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山在六七十年代那时是很高档的食物,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时候的劳动人民非常繁忙,早出晚归。淮山虽然容易种,但淮山生长到泥土里很深很深的,有些地方叫它“深薯”。长得深难挖,以前人很忙,所以极少人种殖。虽然山上有野生淮山,但没有时间去挖呀。所以想吃到淮山也非常不容易。
八十年代分田分地到户后,广西各地就很多人开始种淮山,一直种到现在。桂平金田的的淮山种殖面积最多。梧州蒙山,藤县等都有很多人种殖。我家里每年都会种几亩地,淮山是(薯蓣科)蔓生草木植物,非常容易种殖。种殖淮山时可以用淮山薯种殖,亦可以用淮山藤上的种子种殖。在广西各地一般在农历四月下旬种殖都可以,我经常是种殖在春青瓜地里的,青瓜采摘完,淮山苗爬到原来青瓜的杆子上刚刚好。传统种殖(就是让淮山自然竖着生长到泥土深层),一般株距在8~10公分左右,行距在25~40公分左右。种时放些农家肥在淮山种苗下面,一定要用一层泥土隔开,以免化肥烧坏种子。两个月后,再放一次复合肥就可以了,放在淮山根外5公分远,用泥土盖住化肥。淮山是长薯类植物,所以土质一定要肥沃疏松,排水良好。
广西各地的淮山,多数是传统种殖,病虫极少,无污染,味道营养比较天然。所以非常受欢迎,各大超市都很多广西淮山的制品,比如:淮山面条,淮山干片,淮山粉等。淮山是五谷杂粮当中,性味最温和的食物,男女老少都可以放心吃的食品,常吃身体更健壮。
广西淮山与铁棍淮山的区别:广西淮山条大粗,偶有弯曲状,传统种殖,自然生长。铁棍淮山,条小笔直,槽种或坑种。朋友们,你觉得那个品种的淮山,产品更高呢?你平时喜欢选择那一种呢?
河青新闻网讯 农历十月后、春节前是山药大量上市的季节,别看山药其貌不扬,却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见食物,那粉糯清甜的口感,再沾上点白糖,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古语也有“冬季吃山药,胜过吃补药”的说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雷敏表示,山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滋补作用,适合冬季食用。
两种山药口感不同 功效差别却不大
市场上面常见的山药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粗壮的脆的菜山药,适合凉拌、炒菜。一种是稍细的,毛须多的,口感粉面的铁棍山药,适合蒸、炖汤。两种山药口感不一样,烹饪的方式不太一样,铁棍山药的淀粉含量比较高,菜山药的水分含量较高。不过不同品种的山药功效差别不大,选择自己喜欢的口感就可以了。
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中医认为山药性平,味甘,入脾、肺、肾经,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效,且其可食可药,药用价值也很高,一般各种人群均可食用。
清淡烹调山药 更利于营养吸收
山药可以蒸着直接吃,替代一部分主食。但是不要用重油、重盐、多糖的方式和佐料烹饪山药。但是不建议吃拔丝或者油炸的山药,这容易导致人体对糖、油脂摄入过量。所以尽量清淡饮食,也更利于吸收。推荐5个家常的山药食谱:
①山药粥:山药100克,南瓜200克,小米100克,枸杞子30克,莲子10克。加水1500毫升,大火煮开,再小火煮30分钟成粥。
②山药排骨汤:排骨洗净,剁成小块。将排骨汆烫片刻后捞出备用。山药去皮,切块,姜切片。将汆过水的排骨、山药、枸杞、姜片一同放入汤煲中,加足量水,大火烧开后调小火慢熬2个小时,适当调味即可。
③清炒山药:山药100克,胡萝卜50克。山药、胡萝卜去皮洗净切片。热锅凉油,先放葱蒜炒香,然后加入胡萝卜,略微翻炒后,加入山药翻炒。山药边缘略微变色后加入水。最后适当调味。
④桂花山药:山药,桂花蜜,白醋。把山药去皮洗净,切成粗细均匀的山药条。锅中烧锅开水,等水彻底沸腾后,下山药条煮熟。把煮好的山药条迅速泡进冰的纯净水中,待彻底冷却后捞出沥干水分。均匀的淋上桂花蜜即可。
⑤山药炒鸡肉:鸡胸肉洗净、去皮、切丁,并适当调味拌匀。玉米洗干净,掰出玉米粒。山药去皮切成小块。热锅下油,油烧至六成热时,加入鸡丁,炒至变色后再加入1茶匙豆瓣酱,翻炒均匀。加入山药丁和玉米粒,继续翻炒,炒至均匀,加入小许清水,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煮至收汁,即可。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王珊
河青新闻网编辑蒋常林|频道主编陈雪|频道监制贾江伟
一样是山药,粗的好还是细的好?30年菜农:认清3点,新鲜又好吃一样是山药,粗的好还是细的好?30年菜农:认清3点,新鲜又好吃
山药,人类自古食用,是人类食用最早的植物之一。早在唐朝诗圣杜甫的诗中就有“充肠多薯蓣”的名句。
薯蓣,就是山药,而“薯蓣”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我国最早的医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据说是为了避唐、宋两位皇帝的讳而不叫薯蓣的。宋代的寇宗爽在《本草衍义》中写道:“山药,本名薯蓣,因避宋英宗之讳(曙)、唐代宗之讳(豫)而改称山药”。
这样的叫法和称呼延续到了今天,“山药”成为大家常喊的名字,而“薯蓣”更多的是在书中出现。
山药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菜品,入嘴有粘稠的质感,不论是清炒还是入汤都别有一番风味。
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山药含有极丰富的营养保健物质,是优秀的保健食物。山药中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
特别是山药含丰富的DHEA(青春因子),具有诱导产生干扰素,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活动物质,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是人们所喜爱的保健佳品。
山药的品种有哪些?
山药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7种。它们分别是普通山药、细毛山药、铁棍山药、淮山药、麻山药、大和山药和灵芝山药。其中铁棍山药是常用来食用的品种,而淮山药等一些品种则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怎样挑选铁棍山药和普通山药
市场上最常见的山药,是普通的山药和铁棍山药。
怎样挑选铁棍山药
1、铁棍山药条体细长质地紧实,互相敲击也不易断(有些夸张),而被称作铁棍山药。铁棍山药外形短细,毛刺长,有头有尾,断面细腻。铁棍山药一般长不过米,直径通常在1-2厘米之间。当然也是越大的也越好一些,大的被尊为山药王。
2、铁棍山药毛刺长,外皮颜色较深,而且有暗红色的锈斑。铁棍山药常常是一头大一头小,拖着细长的尾巴,有时尾巴会占到一半的长度。
3、铁棍山药切截面为白色或淡黄色,切开不易氧化,断面不会变黄。蒸煮时非常耐煮,久煮不烂。口感细腻,又面又粉,香甜可口,略带药味。
怎样挑选普通山药
1、普通山药,又名菜山药,外皮颜色是土黄色、黄褐色,皮比较薄,质地稀疏,特点是比较粗,表面没有类似锈斑的斑纹,水分比较多,而且很容易折断。
普通山药要选须毛多的重的,若是山药的外皮颜色发乌、发黑,或者有斑点,说明是不新鲜的。
2、新鲜山药的断面,颜色很白,切面很容易氧化,并且有粘稠的乳白色汁液,摸起来有一种滑腻腻的感觉。
若是山药断面的颜色发黄、发红,有硬心,断面的汁液像水一样透明稀释,说明不新鲜。
3、同等大小下,外观基本相同,越重的也越好,说明水分越足,营养和口感会更好。若是一称没几斤,不要感觉占便宜了,实际上是不新鲜了,可能已经“糠心”了。
最后再说一点,很多人切山药手会发痒。教你一个小妙招,手上涂抹一层食用醋,然后在削皮,就不会痒了。
最新!200多味中药材彩图谱(下),带图带功效,建议收藏款冬花:菊科,花蕾入药
特征:呈长圆棒状。常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长1~2.5cm,直径0.5~1cm。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
菊花:菊科,头状花序入药
分类:“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红花:菊科
特征:不带子房的管状花,红黄色或红色,质柔软,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
西红花:鸢尾科,柱头入药
特征:呈线形,三分枝,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辛夷:木兰科,药材,望春花,花蕾入药
特征:呈长卵形,似毛笔头,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
艾叶:菊科
特征:羽状深裂,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气清香,味苦。
紫苏叶:唇形科
特征: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
罗布麻叶:夹竹桃科
特征: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有小芒尖。边缘具细齿,常反卷,两面无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
番泻叶:豆科
特征: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蓼大青叶:蓼科蓼蓝(与大青叶区别)
特征:蓝绿或黑蓝色,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
大青叶:十字花科菘蓝(板蓝根同一植物来源)
特征:上表面暗灰绿色,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
淫羊藿:小檗科
特征:三出复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
侧柏叶:柏科,枝梢和叶入药
特征: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
地骨皮:茄科
特征: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内层灰白色
香加皮:萝藦科
特征:栓皮松软,特异香气
秦皮:木犀科
特征:有圆形或横长的皮孔。
白鲜皮:芸香科
特征: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有羊膻气,味微苦。
黄柏(关黄柏):芸香科
特征: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杜仲:杜仲科
特征: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肉桂:樟科
特征:内层油润,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厚朴:木兰科
特征:干皮,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
牡丹皮:毛茛科
特征:粉红色,断面平坦,发亮结晶
桑白皮:桑科
特征:药材,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铁皮石斛:兰科
特征:药材,铁皮枫斗,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为2~6个旋纹。节明显,嚼之有黏性。
钩藤:茜草科
特征: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
通草:五加科,茎髓入药
特征:断面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
沉香:瑞香科,含树脂的木材
(沉香、瑞香,都有一个香字)
特征: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
降香:豆科,心材入药
鸡血藤:豆科
特征: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
苏木:豆科,心材入药(舒心:苏木心材入药)
特征: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断面略具光泽
大血藤:木通科(大血通红)
特征: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血红的车轮)。
槲寄生:桑寄生科,带叶茎枝入药
特征:节膨大,嚼之有黏性(石斛也有黏性,槲和斛很像,所以都黏性)
木通:木通科
白及:兰科,块茎入药
特征:有2~3个爪状分枝,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嚼之有黏性
天麻:兰科,贵州产地
特征: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角质样。
郁金:姜科(角质样)
姜黄:姜科(角质样)
莪术:姜科(角质样)
莪术:姜科(角质样)
射干:鸢尾科
山药:薯蓣科
知母:百合科
特征: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重楼:百合科
麦冬:百合科,块根入药
黄精:百合科
浙贝母:百合科
大贝: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
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
川贝母:百合科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习称“怀中抱月”
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习称“观音合掌”
炉贝:圆锥形,有黄斑。
百部:百部科
石菖蒲:天南星科
特征:叶痕三角形,左右相互排列。
半夏:天南星科,块茎入药
特征: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天南星:天南星科
香附:莎草科
泽泻:泽泻科,块茎入药
苍术:菊科
特征: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棕红色油室,可析出的白色细针状结晶。
三棱:黑三棱科,块茎入药
白术:菊科
特征:不规则的肥厚团块,有瘤状突起,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记忆:白术(足)和鸡腿很像
木香:菊科,主产云南省
特征: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气香特异,味微苦。
南沙参:桔梗科
特征:顶端具1或2个根茎,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多裂隙。
桔梗:桔梗科
特征: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金井玉栏)
党参:桔梗科
特征: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黑手党)
天花粉:葫芦科
续断:川续断科
巴戟天:茜草科
特征: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
玄参:玄参科,主产地浙江
特征: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地黄:玄参科
块根入药,主产地河南,四大怀药之一。
黄芩:唇形科
特征: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
丹参:唇形科,主产地四川
特征: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栽培品外皮紧贴不易剥落。
紫草: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软紫草)或内蒙紫草(硬紫草)的干燥根
特征:软紫草质松软;内蒙紫草质硬而脆。
萝藦科:徐长卿、白前、白薇
秦艽:龙胆科
由多数小根纠聚而膨大,麻花状
龙胆:龙胆科,味甚苦。
北沙参:伞形科
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柴胡:伞形科
南柴胡:顶端细毛状枯叶纤维,质稍软易折断,断面不显纤维性,有败油气。
北柴胡: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片状纤维性,气微香,微苦。
藁本:伞形科
防风:伞形科
特征: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成“蚯蚓头”,断面菊花心。
川穹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羌活:伞形科
当归:伞形科
白芷:伞形科
特征:有多数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断面白色或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形成层环棕色。
三七:五加科,主产云南
主根:“三七”,支根:“筋条”,根茎:“剪口”,须根:“绒根”
特征:有瘤状突起,断面微呈放射状排列,味苦回甜。
西洋参:五加科
人参:五加科,主产东北
特征: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芦头:根茎
芦碗:茎痕
艼:不定根
籽海(林下山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
园参——园子里束缚的栽培人参,栽培的叫园参。
远志:远志科
黄芪:豆科
特征: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嚼之微有豆腥味。
甘草:豆科
特征:射线放射状,至皮部偏弯,有裂隙,显菊花心。味甜而特殊。
葛根:豆科
特征:纤维性强,味微甜。
苦参:豆科
特征: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味极苦。
地榆:蔷薇科
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大青叶同一来源植物)
特征:根头略膨大,味微甜后苦涩,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防己:防己科
特征:断面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延胡索:罂粟科,块茎入药
升麻:毛茛科
黄连:味连
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黄连:毛茛科
特征:鸡爪状,有过桥
鸡爪状——味连
过桥长——雅连
过桥短——云连
赤芍:毛茛科,多野生
特征: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易折断
附子:毛茛科
常有加工品:黑顺片、盐附子、白附片
白芍:毛茛科,主产浙江
特征: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射线放射状,不易折断
草乌:毛茛科,块根入药
特征:钉角
川乌:毛茛科
威灵仙:毛茛科
太子参:石竹科,块根入药
商陆:商陆科
特征: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罗盘纹
川牛膝:苋科,主产四川。
特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
怀牛膝:苋科,主产河南
特征: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何首乌:蓼科,块根入药
特征: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
虎杖:蓼科
特征:皮部和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细辛:马兜铃科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
特征: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
金毛狗脊:蚌壳蕨科
特征:金黄色绒毛,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山药与山药豆哪个营养价值更高?山药是大家四季养生常吃的食物,市场上还有一种叫山药豆的食物,二者究竟有何联系?哪种营养价值更高?其实,山药是山药植株的地下茎,山药豆则是山药地上部分叶柄处长出珠芽,也称零余子、山药籽,多圆形,大小不一,可以作为药材,也可以作为下一年山药种子种植,也可以作为食物食用。
山药豆
山药是薯蓣科植物的地下茎,也是药食同源的食品,我国的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广泛种植。据《本草纲目》记载:山药味甘,性平,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不仅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酸及矿质元素,还富含多糖、皂甙、尿囊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突变、抑肿瘤、免疫调节等功效,对脾虚久泻、肺虚咳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独特的辅助治疗功效。
山药和山药豆
山药和山药豆的关系,可以比喻成兄弟关系,同一棵山药秧的地下部分为山药,地上部分结山药豆,山药豆接受阳光日晒、风吹雨打,营养都很丰富,都是健脾补肺、滋补温和的秋冬养生佳品。首先,山药豆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能促进消化吸收。其次,山药豆中的黏液蛋白,可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护动脉血管,预防动脉硬化。最后,山药豆中的皂甙、黏液质有益肺止咳的功效。
山药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鲜山药含能量57千卡,碳水化合物12.4克,蛋白质1.9克,脂肪0.2克,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矿物质锌和硒的含量也很高。还含有大量的淀粉酶,山药多糖,山药皂甙,胆碱、多巴胺等生物活性物质。
山药豆
怀山药的山药豆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百克含多糖0.66克,蛋白质4.61克,必需氨基酸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34.9%,氨基酸评分57.1,游离氨基酸中牛磺酸的含量高达15.7 mg/100 g,脂肪含量为0.27%;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尤其是铁含量高。山药豆是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铁、铜、锌、锰等微量矿质元素的天然理想保健食品原料。
山药豆
薛建平等2008年发表于《食品工业科技》的“铁棍山药及其零余子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一文证实,铁棍山药与铁棍山药零余子(山药豆)中同样含有18种氨基酸,铁棍山药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平均为2.37%,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0.49%。零余子(山药豆)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平均为2.96%,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3.71%。零余子(山药豆)中总氨基酸含量普遍比山药中高,其八种必需氨基酸也明显高于山药。
山药豆
实验测得铁棍山药中的淀粉和灰分含量均高于其山药豆, 但脂肪和氨基酸的总量在山药豆中含量比山药高, 尤其是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在山药豆中的含量相当丰富。因此, 铁棍山药的山药豆中不仅氨基酸含量高, 且种类齐全,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保健作用。
山药豆怎么吃?
1、煮粥
山药豆与粳米,大枣等一起煮粥,具有健脾的功效。
2、串糖葫芦
山药豆糖葫芦
山药豆口感滑润绵软,吃起来有种淡淡的清香。洗干净煮熟后做成糖葫芦当零食适量吃,老少皆宜。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张光成营养师”,查看更多靠谱营养信息,我在那里等你!
图片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盛玮,薛建平,谢笔钧.怀山药零余子化学成分及其营养评价.食品科技〔J〕 2009年第8期
2、薛建平,祝红蕾,尧俊英.铁棍山药及其零余子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食品工业科技〔J〕2008年08
3、刘纳.山药和山药豆有啥区别. *** 健康〔J〕2015年1期
4、杜庆栋.山药豆作为功能食品的开发利用.安徽农业科学〔J〕2006年17期
5、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中国食物成分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M〕2009.11
作者信息:张光成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高级会员
稿件原创,转载请联系:zhangguangchengyys@qq.com
买山药时,选“紫色的”还是“白色的”?有啥区别?学会别挑错了
记得小时候更爱吃的一道菜,就是妈妈做的山药炖鸡汤。放学回家推开门,从厨房里飘出鸡汤的香味,妈妈将炖好的汤端上桌,金黄诱人的鸡汤,又软又糯的山药,咬一口,别提有多治愈,从那时起,就对山药有了记忆。
山药,学名叫薯蓣,常被称为淮山、淮山药,早在3000多年前,咱们国家就已经开始食用山药,并且一代又一代传至现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曾这么记载过山药,“宜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我们平时在市场里看到的山药,以白色的山药居多,即去皮后里面为白色,但市面上偶尔还会看到一种紫色山药,关于它俩,很多朋友一直混淆不清。那今天,懒喵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一起来看看:
紫色山药和白色山药有啥区别?
紫色山药和白色山药区别在哪?
- 1、品种不同
紫色山药,又有“紫人参”之美誉,属于单子叶植物,是山药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品种。而我们去市场买山药时,大多为白色山药。白色山药里面还可以细分成多个品种,当中就包括鼎鼎有名的铁棍山药等。
从品种上看,紫色山药属于单子叶植物,是山药品种中的其中一种,白色山药则是最常见的山药,品种较多,代表有铁棍山药等。
- 2、产地不同
紫色山药原产自山西平遥和介休一带,如今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当中就包括四川、江西、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白色山药的产地分布则比较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等地。
从产地上看,紫色山药的分布范围要小一些,主要分布于四川、江西等地,白色山药的分布范围要大一些,主要分布于河南、江苏等地。
- 3、外观不同
紫色山药的外皮呈褐色,褐色中泛着点紫色,长度一般在6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削掉外皮后,里面的肉为紫红色,和紫薯有几分相似。白色山药的外皮颜色和紫色山药差不多,但不会泛紫色,去皮后里面的果肉为白色。
从外观上看,紫色山药的外皮泛着紫色,里面的果肉为紫红色,白色山药的外皮为纯褐色,里面的果肉为白色。
- 4、营养不同
无论是紫色山药,还是白色山药,当中都含有丰富的淀粉、植物蛋白、山药淀粉酶以及黏液蛋白等营养物质。而在此基础上,紫色山药中还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薯蓣皂。花青素属于水溶性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薯蓣皂则属于天然DHEA物质。
从营养价值上看,紫色山药中含有白色山药中所没有的两种成分,它们分别是花青素和薯蓣皂,因此营养价值要高于白色山药。
买山药,选紫色的还是白色的?
在了解了紫色山药和白色山药的区别后,相信大家更关心的,莫过于这两种山药选哪种好。通过上面的一番对比,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如果单从营养价值考虑,自然是选紫色山药更好。但是市场上紫色山药比较少见,而有些朋友在做菜的时候,不喜欢菜肴被染成紫色,这时候白色山药就适合一些。
关于挑选山药的3个小贴士
下面再额外分享给大家3个有关挑选山药的小贴士:
1、外皮光滑的山药,口感会比较脆,适合家常小炒;外皮粗糙的山药,口感比较软糯,适合炖汤或做甜品;
2、买山药时,可以用手握住山药一段时间,如果握住再松开后,外皮有渗出小水珠,说明是被冻过的山药,吃起来就不新鲜了;
3、山药外皮一般都会带有毛须,毛须的数量多,一般口感也会比较好,如果毛须过于稀少甚至没有,口感通常都不会太好。
结语
由上可知,紫色山药和白色山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外观不同、营养不同,大家下次遇到这两种山药时,可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宝宝辅食山药的做法,强体健胃促消化,教你轻松分辨山药的区别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随手点个关注噢~
家里有宝宝脾胃不好的,一般医生都建议吃一些养脾胃的食物,例如山药,它的营养价值很高,特别是健脾养胃的功效。
我婆婆经常用山药煮汤或者炒菜,但有时买回来的山药口感都不同,有粉也有脆的。
所以今天特意查一下铁棍山药和普通山药有什么区别?
我们平常吃的铁棍山药是在河南焦作温县的农产品地理标,它的表皮很薄,毛须稠密,头圆尾巴尖,肉质坚硬不易断,而且很细腻,口感粉糯。适合煮汤和辅食。
普通山药的形状不规则,表皮光滑,毛须是零星分布,肉质脆爽,容易折断,口感是脆爽可口的,所以比较适合清炒或者做拔丝山药。
所以平常购买山药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了,得区分铁棍和普通品种,大家会挑了吗?
山药含有蛋白质、铁、锌、钙、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养身食材,不管铁棍山药还是普通山药,它们的营养成分都一样的,只是分量含多或少而已,通过这次新冠病毒,让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保养了。
宝宝辅食一般用铁棍山药比较合适,营养各方面足。山药中富含胆碱和软磷脂可以帮助宝宝提高记忆力;山药可以诱导产生干扰素,增强宝宝的抵抗力;还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能够促进宝宝的食欲
宝宝辅食用山药怎么做?分享几道菜式做法给大家
山药芙蓉汤
之前短视频很火的,宅在家的时候就研究过。
材料:铁棍山药半根、胡萝卜半小根、蔬菜一颗、香菇2朵、鸡蛋一个、油盐一丢丢
做法:
1、香菇用温水泡开,切丁;胡萝卜去皮切丁,青菜切丁
2、山药去皮,剁碎,鸡蛋打散
3、锅里下少许油,热锅后放入香菇丁、萝卜丁翻炒一下,加入适量的水煮
4、煮开后放入山药泥,翻炒搅拌
5、翻滚后放入鸡蛋液,形成蛋花
6、放入蔬菜搅拌均匀
7、最后撒点盐调味,适当淋点芝麻油出锅
1岁+宝宝以上可以适当吃点盐,1岁以下宝宝可以不放盐
蓝莓山药泥
材料:铁棍山药一根,配方奶10ml、蓝莓酱适量
做法:
1、山药去皮,切小段,去皮的时候可以带手套,防止粘液沾手会痒。
2、把切好的山药上锅蒸15分钟,用筷子戳一下是否熟了
3、把蒸好的山药用勺子压成泥,加入配方奶搅拌
4、用勺子把山药泥推成喜欢的形状,淋上蓝莓酱即可
小贴士:
1、蓝莓酱可以换成其他果酱,也可以用新鲜蓝莓加点水熬制
2、7M+宝宝可以吃
山药饼
材料:铁棍山药1根,胡萝卜半小根、玉米半根、猪肉一小块、面粉50g、鸡蛋2个、蔬菜一颗
做法:
1、山药、胡萝卜去皮,切丁,玉米掰粒、葱切小段
2、猪肉剁碎,下锅翻炒一下
3、把切好的山药、胡萝卜、玉米、蔬菜放入大盆中,加入面粉搅拌
4、把鸡蛋打入糊中,继续搅拌均匀
5、加入炒好的肉沫,搅拌均匀,捏成饼型
6、不粘锅热锅后,放少许油热锅,放入饼煎至两面熟即可
适合11M+宝宝,1岁+宝宝可以适当放盐、酱油调味
山药苹果饼
材料:铁棍山药半根、苹果半边、低筋面粉15g
做法:
1、山药去皮,切小段,上锅蒸熟
2、苹果去芯切丝
3、将蒸熟的山药压成泥
4、加入苹果、低粉搅拌,揉成团状,捏成小圆饼
5、不粘锅热锅后,放少许油热锅,放入饼煎至两面熟即可
适合8M+宝宝,1岁+宝宝可以适当放糖
山药布丁
材料:铁棍山药半根(150g)、配方奶150ml、鸡蛋2个、糖15g
做法:
1、山药去皮,切小段,上锅蒸熟
2、将蒸熟的山药压成泥,加入牛奶搅拌均匀
3、分次打入鸡蛋,搅拌均匀
4、加入糖搅拌均匀
5、然后过筛2次成细腻糊状
6、倒入模具,上锅大火蒸15分钟即可
小贴士:
1、适合1岁+宝宝,1岁以下宝宝不放糖即可
2、配方奶可以换成牛奶
3、一定要过筛,不然不够嫩滑
山药米糊
材料:铁棍山药半小根(100g)、红枣8颗、小米50g、水900ml
做法:
1、山药去皮,切小段
2、红枣洗净,去核
3、破壁机放入山药、红枣、小米,水,开启米糊模式
适合6m+宝宝
山药红枣糕
材料:铁棍山药半小根(100g)、红枣6颗、鸡蛋1个、低筋面粉10g
做法:
1、山药去皮,切小段
2、红枣洗净,去核,切成条
3、搅拌机放入山药、红枣条、鸡蛋搅打3分钟
4、将低筋面粉放入搅打好的面糊,搅拌均匀
5、模具刷一层油,倒入面糊
6、锅里烧水,水开后放入蒸20分钟,蒸好闷一会再取去放凉
1、搅拌机一定要打搅细腻,如果加了面粉搅拌后还是很稀的,要适当加多点面粉,面糊要成粘稠状态,这样做出来才会软糯
2、1岁+的宝宝可以适当放点糖
3、红枣可以换成其他蔬果,如香蕉、苹果、南瓜等
山药玉米排骨汤
材料:排骨半斤、山药1根、玉米1根、胡萝卜1根、红枣10颗
做法:
1、排骨洗净,放入锅里焯水,捞起备用
2、山药去皮,切段;玉米切段、胡萝卜去皮切段
3、锅里依次放入排骨、山药、玉米、胡萝卜、红枣,加入适量的水
4、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炖50分钟
5、出锅前放入适量的盐调味
1岁以下宝宝可以不放盐,1岁+宝宝以上可以适当吃点盐
当然山药也一样适合大人吃,像四色脆炒山药片、荷兰豆木耳炒山药、山药肉饼、山药馒头等等菜式,大家一起开启山药吃法吧。
你分得清楚这几种“地黄丸”吗(一)?地黄丸是一大类中成药的统称,常见的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等,经常有患者问小五我是不是可以吃某某地黄丸,而小五我常回问一句你清楚自己属于哪种证型吗?其实地黄丸是有很多种类的,有的偏温、有的偏凉、有的偏滋补、有的偏清补,别看名字上就差几个字,其实内在功效差之千里,在此小五对各种常见的地黄丸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各位看官准确选取适合自己的那一种,用于地黄丸种类较多,本内容将分为两期进行介绍。
①六味地黄丸
主要成分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能特点:性质平和,偏于滋补,入肾脏,适合肾精亏虚和肾阴不足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多为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口渴,五心烦热。总体而言,六味地黄丸性质比较平和,适合绝大多数阴虚患者的,但相对而言如果阴虚内热症状较重则其功效略显不足。
②知柏地黄丸
主要成分是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能特点:性质偏寒,偏于清补,入肺、肾二脏,适合阴虚内热或者内热伤津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多为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口干口苦等。总体而言,知柏地黄丸因为加入了知母和黄柏两味寒性药物,其清热的作用大大增强,因此更适重型阴虚患者,这种患者内热症状明显,比如有的患者夜间五心烦热,甚至需要接触凉物(如冷水、地板等)才能睡着,因此相对于六味地黄丸其应用范围较窄。
③杞菊地黄丸
主要成分是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能特点:性质偏寒,入肝、肾二脏,适合肝肾阴虚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多为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病症。杞菊地黄丸更多用于眼干、眼涩、视物模糊,同时伴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阴性症状的患者,其中的枸杞子、菊花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同时可引药入经,治疗肝阴虚的症状。
④金匮肾气丸
主要成分是桂枝、附子、车前子、牛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能特点:性质偏温,入肾脏,适合肾阳虚衰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多为腰膝酸软,遇寒加重,四肢不温或水肿、小便不利等临床表现。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浮针、牛膝、桂枝等温热性质的中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药性,使得药物更偏于温以补肾阳,适合肾阳虚衰的患者,如素体怕冷,或者常年风湿或者类风湿等骨关节疾病困扰的患者,也可以用于小便不利或者水肿等肾不主水表现的患者。
未完待续.......
「生活小妙招」山药的选购技巧和山药的吃法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山药是我们吃的比较多一种食物,山药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镁、钾、钠、氯等多种营养物质,可是买山药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不知道怎么去选购,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选购的知识,山药不论品种,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比较脆,另一种比较“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适合自己的。选购 *** 如下:
之一,看外表,皮肤比较光滑的是脆山药,适合炒着吃;例如香芹木耳炒山药,若是炖汤或做甜品菜选择面山药,例如蓝莓山药泥,口感会甜糯、饱满,面山药的特征是身上麻点多、须多且顺溜;外观稍稍有点扁,头上带一点弯曲,颜色是棕黄色;或是茎干笔直,质地坚实;再或是呈小手的形状都是好的山药。若是有突起的疙瘩,口感可能会稍硬一些。
第二,用手握。握住松开后,新鲜山药表皮有温热感;不新鲜的山药会“出汗”,表皮渗出细小水珠,这是被冻过的山药。山药一旦被冷冻过,黏液里面的多糖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会受损,营养价值减少且口感不佳。
第三,看山药切断面,肉质呈白色,汁液黏稠的就是新鲜山药;被冻过的山药切开后,里面肉色发红如铁锈,而且有硬心,汁液像水。
学习了这些选购的 *** 之后,相信大家以后一定可以选到合适的山药,下面呢,再分享两道山药菜谱的详细做法:
蓝莓山药泥
原材料:铁棍山药200克、牛奶50克、薯片10片、苦菊少许
调味料:炼乳20克、蓝莓酱10克、蜂蜜10克
操作步骤
1.铁棍山药去皮,放入蒸锅中蒸约18分钟,烧冷却后,压成泥备用;蓝莓酱用蜂蜜调开;苦菊摘洗干净,用淡盐水浸泡备用。
2.准备一个容器,倒入压好的山药泥,加入牛奶、炼乳搅拌均匀备用。
3.将薯片摆在盘中,将山药泥装进裱花袋,均匀的挤在薯片上面,用勺子均匀的将蓝莓酱淋在山药泥的表面,用苦菊点缀即可。
注意事项
1.山药要蒸熟,一定要选择面山药。
2.蓝莓酱不可调得太稀。
3.为增加口感,搅拌好的山药泥可冷藏一下效果更好。
五彩山药丁
原材料:脆山药200克、青笋50克、鲜香菇50克、胡萝卜50克、玉米粒20克
调味料:菜籽油10克、香油2克、生抽3克、盐6克、水淀粉5克
操作步骤
1.山药去皮切丁,用淡盐水浸泡备用;青笋去皮,切成丁;胡萝卜去皮切成丁;香菇洗净去根切成丁备用。
2.准备一个容器,调入盐、生抽、水淀粉、香油搅拌均匀备用。
3.锅中倒入开水,调入油和盐,加入山药丁、香菇丁、胡萝卜丁,开锅后加入青笋丁和鲜玉米粒,搅拌均匀,开锅后捞出沥水备用。
4.炒锅烧热,调入菜籽油,加入炒锅水的原材料,炒匀,均匀地调入事先调好的汁,炒上锅气即可。
注意事项
1.原材料切配要大小均匀一致,焯水下料的顺序要注意,这样熟度一致。
2.菜籽油要提前煎熟,不然有生油的味道。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到你,如果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可以留言和交流,如果觉得分享的知识不错,不要忘记帮忙点赞哦!谢谢大家!
这种“平民参”健脾胃补气血,不比人参差!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小编一样,春节的时候大鱼大肉吃多了,打算来点素菜解解腻~
如果是,那就不要错过这种养人滋补的“平民参”——山药!
中医认为山药药食兼用,上能养肺、中能补脾、下能益肾,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有“滋补上品”的美誉;现代研究证明,山药有健脾和胃、抗衰老、调整内分泌、降血糖、止咳祛痰等功效。
总之,说起山药的好处啊,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今天跟大家讲点新鲜的,怎么吃更有营养~
山药这样吃,补血补气、健胃补脾
山药还被称为“平价人参”、“神仙食”,这样吃保准营养功效翻倍~
1
预防心血管病、强劲血管
山药的黏液,也就是山药中的黏蛋白,它可以防止脂肪沉积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弹性、降血压,常吃有助于预防心血疾病。
2
健胃补脾、降糖
养生推荐:新鲜山药炒南瓜
食材:
新鲜山药200克,南瓜100克,食盐、食用油、葱花少许
做法:
1.将南瓜、山药分别去皮切片待用。
2.炒锅入油,先放入南瓜炒熟,再倒入山药。
3.调味、撒葱花炒匀即可。
3
改善失眠、消除疲劳
养生推荐:山药红枣粥
经常吃山药红枣粥,对慢性腹泻、久病气虚、脾胃虚弱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且有改善失眠、消除疲劳的作用。
食材:
新鲜山药100克,红枣50克,大米100克。
做法:
1、先将米与红枣加水如常法煮粥;
2、米将熟时放入山药,煮至汤稠后即可食用,宜根据口味酌量加糖。
4
补气补血
养生推荐:山药党参鸡汤
食材:
党参15克、干山药10克、鸡1只、生姜2片。
做法:
1、将党参、干山药洗净,稍浸泡;鸡宰洗干净,飞水后待用;
2、把党参、干山药、鸡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大火煲沸后,改为小火煲两个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便可。
Tips:
山药的作用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缓和,因此在调理时多要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比如,偏于气虚的人,山药可以与补气的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偏于阴虚的,可以与养阴的枸杞子、玉竹、沙参等同用;湿邪较重而出现腹泻的,则可以加祛湿健脾的芡实、莲子等同用。
新鲜山药和干山药,哪个更好?
在菜场常看到新鲜的山药,而在药店能买到干品山药。本是同根生,哪个更有营养呢?
中医认为,若味道,鲜山药味道好;但论疗效和药用价值,同等重量的干品山药效果更好。一般来说,平时煲汤食用时多以新鲜山药为主,用以入药则以干品居多。
上面跟大家说过,新鲜山药的黏蛋白对预防心血管大有裨益。但过多的黏蛋白会阻碍胃肠的运化,有助湿之弊。因此,舌苔较厚、饮食积滞、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就不宜长期食用新鲜山药。
山药干由于黏蛋白不多,因此更适合用于脾虚引起的腹胀、腹泻等情况,但干品有收涩之功,慢性便秘的患者需谨慎食用。
如何挑选优质的山药?
新鲜山药:
记住下面4招,就能轻松挑到优质的山药~
1、用手掂
大小相同的山药,较重的则更好。重,说明其质地致密。
2、看须根
同一品种的山药,须根越多的越好,口感会更面,营养也更好。
3、看表皮
应选表皮无损伤的。表皮有异常斑点的不能买,因为这可能感染过病害。
4、看横切面
肉质颜色雪白,有黏液,说明新鲜。如果黏液化成水,有硬心,肉色发红,就不要买,因为这种山药生水,口感不好。
干山药:
干山药可不只是简单把新鲜的山药晒干,它还需要经过炮制,这么复杂的操作,建议大家还是到药店买吧~
据新闻报道,有不法商家用晾干的木薯假冒山药出售,木薯具有一定毒性,大量食用会对健康有害。
要识别是否假冒山药要看三步:
1、看“芯”
如果看到干山药片里面有树木年轮一样的一圈“芯”,便是木薯假冒的无疑。
看切法。一般干山药片是采用横向切法。一些不法商家在加工时,为了将木薯的
2、“芯”取出
把“芯”取出,干山药便会采取纵向切片
3、看外观
山药片相对较小,表面平整,看起来也更干爽。而木薯假冒山药比较大片,表面粗糙不平,颜色也稍显暗沉。在购买时需要注意。
削山药手痒?两招搞定!
削山药时有手痒的症状,在医学上,属于接触性皮炎。导致接触性皮炎发生的“元凶”,是山药皮中的皂角素,或黏液里的植物碱。
怎么办好呢?
在给生山药削皮时,更好先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套个袋子;也可以准备一锅开水,把山药洗净后,直接丢入水中烫煮一下,把山药皮烫熟了,破坏了其中导致瘙痒发生的物质后,再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