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产自哪个省,鲈鱼产自哪个省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 0
连云港:冬捕丰收渔民乐

2021年1月5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棠渔港码头一片丰收繁忙景象,港区冬捕渔船纷纷返港、满载而归,渔民将收获的新鲜海鲈鱼装卸、分发,及时供应市场。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棠渔港码头,渔民在渔船上展示捕捞的新鲜海鱼。CICPHOTO/王春 摄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棠渔港码头,渔民从渔船上往岸上搬运新鲜海鱼。CICPHOTO/王春 摄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棠渔港码头,渔民从渔船上往岸上搬运新鲜海鱼。CICPHOTO/王春 摄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棠渔港码头,渔民从渔船上往岸上搬运新鲜海鱼。CICPHOTO/王春 摄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棠渔港码头,渔民从渔船上往岸上搬运新鲜海鱼。CICPHOTO/王春 摄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棠渔港码头,渔民从渔船上往岸上搬运新鲜海鱼。CICPHOTO/王春 摄

编辑:胡华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淳安:以鱼护水 以渔富民

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浙江淳安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遗余力保护千岛湖。如今的千岛湖,水清岸绿、鸟鸣鱼跃,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图为千岛湖秀美风光。沈光炎摄(中经视觉)

开栏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 *** 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这一重要科学论断。如今,“两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经济日报今日起开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专栏,报道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

初冬时节,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许源大港渔场又一次上演巨网捕鱼壮景,成群的鲢鱼、鳙鱼被集中包围,争相跳出水面,最终进入定置张网,一网“捞”出有机鱼3万公斤。

巨网捕鱼是淳安千岛湖的一张金名片,是千岛湖渔业文化的精品。“巨网捕鱼不但喜庆,还能创收。爱‘跳舞’的鲢鱼、鳙鱼,每年可为公司带来上千万元旅游收入。”千岛湖鱼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方亮介绍,看完巨网捕鱼,游客还可以品尝千岛湖有机大鱼头。公司也从卖冻鱼向卖鲜鱼转变,让更多有机鱼“游”上百姓餐桌。

淳安县委书记黄海峰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淳安以一条“鱼”开场,从一个单纯的农业生产过程转变为国内外闻名的农业旅游示范项目,讲述的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转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故事。

淳安是全国首个“特别生态功能区”。近年来,淳安形成独具特色的“保水渔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以鱼护水、以水养鱼、以渔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19年,全县渔业经济产值逾10亿元,直接带动当地餐饮、旅游和农产品等产业产值逾50亿元。

双赢来之不易。20世纪50年代末,为建设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由此形成。但当地百姓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大多养起了银鱼、鲈鱼和鳜鱼。水里的鲢鱼、鳙鱼少了,饵料浮游生物多了,造成氮磷富余,千岛湖局部水域曾两次发生季节性水华现象。“鲢鱼、鳙鱼每生长1公斤,就可消耗近40公斤蓝绿藻。”淳安县渔政局负责人介绍,当地如今每年都向千岛湖投放鲢鱼、鳙鱼等鱼种不少于100万公斤,可以有效提高水体净化能力。

好水才能养出好鱼,同样,养好鱼才能保护好水。

由此,一场护水“保卫战”在千岛湖全域系统展开。全面清退网箱养鱼,严厉查处非法采砂,实现千岛湖游船污水零排放。近10年来,拒绝了300亿元的产业项目落地;近5年,连续投入10亿元以上资金治理环境。如今,千岛湖水已是国家一级水体。

一条“鱼”换一种养法,养出了一条完整的旅游服务链。“巨网捕鱼”成为千岛湖旅游的必看项目;“淳”牌有机鱼,成为中国之一个活鱼类驰名商标;以鱼文化为主题的鳌山渔村,推出鱼市一条街和主题民宿。千岛湖的这条“鱼”,也正在“游”入更大的“水池”,以“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引领“保水渔业”模式在全国湖泊、水库复制推广。

界首乡严家村是千岛湖传统渔村。2007年,厌倦“水上漂”生活的渔民严守标办起了民宿。“我家民宿就在村口,如今游客越来越多,我家去年收入大概有20万元。”严守标介绍,去年村里接待游客8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800余万元。

一湖碧水,换一种喝法,效益天差地别。在千岛湖啤酒加工车间,樱桃啤酒、精酿原浆、姜汁啤酒等个性化定制款啤酒整齐排列,直接运往全国各地。以“农夫山泉”等为代表的水饮料产业,正逐渐成为淳安的支柱产业。截至去年底,水饮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39亿元。

不仅如此,在淳安,一片林、一座山、一条街都有可能实现价值转换。今年9月,淳安县“两山银行”授牌,旨在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在“两山银行”帮扶下,东树坑村引进“淳尚谷”旅居养生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模式,将闲置的民房、村集体房屋改造后,统一租给公司,发展旅游和康养产业。“没想到这么偏远的山沟沟里还有游客来长住,房屋每年的租金就有三四万元。”东树坑村村民吴翠云说。

淳安,正以一条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发一湖水的生态赋能,进而实现一座城的华丽转身。(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 平 通讯员 徐燕飞)

聊城市茌平区:科技赋能,一条鱼做到年产值超十亿元

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6日讯 加州鲈鱼因其肉质肥厚、肉味鲜美而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在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有人用六年时间把加州鲈鱼产业从零做到年产值超十亿元。

走进聊城市茌平区一公司的鲈鱼养殖车间,二十多个直径4.5米的养殖缸整齐排列,成群的加州鲈鱼幼苗正在水中游动。“我们是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它的水体比较干净,那么它养出来的鱼的品质这个肉质就非常高。我们在2018年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绿色食品认证,包括无公害认证。“企业负责人朱广泰告诉记者。

“我们这个是直径4米半的养殖缸,有27方水,养了4000条鱼。到明年的五月份会出4000多斤鱼。基本上每斤鱼的售价在25块钱左右。这样,我们这一个缸里销售额能达到10万块钱左右。”朱广泰说。通过室内工厂化养殖,不仅实现全年养殖,还大大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效益也成倍增加。

同时,企业还对加州鲈鱼苗繁育进行重点研发,凭借长势快、规格匀、适合北方生长等优势,公司苗种远销新疆、辽宁、北京等十多个省市。“我们供了美团,京东,朴朴,还有物美和永辉这些大B端。基本上每天的销售量在18万斤左右,高峰期夏天的时候在23万斤左右。”朱广泰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已在龙口、杭州、广州建立三个分公司,通过反季节销售,2021年公司实现年产值12.7亿元。

闪电新闻记者 赵赫 聊城台 王鹏 吴兆旭 聊城报道

拔除排污暗管 灌云燕尾港的鲈鱼回来了

《人民日报》2019年1月25日2版 版面截图

原题:燕尾港的鲈鱼又回来了(新春走基层)

“四腮鲈鱼又回来了!一网下去能捕几百斤,个头大的足有28斤。”燕尾港渔民苏长兵的喜悦之情,隔着 *** 也能感受到。

燕尾港位于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灌河入海口。过去灌河水质好、饵料丰富,燕尾港是远近闻名的优良渔港,这里的海鲈鱼一度远销日韩。但前些年,随着渔港周边小化工企业兴起,海鲈鱼几乎绝迹。

“鱼虾少得可怜。清晨回到港口,把货卸下来拖上秤,香螺100斤不到,梭子鱼只有几条,毛虾几十斤,刨去油费,还要亏损1000多元。”苏长兵回忆说,近300条渔船在港口一停就是五六年。没鱼捕,渔民们只好出去打零工。

海里的鱼虾少了,就是因为旁边的小化工企业太多了。苏长兵说,一些企业偷偷建起直通大海的排污暗管,一些企业废水处理不达标便排放出去……4年前,他带记者沿着燕尾港走了一圈,见到的是林立的化工管道、五颜六色的河水,闻到的是刺鼻的异味。

如今再到燕尾港,周边的化工厂停的停、拆的拆,空气清新了,刺鼻的异味消失了。

上午9时,阳光明媚,一艘编号60288的渔船缓缓驶入港口,苏长兵站在船头,身后是满舱的海鲈鱼。

抓起一条海鲈鱼,掰开腮帮子,“你看,4个腮,这可是我们燕尾港的特产。”苏长兵很是得意。卸货、上称,1350斤,经纪人林海亮记下重量,以每斤25元的价格全部买下。

“今天卖了33750元,除去人员工资和油费,净赚两万多元。一年大概赚了50万元,把前几年的亏损一下挣回来了。”苏长兵说。

鲈鱼产自哪个省,鲈鱼产自哪个省-第1张图片-

去年下半年开始,海鲈鱼在海州湾成群结队出现,随便拖一网就有好几百斤。捕了35年鱼的渔民汪守兵说,近岸海域水质改善,小鱼小虾多了,海鲈鱼到近岸海域觅食,也就多了起来。

海里的鱼多了,加工厂的销售额也跟着翻番。看着进出货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林海亮笑得合不拢嘴,“前几年卖出的水产加起来都不到1000万元,去年销售额一下就涨到5000万元。”他一边给渔民们递烟,一边说,“你们捞多少,我收多少,眼下各地客户都在催货,价钱好得很。”

在灌云县县长朱兴波看来,变化背后是大家的决心和努力。“再也不能用破坏环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了。”2017年以来,灌云痛定思痛,展开力度空前的环境整治,去年,连云港市市长方伟直接分管环保,被称为“环保市长”,“我也成了‘环保县长’,如果再做不好,首先问责我自己。”

目前,化工园区所有排污暗管都已拔除,取而代之的是规格统一的明管。严规之下,工艺落后的化工厂被淘汰,环保达标的企业在严格整改之后才能复产。

入海污染减少了,近岸海域水质改善了。环保部门介绍,去年12月,连云港15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近岸海域12个监测点海水水质全部达标。

《人民日报》2019年1月25日2版

鲈鱼又现白洋淀

来源:人民网

滦河景色。 人民网 付兆飒摄

人民网石家庄9月16日电 (付兆飒)初秋的白洋淀,碧波荡漾、淀风习习、芦苇摇曳,呈现出一幅和谐美景。

“30多年不见踪迹的鲈鱼如今又重新出现在白洋淀了。”今年57岁的安新县小张庄村村干部张福庆从小生活在白洋淀边,他说,鲈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它的再次出现证明白洋淀水质变好了。

不仅仅是白洋淀,距离白洋淀200公里左右的衡水湖现有物种数量亦呈逐年增加态势,湿地鸟类达到327种,其中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70余种。此外,滹沱河、滏阳河、汦河等一批河流相继恢复了河畅、水清、鱼游、蛙鸣的勃勃生机。沿河两岸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有的甚至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群众来遛弯、拍照留念。

这一切无不证明了河北省的水生态环境在逐年向好。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北省各级各部门更是立足京津冀水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坚持以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减排与环境扩容为抓手,全力以赴推进河北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军在16日河北省 *** 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经生态环境部初步测算,今年1月至8月,河北省纳入国家“十四五”考核的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的比例为67.2%,优于省定年度目标17.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实现全消除;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100%。

从重点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看,今年1月至8月,白洋淀湖心区平均水质达到Ⅳ类,同比持续改善。白洋淀8个国考点位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府河、孝义河、瀑河、白沟引河等4条主要入淀河流及上游流域50个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为近10年来更好水平。密云水库上游潮河、白河出境断面,于桥水库上游沙河、黎河出境断面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京津水源上游水质持续向好。衡水湖大湖心点位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标准。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白洋淀流域治理,河北围绕“一淀九河”制定《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工作方案》,建立点位、断面、河流、流域四位一体精细化治理体系,对61个断面和83个排污口逐一制定管控措施,统筹实施污水处理提升、雨污分流改造、人工湿地建设、淀区生态清淤、水动力提升、面源污染控制、生态缓冲带建设、芦苇平衡收割、应急导排等九大类66项工程,确保一河(淀)一策、一断面一策,精准提升流域水质。

为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河北积极推动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京、津两市签订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加强上下游联防联控,与北京、天津出资设立生态补偿金,并申请中央财政给予奖励,用于支持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市相关县(市)实施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037个,总面积1.27万平方公里。

为持续做好流域达标管理,以抓好106个国考重要水功能区达标为核心,河北统筹推进水功能区与国考断面“双达标”,确保国考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稳步提升;加强与北京、天津、山西等上下游沟通协作,制定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积极开展河湖生态补水,1月至8月完成河道生态补水30.97亿立方米(含主汛期水库泄水13.74亿立方米),分别向白洋淀和衡水湖补水7.01亿立方米、0.28亿立方米。

此外,为大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2021年,河北省在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等市启动20条生态缓冲带建设。同时,加大白洋淀、衡水湖、滦河等11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今年在白洋淀、衡水湖、潘家口、黄壁庄等内陆大中型湖库增殖放流鲢鱼、鳙鱼、青虾等水生生物苗种30亿单位,有力提高了水生生物多样性。

赵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统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巩固深化碧水保卫战成果,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良好开局。

(责编:张晓博、祝龙超)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福建宁德:海上田园焕新颜

新华社福州3月16日电(记者庞梦霞)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西安码头乘小艇,在开阔繁忙的航道行驶约十几分钟,眼前的七星海域上便出现连片的渔排和整齐的排房。登上平稳的七星渔排,只见深水网箱中,鱼儿正欢快畅游,养殖户穿梭渔排间撒料劳作。

看着一派春日海上美景,霞浦县宏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祖感慨不已:现在渔排房焕然一新,深水网箱整齐有序,海面清澈,与几年前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章鹏介绍,曾经渔民们以杉木、泡沫作为材料 *** 养殖渔排,风浪来时渔排容易变形、散架、破碎,散落的白色泡沫浮球和残缺腐烂的杉木就成了海上垃圾。此外,粗放落后的传统养殖方式缺少规划,养殖小网箱密密麻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近年来,宁德市开展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清退超规划养殖,改造推广新型塑胶网箱。“木质和泡沫网箱只能使用三四年,养殖户担心台风来时造成损失和污染。”董祖说,“塑胶网箱能使用十几年,深水抗风浪网箱很结实,几百人走上渔排仍然感觉平稳。这些新型网箱深度增加,体积更大,一口深水网箱可以养50吨黄鱼。”

登上面积一万多亩的七星渔排,放眼望去,许多深水抗风浪网箱和塑胶网箱组成了“海上田园”。长宽各18米的深水抗风浪网箱中,黄鱼、海鲫鱼、鲈鱼等正欢快跳跃,网箱里充足的活动空间令鱼儿好似置身毫无拘束的大海。养殖户们说,深水网箱养鱼与野生的口感差别不大,且养殖数量更多,鱼量质齐升,养殖户的收入也增加不少。

经过渔排房,一张张蓝底白字写着“渔排名称+数字编码”的“路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原来,大量的人工养殖渔排好似交通复杂的“海上浮城”。为加强管理,宁德将连片养殖海域或行政村管辖海域划定为1个“海上社区”,并效仿道路门牌,为排房编码。“路牌”上还印有二维码,扫码便跳转出该社区民警的姓名、 *** 等信息。现在宁德建有11个“海上社区”,社区设有医院、商店等。

来源: 新华社

一条鱼,何以游向15省湖泊

浙江日报

临近年末,淳安县千岛湖发展集团总经理何光喜格外忙碌。上午接待黑龙江龙凤湖的考察团,下午马不停蹄赶到安徽省淮南市,签署与淮南高塘湖全方位合作的协议,这也是千岛湖继与江西阳明湖、湖北富水湖、新疆赛里木湖等全方位合作后,“正式联姻”的第6个湖泊。

过去一年,连轴转出差是何光喜的工作常态,但他乐在其中。根源就在于,这条从千岛湖573平方公里碧水里游出的“鱼”,已衍生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千岛湖模式”,帮助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水库湖泊走上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千岛湖已与15个省的20多个湖泊建立了联系合作。

一条“鱼”何以一跃而起,扎入五湖四海?近日,记者前往千岛湖一探究竟。

理念升华

保护鱼就是保护水

初冬的千岛湖分外冷艳,不过东南湖区的一个角落却很是热闹。随着一阵“嘿唑、嘿唑……”的号子声,20多位千岛湖捕捞队队员收拢起一张百余米长的渔网,成群的鲢鳙鱼受到惊吓,争相跳出水面,围观的游客不时掏出手机抓拍,队长叶志清清了清嗓门喊着:“大家再加把劲,这一网少说有10万斤!”

一网打10万斤鱼,大部分捕捞队员并不惊讶,从业33年的叶志清却深感不易。他清晰记得,20年前一网最多能打5万斤,1998年还出现过断崖式下滑:“当时全年只打到70万斤鱼,而上一年还是300多万斤。”除了鱼变少了,叶志清还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千岛湖水面漂浮着一层蓝绿色藻类。

第二年,叶志清又看到同样的景象。经过淳安环保部门专业检测,确认这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千岛湖连续两年季节性‘水华’,让喝惯好水的淳安人接受不了,常有人跑到县环保局投诉。”时至今日,想起当时的情势,担任过6年县环保局局长的陈庆苏叹了口气:“人人都很关心,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当时的淳安,已清退完污染排放高的工业企业,为什么水质突然变差?“水华”发生后,淳安在全县开展了一次思想大讨论,陈庆苏专门带队去武汉东湖和昆明滇池考察。“两大湖泊用鲢鳙鱼治理‘水华’的经验,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我们猜测吃藻类和浮游生物的鲢鳙鱼变少,是导致‘水华’出现的重要原因。”这个猜测得到了上海海洋大学专家的证实。

新安江水电站蓄水后,千岛湖盛产鲢鳙鱼等114种鱼,但在上世纪90年代,千岛湖的鱼卖不出好价钱,淳安百姓选择引入利润更高的鲈鱼和鳜鱼。64岁的余湖南从事多年网箱养殖,他告诉记者,这些外来鱼种以小鱼为食,为了节省饲养成本,大家就用千岛湖的小鱼投饵。“一到晚上,千岛湖边都是一盏盏诱捕小鱼的灯。”

1999年8月,千岛湖发展集团在暴发蓝藻的湖区进行了一场围湖禁捕的试验。3年后,自由生长的鲢鳙鱼不负众望,所围区域的水质指标得到改善,总氮、总磷和叶绿素含量逐年降低。“鲢鳙鱼以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它每增长1千克,大约可消耗40千克藻类。”从事多年水域研究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刘其根说。

突破口终于找到了。同一年,淳安县召开保护水资源千人大会,出台《千岛湖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办法》,保护渔业资源之一次以文件形式出现。更重要的是,经历两次“水华”事件,“保护鱼就是保护水”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数据显示,淳安向全国市场提供的鲢鳙鱼数量,从2000年的220吨稳步增至2019年的4000多吨。

产业升值

综合效益“跃上龙门”

鱼的数量大大增加了,但怎样让这条鱼能够在效益上“跃上龙门”?让百姓从一湖秀水中受益,成为淳安发力的新方向。

如今,几乎每个淳安人都能说出一些千岛湖“鱼跃龙门”的故事,界首乡鳌山村忆山居民宿经营户文圣梅就是其中一个。

“小时候,千岛湖鱼头是喂猪的,走亲访友万万不能送。”文圣梅笑着说,3年前,看到家乡打造鱼文化主题村落,在外闯荡大半辈子的她毅然回村,将自家老房子改造成精品民宿。而今,一个5斤重鱼头就卖200元,每个来鳌山村的游客,不仅能吃上正宗的千岛湖鱼头,还能在体验基地感受打渔的快乐。

“今年营业额突破了40万元,餐饮占四分之一,围绕这条鱼做文章就对了!” 文圣梅高兴地说。在她眼里,鳌山村从不起眼的小渔村,变成网红的3A级景区,正是千岛湖鱼的品牌化,撬动了产业链的拓展。

相比较文圣梅,千岛湖发展集团董事长汪建敏更清楚这条鱼的升值之路。千岛湖发生“水华”那两年,负责经营千岛湖的淳安县属国企“新安江开发总公司”发展陷入困境,后来引入中国林业集团组建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调来懂市场的县农业局局长汪建敏担任一把手。

在那段煎熬的日子,每天晚上,汪建敏都会带着班子成员在南山开发区的大道散步,看着农夫山泉水厂门口来来往往的货车,他寻思着:一瓶千岛湖水都能有如此大的市场,千岛湖的鱼为什么不行?

逆境“求生”的倒逼下,汪建敏发起一场长达10年的品牌创建工作。“之一步就是改变以前卖冻鱼的传统路径。”

为了使捕捞不对鱼造成损伤,工人们发明了一种新式武器——沉浮式活水运渔船,通过调整进排水结构,使鱼在起网后能径直游进船舱。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千岛湖鱼的附加值,汪建敏带着团队又推出一系列品牌化战略举措:注册“淳”牌商标;用“千岛湖”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向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申请活鱼有机认证……

千岛湖鱼的价格随之翻了数番,来千岛湖吃鱼头成为一种时尚,不少鱼文化衍生品也开始出现。2006年,汪建敏与日韩等国渔业同行交流时听到“鱼拓”(用鱼进行绘画的技法和艺术)这个新词,“回来后,我们就创办了国内首个鱼拓社,一捕到稀罕的鱼便进行创作。”汪建敏说。

涟漪渐起,鱼拓艺术从淳安走向国外,单幅价格低则几千元,高则数万元,并延伸到服装、书籍、文创产品等方面,相关作品被淳安多次当作礼品送给国际友好城市。为了全面展示鱼文化,2015年,千岛湖发展集团还创建“千岛湖鱼博馆”,这是省内首家专业鱼文化博物馆,藏有千岛湖全部114种鱼类的标本。

探索升级

“千岛湖模式”增活力

经过20年探索完善,“千岛湖模式”渐渐清晰:以鱼为基础,淳安形成了“养殖、管护、捕捞、烹饪、旅游、文创”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这一模式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千岛湖渐渐成为国内许多大中型湖泊水库学习的对象。

“师傅,为了冬天捕捞少伤鱼,我们需添置3000米长的渔网,向您咨询一下渔网规格。”晚上9时,千岛湖发展集团水科所所长王金朋的手机弹出一条微信消息,发来信息的,是江西省崇义县阳明湖渔业分公司副经理陈伦芳。王金朋略一沉吟后回复:建议刺网高度在16米左右。

每隔两三天,王金朋都会收到陈伦芳“请教”的微信,全程指导对方巨网捕鱼的每个细节。如此高频率的互动,源自去年7月,千岛湖发展集团和崇义县章源控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后者出资100万元购买“千岛湖模式”整套经验。“在国内湖泊水库中,‘千岛湖模式’是超前的,它走过的路,阳明湖正在走。”陈伦芳说。

阳明湖是赣州市中心城区备用水源地,其中有3.8万亩水域面积位于崇义县。2017年,网箱养鱼经过全面整治后,湖面水质大大改善。“但如何从长远角度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大家心里都没谱。”陈伦芳告诉记者,与千岛湖牵手后,渔业资源成为两大湖泊合作的首要领域,阳明湖向千岛湖派出两批20多人驻点学习,千岛湖发展集团也多次派出技术骨干现场教学。

经过1年磨合,陈伦芳明显感受到阳明湖的变化。“以前1个月捕不到两万斤,现在使用千岛湖‘拦、赶、刺、张’的捕鱼专利,半个月就能捕近10万斤,更重要的是,技术人员还学会监测环保数据,定期用增殖放流调节水质。”陈伦芳笑着说,和产自千岛湖的鱼一样,阳明湖的鱼也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过年前阳明湖将开出之一家生态鱼馆,鱼博物馆也进入筹划阶段。

江西阳明湖的鱼卖得越来越紧俏,600公里外的湖北富水湖也因为“千岛湖模式”植入,正悄然发生变化。半年前,千岛湖发展集团通过技术入股,成立中林富水湖发展公司参与开发富水湖旅游。12月初,中林富水湖发展公司总经理仇兆勇和同事们定下富水湖的旅游发展规划,首次提出要凸显鱼元素。

“富水湖拥有13万亩水域,我们将投入1050万元打造一个鱼趣乐园,集渔文化展示、渔业观光、渔业休闲、渔业科普等众多项目于一体。”仇兆勇说。

从鱼种培育到渔政管理,从捕捞生产到销售烹饪,从文创开发到旅游规划……如今,“千岛湖模式”已不仅是简单的投放鲢鳙鱼保护水质,而是覆盖多个方面的渔业产业体系,淳安对于“千岛湖模式”的探索仍未止步。

今年以来,淳安相继推出一系列支持措施,比如设立“中国大水面生态净水研究中心”,针对“千岛湖模式”的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挂牌成立“中林两山学院”,为人才培养提供渠道;与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千岛湖模式”学术研究再上新台阶。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淳安提出新目标——“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千岛湖”将在全国遍地开花。本报记者 刘健 通讯员 方俊勇 陈航

“中国海鲈之都”花落珠海

一条鱼游进了大市场,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鱼”。11月7日,“中国海鲈之都”授牌仪式暨广东省海鲈协会成立大会在珠海举行,届时还将迎来海鲈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海鲈产销订货会、第三届“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海鲈盛事,助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蓝子”建设,充分展示珠海市海鲈产业的新成果,进一步提升海鲈之都的产销能力和知名度。

海鲈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

经过严格评审,“中国海鲈之都”国字级殊荣花落珠海,这是继白蕉海鲈2009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获得“中国海鲈之乡”、2017年获得“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称号之后,珠海海鲈斩获的又一项国字级荣誉桂冠。

说起珠海人养海鲈的历史,要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在珠海就有水产养殖户开展海鲈养殖,核心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斗门区白蕉镇、乾务镇等地。此后,珠海市和斗门区依托农业科技、政策扶持、品牌推广、产业升级,形成以市、区、镇、协会、养殖户和企业联合打造的更具特色的水产优势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鱼”。

珠海“白蕉海鲈”产业体量、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断增强,质量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社会关注力不断提升,农户增收不断提高,海鲈产业经济效益显著。

数据显示,2018年,珠海市海鲈养殖面积3.1万亩,产值21亿元,产量约占全国海鲈养殖产量的50%、全省海鲈养殖产量的80%,产业带动全市1600多户农户参与产业经营致富奔康,形成集海鲈苗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示范、仓储冷链配送、加工物流贸易等全产业链格局,成为珠海市和斗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示范性产业。

其中,“白蕉海鲈”的主产区——白蕉镇的水产养殖业面积6.37万亩,成为全国更大的海鲈生产基地,海鲈年产量占全国的47%。特色品种白蕉海鲈养殖面积2.4万亩,2018全年总产量达9.6万吨,产值达15.36亿元,通过“龙头企业+基地+渔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鱼种、饲料、渔药、流通、加工、质量安全、品牌塑造、技术服务配套完善的全产业链。

带领养殖户走上致富路

上世纪80年代,昭信村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为主,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但收入甚少。村干部吴郁光介绍,村民林金华、陈明照、赵长杰等人是村里之一批“吃螃蟹”养殖海鲈的人。

“当时鱼苗的运输条件简陋,养殖户在塑料布外面套一层编织袋,再搭乘公交车和长途车将宝贵的鱼苗运回来,这样折腾下来,鱼苗成活率不到四成。”吴郁光介绍,“如今,我们的鱼苗大多来自福建漳州等地,拥有专业的配送车辆。”

咸淡水交界的独特地理位置,让“白蕉海鲈”产业做大做强。这些年,村里陆续成立了粤盛水产销售合作社、联生养殖场、进才水产养殖合作社,建立了昭信村市场,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对全村水产品实行统一销售。这些措施吸引客户主动上门订购,减少了中间商差价,大大降低了“白蕉海鲈”的运输损耗和销售成本。

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珠海市和斗门区近年来不断加强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海鲈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做大做强海鲈产业进程中,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企业除了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支持之外,还与养殖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解决他们的销路问题,让养殖户无后顾之忧,安心养鱼。

目前,海鲈产业的发展已经在珠海带动了1600多户养殖户走上致富之路,成为珠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示范性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斗门区还在全力建设白蕉现代农业示范园,总投资约20亿元,进一步将“白蕉海鲈”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现代渔业更具特色、更具规模、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品牌。

采写:南都记者 袁平峰

提醒

“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本周末上演

授牌仪式和广东省海鲈成立大会召开后,第三届“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即将举行,广大旅游爱好者和美食达人有口福了。

记者从斗门区白蕉镇获悉,第三届“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将于11月9日至10日在白蕉镇虾山村举办。此次旅游文化节以“古朴集市”为亮点,结合白蕉镇本地的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水上婚嫁、客家美食等,让游客实景体验民风民俗,以整个虾山村为活动场地,让游客置身于古村落体验有别于现代城市的特色乡村文化。

作为珠江口的一方沃土,白蕉镇形成了特有的疍家和客家民俗风情。水乡风情浓郁、植被丰富、风景秀丽,自然风光与乡土民情和谐统一;水上婚嫁、沙田民歌、虾舞、客家咸茶、艾饼等民俗文化饱含着白蕉山水田园的氤氲气息。

本次“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上,一系列如文化表演、吉祥物快闪、现场美食游戏摊位互动体验等活动将精彩上演,广大市民和游客可从珠海市自驾车或者坐公交车前往游玩,体验海鲈文化、海鲈美食,感受亲子体验互动,参与动画创作比赛、摄影 *** 及闯关游戏等活动。

知多D

白蕉海鲈究竟好在哪里?

海鲈肉质肥厚坚实、无肌间刺,嫩白爽滑、味清香,营养价值高。

此前,曾有国内学者对海鲈、鲑、带鱼、黄花鱼、鲅、鲳、鳜、中华鲟、鲢、鳙、罗非鱼、武昌鱼、鲤和草鱼14种市售商品鱼肌肉和内脏脂肪中EPA(二十碳五烯酸)、DHA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除鲤和草鱼外,无论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其脂肪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EPA、DHA。特别是海鲈,其肌肉与内脏脂肪中的DHA含量居所有被测样品之首,占其脂肪酸组成的18.6%~20.1%,比被检测的鲑DHA含量高出近5个百分点。可以说,海鲈是众多渔业品种中的DHA之王。

除了味道鲜美之外,传统中医和现代营养学分析都表明海鲈有着独特的药用食疗价值。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海鲈富含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糖类、无机盐、烟酸、尼克酸、钙、磷、钾、锌、铜、铁、硒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脾胃、补肝肾、化痰止咳的功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能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水肿等症状。

同其他产区的鲈鱼比较,白蕉海鲈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鱼体背厚、肚肥、口大、腹白,鱼身颜色偏深、银光闪亮;肉质鲜嫩、透明,入口嫩滑清甜、清香无腥味的特征。

白蕉海鲈怎么做好吃?

本次“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有两条美食街和“一家一品”美食户,其中一条美食街是“海鲈美食”主题,以“白蕉海鲈”为主料所烹饪出来的特色菜肴,以“一鱼十吃”的方式展示海鲈特色吃法。

其中,清蒸鲈鱼的烹饪技巧以蒸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是广东省特色传统名菜之一;松鼠鲈鱼是江苏省传统名菜之一,因形似而得名,外脆里嫩,甜鲜可口,是一道颜值与味道并存的美味佳肴;此外,还有青柠蒸深海鲈鱼、腊味蒸海鲈鱼、私家酱蒸海鲈鱼、蒸葱油海鲈鱼、鲜花椒浸海鲈鱼、锡纸烤鲈鱼、香滑鲈鱼球、鲈鱼浓汤等。

江西定南:“鲈”跃喜丰收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原创稿

工人们正在进行捕捞作业,呈现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詹继成摄

工人们正在进行捕捞作业,呈现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詹继成摄

工人们正在进行捕捞作业,呈现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詹继成摄

工人们正在进行捕捞作业,呈现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詹继成摄

工人们正在进行捕捞作业,呈现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詹继成摄

人民网定南12月15日电 12月15日,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岿美山镇定南合营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鲈鱼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进行捕捞作业,呈现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定南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突出优势,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促进水产品质量效益提升,促进传统养殖向特色养殖、现代化养殖转型,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邱烨、詹继成)

燕尾港的鲈鱼又回来了

“四腮鲈鱼又回来了!一网下去能捕几百斤,个头大的足有28斤。”燕尾港渔民苏长兵的喜悦之情,隔着 *** 也能感受到。

燕尾港位于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灌河入海口。过去灌河水质好、饵料丰富,燕尾港是远近闻名的优良渔港,这里的海鲈鱼一度远销日韩。但前些年,随着渔港周边小化工企业兴起,海鲈鱼几乎绝迹。

“鱼虾少得可怜。清晨回到港口,把货卸下来拖上秤,香螺100斤不到,梭子鱼只有几条,毛虾几十斤,刨去油费,还要亏损1000多元。”苏长兵回忆说,近300条渔船在港口一停就是五六年。没鱼捕,渔民们只好出去打零工。

海里的鱼虾少了,就是因为旁边的小化工企业太多了。苏长兵说,一些企业偷偷建起直通大海的排污暗管,一些企业废水处理不达标便排放出去……4年前,他带记者沿着燕尾港走了一圈,见到的是林立的化工管道、五颜六色的河水,闻到的是刺鼻的异味。

如今再到燕尾港,周边的化工厂停的停、拆的拆,空气清新了,刺鼻的异味消失了。

上午9时,阳光明媚,一艘编号60288的渔船缓缓驶入港口,苏长兵站在船头,身后是满舱的海鲈鱼。

抓起一条海鲈鱼,掰开腮帮子,“你看,4个腮,这可是我们燕尾港的特产。”苏长兵很是得意。卸货、上称,1350斤,经纪人林海亮记下重量,以每斤25元的价格全部买下。

“今天卖了33750元,除去人员工资和油费,净赚两万多元。一年大概赚了50万元,把前几年的亏损一下挣回来了。”苏长兵说。

去年下半年开始,海鲈鱼在海州湾成群结队出现,随便拖一网就有好几百斤。捕了35年鱼的渔民汪守兵说,近岸海域水质改善,小鱼小虾多了,海鲈鱼到近岸海域觅食,也就多了起来。

海里的鱼多了,加工厂的销售额也跟着翻番。看着进出货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林海亮笑得合不拢嘴,“前几年卖出的水产加起来都不到1000万元,去年销售额一下就涨到5000万元。”他一边给渔民们递烟,一边说,“你们捞多少,我收多少,眼下各地客户都在催货,价钱好得很。”

在灌云县县长朱兴波看来,变化背后是大家的决心和努力。“再也不能用破坏环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了。”2017年以来,灌云痛定思痛,展开力度空前的环境整治,去年,连云港市市长方伟直接分管环保,被称为“环保市长”,“我也成了‘环保县长’,如果再做不好,首先问责我自己。”

目前,化工园区所有排污暗管都已拔除,取而代之的是规格统一的明管。严规之下,工艺落后的化工厂被淘汰,环保达标的企业在严格整改之后才能复产。

入海污染减少了,近岸海域水质改善了。环保部门介绍,去年12月,连云港15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近岸海域12个监测点海水水质全部达标。

标签: 鲈鱼 哪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