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的种类,香的种类有哪些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4 0
又香又美的花,家里摆几盆,几朵就能熏香一整个屋子

大家好,我是花花,养花10年花卉师,专注分享养花知识,为花友解答养花问题!欢迎大家关注我,可以私信提问,也能加入友圈!

有些花卉的芳香确实能够充满整个屋子,让室内充满芬芳的气息。以下是几种又香又美的花卉,适合在家里摆放,能够熏香整个屋子:

玫瑰:玫瑰被誉为“花中之王”,它们散发出的芳香非常迷人,能够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浓郁的花香。

茉莉花:茉莉花有着淡雅的芳香,让人感觉宁静和放松,常常被用于 *** 香水和花茶。

洋槐:洋槐是一种常见的街道树,其花朵散发出浓郁的花香,非常适合种植在家里的花园或阳台。

丁香:丁香花有着独特的香气,有些品种甚至被形容为“丁香香气”。

鸡蛋花:鸡蛋花又名栀子花,花朵清香怡人,被用于 *** 茶、香精和花露水。

百合:百合是一种优雅的花卉,其芳香清淡又持久,能够给房间带来一种宜人的氛围。

这些花卉不仅美丽动人,而且芳香十足,让您的家充满了愉悦的气息。只需几盆这样的花卉,就能让您的居室变得芬芳宜人。请注意,在选择养花的过程中,确保花卉种植的环境和养护 *** 适合它们的需求,这样它们才能健康茁壮地生长,并散发出更加浓郁的花香。

以上就是花花的解答了,大家有更多养花问题可以私信提问,花花也会在这里帮你解答!

世界五大最香的植物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1 风信子


结构:风信子植株低矮整齐,花序端庄,花色丰富,花姿美丽。

生长环境:原产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

生理特征:是早春开花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也是重要的盆花种类。

用途:适于布置花坛、花境和花槽,可作切花、盆栽或水养观赏;有滤尘作用;花香能稳定情绪,消除疲劳;可提取芳香油。

文化:被广泛用于观赏和芳香疗法。

2 香水树


结构:香水树属于芳香植物,具有浓郁芳香气味。

生长环境:原产于东南亚的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

生理特征:提炼而成的“依兰依兰”香料是当今世界上最名贵的天然高级香料和高级定香剂。

用途:作为珍贵的香料工业原材料,在香水和香料制造中广泛应用。

文化:被赞誉为"世界香花冠军"、"天然的香水树"。

3 迷迭香


结构:迷迭香具有宜人的香味,茎、叶和花散发清香气味。

生长环境:原产欧洲及北非地中海沿岸,欧洲南部主要作为经济作物栽培。

生理特征: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香料植物,具有清心提神的功效。

用途:茎、叶和花可用于调配空气清洁剂、香水、香皂等化妆品原料;在饮料、护肤油、生发剂中使用。

文化:因其香气被称为海上灯塔,古代人相信它可以加强记忆力。

4 茉莉花


结构:茉莉花清香四溢,属于芳香植物。

生长环境:具体原产地不明,但被广泛栽培。

生理特征:茉莉花是制造香精的重要原料,几乎所有的日用香精中都含有茉莉花香气。

用途:茉莉花香气对合成香料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用于制造香水、香皂、化妆品等产品。

文化:茉莉花的香味在各种香精中占据重要地位。

5 神香草


结构:神香草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味道与迷迭香和薰衣草相似。

生长环境:原产于欧洲,中国偶见引种栽培。

生理特征:叶子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嫩芽可用于 *** 茶。

用途:神香草茶具有愉悦的味道;在日用化工和食品调香等领域广泛应用。

文化:神香草的精油在日用化工和食品调香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酒的种类有哪些

酒的种类有哪些

来源于:美食天下

饮食健康 > 饮食常识

酒的种类有哪些



一、按香型分


1、酱香型,又称为茅香型

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这类香型的白酒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回味悠长,倒入杯中过夜香气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实杯还香,令人回味无穷。酱香型白酒是由酱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兑而成的。所谓酱香是指酒品具有类似酱食品的香气,酱香型酒香气的组成成分极为复杂,至今未有定论,但普遍认为酱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组成的复合香气。


2、浓香型,又称泸香型


以四川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浓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乙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浓香型白酒的品种和产量均属全国大曲酒之首,全国八大名酒中,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洋河大曲、古井贡酒都是浓香型自酒中的优秀代表。


3、清香型,又称汾香型


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为主要代表,清香型白酒酒气清香芬芳醇正,口味甘爽协调,酒味纯正,醇厚绵软。酒体组成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结合成为该酒主体香气,其特点是清、爽、醇、净。清香型风格基本代表了我国老白干酒类的基本香型特征。


4、米香型


米香型酒指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一类小曲米液,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酒种。米香型酒蜜香清柔,幽雅纯净,入口柔绵,回味怡畅,给人以朴实纯正的美感,米香型酒的香气组成是乳酸乙酯含量大于乙酸乙酯,高级醇含量也较多,共同形成它的主体香。这类酒的代表有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广东长东烧等小曲米酒。


5、兼香型,通常又称为复香型,即兼有两种以上主体香气的白酒


这类酒在酿造工艺上吸取了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酒之精华,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独创而戍。兼香型白酒之间风格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截然不同,这种酒的闻香、口香和回味香各有不同香气,具有一酒多香的风格。兼香型酒以董酒为代表,董酒酒质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落口舒适甜爽的特点,风格独特。


以上几种香型只是中国白酒中比较明显的香型,但是,有时即使是同一香型白酒香气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就拿同属于浓香型的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古井贡酒等来说,它们的香气和风味也有显著的区别,其香韵也不相同,因为各种名酒的独特风味除取决于其主体香含量的多寡外,还受各种香味成分的相互烘托、缀冲和平衡作用的影响。


二、按种类分


酒的种类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米酒,药酒等。


白酒


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啤酒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有的国家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


葡萄酒

香的种类,香的种类有哪些-第1张图片-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目前中国国产葡萄酒品质优越,通天酒业生产的通天葡萄酒就是中国国产葡萄酒的代表产品之一。


黄酒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米酒


米酒,酒酿又名醪糟,古人叫“醴”。是南方常见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


酒的种类有哪些


药酒


药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从古传至今的著名药酒有妙沁药酒,现在新兴的药酒有龟寿酒、劲酒等。


千年香文化史

 香,伴随着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源远流长,从发源到断代,见证了中华文明历史兴衰。本文将带大家梳理中国香文化的历史脉络。

一、起源(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07)

(一)新石器时代  

香很可能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远古时期并无文字记载,但是在辽河流域、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这些中华文明早期发源地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的用香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约5000年前。比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就已经出土有原始的陶薰炉,这证明当时的先民已经有用香的习惯了。

(二)商周时期  

自商出现甲骨文,从甲骨文中的“香”字可看出,最早的香是指谷物之香。《说文解字》有言:“香,芳也,从黍作甘。”古人多用香来彰显德行,如《尚书·君陈》云:“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当时香料主要使用的是蒿、泽兰、蕙草等草本类植物,蕙质兰曦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香料最早的用途在祭祀。先秦文献中多次出现的“鬯”是以郁金和黑黍酿造的香酒(郁金是一种芳香草本植物,属姜科姜黄属植物,黑黍是当时的一种珍贵谷物),香气浓郁,品格贵重。鬯不仅用于社交宴饮,更用于祭祀丧葬。

鬯酒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祭品之一,西周还设有“郁人”和“鬯人”,专职用鬯之事。《周礼》中有多处以鬯酒浴尸的记录,说明鬯酒有香气,涂在身上可以除臭。古人将鬯酒纳入祭祀丧葬和社交宴饮等重大活动中,可能也与鬯酒的香气所显示出的庄严、高贵的气质有关。

除了鬯酒以外,与祭祀有关的香料还有“萧”。萧是一种蒿草,有清香气。《周礼》中记载的是萧作为贡品以祀神祖;《礼记》中记载的则是将萧加脂和黍稷一起点燃,从而散发出焦香气。人们认为香料燃烧产生的袅袅青烟可以通神,燃烧后的氤氲之气也能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人们认为这些植物燃烧产生的香烟能够从地面升到天上去沟通神灵,而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后来的道教和佛教,在它们的宗教仪式当中,烟雾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信徒们通过它来传递崇拜的信仰。

(三)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这些草本类植物除了用于祭祀之外,更多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在《诗经》、《楚辞》当中都能看到有关人们佩戴各种各样香草的记载。

  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诗经》《楚辞》现在虽然被认为是文学作品,但是我们能从中蠡测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攻伐战争、礼仪规范、民众生活等历史状况。

《诗经》中的香料种类更为丰富,涉及的香料有蘩、蘋、茅(荑:茅草芽)、蒲、艾、萧、兰、椒、蓍、蒿、蒌、鬯共计12余种。

《楚辞》是一部文学作品,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香草’、'美人’意象群。”正是这种象征手法,使得楚辞得以包罗丰富的香料:一方面是以香草香木象征高洁;一方面诗人或美人佩戴香草以示美好。仅《离骚》一篇就多次出现诗人或美人佩戴香草的形象。《楚辞》中的香料也有用于祭祀的。《离骚》:“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据学者林家骊解释,“椒糈”是以椒香拌和的精米,类似粽子。《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里更清晰地记录了香料与祭祀的关系。

(四)秦朝  

秦朝留下的极少数文献中,均不见有关香料的记载。不过,咸阳博物馆馆藏有一件铜熏炉,座上阴刻篆字“大吉”二字,其年代大致为秦。目前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材料都没有表明秦朝就有外来香料,由此推测,秦朝的用香品种和范围与先秦类似。  

先秦至秦的香料品种多为本土香草,单一香使用多于合香;用香范围也多在祭祀领域,日用并不常见。大规模的“生活用香,迟至西汉才开始”。

二、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  

汉代疆域辽阔,很多蛮荒之地都成为汉朝的版图,除了可供燃烧的草本植物之外,南方热带雨林中出产的一些树脂类香料开始大量出现,比如檀香、沉香、龙脑等等。  

香料散发的芳香一方面使人从生理上产生美好的感觉;另一方面又作用于人的心理,从而拥有庄严、肃穆、安详的心境,久而久之,人们在祭祀和礼用时就自然地使用香料,香文化开始产生。

从秦汉以后,香料的使用仍然没有超出先秦时期的礼用范围,但是香料的品种、产地来源和使用 *** 开始更加丰富起来。  

于是,随之而来用香的方式开始发生改变,其中焚香器具的变化最为深刻。比如汉代出现的博山炉,它在香炉中是非常有名的代表性器物,后人称其为“香炉之祖”。从博山炉的造型来看,它的炉体比以前更深,之所以要加深,就是因为要在炉内放置炭火去熏烧树脂类的香料。  

西汉时期,随着陆海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和南海诸地的香料开始输入中国。《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史记·集解》引韦昭曰:“果为龙眼、离支之属。”韩怀准指出,果布应为马来语K a p u r的对音,即龙脑。《后汉书·李恂列传》记载:“西域殷富,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与此类似的记载还有《后汉书·贾琮传》:“旧交趾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瑇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从这些文献史料的记述中,可以得到汉代异域香料传入中国的信息,其 *** 诸地为主要输出地。  

“汉唐以来,言香者,必取南海之产。”从广州发掘的400余座汉墓中,共出熏炉112件,而在洛阳烧沟发掘的220余座汉墓中,仅出熏炉3件,由此可以推断,不仅香料的来源地主要为南方,熏香之风也是由南向北逐步流传的。

  从汉代香具 *** 工艺和数量来看,熏香之风在汉代益盛。《汉官仪》记载:“女侍史挈被服,执香炉烧熏。”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香薰,就是用来熏香衣服被褥的物品。此墓出土的香料和香具,其中香料包括花椒、佩兰、茅香、辛夷、高良姜、姜、杜衡、蒿本、桂等香料,香具则包括香奁、香枕、香囊、熏炉。墓中出土的香料和香具数量多、品种齐全,说明香料的使用在汉初已经趋于成俗。而且汉代人已经意识到单品香的局限,转而使用多种香料配伍而成的合香。

三、魏晋时期(公元265-公元589)

  魏晋时期是异域香料的正式输入阶段,中国本土香料有逐渐退居其次的趋势。西晋代魏以后,一改曹操时俭朴的作风,皇族门阀阶层开始流行奢侈的生活, *** 着西域胡商的东行。

从史实来看,这一时期有品种繁多的香料输入中国,见于记载的香料有鸡舌香、沉香、檀香、乳香、藿香、苏合香、迷迭香、龙脑香、甘松香、泽兰香等。  

《晋书·贾充传》中记载:“西域有贡奇香,一着人则经月不歇。”皇帝因此甚爱此香,将之赐给了贾充。贾充的女儿偷香赠给她的相好韩寿,贾充因此窥知女儿与韩寿私通,便将女儿嫁给了韩寿。这则故事暗示了即便在魏晋时期,虽然有香料输入中国,但是外来香料仍然不是寻常之物,所以韩寿偷香被贾充察知。贵族士大夫的青睐使得香料的使用范围扩大。一方面,香料继续发挥着香衣香室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外来香料的稀少,因此异香被视为士大夫竞奢斗富的特殊工具。

《晋书·刘寔传》有这样的记载:“(刘寔少贫)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尝诣石崇家,如厕,见有绦纹帐,裀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谓崇曰:'误入卿内。’崇曰:'是厕耳。’寔曰:'贫士未尝得此。’乃更如他厕。”刘寔的回答透露出香料在当时仍然极其名贵,只有少数皇族门阀士大夫才能享用。

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认为沉香可以疗恶核毒肿。但由于沉香资源珍贵,市面上较为稀缺,所以一直没有作为药材大范围使用。  

汉代出现的合香配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曾将不同香料的不同特性类比当时的朝士,这说明他对这些香料的特性了然于心。这一时期合香配方的种类大为增长,用香风气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从王公贵族扩大到文人中间。

如果说汉代香文化的整体风格是高贵与雅洁的话,那么这一时期的香文化则变得奢华和靡丽。祭祀用香仍然以营造庄严肃穆氛围和通神娱神为主,而世俗生活中的用香则由实用性、礼节性的香身净室演变为认同性的竞奢炫富。

四、隋唐时期(公元581-公元907)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更加通达的交通为中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外使和外商进入中国朝贡、经商,香料输入随之大兴。香文化开始有了一种从贵族文化向大众文化普及的趋势,而且也开始由较低层次的精神性追求(竞奢炫富)向较高层次的精神性需求(时尚审美)转变。经过大唐盛世的充分发展,香文化即将迎来它的鼎盛时期。  

在此期间,香料输入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庞大。据统计,葱岭以西地中海以东广大的西域地区输入唐代中国的香料有:旃檀香、郁金香、胡椒、荜拨、诃黎勒、豆蔻、阿魏、贝甘草、苏合香、安息香、龙脑香、龙涎香、乳香、没药等。

《新唐书》里有洛郡望土、利州益昌郡、凤州河池郡、嶲州越嶲郡入贡麝香,台州临海郡贡干姜、甲香,永州零陵郡贡零陵香,广州南海郡贡沉香、甲香、詹糖香的记载。 

 宗教的兴盛对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隋唐时期焚香之盛与宗教兴盛息息相关。道教斋蘸用香颇为讲究,蘸坛焚百合香、降真香等,不得烧檀香、安息香、乳香。道士使用的念珠也是用混合香料制成的。不止道教,佛教同样也有丰富的用香内涵。

《旧唐书·懿宗本纪》记载:“上幸安国寺,赐讲经僧沉香高座。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香料和香器,其中香料有乳香、檀香、丁香、沉香等,香器有香囊、香炉、香盒、香案以及手炉等。  

从汉代到唐代,人们的信仰与崇拜开始向理论完善的宗教方向发展。这一时期,佛教和道教都已发展成熟,它们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深刻影响了人们用香的习惯。在当时人们逐渐发现,以沉香为代表的树脂类香料是如此美好,它们气味独特,来源稀缺。因此这类香料成为了皇家贵族的奢侈品,成为身份财富的象征。唐代的史料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比如建造沉香亭,用沉香做刀柄,打造车轿等等。  

从唐代开始,香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重要方面,在上层社会中,香的使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官员的升迁、比如上朝面君等等重要场合。有一种焚香的炉子叫先炉,它最早是用在佛教仪式中的,后来官员升迁之后都要手捧它在佛像前转圈敬拜。

此外,大臣面君的时候,要口含积舌香,衣服要熏香,以表示臣下对君上的敬重。唐代的诰命出行,她们除了要在宽大袍袖的肘部放置香囊以外,在她们的步辇四周的柱子上也要悬挂香囊,所不同的是,这些香囊是金银制造的。比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球香囊,大小不一,外面是镂空雕花的球套,里面为一半圆形的装有香料的小香托,在行走的状态下,这个香球不管怎么晃动,里面的香托始终处于水平位置。根据当时的文字记载,街市中步辇行过,一路香烟。

唐代这种繁盛、奢侈、高贵的用香方式,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也表明香从宗教领域转移到了人们日常的政治和生活领域。  

除了仪式之外,香料在日常生活中还被用来改善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我们从唐代张萱的《捣练图》中就能很清晰地看到仕女手里拿着的香斗,正如同李商隐的诗句“金斗熨沉香”所描述的那样,当时在富贵人家,熨斗中已经开始燃烧香料了,用这样的熨斗去熨烫衣物,美妙的香气自然而然会留存在衣服之上。

再如后世的熏笼,像一个倒扣的笼子,在里面煮上香汤,把衣服盖在笼上,用升腾的香气来给衣服熏香,我们从明代陈洪绶的《斜倚熏笼图》中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一场景,所谓“斜倚熏笼坐到明”。

斜倚熏笼图

今天寺庙里面烧的线香,在唐代是没有的,当时人们把香磨成粉末状,用木质的阴纹的模具来压制香块,上面有美丽的花纹,在燃烧时点燃一端,顺序引燃,又称为香篆或香印。

据考证这最初也是从寺院中发展起来的,后来进入百姓生活。当时又有百刻香,这种香体积巨大,上面压制有刻度,在燃烧时兼有计时的功能,能够全天候地燃烧,这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用香方式。

同时,唐代的烧香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种更具有文化气息的隔火煎香,即在香炉里面点上炭火,再加上一个贵重材质做成的隔火,然后把香料放在上面,不用明火去烧,而用隔火去炙烤,如此一来没有烟气,只有香味,这是隋唐时代比较流行的品香方式,我们从很多史料、名人的诗句上都能看这样的记载,一般来讲是在文人的雅集和文人的书房内来进行的,是放在文人的鼻端去品鉴的。

五、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  

到了宋代,中国人的用香上升到了又一个高度。

宋代是香料通过贸易传入我国的顶峰时期。宋代进贡的外来香料规模十分庞大。《宋史·太祖本纪》记载了泉州陈洪进贡“白金千两,乳香、茶药皆万计”,“吴越国王进郊祀礼金银、珠器、犀象、香药皆万计”。《宋史·陈氏世家》也有泉州陈洪入贡乳香万斤、龙脑香5斤的记载。《宋史·吴越钱氏世家》记有钱俶若干次进贡大量香料,如乾德元年进贡香药15万斤,又贡乳香两万斤,太宗即位贡香台、龙脑、檀香,又贡香药万斤、干姜5万斤。《宋史·外国列传五》记录了建隆二年,占城国王贡犀角、象牙、龙脑、香药、孔雀四、大食瓶二十;天禧二年,贡乳香50斤、丁香花80斤、豆蔻65斤、沉香百斤、笺香200斤。熙宁十年,注辇国王遣使贡乳香、瓶香、蔷薇水、木香、阿魏、丁香、龙脑。宋代入贡香料的品种和数量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

宋香料的礼用范围也大致与前代相同,仍然是祭祀、宗教、葬礼以及宫用等方面。自唐宋始,宫廷生活中使用外来香料被作为礼制固定下来,在礼制规定的行为和场合中,必须使用香料,不能随意废弃。宋代百官赴景灵宫行香是朝廷的礼仪制度。《宋史·仪卫志二》记述宫中导从的仪仗队中就有“女冠二人,紫衣,执香炉、香盘”和“奉龙脑合二人,衣绯销金袍,并高脚噗头”等执事的介绍。

宋时海上贸易极为繁荣,北宋于开宝四年(971年)在广州设市舶司,其中香料是市舶司的大宗贸易,也是朝廷经费的重要来源。《宋史·食货志下》云:“宋之经费,茶、盐、矾之外,惟香之为利博,故以官为市焉。” *** 抽买香料以获利,甚至以此充作军饷。《宋史·张运列传》有记载:“户部所储三佛齐国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外贸易的畅通,香料开始普及至市井细民的生活。“都人士女,骈集炷香,已而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关扑香囊、画扇、涎花、珠佩。”

关扑是宋代市民的一种赌博游戏,香囊用于关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香囊已成为宋代市民的常用之物。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记载,临安市民嫁娶迎亲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中就有“香球”。这表明香文化已经走下神坛,大众化意味明显。

香文化已然渗透至宋人的日常生活,文人士大夫更是将用香、品香视为一件雅事,并开始出现了洪刍的《香谱》、陈敬的《新纂香谱》以及叶庭珪的《香录》等一批关于香的专著。宋是中国古代香文化真正的成熟和鼎盛时期。

应该说自六朝以后,唐代文治武功强大,社会文化异常开放,传统文化中吸收了很多异域因素。

但是到了宋代,我们又变成了一个文强武弱的社会。经过唐代大量物质文化的积淀,宋代这方面的积累已经非常丰富,因此必须对这些积淀进行自我吸收和消化。加之宋代的文人阶层迅速崛起,为这种消化与吸收提供了绝好的主体。

就用香而言,宋人开始更多地接触到以前只在上层社会使用的香料,文人也更大范围地去使用这些高级香料,比如沉香等等。这从香文化的发展上来讲,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物质无论多么美好,它本身是没有精神和生命的,是使用物质的人群赋予了它精神和生命。

在远古的时候,香被人们使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祭祀品;到了汉唐,香又是皇家的奢侈品;而到了宋代,因为文人的大规模使用,香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它同时兼具哲学性和思想性,成为了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在宋代,中国的用香文化才真正得以成熟和完善。香席不再是贵族之间斗富的场景,而是文人在文房中鼻观参悟,感悟人生,修身养性的媒介,宋代奠定的这种文化基础后来一直影响中国上千年,直到现在,谈起我们中国文化还是这样一个层面:含蓄、深沉、内敛。就如同宋人的品香方式。

从宋代开始,除了隔火熏香的方式,开始大量出现专为文人所使用的一些更完善的香器,其实唐代就已经有了一些圆形的装香的香盒,而宋代又出现了炉盒的搭配和炉瓶的搭配,开始出现了理香的香与香铲,宋人为品香赋予了更多的内容,文人之间的雅集,比如传世宋画中的《西园雅集图》就有香的身影,苏轼、黄庭坚等人经常创作一些有关香的诗文偈子,比如苏东坡的四句焚香偈子:“四句烧香偈子,随风遍满东南。不是文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说的就是这个。

宋代甚至出现了专门为富贵人家制香的职业,做香篆、做香丸、打香饼子。这也从侧面说明,香在社会上的普及。当时的文人阶层已经成为了民间的时尚风向标,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人们要追求风雅,向文人看齐,于是文人带动了用香的社会风气。宋人还开始了对香的高低进行品评,比如当时确定了四大名香——沉檀龙麝,事实上真正使用的香料并不局限于此,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香料。

元代,我国实现了大一统,与南亚、中亚的贸易往来,为元朝运回了大量的香料。《元史》中记载的香料并不多,目前已发现的有龙脑香、沉香、檀香、降真香、龙涎香和茅香。这些香料名称主要出现在《祭祀志》中,可见元代庙堂祭祀使用香料之丰富。

元代基本上传承了宋代的香文化,只是在其中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的粗犷元素,元代更加流行炉瓶等香具的配套使用。

进入明代之后,香文化从广度上发展得更加广阔,经过短暂的异族统治之后,明代出现了一种强烈的汉文化回归的思潮,而它所能直接继承的就是宋,比如香器都在极力模仿宋代,出现了复古的鼎式炉、簋式炉、鬲式炉等等,甚至都要追求紫口铁足。

但是由于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不同,明代的用香文化还是和宋代有了显著的不同。它主要是在用香的深度与广度上有了发展。

明代的用香贯穿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再像唐代用香专属于贵族、宋代用香专属于文人,明代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普通百姓,家家户户都在用香。我们根据明代留下来的大量画作和文字资料能够看到,几乎在任何的生活场景,都能在背景之中看到香炉出现,比如在官场的应酬中,在私宅的闺房里、花园里,任何地方都会有香炉出现。

到明代,炉瓶盒成为固定搭配,明中期以后,被称为“炉瓶三式”,是家家户户都应该有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个家就不像过日子的,可见,用香已经普及到了何种程度。

香除了在这些正式场合出现之外,在人们的日常休闲生活包括一些很有情趣的事件中也能得到体现。比如说,对于读书的文人们来讲一个很香艳的场景就是“红袖添香夜伴读”。再有一些凄美的爱情故事,比如冒襄和董小宛,小宛早天后,冒公子写诗祭奠,其中就提到很多两人一起品香的场景。

六、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

明代是继宋代之后又一个香料朝贡的高峰时期。洪武三年,爪哇国王昔里八达刺遣使来朝,贡物中的香料有胡椒、荜拨、蔷薇露、奇南香、檀香、麻藤香、速香、降香、木香、乳香、龙脑、豆蔻、阿魏、没药、黄熟香、安息香共16种。洪武六年,三佛齐遣使贺正旦并贡方物,其中有肉豆蔻、胡椒诸香。洪武十年,淡巴国贡沉香、速香、檀香、胡椒。洪武十一年,百花国贡胡椒,彭亨国贡乳香、片脑、檀香、速香、胡椒。

如果说明太祖拉开了明代诸番朝贡的序幕,那么明成祖则将诸番朝贡推向了 *** 。明成祖时诸番朝贡的繁盛与郑和下西洋是密切相关的。永乐三年至宣德五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所到之处包括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旧称三佛齐)、淳泥、苏门答腊等三十余国。

跟随郑和出洋的马欢等人著书说,郑和船队所到达的东南亚、印度洋沿岸诸国在历史上均是香料产地,香料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支柱,它们非常欢迎郑和船队到来与之进行贸易。诸番国随使来明朝朝贡时,往往几个外国官员携带一点物品来华朝贡,随行的会有更多的商人、翻译官带着几船香料等番货,准备在民间交易。实际上,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朝贡之外的民间贸易。

清代满族对于汉文化是崇尚的,他们在政治上大量地起用 *** ,清代皇室对于汉文化的学习,对于汉文化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清代,从明代开始流行的“炉瓶三式”开始逐渐演化为一种纯粹的摆设和装饰品,甚至为了摆放的便利和美观而舍弃其本质的用途,比如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的一套炉瓶盒香具,为了适合房间里贴墙的博古架摆放,它们被做成了半圆形,已经完全没有香具本身的实用价值,而成了纯粹的装饰品。

用香在明清另一大革命性的改变,就是线香的发明,将香粉粘合起来, *** 成棍的形状,使其运输、使用都变得极为方便,由此香更加大规模地进入百姓之家。

中国在明清之际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确立,香料贸易也随之零落。而香料的使用范围仍然无出祭祀、宗教等礼用和日常使用之外,基本承前朝余绪。

七、最后的总结

(一)先秦

祭祀用香与生活用香同时出现,佩戴香囊、插戴香草、沐浴香汤等做法已非常普遍。熏香风气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开来。

(二)秦汉

香文化初具规模,熏香风气在上层社会十分流行,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高规格香具,域外的沉香、苏合香、青木香等进入中土。早期道教也开始采用熏香、沐浴香汤的祭礼。

(三)六朝

香料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合香得到普遍使用,熏香开始进入文人生活,道教和佛教也更普遍地使用熏香,形成了宫廷用香、文人用香与佛道用香三个发展线路。

(四)隋唐

香文化长足发展,香品种类更加丰富,香成为礼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整个文人阶层普遍用香,香具也更加适于日常使用。

(五)宋元

香文化进入鼎盛期,香已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香药大量进口,文人成为香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文人不仅用香、制香,而且研究香药及合香之法。

(六)明清

用香风气更加浓厚,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普通百姓,家家户户在用香,香具品种也更为丰富。

(七)当今

香文化遭到断裂,香失去了美化生活、陶冶性灵的内涵,主要作为祭祀的仪式保留在庙宇中,香文化亟待匡正与振兴。

每日一味抗癌中药——一见香,生于山坡草丛,祛风化痰,通经散瘀

一见香

品种来源】本品为萝科植物娃儿藤的根。主要成分为娃儿藤碱、异娃儿藤碱、娃儿藤宁、娃儿藤甲素。娃儿藤生物碱是高细胞毒的生物碱,其中娃儿藤碱可由苯丙氨酸、酪氨酸和鸟氨酸合成而得。此外,尚含黄酮甙、强心甙、挥发油和糖类。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效】祛风化痰,通经散瘀。

抗癌药理

1.娃儿藤宁和娃儿藤甲素可抑制小鼠肉瘤—180、子宫颈癌—14和白血病L—615细胞的生长。

2.娃儿藤总生物碱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在给药期间,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亦有一定的抑制,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试用方剂

1.恶性淋巴瘤、骨关节肿瘤:娃儿藤鲜根适量,酒精少许,捣烂外敷。

2.放射性口腔炎:娃儿藤根,水煎服,每日1次或多次漱口后服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体弱者慎用。

历代评议

1.《草药手册》:“散瘀,催吐;治哮喘痰核,咽喉肿痛,风湿痛,胃痛,腹痛。”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止咳化痰,消肿解毒。”

花瓣越多荷花越美?这30个品种告诉你答案

夏天是属于荷花的季节。虽然近来天气热得离谱,但全国各地纷纷开幕的荷花展却给暑热中的人们带来一丝清凉,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目前,全球范围培育出的荷花品种已超过2000个,类型多种多样。从来源看,荷花分为亚洲莲、美洲莲和亚美杂交莲;从应用看,荷花分为花莲、子莲和藕莲;从花色看,荷花分为单色、复色和洒锦色;从花型看,荷花则分为单瓣、半重瓣、重瓣、重台和千瓣。

荷花的五种花型:1.单瓣;2.半重瓣;3.重瓣;4.重台;5.千瓣。


单纯从美的角度来看,有“凌波仙子”之称的荷花,有人喜欢单瓣,有人喜欢重瓣;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绿色,有人喜欢黄色,还有人喜欢复色。这就像男人眼中的美女:有人喜欢小腿细细的小嘴紧紧的,有人喜欢面如满月笑如大芍药花的,各花入各眼,没有道理可言。


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更喜欢重瓣荷花。原因很简单,相比单瓣荷花,重瓣荷花相对少见,物以稀为贵,而且新品种居多。另外,紧凑繁多的花瓣中蕴藏着成熟、稳重的气质,让人感到一种韵中生韵、香外生香的美。

来自泰国的重瓣荷花品种‘至高无上’


什么是重瓣荷花呢?在植物分类学家看来,单瓣荷花的花瓣数不是固定的,因为不同区域野生莲的花瓣数存在一定波动,大体范围为20至28瓣,多者超过30瓣,关键在于这些花不存在雄蕊的瓣化;


半重瓣荷花具有21至60枚花瓣;


重瓣品种的花瓣至少有40枚,部分甚至大部分雄蕊参与了瓣化;


重台是重瓣荷花的特殊类型,除了雄蕊大部分瓣化外,雌蕊的心皮也瓣化(或泡状),形成了类似“花中花”的结构,如‘中山红台’;

发现于广东中山市的重台型荷花‘中山红台’


千瓣是重瓣品种的极端类型,不仅雌雄蕊全部瓣化,且往往出现多个花心,花被片数特别多,花瓣通常有1000多甚至数千瓣,如‘至尊千瓣’。

花瓣可达1600瓣的‘至尊千瓣’,但可能有些人接受不了这种美,尤其是密恐患者。


下面就介绍30个新优重瓣品种,一起来感受荷花的巅峰之美。


01

1.‘巨无霸’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48至64厘米,成熟叶绿色、表面光滑。花柄高92至115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上始花至9月下旬。着花密,每盆开花14朵。花蕾桃形,粉红色。花态叠球状,花型重台型,花瓣223至262枚。花紫红色,基部淡黄绿色。雄蕊全瓣化。雌蕊泡状至瓣化,心皮14至20枚。花托倒圆锥状、顶面平,极少结实。


该品种花瓣多,不易完全开放,具有浓烈松香味,是选育切花型荷花的亲本。


02

2.‘紫瑞’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89厘米,花柄高130厘米。花期中,6月15日始花,群体花期长。着花密,每盆开花5朵。花蕾卵圆锥形,复色花。花态碗状,花型重瓣型。花瓣162枚,花径22厘米。花瓣尖和中部紫红色,基部花瓣黄绿色。雄蕊部分瓣化。雌蕊部分泡化,盆栽不可结实。


03

3.‘子夜’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13至21厘米,成熟叶深绿色,表面光滑。花高25至45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群体花期中,6月中始花至8月中旬。着花中,每盆开花6朵。花蕾阔卵形,紫红色。花态碗状,花型重台型,花瓣95至112枚,花径12至15厘米。花紫红色,基部橙黄色,变瓣绿色。雄蕊多,附属物淡黄色。雌蕊泡化,心皮8至12枚。


04

4.‘新云锦’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54至70厘米,成熟叶绿色,表面光滑。花柄高66至102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上始花至9月下旬。着花中,花蕾卵形,黄绿色,尖红色。花型重台型,花瓣109至145枚。瓣尖及边缘紫红色,中部白色,基部淡黄绿色。雄蕊数109至136,雄蕊附属物白色。雌蕊泡状或瓣化,心皮8至13枚。花托倒圆锥状,顶面平,极少结实。


05

5.‘精彩’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107厘米,花柄高124厘米。群体花期,着花密,属于丰花品种。花蕾卵圆锥形,绿色。花态碗状,花型重瓣型,花瓣98枚,花粉白色,上部紫红色,中部黄色,基部黄色。雄蕊部分瓣化,附属物白色。雌蕊部分泡化,心皮12至15枚,部分结实。


06

6.‘舞剑’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33厘米。花柄高62厘米,花高于立叶。花期中,群体花期长。着花稀少。花蕾卵形黄绿色。花态杯状,花型重瓣型,花瓣112枚,黄绿色。雄蕊74枚,部分瓣化,附属物淡黄色。雌蕊正常,心皮11枚,正常结实。


07

7.‘锦色’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16厘米,花柄高57厘米,花高于立叶。花期中,群体花期长。着花密,单盆开花6朵。花蕾卵形黄绿色,尖部红色。花态碗状,花型重瓣型,花瓣78枚。瓣尖紫红色,中部淡紫红色,基部花瓣黄绿色。雄蕊83枚,部分瓣化,附属物淡黄色,花药黄色,花丝淡黄色。雌蕊正常,心皮13枚,正常结实。


08

8.‘金叠玉’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84至121厘米,花柄高109至153厘米,花高于立叶。花期中,约6月10日始花,群体花期长。着花较密,单盆开花7至8朵。花蕾阔卵形,黄绿色。花态叠球状,花型为重瓣至重台型,花瓣229至275枚。最外层花瓣黄绿色,内层花瓣瓣尖淡黄绿色,基部淡黄色。雄蕊175至192枚,部分瓣化,附属物乳白色,花药深黄色,花丝淡黄色。雌蕊泡状,心皮12至19枚。


09

9.‘振国黄’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48至55厘米,花柄高65至82厘米,花显著高于伴生立叶。花期中,约6月17日始花,群体花期长。着花密,每平方米10至13朵。花蕾卵形,黄绿色。花态碟状,花型重瓣型,花瓣164至207枚。花黄色,外层黄绿色。雄蕊39至78枚,部分瓣化,附属物淡黄色,花药深黄色,花丝淡黄色。雌蕊心皮13至16枚。


该品种花型饱满,花色为少见的亮黄色,花梗质硬宜做切花,是优良的花莲新品种。与母本‘友谊牡丹莲’相比,该品种花色更深,为亮黄色,且花型更加饱满。


10

10.‘如润’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39至43厘米,花柄高60至70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约5月21日始花,群体花期长。着花密,每平方米花量14至15朵。花蕾阔卵形,黄绿色。花态叠球状,花型重台型,花瓣388至575枚。花浅绿色,基部黄色,最外层黄绿色。雄蕊全部瓣化。雌蕊泡状或瓣化,心皮22至31枚,不结实。


该品种观赏性佳,黄绿色重台型,花态前期合抱,后期叠球状。单朵花期长,花瓣不易凋落,花苞可拍开且与自然开放无异,可用作切花品种。


11

11.‘江南绸锦’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34至50厘米,花柄高72至94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着花较密,每平方米开花14至16朵。花蕾卵形,黄绿色,尖红色。花态前期碗状,后期碟状。花型重瓣型,花瓣89至96枚。瓣尖红色,外瓣淡黄绿色,内瓣淡黄色。雄蕊约76枚,部分瓣化,附属物淡黄色,花药深黄色,花丝淡黄色。雌蕊正常,心皮10至21枚。


12

12.‘南诏禅音’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37至46厘米,花柄高43至63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着花较密,每平方米开花8至10朵。花蕾卵形,黄绿色,尖微红色。花态前期碗状,后期碟状。花型重瓣型,花瓣74至82枚。花白色,基部淡黄色。雄蕊约196枚,部分瓣化,附属物淡黄色。雌蕊正常,心皮15至22枚。


该品种观赏性佳,大花型,花瓣微卷有弧度。花色为极淡黄绿色近白色。与母本‘珠峰翠影’相比,该品种花态更加挺拔,花径更大。


13

13.‘金陵彩虹’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26至44厘米,花柄高34至49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约6月20日始花至8月底。着花较密,每平方米开花8至12朵。花蕾卵形,黄绿色,尖红色。花态碗状,花型重瓣型,花瓣164至178枚。瓣尖紫红色,中部白色,基部黄色。雄蕊165至180枚,部分瓣化,附属物乳白色。雌蕊偶见泡状,心皮8至12枚。


该品种花色复色,瓣中极淡黄色,瓣尖红色,外层花瓣颜色丰富,随开放颜色变淡。


14

14.‘两情相悦’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58至74厘米,花柄高72至99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约6月11日始花至8月下旬。着花密,每平方米开花14至18朵。花蕾卵形,基部绿色,瓣尖红色。花态碟状,花型重瓣型,花瓣111至121枚。瓣尖紫红色,中部浅粉色,基部黄色。雄蕊94至102枚,部分瓣化,附属物淡黄色。雌蕊正常,心皮8至16枚。


15

15.‘铺金叠翠’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49至68厘米,花柄高76至108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约6月20日始花至8月底。着花较密,每平方米开花8至14朵。花蕾卵形,绿色。花态碟状,花型重台型,花瓣157至180枚。花绿色,基部黄色,变瓣顶端有绿色脉。雄蕊108至120枚,附属物淡黄色。雌蕊泡状,心皮22至32枚。


该品种花色新颖,绿色较深。内外瓣分界明显,外瓣宽大,内瓣细碎似菊。高温时花瓣会出现灼伤现象。


16

16.‘神州百灵’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38至54厘米,花柄高72至95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约6月11日始花至8月下旬。着花密,每平方米开花12至17朵。花蕾纺锤形,紫红色,基部绿色。花态碟状,花型重台型,花瓣116至130枚。瓣尖紫红色,中部淡黄色,紫红色瓣脉明显,基部黄色。雄蕊152至163枚,部分瓣化,附属物淡黄色。雌蕊泡状,心皮12至22枚。


17

17.‘南诏故城’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49至83厘米,成熟叶绿色、表面光滑。花柄高71至102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中,群体花期长,6月下始花至8月下旬。着花密,每平方米开花13至19朵。花蕾卵球形,黄绿色,尖红色。花态碟状,花型重瓣型,花瓣160至177枚。瓣尖紫红色,中部黄色,基部淡黄色。雄蕊部分瓣化。雌蕊正常,心皮10至21枚。


18

18.‘蝶羽望舒’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73至104厘米,花柄高79至122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中始花至8月下旬。着花较密,每平方米开花10至14朵。花蕾阔卵形,黄绿色,尖红色。花态叠球状,花型重瓣型,花瓣438至459枚。花白色,基部淡黄色,瓣尖边缘紫红色。雄蕊98至115枚,雄附属物淡黄色。雌蕊正常,心皮22至31枚。


19

19.‘鸡鸣晨钟’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72至110厘米,花柄高111至185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中下旬始花至8月下旬。着花密,每平方米开花12至20朵。花蕾卵形,紫红色脉明显,基部黄绿色。花态碗状至碟状,花型重瓣型,花瓣177至205枚。瓣尖紫红色,中部白色,基部黄色。雄蕊115至212枚,部分瓣化,附属物淡黄色。雌蕊正常,心皮15至31枚。


20

20.‘鸡鸣暮鼓’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86至111厘米,花柄高106至145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初始花至8月底。着花密,每平方米开花16至24朵。花蕾卵形,紫红色脉明显,基部黄绿色。花态碟状,花型重台型,花瓣146至178枚。瓣尖紫红色,中部白色,紫红色瓣脉明显,基部黄色。雄蕊130至152枚,部分瓣化,附属物淡黄色。雌蕊泡状,心皮16至24枚。


21

21.‘南诏雪峰’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58至75厘米,花柄高79至106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初始花至8月底。着花较密,每平方米开花12至18朵。花蕾阔卵形,绿色,尖红色。花态叠球状,花型重瓣型,花瓣475至507枚。花白色,基部淡黄色,外瓣瓣尖一点红色。雄蕊138至156枚,附属物白色。雌蕊正常,心皮11至19枚。


22

22.‘秦淮灯影’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52至89厘米,花柄高69至113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中始花至8月下旬。着花密,每平方米开花12至25朵。花蕾阔卵形,黄绿色,尖红色。花态叠球状,花型重台型,花瓣数373至443。瓣尖紫红色,红色脉纹延伸,基部黄色,变瓣黄绿色。雄蕊完全瓣化,偶见雄蕊。雌蕊全部泡状或瓣化,心皮14至19枚。


该品种为复色重台型,花色独特,颜色丰富有层次,最外层黄绿色、外瓣红色近古铜色、内层变瓣黄绿色,花态饱满。


23

23.‘秦淮桨声’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37至48厘米,成熟叶深绿色、表面光滑,花柄高50至67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中始花至8月下旬。着花较密,每平方米开花7至14朵。花蕾卵形,黄绿色,尖红色。花态碗状,花型重瓣型,花瓣140至153枚。瓣尖边缘红色,红色脉纹延伸,基部黄色。雄蕊28至38枚。雌蕊正常,心皮17至28枚。


24

24.‘紫金朝霞’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52至81厘米,成熟叶绿色,叶尖紫红色,表面光滑。花柄高76至119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中始花至8月下旬。着花密,每平方米开花18至21朵。花蕾卵形,黄绿色,尖红色。花态碟状,花型重台型,花瓣159至180枚。瓣尖边缘红色,中部白色,基部淡黄色。雄蕊230至251枚,附属物白色。雌蕊泡状或瓣化,心皮12至23枚。


25

25.‘草原之梦’



大中型品种。立叶高85厘米,花柄高132厘米。花期早且长,5月14日始花。着花量多,每盆7朵。花蕾卵圆锥形,花态碗状,花型重台型,花瓣245枚。花黄色,雄蕊部分瓣化,雌蕊全泡化。盆栽不能结实。


26

26.‘壬寅旋律’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36至53厘米,成熟叶深绿色、表面光滑,花柄高54至62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中始花至8月下旬。着花繁密,每平方米开花16至28朵。花蕾卵形,黄绿色,尖红色。花态碗状,花型重台型,花瓣316至396枚。花复色,最外层绿色,瓣尖紫红色,中部淡黄色,基部黄绿色。雄蕊几乎完全瓣化。雌蕊泡状或瓣化,心皮9至12枚。


该品种为优秀的切花专用新品种,花色复色,清雅如画,观赏性高,瓶插期5天左右。


27

27.‘壬寅丰收’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57至71厘米,成熟叶深绿色、表面光滑,花柄高59至72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中始花至8月底。着花繁密,每平方米开花23至32朵。花蕾卵形,黄绿色,尖红色。花态碟状,花型重瓣型,花瓣80至98枚。花复色,瓣尖红色,中部黄色,基部黄色。雄蕊148枚,部分瓣化,附属物淡黄色。雌蕊发育正常,心皮10至18枚。


28

28.‘钟山书楼’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45至78厘米,成熟叶深绿色、表面光滑,花柄高49至72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上始花至9月中旬。着花密,每平方米开花26至32朵。花蕾阔卵形,红色。花态叠球状,花型重台型,花瓣209至246枚。花复色,瓣尖紫红色,中部紫红色,基部白色。雄蕊完全瓣化,雌蕊泡状或瓣化,心皮10至14枚,不结实。


29

29.‘秦淮晨雾’



中株型品种。立叶高47至68厘米,成熟叶深绿色、表面光滑,花柄高63至82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早,群体花期长,6月中始花至8月底。着花密,每平方米开花20至25朵。花蕾阔卵形,绿色。花态碟状,花型重瓣型,花瓣295至339枚。花绿色,基部黄色。雄蕊30至89枚,部分瓣化,附属物白色。雌蕊正常,心皮24至34枚,极少结实。


30

30.‘雨落倾城’



大株型品种。立叶高67至88厘米,花柄高75至95厘米,花显著高于立叶。花期极早,5月底始花,群体花期长。着花较密,每平方米开花14至18朵。花蕾卵形,主色紫红色,次色绿色。花态碟状,花型重瓣型,花瓣212枚。瓣尖深紫红色,中下部淡绿色,基部淡黄色。雄蕊约181枚,部分瓣化,附属物白色。雌蕊正常,心皮14至18枚,能结实。


(上述30个品种均由南京艺莲苑花卉有限公司单独或与其他单位联合选育,图片来源:艺莲苑)

(本报记者李欣撰稿)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若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号联系。

茶说(一) I 中华悠久茶文化及市场常见茶种类

中华悠久的茶文化

据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叶而解之。

茶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早在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采摘野茶煎汁治病,后发现饮茶可增进人身体健康,便"煮作美饮",使茶逐步由药料变为饮料。

三国时,对饮茶的好处又有进一步的认识。那时的名医华佗就说过"苦茶久食益思意"的话。明茶圣陆羽代顾元庆在所著《茶谱》中,对茶叶的功用作了全面叙述:"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茶叶对预防和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有好处。在日本,人们甚至将茶看成为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灵丹圣药"。

茶与咖啡、可可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和可可都有不良的副作用。所以绿色环保食品风行的今天,茶更受人们的青睐。茶叶是天然饮料,健身益体,老少皆宜。茶叶含有少量 *** ,可提神醒脑,还含有维生素C、P、B1、B2,可分解油腻,帮助消化,茶碱又能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强心利尿,是更佳的健康饮料。茶叶由药用到成为重要饮料,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成为中国人生活中要素之一。不少人宁可一日无肉,也不可一日无茶。

说到茶不能不提被后世奉为茶神、茶圣的陆羽,他原来是不知父母为何人的弃婴,由僧人拾回寺中收养。陆羽的名字和字(鸿渐),还是他长大后用《易经》算卦,根据所得的口(上草下巫)辞为自己取的。陆羽幼时在寺院备受劳役折磨,十二岁时逃出去当伶人。以后出游各地,刻苦自学,陆续结识了张志和、颜真卿等名士,学识大为增长,所著诗文甚多。因嗜茶成癖,又特别注意研究茶叶生产,三十岁时写成《茶经》。

唐以前,我国饮茶还不普遍。自《茶经》问世,从此“天下益知茶矣”,陆羽一生写过不少书,但“独茶经著于世尔。《茶经》共三卷十章,约七千余字。它详尽地论述了茶的起源、种类、功效、等级,记载了茶叶的采摘、制做的 *** 、工具和时间,叙述了饮茶、煮茶、烤茶的 *** 、风俗以及传说故事等,还对当时全国各茶区以及各地名泉名水进行了评价、考证。《茶经》一书可以说是把唐代以前有关茶业的经验,用客观忠实的科学态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他许多对茶叶、泉水的考证、品评,虽时隔千余年仍被今人奉为典范,他的一些品茶之道至今仍被人间茗客尊为圭臬。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之精深和丰富已经溶于中国历史与文化,品茶入于诗词、小说中比比皆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有栊翠庵品茶一回,中国明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有申子平桃花山品茗一节,现代的老舍著有名剧《茶馆》,就连现代京剧《沙家浜》也安排了一场茶馆智斗。

由于茶溶于人民生活之中,随之便有了以茶为生的商人,从远古贩运茶叶便成为普遍的商业行为,甚至外国商人也把茶叶列入其在中国的采购清单,今日仍有很多中国人在海外经商是以开茶馆创业起家的。八十年代初,北京几个待业青年在尹盛喜带领下,在前门箭楼下用二分钱的大碗茶水完成了创业的原始积累,成为日后颇有名气的商贸集团,这在改革之初崇尚暴利的社会经商环境下,一个企业以微利进行原始积累,并创业成功不能不说是个中国特有的奇迹。

市场常见茶类

1、绿茶

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 *** 工艺经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由于不经过发酵直接烘干,叶绿素没有破坏,茶叶仍保持绿色,故名绿茶。

由于加工时干燥的 *** 不同,在我国的著名绿茶当中,一般的绿茶形状大多是芽茶、眉茶、叶茶、针茶等,喝过茶的茶人大都知道绿茶的制做 *** ,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成品茶或是保持原状的毛尖、毛峰、或是变换手法而成的大方、珠茶等。

2 、红茶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 *** 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用萎凋, 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成江南茶场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黑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3、青茶

属半发酵茶,即 *** 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4、白茶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披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5、黄茶

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安远的安鹿苑)、“黄大茶”(包括广东的广东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6、黑茶

原料粗老,加工时零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南黑”、“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和“南路边茶” 、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

7、再加工茶

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工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8、药茶

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枣茶”、“午时茶” 、“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

9、砖茶

将茶叶 *** 成块状的“砖茶”,主要是便于长途运输和贮藏,供边疆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产于湖南安化的茯砖茶和湖北蒲圻县的青砖茶是砖茶中的佳品。

10、袋泡茶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常常出现茶还没泡开,客人已要告辞的情况,客人一口茶不喝主人准备的茶对双方都感到尴尬,于是袋泡茶应运而生,这是用桑皮纸袋装入事先粉碎的茶叶,倒进70℃热水在两分钟便可成为一杯颜色纯正的茶。但口味较差,一般宾馆中均备此茶,较大型会议中也广泛采用。

普洱茶的本香有哪几种?

普洱茶的香气,既有微观的香,如花香、果香、蜜香等等,也有宏观的香,如品种香、地域香、工艺香、陈香。相比前者,后面的四种香气往往比较少见也相对比较抽象。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如何辨析这四种香气,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复杂的普洱茶香气。

1、地域香

受当地普洱茶树独特的茶树生长环境和地域风貌影响较大,从而使茶叶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香,强调的是产地属性,具有不可复制性。

强调的是产地属性,具有不可复制性。

2、品种香

由茶树品种所决定,通常在新茶时期体现较为明显。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勐海布朗山系普洱茶为例,它的茶树品种类型多样,如同一类型的老曼峨,苦茶种和甜茶种的,它们所呈现出的茶叶香气也会有所不同。

以梅子箐锅底塘为例,品种香复合独特的喀斯特地貌,(ps:品种香和地域香不是割裂存在的,二者往往伴随存在)使这里的茶,新茶时期品饮,茶叶香气中不仅透露着一股淡淡的梅子香,而且喉韵通透,清凉感十分明显。

又如勐海大叶种和勐库大叶种,它们所呈现出的香气类型、风格等,都会有所区别,茶友们可结合过往的喝茶经验来概括总结不同的茶树品种所呈现出的茶叶口感特点。

3、工艺香

由普洱茶全流程的制茶工艺所决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杀青这一环节,杀青温度高低,不仅会使茶叶呈现出不同的香气类型(可结合茶叶不同的香气沸点加以理解),而且也会对茶叶的后期陈化造成极大影响。

4、陈香

陈香源自于茶叶的淳化,通常在一些年份茶里面体现得最为明显,是普洱茶历久弥香,越陈越香,越陈越醇的体现。

总结:

以上四种香气并非独立存在,它们往往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具体体现在普洱茶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的陈化时期。

总体来说,普洱茶的品种香和地域香联系相对紧密,并且各种香气类型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

比如说当工艺香越浓烈时,地域香和品种香就越不清晰;同样,陈香越浓郁,地域香和品种香也会越不清晰。

由此,自然也就引申出普洱茶正确的制茶工艺(特指茶叶杀青)和普洱茶的更佳适饮期的问题,茶友们可结合以上四种香气类型加以思考。

尽管相比起茶汤的苦、涩、甘、甜等具体口感,香气要抽象得多,但只要我们在日常喝茶的过程中善于联想、多加思考,并加以归纳总结,抽象必然能化具像,变得很容易理解。

五种口粮茶选购指南,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茉莉花茶全都有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supercoolman



大家好!我是喜欢研究美食的supercoolman,关注我,带你在吃的路上不迷,还有限时金币奖励哦!

这几年在办公室坐久了,养成了每天喝茶的习惯,一天不喝就感觉少点什么,这几年喝过不少茶叶,也筛选出几款适合自己的口粮茶。我对口粮茶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价格相对实惠,口感也还不错,价格太高的不适合经常喝,因为我自己财力承受不起,当然每个人的承受力不同。下面,我就讲一讲我对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茉莉花茶这5种茶叶的一些理解,并分享一下我平时喝的一些口粮茶,供大家参考!

一、红茶

茶叶一般按照发酵程度来划分,而茶的发酵就是茶叶中茶多酚与多酚氧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来的越剧烈,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越少,红茶就属于发酵剧烈的茶,也叫做全发酵茶,它含有的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比较多,这些就是茶多酚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的产物,也是它们让汤色更深红、滋味更醇厚。红茶比较适合秋冬季节饮用,也是全世界饮用最广泛的茶叶品种之一,很多奶茶熬制也会用到红茶。如果初次喝红茶,可以考虑工夫红茶,比如凤牌滇红、祁门红茶,价格都比较亲民,非常适合作为口粮茶。

最近入秋了,我也开始喝红茶了,我最近喜欢喝天之红的祁门红茶,天之红是祁门红茶的老品牌,我平时买的都是牛皮纸袋半斤装,自己喝也不需要多么精美的包装。

虽然是牛皮纸袋,它带自封扣,内面为铝膜,里面又是两个分装袋,并配有夹子,防潮效果不错。

我买的这款天之红祁门红茶,等级一级,干茶紧细规整,净度挺好,几乎没有杂质、碎渣,品质不错,色泽非常乌润,可以看出发酵程度很高。

冲泡红茶还是很讲究的,不能用100度的水,应该用90度左右的水,冲泡好的天之红祁门红茶汤色红艳明亮,口感柔和回甘,带有比较浓的花蜜香,而且很耐泡,泡上四五杯,颜色也不怎么变淡。


二、绿茶

绿茶是未发酵茶,也是国内产量更大的茶类,绿茶的品种也很多,很多省份都有自己特色的绿茶。绿茶的 *** 工艺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四种,一般都是单一工艺 *** ,当然也有例外,就比如滴水香,它是安徽歙县的特产,就是融合烘青、炒青两种工艺,并且有比较独特的提香工艺,使得它的香气很独特、口感也很丰富。

前两天收到了@食品君 寄来的吴家世茶的滴水香,再次感谢官方的厚爱!!

吴家世茶这个品牌茶叶我还是头一次喝,它家的包装还是蛮用心的,铁罐外层有布纹包裹,内部还用塑料袋对茶叶进行二次包裹,防潮措施很不错。

这次收到的吴家世茶滴水香是2023年新茶,为特级茶,干茶色泽黄绿,呈自然弯曲颗粒状,饱满规整,几乎看不到碎茶,品质挺不错。

冲泡绿茶也不建议用100度的水,水温80-90度左右即可,温度过高不仅会破坏茶叶中营养素,而且口感也会变差。冲泡好的吴家世茶滴水香汤色黄绿透亮,滋味鲜爽回甘,带有很独特的淡淡香气。

虽然绿茶比较适合春季饮用,但平时工作压力大时喝上一杯滴水香,让心情更加舒畅,有助于快速恢复工作状态。


三、乌龙茶

俗话说,夏饮绿,冬饮红,一年到头喝乌龙。乌龙茶我也是这两年才开始喝,虽然很早就喝过乌龙茶瓶装饮料,但真正冲泡出来的乌龙茶是不一样的,那香气更加浓郁,口感也很自然醇厚。乌龙茶最被人熟知的应该就是铁观音了,然后就是大红袍、凤凰单枞,这些知名度都挺高。乌龙茶也属于发酵茶,如果经常喝绿茶的话,可能喝着不太习惯,可以从清香型铁观音开始,这种发酵程度比较低。当然,如果可以接受发酵茶的口感,那就乌龙茶的品种非常多,每一种的味道都不太一样,值得你一个一个去尝试。

我从去年秋天开始喜欢上了肉桂,品牌是中茶海堤,它家的大红袍、老枞水仙都挺不错。

我一般会买铁罐包装,铁罐有两层盖子,内部还有垫纸,包装密封性很好,平时都是用小铁盒一次取一周的量拿到公司去喝。

我家这款中茶海堤肉桂茶,等级一级,色泽乌褐油润,条索粗壮匀整,几乎没有碎渣。

冲泡出的茶汤色泽橙黄,带有独特的桂皮香气,香气也比较持久,口感绵柔回甘,非常不错。


四、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从颜色上可以判断出,黑茶发酵程度更高。这里多说一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知名度很高的普洱茶也属于黑茶,只是普洱茶 *** 工艺与其他黑茶不太一样。要论谁是黑茶始祖,还得是安化黑茶。安化黑茶品牌还是蛮多的,比较有名的有白沙溪、湘溢、八木春、中茶、利源隆等等。大家都知道发酵茶都是论年份的,年份越久茶叶口感越好,当然价格也就越贵了。

我经常喝的是白沙溪茯砖茶,茶叶年份我一般选择3-5年左右的,价格不会很贵,口感也挺不错。

白沙溪茯砖茶采用经典牛皮纸包装,拆开后要注意防潮保存,不建议外层包裹塑料袋,因为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包裹塑料袋会隔绝氧气、影响发酵。每一个茶砖都配有茶刀,方便取茶,这点很用心。

我家这块白沙溪茯砖茶,是2017年生产的,茶砖比较规整,条索很清晰,叶片也比较完整,茶砖中有一定比例的茶梗,这样能让茶砖在压制中松紧适度,更利于发花、排潮,保存时间更长久。当然,经过运输,茶砖四周多少有一些碎渣,这样很正常。

冲泡好的白沙溪茯砖茶,茶色红润明亮,口感顺滑醇厚,回甘味足,并带有特别的木质香、菌花香,如果有时间还是建议煮着喝,口感会更好。


五、茉莉花茶

我打小时候就认识茉莉花茶,因为当时父辈们经常喝茉莉花茶,当时都是经典的塑料装,主要是价格便宜,茉莉花的味道也很吸引人。后来上学后听老师讲,茉莉花茶品质参差不齐,也不好分辨,不建议购买。因此,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对茉莉花茶避而远之,直到去年有位老友送我两盒张一元龙豪,才让我对茉莉花茶大有改观,也让我知道了买茉莉花茶一定要选择老字号,而且价格贵一些的更靠谱。

张一元龙豪,也是铁罐装的,内部还有塑封袋,算是双重保护,并配有封袋夹子,开封后每次取完茶叶,更好用封袋夹子封住,避免茉莉花香气跑掉。

当然,即使封住,茉莉花香气还是很足,我平时把小茶叶盒放公司橱柜,每次进办公室都能闻到清新的茉莉花香。

张一元龙豪,属于特级茶,干茶比较规整,几乎没有碎渣,表面带有白色绒毛。这里有个误区,就是很多人以为茉莉花茶里面茉莉花瓣越多越好,其实恰恰相反。茉莉花茶是通过鲜花窨制而成,窨制次数越多,茶叶吸收茉莉花香气越浓郁,茉莉花也就没有存在价值了。

冲泡好的张一元龙豪,茶色淡黄,茶底也很经久耐泡,茉莉花的清香能维持很长时间,喝上几口满嘴都是清香。

每次加班头脑昏沉时,我都会泡上一壶茉莉花茶,茉莉花香能让我清醒不少。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对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茉莉花茶这5种茶叶的一些浅薄理解,就算是给大家抛砖引玉了。文中分享的五款口粮茶都是经过我亲自品尝口感不错的,当然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感兴趣的可以先少量购买试饮。最后,大家有哪些喝的不错的口粮茶可以在底部留言,咱们相互探讨,共同进步!

看到这的都是真爱粉,来个关注、点赞、收藏、评论!

下期见!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 *** 流,和谐讨论~



闻“香”识 *** :藏香氤氲中的匠心传承

视频加载中...

在藏香发源地—— *** 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氤氲了1300多年的香气依然沁脾。这里有近一半的村民从事藏香 *** 。今年45岁的次仁多吉就是其中之一。

在 *** 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砍削柏木,为藏香 *** 准备原料(6月9日摄)。

在 *** 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启动水磨,将作为原料的柏木碾成木浆(6月9日摄)。

尼木县的“藏香 *** 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 *** 过程繁复,匠人需先用水磨将主要原料柏木碾成木浆,再将木浆晾晒制成香砖。随后,把香砖揉碎,并加水制成香泥,按严格的比例配方加入藏红花、麝香、檀香等数十种香料、药材,塞入牛角挤压成条,晾干后才成藏香。

在 *** 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将柏木浆 *** 成香砖(6月9日摄)。

在 *** 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用水浸润晾晒后的香砖(6月9日摄)。

要保证每一根成型的藏香均匀且笔直,很考验匠人的功底。为了 *** 合格的藏香,次仁多吉在地上一坐就是一整天,挤出的线香铺满房间。多年的制香经历,让他在拥有出众技艺的同时,也患上了职业病——时常关节疼。但次仁多吉不仅坚持至今,还顺应市场,研发了提神香、安眠香等新品种,并扩大了生产规模。

在 *** 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 *** 藏香(6月9日摄)。

在 *** 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研磨药材和香料(6月9日摄)。

十多年前,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次仁多吉背着藏香,跑遍 *** 的大小店铺推销。而今,得益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当地 *** 的大力推广,尼木藏香早已经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商家成为家里的常客,便捷的 *** 也成为藏香销售的新渠道。去年,次仁多吉卖出10万捆藏香,收入约50万元。

在 *** 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 *** 藏香(6月9日摄)。

在 *** 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 *** 藏香(6月9日摄)。

次仁多吉现在的愿望,是多收几个徒弟,让尼木县氤氲千年的藏香味,飘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记者:孙非、格桑朗杰、曹槟

编辑:张善臣、李梦馨、周大庆、卢烨

标签: 种类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