的“厨小丫牌茴香”已超过保质期,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北京市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第十三条第(九)项。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五)项;《北京市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第十三条第(九)项,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没收非法财物,给予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没款合计2004元。
五、北京盛世佳辉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第八分公司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案
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北京盛世佳辉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第八分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当事人销售的农家柴鸡蛋、古法发酵酸奶味饮品、某品牌早餐奶等商品均存在过期情况。当事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之一款第(十)项,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二十四条之一款第(五)项,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决定处罚款2.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89.8元。
六、北京聚宝仓商贸有限公司销售兽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 *** 的食用农产品案
2023年1月12日,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关于北京聚宝仓商贸有限公司销售柴鸡蛋甲硝唑项目不符合GB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更大残留 *** 》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报告。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北京市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第十三条第(十三)项、第十五条之规定,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北京市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之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给予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没款合计4432元。
七、北京嘉农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案
2023年1月3日,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北京嘉农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牌匾为天泰社区便民超市)货架上摆放着已超过保质期的某品牌活性乳酸菌,当事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之一款第(十)项,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二十四条之一款第(五)项,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并处罚款2000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这些案例令人警醒……来源:新华社
无证制水不达标,工业甲醛来消毒
医疗旅游“一条龙”,打着保健幌子骗钱财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日,更高人民法院、更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涉及桶装饮用水、过期奶粉、注水肉等危害食品安全刑事典型案例,涉案人员手段各异,但最终都难逃正义的审判。
【非法制售桶装水菌落超标 竟用工业甲醛消毒设备】
桶装饮用水已成为不少人日常生活必需品,质量直接关系老百姓身体健康。目前,我国饮用水市场比较分散,行业门槛和违法成本低,桶装水质量良莠不齐。下面的案件,就是违法生产桶装饮用水乱象的一个缩影。
2014年起,张某某在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在山东省日照市一封闭院落内生产桶装饮用水(纯净水)并对外销售。2015年,张某某因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而生产、销售桶装饮用水,且所生产的桶装饮用水经检测菌落总数超标,受到行政处罚。
此后,张某某仍继续非法生产、销售桶装饮用水,并使用工业甲醛作为消毒剂清洗净水设备,造成桶装饮用水中掺入甲醛成分。
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某的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鉴于本案未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也不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张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黑作坊加工鹌鹑蛋 上百人吃出病】
由于行业门槛低、流动性强、摊点分散、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漠等原因,“三小行业”一直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
2019年6月,张某在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等相关证件的情况下,租赁小区车库加工鹌鹑蛋,并通过流动摊点对外销售。
因生产、贮存、销售鹌鹑蛋的各个环节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张某制售的食品导致123人出现聚集性食源性疾病,其中被害人周某某被鉴定为轻伤二级。后经检测,相关鹌鹑蛋加工食品中,大肠菌群、沙门氏菌检验结果均不达标准。
因张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构成自首,并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谅解。最终,法院判决张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制售注水肉 加了重量却丢了良心】
制售注水、注药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司法实践中,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不断“升级”注射配方来逃避检测。
2017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某肉业有限公司实际经营者张某得知,蒋某某可以给待宰生猪打药注水,达到增加生猪出肉率的目的。张某遂雇佣蒋某某打药注水。
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蒋某某先后雇佣高某某等10余人到张某的公司,通过给待宰生猪打药注水的方式达到获利目的,相关“注水肉”制品销售金额特别巨大。
最终,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二百万元;其他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至十五年不等刑期,并处罚金。
【用工业明胶加工皮冻】
2012年至2016年5月,崔某指使他人购进工业明胶600余吨,并指使殷某某等人设立销售点,违法所得达420万余元。
其中,陈某某从崔某处购买工业明胶6025公斤,将其中5970.23公斤工业明胶用于生产皮冻并销售,销售金额达63万余元。高某等13人分别从殷某某等人处购买工业明胶用于 *** 皮冻并销售,销售金额从1.8万余元至53万余元不等。
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崔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陈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其他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至十二年不等刑期,并处罚金。
【“保健”实为组团诈骗】
2011年5月,陈某某在江苏省南京市注册成立多家公司,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进行保健食品销售。陈某某对公司人员统称“金鹰团队”,该团队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设有几十个销售平台。
2016年,陈某某引入“平台旅游会销”模式,以免费旅游的名义将老年人骗至销售平台。其员工冒充医学专家进行门诊咨询、假冒医务人员进行虚假检测、伪造检测报告,虚假宣传公司销售的保健食品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肿瘤等,使被害人相信自己有高患癌风险,从而高价购买保健食品。
至2018年案发时,陈某某组织、领导“金鹰团队”犯罪集团实施诈骗活动,诈骗金额达1161万余元。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陈某某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百万元。其他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至十二年六个月不等刑期,并处罚金。
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屡禁不止,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也为司法机关带来更大挑战。
我们每个人都要擦亮眼睛,避免落入陷阱。司法机关更要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强化协作配合,推动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实现全链条打击、全过程监管,对敢于触碰红线的不法分子形成强大震慑,牢牢守住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监 制:张晓松
统 筹:杨 ***
记 者:罗沙、齐琪
编 辑:王薇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