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11月16日,河南焦作50余家逍遥镇胡辣汤店的商户反映,说他们前两天突然收到法院传票,说侵权了要进行赔偿!原来是因为他们门牌上使用了“逍遥镇”,而这三个字被“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注册了商标,所以商户们要想继续使用这牌子,每年要交1千块钱会费,不然就得赔偿3到5万。(据11月18日《光明日报》)
既然是法律纠纷,那就来说说法律的事。的确,《商标法》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对该注册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有权的行为。“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将“逍遥镇”三个字注册成了商标,的确是可以主张其专用权。但是,这一权利是否可以明码标价,拿来卖钱,就值得商榷了。
因为,“逍遥镇”同时是一个地名,《商标法》同时也规定,县级以下的地名,若无其他禁止使用及注册的事由,可以作为注册商标,但是地名注册商标一般受到严格限制,商品或服务的产地名称应该留给同一产地的其他厂商自由使用,只有与商品或服务的产地毫无关系而又不会误导消费者的地名才可以作为商标受到保护。而胡辣汤是作为逍遥镇传统的美食名片存在的,所以商户们使用“逍遥镇”三个字,并没有侵权的主观故意,而且,每家商户也只是各自使用了“逍遥镇”的字样,店招的形式和外观都不一样。如果真的上了法庭,会不会被判侵权,还真的很难说。
近年来,地方知名美食商标化的案例很多,如兰州牛肉拉面、沙县小吃等等,但是注册商标往往除了文字之外、还具有图形设计等整体性的显著辨识特征。注册的目的,也是为了规范经营,形成合力,推广地方美食,但这个“胡辣汤行业协会”在2003年注册商标的时候悄无声息,过了十八年,突然来 *** ,来收费,再怎么自辩,也难逃“占山为王”、“割韭菜”的嫌疑啊!
行业协会本身就是民间性组织,作为 *** 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传情达意,促进团结,而不是随便拉个大旗就开始“收保护费”。如果真的要规范化运作,是不是应该先有个告知的程序,再出一些服务的举措,团结这些商户一起,推广胡辣汤,将地方美食做大做强呢?非要这么气势汹汹地上来就要钱,钱要不要得到不好说,公信力肯定是没了,这碗胡辣汤那不就“糊”在碗里了吗?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河南胡辣汤,都是信球辣?正宗逍遥镇的味道并非如此作为河南本地一个美食名片,大部分河南人早餐的首选就是胡辣汤。
对于不少外地朋友来说,来到郑州,也会被当地人拉着,去某知名品牌胡辣汤店打卡。
那家胡辣汤,可能接待的人本身喝的都不多,只是盛名之下,必有原因。
所以作为一个景点一样,喝口所谓的“胡辣汤”,也就成了和少林寺、龙门石窟一样,来河南必须感受的地方。
不少本地人会很热情的为客人点上一碗胡辣汤,加上一份肉盒,自己却默默点了豆腐脑。
看着外地游客吃的鼻涕横流,辣的满头大汗,还不忘插科打诨几句,称此汤为刑讯逼供专用。
久而久之,河南胡辣汤在全国的印象中,也就成了和北京豆汁儿一样的存在,让人望而生畏。
其实,源自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的胡辣汤,本来并不是那副模样!
所谓逍遥胡辣汤,可不是指汤中放了胡椒与辣椒,实际上正宗逍遥的胡辣汤中只用胡椒不用辣椒。
而且,胡辣汤的汤底十分讲究,虽然市面上大多卖的是牛肉胡辣汤,可正宗的胡辣汤,汤底必须是羊肉熬制的高汤。
西华县本地的面筋,加入上好的羊肉熬制高汤,加入胡椒粉和几十种秘制香料,熬制成一锅胡辣汤。
色泽来说,也并非鲜红色,而是食材搭配起来的浅褐色。
浓度也并非宛如酱料,而且汤本身应当具备的浓度而已。
喝起来额头微微发汗、暖胃舒适,微微透出辣味,胡椒提鲜祛湿的效果也颇为明显。
作为逍遥镇胡辣汤的代表品牌之一,杨凤花已经是第12代传人,她家的优质胡辣汤(8元那种)依然保留着传统口味。
不少外地客人会特意乘坐高铁,用暖瓶拉着送给外地客人,让他们尝到并不会特别辣的胡辣汤,为河南胡辣汤正名。
以后外地客人再来河南,各位也可以带他们去逍遥镇尝尝,老家味道的胡辣汤,并非像别人传言那样恐怖。
也恳请各位正宗河南人,品尝一下传统胡辣汤的味道,好给更多人推广真正的河南胡辣汤,而非妖魔化的怪胎。
欲知逍遥事,一碗胡辣汤!
1.工人新村南村逍遥镇胡辣汤
这家应该是在西工商河边上刚搬过来的,汤突出骨汤的香气而非料香,辣味适中,汤鲜料足,目前是我在济南喝到的最贴近逍遥镇口感的,牛肉是提前卤好另外加的,肉片咸香滑嫩,问老板为何不做成炖肉糊辣汤,他说以前这么做,但是价格高,受这一片消费影响,很多人觉得贵,所以改成肉和素两种汤,油饼不是济南传统的葱花饼,是芝麻酥油饼,很不错的,不足之处是主食有点少,只有油饼!
价格:素汤3元,肉汤7元,油饼8元/斤,清口的豆浆免费(超赞)
地址
性价比指数:★★★★★
2.汽车厂东路逍遥镇胡辣汤
这家胡辣汤是金汤做法,突出的是料香,辣度适中,肉片咸香滑嫩,用料略显不足,也不失为一碗好汤!肉盒是特色,8元一个有点小贵,煎包1元个,用的馅料跟肉盒一样,好吃实惠!
地址:长途总站北区北面路口往东走路南(近西工商河)
性价比指数:★★★★☆
3.方大军胡辣汤( *** )
也是金汤做法,突出料香,辣度偏上用料也比较扎实,肉炖的很烂,河南特色油馍头是特色,主食种类比较丰富,大碗12小碗10元的价格还是略贵了些!
地址:和谐对面德兴东街南首路东
性价比指数 ★★★★
4.凤凰山路逍遥镇胡辣汤
这家是突出的食材的香气多些,用料扎实,肉也不错,主食的种类偏少,只有油饼,偶尔有韭菜素煎包,注意他家的醋很霸道,一定要酌量添加!
地址:凤凰山路济南风机厂门口
价格:汤7,油饼8/斤,素大煎包3
性价比指数:★★★★
4.老厉家逍遥镇牛肉胡辣汤
为了这家店跑了3趟,5.1假期1趟,写的5.1放假,5.5营业,结果5.5去了还是关门,最后想着事不过三,再去一次还不开门就直接放弃(要理解城南往城北跑的路程啊),结果开门了,点了一碗牛肉胡辣汤,看到有河南特色小煎包果断要了4个,汤味也是料香,用料比较扎实,面筋,黄花菜,木耳满满的,但是我点的是肉汤啊,肉呢?捞了半天就这么大1点肉沫,还以为老板上错了,结果老板说不匀,有的多有的少不好控制,被上了一课,他家素馅小煎包超赞,来吃一定要点,荤馅的就一般般了,可以放弃!
地址:老屯铁路小区门口路南
6.张记逍遥胡辣汤
这家汤怎么说呢,喝起来药味重一点,感觉跟前面几家不是一个路子,汤底发苦,但是用料是真的扎实,肉量是我吃的这几家里边最多的,肉很好吃,反而衬托了汤的平庸!主食种类很多,有煎包,菜角,肉饼,油条等,也不贵!
价格:汤6,煎包1.5,肉饼1.5还是2忘了
地址:老箱包市场内(现在叫金凯商贸城)近北小辛庄西街
性价比指数 ★★★
7.金牛小区逍遥镇胡辣汤
本来真的不想写这家的,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汤实在难喝),写上就当是盏明灯吧。
价格:3元,只有素没有肉的,老板说这边肉的消费不起
好的,本期就到这里,目前转了7家,还有两家(黄岗恒大店和CBD店)一东一西,精力有限,有机会再去看看吧。
做老实人,吃老实饭,写良心平价!下期我们不见不散!
周口逍遥镇与漯河北舞渡胡辣汤,同为河南名吃,哪个更胜一筹?我国幅员辽阔,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省份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美食门面担当,比如山西刀削面、山东煎饼、河北驴肉火烧、安徽板面等等,这些美食名吃让本地人引以为傲,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不惜千里万里来到这里,为的就是美食所带来的满足感。而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这里美景众多、物产丰富,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各种美食小吃多不胜数。
当提到河南美食您会想到哪些?是被誉为“中华之一鸡”的道口烧鸡?是河南面食的代表作之一郑州烩面?还是传统名点开封小笼包?这些都是河南美食界的门面担当,也是您到河南必尝的美食。当然在河南还有一道美食是河南人早餐必不可少的,可能说到这里大家已经猜到了,没错它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汤类名吃——胡辣汤。
胡辣汤其地位在河南是无法撼动的,河南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做法上也是大同小异,但口味上却有所不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河南周口逍遥镇胡辣汤,以及漯河北舞渡的胡辣汤了。这两地胡辣汤各成一派,都拥有着众多的爱好者,口味上也是各有千秋,但他俩同为河南著名美食,谁都不服谁,都说自己更正宗,那到底哪个更胜一筹?下面就跟随小红一起来尝尝吧。
周口市逍遥镇胡辣汤
河南周口逍遥镇胡辣汤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地还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相传明朝阁老严嵩为了讨当时皇帝的欢心,也不知从哪位高人手中得到一副延年益寿的药方,便将此方献与嘉靖帝,御厨按此方做好之后嘉靖饮之龙颜大悦,将其命名为“御汤”,后流传至逍遥镇民间,因此汤鲜美可口,香辣可口,当地人便将其称为“胡辣汤”。当然还有一说是起源于北宋末年,与宋徽宗有关。但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表明了逍遥镇胡辣汤有着悠久的历史。
逍遥镇的胡辣汤看似简单、普通,但用料却不俗,它使用的主料有精粉、牛肉或者羊肉,辅料有八角、胡椒、花椒等十余种,其做好的胡辣汤辣味醇郁、汤香扑鼻,色香味俱佳。在我国不少地方都能看到打着逍遥镇胡辣汤的店面或者是摊位,尤其是在周口市,说真的没有两把刷子,就别想在这里开店。因为周口人对于吃胡辣汤那可是行家,如果不好吃那肯定没生意,人们也对逍遥镇的胡辣汤情有独钟。也正因为逍遥镇胡辣汤独特的口味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漯河市北舞渡胡辣汤
在漯河市西边大约三十多公里的地方就是北舞渡镇了,当然这里有着与逍遥镇胡辣汤齐名的北舞渡胡辣汤。北舞渡胡辣汤是用三十余种中草药然后加上炖肉、胡椒、花椒等熬制的一道美食佳肴。
北舞渡的胡辣汤多以羊肉和羊油 *** ,汤中多突出肉的香味,北舞渡胡辣汤炖出来卤好的肉,然后再加入高汤将其烧开之后再把肉放进去,而这鲜美的肉味与汤味完美的融合,香儿不腻,鲜香美味。来上一碗羊肉胡辣汤,然后再再配上些现做的油饼、肉盒或者是水煎包,吃的是相当的舒服。
周口逍遥镇与漯河北舞渡胡辣汤,虽两者多有竞争,但其实都是秉承一脉,无论是做法还是口味上都各有千秋,但非要一较高下,论一论谁更胜一筹的话,从知名度上来讲那肯定是逍遥镇的更有名气,北舞渡胡辣汤虽历经百年而不衰,但在这一方面确实弱于逍遥镇胡辣汤。至于味道北舞渡和逍遥镇都是正宗,在伯仲之间,也没有必要较一时长短。每个人的口味也不一样,只有亲自到当地品尝你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一方水土成就的一方特色。
河南逍遥镇和北舞渡胡辣汤有啥区别和特点,有价值千元的配方哦每一个省份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特色美食,比如山西刀削面,山东煎饼,兰州拉面,那我们河南最富盛名的当属河南周口逍遥镇胡辣汤以及漯河北舞渡的胡辣汤了。这两地胡辣汤各成一派,都拥有着众多的爱好者,口味上也是各有千秋,但他俩同为河南著名美食,谁都不服,谁都说自己更正宗,那到底哪个更胜一筹?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周口逍遥镇胡辣汤特点是香辣可口,汤香扑鼻,色香味俱全,正宗的胡辣汤是用精粉洗面筋,牛肉汤或者羊肉汤作为底汤,加入多种香料搭配而成,做法讲究,用料严格,真的是喝了还想喝,暖身又暖胃。
漯河市北舞渡胡辣汤,据说比逍遥镇的用料要多,北舞渡胡辣汤的底汤一般用羊肉汤,相对逍遥镇的胡辣汤相比较,北舞渡口味比较柔和,香儿不腻,辣而不燥,开胃提神。
其实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正宗不正宗,好喝才是硬道理,他们味道大同小异,只不过从我内心来说,逍遥镇胡辣汤是最早的,可能是开店多的原因,所以说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逍遥镇汤了,我发现一个现象,北舞渡胡辣汤里边的肉好像是切丁的,而逍遥镇的胡辣汤肉是切片的,价格大概都差不多,五块十块二十不等,一个讲究辣的过瘾,一个讲究辣的柔和,一般喝胡辣汤配油馍头,煎包,肉盒,特别早上来上一碗,真的是一天都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今天顺便给大家分享一下北舞渡胡辣汤的配方和步骤。干辣椒 500克,小茴香750g,桂丁240g,千里香50g。红豆扣150g,白扣110g,砂仁60g。荜拨240g,干姜480g,白胡椒750g。去皮豆蔻200g,香菜子200g,丁香175g。香砂60g,黑胡椒750g。香叶100g,毛桃100g,桂皮500g。八角2000克,草寇150g,良姜400g,沙姜250g,孜然200g。大红袍花椒1200g,草果儿250g,以上香料混合打碎越细越好。
按着七十斤羊骨高汤计算,大概用到香料五百克,味精五百克,盐二百八十克,当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面筋片十五斤左右,面筋水或者淀粉水二十斤,粉条适量,羊肉丁适量,最后撒入葱花就可以了。
最后总结一下,胡辣汤重要步骤就是底汤和香料的搭配,别的步骤都容易掌握,有的加入海带,木耳,花生米,灵活运用,一般一斤高汤用到香料三十克到五十克左右。
河南胡辣汤江湖:北舞渡和逍遥镇,谁是正宗?说起河南美食,大多离不了烩面和胡辣汤。单说胡辣汤,河南就有两个风格迥异的派别:逍遥镇胡辣汤和北舞渡胡辣汤。虽说他们俩是胡辣汤界的“双子星”,然而,每每谈论起来,逍遥镇的风头明显更胜一筹,而北舞渡就有点偏安一隅了。但北舞渡人并不服气,网上每篇关于胡辣汤的文章,总会有打抱不平的网友要为北舞渡打call。而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你,北舞渡和逍遥镇,到底谁才是正宗。
初白丨文
感谢沙河,造就了两个胡辣汤镇
丰富了河南人民的餐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它泛滥出的大平原上,诞生了古代中国的曙光。但这历史太遥远,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深。要我说,河南人还应该感谢沙河,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物质慰藉——胡辣汤。
网上有很多河南美食排行榜,但不管怎么排,胡辣汤一定不出前三。
就着油条、油馍头、水煎包或者肉盒,一碗汤下肚,头上的汗、嘴边的油,使袖子一抹,一天都舒坦,给个天王老子都不换。
没喝过胡辣汤的外地人永远不会懂得,坐在路边,捧着一碗黏糊糊又乌漆墨黑的玩意,河南人咋吃得那么欢?他们的确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情,更无法想象,中原人如何靠着胡辣汤开启一天的能量库。
即便嗓子上火发炎,还是丢不了这一口。
众所周知,河南每个地方做出来的胡辣汤都不太一样。其中,最重要的有两大派:逍遥镇和北舞渡。
据说,早年间两派卖汤人的行头和讲究都不一样。逍遥镇用青色大铝锅盛汤,北舞渡则是黄色大铜锅,嵌在一辆红色推车上,下面用炭火煨着。
最早出来卖汤的大多是 *** ,素衣白帽,手持一把大木勺,在汤锅里搅三搅,“啪”,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便盛好,递在喝汤人手中,技艺高超的卖汤人是不会在碗边留下汤汁的。
一碗汤盛出来,单从外观上来看,逍遥胡辣汤配料多,木耳、黄花菜、牛肉片,好不丰富。而北舞渡看起来单薄多了——面儿上漂着一层葱花,但是勺子伸进去一搅,噫,这肉块看着真带劲。
放的东西不一样,味道上自然也有差别。逍遥镇的汤有很浓的胡椒味,一碗汤下肚,七窍开了六窍,汗毛都要张开了;也有受不住辣的,喝一口汤,就得猛灌一口水缓缓劲儿。大冬天,弄一碗这样热辣辣的汤,着实过瘾。
相比较而言,北舞渡的汤则温柔许多,它更加绵润,每一种配料的味道都不突出,熬在一起,却把肉汤的味道衬托了出来。
如果说,胡辣汤也有江湖,那么,逍遥镇和北舞渡就好比武侠小说里的少林和武当。
逍遥镇走的是爽口提劲儿的路子,像少林刚猛的硬功;而北舞渡则主打五味调和,与武当张真人练的太极一样,讲究平衡和协调。
放眼全国,北舞渡不敌逍遥镇
是因为味道不好?
上文说了,河南人应该感谢沙河,因为这两个“胡辣汤镇”都在沙河旁边,都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商埠。
在逍遥镇里,人们大多只认5家店:高群生、老杨家、老佟家、老王家和杨老大。
高群生的味道稍淡,偏辣。老杨家咸淡适中,味道平顺。老佟家卖相比其他几家稍高,刚入口有中药材味道,喝后会有胡椒的味道。
老王家羊膻味稍重,同时也有一股肉香味。杨老大走的是养生滋补路线有枸杞,视觉上会不错,绵香麻辣不突出,同样是杨家,跟老杨家风格迥异。
逍遥镇的汤馆,普遍认为自己的汤,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
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
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
但时光流转,究竟是谁之一个卖汤的?这恐怕要成历史疑案了。
而在60公里开外,称霸北舞渡的汤馆有也有固定的几家,分别是闪、丁、吕、宛。与逍遥镇不同,后三家一致认为,最在北舞渡卖汤的,是闪家的老爷子。
闪家胡辣汤负责人闪宝民介绍说,晚清时,山西、陕西的商贾在此创建了一座山陕会馆,会馆落成后,大宴宾客,此间太原府的一名大厨做一道深受名流绅士称赞的汤,这道汤就是胡辣汤。
如今,当年的山陕会馆会址已经是北舞渡镇中心小学的"地盘"了,历经近200年风雨的彩牌楼依然那样光彩照人。
两个历史名镇做出的东西,自然谁也不服谁。据说,喝惯了逍遥胡辣汤的人,喝不惯北舞渡;反之亦然。于是,附近的大城市都成了它们的论战的战场。
尤其是夹在两个镇子之间,离它们只有30公里的漯河。
放眼全国,胡辣汤分为三大流派,逍遥镇胡辣汤、北舞渡胡辣汤和西安的肉丸糊辣汤。严格意义上讲,肉丸糊辣汤更像是河南的烩菜,一碗汤里,你能看到土豆、白菜、胡萝卜,甚至菜花和芹菜。
此外,它的“辣”也不是靠胡椒,而是辣椒。
西安的胡辣汤出了陕西(甚至可以说西安),基本是没人吃的。占的市场份额也小,勉强算10%。而逍遥镇胡辣汤则占了六成以上的市场,剩下的三成,是北舞渡。
我在家门口盛汤
手脖子都酸了,还出去干啥?
但是,这个数据在漯河要反过来。北舞渡大概是1995年进军漯河的,在此之前,称霸漯河的一直都是逍遥镇。然而,北舞渡一进来,逍遥镇立即收到了极大的冲击。
早几年,贴吧还很火爆的时候,网上不断有贴子抹黑竞争对手:“往已做好的胡辣汤里兑水,搅巴搅巴就能多卖几碗”、“喝剩下的也往锅里面倒?坑死人……”
甲胡辣汤店锋芒直指乙店:“我们的汤,是用炖肉、胡椒、花椒等加入三十几种中草药熬制的,而xx家的汤,则主要用水熬制,且不用胡椒而用廉价的辣椒……”
不过,这种“指名道姓”的竞争,现在也都淡出了江湖。但2014年,一碗天价胡辣汤又把“战争”的逼格大跨步的提高了。
漯河市区的几家胡辣汤店相继推出了高端汤。位于郾城路的一家胡辣汤店,把牛鞭、羊鞭、骨髓,配上当归、黄芪、枸杞等中药材,熬上两个多小时,然后还要加入海参、鱼翅等食材。
这样的胡辣汤一碗卖到188。即便很贵,但每个月仍然有100多碗的销量。
此外,位于崂山路的一家店,开发出了肚丝、雪蛤、鲍鱼、辽参等每碗15元至90元不等的特制汤。这种特质汤,还不是你甩钱就能喝的,得提前预定。
面对这种竞争,在漯河占了绝对地位的各种北舞渡汤馆都很能沉得住气。坚持着自己的规矩,400g一碗汤,一碗汤一两肉。要不就是提高汤馆的档次,消毒碗筷、统一装饰、开设雅座。
据业内人士透露,北舞渡不是没想过要做高端定制汤。只不过,加上雪蛤鲍鱼牛蛙,影响了肉汤本来的味道,这对很看重“肉味”的北舞渡来说,是不能原谅的。
不过,即便卖出了高价,逍遥镇在漯河的地位还是明显不如北舞渡。直到一家叫“王忠圈”的逍遥派胡辣汤店开张,逍遥派才算收复了一点失地。而在全国,逍遥镇胡辣汤,其实早已成了河南的一张名片。
究其原因,是因为早些年西华比较穷,这点,我在《胡辣汤县走出的25万农民,一年拿回家70亿,搂钱秘籍在此 》一文中有详细的交代。
后来,省市县三级 *** 部门联合投资拍摄了一部以逍遥镇胡辣汤兴衰为背景的电影。这是一个很好的软广。
与此相对,北舞渡坊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人劝闪家胡辣汤传人去外地开店,不料遭到拒绝,理由即任性也让人无法反驳:“我在家门口盛汤,盛得手脖子都酸了,还去外地干什么?”
大概也正因为北舞渡相对内敛,逍遥镇敢闯,才造成了如今的胡辣汤格局。但是,如果你要问哪种胡辣汤最正宗,我认为,你的胃会告诉你最确切的答案。
(图片来源于 *** )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针对目前网传的“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商标 *** 一事,周口市西华县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11月21日晚间,通过“西华融媒”发布情况说明称,已责令“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暂停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对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监督表示真切感谢。
当地发布的通报称:近日,针对网传“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对“逍遥镇”商标 *** 一事,引起网民关注。作为服务全县胡辣汤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西华县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查。目前已责令“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暂停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我中心将站位全国市场,充分尊重经营户和业内同仁意见,完善出台技术指导、行业标准、合法经营等标准体系,统一品牌推广机制,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提高培训服务质量,提升经营户效益,形成全国各地喜爱,各地商户认可,多赢、共赢、互赢、长赢局面。”
据介绍,“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是经民政部门批准的逍遥镇所属行业协会。“逍遥镇”三个字在2003年,由逍遥镇 *** 作为胡辣汤品牌名称注册为商标。为了提升规范熬汤工艺与品质、保护注册的“逍遥镇”品牌,维护逍遥镇胡辣汤形象,今年4月,“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了品牌保护工作。在与焦作等地经营户对接中,因沟通不充分、 *** 简单急切、服务培训流程操作性不强等原因,部分经营户不能理解支持,情感上更是难以接受,进而引发网友关注。
当地在通报中还表示,胡辣汤不仅是逍遥镇的,更是全国人民的。欢迎广大网民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把我们这一引以为豪的舌尖上的美味维护好、经营好、推介好,从而让全国人民喝上口感更好、品质更优、卫生状况更佳、健康指数更高的逍遥镇胡辣汤。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杨蓉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正观新闻
谁是正宗的河南胡辣汤?逍遥镇还是北舞渡?说起河南美食,大多离不了烩面和胡辣汤。单说胡辣汤,河南就有两个风格迥异的派别:逍遥镇胡辣汤和北舞渡胡辣汤。虽说他们俩是胡辣汤界的“双子星”,然而,每每谈论起来,逍遥镇的风头明显更胜一筹,而北舞渡就有点偏安一隅了。但北舞渡人并不服气,网上每篇关于胡辣汤的文章,总会有打抱不平的网友要为北舞渡打call。而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你,北舞渡和逍遥镇,到底谁才是正宗。
初白丨文
感谢沙河,造就了两个胡辣汤镇
丰富了河南人民的餐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它泛滥出的大平原上,诞生了古代中国的曙光。但这历史太遥远,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深。要我说,河南人还应该感谢沙河,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物质慰藉——胡辣汤。
网上有很多河南美食排行榜,但不管怎么排,胡辣汤一定不出前三。
就着油条、油馍头、水煎包或者肉盒,一碗汤下肚,头上的汗、嘴边的油,使袖子一抹,一天都舒坦,给个天王老子都不换。
没喝过胡辣汤的外地人永远不会懂得,坐在路边,捧着一碗黏糊糊又乌漆墨黑的玩意,河南人咋吃得那么欢?他们的确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情,更无法想象,中原人如何靠着胡辣汤开启一天的能量库。
即便嗓子上火发炎,还是丢不了这一口。
众所周知,河南每个地方做出来的胡辣汤都不太一样。其中,最重要的有两大派:逍遥镇和北舞渡。
据说,早年间两派卖汤人的行头和讲究都不一样。逍遥镇用青色大铝锅盛汤,北舞渡则是黄色大铜锅,嵌在一辆红色推车上,下面用炭火煨着。
最早出来卖汤的大多是 *** ,素衣白帽,手持一把大木勺,在汤锅里搅三搅,“啪”,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便盛好,递在喝汤人手中,技艺高超的卖汤人是不会在碗边留下汤汁的。
一碗汤盛出来,单从外观上来看,逍遥胡辣汤配料多,木耳、黄花菜、牛肉片,好不丰富。而北舞渡看起来单薄多了——面儿上漂着一层葱花,但是勺子伸进去一搅,噫,这肉块看着真带劲。
放的东西不一样,味道上自然也有差别。逍遥镇的汤有很浓的胡椒味,一碗汤下肚,七窍开了六窍,汗毛都要张开了;也有受不住辣的,喝一口汤,就得猛灌一口水缓缓劲儿。大冬天,弄一碗这样热辣辣的汤,着实过瘾。
相比较而言,北舞渡的汤则温柔许多,它更加绵润,每一种配料的味道都不突出,熬在一起,却把肉汤的味道衬托了出来。
如果说,胡辣汤也有江湖,那么,逍遥镇和北舞渡就好比武侠小说里的少林和武当。
逍遥镇走的是爽口提劲儿的路子,像少林刚猛的硬功;而北舞渡则主打五味调和,与武当张真人练的太极一样,讲究平衡和协调。
放眼全国,北舞渡不敌逍遥镇
是因为味道不好?
上文说了,河南人应该感谢沙河,因为这两个“胡辣汤镇”都在沙河旁边,都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商埠。
在逍遥镇里,人们大多只认5家店:高群生、老杨家、老佟家、老王家和杨老大。
高群生的味道稍淡,偏辣。老杨家咸淡适中,味道平顺。老佟家卖相比其他几家稍高,刚入口有中药材味道,喝后会有胡椒的味道。
老王家羊膻味稍重,同时也有一股肉香味。杨老大走的是养生滋补路线有枸杞,视觉上会不错,绵香麻辣不突出,同样是杨家,跟老杨家风格迥异。
逍遥镇的汤馆,普遍认为自己的汤,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
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
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
但时光流转,究竟是谁之一个卖汤的?这恐怕要成历史疑案了。
而在60公里开外,称霸北舞渡的汤馆有也有固定的几家,分别是闪、丁、吕、宛。与逍遥镇不同,后三家一致认为,最在北舞渡卖汤的,是闪家的老爷子。
闪家胡辣汤负责人闪宝民介绍说,晚清时,山西、陕西的商贾在此创建了一座山陕会馆,会馆落成后,大宴宾客,此间太原府的一名大厨做一道深受名流绅士称赞的汤,这道汤就是胡辣汤。
如今,当年的山陕会馆会址已经是北舞渡镇中心小学的"地盘"了,历经近200年风雨的彩牌楼依然那样光彩照人。
两个历史名镇做出的东西,自然谁也不服谁。据说,喝惯了逍遥胡辣汤的人,喝不惯北舞渡;反之亦然。于是,附近的大城市都成了它们的论战的战场。
尤其是夹在两个镇子之间,离它们只有30公里的漯河。
放眼全国,胡辣汤分为三大流派,逍遥镇胡辣汤、北舞渡胡辣汤和西安的肉丸糊辣汤。严格意义上讲,肉丸糊辣汤更像是河南的烩菜,一碗汤里,你能看到土豆、白菜、胡萝卜,甚至菜花和芹菜。
此外,它的“辣”也不是靠胡椒,而是辣椒。
西安的胡辣汤出了陕西(甚至可以说西安),基本是没人吃的。占的市场份额也小,勉强算10%。而逍遥镇胡辣汤则占了六成以上的市场,剩下的三成,是北舞渡。
我在家门口盛汤
手脖子都酸了,还出去干啥?
但是,这个数据在漯河要反过来。北舞渡大概是1995年进军漯河的,在此之前,称霸漯河的一直都是逍遥镇。然而,北舞渡一进来,逍遥镇立即收到了极大的冲击。
早几年,贴吧还很火爆的时候,网上不断有贴子抹黑竞争对手:“往已做好的胡辣汤里兑水,搅巴搅巴就能多卖几碗”、“喝剩下的也往锅里面倒?坑死人……”
甲胡辣汤店锋芒直指乙店:“我们的汤,是用炖肉、胡椒、花椒等加入三十几种中草药熬制的,而xx家的汤,则主要用水熬制,且不用胡椒而用廉价的辣椒……”
不过,这种“指名道姓”的竞争,现在也都淡出了江湖。但2014年,一碗天价胡辣汤又把“战争”的逼格大跨步的提高了。
漯河市区的几家胡辣汤店相继推出了高端汤。位于郾城路的一家胡辣汤店,把牛鞭、羊鞭、骨髓,配上当归、黄芪、枸杞等中药材,熬上两个多小时,然后还要加入海参、鱼翅等食材。
这样的胡辣汤一碗卖到188。即便很贵,但每个月仍然有100多碗的销量。
此外,位于崂山路的一家店,开发出了肚丝、雪蛤、鲍鱼、辽参等每碗15元至90元不等的特制汤。这种特质汤,还不是你甩钱就能喝的,得提前预定。
面对这种竞争,在漯河占了绝对地位的各种北舞渡汤馆都很能沉得住气。坚持着自己的规矩,400g一碗汤,一碗汤一两肉。要不就是提高汤馆的档次,消毒碗筷、统一装饰、开设雅座。
据业内人士透露,北舞渡不是没想过要做高端定制汤。只不过,加上雪蛤鲍鱼牛蛙,影响了肉汤本来的味道,这对很看重“肉味”的北舞渡来说,是不能原谅的。
不过,即便卖出了高价,逍遥镇在漯河的地位还是明显不如北舞渡。直到一家叫“王忠圈”的逍遥派胡辣汤店开张,逍遥派才算收复了一点失地。而在全国,逍遥镇胡辣汤,其实早已成了河南的一张名片。
究其原因,是因为早些年西华比较穷,这点,我在《胡辣汤县走出的25万农民,一年拿回家70亿,搂钱秘籍在此 》一文中有详细的交代。
后来,省市县三级 *** 部门联合投资拍摄了一部以逍遥镇胡辣汤兴衰为背景的电影。这是一个很好的软广。
与此相对,北舞渡坊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人劝闪家胡辣汤传人去外地开店,不料遭到拒绝,理由即任性也让人无法反驳:“我在家门口盛汤,盛得手脖子都酸了,还去外地干什么?”
大概也正因为北舞渡相对内敛,逍遥镇敢闯,才造成了如今的胡辣汤格局。但是,如果你要问哪种胡辣汤最正宗,我认为,你的胃会告诉你最确切的答案。
(图片来源于 *** )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之所以说胡辣汤是河南名片,这是在经过多次和外省人接触后得到的结论。
特别是前几年,只要陌生朋友听说是河南人,之一句大多都说知道烩面胡辣汤,所以说胡辣汤是河南名片之一,也不算夸张。
原因就不用说了,主要是这两样东西属于平民饮食,各地开的都有,离老百姓最近,被大家熟悉也就不奇怪了。
其中烩面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而胡辣汤的历史则久远的多。
河南胡辣汤大致分为三个流派,最著名的当属逍遥镇胡辣汤,北舞渡次之,名气最小的是开封素胡辣汤。其中逍遥镇属于周口西华县,北舞渡是漯河的舞阳县。和开封呈三角形,距离大概都在百公里左右。
按说河南地处中原,既没有北方的寒彻入骨,也没有南方的闷热潮湿,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所以河南的饮食方面,南北方的影子都有一些。再加上本地物产丰富,种什么长什么。胡辣汤和烩面为什么这么出名,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呢?
想想只有两个字——亲民!
就说胡辣汤吧,河南很多县城周边,两块钱一大碗,再加上俩包子或者油条油馍头啥的,三五块钱一顿早餐打发了,让老百姓凭啥不喜欢。
再对比郑州的某山胡辣汤,十五二十一碗,除了肉多点,剩下的感觉就是辣,味道真是一般般。
如果胡辣汤烩面也像别的那些老字号一样,都进入大型饭店里,动不动卖几十块钱一碗,估计离销声匿迹也就不远了。
所以,像这样的街头小吃,千万不要学狗不理之一楼的包子,几十块钱一笼包子不说,您进他们店里就点个包子,恐怕白眼都得把人翻死!
纯正的胡辣汤,是用牛骨头熬汤,也就是豫菜传统的吊汤。多少斤骨头,熬多少汤那是有规矩的,并不是现在那些卖牛羊肉汤的,水龙头直接架在锅上。锅里汤少了直接拧开水龙头,成本只要几块钱一吨!
骨头汤熬的到不到位,直接决定了胡辣汤的灵魂。
只有虚无缥缈的魂,没有骨架肯定不行。胡辣汤里的面筋、碎牛肉、黄花菜等,就是骨架。而要把这些串联起来,芡粉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七八十年代,有些是一家人的生意,有些是几个人分工合作,各收各的钱。但是不管怎么样的形式,胡辣汤旁边一定有油条包子等配套,否则就喝汤是吃不饱的。
那时候还有一种叫豆沫的东西,听他们吆喝一声:胡辣汤豆沫!这个豆沫我始终没喝过,现在也看不到了。
由于都是全靠人工操作,那时候的早餐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什么豆浆胡辣汤豆腐脑全有。一家如果做这个那个都有,肯定忙不过来的。
而且,受人工操作的限制,他们每天做多少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什么时候卖完了就收摊。这好像也是那个年代的规矩,你家把生意做完了,别人吃啥!包括到现在也有一些全靠手工 *** 的,他一天只能做那么多,没办法。只不过现在的设备先进了,人不用那么累,完全可以多做一些。
现在的早餐店,许多东西真的不好吃。豆腐脑豆浆胡辣汤都是专业机构送来的,包子属于速冻的,开店的只要租个房子,有一套加热设备,再加上会算账收钱,就能开店。什么这技术那学艺的,统统见鬼去吧!
别小看这碗胡辣汤,从熬骨头汤,到准备各种材料,没有好几个小时,根本就不行。
豆腐脑也是,头天晚上泡豆子,石磨磨成浆,再经过过滤烧开,点豆腐脑等工序,没有一定的时间,根本做不成。
最后建议所有的从业者,别偷工减料,别把刀磨的太快。涸泽而渔只是杀鸡取卵,细水长流才是经营之道。
逍遥镇胡辣汤的起源,你不知道的故事提起胡辣汤,北方人是最有话语的,早餐胡辣汤加上包子、油条、水煎包已经成为我们早餐的标配,爱喝的人都懂,尤其是爱吃辣的人,往胡辣汤中加入大把的油泼辣子,整个早上都神采奕奕。
在众多胡辣汤中,其中数逍遥胡辣汤的名气更大,那么它的起源故事你知道吗?很有趣,很有料,请往下看!
历史渊源
明朝嘉靖年间,朝中大臣为讨皇帝欢欣,从一高僧处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品秘方献上,奏以烧汤饮之,皇帝品尝后龙颜大喜,遂命之为“御汤”。明朝末年,流落在外的御厨赵纪途径逍遥,看到东门紧邻沙河,舟楫驰骋,西门近依颍河,形势天成,两河逶迤东流,镇中寨堡坚固,乃地灵水秀之地,赵纪决计隐居。于是,皇宫秘方便流传此地。百姓们以此秘方所熬制的粥汤酸辣扑鼻,醇香四溢,俗称“胡辣汤”。斗转星移,岁月流逝,该汤越传越远,因盛于逍遥,故称为“逍遥胡辣汤”。
逍遥胡辣汤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瑰宝,是中原民间饮食文化优秀品牌。为使逍遥胡辣汤这一闻名遐迩的风味小吃赐福后人。目前,全县从事胡辣汤经营者达5万多人,汤锅2万多人,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数百个大中城市,年纯收入达3亿元,仅逍遥镇就有胡辣汤经营者1万余人,汤锅5000多口,年创收1.2亿元。成为西华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成功途径。
一汤传尽逍遥史
民国末年,因为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赵氏胡辣汤的掌门人又染上了“大烟瘾”,败光家业,被迫流浪街头。于是他便决心戒掉烟瘾,重操旧业,一位药房小伙计叫卫喜牛,在来自山西的龙义和药房做学徒,对他的遭遇很是同情,便根据他给的胡辣汤配方,悄悄地从药房往外偷点药料,让他做胡辣汤。
坚持了没多久,赵氏掌门人的烟瘾又发作了,想到还有一大笔债务要还,他决定用胡辣汤的熬制工艺以及配方来抵账。他把胡辣汤的熬制工艺教给王老汉的儿子王国玉以后,身体已经完全垮掉了。临死的时候,他对王老汉说,胡辣汤的配料在卫喜牛那儿,然后就撒手尘寰了。后来王国玉从卫喜牛手里拿到了胡辣汤药料的配方,成为民国时期最有名的逍遥镇胡辣汤师傅。
胡辣汤轶事:
有一次,于谦出巡山西归来,路过郑县(现郑州),由于路途劳顿,公务繁忙,染上伤风病了好几天,也不见好。一天晚上,于谦突然想起了“胡记”的汤,就派人去买。“胡记”的掌柜一听是尊敬的于巡抚要吃,就放足佐料,精心 *** 。于谦吃过之后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身轻体健,伤风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于谦就封了白银十两,答谢胡掌柜的治病之恩,并建议该汤以胡姓命名,从此这个汤就变成了“胡辣汤”。
清朝以后,郑州卖胡辣汤的多了。但由于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民间不敢多说“胡”字,汤看上去又呈糊状,“胡”和“糊”同音,所以胡辣汤后来又改成了糊辣汤,并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糊辣汤已经习惯的被称为胡辣汤,已经发展成为河南及陕西等周边省份都喜爱和知晓的小吃之一,是中国河南的特色汤类食品。后传入陕西,被大家所喜爱,常作为早餐,其特点是麻辣鲜香,营养开胃,适合搭配油条、包子、葱油饼、锅盔,千层饼等面点。可与豆腐脑约1:1混合,称为“两掺”。
怎么样?看完有木有想立刻来一碗胡辣汤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