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科,鸢尾科植物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5 0
鸢尾好看不好拍?摄影口诀三句半,好看的照片随心拍

#头条创作挑战赛#

提高拍照质量,通俗易懂学摄影,就来关注柳侍墨吧!

关注柳侍墨,一定有收获!

春日天就是繁花似锦。好看的花朵一茬接着一茬。抬头可见桃花、杏花、玉兰、海棠,低头还有牡丹、二月兰、郁金香……嗯,春天的美好,看不够也拍不完。

抬头瞅瞅,低头看看,绿化带里,还藏着鸢尾……等着你来发现。

鸢尾这种花朵,造型就很奇特。

拍照之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惊喜的。

图1,春天的鸢尾花。

如果说郁金香的花朵像一个漂亮的高脚杯,那么鸢尾花就像是大、小两个三角形套在了一起。如果你瞪大眼睛仔细看,还会发现鸢尾的花瓣上,长着一些细小的绒毛——就好像是猫舌头上的倒刺一样。

绿化带里比较常见的鸢尾,通常都是蓝色的。有浅蓝色的马兰和深蓝色的鸢尾两种。我不知道鸢尾的颜色深浅,和海拔有没有关系,侍墨曾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上见过蓝色的鸢尾花,蓝得发紫;但是,山下的鸢尾,色彩就稍微浅一些。

图2,番红花。

另外,水边的黄菖蒲,不怕冷的番红花,也都是鸢尾科属。喜欢拍照的朋友可以稍微留意一下。

图3,黄菖蒲。

鸢尾这一科属的花朵,基本上都是6片花瓣。大小各3片,就像两个三角形套在一起,造型很奇特。

图4,花朵俯瞰。

侍墨想了想,既然鸢尾的花朵形态很奇特,那么鸢尾的摄影口诀也要与众不同吧!所以,今天的摄影口诀,是以“三句半”的形式出现的——

1、挑选主体有重点,微距长焦大光圈。

2、选对背景有衬托,对比简洁不杂乱。

3、摄影角度多几个,拍照光线讲究点。

半、构图几何更好看。

花朵拍得越多,积攒起来的知识就越多。侍墨认识一百多种花花草草,都是因为拍照。

如果你也喜欢拍摄花花草草,欢迎您关注柳侍墨,一起探讨摄影技巧。

图5,番红花。

挑选主体有重点,微距长焦大光圈。

鸢尾是“草花”,叶子细长,盛开的样子就像是花朵扎进了韭菜里……如图6所示。

图6,花团锦簇的鸢尾。

那么我们在挑选摄影主体的时候,就要仔细甄选。

无论你是用手机还是用相机拍照,先挑选一朵花作为摄影主体——用它对焦。

养成手动对焦的好习惯,由你控制焦点的位置。

然后开大光圈,拍摄出虚化效果。就可以快速地把一朵花,从一堆花中间剥离出来。

如果你是用相机拍照,使用长焦镜头,缩小景深,可以让虚化的效果更好。

可以喷点水,也可以等着蜜蜂或者蝴蝶光临,为照片添彩。

相机的微距镜头,手机的微距功能,都可以让你的照片“微乎其微”。

图7,

长焦虚化大光圈。

图8,

微距加水更好看。

图9,守株待兔等虫来。

选对背景有衬托,对比简洁不杂乱。

摄影背景的作用就是突出摄影主体,交代拍照环境,烘托拍照氛围。

如何利用摄影背景来突出主体?

首先,摄影背景不能乱糟糟的。要是摄影背景里什么都有,那么摄影主体就会“泯然众人”……被乱七八糟的其他东西给同化了。

所以,拍摄花朵当主体,摄影背景要简洁。

既然是拍摄鸢尾,就冲着花朵去就行了。花朵周边的一切,都要想办法弱化。可以用大光圈让它们“视而不见”,也可以直接不拍,省却很多麻烦。

图10,水边的黄菖蒲。

虚化之后的背景更简洁。

图11

其次,背景和主体要形成反差。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红花配绿叶”——看,这就是最经典的色彩对比。

颜色对比很鲜明,摄影主体才醒目。

在大光比的情况下,用“点测光+降低曝光补偿”拍摄出暗黑背景;

在背景的叶片会反光,或者有水珠反光的情况下,利用逆光拍摄出光斑背景……都可以让照片形成视觉反差。

图12,光斑背景。

摄影角度多几个,拍照光线讲究点。

拍摄花朵,想要让照片与众不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拍摄角度,二是光影效果。其实这两个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毕竟拍照角度一变,光影效果也会跟着变。

鸢尾这种花,个头不算高。如果想要“平视”的摄影角度,就需要我们蹲下来拍照。

平视的角度,基本都是顺光。

如果不想蹲着,从上往下俯视,也行。毕竟鸢尾的花朵形态是大三角套着小三角,俯视可以直接拍全貌。

如果你的相机有反转屏,或者,用手机盲拍也行。我们也可以用“蚂蚁视角”,把拍照设备放在花朵根部。

晴天,用仰拍的角度,基本都是侧逆光,或者逆光。花瓣会被阳光照得透亮,花朵像一把撑开的大伞。

图13,平视拍鸢尾。

记得用大光圈,缩小景深。

图14,俯视拍花朵。

鸢尾的三角形花瓣一览无余。

图15,仰拍鸢尾。花瓣透亮,很有质感。

构图几何更好看。

拍摄花朵,要按照花朵的形态,结合拍摄环境,和拍照光线,因地制宜地选择构图。

比如说,鸢尾这个大三角套着小三角的形态,就是很典型的三角形构图;

还有,前面介绍过的,从下往上仰拍,就适合用对角线构图。

另外,如果你喜欢拍微距,凑近拍,你会发现,鸢尾的花瓣上,会有一些细小的“毛刺”,就像是猫舌头一样。拍摄一片花瓣上的“毛刺”,也适合用对角线构图。

图16,俯视鸢尾。

这个三角形构图是现成的。

图17,仰视鸢尾。

一朵花直冲天空,对角线构图+三角形构图。

图18,鸢尾花瓣局部。

很典型的对角线构图。

图19,守株待兔等蜜蜂。

图20,各种 *** 都试试, *** 总比困难多。

侍墨分享的都是实打实的摄影技巧,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都能用到。

关注柳侍墨,每天有收获!

关注柳侍墨,摄影有干货!

关注柳侍墨,进步收益多!

知识分享,为你解惑!

鸢尾,有“蓝色妖姬”的美誉


鸢尾,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的灌木林缘阳坡地、林缘及水边湿地;原产于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栽培庭园已久。

鸢尾,又名蓝蝴蝶、紫蝴蝶、扁竹花,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围有老叶残留的膜质叶鞘及纤维;根状茎粗壮斜伸,须根较细而短。

叶基生,黄绿色稍弯曲中部略宽,宽剑形,叶长一两尺,宽两三寸,叶梢渐尖或短渐尖,叶尾鞘状有数条不明显的纵脉。

花茎光滑,高尺余,顶部常有一两个短侧枝,其中、下部有一两枚茎生叶,苞片两三枚,绿色草质,边缘膜质,色淡,披针形或长卵圆形,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内包含有一两朵花。

花蓝紫色,直径两三寸,花梗甚短,花被管细长,上端膨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圆形或宽卵形,顶端微凹,爪部狭楔形,中脉上有不规则的鸡冠状附属物成不整齐的繸状裂,内花被裂片椭圆形,花盛开时向外平展,爪部突然变细,花药鲜黄色,花丝细长,白色花柱,分枝扁平,淡蓝色,顶端裂片近四方形,有疏齿,子房纺锤状圆柱形。

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有六条明显的肋,成熟时自上而下三瓣裂,种子黑褐色,梨形无附属物。花期4~5月果期6~8月。

鸢尾,根状茎入药,味辛、苦,性寒;活血祛瘀,祛风利湿,解毒消积。

鸢尾,因花瓣形如鸢鸟尾巴而得名,因花蓝紫色才有“蓝色妖姬”的美誉,香气淡雅,还可以调制香水。

鸢尾,叶片碧绿青翠,花大形奇宛若翩翩彩蝶,既是地被植物,又是庭园花卉,还可盆栽甚至切花,它象征爱情,就是长久思念;代表友谊,就是鹏程万里。

网图,侵删。

教你一个认识鸢尾的技巧


视频加载中...

许多花园景观中,常种着一种长出剑形叶子的植物,它们的花朵宽大,花瓣像蝴蝶的翅膀一样展开,花色更是少见的蓝紫色。因为叶片和兰花相似,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兰花,并且赞叹这兰花真皮实,能在花园的泥土中长得这么好。其实这不是兰花,而是叫做鸢尾的植物。

鸢尾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林地边缘和河岸边。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也能忍受一定的寒冷,因为适应能力强,在整个北半球的温带地区都有它们的踪迹。

鸢尾并不只有一种,野生鸢尾在全世界有几百个品种,它们的花色缤纷,花型各有特色,不过它们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根据品种不同,鸢尾的根茎分为块茎和球茎,粗壮的根茎埋在地下,这让叶子看上去好像是直接从地下生长出来。

狭长的剑形叶片密集丛生,因为叶形像鸢鸟的尾巴,被我国的古人命名为鸢尾。

鸢尾的花很有特色。花瓣分为两圈生长,内圈儿三瓣,外圈也有三瓣。两圈花瓣互相交错,形成一个六芒星的形状。

生长在外圈的花瓣比较大、颜色较深、微微下垂,叫做垂瓣。

内圈的三个花瓣相对较小,斜向上生长,像是迎风招展的小旗帜,叫做旗瓣。鸢尾的雌蕊,就在三片旗瓣的包裹之中,而雄蕊则在垂瓣的基部,也是花心的最里面。

有些垂瓣上长着复杂炫丽的花纹和鸡冠状的突起或者流苏状的髯毛,看上去很特别。这是植物自身为了繁殖,给前来授粉的昆虫一个落脚的地方,并引导它们找到花蜜。这些特征是花友们区分鸢尾品种的重要依据。虽然我们分不清品种,但是我们也可以依靠它把鸢尾和其它花卉区分开来。

鸢尾的每朵花大约会开上一周时间,但是花蕾们前仆后继地开放,让鸢尾的花期能从每年的四月持续到10月。如此美丽迷人,花期又长的花朵,自然很受人们喜爱。

无数园艺学家不断从世界各地收集鸢尾属植物进行杂交育种。新品种层出不穷,不仅很多爱花的人分不清它们,即便是那些亲手把它们培育出来的园艺师们也很难识别所有的品种。

今天,如何分辨鸢尾的品种已经成为了一个幸福又恼人的难题。

高挑的鸢尾科植物株型控制

高挑的鸢尾科植物株型控制

小古

2012 年至 2013 年起, 我因为酢浆草突然爱上了球根植物, 球根这个坑被我越挖越大,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每时每刻都能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发现新的品种、 掌握新的技能, 因为乐趣无穷, 所以爱得不可自拔, 深陷其中, 于 2018 年悄然从酢浆草坑跌入了鸢尾科坑, 经过酢浆草和鸢尾植物的栽培洗礼, 我发现自己对球根植物的株型控制比较拿手, 酢浆草再倔强地徒长,到了我手上也能让它株型完美的爆盆, 而从去年开始我就致力于征服鸢尾科的株型控制, 在不断的把株型松散、 拔高徒长、 倒伏倾斜等各种问题一一解决之后, 我仿佛得到了升华, 能在球根的大坑里走得更加兴致盎然。

鸢尾科植物大多数的株型都比较高挑, 相对于其他球根植物, 更容易出现倒伏徒长的状况, 在我印象里,如, 香雪兰, 鸢尾兰, 剑兰等都是倒伏王, 为了培养出完美的株型, 我没少在这个问题上动脑筋, 有过各种异想天开的思路, 比如: 1、 渔网束缚法, 就是用固定绳打着圈绕过每一棵植株, 然后进行捆绑; 2、 叶片下拉固定法, 就是把徒长的叶片对折形成卵形, 用订书机固定在根部; 3、 拼盆混植法, 就是把鸢尾科栽培在花盆中心,周边种植一圈枝条硬挺且茂盛的其他植物做支撑, 例如矾根、 银叶菊、 菖蒲等。 说白了, 这些 *** 也都是绞尽了脑汁为徒长倒伏的鸢尾科找支撑, 而类似这样的脑洞, 我想过很多很多。 最终切实且真正得以运用的大概只有四种办法, 上篇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我曾用过的两种控徒控型有效手段。

一、 丛生埋球法

密植且加大密度埋球, 主要是因为鸢尾科植物, 大多数都非常适合密植。 一来, 密植容易开爆, 达到盛花的更大颜值; 二来, 密植可以利用枝叶的繁茂支撑住花枝的垂挂倒伏。

这套手法, 我是在 2017 年至 2018 年种植季, 无意中发现且实际运用的。 当时用一加仑栽培原生种白花小苍兰 ( Freesia alba ), 因为球数过多, 一加仑花盆长不开, 所以, 我就选了一款 26×25 的盆子给予换盆操作,没想到无心插柳的行为让那次种植格外成功。 然后从中总结且吸取了经验, 2018 年秋播季, 在种植原生小苍兰时, 我刻意采取了“丛生埋球” 的 *** 播种 (图 1), 四周留白, 十余球全部埋在花盆中心, 球和球之间只预留2-3 厘米距离。 果然, 这种加大密度的埋球方式直接就给后期开花奠定了最扎实的基础, 花枝孕育后, 能够得到叶片的支撑, 完全没有任何倒伏问题, 自主站立, 且非常密集地爆盆花开了 (图 2)。


图 1 花盆中心高密度埋球


图 2 原生小苍兰开花效果


二、 铝线束缚法

花盆中心“丛生式埋球” 的办法也不是万能的, 我今年就遇到了一款不按常理出牌的品种, 橙色雅致魔杖花 ( Sparaxis elegans ) 图 3。 我同样采用了这套埋球手法, 但是它的花枝不够硬挺, 站立性不够, 再加上江浙沪地区秋冬季一直下雨, 今年鸢尾科植物, 大部分叶片都不够茂盛, 造成开花后, 花枝支撑力度不够, 出现了下垂的问题 (图 4)。 我就用了 2.0 毫米的铝线, 做了一圈捆绑操作 (图 5)。 当然, 为了美观效果, 我主要是在植株背面用铝线绕住, 前面稍微利用了一下铝线的韧性, 就撑住了下垂的花茎, 且从正面完全看不出铝线的痕迹。 修整后, 整盆橙雅致魔杖花看起来就更精神了(图 6)。


图 3 橙色雅致魔杖花


图 4 花枝下垂


图 5 铝线捆绑


图 6 修整后


我也遇到了另一种情况, 密植的球数不够, 比如‘粉色轰动’ 鸢尾兰 ( Tritonia ‘Pink Sensation’)。 由于国内市场上, 这款的货源不多, 去年我只买到了 7 颗种球, 远不够密植数量, 所以枝叶不够繁茂, 再加上它的株型在鸢尾科中特别矮小, 叶片高度只有 10 厘米左右,不足以支撑有点垂软的花茎。 所以我利用 1.05 毫米的铝线, 在下垂的花枝上缠绕一圈 (图 7), 然后略作牵引,把已经逐渐躺倒的枝条重新让它笔直站立 (图 8), 随着花朵慢慢打开, 整体株型看起来就更坚挺舒适。


图 7 铝线牵引


图 8 牵引后


铝线牵拉塑形的手法, 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做出不同的调整, 这就和木本玩盆景做造型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 这个更简单, 无非是把相对松散、 下垂、倒伏的株型塑造成聚拢、 直立、 笔挺而已。 就比如 2018年秋播季, 我新入坑开始玩的原生剑兰, 它和常见的春播夏花的唐菖蒲略有不同, 这是秋播春花的品种, 株型相对矮小, 在 40-120 厘米左右, 我拿一加仑盆埋了 2颗种球, 其中有一款品种在 3 月底初花, 两棵植株分别开了一朵花, 但是花和花之间的距离有些远, 造成我用定焦镜头为它拍照时, 后面那朵花虚化特别严重 (图9), 给人的印象就是株型松散。 我就用 2.0 毫米的铝线做了个“S” 型弯钩 (图 10), 把前面的植株往后牵拉,把后面的植株往前牵拉。 如此, 就能把前后两棵植株通过人为调整达到同一水平线, 再次拍照, 两朵花就可以平行了 (图 11)。 而这种固定的方式, 一般在三天左右就能定型, 届时就能拆掉牵引的铝线, 但即便不拆卸,铝线本身对植株整体效果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视觉影响。


图9 定焦镜头拍照, 发现后面那朵花虚化严重


图 10 用铝线做成“S” 型牵拉


图 11 调整后


图 12 株型松散


三、 其他辅助塑形

还是用原生剑兰举例, 这款紫色的原生剑兰同样是一加仑两颗球, 开花后, 发现株型有点松散 (图 12),植株间的间距有点大, 拍照效果不理想。 所以我拿鹅卵石, 相互挤压两棵植株, 使其更向中心靠拢 (图 13),再拍出来的照片, 株型就更加紧凑, 美观度大幅上升(图 14)。


图 13 拿鹅卵石相互挤压靠拢


图 14 调整后


鸢尾科在埋球之初, 我基本都会离盆口留出 3~7 厘米的间隙, 就是为了二次填土之用。 待长成之后, 大多数鸢尾科都有株型偏高, 容易倒伏的问题。 即便没有倒伏, 但是株型也会因为受光照、 自身重量等因素影响,出现株型四散的问题 (图 15), 这时候更好的方式就是二次填土, 帮助株型站得更挺立 (图 16)。 一般二次填土时, 我个人建议选择黏性比较重的园土更好 (图 17),土质黏性重, 也就意味着质地沉, 可以更好地加固植株。


图 15 株型四散


图 16 填土后更集中



四、 剪刀魔术手

鸢尾科的代表花卉之一香雪兰也是徒长倒伏的“王中王”, 花友们往往都在和它的徒长做斗争。 搭建支架是最常看到的办法, 但我一向不太喜欢外露的支架, 不管是攀援植物的攀爬支架也好, 束缚防倒伏的支撑支架也罢, 总之肉眼可见的支架我都非常排斥。 所以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所栽培植物的株型调控, 就是想要避免整体效果上被生冷的支架影响美观。 在这里必须得说一句, 原本香雪兰作为“徒长倒伏王” 从来不在我的种植目录里, 但是之前我把原生种小苍兰种爆了, 这点燃了我的挑战兴趣, 对园艺种也开始跃跃欲试。

我研究了很多前辈花友们对于香雪兰种植经验的总结, 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要点: 1、 深埋种球; 2、 较晚播种; 3、 多晒太阳; 4、 减少浇水; 5、 适当施肥。

但是, 具体问题还是需要具体分析, 至少, 3、 4、5 在江浙沪露养环境中, 肯定是做不到的。 人家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目标, 在我这里就是天堑, 原因当然是江浙沪秋冬季节连绵不绝的阴雨天, 零光照的养护环境,根本没机会晒太阳, 天天下雨, 露养的香雪兰就和泡在水里一样, 也绝了我施用水溶性肥的机会。

至于 1、 2 两点, 我有意识地进行了操作, 但是很显然, 10 月中旬依旧不是江浙沪地区的“较晚埋球”,一个月后, 株型就疯了, 这固然有我埋球时间仍然偏早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 10 月中下旬开始, 江浙沪就开启了“雨雨雨” 模式。 相当于哪怕我进行了 1、 2 步操作,它们仍然顽强、 执着、 不依不饶地徒了 (图 18)。 这套1、 2、 3、 4、 5 理论我算是白学了, 在我这里无法生搬硬套的运用。

之后几个月, 我一直处于“放弃拯救” 的状态:“随便了, 你想怎么长怎么长, 你爱怎么徒怎么徒。” 但是吧, 3 月中旬起, 我突然不愿再任之弃之, 因为江浙沪终于有了太阳, 花苞也纷纷钻出来了, 这时候我再看香雪兰的株型, 那简直不能忍。


图 18 徒长的香雪兰


我选择了拿起我的小剪刀。 剪叶子, 这在我的球根栽培中真不是新鲜招数, 我在风雨兰、 酢浆草、 花韭、葡萄风信子、 牛血百合等等植物养护上都采用过, 优点非常明显: 1、 修饰株型使其美观大方; 2、 减少对花苞的光线遮挡; 3、 土壤养分集中供给开花。 而香雪兰的修剪叶片, 其实主要是把握神韵, 也就是下剪子的时候更好的方式就是“左剪一刀, 右剪一刀”, 保持叶片原有的“尖叶型” (图 19)。 修剪后的香雪兰, 就和进行了一次整容手术一般, 完全变了了个模样 (图 20), 需要注意的是, 我个人建议是在清晰看见花箭时进行修剪, 因为香雪兰的花苞是从主杆中孕育而出, 此时修剪叶片, 不容易误伤花箭。 随着花量的增加, 香雪兰爆盆花开了 (图 21),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 江浙沪这种神鬼莫测的天气, 种植香雪兰真的太忧愁了—— — 解决了徒长倒伏的问题, 还需直面过山车式的升温降温, 四月初,一下子飙升到 33 度的杭州, 香雪兰刚进入花期, 就面临着花谢, 连一天都没撑过, 等我回家准备赏花时, 它已经黯然神伤的开始衰败凋零。



图 20 修剪后


图 21 开花


即便面对鸢尾科种植过程中的种种难关, 但是我依然觉得鸢尾科植物的美, 让人无比沉溺, 我在不断挑战中快乐地摸索着它们的生长习性, 希望有一天能更好更美的种出灿烂的鸢尾们。


植物手绘笔记:鸢尾二三事丨花花万物

编者按:从深海到高山、从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处都有植物的印记。岁月流变、气候变迁、地质运动、生境更迭,植物历久弥新、在不断演化中保持着多样化的世界。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开设“花花万物”,在这里,我们关注植物的生存、竞争、繁衍、死亡,展示自然界的奇特多姿,解读生物的万千气象,探索神奇的生命秘境,致敬这无声无息又蓬勃多姿的世界。


人们喜爱花,赋予花各种高洁的品质。不光用诗词歌咏它,还用画笔绘制它。无论是罕见的、名贵的花,还是寻常的、不知名的花,在人类眼里,它们都是美的象征。


在我国已知的35000多种植物中,大概有30000种开花。在开花的30000种植物中,又有大约1500种被人类栽植和培育。这其中我对鸢尾情有独钟。


名字的由来


鸢尾属的学名是Iris,词源为希腊语,意为“彩虹”,——鸢尾属植物的花朵色彩丰富(随着园艺学的发展,如今鸢尾花已拥有全部色系),看起来就如同彩虹一般绚烂。我国自古喜爱鸢尾,古人认为,鸢尾的叶片笔直狭长,神似鸢鸟的尾羽,所以叫它“鸢尾”。


湿地边的鸢尾花(作者绘制


“鸢尾”其实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的统称。鸢尾属植物是一个拥有众多成员的庞大家族,花型变化万千,花色五彩缤纷。目前全世界已知的原生鸢尾物种约300余种,几乎整个温带地区都有鸢尾的身影。我国原生鸢尾物种有60多种,是鸢尾属植物重要的分布区之一。


园艺学家的宠儿


鸢尾是园艺学家的宠儿,参与鸢尾属培育的原种虽只有100多种,但他的园艺品种却数以千计,随着园艺学的发展,如今全世界的鸢尾属园艺栽培品种已经多达7万多个,并且拥有了全部色系。


五颜六色的德国鸢尾(图片来自 ***


按照地下茎的形态,一般认为,鸢尾属的植物可以分为球根类鸢尾(球根中的鳞茎类)和根茎类鸢尾两类。球根鸢尾是鸢尾属中具有鳞茎种类鸢尾的统称,顾名思义,这一类的鸢尾具有球根状的地下鳞茎,鳞茎外往往还包裹着褐色的皮膜。


手绘球根鸢尾(图片来自 ***


球根鸢尾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中东直至阿富汗一带的地区。球根鸢尾种类虽然不算太多,但因其奇特的花形和稀有的花色而受到园艺爱好者的喜爱,在商业切花生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鸢尾的花


我们现在见到的大多数鸢尾都是根茎类的。地下茎会产生纤维状的须根,这些须根每一年还都会更新。根茎类的鸢尾花存在细微差别,但基本形态都很相近。以我国最为常见的黄金鸢尾(Iris Flavissima)为例。根状茎粗壮,叶芽与花芽由根状茎上单生而出。每个叶芽抽生5到7片叶。叶呈长剑形,长25到40厘米,宽1.5到2厘米。花葶长15到25厘米,顶端着花2到4朵。花径10到13厘米。花色为鲜黄色。


黄金鸢尾(作者绘制


鸢尾科植物的典型特征:基部成鞘状套叠(作者绘制


花朵分成内外两轮,外三片内三片。外三片的花瓣大而鲜艳,有的类群还有鸡冠状突起或者流苏状的髯毛,根据外轮花瓣上是否有附属物以及附属物的形态和颜色可以判断属于无髯鸢尾还是有髯鸢尾两大类;里三片的花瓣状的结构是花柱(雌蕊),花柱内侧和外轮花被片之间生长着雄蕊。


鸢尾科植物的花(作者绘制


梵高的《鸢尾花》


世界上最著名的有髯鸢尾大概要数梵高的《鸢尾花》了。1889年5月,梵高住进位于法国圣-雷米的一间疗养院。在那里,他完成了《鸢尾花》《花瓶中的鸢尾》等一系列鸢尾花画作。其中,《鸢尾花》被誉为梵高在“圣雷米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插在瓶中的鸢尾》则与《向日葵》一起,被列为梵高更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梵高《鸢尾花》(图片来自 *** )


梵高《插在花瓶中的鸢尾花》(图片来自 *** )


普遍认为,梵高所画的鸢尾花就是香根鸢尾。虽然也有人认为梵高画的是德国鸢尾,但通过观察苞片即可得知并非如此,——德国鸢尾的苞片为绿色、叶状,而梵高画中的鸢尾呈浅黄色的薄膜状。


值得一提的是,香根鸢尾不仅是梵高的模特,还是天然的香料。这是因为它的地下茎中能分泌出大量的鸢尾酮,香味独特,自古以来便被用作调香或定香剂。天然的鸢尾香复杂独特、难以捉摸, *** 了数种看似完全不能融合的气味因素,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摆放时间越长,香味越浓厚,令人一闻便再难忘怀,因此成为各大调香师的宠儿。


鸢尾的品种实在举不胜举,每一种都寄托着不同的花语和想象。在植物眼里,花是繁衍的器官;在动物眼里,花是食物的来源。只有在人类眼里,花才有了除了繁衍和作食外的“使命”。美而不娇、艳而不俗的鸢尾就这样走进人类生活,使人们可以在花丛中欣赏自然、感叹自然,进而不断提升着自己对美、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感悟与体会。


参考文献:

1. 余光中 《余光中讲梵高:追寻生命》

2.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3. 果壳网《物种日历》

4. 逐野博物 《高山上的彩虹女神——鸢尾属Iris》

5. 朱官有、卞勇、刘秀华、辛孝先《黄金鸢尾的引种驯化栽培》


校审:李晓东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阳台种一盆鸢尾花,开花如蝴蝶,耐热耐寒很好养,年年都开花!

阳台种一盆鸢尾花,开花如蝴蝶,耐热耐寒很好养,年年都开花!

鸢尾花,又名蓝蝴蝶,紫蝴蝶,是一种鸢尾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底部是一些块茎根茎,开花淡紫色或是蓝紫色,就像一只只翅膀很大很飘逸的蝴蝶,非常漂亮,花瓣扩展,叶子比较长,能长到几十厘米的长度,叶绿,叶片很多茂盛。虽然鸢尾花比较普通平凡,开花还非常漂亮好看的。

这种花,开花像蝴蝶,好养好看,耐热耐寒,一年长到爆盆!

鸢尾花怎么培植,种植才好看?小雅养了几盆鸢尾花,它很好养活,很皮实,而且很容易繁殖,如果想要养好它,不管是地栽的还是盆栽的,有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之一,盆土肥沃,想要鸢尾花植株长得茂盛,叶片多,根系发达,开花多,盆土更好是含有腐殖质丰富,排水透气的土壤,可以加入一些腐叶土,河沙或是煤渣栽种。在春季开花之前,要多给点肥,普通的花卉肥料,或是一些有机肥都可以的,发酵后的鸡粪肥,饼肥。

第二,环境适宜,适合鸢尾花生长的温度是17度左右,这个时候生长的速度最快。它喜欢充足的光照,如果放在光照不够足的地方,就会徒长,叶片颜色变浅绿,开花少。其实夏天放在阳台露台上晒,也没事,只要及时给它浇水就可以了。一年四季都可以晒太阳,大夏天的也不怕,它是非常皮实的,不怕晒不怕高温不怕淋雨。

第三,一两年给它换一次盆,因为它的生命力顽强,繁殖速度非常快,小雅种的一盆,一年就长爆盆了,盆里都是块茎,长满了叶子,所以这个时候要给它换盆,要么换个大一号的盆,要么就是脱盆之后,给它分株,这样多准备几个花盆,把根茎中间剪断,然后分株栽种到几个盆里,这样又繁殖出好几盆的鸢尾花来了。

鸢尾花比较耐热耐寒,夏季高温时,只要不缺水,按时浇水,直接放外面也没事,冬季下雪,盆栽的鸢尾花也可以直接放在室外养护,只要盆里不积水就可以了,它的叶子冬天会枯萎一部分,但是到了温暖的春天,又一下子全部萌发出来鲜亮嫩绿茂盛的叶片来。

?我觉得它比百合花,朱顶红还要好养护,适应能力特别强,只要光照足,水分充足,环境通风,它就能长势特别旺盛,叶片长得像君子兰的叶片,一直都是绿油油的。如果您喜欢蓝紫色的颜色的花儿,可以试试自己种一盆。阳台种一盆鸢尾花,开花如蝴蝶,耐热耐寒很好养,年年都开花!

射干,常见的庭园花卉


射干,喜温暖和阳光,耐干旱和寒冷,生长在林缘草地,阴湿山坡,原产东亚,主产黄河以南各地。

射干,鸢尾科,球根花卉,扁圆形球茎外有褐色网状膜,须根多数,茎直立,高三四尺,实心。

叶互生,嵌迭状排列,线状剑形,长尺几,像禾草一样宽大,叶尾鞘状抱茎,叶梢渐尖,没有中脉。

复圆锥花序,多数花聚生在叉状分枝顶端;花梗细长,花梗及花序的分枝处均包有膜质的苞片,苞片披针形或卵圆形;花冠漏斗形,筒部稍弯曲,橙红色或黄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花被片六枚,花瓣状,红色,有橙色斑点。

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黄绿色,顶端无喙,常残存有凋萎的花被,成熟时室背开裂,果瓣外翻,中央有直立的果轴;种子圆球形,黑紫色,有光泽,着生在果轴上。

射干,是治疗扁桃腺炎和流行感冒的良药。其根茎入药,味苦性寒,微有毒,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射干,是常见的庭园花卉。仲夏时节,花开不断,红橙黄是其主色,配上橙色斑点,绚烂多彩,趣味横生,盛放在花坛,确实漂亮,着实可爱;如果布置成花径,行走其间,花形飘逸,让人痴醉;如果做成切花,搭配适宜,更会相得益彰,得之者会爱不释手。

网图,侵删。

马兰头不仅美味,Ta的花颜值也很高

“马兰花,马兰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

勤劳的人儿在说话

请你马上就开花!”

金秋十月

你爱吃的马兰头已经开出了花

中文名:马兰

科属:菊科紫菀属

花果期:5-10月

没想到吧!大家喜爱的马兰头能开出这样清雅漂亮的紫色小菊花。马兰属于菊科植物,会开出菊科典型的花模样(头状花序)。大家观赏到的不是一朵花,而是一个花序,相当于一束花,这束花外面一轮紫色的看起来像花瓣模样的其实每瓣都是一朵不育花。不育花因为花蕊基本退化,将主要能量都用来长美丽的花瓣,它们则被安排的主要职责就是招蜂引蝶,而里面黄色的一个个看起来像花蕊的则是一朵朵可育花了。

它们把生长花瓣的能量省了下来用于发育花蕊,将来传粉受精结果,这些花的职责就是传宗接代了。所以你再来数一数,这有多少朵花呢?就是这样高效的分工合作繁育模式,奠定了菊科植物成为植物界物种数量的霸主地位。

马兰的叶片也非常有趣,变化比较大,茎上部的叶片常常细小边缘完整没有缺刻,而中部和下部的叶片往往会形成羽状裂片,但裂与不裂也常常随机出现。

马兰羽裂的叶片

马兰边缘光滑的叶片

儿时跳皮筋的必备曲目之一《马兰花》,还有经典老电影《马兰花》指的都是马兰头的花吗?

电影《马兰花》剧照(图源 *** )

由于《马兰花》的故事发生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马兰山上,那里分布着一种非常美丽花卉,当地人常称其为“马兰花”。马兰花是“马蔺”的别名之一,马蔺又叫马莲、马兰、旱蒲、蠡实、荔草、剧草、豕首、三坚、马韭,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马蔺是一种非常坚强的鸢尾花,不仅如歌谣所唱的那样“风吹雨打都不怕”,而且对当地恶劣的土壤环境抗性极强,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在西北盐碱化的草场上常常能发现它的身影。

马蔺

马兰在我国各地广布

它的嫩叶可以做蔬菜

其全草还可做药用

据记载,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的功效

喜欢吃马兰头的小伙伴

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哦~

素材来源:上海植物园

拆解一朵鸢尾花,来看一看它美丽外表下的美妙世界

四月,鸢尾花开了。鸢尾,不光名字好听 ,长得更是好看。天上的彩虹洒落在人间,便幻化成了缤纷绚烂的鸢尾花。高贵的气质,娇美的容颜,在阳光下灿烂的笑着,在微风中摇曳着。

光是听听,这爱情和友谊的代表就让你充满无限遐想。

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来拆解一朵花,来看看它美丽外表下的美妙世界吧。我找到了三种颜色的德国鸢尾。

鸢尾,鸢尾科鸢尾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花瓣形如鸢鸟尾巴而得名。

鸢尾花的结构非常特殊:花被片分内外两轮,其中内外轮花被片各3枚,还有3枚雄蕊、3枚雌蕊。

外花被较大,向外翻折后自然下垂,称为垂瓣。它的基部常具有附属物或花斑和脉纹,这是区别不同品种鸢尾的重要特征。图中你可看到德国鸢尾是像流苏的髯毛状附属物,就像毛刷一样,两侧还有斑马状的条纹,上半部分还可看到脉纹,这些花斑和脉纹,是昆虫着落后进入传粉通道的导航标。

内花被片朝上竖起,像鲜明的旗帜一样吸引着传粉者,故被称为旗瓣

再往里,在花朵的正中央,你会看到3枚像小花瓣样的东西,长条形,顶端还是两裂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认为这是发育不是很好的花瓣,但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它的雌蕊,难道雌蕊特化成花瓣了吗?还是这发育不全的花瓣挤占了雌蕊的位置?我一度认为这鸢尾是不育的。直到我查找资料,说这两个花瓣状的小裂片及其整个下部都是它的雌蕊,且三枚雌蕊基部合生,一一验证后我才勉强接受了。

说勉强是因为我在上面又找不到它的柱头了,难道这两个小裂片就是它的柱头?这个打死我也不信!于是又查资料,直到采集了三次标本,认真对照,这才发现在两个小裂片的背部下面,那“小花瓣”像是忽然从上半部截断了一样,断处和那两个小裂片之间稍稍裂开了一点缝隙,原来这就是它的柱头!而两个小裂片则是它花柱的顶部。这可真难发现,难道你授粉都要偷偷地进行吗?

在我刚拆解的时候,我一度也没看见它的雄蕊,原来它紧贴在雌蕊下方,与垂瓣上的髯 *** 对,正好被遮挡起来了,整个雄蕊看起来就像是得到了雌蕊庇护,雌蕊为它遮风挡雨,爱护有加。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你这么美丽,也不应该把你的繁殖器官隐藏起来啊,美丽的外表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招蜂引蝶,繁衍后代啊!

但是再仔细观察一下它整朵花的结构,你就会感到我们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鸢尾的花被片和花蕊基部收缩,形成一个较长的花冠筒,花冠筒基中储存有花蜜。外花被片基部边缘上翘,与花柱形成一个传粉通道,昆虫可以通过传粉通道取食花蜜。

鸢尾的柱头有两个面,上表面紧贴花柱(就是那个小缝隙处),上边分泌有黏液,可以粘住花粉;下表面靠近雄蕊,没有黏液,不参与授粉。

当传粉者进入传粉通道,神奇的事发生了:

蜜蜂进入狭窄的传粉通道时,背部携带的花粉接触到柱头上表面,便完成了授粉;接着,蜜蜂继续往里爬,花朵用甜美的花蜜和花粉来奖励蜜蜂帮忙传粉;当蜜蜂在享受饕餮盛宴时,它的背部便会剐蹭花粉囊,携带上大量花粉;“蜜足粉饱”的蜜蜂在倒退着出来时,顶起了雌蕊,所以只能接触到柱头的不可授粉面,这样就能够防止自花授粉,保证了它后代有强健的生命力。

除了防止自花授粉之外,鸢尾还有一些措施防止同一植株的异花授粉。如果你观察一大片鸢尾,你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每一个花枝上总是几乎只有一朵花在开放!这种错开时间开放的现象有效避免了同株异花授粉情况的发生,这也强化了后代的生存能力。还有,鸢尾还有雌雄异熟的情况,为了后代,也是拼了。

美丽的外表,美妙的内里,大自然赐予了我们一切,这需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头脑,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此,生活必将充满阳光。

补记:

今天我又拍到了鸢尾和马蔺,对比后我终于知道了它们和德国鸢尾的区别:

德国鸢尾的旗瓣比垂瓣大;花开放后旗瓣不平展,而是朝上朝里成合包状;垂瓣上的附属物呈髯毛状。再就是德国鸢尾的花型比鸢尾要大。

鸢尾则垂瓣比旗瓣大,花开后旗瓣平展,垂瓣上的附属物呈鸡冠状。


马蔺则花型瘦小,花瓣简单直立,垂瓣上无附属物。



花卉“打工人”的基本素养,你掌握了吗?

一年生…

二年生…

多年生…

到底什么时候…生?

不管你是职业“养花人”,
还是业余“养花人”,
总之我们都是一群可爱的花卉“打工人”。

最终目的都是在了解这些小生命的基础上,
让我们身心愉悦,
让这个世界更美!


分类 ***

01

一年生花卉

?指当年完成全部生活史的花卉

?从种子萌发、开花、结实到死亡在同一年内进行。

?这类花卉一般春天种子萌发,春秋开花,冬天来临时死亡。

Eg:百日草、凤仙花、千日红、波斯菊、万寿菊、夏堇、半枝莲


?多年生作一年生栽培的花卉

对气候不适宜,不耐寒或生长不良或两年后观赏效果差,这类花卉具有容易结实,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的特点。

Eg:一串红、鸡冠花、旱金莲、紫茉莉


02

二年生花卉

?指跨年完成生活史的花卉

?从种子萌发,开花,结实到死亡跨年进行,之一年只进行营养生长,然后必须经过冬季低温,第二年才开花、结实、死亡,整个过程实际上可能不足12个月。

?这类花卉一般秋天种子萌发,进行营养生长,第二年的春天或初夏开放、结果,在炎夏到来时死亡。

Eg:须苞石竹、紫罗兰、羽衣甘蓝


?多年生作二年生栽培的花卉

大多是多年生花卉种喜欢冷凉的种类,因它们在当地露地环境中作多年生栽培时对气候不适应,不耐炎热或生长不良或两年后观赏效果差。具有易结实,当年播种次年开花的特点。

Eg:金鱼草、毛地黄


注意:

既可作一年生栽培也可作二年生栽培的花卉依耐寒性耐热性及栽培地的气候特点所决定,花卉抗性较强,有一定耐寒性,同时不怕炎热。


03

多年生花卉

?指个体寿命超过两年,可以生存多年,多次开花,结实的花卉,依种类不同,从早春到晚秋都有开花的种类。

根据地下形态特征可分为:

宿根花卉:为多年生花卉中地下根系正常的种类。

Eg:芍药、玉簪、桔梗、鸢尾、蜀葵、蓍草类、紫菀类、矢车菊、紫松果菊、铁线莲

球根花卉:为多年生花卉中地下器官(包括根和地下茎)变态肥大的种类。

依地下变态器官的结构球根花卉可分为鳞茎、球茎、块茎、块根、根茎5类。

Eg :大丽花(块根)、唐菖蒲(球茎)、水仙(鳞茎)、郁金香(鳞茎)、百合(鳞茎)、风信子(鳞茎)、铃兰(根茎)、马蹄莲(块茎)等。

依适宜的栽植时间划分为春植球根花卉和秋植球根花卉2类。

春植:大丽花、唐菖蒲、美人蕉、晚香玉

秋植:水仙、郁金香、风信子、花毛茛、白头翁、百合类



04

其他实用分类

?水生花卉:是指生长于水体中、沼泽地、湿地上的花卉,可用于室内和室外园林绿化美化。

?岩生花卉:指外形低矮,常成垫状,生长缓慢,耐干旱贫瘠,抗性强,适用于岩石园栽种的花卉。

?室内花卉:指从众多的花卉中选择出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比较耐荫而喜温暖,对栽培基质水分变化不过分敏感,适宜在室内环境中较长期摆放的一类花卉。

?兰科花卉:是单子叶植物中更大的科,因形态、生理、生态都具有共性和特殊性而单独成为一类花卉。

?仙人掌和多浆植物:多数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或森林中;植物的茎、叶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是呈现肥厚而多浆的变态状植物。

?蕨类植物:生长在阴暗潮湿的林地角落里,但其实蕨类植物可以生长的栖地范围要比这多出许多,亦有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区、干燥的沙漠、岩地、水里或原野等地区的物种。


特点 ***


一、二年生花卉应用特点

?一年生花卉是夏季景观中的重要花卉。

?二年生花卉是春季景观中的重要花卉。

?色彩鲜艳美丽,开花繁茂整齐,装饰效果好。

?是花卉规则式应用形式如花坛、种植钵、窗盒等的常用花卉。

?易获得种苗,方便大面积使用,见效快。

?每种花卉开花期集中,方便及时更换种类,保证较长期的良好观赏效果。

?有些种类可以自播繁衍,形成野趣,可以当宿根花卉使用,用于野生花卉园。

?慢性种类可用于垂直绿化,见效快且对支撑物的强度要求低。

?为了保证观赏效果,一年中要更换多次,管理费用较高。

?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直接地栽时需要选择良好的种植地点。


多年生—球根花卉应用特点

?可供选择的花卉品种多,易形成丰富的景观,但大多种类对环境中土壤、水分要求较严,条件适宜才能保证连年开花。

?球根花卉大多数种类色彩艳丽丰富,观赏价值高,是园林中色彩的重要来源。

?球根花卉花朵仅开一季,随后就进入休眠而不被注意,方便使用。

?球根花卉花期易控制,整齐一致,只要种球大小一致,栽植条件、时间、 *** 一致,即可同时开花。

?球根花卉是早春和春天的重要花卉。

?球根花卉是花坛、花丛、花群、缀花草坪的优秀材料,还可用于混合花境,种植钵、花台、花带等多种形式。有许多种类是重要的切花,盆花生产用花。有些种类可用作染料、香料等。

?许多种类可以水养栽培,便于室内绿化和在不适宜土壤栽培的环境使用。


多年生—宿根花卉应用特点

?使用经济方便,一次种植可多年观赏

?大多数种类品种对环境要求不严,管理相对简单粗放。

?种类品种繁多、形态多变、生态习性差异大、应用方便,适于多种环境应用。

?观赏期不一,可周年选用。

?是花境的主要材料,还可作宿根专类园布置。

?适于多种应用方式,如花丛花群、花带,播种小苗及扦插苗,可用于花坛布置。

?许多种类抗污染,耐瘠薄,是街道、工矿区、土壤瘠薄地美化的优良花卉。

?不同地区可露地过冬的宿根花卉种类不同,因此可以形成地方特色的植物。


水生花卉应用特点

?是园林水体周围及水中植物造景的重要花卉

?是花卉专类园——水生园的主要材料

?常栽植于湖岸,各种水体中作为主景或配景,在规则式水池中常作主景。


岩生花卉应用特点

?布置花卉专类园——岩石园的主要材料,呈现与岩石相伴的植物生长景观。

?在园林中挡土墙,铺装的石路边等与岩石园生态条件相似的局部区域用这类花卉。


室内花卉应用特点

?主要用于室内绿化装饰布置。

?较适应室内低光照,低空气湿度。

?有木本和草本,大小高低不同;有观花和观叶,花色不同;可供选择的种类多。

?有直立和蔓性;株型和叶形差异大;可以采用多种应用形式。

?是室内花园的主要材料。


兰科花卉应用特点

?花坛花境形式。以片植的地生兰为主, 结合其他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配置, 可在花型、色彩等方面注意配置的变化和丰富。

?营造风格独特、形式多样的附生兰花景观。附生兰是兰科植物中很重要的的一部分, 这些兰花可以绑在自然状态的大树树干上、藤本植物繁密的树杈中等, 也可以吊盆的方式种植。

?某些大型兰花可单株或两三株丛植, 与高大的乔木或灌木一起, 形成奇特的植物景观

?丰富现有的兰园、兰圃景观

?创造自然的生态的环境, 在大树树干、灌丛、岩石缝隙或石砾草丛、土坡上栽植适宜各种不同生态型的兰花种类。


仙人掌和多浆植物应用特点

?植物种类繁多,观赏部位独特,植株体量、形态变化,易成特色景观。

?是沙漠景观的主要植物种类,可布置室内外仙人掌和多浆植物专类园

?在世界大多数地区不能露地越冬,是温室展示重要的一类花卉。

?形态奇特,趣味性强,有多种体态小巧的品种,适宜家庭园艺。

?适应性强,耐干旱,管理相对简单粗放。

?许多种类有药用,经济或食用价值,如入药、食用果实、制酒或饮料等。


蕨类植物应用特点

?资源丰富、分布广、材料取之方便。

?大多数蕨类植物为耐荫植物,喜欢温暖的生长条件,因此在荫湿、光照欠佳的地方比其他植物生长旺盛。

?容易生长、容易移植、容易繁殖。

?栽植方式多样,有地栽培、水栽、树栽及石栽等,基质上也多种多样,有土壤、腐殖质、营养液、烂木头、岩石、河水等。

?大景观上可以作生态地被景观、专类观赏园、园林水景绿化、庭院角落、假山、园林小径、大树附生、小溪沟涧等,搭配其他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的园林生态景观效果。

?小型蕨类植物景观可作盆栽、山石盆景、容器景观、花艺中应用。


模样 ***


一、二年生花卉


大花藿香蓟

科属:菊科 藿香蓟属

栽培类型:多年生作一年生栽培


雏菊

科属:菊科 雏菊科

栽培类型:多年生作二年生栽培


麦秆菊

科属:菊科 腊菊属

栽培类型:多年生作一年生栽培


波斯菊

科属:菊科 秋英属

栽培类型:一年生栽培


万寿菊

科属:菊科 万寿菊属

栽培类型:一年生栽培


千日红

科属:苋科 千日红属

栽培类型:一年生栽培


旱金莲

鸢尾科,鸢尾科植物-第1张图片-

科属:旱金莲科 旱金莲属

栽培类型:多年生作一年生栽培


虞美人

科属:罂粟科 罂粟属

栽培类型:一、二年生栽培


多年生—宿根花卉

芍药

科属:毛茛科 芍药属


蓍草

科属:菊科 蓍属


紫菀

科属:菊科 紫菀属


矢车菊

科属:菊科 矢车菊属


紫松果菊

科属:菊科 紫松果菊属


金鸡菊

科属:菊科 金鸡菊属


铁线莲

科属:毛茛科 铁线莲属


蜀葵

科属:锦葵科 蜀葵属


桔梗

科属:桔梗科 桔梗属


多年生—球根花卉

郁金香

科属:百合科 郁金香属

栽培类型:秋植球根


唐菖蒲

科属:鸢尾科 唐菖蒲属

栽培类型:春植球根


铃兰

科属:百合科 铃兰属

栽培类型:秋植球根


葡萄风信子

科属:百合科 风信子属

栽培类型:秋植球根


马蹄莲

天南星科 马蹄莲属

栽培类型:春植球根


美人蕉

科属:美人蕉科 美人蕉属

栽培类型:春植球根


花卉路上永无止境……

愿花卉人发现生活中的美,用美来改变生活!

标签: 鸢尾 植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