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69uhjbc77u6vvfimtc0","duration":139.16,"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19518508,"thumb":{"web_uri":"tos-cn-p-0000/208e3ced21f547c8bd740148aa8f975b","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139.16,"file_size":13048436,"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editor_project_id":null,"md5":"2ddc4d8b384723d8dfaac039c809a2ae","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湖北95后小伙发抖音求助种蘑菇难题,没想到当地农科院专家真来了最近,抖音上有个种蘑菇的小伙子火了。
小伙子叫王皝,从部队退伍后,他回到湖北创业学习种蘑菇。但由于经验不足,种植一直没结果,要是再不出菇,这批资金就都白费了。
情急之下,他决定发条抖音问问网友,说不定能找到办法。视频里他和大家求助:“我们种的大球盖菇,菌丝长得挺好,湿度也够,但为什么就是不出菇?”
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了好多回应。
有网友给他分析大棚的环境,分析是不是温度和PH值出了错。
还有人分析土壤的酸碱度。提醒王皝注意覆土和通风。
有个叫“菇小二文化”的抖音号直接留言:“留个号码,我让农科院去看一下。”
王皝表示,他当时也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留了个 *** 。谁能想到,视频发出的第二天,宜昌市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世玲就和他取得了联系。
第三天,刘世玲来了就直接下地拿手抓蘑菇看,然后告诉王皝:大球盖菇是高耗氧菌,不出菇应该是蘑菇不通风导致的。只要在地上钻些孔透气,就肯定能出菇。
果不其然,遵照专家的指导,打完孔的第三天,王皝的地里就长出了大球盖菇。
王皝说,这次在网上求助的经历让他觉得特别温暖。他怎么也没想到,只是在抖音发了个视频,居然就真的能得到宜昌农科院专家的指导。
宜昌农科院的专家刘世玲也在采访中说,他们会持续关注农户遇到的问题,知识就是生产力,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在抖音,还有很多专业农技的知识和教学分享。如果你也遇到农业上的难题,不妨发一条短视频试一试吧!
过年了,教你蘑菇新吃法,好吃又入味,营养解馋,我家一周吃5次{"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7o3rnrc77u7j5seu4bg","duration":588.58,"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96729581,"thumb":{"web_uri":"tos-cn-p-0000/94a1a1b8aa1d411982fc9b820ae36086","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588.58,"file_size":73194065,"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editor_project_id":null,"md5":"9b3b7a033ed46fd7f4c7aae06dfd3665","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想辞职去种蘑菇创业?种蘑菇难么?种蘑菇一年挣五十万是吹牛吗?今天刷视频的时候,刷到几个种蘑菇的视频,都是说山西跟河北这会儿已经开始种蘑菇了,在大规模种蘑菇的,可能还不止这两个省。
当年蹲办公室的时候,有个朋友在北京香山脚下租了个农民的院子住,当时羡慕得不得了,既有蓝天白云看,童心发作还可以逮个蛐蛐抓个蚂蚱,相信很多城里蹲的小伙伴都有这种情节。
现在“逃离北上广”已经是趋势了,毕竟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差异太大也不好。于是先有致富经天天念,又有李子柒全球爆红,去乡下种点什么作为主业,恐怕是很多城市小白领的愿望;同时,很多回到乡下家里的小伙伴儿们也在想着,能在家乡干点啥。
于是,我打算写一系列在可以在农村操作的项目。
既然是在农村的项目,之一个肯定是要写种养殖的,既然山西跟河北在种蘑菇,那么咱们就来认真地分析分析,看看种蘑菇到底能不能致富,怎么才能致富。
先看宏观层面
话说,无论干什么,都有挣钱的也有赔钱的,可既然已经大规模的开始了,那就至少说明多数人是能挣钱的;既然多数人能挣钱,就说明这一行的入行门槛不高,而市场需求足够。
种蘑菇的 *** 实在是很多,可以在大衣柜里种,可以在鱼缸里种,然后还有地下室,菜窖,养鸡场、蔬菜大棚,操场等等地方都可以种,我上大学的时候,就见过农业系把蘑菇种到体育系的操场里。
蘑菇可以种的品种目前卖得火的就至少有三十几种,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目标市场到底需要什么。
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当然是要先去了解一番了。
实操最重要的一步:先做市场调研
问:为什么倒着来呢?难道不该先研究一下该怎么种蘑菇吗?
答:以销定产才是王道,这样风险才真正更低。
那要如何做市场调查呢?
大型连锁超市必须要先看,目的是了解他们有哪些品种,然后避开这些品种。
因为你从零开始,种同样蘑菇的话,很难达到人家的供货要求。
最起码人家也会要求一定的质量和数量,而你初学乍练的,敢保证么?
所以,与其受累不讨好,还不如来个差异化经营。
市场调研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三处:批发市场、各个小区的生鲜超市,以及本地生活领域的各路大V红人。
这一波接触需要完成三个目标。
之一个目标:先要了解批发市场入驻条件,哪些品种好买,并且和直接负责人建立联系;
第二个目标:需要先要了解小区生鲜超市中,哪些店会进哪些货,并且和负责人建立直接联系;
第三个目标:找出来能卖蘑菇的本地大V,建立直接联系,问清楚人家的报价,并且预估销售效果。
之一波接触之后,你大概就能知道那些蘑菇好卖了,并且你还可以掌握了一些市场渠道,然后就可以着手计划生产了。
第二步,计划生产
有了上一步的信息,就知道需要生产什么产品会比较好卖,可以根据需求着手准备。
但是在动手之前,你必须做出决定,你要挣哪部分钱!是不是要做全产业链?
2017年10月份,央视报道过洛阳一个卖烤红薯的大叔,他的红薯便宜又好吃,一个摊有四五个炉子,一出摊就排长队,每天能卖好两三千块钱的红薯。
他的红薯比别家都便宜,因为别家红薯是批发来的,而是他的是自己种的。
他在洛阳包了一片山地,上半年种,下半年卖。
在商业上,这种模式叫作全产业链模式,就是从生产到销售全部抓在自己手里,好处是销售的时候,定价比较有优势,随时可以用降价的办法挤走竞争对手;
坏处就是自己要做的事情特别多,做起来会很琐碎,很辛苦,每一个工序你都得掌握好。
如果你要去搞蘑菇,就得先考虑:在整个产业链里,你要做哪个部分。
你挣多少钱,就完全取决于你怎么决定。
咱们简单说一说
蘑菇不是从种子开始长的,而是从孢子开始长的;孢子不会发芽,而是慢慢变成蜘蛛网那样的菌丝,然后菌丝会逐步打开变成蘑菇。
市场上既有卖孢子的,又有卖菌丝的,你是从买菌丝开始做,还是从孢子培育开始做?
在比较传统的模式里,孢子是要种在营养基质中的。
对蘑菇来说,营养基质可以粗略的类比于小麦的土壤;
常见的基质里面有玉米棒、棉籽壳、玉米芯、小麦秸秆,以及木屑等成分;
市场上有配好的基质也有分好几种。
有的就是单纯配好的大包装的基质,买回去之后可以分在木头框子里,然后放入菌丝或者孢子;
有的装在圆柱形小袋子里卖,这种的可以买回去之后,在袋子上扎眼然后种上孢子;
还有一种跟孢子一起装在圆柱形袋子里出售的,买回去直接放在适合的环境等着蘑菇长出来就行。
所有这些的价格当然都是不一样的,你用起来越方便的,肯定越贵。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掌握了优质基质的配比,又能搞 *** 真价实的各类成分,还能正确的把它们混合起来,那么你的利润肯定更大;
如果你做的基质比其他人做的都好都便宜还都快,那就简单了,你就直接卖基质就好了。
如果同样的孢子,你能发出来比别人更多更健壮的菌丝,那么你就可以专门卖菌丝。
如果你每一个环节都很强,或者至少是中上水准,那就直接全产业链。
如果三十几多个热销品种的种养殖技术你都烂熟于胸,那你也甭搞蘑菇了,只要负责教大家怎么搞就够你赚的。
种蘑菇一年挣五十万难不难?
那么,现在回到标题里提出的问题,种蘑菇一年挣五十万难不难?
你觉得,最合适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谁呢?当然是种蘑菇一年挣了五十万的人了。
在乡下,种蘑菇的人特别多,别说一年五十万了,一两百万都多的是。
有兴趣种蘑菇地的朋友们,还是迈开腿,先去养殖大户那里参观一番吧。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祝我的粉丝们今年都发财!
两小屁孩乐了,东篱小院的小树林里,可以荡秋千了,可以采蘑菇了#长安览拓者为探索而生#姑姑,上个星期运回来的菌棒长蘑菇了,我和奶奶今天捡了一小篮,我们中午煮来吃了,好甜啊!太好吃了。
六岁的小屁孩,拍了段采蘑菇的视频发给我,我一看,果真是长蘑菇了。
因为口罩的原因,学校放假了,没人看管,只好把小屁孩送回东篱小院,跟奶奶一块儿玩。
上个周末,知道我要种花,热心的表弟从菌菇场帮我拉来一车废弃的菌棒,我老妈帮我抖掉尼龙薄膜,用锄头敲碎之后,拌上土,堆放到小树林里,准备发酵沤肥。
没想到这段时间,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空气湿度增大,干燥的菌棒因为有了湿度,又开始长菇了。
周末买了两斤多排骨回家,想想是不是还能采到一些菌菇,菌菇煮排骨,应该很美味。
回到东篱小院,拎着个菜盆子,直奔小树林,小屁孩忙不迭的给我介绍,哪一朵菇长得更大?哪一朵菇长得像兔子,哪一朵菇长得像只小鸭子?
这个小树林,真的是小屁孩们的乐园,平时在树林子里,没少挖坑玩泥,为了给他们的童年增加乐趣,又在树林子里给他们做了一个秋千,好了,现在又多了一个玩耍的项目——采蘑菇。
我老妈说,现在的温度太低,菌菇不怎么能长,要是等到南风细雨的天气,还要长得多,到时吃都吃不完。吃不完我就采回来,用保鲜袋,一袋袋装好放冰箱,等你们周末回来吃。
没想到这成了意外的收获,本来是用来沤肥的,结果还能采一段时间的菌菇,这么好的事,我跟老妈说,让表弟再给拉一车回来。
老妈说没人帮拉了,表弟打工去啦?哎呀,要是我有一辆车就好了,这个时候,不由得又想起那款长安览拓者的皮卡车来了。
活动官网宣传图
长安览拓者,采用山河美学设计语言,以硬朗大气的线条,构建硬派的外形,阅享自然的设计理念,处处予以架乘者舒适新体验。
活动官网宣传图
你说,要是有了它,去拉上一车菌棒回来那不是分分钟的事吗?
低成本的无土栽培,用过的菌棒作为栽培基质,省钱效果好无土栽培的瓜果蔬菜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接地气了。有农户想做无土栽培,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基质便宜,今天分享一个低成本种植的技巧。
无土栽培基质的种类多种多样,会直接影响种植的效果。而且基质之间价格差异也非常大,主要是运输成本太高。所以,根据当地已经有的资源来选择栽培基质,这一点非常重要,能减少运输的费用,这样种植的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比如农户把准备废弃的菌棒作为栽培基质。
菌棒也就是种蘑菇留下的废料,对有些农户来说,这些废料是垃圾,要丢掉处理。但对无土栽培的农户来说,很羡慕有这些资源,这些废弃物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可以作为蔬菜栽培基质。就地取材,几乎没有种植的成本。菌棒作为基质,除了便宜以外,还有其它的优势。
之一,菌棒中含有氮磷钾多种矿物质元素和有机质,是一种较好的有机肥料。而且菌棒的透气性好,有保水保肥的能力,作为栽培基质效果也不错,比土壤,草炭这些基质疏松,适合蔬菜根系的生长发育。定植后,根系生长快,缓苗速度快。菌棒作为基质透气性好,也有保水性,浇水时可以少量多次进行。
第二,菌棒的处理也很简单。但是菌棒外面有塑料膜,根系容易扎进去。而且菌棒的碳氮比较高,微生物活动会和植株生长争夺氮元素,及时后期加强管理,植株长势也很弱。所以菌棒直接使用,不利于根系的生长,也不利于后期管理,一定要先发酵处理再使用。
首先将菌棒外部的薄膜揭掉,加上水提供湿度。然后用EM菌进行发酵,如果先扩繁菌种,发酵速度更快一点。将发酵剂和菌棒进行混合,每方里面加上10公斤尿素拌匀,用来改变碳氮比。最后用塑料薄膜盖住,温度升高之后,再翻拌一遍,大概二十天左右,看到颜色变成褐色,没有异味就是发酵好了。发酵好之后,装入种植槽或者种植袋中,就可以栽苗了。
原来准备丢弃的菌棒,只用经过简单的处理,就转变成为了价格低,又好用的栽培基质了。既解决了菌棒乱丢而出现的污染问题,又降低了种植的成本。无土栽培基质如何选择?农户尽量选择实用性好,取材广泛的原料作为栽培基质。
种菜就是自己想吃什么就种什么,喜欢吃蘑菇也给安排种上{"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65bblrc77u1ic27fbs0","duration":190.799,"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20395886,"thumb":{"web_uri":"tos-cn-p-0000/3e9ce2ca177244abbee4da74081e9c2b","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190.799,"file_size":12702588,"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editor_project_id":null,"md5":"fd622e532e5f1ac24e4f5ac8df0471e8","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一年一度蘑菇季#记录我的2023#这个7月,是一年一度采蘑菇的月份,视频上看别人采蘑菇可过瘾了,闲来无事,从没采过蘑菇的我,也决定出门试试,
草地
午饭后立马出发,沿途逛了二个林子也没有发现蘑菇,后来才知道,别人采蘑菇都是早上出发,我看到的估计人家都采光了,所以没有
有蘑菇的林芝
找了两个林子没有,瞬间就没有兴趣了,决定去爬山,山脚下路过一片杨树林,顺便走进去,也是为了到山脚下操个近道,突然就发现脚边有一个菌子,虽然不认识,但在网上看别人嗮过,应该可以吃,
菌子
蘑菇
于是就把整个林芝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几个,应该早上有人来采过了最后又在旁边的草里发现了几个鸡腿菇,总算没有白跑,发黑的鸡腿菇也不能吃了,据说有毒,发黑的蘑菇看着挺吓人,难怪叫毛头鬼伞
鸡腿菇
鸡腿
发黑已经融解的鸡腿菇
还发现了一个马勃,在网上搜了一下,说这种蘑菇老了,变色了就不能吃了,感觉有点泛黄,最后不敢吃,扔掉了
马勃
有人说采蘑菇能解压,我感觉也是,猫着要,专心致志的找,这时候脑袋里唯一只有两个字:蘑菇!感觉真是很好,虽然很多蘑菇不认识,但找自己确定能吃的蘑菇感觉很有意思,就像玩密室游戏!
果然视频|小伙发布种菇求助视频后:专家来了!将全程指导95后的小王是湖北宜昌人,2020年大学毕业后在山东入伍,去年9月份退伍后,回到老家种植大球盖菇。农业对其而言,完全是陌生领域,所以在这期间,遇到种植问题,小王经常在社交平台发视频求助网友,如“保温膜应该怎么卷更高效”,时常有热心网友回复,网友调侃其“打听式创业”。
这两天,小王又发现了新问题,他种的大球盖菇产量极低,于是他又发视频求助专家支招:“为什么我种的大球盖菇,就是不出菇,有没有专家帮我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视频发出后,上千个网友留言,“再等我两年,我就是学这个的”“感觉太湿了,要降低湿度”“‘打听式创业’小王,一边问一边干”……
众多网友的“支招”和调侃中,有一条评论引起了小王的注意:“留个号码,我让农科院过去看下。”虽然没抱太大希望,小王还是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没承想,一天后,农科院的专家真的打来了 *** ,跟小王约定好第二天在他的大球盖菇大棚见面。
2月10日,宜昌市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世玲来到大棚,仔细查看了大球盖菇的种植环境。“你现在更大的问题就是捂了膜,导致湿度太大了,现在把保温膜揭开,再从菌床上打孔,让氧气进来,水分排出去一些,这样还是可以出菇的。”听到刘所长一针见血的指导,小王随即按照专家的建议进行了改进。
“自己刚开始种植,还处在摸索阶段。”2月13日,小王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我也没想到我发的视频真的能得到农科院专家的回应,当时也挺兴奋,觉得‘救星’来了。她指出了我种植方面的问题,收获很大。”
刘世玲实地指导的视频被小王发到网上后,引来网友怒赞。“好接地气的专家”“实干专家”“这才是真专家”。
一个网友的求助,何以引起农科院专家的关注?就此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联系上了刘世玲。“是我朋友看到了这个小伙的视频之后告诉了我,我觉得他可能刚接触也不太懂,就去指导了一下,现阶段他还没有完全掌握种植技术,只能从菌丝的生长环境进行调整。”刘世玲告诉记者,“这一批菇到了尾声,不好大调整。等他种植下一批的时候,会再去现场,从选菌种、技术等方面指导一下。”对于网友称赞的“接地气”,刘世玲表示,这种实地指导的方式,基本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没啥。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刘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