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一
用料
食材 | 用量 |
山楂 | 17克 |
甘草 | 5克 |
陈皮 | 10克 |
干乌梅(不是用糖腌过的那种) | 8-10颗 |
洛神花 | 7克 |
冰糖 | 120克 |
干桂花 | 1小撮 |
详细步骤
步骤 | 图片 | 说明 |
步骤一 | 步骤一 | 准备材料 |
步骤二 | 步骤二 | 除桂花外的干果用水清洗后入锅(可以装入茶包袋中),加入冰糖 |
步骤三 | 步骤三 | 加2升水煮30分钟后加入桂花即可。 |
步骤四 | 步骤四 | 冷藏后更好喝。 |
做法二
用料
食材 | 用量 |
乌梅 | 42g |
山楂 | 21g |
陈皮 | 15g |
甘草 | 5g |
洛神花 | 4g |
桑葚果 | 10g |
冰糖 | 35g |
水 | 1100g |
干桂花 | 适量 |
详细步骤
步骤 | 图片 | 说明 |
步骤一 | 步骤一 | 准备好食材; |
步骤二 | 步骤二 | 将所有食材清洗3遍去掉灰尘渣滓; |
步骤三 | 步骤三 | 倒入破壁机杯体内; |
步骤四 | 步骤四 | 放入冰糖; |
步骤五 | 步骤五 | 加水至1100g的水位线; |
步骤六 | 步骤六 | 盖上杯盖,启动花茶功能; |
步骤七 | 步骤七 | 煮好完全冷却后过滤,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即可,喝的时候撒一点干桂花味道更加好; |
步骤八 | 步骤八 | 成品; |
步骤九 | 步骤九 | 成品 |
花叔蜀——新派川菜品牌领导者
看得见的新鲜、尝得出的美味
菜品齐全,享受多样美味
快速出餐,减少用餐时间
致敬传统 融合创新
回归中式餐饮的“锅气”!
敛肝木之阳、化蛔虫、去坏肉,夏季饮品酸梅汤主料乌梅了解一下夏天到了,酸梅汤的季节。以前,Crea也是这么认为,酸梅汤只是夏天的一种解暑饮料而已。总结下优点就是好喝,还解腻。
但是自从看了彭子益彭老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后,Crea 对乌梅有了格外的关注。一个乌梅,一个白糖,两个药食同源的东东,居然可以治一种叫温病的病。
说起温病,《内经·阴阳别论篇》在讲到脉象及其对应的治病时有一句:“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具体意思不说了,把这句话拿出来主要是让大家感受一下曾几何时,温病是多么要命的一种病,不过后来被张仲景老先生K.O.了。后来说起温病也是一个相当能引起话题的医学名词,用互联网词语描述一下就是“自带流量”。
温病如果大家想有入门的了解可以参考Crea之前的文章不感冒不咳嗽一上来就头疼、喉肿痛、发热,酸梅汤试一下
我们用简单的一个思维来推理一下,温病是一种曾经比较厉害现在被误诊没治好也挺麻烦的一个病,乌梅白糖汤可以治病在荣卫、脉洪大那种温病,所以会不会对乌梅白糖这组CP(组合)肃然起敬。
好了,下面我们聊一下今天的主角——乌梅。
乌梅之于温病
彭老爷子在讲温病时说:温病,是人身肝胆木火偏于疏泄造成的。五行里,肝作为脏,胆作为腑对应的都是木。足少阳胆经对应的是甲木,足厥阴肝经对应的是乙木。甲木为相火,乙木为风木,相火本来应该下降封藏在肾水里,但是甲木不听指令私自外泄,如果伤及在荣卫,在表则会造成人发热不恶寒、头痛身痛,甚至发热较重导致中虚而引起神智昏迷、精神倦怠。
乌梅这时候起什么作用呢?收暴安良。把相火收回来,并安抚肝木。所谓敛相火而大补肝之木气。彭老说:“木气动于上必虚于下。”简单说就是肾水对相火的封藏弱了相火才跑出来的。
彭老认为,乌梅收敛木气却不会因为收敛的力道过猛而使气机不顺畅,能生津液,有酸甘两味可生阴,最适合温病的虚证,是治疗温病的要药。
因为乌梅具有收敛的性质,所以在胃热初起的时候不适合用乌梅收敛。但在彭老医案中,有一温病半个月,舌苔黄黑而干,同时出现潮热、腹满,十日不大便的病人,彭老重用乌梅生胃液和木气而使病人痊愈,是因为此时的热是胃液干枯导致的,非胃热初起时。
李时珍曰:“梅,花于冬而熟于夏,得木之全气,故最酸。胆为甲木,肝为乙木。人舌下有四窍,两通胆液,故食酸而生津。”
看完彭老关于乌梅白糖汤的论述,再看时珍的这一句“说梅”,Crea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过,梅虽好也不要多吃,吃多了会损齿伤筋的。
乌梅之于乌梅丸
乌梅丸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是治蛔厥的专方。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伤寒杂病论》)
关于乌梅,《神农本草经》曰:味酸平,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 去青黑痣,恶疾。生川谷。
唐容川说:“乌梅极酸,能敛肝木之阳,能化蛔虫,能去坏肉,此是以木来克土,酸能收之义。”
《内经》曰:木生酸,酸入肝。乌梅丸中君药乌梅味酸,入肝,安蛔。方中还有辛味、苦味之药,“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这就是乌梅丸治蛔虫的三部曲。当然,乌梅丸的治证不止如此,乌梅的主场,这里就不细说了。
乌梅之于己亥年五运六气
Crea喜欢看关于五运六气的一些内容,“运气”一词来源于此。从五运六气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然变化的规律和人体发病的规律。我们一起来简单地看一看。
从时间上来说我们正处于己亥年三气时段:2019/5/21 15:00-2019/7/23 11:00。主气少阳相火,客气为厥阴风木。徐文兵老师对于三气这两个月的总结是“今年土运不及,土不足,风来克,预计这两个月风火相煽,不太好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从小满后,大风呼呼刮,反正Crea是感觉到了,因为发型总是被吹垮......还有之前的二气,当时的客气为太阳寒水,立夏正在此范围内,不像往年立夏后温度普遍比较高了,今年立夏温度普遍有些偏低,之前不是还有下冰雹的报道嘛。
风木克中运之土,风气流行,木克土。厥阴风木司天,治疗厥阴客气,“肝苦急,急食甘而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也就是说肝气不足的用辛味来补其发散之力,太过的用酸味来泻,甘味来降缓风速,以此来减少风木引起的破坏。
铺垫这么多,终于要说到乌梅了,乌梅敛相火而大补肝之木气。上面说的乌梅丸对应的就是厥阴证,风木克土,中气乃败。彭子益说:“乌梅大生木液,而补木气。风盛则木气自伤,惟乌梅能补木气也。”
另外,乌梅味酸,酸可泻肝,如果肝气太盛,可以用乌梅。从彭老爷子的话和乌梅的本性来说,Crea认为乌梅可以平衡肝胆之气,补不足而损有余。从这点来看,酸梅汤特别适合这种气候饮用,有实火、痰湿重的亲慎用。
乌梅的搭档们
中药上有对药一说,就是说几种药配用起来可以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来看一下。
乌梅与木瓜
乌梅酸涩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上能敛肺止咳,下能涩大肠止泻,还能止血、安蛔、生津。木瓜酸温入肝、脾经,既能益筋血、疏肝活络,又能开胃生津消食止渴。酸不收敛湿邪,温不燥裂伤阴。
两药配合,酸甘化阴,养胃生津,柔肝疏筋,理脾化湿。用于治疗慢性胃疼,胃阴不足,口燥少津,食欲不振,舌红苔少之症。(《中医临证对药大全》)
乌梅与黄连,也是一组对药,二者配合苦酸温涩,清热燥湿,涩肠止痢。用于湿热久痢,大便带脓血;或纳谷不化,不欲饮食,口干、口苦、得酸则适者,比如慢性胃炎胃酸者。(《中医临证对药大全》)
乌梅与蛇床子,温阳补肾,收敛固脱,补收相施。用于治疗妇人产后阴脱,阴痒症,如产后子宫下垂, *** 子宫下垂, *** 壁膨出, *** 炎等。(《中医临证对药大全》)
Crea写文章重在分享中医知识,不建议大家单纯靠文章内容来诊断病情。Crea希望能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学中医,通过大家自己的努力成为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之一道保险。
如文中涉及剂量仅供参考,治疗需要医生辩证。
分享养生知识、探讨健康哲学、共享轻悦人生,欢迎点赞关注哦^_^
炎炎夏日,清热解暑佳品以酸梅汤为佳。古籍中记载“土贡梅煎”就是最古老的酸梅汤,我们现在喝到的酸梅汤是清宫御膳房为皇帝 *** 的消暑解渴佳品,后来流传到民间。暑热难消,快来跟药师学习熬制“专业版”的解暑酸梅汤吧。
酸梅汤的组方酸梅汤由乌梅、干山楂、陈皮、甘草、桂花、冰糖熬制而成,冰镇后饮用。其中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效,用于肺虚久咳、久泄久痢、虚热消渴;山楂可开胃消食;陈皮和桂花有提神醒脑之功效。
原料配比及 *** *** 乌梅30g、干山楂30g、陈皮10g、甘草5g倒入锅中,加适量水浸泡15分钟,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继续煎煮30分钟,关火前3分钟加入桂花,最后加入冰糖(依据个人口味添加)调味即可。
喝酸梅汤的注意事项市面上销售的酸梅精冲泡的饮品并不能代替酸梅汤。因为酸梅精中可能加入香精、色素、盐、糖等添加剂,喝太多对身体健康无益。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用酸梅汤,感冒发热、咳嗽痰多、胸膈痞闷、菌痢肠炎初期、有实邪者忌服。女性在月经期间及分娩前后需慎服。从炎热的室外进到室内不宜马上进食冰镇饮料,容易引起胃肠道痉挛及胃肠黏膜血管的收缩,容易导致腹泻的发生;也会引起皮肤黏膜血管的收缩,不利于汗液排出体表。
文/何羽(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中药房配酸梅汤”火了 服用中药代茶饮应遵医嘱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酸梅汤的中药饮方走红 *** ,各地网友纷纷到中医院、中医馆购买,相关话题也一度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在浙江多家中医院的互联网售卖平台,因为开方子甚至出现了服务器被挤爆的情况。
一大早,浙江省玉环市市民张倩倩就来到当地的中医馆购买酸梅汤配方。经过诊断,根据她的体质,中医师在传统的乌梅、红枣之外,加入了黄芪、党参、炙甘草这几味药,为她配制了专属的“乌梅汤方”。乌梅汤就是大家俗称的酸梅汤,配方相差不多,只是少了一点辅料。
玉环市市民 张倩倩:因为我平时很喜欢喝奶茶,最近在网上也刷到关于这个乌梅汤的片段,所以特意来尝试一下。我觉得这个相比奶茶来说,非常养生。
一杯奶茶往往十几块,但酸梅汤通常只有一两元钱,物美价廉,又有新意,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原因。
湖州市长兴县市民 章敏鑫:平时自己也比较喜欢喝,这个价格也不贵,网上看到我们长兴县中医院有,我就来配一配,一共配了4人份。
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浙江省各地不少中医院都迎来了酸梅汤销售高峰,医院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量以及“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器能力。
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 叶文怡:我们互联网医院办公室建立了统一的服务中心,安排了8名专职工作人员,解答大家的疑问以及处理相关的需求。药品的准备,药品的控制环节增派了大量的人手,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让大家尽快收到这个茶饮包。
个人体质有差异
服用中药代茶饮应遵医嘱
酸梅汤可清热解暑,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不过专家提醒,虽然这是种常见的中药代茶饮,但在饮用时,还需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遵医嘱服用。
酸梅汤的主要原料有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基本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特有功效,但服用时也有讲究。专家建议,酸梅汤虽有一定保健作用,但在饮用时,还需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特别情况下,要遵医嘱服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汤军:酸梅汤比较适合出汗多、口干、胃口不好的人。像那些脾胃虚寒,平常容易拉肚子的人是不适合的,还有孕产妇人群慎用。我们在选择饮料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自行跟风,更好是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
与此同时,“酸梅汤”等类似中药茶饮是否进医保的问题也引起关注。日前,杭州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发布告知书,“酸梅汤”等产品属于中药保健类饮品,保健药品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
专家提示
中药代茶饮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对普通人而言,酸梅汤也并非适合一年四季饮用,因为在不同的季节,有更加适合当季的饮品。专家强调,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像酸梅汤这样的中药代茶饮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选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一般来说,泡茶选药食同源之品更好。因治疗或病情需要,也可以使用中药。药茶在配方时,要遵循中药方剂配伍原则。但代茶饮的中药材味数不宜多,用量宜小,选材宜精,还必须容易析出,同时兼顾口感。
“中药酸梅汤”受年轻人热捧,药店一天卖上百包,专家提醒酸梅汤,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一直以来都是夏日消暑的更佳选择。最近,药店迎来了一股年轻人的购买热潮,他们纷纷前来购买酸梅汤。不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赵薇提醒,酸梅汤虽然好喝,但也有禁忌人群,不适宜长期大量饮用。
在某药店,一位00后顾客向药师询问是否有酸梅汤出售。药师将各种药材如甘草、乌梅、山楂和陈皮等从货架上取出,交给了顾客。这家药店没有成品的酸梅汤,只能单独出售原材料。药师表示,8月底以来,年轻人纷纷涌入药店购买酸梅汤,有的时候甚至排队等候。一天最多能卖出一百多包,货源都跟不上需求。
一家药房的购买流程是这样的:生山楂75克、乌枣50克、乌梅50克、肉豆蔻3克、甘草3克、陈皮3克……药师根据自制的酸梅汤配方,迅速组合药材, *** 成一份酸梅汤。售价为10.9元,如果再加上一整包生山楂,价格为19元,可以使用医保卡结算。药师解释,他们的酸梅汤与知名品牌的配方完全相同,口味正宗。 *** 酸梅汤时,顾客需要使用无油砂锅,如果喜欢甜口味,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冰糖或干桂花。
除了中药酸梅汤,一些凉茶店也提供使用夏枯草、桑叶、桔梗等中药材 *** 的饮品,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欢迎。很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中药茶饮照片,并分享饮用后的感受:“喝完以后感觉嗓子清爽通畅,向大家推荐!”
然而,赵薇提醒大家,酸梅汤虽然美味,但也有禁忌人群。酸梅汤中的生山楂用量较大,因此,脾胃虚弱和牙齿不好的人应慎重饮用。在夏季,将酸梅汤冷藏后饮用可能会导致儿童、老年人、体质虚寒或容易腹泻的人出现胃肠不适等症状,因此,建议酸梅汤在常温或温热状态下饮用,不要冷饮。此外,为了调节口味,酸梅汤中通常加入冰糖或蜂蜜来中和酸味,但糖尿病患者或肥胖人群不应过量饮用。
赵薇表示,近年来,“养生茶饮”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这反映出年轻人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然而,他们也需要理性看待中医药,即使是“养生茶饮”,也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避免盲目跟风。
夏日开胃解渴的酸梅汤大概冲洗一下,放锅中,加入约一水壶半的水(我图里的水壶)煮出来大约就一壶~大火煮开以后转小火,加入冰糖煮30分钟,冰糖的用量自己把握,最后临关火时候放入少量干桂花去渣,倒入水壶,放冰箱冷藏~o(≧v≦)o好喝,开胃~比饮料健康哦~
自制“京味酸梅汤”,消暑解渴,是夏季必不可少的保健饮品。自制“京味酸梅汤”,消暑解渴,是夏季必不可少的保健饮品。
随着夏日的骄阳炎炎,人们的生活渐渐被高温所笼罩,汗水湿透了衣衫,炎热仿佛要融化人的每一寸肌肤。而在这个时候,一杯冰凉爽口的酸梅汤无疑是解渴消暑的更佳选择。而如果能够亲手 *** 这杯“京味酸梅汤”,那不仅可以品味到它的美味,更能感受到 *** 的乐趣和健康的保障。
酸梅汤,作为一款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饮品,早在古代就为人们所喜爱。其酸甜开胃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京城,这款酸梅汤更是融入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成为了京味十足的独特饮品。因此, *** “京味酸梅汤”不仅是一项简单的烹饪活动,更是一次对京城味道的追寻与传承。
要 *** 一杯美味的“京味酸梅汤”,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食材:梅子、冰糖、陈皮、龙眼干等。这些食材中,梅子是 *** 酸梅汤的关键,要选择新鲜饱满的梅子,以保证酸梅汤的口感和风味。 *** 过程中,首先将梅子洗净,用盐水浸泡,然后晾干备用。接下来,将梅子用刀割开,去除核,并将梅肉与冰糖放入容器中,腌制一段时间,让梅肉充分吸收冰糖的甜味。此时,可以加入一些陈皮和龙眼干,增添酸梅汤的香气和口感。
在腌制的过程中,梅子的酸味会与冰糖的甜味融合,形成独特的酸甜口感。而陈皮和龙眼干的加入,则能够为酸梅汤增色不少,使其更加丰富多样。当然, *** 酸梅汤的过程也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毕竟要掌握好酸梅与冰糖的比例,以及陈皮和龙眼干的用量,才能够 *** 出口感适宜的“京味酸梅汤”。
*** 完成后,只需将腌制好的梅子倒入冰凉的开水中,搅拌均匀即可。此时,一杯色泽红润、清凉透彻的“京味酸梅汤”就完成了。将它倒入玻璃杯中,再加入适量的冰块,更能够让饮品的口感更加爽口宜人。
除了美味之外,酸梅汤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首先,梅子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抵御夏季容易出现的感冒和疾病。其次,酸梅具有开胃消食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暑气带来的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此外,酸梅还具有解渴的功效,能够有效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缓解高温天气带来的脱水问题。
正是因为酸梅汤的这些独特魅力和保健功效,使其成为了夏季必不可少的饮品之一。而通过亲手 *** “京味酸梅汤”,不仅可以品味到其美味,更能够感受到 *** 的乐趣和健康的保障。无论是在家中独自享用,还是与亲朋好友分享,都能够在酷暑中找到一份清凉和愉悦。
总之,“京味酸梅汤”作为夏季的保健饮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味的追求,更体现了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通过 *** 这款饮品,不仅可以感受到京城的味道,更能够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让我们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一起动手 *** 一杯“京味酸梅汤”,享受其中的清凉和美味吧!
学会 *** 酸梅汤:传统佳品的现代演绎,健康饮品的魅力之旅!在炎炎夏日,来一杯冰镇的酸梅汤,不仅能消暑解渴,还有益于身体健康。作为中国传统的消暑饮品,酸梅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将带您领略酸梅汤的魅力,并教您如何在家中 *** 这道美味佳品。
一、酸梅汤的历史渊源与独特魅力
酸梅汤起源于我国古代,是传统的消暑饮品之一。它以酸梅为主要原料,加入冰糖、桂花、陈皮等辅料熬制而成。千百年来,酸梅汤凭借其酸甜适口、开胃消食、清热解毒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在炎热的夏季,喝一杯酸梅汤既能解渴消暑,又能提神醒脑,让您在酷暑中保持精力充沛。
二、酸梅汤的 *** *** 与注意事项
*** 酸梅汤并不复杂,只需准备好以下材料:
乌梅干:50克
山楂干:50克
甘草:10克
冰糖:适量
桂花:适量
陈皮:适量
步骤如下:
将乌梅干、山楂干、甘草用清水浸泡10分钟,洗净备用。
在锅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将乌梅干、山楂干、甘草放入,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煮30分钟。
加入适量冰糖,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甜度。
撒入适量桂花、陈皮,再煮5分钟即可。
晾凉后,倒入冰箱冷藏,饮用时加入适量冰块即可。
注意事项:
酸梅汤熬煮时要使用小火,以免煮干。
冰糖的用量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喜欢甜的朋友可以多加一些。
乌梅干、山楂干和甘草的比例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但不要过多增加药性较强的材料。
三、酸梅汤的口感特点与健康价值
熬制好的酸梅汤色泽鲜红,散发着淡淡的果香和桂花香气。喝一口酸梅汤,酸甜适口,清爽解暑,让人倍感舒适。此外,酸梅汤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其中,乌梅富含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能 *** 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效;甘草可调和诸药,增强疗效。经常饮用酸梅汤,可消暑解渴、开胃消食、排毒降火,对身体大有裨益。
四、总结与建议
酸梅汤作为我国传统的消暑饮品,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在炎炎夏日,喝一杯冰镇的酸梅汤,既能消暑解渴,又能调理身体。通过对酸梅汤的历史渊源、 *** *** 、口感特点及健康价值的介绍,希望能激发您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妨在家中尝试 *** 这道美味佳品,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健康生活的快乐。
酸梅汤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据民间传说,某一年的夏季霍乱流行,很多人生病和死亡,为了救人,官府医生煮乌梅水给患者饮下,救人无数,因为此“药”属汤剂,故得名酸梅汤。
现如今,酸梅汤已经走入千家万户,由治病救人的良方变成可口的解暑饮品,炎炎夏日,一杯酸甜可口的酸梅汤无疑会成为人们的救星,下面小编我来分享一下我的酸梅汤配方。
用料:
山楂:30克
乌梅:25克
甘草:5克
洛神花:4克(4-5朵)
干桑葚:15克
陈皮:8克
冰糖:120克
水:2L左右
备注:洛神花主要负责染色,不放也可以,只是成品的颜色可能稍差一点。
乌梅更好买烟熏的,乌梅干的口味较淡,并且苦涩味较重,但也有人接受不了烟熏的 味道,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做法:
1.首先称取适量的原材料,用清水漂洗两至三遍,去除表面的浮沉。
2.将各材料放入盆中,加入清水浸泡30分钟左右,注意,这里可以将乌梅和山楂单独用温盐水浸泡,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药材自身带有的苦涩味和烟熏味,而且可以减少熬煮的时间。
3.将乌梅与山楂捞出清洗,同其它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水与冰糖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熬煮35-40分钟,煮好后放凉,使用滤网过滤残渣即可饮用。
备注:
1.熬煮酸梅汤更好使用不锈钢锅或砂锅,使用铁锅可能导致汤中有铁锈味,并且酸性的酸梅汤会使铁锅易生锈。
2.冰糖和水的用量可根据个人口味增减,小编不怎么能吃酸,所以冰糖使用量较多
3.也可以在出锅前加入少许薄荷或桂花,即提味又增香
4.私人意见,加入两片柠檬口感更好
5.成品酸梅汤可以经过冷藏或加入冰块后饮用,可以减少自身带有的苦涩味,毕竟如果使用真材实料的酸梅汤想要完全去除异味是不可能的。
6.由于自制酸梅汤没有添加剂,成品请尽快饮用,避免变质
酸梅汤的功效:
1.酸梅汤有很好的开胃消食作用,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高,一杯老少皆宜的酸梅汤,无论饭前饭后都是很好的饮品。
2.可以消解夏季暑热,防止中暑的同时可以生津解渴。
3。酸梅汤和咖啡有相似的作用,可以缓解疲劳,对于夏季大量出汗造成的气虚疲惫也有很好的效果。
禁忌人群:
酸梅汤的酸性较高,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饮用酸梅汤可能会加重胃酸分泌,造成反酸,烧心,吐酸水,消化不良,胃部灼热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好了,这就是小编经过多次实验改进后的配方,希望对于大家能有所帮助,在此,希望大家可以愉快地度过夏日时光。
■ 专业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请勿自行操作!
导读:陶御风先生结合古籍、历代医家经验以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写就的“乌梅”临床论治备参17条,值得学习与收藏。
一
诸病多生于肝,肝为五脏之贼,故五脏之中惟肝最难调理。
乌梅最能补肝,且能敛肝,用于阴分药中,功效甚大。
凡虚不受补之证,用之尤宜;凡肝经病证,用之皆效。乌梅毫无邪性,可以多用,可以独用,可以与一切补剂并用。
治久痢体虚,尝用独梅汤(大乌梅5个煎汤,白糖5钱为引冲服)愈病无数。
治虚泻,独梅汤合六君子汤。
治疗消渴,用乌梅四物汤(乌梅、生地、熟地、白芍),上消加天花粉,中消去花粉加甘草,下消去甘草加麦冬。用上方治疗怔忡、汗证、吐血等,随症加减,也常获捷效。
治咳嗽久不得止,凡属虚证者,尝用金水六君煎加乌梅,或四物汤去川芎,重加乌梅,亦常奏效;
治疗虚喘,气虚甚者宜独参汤合独梅汤,血虚甚者宜贞元饮合独梅汤(熟地、炙甘草、当归身、乌梅)。
治虚热不寐,可在三才膏(熟地、党参、麦冬)中重加乌梅40个,临睡之先,每服一匙,白糖为引,合目即成寐矣。
治疗瘫痪系气血两虚者,宜三分补气,七分补血,尤宜注意于肝,宜加味两仪膏(当归、熟地、党参、黄芪、乌梅、川木瓜)。如有虚热加麦冬,有微寒则煨姜煎汤为引,有痰涎则陈皮煎汤为引,朝夕常服,日久自愈。
此外,用乌梅甘草汤(大乌梅5个,甘草5钱)治疗胃气痛,也往往一服即愈。
总之,凡各种慢性病见虚损之象、衰脱之征,或由肝经之患引发变证的,皆可用乌梅收敛、滋养。
即使急性病期,只要没有积滞夹瘀,亦可酌情投入。
二
虚损脉按之至骨,其热烙手,骨困不任肾热也,惟乌梅能引药入骨而收其热。
三
乌梅不仅有收敛的一面,还有开泄的一面,说乌梅乃酸敛之泄药,涩中寓通,也许比较贴切。
叶天士称其“得少阳生气”,用它治疗肝木犯胃之症,是赖其“酸泄肝阳”。
四
乌梅得香附则顺气,得干葛则消酒。
五
乌梅效用除药学典籍所述外,还有多种用途。
其一,乌梅能润肤止痒,而且又具有抗过敏之妙用,凡血虚风燥所致皮肤瘙痒症、瘾疹、顽癣,均可用之。
其二,乌梅味酸而涩,入脾,具有收敛脾精、止漏浊之功,故可用治糖尿病尿糖不降之症。
其三,乌梅能和胃生津以增酸,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胃酸缺乏、食欲不振等症。
六
乌梅对现代医学诊断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等有确切疗效,为必用之品。
七
用乌梅40~50克,浓煎250毫升,顿服或分2次服,对病毒性肝炎有良好的降谷丙转氨酶作用,并能退黄疸,改善症状及体征。
除味涩及个别患者服后大便干结外,无明显毒副作用。
八
治疗萎缩性胃炎表现胃阴虚、胃酸不足者,常以乌梅配木瓜同用,多有效验。
九
常以乌梅配硼砂,各用4克,入煎剂,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两药降逆止呕之功为他药所不及。
如胃热加生大黄2克,胃寒加吴萸2克,久呕伤阴乌梅倍用。
对急慢性胃炎、胆囊炎、内耳性眩晕症、尿毒症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呕吐均有效验。
十
乌梅配血余炭可治疗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肠炎腹泻,对于稀便伴有黏液或浮有白色伪膜者,用之效果较好,临证可随证加减使用。
十一
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用乌梅炭15克,加入辨证方药中,能起脱敏作用,故对本病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十二
乌梅味酸性温,能利筋脉,缓痉挛,用治肾炎,能缓解肾小动脉痉挛,从而改善肾血液循环,达到修复损坏之目的。
十三
用乌梅泡茶服,治疗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不寐症,多则1~2周,少则3~5日,效果较好。
十四
用乌梅250克(去核),僵蚕、桔梗、丹参各200克,甘草30克,共研细末,蜜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用治直肠息肉、声带息肉等,收到较好效果。
十五
治疗狐惑病,乌梅为必用之药,可促进溃疡愈合,提高疗效。
十六
疟疾、痢疾初起禁用乌梅。
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然欲速者,取快于一时,往往变成久病而不能愈,不可不慎也。
又世有夏日将乌梅作汤以止渴者、腹中无暑邪者,可以敛肺而止渴,倘有暑邪未散,而结闭于肠胃之中,及至秋天,则有酿变成疟、痢之虞。
十七
乌梅饮片中的核约占50%,因此带核乌梅的用量就应增加1倍,即用12~24克。
内容来源:《临证本草》
作者:陶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