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蓉是什么意思,莲蓉是什么月饼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2 0
这首粤语歌有21个难点,广东人都O嗮嘴

150元系统学粤语

加微信免费体验课程

粤语歌的歌词分:粤语书面语作词、粤语口语作词。

如陈奕迅《富士山下》的“饮泣的你痛吗”,就是书面语作词。可以简单理解为,书面语和普通话词汇一样。

如许冠杰《打雀英雄传》的“六叔三太公,大众开枱面似莲蓉”,就是粤语口语作词。

大部分的粤语歌都是书面语作词,因更能表达唯美意境,口语作词更具备趣味性。

今天拿许冠杰《打雀英雄传》做教材。

六婶三太公 大众开枱啦面似莲蓉

打雀/打麻雀、开枱:打麻将。

面似莲蓉/莲子蓉咁嘅口面:比喻一个人心情好,面带笑容。

又放工 打餐懵 围埋砌几圈论啊论英雄 谁是大英雄(大英雄)

打餐懵:打麻将打到天昏地暗。

围埋:几个人围坐在一起。

砌几圈:砌可以指打、叠,在歌里指打几圈麻将。

落手 三只东 度到啱三叫二五六筒

度到啱:度(dok6)指量、想,在歌里指想到最合适的打法。

截正胡 真阴功 腾腾震嬲到面啊面都红

颤颤震:原指一个人在颤抖,在歌里指打麻将紧张。

上下家 搏嗮懵 衣牙松杠眨眉眨眼打笼通

搏嗮懵:搏懵指占便宜,嗮指程度,可理解为全部。

依牙松贡:可理解为张牙舞爪。(依牙松贡还没找到正字)

打笼通:串通、合谋。

係噉松 正衰公 难为氹仔会浸啊浸蛟龙

係噉松:一直松张,指打麻将让张。

正衰公:真是王八蛋。

氹仔会浸啊浸蛟龙:氹指小水坑,蛟龙有时都会被浸于小水坑,比喻再牛逼的人打麻将有时候也会失手。

乱咁捽 真势凶 学到足关帝座镇华容

乱咁捽:捽指用手搓,在歌里指搓麻将,希望搓个好牌。

大相公 小相公 遇老千啲章法乱嗮大龙

乱嗮大拢:乱了阵脚。

执咗位 起过风 移灯换凳洗手食烟攩柜桶

攩柜桶:指用手拖拉,在歌里指打麻将时把装钱装筹码的抽屉拉出来。

转下运 确唔同 连随廿几铺我露啊露欢容

连随吔几铺:连随指连忙、拼命,吔指吃,在歌里指连忙胡几把。

六八筒 叫卡窿 原来咁巧佢系啊系七筒

咁巧:巧kiu2,那么巧。

掘尾龙 起势攻 大四喜揸嗮南北西东

掘尾龙:比喻爱制造事端增添麻烦的人,在歌里指打麻将那些难搞的家伙。

Simon有8年粤语教学经验,教过一万多付费学员,学粤语仅需150元,有粤语教程、培训服务、学习工具。

付费咨询微信

放了几百年的莲子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

前段时间,圆明园古莲复活开花的新闻很是火了一把。大家议论纷纷的都是,这莲花睡一觉起来发现自己穿越了,会不会水土不服?。不过,这都是普通人的角度了,吃货们就不一样了:“这些放了百年的莲子还能吃吗?好吃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能,但没必要。毕竟莲子又不像酒越陈越香,小心入口苦死你!为什么有的莲子清香满口有的莲子苦到让人叫妈?为什么吃莲子要去芯?

01

莲子为什么有苦味?

/ 可我吃的就不苦啊 /

莲子是莲的种子,只要不剥掉外层种皮,即使风干多年也有可能发芽。不过我们常吃到的莲子可不是精贵的古莲,而多是现代子莲品种产出的莲子。

莲和莲蓬 | pixabay

鲜嫩时的莲子可以直接吃,夏夜晚饭渐凉时,总能遇到有人在街边举着莲蓬叫卖,只需要花个十几块钱,就能捧回一大把夏日 *** 小零食。从新鲜莲蓬里取出的莲子最是鲜嫩,嫩绿的莲子整整齐齐地挤在莲蓬里,被夏风吹得圆润饱满的莲子里满是大半个夏天积蓄下来的淀粉与营养物质,剥开还是翠绿的种皮抛入口中,咀嚼几下便满满是清脆嫩甜。嫩黄色的两瓣儿子叶里,藏着绿油油的莲心,它是莲的胚根,时机合适时就会钻出土壤生出新的莲。

刚剥好的莲子,清甜

莲心尝起来微苦而泛涩,这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如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芯碱等生物碱,以及一些黄酮类物质等。这也是莲警告捕食者的武器,意思是:“我是苦的,有毒,别吃我!”这招在大多数捕食者身上都奏效了,不过遇上了“爱吃苦”的人类反倒是弄巧成拙遭了殃。

莲芯苦,吃的时候要去掉

如果莲蓬采摘及时,莲子还足够鲜嫩,清甜便会将苦味儿盖过去,若是采下的莲蓬老了些,莲子中的可溶性糖变少,甜味压不住清苦,生食莲子便不如从前美味了。

成熟的莲子呈棕褐色,一般以干制品的形式出售,食用前需要泡发。干制的莲子往往去了种皮,抽了莲心。如果是未抽莲心的,直接食用可能会苦得你怀疑人生,带着莲心直接烹饪莲子甚至会让整道菜都带上这股苦味,因此更好泡开莲子后自己扒开或用牙签戳掉以避免苦味。

给莲子去芯

02

莲子入馔

/ 熬粥做糖水都是一流 /

市面上有以莲子为原材料制成的莲子蜜饯、莲子汁饮料、莲子糊等加工食品,开盖即食,只是比新鲜莲子少了些清香滋味。

莲子也可入馔。清粥里加莲子添一分清甜,煲肉汤时加入莲子多一缕清香,酱色深重的肉菜里加莲子还可用清苦滋味解油腻,随园食单里大加赞赏的蜜汁火方便有一种做法便是加熟莲子解油腻。

我最喜欢用干莲子熬糖水。莲子和冰糖用小火炖得甜蜜又软糯,冷藏后更是冰爽又甜滋滋的。高级版本还要加入银耳、枸杞、红枣、百合、桃胶一类,炖得粘稠可口才是。

银耳莲子羹

莲子亦可做莲蓉,是广式点心中常用的馅料。莲子煮熟后捣碎,与砂糖、油小火同拌炒,再搅拌至顺滑成团即成莲蓉。因为莲子淀粉含量高,最后的成品便是一个光滑的“面团”。如果换作黄糖或红糖,莲蓉的色泽也会更深,口味也有稍许不同。

自制莲蓉,可爱的“面团”

莲蓉用途极广,经典广式点心莲蓉包便是以此做成,白胖的外皮包裹着热气腾腾的莲蓉,一口咬下软又甜,舌尖满是甜香。我更爱的则是中秋 *** 的莲蓉蛋黄月饼,薄薄一层面皮里裹着浅金褐色的莲蓉,莲蓉里窝着金灿灿的蛋黄,莲蓉的绵甜里渗入了蛋黄的油香,是我心目中月饼的更优解。莲蓉还可作为馅料 *** 许多小甜点,在此便不赘述了。

莲蓉蛋黄月饼,我的更爱

莲子还可制成经典港式小吃糖莲子,我小时候看港剧时就总对主人公口中的糖莲子垂涎欲滴。糖莲子的 *** 过程倒是不难,莲子入水煮熟与淀粉混匀,入油炸至金黄,再与糖浆拌匀,裹上糖粉即成。颗颗金黄,软绵甜蜜。

糖莲子

吃莲子自然不止国人,曾经一个印度美食博主做过一份貌似莲子泥的食物,做法是将过油炒香的蒜片、红辣椒、鲜莲子一同磨制成泥,加上少许香料粉拌匀,看上去倒是挺美味的下饭菜,未曾尝过,从做法推断尝起来大概是个清香版土豆泥吧。

既然提到了印度菜,也顺便一提,很多国外的菜谱中都提及了lotus seed(makhane)这种食材,不过实际它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莲子,而是芡实(鸡头米)。芡实属睡莲科,是与莲完全是不同的植物,不过剥去种皮的 *** 莲子和从刺拉拉的果子里扒出的芡实种子确实有几分相像,也难免会有人把它们弄混。经典的印度甜品makhane ki kheer便是用新鲜烘干的芡实碾碎与牛奶熬煮,加入椰蓉、果干制成。芡实的做法也颇多,在此也不再赘述了。

桂花糖水鸡头米

广州人过年必备年货有三样:煎堆、蛋散、油角

图①:炸咸水角、豆沙角

图②:新鲜出炉的糖环

图③:有着20~30层酥皮的油角

图④:何一航爷爷的烹饪“秘笈”

图⑤:谢氏一族齐做糖环

何妈妈在一旁叮嘱儿子何一航注意油温,店内员工的小孩也前来学习。

迎新春,过新年咯!新年将至,对于不少广州人来说,购置各种各样的广式年货是家家户户的“招牌动作”。广式年货又以糕点、饼食等食品为主,街坊流连街市商场,购买各色年货小吃,既犒劳过去一年的辛劳,又寄寓新一年热闹红火、步步高升。

从“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到“油角弯弯,家财百万”,小小的饼食一直凝聚着浓浓的邻里情和真挚的家国心;从过去广州人家家户户在年末“开油镬”,到如今传统广式食品店宾客如云、游人如织,不变的始终都是广州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你还记得小时候家里长辈给你尝过的年货小吃的味道吗?这些广式年货都有什么独特寓意?关于这些贺年食物,又有什么温情的故事?农历新年渐渐“逼近”,记者带你一啖“最广州”的年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碧君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意聆

往昔:

串门做煎堆是一代老街坊的欢乐记忆

“开油镬啦!”每年年廿四,不少遵循传统的广州人仍喜欢做“油器”,即用油炸出油角、煎堆、蛋散、笑口枣、糖环、咸水角、豆沙角等食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本地家庭已不在家揉面、搓皮、包馅,而是选择到饼店购买半成品或成品,以新的方式祈求来年“油油润润,饱满富足”。

各种油炸糕点不仅香脆可口、寓意美好,而且几乎每种油炸糕点都有着独特的顺口溜。例如“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吃过笑口枣,来年哈哈笑”等。

“小时候对过年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左邻右舍互相串门,合力做煎堆。”20世纪70年代前后,街坊叶叔还是小孩子,住在荔湾区西华路,每年的年廿四、廿五,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其中, *** 煎堆最让人感到“头疼”又期待。

叶叔说, *** 煎堆相当“麻烦”,不仅工序多,做法也繁琐,因此邻居会轮流串门,互相帮忙 *** 。首先要把糯米谷爆炒,对那些无法通过高温分离的‘米花’和谷壳,全都由小孩人工分拣;大人再将分离出的米花倒入用白砂糖加水煮成的糖胶里,不断搅拌。

“最有趣的是,大人还要趁热把米花糖揉成一团做馅料。为了降温,他们先将手放进冰冷的井水中,然后赶紧揉团,但还是经常热到哇哇叫,非常搞笑。”叶叔笑着说,做好馅料后,再用面粉和水 *** 面皮,将面皮包裹好馅料后,再在表面滚上芝麻,放进滚油里炸。

在叶叔看来,小时候的年味,就是左邻右舍互相串门,一边帮忙炸油角、煎堆,一边拉家常,小孩子们一起“捣乱”,还斗智斗勇偷吃。

此外,到副食品店买“冬果”也是叶叔小时候辨认新年快到的“信号”。每到新年,副食品店里会摆出几个大玻璃罐,里面装满笑口枣、牛耳朵等小吃什锦。“老板,来半斤冬果!”的买卖声不绝于耳,只见老板一一称好,装入用油纸折成的包装袋,再用水草捆起来,小朋友就蹦蹦跳跳地甩着“冬果”回家,过年的气氛就在热热闹闹中蔓延开来。

如今:

拾起传统 小小糖环连结浓浓亲情

新年将至,位于龙津中路的赞记龙凤礼饼店门庭若市。不少街坊游客忙着排队购置广式年货,为新的一年取吉祥喜庆的“意头”。

与忙着办年货的街坊相似,管理连锁店的谢颖春、谢颖梅姐妹也着手 *** 自家年货。对于姐妹俩来说,每年这个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一大家子一起做年货、聊家常。

谢颖梅说,小时候一家人住在白云区太和,每到春节前,村里邻居都会带着孩子互相串门帮忙准备年货,但后来母亲到了市区打工,过年期间都要加班,有好些年都没能参与村里的“开油镬”活动。“之后20多年,逢年过节,想起这些日渐消失的小食就觉得惋惜。”

在众多年货中,糖环的 *** 工序尤为复杂,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眼见这些老广州年货就要成为记忆,俩姐妹觉得不能继续“坐以待毙”。从去年起,“糖环”被重新写进她们的年货 *** 清单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谢颖梅在朋友圈分享道。她告诉记者, *** 糖环工序很多,配料比例也很考究,所幸全程都有经验丰富的母亲给予指导。首先要分类别处理食材,例如将香芋舂烂;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糯米粉、粘米粉、水、香芋、南乳、芝麻等,揉成大面团,然后捏2个硬币大小的小面团,搓成筷子大小的圆条状,再围成一个圆圈捏花,像窗花又像一个八卦铜钱,最后放进油锅炸。

“妈妈,我们家过年的感觉不一样了!”参与 *** 糖环的小朋友如此感叹道。这也让俩姐妹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小朋友很高兴,能真切感受到广式过年的民俗文化,这也激励我们大人坚持以后每年都准备年货,给小朋友的童年增加家庭的温暖。”

一个模具 承接三代人的浓郁年味

又讯(全媒体记者刘春林、耿旭静)家家户户齐做油角、糖环、炒米饼,是很多南沙人儿时的记忆。昨日,记者走进南沙区黄阁镇一麦姓人家,麦妈妈正在搅拌粘米粉,准备做糖环等贺年小吃。

糖环是南沙人过年的特色传统小吃, *** 过程很复杂。麦妈妈先将混入粘米粉的糯米粉加水搅拌,撒上白糖、芝麻,再加入煮熟的糯米团,揉成柔软适中的粉团。“加入煮熟的糯米团,这样粉团才够硬。”麦妈妈边做边告诉记者,她从小就跟妈妈一起学做糖环,以前年二十就开始 *** ,但现在很多街坊已经不做了。

说到做糖环,最讲究的便是“切糖环”这个步骤。麦妈妈先在木模上涂上糯米粉,右手把粉团压到模具内,左手拿一把割草刀在糖环模面切去多余的粉团,然后将糖环模倒立后轻轻一拍,生糖环便会脱落。“这个是奶奶曾用的模具,现在亲戚间轮流借用,刚从大伯家拿回来。”生糖环全部印制好后,便可放到油锅里炸。麦妈妈将糖环放入慢滚的新油里,并不断用筷子翻动,几分钟,糖环就被炸成了金黄色。炸好的糖环吃起来酥脆香甜,外形似莲藕切片,寓意团圆美好,是很多南沙人过春节的应节小吃。

记者走进黄阁镇上的一家市场,摊位摆满了油角、煎堆等贺年小吃。“这几天生意很好,很多人过来买。”摊主麦阿姨表示,这些贺年小吃都是自己手工做的。“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做,现在没那时间,这些从市场上买的吃起来跟小时候的味道不太一样。”梁先生带着妻子和女儿来选购过年小吃,他表示每年都会来买。市场上还有不少前来选购的市民,这些贺年小吃既可以用来拜神,又可以自己食用或者送给亲朋好友。

故事:

“90后”小伙巧手“砌”酥皮

“老板,麻烦要3盒酥皮,1盒馅料,今年打算挑战一下,邀请几个同学齐齐炸油角,看能不能成功出品。”每逢新年,广州市民林先生都会来到位于龙导尾市场的美励包德饼店购置数种畅销的油炸小吃,这里的油角让他回味无穷,“这里的油角层次好多,口感松脆,让人吃了又想吃。”

“90后”何一航是这种广式油角的创新者,也是这间有着22年历史的饼店的第三代传人。他告诉记者,饼店创办于1997年前后,当时爸爸生意失败。为了生计,曾在广州某著名酒家做厨房总管的爷爷鼓励爸爸学习手艺,利用旧屋开饼店,撑起一个家。

就这样,在爷爷手把手的教学下,何一航的爸爸逐渐掌握各种烹饪原理和做法,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凌晨起床手工 *** 叉烧包、莲蓉包、干蒸、排骨、饺子等包类点心,妈妈美姐则招呼客人,从早忙到晚。

然而,日常的忙碌相比于新年前夕的“手忙脚乱”,还是显得有点 “小巫见大巫”。何一航说,每到过年时节,饼店都利用大半个月专门售卖十几种广式传统年货,满足附近街坊乃至广州地区市民的美食需求。小时候的他比较贪玩,每次放假都想到外面跑,但都被爸妈喊来饼店做帮手。“虽然有零用钱作为补偿,但还是非常羡慕其他同学仔。”

也许正是目睹父辈经营饼店的辛劳,何一航毕业后没有想过接手饼店,先后从事过水果批发、奶茶销售等。不过,这样的想法随着父辈年纪渐长有所改变。“我爸做了这么多年了,身体不太好,曾经想过转出饼店,但又担心接手的人做不好,损坏声誉,也不舍得多年来帮衬的街坊。”2017年,何一航决定回到家中,从零学起,继承衣钵。

知多D:

煎堆、油角的 “身世之谜”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广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 饶原生

广州人过年有三样:煎堆、油角、蛋散。清朝《粤东笔记》记录了乾隆年间广州就有煎堆这一种食物,“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陷;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效之,以祭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猪花入油煎之,名日十花;以粉杂白糖沙入猪油煎之,名沙雍。”广东有一句俗语叫“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原意说的就是广州人过年起码都要有煎堆。煎堆必不可少,因为它有三层含义:一、俗话说“煎堆碌碌 金银满屋”,煎堆有发财的好意头;二、煎堆是用苞谷、芝麻、花生等粮食做成的,有五谷丰登的寓意,虽然现在我们离物资匮乏的年代很远了,但是五谷丰登、吃喝不愁在当时是非常大的一个祈求;三、从中原等地迁徙而来的广东人对一些民俗进行了保留和创新,从而创造出煎堆这种食物。

油角有两个说法,一是寄托了对祖先的怀念,北方很重视的一个年俗是包饺子,从北方迁徙而来的广东人将这一形式传承和创新,客家人将包饺子转为酿豆腐,而广府人就是用油角来代替包饺子。二是油角的形状像小荷包,所以也有恭喜发财的意思。

爷爷的烹饪“秘笈”成就孙子的糕点创新

“爸爸的手艺是从爷爷那传承下来,但爷爷走的时候,我还很小,只记得每逢过年,爷爷都会 *** 出一碟碟可口美味的萝卜糕、马蹄糕和椰汁年糕,供一家人在过年期间食用。”如今,这不仅是何一航心底最坚固的味蕾记忆,也成为他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并非夸夸其谈。除了爸爸的教学外,爷爷留下来的烹饪“秘笈”也起到很大作用。采访期间,何一航拿出一本用透明胶纸“缝补”过的旧记事本,里面记述着从糕点 *** 到卤水腌制,再到包点的材料比例等内容,全是何一航爷爷20多年来的烹饪心得。类似的记事本还有几本,尽管已被翻得破破烂烂,依然被何一航父子俩视若珍宝,珍藏在房间抽屉中。

“幸好儿子回来接手,如果单靠我们老一辈,没办法推陈出新。”妈妈美姐在招呼客人的空当时对记者说道。原来,从最基础的调料配料,到各种蔬菜肉类,何一航都亲自把关,保证出品质量的同时,还琢磨着创新做法。

“以油角为例,以前一般是10层酥,但现在创新酥皮的做法后,可以达到20~30层,口感更酥脆,而原料新加入杏仁粉等,口味更丰富醇厚。”何一航说,做传统糕点确实很辛苦 ,但现在更着眼于成就感和对传承广式包类点心的使命感。“街坊们挺认可我的手艺和创新,我当然是很高兴的。”

新年快到了,人们纷纷加紧回家过年的脚步,而饼店也迎来络绎不绝的街坊客人。为了保证源源不断的供货量,母子俩叫来了同学和朋友,甚至员工的家人们,所有人齐齐上阵,在店里帮忙包油角、折蛋散皮,小小的店里充满温情和笑声。

“这就是我们广州人所说的年味吧,很多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准备年货,期待来年继续红红火火。”妈妈美姐说。

万物皆可包月饼!不同口味的月饼用英语怎么说?

中秋节的时候怎么也得来上一块月饼,才算是过了个团圆节。

月饼的馅儿五花八门:抹茶芝麻、东坡蛋黄、意式酒酿……甚至还有香橙+蛋黄、陈皮+芸豆这样的神仙搭配。

虽说吃的都是月饼,但月饼和月饼之间差别可不小,从皮儿到馅儿,全国各地有各地的喜好。

就比如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省份的消费者偏爱“鲜花”口味。

图片来源:东方IC

鲜花月饼 Flower Mooncake

Flower mooncakes have been well received in the market in recent years. The fillings are added with flowers, bringing a fragrant taste. The variety is quite rich and the most popular ones are rose and sweet-scented o *** anthus.

鲜花月饼近年来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鲜花月饼在馅料中加入鲜花,满口清香。其中,更受欢迎的要数玫瑰花和桂花馅。

北京、河北、河南、黑龙江、山西等北方地区的消费者更青睐“枣泥”馅儿。安徽、福建、江苏、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则比较喜欢“黑芝麻”馅儿。当然我们也有成功俘获全国人民味觉的莲蓉蛋黄。

莲蓉月饼 White Lotus Mooncake

The lotus mooncak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antonese-style mooncake. The filling is white lotus paste, which is made of the fresh lotus seeds of the year with a natural fragrance.

莲蓉月饼是广式月饼的代表。馅料是由新鲜莲子制成的莲蓉,有一种天然的香味。

蛋黄月饼 Salted Egg Yolk Mooncake

As it implied in the name, the filling of this kind of mooncake is the solid salted egg yolk. The unique taste makes this mooncake popular. The fresh lotus seeds paste or red bean paste are the most common combinations for mooncake fillings with egg yolks.

顾名思义,蛋黄月饼的馅料是实心的咸蛋黄。独特的口味使这种月饼很受欢迎。新鲜莲蓉和红豆沙是最常见的蛋黄月饼组合。

其次受欢迎程度比较深的是五仁、豆沙,还有水果馅儿。

五仁月饼 Wuren Mooncake/Mixed Nuts Mooncake

Wuren literally means five kinds of nuts or kernels such as walnut kernels, almonds, sesame seeds, melon seeds, hawthorn, red beans and so on. Wuren Mooncake is a typical and popular mooncake flavor in China. Though Chinese young people don’t like it very much, Wuren mooncake is much welcomed by the old.

五仁月饼根据字面意思就是五种不同的坚果或者果仁,比如核桃仁、杏仁、芝麻、瓜子、山楂还有红豆等等。五仁月饼在中国是一种经典而又深受喜爱的月饼馅料。尽管中国的年轻人并不是非常喜欢五仁,但是它在老年人中很受欢迎。

豆沙月饼 Red Bean Mooncake

Sweet red bean mooncake has always been a classic type that many people prefer. Through careful production, the combination of sweet bean paste and the outer skin makes the mooncake *** ooth and have a richer flavor, which makes it a most popular mooncake flavor.

豆沙月饼是许多人喜爱的经典月饼。经过精心 *** ,豆沙馅料和外层饼皮的组合使豆沙月饼口感丝滑,味道浓郁,是更受欢迎的月饼之一。

水果月饼 Fruits Mooncake

Fruit mooncake blends the taste of fruit. The sweet but not greasy taste is loved by many people. The fillings is usually added with the freshest fruits like strawberry, orange, peach, and pineapple. The durian mooncake is the popular fruit mooncake flavor in recent years.

水果月饼混合了多种水果的味道。这种甜而不腻的口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馅料中通常添加草莓、橘子、桃子或菠萝等新鲜水果。榴莲月饼是近年来流行的水果月饼。

不过中国人对于月饼馅料的伟大尝试可绝不仅仅局限于上面提到的这“普通食材”,诸如鲜肉月饼、茶叶月饼、芋泥月饼都已经慢慢成为常规选手了。

鲜肉月饼 Minced Pork Mooncake

Minced pork mooncake is a traditional snack in Jiangsu, Zhejiang and Shanghai regions. The filling is fresh minced pork. The wrapper is permeated by meat juice and baked, which makes it crisp and a special taste. Meat lovers can also have a try of another meat mooncake flavor, Cantonese style ham mooncake.

鲜肉月饼是江苏、浙江和上海三地的传统小食。鲜肉月饼的馅料是新鲜的猪肉肉末。它的饼皮是先由肉汁浸泡,再烘焙而成的。这种做法使它的外壳酥脆可口,别有一番风味。对于肉食爱好者来说,还可以尝试另一种肉馅月饼——广式火腿月饼。

绿茶月饼 Green Tea Mooncake

The biggest feature of green tea mooncake is the fresh natural taste. Green tea powder is added into the skin or the fillings. Different from other types of mooncakes, it is not overly sweet and has a certain health effect!

绿茶月饼更大的特点是其新鲜自然的味道。将绿茶粉加入月饼的馅料或饼皮当中。与其他月饼不同的是,绿茶月饼不太甜并且有助于身体健康。

芋泥月饼 Yam Mooncake

Yam mooncake is also a new mooncake flavor. The filling is sweet yam paste. The mucus protein contained in the yam can improve the body’s resistance. So the yam mooncake is popular among those who want to keep healthy.

芋泥月饼也是一种新的月饼口味,馅料是香芋泥。芋头中含有的黏液蛋白有助于增强人体抵抗力。所以芋泥月饼很受健康人士的欢迎。

除了上面这些传统口味的月饼,你可曾听说过未来感满满的人造肉月饼(Fake Meat Mooncake)?

The artificial-meat mooncakes are made of wheat powder and protein isolated from green peas.

这款人造肉月饼由小麦粉和蛋白质 *** 而成,这些蛋白质是从豌豆中分离出来的。

当然,还有一些听起来很“奇葩”的馅料,比如韭菜鸡蛋馅月饼、螺蛳粉月饼、腐乳月饼、方便面月饼……

螺蛳粉月饼

总的来说,只要胆子大,我们啥都能往月饼里塞!不过虽然月饼诱人,可不能贪吃哦。

Since the sugar is added and calories are high in mooncake, the elderly and diabetics should not eat too much.

由于月饼中添加糖分,并且热量较高,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不宜过多食用。

看了这么多月饼馅儿,你心目中的月饼Top1是什么口味呢?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 编辑:陈月华、丹妮)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

年轻人有几人知道清明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么?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

①清明节其实是三个节日的融合: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

②三月初三上巳节 ,三月初四寒食节,三月初五清明节。

③唐代的寒食节、清明节是法定假日”,然后因为调休开始了节日的合并。

④三月三上巳节 其实是中国古代情人节


清明节,在中国古代,也被称为“寒食节”。在这一天,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而青团就是江南一带在清明前后最常吃的节气美食,它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做法是先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再蒸熟即可。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肥而不腴,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






那些看似文艺实则俗不可耐的名

老詹小注:

说到取名,上海作者王猪猪传来一篇文章,

也是说的如何取名,

写得挺有意思!

那些一个心眼要给孩子取个好名的爹妈们,

不妨看看,可作参考。


那些看似文艺实则俗不可耐的名

王猪猪 猪眼看天下

紫萱子轩打了,梓轩去劝架,结果被紫轩拉住,老师于是问子璇怎么回事,子萱解释说……

这不是绕口令,是真事儿。


“学校走廊里喊一声‘子涵',有三个人回头。”一位家长到派出所咨询给孩子改名的事宜,理由如上。

原因只有一个:原本想给孩子起个别致又有韵味的名字,结果总是和人家重名。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现在孩子很少有叫两个字的名字,三字名占了多数,四字名也有。

用1970年至1990年生人与2000年后生人作对比后发现,这种变化非常明显。


三四十岁年龄段的男性名字叫“伟、鹏、峰、磊”,女性名字叫“娜、慧、静”的特别多,谁不认识几个王刚李伟以及王静张洁李娜刘丽?

一位网友说:

进小学,班上有两个张丹,老师在前面加上大小区别,一个大张丹,一个小张丹;两个石磊,一个大石磊,一个小石磊;但是吴霞有三个——沟通后其中一个改名叫吴红霞,一个改叫吴小霞。这样才算解决了重名问题。


不过近几年给新生儿落户的,很少看到名字里带这些字眼的。

对比2000年后的出生人口,男女起名明显少了王刚李伟和王静李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

50后,建国,跃进,大庆,援朝,抗美……

60后,红卫,向阳,卫东,咏梅,劲松……

7080后,男各种伟、刚、磊、峰,女各种静、洁、敏、雯……

进入21世纪,男孩新四大重名分别为:浩然、子轩、雨泽、宇轩。

女孩新四大重名分别为:梓涵、子涵、雨涵、欣怡。


东方网9月12日消息:众所周知,家长都想给孩子取个响亮好听的名字。昨天,记者从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查询中心”)了解到,全国2011年出生的户籍人口,重名人数最多的男名为“浩宇”,共46096人;女名为“欣怡”,共40352人;另有47697个男女宝宝名叫“子涵”。


查询中心统计了去年全国出生户籍人口重名人数排名前十位的男名、女名,此外,还统计出了不分性别的出生户籍人口重名人数的前十位。


从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宇、浩、轩、博等寓意文质彬彬、胸怀博大的字最受男宝宝家长的青睐,而涵、怡、欣、梦等象征甜美淑婉的字则为女宝宝家长的取名首选。


其中,男名中出现频率更高的字为“宇”,共出现90455次。女名中出现频率更高的字为“涵”,共出现78737次。

你以为2011年大家喜欢叫子涵,2019年就不叫了么?

依旧如此。



网友留言:

每个幼儿园每个班必有的名字,心怡,宇轩,一诺,梦瑶……


一些家长起名字的时候,哪怕身边人对他说不要用“子涵、梓睿”这一类的名字,已经烂大街了,可是依然阻挡不了父母的执着啊!


我闺蜜我同学和我表哥,各自给孩子取名叫“思雨”“雨桐”“雨曦”,蜜汁热爱“雨”啊!


我女儿生病住院几天,家豪这个名字,见了三个,同病房一个出院了,又进来一个叫家豪的。


刚生完孩子,在医院,婆婆说给我女儿起了个名字,叫若涵,我一听差点喷出一口血来,她还说要不就叫若晴也可以,然后我就直接晕倒了……


幼儿园老师告诉你,单名是最打眼的,因为一个班可能就一两个。子轩、紫萱、浩轩、雨轩就不要取了,每班都有几个。


我到现在已经遇到五个梓萱了……


佳晴、思琪、梓轩、俊熙啥的,就是上一辈的菊翠莲蓉。

因为80后这一代人,都是被5060后的父母取了他们觉得不够洋气的名字,而报复性地给自己小孩取80后觉得“洋气”的言情风名字。


我手里有将近两万个 2006-2012年之间出生的孩子信息,这些孩子的名字,我和我同事经常笑说“光看名字都像兄弟姐妹”,因为实在是太像了。同名同姓的也是一把一把的。给大家说几个音,现在更好不要用到名字里吧。我都不说是哪些字了,直接说哪些音,碰上这些音的,甭管是哪个字,都不要用。


zi 子 紫 梓

rui 瑞 睿

xuan 轩 萱 璇

yu 雨 羽 宇 予

hao 豪 昊 浩

han 涵 寒 晗 瀚

chen 辰 晨 宸

xin 心 欣 昕 鑫 馨

jia 佳 嘉


我深深地怀疑,很多家长给孩子起的名字,自己也没摸清楚究竟是什么含义。就像小时候老娘说我的名字意为“学识渊博心机深沉”,长大后我查遍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尼玛,就是个动词而已!

还有的家长,连孩子大名的正确读音都没有读对。

比如,,读第四声不读之一声,,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读第四声不读第二声……

以下几个字在不借助工具书的情况下认识不?如果自己都不认识,就别怪别人会念错。

00后10后小孩烂大街名字有个特点,就是每个字分开来单看,寓意都很好啊,然后组合在一起,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莫名其妙……

若兮,好美的,言情小说女主角感觉有木有?什么意思呢?若,就是像,兮,语气助词,合起来就是,像啊!刘若兮,刘像啊。

子衿,好古朴,好文雅,偶像剧男主角就是他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真是好有文化呢!什么意思呢?子,就是你,衿,衣领,合起来就是,你的衣领。孟子衿,孟你领。

再来,大家最喜爱的zi xuan

,树名,做棺材特别适宜。棺材又叫“梓器”“梓棺”,梓宫则是皇家棺材的专用名词。梓童是皇帝对皇后的称呼,此外,四川省有一个梓潼县。

,古代有帷幕的车,后引申为一种建筑物。

梓轩,梓树做的车或者梓树造的房子?

以及,,草名,又叫黄花菜或者金针菜,晒干后上海人把它烧在四喜烤麸里,新鲜的可以用来炒鸡蛋或者肉丝,味道蛮不错的。紫萱,紫色的黄花菜?都说了是黄花菜!!


我没有紫色,谢谢!


还有,,语气组词,XX的样子,比如嫣然一笑、潸然泪下、浩然正气、怡然自得。就不要跟那些流行字搭配了,意思根本就不通的。什么梦然、可然,倩然,佳然,柔然——您祖上是漠北少数民族?沁然,又是什么鬼?


以下,是所谓取名大全给出的“嘉名”,每一个看似文艺清新,诗意美好,实则俗不可耐,毫无意义,慎用,慎用!


你要问了,这也不好那也不好,那我怎么给孩子起名字?


我的意思是,双名,取得好的固然很好,如果文学功底不够的话,那还不如取单名,至少单名没双名那么泛滥,单名也不容易俗气。比如满大街的子涵紫涵梓涵思涵诗函梦涵若涵意涵……单叫一个涵也还罢了。又比如沁君沁可沁冰沁春……诗琪诗梦诗怡诗曼诗洁……把后面的字去了,单叫一个沁或者诗,岂不好很多?


你又要问了,那什么样的双名算取得好的呢?王猪猪就是一个呀,姓王名猪猪别字小豕,又好叫又好记,响亮大方,朴素直白,上全国人名网一查,都不带重复的呢!


相关文章:那些发微信不回的人,我当你们都死了……

汉字植物课:大语文这样学,把与荷花有关知识及字词诗文一网打尽

荷花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和大洋洲,除中国外,日本、苏联、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的国花,荷花是圣洁的代表。


中小学教材中有关荷花的课本有特别多,如:一年级的《江南》《小池》,三年级的《荷花》、《荷叶圆圆》,七年级的《荷叶母亲》,九年级的《荷塘月色》等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一、荷花字词知识:荷花大家族,你了解她吗?


荷花的名称特别多,如:荷、莲、芙蓉、蕖、藕、菡萏

可以组成词:芙蕖、莲蓬、芙蓉、菡萏、荷花、莲花



芙蕖也。

其茎曰。其本曰。其根曰

其华曰芙蓉。其秀曰菡萏。其实

莲之藏者。菂之中心曰


古人的汉字应用非常精确,荷花上的每个汉字的命名都能精确表达。


【荷】,艹+何




【何】,

【何】,象形独体文,象人肩扛、担物之形。

《说文》:儋也。从人可聲,胡歌切。儋何,即負何也。

本义:担,担负。




【荷】,艹(草本)+何

——指荷芙蕖之叶,荷叶。叶大而圆,在荷之顶部。下与【茄】相接

【何】担物支撑起【艹】叶称为【荷】叶。


本义:1、荷叶、荷花

2、负荷、荷载。(从何的本义中来)


【芙蕖】,荷花的别名。



【茄 jiā,艹+加

——指芙蕖之茎。

在地上,上与【荷】相连,下与【】相接。



】,艹+密

——芙蕖之本,茎下白蒻在泥中者。按蔤之言入水深密也。

——荷的地下茎。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茄蔤倒植,吐被芙蕖。”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三·果部·莲藕》:“以莲子种者生迟,藕芽种者最易发。其芽穿泥成白蒻,即蔤也。”

】,艹+耦

——指芙蕖之根。

蔤】之下生根长出【藕】



【芙蓉】

——指芙蕖之华(花),开花。成语:出水芙蓉、并蒂芙蓉


【芙】,艹+夫

《说文》芙蓉也。形声。从艸,夫声。芙蕖:荷花的别名。

本义:芙蓉,荷花的别名。


【蓉】,艹+容

《说文》:芙蓉也。

【屈原·离骚】集芙蓉以为裳。【注】芙蓉,莲华也。


用某些植物的果肉或种子制成的粉状物:椰蓉。豆蓉。豆类、瓜果煮熟晒干后磨粉做的糕点馅儿。如:豆蓉;莲蓉;椰蓉。

瓜果、豆类磨粉后制成的糕饼馅。如:「豆沙莲蓉」、「椰蓉」。


木芙蓉】与【芙蓉


有一种木本植物,亦称“木芙蓉”,落叶灌木,花有红、黄、白各色,别于荷花。

“成都”别称“蓉城”,湖湘大地“湖南”享有“芙蓉国”之雅称,是因为种植“芙蓉荷花”还是“木芙蓉”?



【菡萏hàn dàn

——指芙蕖之秀,尚未开之花苞。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菡萏】之后,长成【芙蓉】。


【菡】,艹+函,其中【函】—象口人舌头,函含在口中间。


【萏】,艹+臽,【臽】xiàn—象人在臼上,凹陷在其中。


【莲】,艹+连

——指芙蕖之子实,莲子,莲蓬。


【蓬】,艹+蓬。

形声,从艸,逢声。

本义:草名,蓬蒿。指荷芙蕖某些植物果实的外苞。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


【蓬】中结实成【】,【】与【】合称【


】,艹+的

——指莲子,藏在莲蓬之中的果实。


【薏】,艹+意

——指菂之中心,莲心。莲子中心的胚芽,味甚苦。



二、延伸文言文阅读:


芙蕖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延伸古诗文阅读:


1、与荷有关的古诗文


小学古诗词: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延伸阅读: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荷:担负,承载,荷载,荷担。)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山有扶苏


《诗经 · 郑风 ·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青阳歌曲(青阳渡)


南北朝 鲍令晖


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


青阳渡·其三


《青阳度》是南北朝的《南朝民歌》作品之一。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并目莲。


渌水曲


唐·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初中古诗文: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先秦·列御寇 列子《愚公移山》

(荷:担负,承载,荷载,荷担。)



2、与莲有关的古诗文


小学古诗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汉·汉乐府 《江南》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初中古诗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宋·周敦颐 《爱莲说》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宋·周敦颐 《爱莲说》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宋·周敦颐 《爱莲说》



3. 与蓬有关的古诗文


小学古诗词: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初中古诗词: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 《使至塞上》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宋·李清照 《渔家傲》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 《送友人》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4. 与藕有关的古诗文


初中古诗词: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 《如梦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5. 与菡萏hàndàn有关的古诗文

【菡萏hàndà】——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常相映 一作:长)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宋 欧阳修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

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

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菩萨蛮·题画


清·龚翔麟


赤泥亭子沙头小,青青丝柳轻阴罩。

亭下响流澌,衣波双鹭鹚。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

添个浣衣人。红潮较浅深。


子夜吴歌·夏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采莲子二首


唐·皇甫松


其一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其二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五代南唐·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6. 与芙蓉有关的古诗文


忆江南词三首

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临湖亭


唐·王维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一作 对樽酒)


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


汉朝 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古风(美人出南国)


唐李白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莲蓉是什么意思,莲蓉是什么月饼-第1张图片-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苏幕遮·燎沈香


宋·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汉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宋·李清照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子夜歌(高山种芙蓉)


南朝乐府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注:芙蓉这里指木芙蓉)


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宋·吴文英


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东。

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临池飞阁乍青红。移酒小垂虹。

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

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7. 与芙蕖有关的古诗文


江神子·江景


宋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漫成之三·雾夕咏芙蕖


唐·李商隐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

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野寺后池寄友


唐·张籍


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繁木荫芙蕖,时有水禽鸣。

通溪岸暂断,分渚流复萦。

伴僧钟磬罢,月来池上明。

友人竟不至,东北见高城。

独游自寂寞,况此恨盈盈。


雨后


宋 孙介


呼童卷帘收架书,檐溜忽断云萧疏。

山光水影净如拭,一川秋意生芙蕖。



8. 与莲蓬有关的古诗文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宋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 通:无)


虞美人(张宰祈雨有感)


宋 陈克


踏车不用青裙女,日夜歌声苦。风流墨绶强跻攀。唤起潜蛟飞舞、破天慳。

公庭休更重门掩。细听催诗点。一尊已咏北窗风。卧看雪儿纤手、剥莲蓬。


莲藕花叶图(题画诗)


唐 吴师道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汉字的产生,源于生活,源于生产实践,源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源于自然,源于对自然规律的发现。

大语文,就是这样学习,学习一套将中华文化、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能全息化、无缝链接化,超越学科的完整认知体系。



相关阅读:

汉字博物:“井”的起源及“井”有关的汉字

说文博物:汉字“农”怎么来的,它与“辰”有什么关系?

说文博物:“角”是什么?“嘴”中之“角”又指的是什么?

汉字博物:“酉”是什么,“酒、酋、尊、奠、配”与它是什么关系

说文博物:有人问“午”字是什么工具?“臼”又是什么物件?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大语文##植物##说文解字##识字##教育微头条#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海外汉语,古汀汉字思维馆

影响舆论世界的5个关键规律

随着互联网发展,舆论影响越来越成为内容传播的重要评价标准。想要让你的内容拥有更大的舆论影响力?或许你可以从这5个要点下功夫。

原谅我职业病又犯了。

我每天看新闻,心情不仅在“好感动”和“艹他妈”之间波动,还看到了满屏的知识点。

我想以疫情新闻为实例,和大家讨论一下影响舆论世界的五个关键规律。

01 越「深」影响力越大,越「浅」传播面越广

前几日,我们的朋友圈被一个科普视频刷屏了——《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

视频生产者叫「回形针PaperClip」,截止到2月4日,这条视频在微信上的阅读量是3200万,全网播放量超过1.5亿。

这条视频大约在2月2日上传,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天传统新闻媒体《财新》也在自己的公众号、APP上发布了一组新闻。

《财新》的这篇报道,是由37位一线记者采集,足足4万字的疫情全景调查,彻底还原了这次武汉疫情的全貌。但在财新网的微信公众号里,文章阅读量更高的一篇只有5.8万。

3200万和5.8万的对比十分扎眼。虽然科普视频和深度新闻调查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显然《财新》的报道更有价值、更有力量,但在传播力上却输给了一个科普视频。

事实上,在这轮疫情报道中,类似《财新》和《回形针PaperClip》的“PK”比比皆是。我们先看几篇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

  • 之一财经:《现场视频|武汉东大门出城通道畅通无阻》这篇文章发布在武汉封城当天,之一财经记者发现武汉的封城居然有“漏洞”。文章发布大约1个时辰后,武汉的出城漏洞才被全面封堵了。
  • 三联生活周刊:《武汉新型肺炎: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三联的记者在走访武汉时发现,很多疑似患者居然没有被隔离,指出了武汉疫情防控中的漏洞。
  • 财新:《呼吁改变武汉37.3°接诊标准,及早发现行走的感染源》这是之一次有媒体指出肺炎患者可能无发热症状!我们要重新拟定确诊疑似病患的标准。

上面这些文章是传统媒体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武汉采集的一手报道,这些文章非常非常重要!因为这不是简单地记录事实,而是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督促了武汉市完善抗疫工作!

但我发现很少有人读过这些报道,我的朋友圈里也没见有人转发过这些新闻。而下面这些看上去无关痛痒的新闻,我反而经常看到有人转发:

《看看84岁钟南山院士的肌肉照》

《事实证明,就算封城了,香菇炖鸡面还是最难吃的》

舆论世界里一个重要的运转逻辑就是:越「深」影响力越大,越「浅」传播面越广。

打个比喻,如果舆论世界是个平面的大湖,那么深度的内容就是投入湖水里的一块大石头,石头打破了湖水的形状,但是只打破了一块石头大小的表面积。

而肤浅的内容就是石头投下去之后泛起的涟漪,涟漪没有明显改变湖水形状,但涟漪的扩散面积远比石头溅起的水花大的多。

财新们的深度报道就是舆论的大石头,而回形针的科普视频、香菇炖鸡面就是舆论的涟漪。

如果你想传递一种思想,或者品牌主想发布一条广告,那么你先要想清楚:你是想追求更大的影响力,还是想要更大的传播面?如果你想要动摇某个东西,你需要做的深,如果你想要更大的打击面,你需要做的更浅。

而对于媒体而言,越严肃的报道,我们越要学会「举重若轻」;越是肤浅的新闻,我们越要试着「举轻若重」。把大学生辩论赛变成《奇葩说》,就是「举重若轻」;把娱乐人物访谈变成《十三邀》,就是在「举轻若重」。

只是用「娱乐至死」的论调评判世界很容易,发现世界背后的运转规律很难,我希望大家迎难而上。

02 现实中的弱者,是舆论世界里的强者;现实里的强者,是舆论世界里的弱者

2020年1月28号,无锡市媒体发布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报道了无锡市委领导,走访慰问防控一线人员的情况。

这原本只是条普通的时政新闻,但让无锡市没想到的是,这条新闻里的一张配图,让这条新闻变成了负面报道。

文章里的这张图被网友截出来,配上了一行文案:

「很多人都分不清医用口罩和N95口罩。左边医生戴的都是医用口罩,右边领导戴的都是N95。」

疫情之下,医用口罩短缺,舆论正呼吁把N95留给医护人员,无锡市委正好撞上了舆论枪口。也许是无锡市委真的没重视医用物资的分配,也是只是下属为了保护领导安全,在视察时特意准备了N95……总之,无锡市委躺枪了。

但无锡市委这一枪躺的并不冤,因为他们不知道舆论世界里的规则:现实中的弱者,是舆论世界里的强者;现实里的强者,是舆论世界里的弱者。

这个理论来自邹振东教授的《弱传播》,这本书告诉我们:当一个现实里的强者企图在舆论世界里发声时,他应该尽量去连接「弱者」,甚至扮演「弱者」。

争取舆论就是在争取大多数人的认同,而舆论世界里人数最多的就是「弱者」,是无数个普通人。

很多现实世界里的大人物都不懂这个道理,于是他们常常在舆论世界里「翻车」。

2019年,马云老师因为996言论陷入了公关危机。后来又解释说“不为996辩护,向奋斗者致敬”,但网友依然不会买账。

我们常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我们换个说法就是「大多数人并不认可真理」。尤其是当你把真理肆无忌惮地讲出来,那么你就是和大多数人对着干。

中国古代政治舞台上的强者们就很懂这个道理,很多帝王都不敢让民众读老庄,因为老子和庄子讲的真理都过于惊世骇俗。

比如,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盗窃了一个钩子人是小偷,但盗窃了一个国家的人就是帝王”。这话是真理吗?是大大的真理,但只能拿到台下说,没人敢在台上讲。

所以,在舆论世界里不能讲道理,道理是讲不清楚的。只要你想争取舆论的认同,你要做的就是站在弱者的立场上发言。

在鸡蛋和墙面前,舆论世界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

03 没有主角的新闻,都没有生命力

2月1日,CCTV记者探访武汉红十字会的仓库,被一个保安拦住了,1200万人的在线直播信号直接被掐断。

被迫离开的央视记者,在现场遇到一位武汉协和医院的员工,他告诉记者他们科室医用物资非常紧缺。

记者:“现在缺到一个什么程度?”

协和员工:我打个比方,我们昨天领了两件防护服,4个N95。

记者:每人吗?

协和员工:我们整个科室。

7万多套防护服,8万多个护目镜,9千多箱口罩,这里面的大部分物资都沉积在武汉红会的仓库里,沉默地看着武汉的医护人员拼死拼活……

但就在湖北红十字会处在风口浪尖时,占据我的朋友圈更多舆论份额的却是有关「韩红」的文章:

而韩红当年接受采访的截图画面,也被网友拿出来频频分享。

韩红老师之所以被刷屏,因为她和她旗下的韩红公益基金成了一面照妖镜。

一边是“一包方便面也能公示”,一边是“物资太多,没办法去找。”;一边是不能之一时间运送到一线,那么就暂停接受捐款;

新闻虽然是报道正在发生的事,但人类终归是情感动物,我们在认知事实和表达观点时,会下意识寻找一个情感寄托和情绪出口,而人物是更好的情感宿主。

如果一个内容或思想,想在舆论世界里获得更强壮的生命力,它需要寄托在一个角色身上发酵。我们常说,内容传播得讲个好故事,而评判好故事的标准就是,故事里有没有一个鲜活的角色。

在这次疫情发生期间,我们见证了很多大事件,但与大事件伴生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钟南山、韩红、林生斌、贾国龙……

  • 钟南山院士,是我们对英雄的渴望;
  • 韩红老师,是我们对善良的坚守;
  • 林生斌先生,是我们对美好的执念;
  • 贾国龙贾总,是我们对经济的忧思。

这些人物是舆论事件的宿主,也是我们精神的寄托。只有角色才能寄托情感,也只有角色才能发泄情绪。所以我才说:没有主角的新闻,都没有生命力。

04 一点不叛逆的内容,不会有人喜欢

疫情之下,全网都在热烈的地讨论和新冠病毒有关的一切,明星、大V、官员、职员、乃至你妈我爸都裹挟进了这场信息洪流中。

在全民热衷发声之际,有几个“挑衅”大众的声音出现了,并且这些“挑衅”大众的文章还刷屏了。比如这两篇:

  •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独立思考》
  • 《疫情灾难下:请保持理性,不要加入乌合之众的狂欢》,这篇文章全网拿到了1300万+的阅读量。

这两篇文章都是在说群体的愚昧、大众的无知,渗透着精英主义者的自省,是少数派面对多数派的一贯“嘴脸”。

为什么反潮流的内容反而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因为当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时,信奉同一个观念,这件事就成了共识。而共识对于我们而言,就变成了没有 *** 感的、无聊的东西。所以,郭靖不是万人迷,杨过才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疫情期间,与这两篇文章类似的新闻,还有这位上海华山医院院长张文宏的讲话:

“……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所以这一次我做了一个决定: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部换下来。换成谁?换成科室的所有的党员! *** 员在宣誓的时候不是说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之一位!迎着困难上!”

我们不是没见过敢说实话的专家,主要是没见过敢说实话还有点小坏的专家。说实话让这位院长变得十分可敬,但这点小坏让他变得十分可爱,让他的话有了传播势能。

朴树参加《奇葩说》,录到中途说回去睡觉,这事就上了热搜。李冰冰参加《演员的诞生》,连续熬夜排戏,累到住院也没引起网友讨论。不是因为朴树的流量比李冰冰高,而是因为朴树做了一件叛逆的事。

舆论世界里的规则就是:一点不叛逆的内容,不会有人喜欢。

05 像谣言的内容,才能走的更远

如果我们把疫情期间的所有谣言做个排行榜,榜单之一位的应该就是「双黄连事件」了。

1月31日深夜,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发布了这样一条新闻:

由于「抑制」这个词含义很模糊,《人民日报》超越李佳琪和薇娅,成为最强带货官,全国的双黄连脱销了,而精彩的还在后面:

  • 兽用双黄连脱销了;
  • 双黄莲蓉月饼也脱销了;
  • 很多药企发布新闻,说旗下某产品和双黄连成分一样,可以买我的产品。

「双黄连事件」是典型的谣言诞生案例,要解释这个事,我们先引入一个公式:

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

这个公式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来的,它非常简单地解释了谣言诞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一件事越是重大、能获得的信息越是模糊,谣言出现的几率就越大,而人民日报的那条新闻简直是谣言诞生的更佳温床。

研发出抗击新冠病毒的有效药物,这事重不重要?但新闻里又用了「抑制」这个模棱两可的词,这事模不模糊?

而模糊性,不仅是谣言诞生的温床,还是谣言传播的发动机。由于事实很模糊,所以事实在每一次的转述中,都被转述人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于是事实渐渐被曲解,最终变成了谣言。

套用鲁迅先生的句式来说:世上本没有谣言,传话的人多了,便传成了谣言。

因为事实是死的,所以事实只会让一部分人相信。而谣言是在不断变异的,所以它可以孵化出各种版本,让不同群族的人相信它。

那谣言传播学逻辑,我们可以反过来用在内容营销上,让你的内容更有传播威力。把内容当谣言去经营,有两个核心原则:

(1)让你的内容有一点「留白」

绝对的真理和绝对的错误都不值得被讨论,涂满纸张的画卷也没有任何想象空间。

比如,一句“我爱你”只会让对方满足地倒头就睡。一句“我差一点就爱上你了”才会让她彻夜难眠、辗转反侧。

(2)让你的内容可以随着人群和环境「变异」

你的内容在不同人手里,都能捏出不同的形状,像病毒一样不断适应新的人群、新的环境。

比如,在疫情期间,很多媒体都在发布疫情地图,公布各省各市的每日的疫情人数变化。这个内容就是典型的死板事实,是没有生命力的。

但后来,很多公司做了一些H5或小程序,可以实时查询小区周边的疫情信息,这样的查询工具就火了。

省/市的疫情地图VS小区的疫情地图。表面看只是数据的颗粒度更小了,但更精细的数据却引发了千人千面的反应:

  • 有人看完会惊叹:“原来我家500米内就有一个确诊病患!”
  • 有人看完会长舒一口气:“看来我们整个朝阳区都比较安全啊……”
  • 有人看完会分享给另一个城市的女友:“快看看,你周围安全吗?”

省/市的疫情数据只是公共新闻,小区的疫情数据却是性命攸关的预警信号!这样的“预警信号”引起了家人之间的谈论、朋友之间的比较。它让疫情数据在每个人手里,都有了不同的重量。

穿透力更强的内容,不该是一个钻头,而是一块橡皮泥。

总结一下

  1. 越「深」影响力越大,越「浅」传播面越广;
  2. 现实中的弱者,是舆论世界里的强者;现实里的强者,是舆论世界里的弱者。
  3. 没有主角的新闻,都没有生命力;
  4. 一点不叛逆的内容,不会有人喜欢;
  5. 像谣言的内容,才能走的更远。

愿每个正直的声音,都能得到更大的回响。

#专栏作家#

梁将军,公众号:梁将军(ID-liangjiangjuni *** 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品牌IP战略顾问,每两周大约思考一个营销课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中国这4种传统月饼用英文怎么描述

中国有四大月饼流派 genre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墨姐把他们的特点用英文提炼 extract 了出来,我们一起学习起来吧:

一:广式月饼 Cantonese-style mooncake

饼皮 crust : 皮薄 thin skin 松软 soft texture,油光闪闪 greasy glory,色泽金黄 golden coulour, 图案(表面纹理)清晰 clear surface texture

馅料 filling :皮馅比 portion ratio for crust to filling 为2:8

口味 taste :莲蓉 lotus seed ,五仁(杏仁 almond,核桃仁 walnut, 花生仁 peanut, 芝麻仁 sesame seed,瓜子仁 shelled melon seed),水果 fruit ,叉烧 roast pork

二:苏式月饼 Suzhou-style mooncake

饼皮 crust : 外表光滑 *** ooth surface,饱满 plumpy 苏式月饼的“苏”确切地讲应该是“酥”,重油多糖 greasy and sweety, 层酥相叠 flaky 酥脆 friable and crumbly

馅料 filling:甜sweety,咸 salty

口味 taste :玫瑰 rose ,百香果 passion fruit,椒盐 spiced salt,豆沙 sweetend bean paste,薄荷 mint,火腿 ham,鲜肉 fresh meat等

墨姐说:这里的咸的用了 salty ,其实还有一种咸叫做briny,此二者的区别是 salty 是固体的有盐的那种咸,而 briny 是把盐溶解在液体中的 液体的咸,我们这里月饼是固体的,所以用salty,但是比如说罗宋汤 borscht 做咸了,那种咸就用 briny 更为贴切。

再看这里的 多层 用了 flaky。 它还有两个意思:1:行为古怪的(但不一定是贬义词哦,比如咱们说 古灵精怪 也没有贬义哟)2:不被信任的行为或者表现

还有这里的 饱满的 用的是 plumpy ,而不用chubby,因为chubby是人比较圆圆胖胖的,只能形容人。

另外,多油的 用了 greasy ,其实我们还知道 creamy,但是这种油润的口感一般来形容乳制品。

三:京式月饼 Beijing-style mooncake

饼皮 crust :属于硬皮 with crusty skin

馅料 filling :甜度适中 properly sweetened,口感酥松香脆 creamy with a few crunchy,皮馅比 portion ratio for crust to filling 为4:6

口味 taste :坚果 nut ,桂花 O *** anthus ,冰糖 rock candy

墨姐说:我们吃的食物有那种薯片脆,叫做 crunchy 可以嘎吱嘎吱的这种,有这种月饼酥脆 crispy 有一点酥有一点脆。

四:滇式月饼 Yunnan-style mooncake

饼皮 crust : 疏松 crispy

馅料 filling : 采用滇式火腿 yunnan-style ham,咸甜适中 proper salt。

口味 taste :蜂蜜 honey, 鲜花 flower

墨姐说:我们吃的食物,有棉花糖般软的 airy,有像舒芙蕾那样柔软且味道不似棉花糖那么重的 fluffy,有蛋糕一样软的 silky,有滇式月饼皮这样疏松带点儿软的 crispy。

关注墨姐,每日为你分享一些英文学习小窍门

春天里舌尖上的野菜,90后好多不认识,00后好多没吃过!

古人云:“春天不是读书天”,对此本人深有同感,春天就适合吃吃吃啊!

又所谓“世上安得减肥法,不负春光不负吃”,这么多时令菜此时不吃更待何时?!

中国人自古讲究“不时不食”,意思就是到了哪个季节就吃当季的食材,没到时候的就先等等再吃。而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各种野菜蓬勃而出,正是采而食之的好时节。

而所谓野菜,指的是非人工种植的蔬菜。当然了,现在我们所吃到的野菜基本也都是人工种植出来的、不在以往常规食谱里面的蔬菜。真正自己冒出来的野菜,各位可千万不要随意采摘,以免误食了其他的品种,引起腹泻甚至中毒的严重后果。

野菜虽然名字不太好听,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好吃、没营养。相反地,野菜有着天然的清苦和鲜香。吃点野菜,对于长期习惯了大鱼大肉的我们,可以适当地清理一下肠胃,保持身体健康。

而且野菜与我们中国人还有着深厚的情谊呢!“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在当年战争的年代,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靠吃野菜和皮带,翻雪山、过草地,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就算是到了解放后的和平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在一段时间内野菜也曾经是人们改善伙食的有益补充。就算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一代,吃点野菜,也可以让我们忆苦思甜,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说了这么多野菜的好处,下面我们就开始来介绍几种春天的当季野菜吧!

一、香椿

我们先由最近火的不行的香椿开始(想知道香椿有多火,可以看下本人之前的文章)。

谚语有云:“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硬如木”,意思就是:吃香椿要是错过了时令,过了谷雨之后就想吃也吃不到了。

香椿是落叶乔木,我们一般吃的是春天长的嫩芽。中国人食用香椿芽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但是香椿的“香”味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爱的,正如臭豆腐和榴莲一样,都是“喜者爱,仇者恨”,在爱香椿的人看来,这就是春天应有的味道。

香椿的做法有不少,一般常见的是“香椿煎鸡蛋”,把椿芽剁碎,混在蛋液中下锅煎制。

香椿煎蛋

或是“香椿拌豆腐”,开水焯一下,跟豆腐拌一起。这“一清二白”就是春天的味道了。

香椿拌豆腐

稍微复杂一点的是“香椿鱼儿”。香椿芽裹上鸡蛋面粉糊油炸,整只的香醇炸好后就好像一条小鱼,金黄色包裹着碧绿,外脆里酥,香气扑鼻。

香椿鱼儿

二、马齿苋

马齿苋能排第二,大约是因为它是中国最出名的野菜之一了。

马齿苋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出产,只要是肥沃的土壤,就无处不在。它耐旱亦耐涝,生命力强,菜园、农田、路旁均有它的身影,以往常被当成田间杂草除掉。

马齿苋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以及矿物质钾等多种维生素,有清热解毒、泻热散淤、消肿止痛、平肝除湿、利尿润肺、止渴生津等功效。不过马齿苋的野除了体现在它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在于它强烈的味道,这可不是每个人都喜爱的。

马齿苋茎顶部的叶子很柔软,可以像豆瓣菜一样烹食,可用来做汤或用于做沙司、蛋黄酱和炖菜。马齿苋和碎萝卜或马铃薯泥一起做,也可以和洋葱或番茄一起烹饪,其茎和叶可用醋腌泡食用。

凉拌马齿苋

东北人还爱吃用马齿苋做的野菜盒子。将马齿苋、豆腐清炒,再拌上切碎的粉条,加点姜蒜,馅儿就调好了了。再将一个个面剂子薄薄地擀开,包上馅儿,下油锅慢煎,就成了。

马齿苋馅的野菜盒子

三、马兰头

对于第二位被马齿苋占据了,马兰头可是一肚子的不服气。不过看在大家都是马氏兄弟的份上,就先不计较了。

马兰头也是一种在中国非常常见的野菜,踪迹遍布全国各地的,不过最多的地方是在长江流域一带。主要你多留意路边、田边、山上,就都能采摘到。

马兰头是一种菊科植物,所以也被俗称为“田边菊”、“ 路边菊”。一般来说,采摘食用时用的是马兰的幼叶,通常是采摘马兰茎叶头来吃,所以称之为“马兰头”。马兰头的做法有炒食、凉拌或做汤,做出来的马兰头美食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口感清新解腻,吃下一口,像是吃下了一整个春天。

以马兰头做菜也是江浙一代人民的风俗,尤其是春分到清明这一段时间,当地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南京人就喜欢将微微发红的马兰头切碎,和香干虾米一起,放上香油一拌,就是讲究简单新鲜的春日份“小确幸”。

凉拌马兰头

四、荠菜

荠菜不争不抢,默默地站在了第四位,诚如它的本性一样。

荠菜是野菜家族中生命力顽强的一员,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但应季的时节还是春天。荠菜要趁嫩时吃,待到开出小花的时候就已经老了。

中国人食用荠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诗经》里就提到了荠菜,夸它“其甘如荠”。

荠菜除了营养价值高之外,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

但由于荠菜本身味道带点涩苦,单独吃的话不太好入口,更好是和其他材料一起剁碎拌成馅料。江南人就爱吃荠菜馄饨,而山东的朋友每到开春就会想念着“家乡的荠菜饺子”。

荠菜饺子

除了馄饨饺子,荠菜还可以用来做春卷,拌香干春笋嫩豆腐,虽是野菜,但也可以是上得宴席的大菜。

如果是偏偏独爱荠菜香味的朋友则可以清炒和做汤,但建议烹调时不要加蒜、姜、料酒来调味,以免破坏荠菜本身的清香味。

不过吃荠菜要趁早,开花后就老啦。

清炒荠菜

五、蕨菜

我们说吃荠菜的历史由来已久,蕨菜就不高兴了。

《诗经·召南·草虫》中有这么一段:“徒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意思是:登上高高的南山头,采摘鲜嫩的蕨菜叶。没有看见那个人,忧思不断真凄切。如果我已经见着他,如果我已经偎着他,我的心情就高兴了。由此可见,中国人早在春秋时期也已经开始食用蕨菜了。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

凉拌蕨菜

蕨菜最经典的做法是凉拌,焯水后加上蒜泥、辣油、酱醋,清新而又爽脆的口感让人一吃难忘。此外,蕨菜炒腊肉也是不错的吃法。因为本身的风味较重,蕨菜颇能适应重口的调味,一盘又咸又辣的蕨菜炒腊肉,的确是下饭神器。

蕨菜炒腊肉

六、艾草

说起艾草,很多人就联想到端午节要挂艾草的习俗。但是要说到吃,那必须还是春季清明前后的艾草最嫩最适宜。

艾草的药用价值很高,它可以抗菌、抗病毒、止血、祛痰、平喘、镇静、抗过敏和护肝利胆等等。还可以去除寒湿,预防感冒,很好的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艾草有“女性保护草”之称。用艾草在腿部及腹部进行熏脐疗法,能够达到减肥效果,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效果更是显著。艾草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温养气血的功效,使用艾草可以活血疏经,对温养女性的气血很有好处,还能够对女性脸色发黄、长斑等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艾草可以理气血、温经脉,将艾草放进温水中用来泡脚或者沐浴,可以很好的起到舒缓疼痛,温经暖宫的效果。总的来说艾草的药用价值很是显著。

吃的话最常见的做法是做艾草糍粑,把剁碎的艾叶和到糯米粉里面蒸熟即可。此外炒蛋和做汤也很好吃。

艾草糍粑

对于追求时尚的朋友来说,最近爆红的青团也可以一试。传统的青团是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但是现在有很多网红的做法是把艾草汁换成其他材料,所以如果你是冲着艾草去吃的话,买之前更好先跟店家确认一下是否艾草青团再购买。

青团

七、蒲公英

蒲公英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是由于大家一般都不把它当野菜。因为它最出名的并不是野菜的身份,而是它那被风一吹就漫天飞舞的白色种子(对的,那些不是花,是种子)。

作为野菜中一员的蒲公英,基本我们是没有机会看到它的种子了。因为我们必须趁它还鲜嫩的时候就采摘,等它开花时已经老了。

蒲公英还是药食兼用的植物。古时的多部医书,例如《唐本草》、《本草述》、《医林纂要》等都有记载蒲公英的各种功效。总的来说,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健胃、利尿、散结的功能,可冶疗妇女乳痛水肿、咽炎、急性扁桃腺炎和其它热毒诸症。对感冒、淋病、黄疸及对肝功能失调引起的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

在一些地方,蒲公英又被叫作“婆婆丁”。不过说真的,蒲公英作为野菜是有点难以入口,苦味太重了点,但架不住很多人迷信它能“清热解毒”。又按照我们一直以来“良药苦口”的古训,“苦”倒成了蒲公英有疗效的佐证了。

清炒蒲公英

八、榆钱

排最后上场的是一道回忆杀,如果不是分布地区不太广泛,它的名次可能逆袭前面的众多选手。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一篇课文《榆钱饭》(又暴露年纪了),那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散文。记得那时候老师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本人还在下面一直咽口水。

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

当春风吹来之一缕绿色,金黄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人们会趁鲜嫩采摘下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其中尤以“榆钱饭”最为常见。

“九成榆钱儿搅合一成玉米面,上屉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 *** 的青葱,泡上隔年的老腌汤,拌在榆钱饭里;吃着很顺口,也能哄饱肚皮。”——《榆钱饭》

现在人们选择吃榆钱多是为了尝鲜,可在过去,吃榆钱可是人们在饥荒时期救命的不得已选择。

除了榆钱饭,榆钱还可以做成榆钱窝窝头、煎饼、做饺子、熬粥、炒鸡蛋等。

榆钱窝窝头

至于其他的一些春天里的野菜还有:

黑暗料理界的代表——折耳根(鱼腥草)

保温杯里泡不了的——枸杞芽

老腊肉的更佳搭档——藜蒿

跟芹菜长得很像的——水芹菜

以及生长在华夏大地各处田间地头、山林野外的,所有被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的各种野菜!

最后的最后,送给各位一句:“赶紧开吃了,再不吃过时了就没了!”

标签: 莲蓉 什么 月饼 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