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姜花的作用,黄姜花的作用和功效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5 0
夜宿中缅边境的傣家竹楼 醒来发现美丽村寨

【点睛】勐景来距离中缅打洛口岸只有5公里,一条打洛江让勐景来与缅甸隔江相望,两国的边民共饮一江水、同捕一江鱼,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边疆风情。

(作者 *** 中国网旅游,版权所有,请勿擅自转载)

新年第二天中午,我就上了飞往昆明的飞机,并在昆明候机、转机飞版纳,版纳下飞机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版纳旅游公司的小李来接我,直接从机场把我拉到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傣家村寨,并安排我住在一户傣族人家中,其时已经夜里11点多。寨子里一片安宁,黑灯瞎火的基本看不清寨子的面貌了。

一觉醒来,发现是个美丽的村寨

次日起床后,寨子里的导游小玉姑娘陪我在寨子里转,我发现越转越觉得这地方眼熟,等我走到一个演示酿酒 *** 过程的竹楼(其实现在都是木楼了,叫傣家竹楼是叫着习惯)时,才猛然想起好多年前我来过这里。那次是要经过打洛海关去缅甸拍摄旅游电视片,当时途经这里,做了半日游,参观了这个寨子里保存完好的各种手工艺 *** ,今天竟然故地重游,恍若隔世。与以前不同的是,这里的房子大都重建或休整过了,很多都建的非常漂亮,远比两年前住过的橄榄坝村寨的建筑华丽。

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随意地养着兰花

这个寨子的名字叫“勐景来”,勐是村寨的意思,景来的意思是龙的影子。据说当年天子召树屯为了追赶一个金鹿曾来到了这里,后来人们发现这里隐约可以看到一个龙的影子,以为天子大人还会再来,于是大家就在这里等候,可是等了很久都不见天子龙颜,就干脆在这里建起了村寨,名字就叫了“勐景来”。勐景来距离中缅打洛口岸只有5公里,一条打洛江让勐景来与缅甸隔江相望,两国的边民共饮一江水、同捕一江鱼,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边疆风情。

村寨的早上安静祥和

西双版纳更大的塔林

勐景来村口的塔林是西双版纳规模更大的塔林,公元1802年,傣王为了表彰102位高僧,建造了101座大小不等的佛塔,现在尚存的58座佛塔,是后来重新修复的。至今仍有周边国家的佛教徒来此举行宗教活动,而当地的傣族群众,每年都要在此举行“塔摆”——佛爷坐在上面诵经、滴水,信徒们则听经拜佛,以祈求家人的平安幸福。据说,这里最多时曾汇集了三万小乘佛教信徒在此朝拜。一座座金光闪闪的塔,犹如一支支竹笋,因此傣家人又称它们为笋塔。塔的顶端有很多小铃铛,在微风中,它们向傣家人送来天上的梵音,保佑着傣家人吉祥幸福。

精美漂亮的塔林

塔林的旁边,有棵2000多年的菩提树,被当地人奉为神树,传说是释迦牟尼的一位高徒传经到此时栽种的。每逢重大节日,傣族村民都要来祭拜神树。神树下栽种着被称为天然雨伞的海芋和佛教之花黄姜花。

塔林边上的神树讲述着古老神奇的故事

除了这棵神树外,就在我住的傣楼前,还有一棵高大的古榕树,高大繁茂吗,状如孔雀开屏迎宾,所以取名“迎宾树”。但我到觉得叫“迎宾树”最贴切的地方在于,这里是进入寨子的必经之路,从这棵树开始才有了岔路,因此所有的客人都会看到这棵树,当然称它迎宾树是恰如其分的。

巨大的迎宾树也是孩子们的游戏场所

一次看尽傣族传统工艺

前面说了,勐景来作为旅游目的地,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感受和欣赏傣家传统工艺。作为游客,我们进村后看到的之一个工艺就是榨糖。版纳盛产甘蔗,因此榨糖成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工艺。傣家人使用的榨糖机是用木头 *** 的,猛一看你会以为是打井的装置(当我把榨糖机的图片发在微信上时,大家竟然都猜不出那是个什么东东),仔细看会发现木架子的下方,竟然有两个很大的木头齿轮,聪明的傣家人,利用齿轮的作用,让两根木桩一起转动,并把甘蔗 *** 两根木桩之间,随着木桩的转动,甘蔗汁就被挤压出来啦。把干榨汁放入锅中煮,加入石灰液,掠去糖泡,再将糖浆晾在草席上,结成块后再切片,最原生态的红糖就诞生了。

这种古老的榨汁机

在勐景来,很多村民会在家门口摆一张小桌子,向游客卖点食物、纪念品之类,其中红糖是最多的,有10块钱一包3大块和15块钱一包5大块的两种。回北京后,周围的“吃货”们盛赞这种糖,并说这是用38斤甘蔗才能榨出一斤的糖,所以这糖实在不贵。是不贵,但很重,所以力气小的人,买糖时要三思。

寨子里就有寺庙,一个小和尚在学习抄写贝叶经

傣族造纸成为国家级非遗

除了榨糖外,在勐景来还可以看到染布、竹编、制陶、酿酒、打铁、造纸、织锦等传统手工艺。在这里想特别介绍一下傣族造纸,它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寨子里的铁匠铺

以前我在新疆和田参观过类似的手工造纸,和田造纸使用的是桑树皮,版纳傣家造纸用的是構树皮,造纸工艺坊门口就种着構树。造纸前把構树树皮剥下来,刮掉表皮层,舂烂成茸后煮傲成浆,倒进水池里,然后用纱网在水池里反复荡漾,让纤维均匀地铺在网上,晒干后撕下来,就成了拥有很强韧性的纸。当地人用这种纸 *** 油纸伞和泼水节用的孔明灯。这种纸用百年也不退色,也不会被虫蛀,最难得的是不怕水。据说在修复一个佛寺时,人们发现一张百年前用这种纸书写的经文,字迹清晰如初。

手艺人示范造纸的 *** 过程

如果你以为现在傣族的手工造纸是“旅游表演”项目,那就错了,在距离勐景来不远的地方有个村子叫曼召村,这个村子家家造纸,这些纸早早就被商家订购了,可谓供不应求。究其原因,现在城市人住房条件改善了,各种装饰工艺品需求大增,而这种手工纸,正是装饰工艺 *** 绝佳的材料。

曼召村的造纸已经成为产业

傣锦的 *** 过程,展示了一项美丽的工艺。它的图案设计是通过熟练的技巧创造出来的,传统图形多为三角形和圆形。在纺织过程中,成百上千根细线只要有一根结错,整幅图案就会错乱不堪,所以傣锦的纺织也算巧夺天工了。在勐景来有几家傣楼前挂着傣锦出售给游客,大多是披肩,价格在百元左右。但需要提醒的是,那些图案简单的,才是手工纺织的傣锦,那些图案复杂而华丽的披肩,多是机织的。

放天灯祈愿是游客们最喜欢的活动

在勐景来如果赶上佛事活动那就太幸运了,你可以看到真正的和尚是如何化缘的。他们排着队伍,领取村民们布施的食物(是的只有食物,绝不会有钱财),然后每个和尚把食物统一倒进一个器皿里,回去再分食,不挑不拣,非常公平。

接受村民布施的和尚们

(馋人)

淅川县荆紫关镇:产业叠加让“花果山”上长出“金疙瘩”

初夏的荆紫关,碧空如洗,艳阳高照。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一边是层峦叠翠、山清水秀,一边是紫色的丹参花、紫红色的黄姜花点缀山间,一排排别具特色的新民居和远处醉美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在苍穹翠绿的交相辉映中,这里的山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古老的荆紫关镇正唱响一曲乡村振兴之歌。

荆紫关镇位于南阳市淅川县西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接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称。丹江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水源地。镇 *** 所在地南距湖北白浪镇2.5公里,西距陕西白浪镇也是2.5公里。

以绿色农业为引领推动产业振兴

在荆紫关镇庙岭村魏湾组,绿色叶子开着串串紫花的丹参种植基地内,基地的负责人魏保森指着丹参地里的树告诉记者:“这树是大樱桃,2016年秋天开始种的。”

“在大樱桃没挂果这几年,我们在树下种植中药材,这不,种植丹参亩产能达四五千元,除去成本一亩保守利润两千元,我这个基地是六十亩,比种麦子玉米强多了。”魏保森算了一笔账。

随行的镇 *** 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种植方式在荆紫关镇很普遍,产业上坚持“长短结合、以短补长”的思路,推动了产业叠加发展,实现了果经套种全覆盖。

单一的产业发展,不能真正实现产业振兴。目前,该镇在巩固食用菌、中药材、小龙虾和花生、牛、羊等传统种植养殖产业的同时,在完善提升原有果经套种基地的基础上,新发展果经套种8000亩以上;持续打造山区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区,带动全镇发展香菇1500万袋;大力建设河西养殖转产药用菌和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区,带动全镇新发展药用菌500亩、中药材5000余亩。

“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农户’等产业模式,通过合作社带动,群众就地务工、入股分红、租赁托管或党支部统一提供苗木、技术、销售等服务,实现了全区296户贫困户果药套种全覆盖,致力构建环境美、产业优、百姓富的扶贫产业建设新格局。”荆紫关镇党委副书记何冰哲介绍说。

该镇不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新兴生态养殖上也在不断尝试,这不,新石门村今年春季引进了中华蜜蜂328箱。

负责养蜂的村民魏书成介绍,一箱蜜蜂通过发展,能分到两箱,由于刚开始管理上欠缺,分箱不够理想,截至目前已经分箱到500多箱了。

魏书成打开蜂箱,拿出蜂蜜板,只见上面基本布满蜂蜜,他表示,到6月底,之一批纯野生蜂蜜就要收取了。“从现在的密量来看,6月底每箱至少能收10斤蜂蜜。”这500箱大约可取5000斤蜂蜜,按目前纯野生蜂蜜市场价一斤100元算,收益约50万元。

“我们这儿生态好,很适合养蜂,到年底,至少会分箱到800箱,一箱年出蜂蜜大约20斤,到明年利润就很可观了。”说起对蜜蜂的养殖,魏书成信心满满。

以乡风文明为着力点推动文化振兴

推动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要让大家的精神生活富起来。近年来,荆紫关镇扎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突出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2018年该镇深化开展“两弘扬两争做”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好家风家训”和“孝善敬老模范”等典型模范评选,涌现出了25户“好家风家训”、64户“孝善敬老模范户”、58户“星级文明户”、33户“星级卫生户”、79户“脱贫致富模范户”等先进典型,并予以表彰。营造了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夯实了荆紫关转型跨越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

2018年4月份,在全镇开展百名“致富能手”和百名“脱贫攻坚好青年”评选活动。通过优秀个人评选活动的开展,深入挖掘、评选、宣传、表彰一批对致富带富和脱贫攻坚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018年5月份,在全镇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活动和“美德少年”评选。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帮扶责任人与贫困家庭、贫困学生进一步增进感情,丰富帮扶内容;进一步在全镇树立先进少年典型,弘扬传统美德,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学典型、争先进的热情和干劲,提升社会正能量。

2019年3月份,在“三八”妇女节期间表彰了一批“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好公婆以及好儿媳。

通过“两弘扬两争做”活动的扎实开展,弘扬了真善美,凝聚了正能量,提振了广大干部群众精气神,达到了以活动带队伍、促工作、转作风的良好效果。强化了基层组织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全镇和谐稳定,人心向善,呈现出党风正、政风好、民风纯的良好局面。村民们形成了人人争着当先进、做模范的良好局面,村民素质整体提升。一个以乡风文明为着力点,推动文化振兴的模式,已在荆紫关镇得到全面的发扬和实践。”县人大副主任、荆紫关镇党委书记马华中自豪地说。

以富美乡村为载体推动生态振兴

每天早晨,伴着鸟儿的啁啾,荆紫关镇惠隆苑社区李大爷的晨练就开始了。他会沿着宽敞的幸福路,慢步跑到融文化广场。然后回到社区的广场,在健身区的健身器材上伸伸腿、弯弯腰。在跑步健身的同时,李大爷还会随身带着一个垃圾袋,遇上路边的垃圾就随手捡起来。他说:“社区里现在这么干净整洁,不能让一点垃圾来添乱。”

据了解,惠隆苑社区是该镇易地搬迁项目,旨在改善山区群众居住条件,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让绿水青山成为淅川的金山银山。”在全县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把“生态立县”列为“四大战略”之首的指导思想下,该镇把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为生态振兴的落脚点。

“围绕保水与发展双赢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旅游开发融合推进。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镇已完成荒山点播橡子9000余亩,高标准栽植杏李8000余亩,栽植软籽石榴、黄金梨600余亩,补植补造沙河、狮子沟两个杏李基地3000余亩,高标准打造森林村庄1个。”建设生态林业强镇,荆紫关镇镇长杨建波对各项数据牢记于心。

黄姜花的作用,黄姜花的作用和功效-第1张图片-

据介绍,该镇生态造林成效明显,突出重点区域大造林大绿化,全年完成营造林11500亩、产业林5000余亩。同时,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全力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水量2000m3;全面加强扬尘治理和垃圾处理,大力整治“小散乱污”企业,严格控制散煤燃烧、秸秆焚烧和污染排放,垃圾填埋场日收集量31吨,全镇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面推行河长制,强力实施“雷霆”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行为,丹江、淇河流域治理成效显著。

“环境好了,村庄美了,钱袋子鼓起来了,百姓奔小康的信心也足了。”狮子沟村支部书记郑军高兴地说。

美丽山水与美丽经济相融,美丽生态与美丽富裕共生。绿水青山正在嬗变为金山银山,“花果山”上开始长出“金疙瘩”,全镇“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的图景初现,荆紫关镇正步入“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发展新境界。

少年这你掉的是这个金荷花,还是这个银荷花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假装荷花的芭蕉。地涌金莲,识别度很高,只要见过就不会忘记的,所以就讲点植物文化之类的。

地涌金莲识别上嘛,就是地上长出的金色莲花,如图,见过荷花吧,

然后你再看看我们佛教圣花——地涌金莲

是不是有那么一丢丢像。

在我们的植物世界呢,地涌金莲,拉丁学名(Musella lasiocarpa )原产中国云南,为中国特产花卉,可是出自芭蕉科的植物,和荷花的爷爷的爷爷才是一家人。

识别要点的话,黄的地上的荷花。

植株丛生,具水平向根状茎。假茎矮小,基部有宿存的叶鞘。叶片长椭圆形,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有白粉。花序直立,直接生于假茎上,密集如球穗状,苞片干膜质,黄色或淡黄色,浆果三棱状卵形,外面密被硬毛,种子大,扁球形,宽6-7毫米,黑褐色或褐色,光滑,腹面有大而白色的种脐。

假茎作猪饲料;花可入药,有收敛止血作用,治白带、红崩及大肠下血;茎汁用于解酒醉及草乌中毒。

假茎的叶腋处为真正的小花朵,清香、娇嫩,黄绿相间,更添一份精巧的美丽,花期长达半年之久。

地涌金莲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云南民间还利用其茎汁解酒、解毒, *** 止血药物,现北京植物园热带温室已引种栽培这一美丽的植物

而“五树六花”就是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六种花。五树是指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六花是指荷花(莲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和地涌金莲。

“六花”之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


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在南方如养护得法,几乎常年有花可赏。适合栽植花坛中心,也是盆栽观赏佳品。

名称来源

傣族之所以确定“五树六花”为象征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密切关系。

在“五树六花”之中,至少有四种树、两种花是佛教的礼仪植物。这四种树是菩提树、高榕、贝叶棕和铁力木;两种花是莲花和无忧花。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由于有很强的生态意识,加之傣族是有悠久稻作历史的民族,所以他们选址建寨,十分讲究环境条件。他们建寨总是选择靠近森林,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的平坝,总是青山环绕,绿水长流。人们不光注意选择、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而且还特别注意保护、移植一些珍贵的植物。他们把一些古树名花作为傣族家园的象征物,最典型的就是“五树六花”。

西双版纳的佛寺,根据教规,除必有一尊释迦牟尼的塑像,,佛寺庭园中还栽培着100多种佛事活动有关的植物,在众多的佛教植物中也都是以“五树六花”为基本特征。

据佛经介绍,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降生于他的外婆家花园里的一株无忧花树下,成佛于一株菩提树下和圆寂于两株娑罗双树下。这样,佛教便和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莲花也与佛教传说相关。人们拜佛时多手捧莲花,供奉在佛祖塑像前,表示对佛的虔诚,莲花为佛门礼仪花卉。“五树”中的槟榔树,高大挺拔,果实可为药,是热带雨林中既美观又实用的植物。“六花”中除莲花外的其他五花,都是西双版纳的名贵花卉,傣家人珍爱它们,保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标志物。

在洋河农业嘉年华,就有这样一种植物,金灿灿的花朵一层层生长开放,仿佛是从大地之中涌出的一样,包含生命力与勇气的绽放,你可曾被它吸引?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滴水里也有大海的智慧?你有没有对地涌金莲心生向往呢?快快来吧,心动不如行动,那朵不忧亦不惧的金色莲花就在洋河农业嘉年华,赶快来一睹为快吧!

贵阳一日游方案攻略20——东林公园、乐湾国际温泉酒店

行程1:东林公园(观山湖区)

东林公园位于观山湖区金朱东路东段。2018年对游客开放,总面积19.41公顷,绿化面积15.61公顷,水域面积2.18公顷。是个有山水和禅宗特点的公益性公园,东林公园得名于园内的 “东林寺”,禅宗文化的氛围和文脉处处可见,公园规划之初力求营造 “寺里有园,园里有禅” 的整体意境,给市民一个即有修身养性的静谧空间,又可观赏娱乐并存的休闲场所。

东林寺是明末东林党人东旭和尚所建。为逃避东林之祸,东旭和尚隐居于此,经官府同意,组织修建了东林寺。据考证,东林寺约有370年历史,早于黔灵山弘福寺,曾经是处规模宏大、香火鼎盛的宗教名寺。要了解禅宗文化在西南地区的影响,东林寺是脉络,无论明末清初政局的变化、诗画、哲理的影响,东林寺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957年,一场意外的大火吞没了这个古老的寺院,也烧毁了关于东林寺的一切痕迹。随着东林公园项目的启动,恢复东林寺往昔的禅宗胜景已成现实,人们至此可重见东林禅宗往昔的盛况。

东林公园由四部分组成:东林寺、文化广场、山体景观和水体景观。

穿过刻有“东林公园”的奇石,就算走过了公园的门厅,因为公园没有实体意义的大门,继续前行是一个圆形广场,沿玉骢路下行,再经过一个左弯道,踏过精致的通悟桥即可达东林寺。南侧是三个水体相连的小湖泊,湖水四面环山,有溪至山上来,水面平缓如镜,一年四季只有暴雨的季节才可打破它的平静,如此的平静也有禅宗的意境。公园水体中搭建了一座跨水玻璃吊桥,虽然不长,但充满活泼的趣味,可否一试,来了再说。

环湖的步道也很漂亮,跑步、散步都非常合适,总的来说公园即适合禅修的人,也适合休闲观景的人。

东林公园主要景点有:鸟鸣澜、拈花谷、枫香林、庭前柏、幽篁里、松间照、菩提岛、烟柳岸。

其中,鸟鸣澜、拈花谷位于公园的入口广场位置,以佛手拈花形成拈花谷,佛家的意境加上花谷的美丽,让人安静而梦幻;鸟鸣兰主要种植桂花和绣球花,形成品类花卉独有的花景。

菩提岛借菩提之形进行建设,并将佛教文化延续到有水之境,菩提岛主要种植佛教的五树六花。“五树”指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六花”是指荷花(莲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白兰花)和地涌金莲。

建成的东林寺有正山门、天王殿、观音殿、钟鼓楼、藏经楼、念佛堂、方丈室、居士楼等数十座殿堂。占地80亩(包括绿化面积),寺庙后山上的小森林。顺着寺庙一旁的山路一直向上走,在一片树林的中间,可以看见新修的露天观音像,慈眉善目,面含微笑,手持露瓶,仿佛要以甘露普渡众生。

公交线路:

线路1:金阳客站和新添寨有246路公交,在 “东林寺站” 下。

线路2:观山1路、观山2路公交在 “东林寺站” 下。


行程2:乐湾国际温泉酒店(乌当区)

乐湾国际温泉酒店是按四星级标准打造的大型园林式温泉度假酒店。坐落在贵阳市乌当区乐湾国际城,毗邻情人谷、渔洞峡、古林寺等风景区,与乐湾高尔夫球场相连。距贵阳市区约半小时车程,距贵阳高铁北站、龙洞堡国际机场仅25分钟车程。

乐湾国际温泉度假酒店以丰厚的温泉沐浴文化,加上细致温馨的个性化服务,尽显温泉神奇魅力,是众多追求健康、钟情美丽的人士休闲度假旅游的新天地。温泉区域设有接待大厅、更衣区、休息大厅、餐厅等服务设施。

温泉酒店坐落于乌当区东风镇渔洞峡路99号,温泉井深2905米,出水温度高达71度,是贵州省出水温度更高的温泉,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同时,温泉还根据中医五行养生理论,精心打造了本草塘中药泡池、五行颐养泡池等功效不一的各类大小泡池,是一处养生健康的福地。也是之一家4A景区网红主题特色温泉酒店,庄园式的城堡建筑风格,突显典雅、高贵的贵族气质,幽静,私密不一样花园环境,让人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园内青翠欲滴,鲜花盛开,特色浴池有:玫瑰花池、灵芝池、薰衣草池、当归池 、黄芪池、硫磺池、艾叶池、红茶池、牛奶池、柠檬池等。乐湾国际温泉酒店设施齐全,网红泡池特色鲜明,是理想的休闲场所。

主要区域

大厅休息区

这里有豪华、舒适的休息位,为顾客提供全天24小时的服务, 乐湾国际温泉酒店,不仅是温泉,还有许多贴心的康复理疗项目。

会议服务厅

为机关、企事单位和社会团体提供各种不同需求的会务接待,提供相关会议的服务仪式和硬件设施。

餐厅区:

提供各种团队、家庭、个人的餐饮服务。

硫磺浴

清新有淡淡的硫磺药香,具有软化皮肤,溶解角质、灭菌、杀虫等作用,对各种皮肤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牛奶浴:

温泉口形式西式水壶,新鲜的玫瑰花瓣配上乳白的泉水,让人赏心悦目。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活化激素及铁、锌、钾等矿物质是皮肤天然美容护肤品,长期使用可保持皮肤光滑、润泽。

红酒玫瑰浴

红酒池旁边栽种了许多玫瑰,池中漂浮着许多玫瑰花瓣,红酒中的葡萄多酚具有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酒精可以促进肌肤吸收养分。

柠檬浴

除了清香沁人以外,柠檬浴能够缓解工作的疲劳和紧张,还能让皮肤变得柔滑细嫩,养颜功效明显。

水果浴

漂浮着新鲜苹果的泡池,兼具吃、泡功能,还有美白、养颜、养血、安神等疗效。

八效“本草塘”

不仅环境雅致秀美,还有功效颇多的各种中药泡池,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及利胆美颜于一身的藏红花浴;还有黑红枸杞浴、当归灵芝浴,补气止汗、养肝明目;缓衰老于一身的黄芪浴,苗药以及瑶药浴等等

乐湾国际温泉酒店,还有许多网红特色温泉,比如:咖啡、醋浴、艾草、石板浴等等,贴心的服务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是贵阳市功效最全的温泉。温泉区每间隔几个温泉,就有一个服务点,为游客提供红枣姜汤等饮品,还可购买温泉蛋。

儿童乐园、游戏室和免费影院区

孩子们可一边泡温泉一边娱乐, 园内还设有电玩室, 无论成人、孩子都可畅快的体验电子游戏给人的快乐,还为来客提供设施高档的免费影院,是家庭、个人、团队理想的选择。

酒泉住宿

温泉酒店还为留宿的客人提供高档住宿房间,居住环境舒适、优雅、整洁。

公交线路:

线路:公交273、258、105、56路等直达 “乐湾国际城”,车程近1个小时,

地涌金莲:有“百日开花花不败”美称的神圣高洁“佛花”

我是异路君,学习花草趣味知识,为生活添姿增彩!

#植物科普大赛#有没有和异路君一样是看着86版西游记电视剧长大的孩子?

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憨厚懒惰的猪八戒,还有网上调侃“只会三句话”的沙和尚,还有各个妖怪千奇百怪,各有神通,法术法宝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给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带去了无穷的乐趣。

相比之下,异路君更喜欢端庄高雅、法力无边的观世音菩萨形象,每次出场都是莲台高坐慈祥与威严的形象,尤其是她那漂亮非凡的莲花宝座更是深深吸引着我。那么你知道观音菩萨那漂亮的莲台什么莲花吗?

跟随异路君一块来深入了解一下观音菩萨坐下神圣与漂亮的“莲台”,说不定你家阳台就这朵神圣的莲花哦。

从开一朵朝衣色,免踏尘埃看杂花——地涌金莲

1、地涌金莲辨识:地涌金莲原产中国云南,为中国特产花卉,植株丛生,具水平向根状茎,根茎矮小,高不及60厘米,基部有宿存的叶鞘。叶片长椭圆形,前端锐尖,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花序直立,直接生于假茎上,密集如球穗状,苞片干膜质,黄色或淡黄色,合生花片卵状长圆形,离生花片前端微凹,凹陷处具短尖头。

2、诗词赏花:

异种遥从塞外传,香台曾为捧金仙。

檀心吐艳熏风里,钿朵含芳积翠边。

月殿桂飘难比端,秋篱菊绽不同妍。

移来御砌增佳玩,千叶休夸太液莲。

—— 胤禛的《赐观金莲花》

3、一花一名:地涌金莲开花时犹如涌出地面的金色莲花,景象十分壮丽,“地涌金莲”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地涌金莲又名“千叶佛莲”,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座下莲花就是千叶佛莲。

4、趣说花草:地涌金莲的花语是高贵典雅、万事如意,有着神圣、祥和的美好寓意。佛祖和菩萨每走一步,脚下便会生出朵朵金色的莲花,这些莲花其实就是地涌金莲,因此被佛教定为“五树六花”之一,有着高贵、神圣、朴实高雅的意思。在我国傣族文化中,地涌金莲是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

5、地涌金莲的养护:地涌金莲喜欢阳光充足的气候温暖的环境,在0℃以下低温,地上部分会受冻而死。它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易移栽,可栽于庭园内或作为盆栽养于室内。

6、地涌金莲的观赏价值:地涌金莲假茎的叶腋处才是其真正的花朵,清香娇嫩,黄绿相间,为其增添一份精巧的美丽,花期可长达半年之久,因此又有“百日开花花不败”的美称,观赏价值很高,庭园中适于窗前、墙隅、假山石旁搭配种植或成片种植,也适合盆栽观赏。

7、地涌金莲的药用价值:地涌金莲花可入药,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可治疗白带、红崩及大肠下血。茎汁可以解酒及解草乌中毒。

8、地涌金莲的文化价值:相传在佛祖诞生之时,佛祖每走一步,脚下便会生出朵朵金色的莲花,这些莲花其实就是地涌金莲。每次佛祖讲经时,讲到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以及佛祖平时座下的金莲花,说的都是地涌金莲。后来,地涌金莲不仅成为了佛祖及众多佛祖脚下踩的莲花,就连菩萨脚下踩的莲花也是地涌金莲,而且地涌金莲只在佛说法或是显神通的时候出现,平时佛教摆放的圣物,就是指普通的莲花,象征着佛法、纯洁,和宽恕一切罪过的慈悲。

最后再为大家普及一下佛教的“五树六花”,五树分别是菩提树、贝叶棕、高榕、槟榔和糖棕,六花分别是缅桂花、荷花(莲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和地涌金莲,地涌金莲又是佛祖座下的莲花台,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

创作不易,记得给异路君收藏点赞加关注,阅读异路君的其他优质文章,您的鼓励是异路君创作的更大动力。

关注我学习更多花草知识,为生活添姿增彩!

农村大面积种植地莲花是否可行,如果是这样管理的,那就一定行

地莲花,又叫地涌金莲、千瓣莲花等,与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糖棕、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一起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除此之外,地莲花还是我们云南餐桌上的美食,尤其是每年的冬春季节,我们都会用地莲花来招待远来的贵客。而地莲花之所以能深受我们当地人喜爱,主要是其营养丰富,且繁殖力、适应性极强,只要在春季栽种一棵,来年必定能长出一大片。也正因为如此,地莲花才被我们云南老农广泛种植。那么:

  • 地莲花的经济价值怎么样?是否能够大面积种植呢?
  • 该如何选择地莲花的种植地呢?
  • 该如何管理,才能提高地莲花的产量呢?

看似芭蕉树的地莲花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以前的大鱼大肉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相较而言,山毛野菜更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山毛野菜普遍都具有根系发达,且管理方便的特性,对于土壤、水分、温度、光照、肥料五大生长要素要求不高,地莲花同样如此。所以:

  • 地莲花价格在逐年上涨,可实行大面积种植
  • 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土壤肥沃的地段种植地莲花
  • 要想提高地莲花的产量,就得施好肥、浇好水、摘好叶、锄好草

可以收获的地莲花

地莲花价格在逐年上涨,可实行大面积种植

地莲花属于多年生的植物,且具有“一次栽种,便能向周围不断繁殖”的特性,正因为如此,“地莲花只需栽种一次,便能一直收获下去”,也才能省去频繁换地、换苗的麻烦,为我们节省一大部分人工开支。最主要的是,当地莲花的价格受挫时,我们可留到明年、后年,或者价格有所上升时在进行采收(只要地莲花的假茎不开花,地上假茎就不会枯死,产量就影响不大)。此外,在地莲花的假茎生长期间内,仍会不断分蘖出新的小株继续生长。而纵观几十年来地莲花的价格变化,未来几年只会涨不会跌。

  • 三十年前,地莲花主要是用来巩固田埂、堤坝、蓄水池等,起到防止田埂、堤坝倒塌、垮方的作用。在当时,地莲花不受人待见,其价格可谓是一文不值。
  • 二十年前,地莲花主要是用来喂猪,原因是地莲花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等,可以代替部分精料喂猪,能够降低我们的饲养成本。但由于地莲花分布面积广,在农村随处可见,所以,我们割地莲花是不需要花钱的。
  • 十年前,人们的生活慢慢富裕起来,开始过起了“养生”生活,不断追求“清淡”食物,地莲花就这样被端上了我们的餐桌。但由于栽种面积广的原因,地莲花的价格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只能卖到0.2元一斤。
  • 现在,已经很难找到野生的地莲花了,市面上所售卖的地莲花皆为人工种植,可即便如此,地莲花却能卖到4元一斤,甚至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补充说明:一棵完全成熟的地莲花大概重二十斤,若以目前的市场价来说,一棵地莲花能够卖到80元左右。只要我们管理得当,一亩地莲花是可收获300-400棵的,所以,地莲花的经济价值很高,我们是可以大面积种植的。

栽种四年的地莲花

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土壤肥沃的地段种植地莲花

虽说地莲花的适应性强,但选择合适的种植地,不仅能够使地莲花增产增质,而且还能减少地莲花患病的可能,降低我们的管理成本。所以,我们要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段种植地莲花。

交通便利

之所以要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段栽种地莲花,主要是地莲花较重,一棵地莲花足有20斤。而我们通过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段进行种植,能够降低我们的运输成本。

靠近水源

地莲花茎叶较多,需要大量的水分来进行蒸腾作用,尤其是在地莲花的分蘖期与假茎膨大期,更是需要大量的水分来维持自身生长。而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段栽种地莲花,能够降低我们的抽水成本。

栽种在田埂上的地莲花

光照充足

地莲花喜光,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并积累营养物质。倘若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地莲花的假茎膨大,而且还会使地莲花发生一系列病害。所以,我们在栽种地莲花前,一定要选择光照时长在12小时以上的向阳地段栽种。

温度适宜

地莲花喜温不耐冷,在10-35℃的环境下都能正常生长,但当温度低于0℃,植株就会停止生长,严重者,还会导致地莲花的植株干枯,而地莲花的食用部位就是植株(假茎),一旦植株枯萎死亡,必定会引起减产。所以,对于冬季较为寒冷的地区,是不能栽种地莲花的。

土壤肥沃

虽说地莲花对土壤要求不高,但若选择在土壤肥沃的土质上种植,不仅能够使地莲花苗快速成活,保证地莲花生长整齐,而且还能节约肥料,降低我们的施肥成本。

特别提醒:对于栽种地莲花的土壤,可选择土质疏松、透气性强的沙土,但要避免使用排水性差、粘性强的黏土,否则,不仅不利于地莲花的根系生长,还会影响地莲花分蘖,最终导致地莲花产量降低。

在沙壤土上栽种地莲花

要想提高地莲花的产量,就得施好肥、浇好水、割好叶、培好土

很多人以为,像地莲花这种适应性强的作物,只需水一浇、肥一施,就可以等着收获。其实,要想地莲花的产量高,这与我们日常管理密不可分。所以,对于地莲花的管理,至少要做到施好肥、浇好水、摘好叶、锄好草、培好土五步。

施好肥

地莲花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否则,容易降低地莲花的品质。一般来说,我们需要给地莲花施三次肥,分别是种植前的基肥,种植后的追苗肥与越冬肥。而对于地莲花的施肥原则,可简单总结为“基肥要多,苗肥要少,冬肥要好”。

  • 基肥要多:基肥是维持地莲花整个生长期所需的肥料,施足基肥能够防止地莲花出现缺肥现象。而对于基肥的选择,应以腐熟的农家肥为更佳。
  • 苗肥要少:施加追苗肥的目的是保证地莲花幼苗快速生长,并促进地莲花根系的发育,为分蘖做准备。之所以说苗肥要少,是因为施肥过多,容易使地莲花出现徒长,并引起倒伏等一系列现象。而对于追苗肥的肥料选择,应以腐熟的人尿粪为更佳。
  • 冬肥要好:施加冬肥的目的是增强低廉的抗寒能力,防止地莲花植株在寒冷的冬季出现冻害。之所以说冬肥要好,除了冬季寒冷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冬季为地莲花的开花期,施好肥料能够避免地莲花开花,尽量延长地莲花的生长时间。而对于冬肥的肥料选择,应以腐熟的饼肥为更佳。

补充说明:在使用有机肥时,一定要充足腐熟,否则,不仅会引起烧苗现象,而且还会携带病菌、虫卵,危害地莲花的生长。

栽种了四年的地莲花已经开始开花

浇好水

由于地莲花生长在干旱地区,很多人就误以为地莲花对水分的需求量不高。其实不然,要想保证地莲花能够高产,浇好水则是必然。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在地莲花的苗期、分蘖期、假茎膨大期浇水。

  • 苗期浇水,是保证地莲花能够快速成活,防止地莲花在栽种后缺水死亡。
  • 分蘖期浇水,是为了促进地莲花分蘖,为来年丰产做准备。
  • 假茎膨大期浇水,是给假茎补冲水分,并保证假茎能够长得粗壮,提高地莲花的品质的同时达到高产的目的。

补充说明:在炎炎夏日,我们同样要给地莲花浇水,其目的是增加空气湿度,防止地莲花被阳光暴晒死亡。

已经开花的地莲花

割好叶

地莲花的叶片很多,尤其是在冬季来临前,会出现很多病叶、枯叶,而这些病叶、枯叶不仅会消耗掉土壤中的养分,影响地莲花的产量,而且还易携带大量的病菌、虫害等,危害地莲花的生长。所以,我们要在冬季来临前,及时割掉一些病叶、虫叶、枯叶等。

当然,割叶还能增强地莲花之间的通风性及透光性,既利于地莲花积累营养物质,又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病几率。

干枯的叶子要及时割掉

培好土

细心观察的人总会发现,在冬季来临前,有经验的老农都会给农作物培土,以此起到保暖、增产的目的。而对于地莲花来说,同样是要进行培土的,其目的如下:

①增强土壤透气性,保证土壤疏松,防止土壤板结。

②保护地莲花所分蘖出来的幼茎,防止其出现冻害,从而影响到来年的产量。

③培土的同时锄草,防止杂草与地莲花争光、争肥、争水。

④增厚活土层,并防止土壤养分流失,保证土壤始终肥沃。

⑤促进地莲花的根系发育,扩大吸收面积,为“多分蘖、早分蘖”做准备。

⑥防止地莲花生长过高时,出现倒伏。

地莲花的主要食用部位

或许有人会说:地莲花的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不用这样管理方式也能保证高产。其实不然,对于大规模种植来说,栽种只是之一步,后期的管理才是关键,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说是吧?

夜宿中缅边境的傣家竹楼,一觉醒来眼前出现一个美丽的村寨

新年第二天中午,我就上了飞往昆明的飞机,并在昆明候机、转机飞版纳,版纳下飞机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版纳旅游公司的小李来接我,直接从机场把我拉到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傣家村寨,并安排我住在一户傣族人家中,其时已经夜里11点多。寨子里一片安宁,黑灯瞎火的基本看不清寨子的面貌了。

一觉醒来,发现是个美丽的村寨

次日起床后,寨子里的导游小玉姑娘陪我在寨子里转,我发现越转越觉得这地方眼熟,等我走到一个演示酿酒 *** 过程的竹楼(其实现在都是木楼了,叫傣家竹楼是叫着习惯)时,才猛然想起好多年前我来过这里。那次是要经过打洛海关去缅甸拍摄旅游电视片,当时途经这里,做了半日游,参观了这个寨子里保存完好的各种手工艺 *** ,今天竟然故地重游,恍若隔世。与以前不同的是,这里的房子大都重建或休整过了,很多都建的非常漂亮,远比两年前住过的橄榄坝村寨的建筑华丽。

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随意地养着兰花

这个寨子的名字叫“勐景来”,勐是村寨的意思,景来的意思是龙的影子。据说当年天子召树屯为了追赶一个金鹿曾来到了这里,后来人们发现这里隐约可以看到一个龙的影子,以为天子大人还会再来,于是大家就在这里等候,可是等了很久都不见天子龙颜,就干脆在这里建起了村寨,名字就叫了“勐景来”。勐景来距离中缅打洛口岸只有5公里,一条打洛江让勐景来与缅甸隔江相望,两国的边民共饮一江水、同捕一江鱼,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边疆风情。

村寨的早上安静祥和

西双版纳更大的塔林

勐景来村口的塔林是西双版纳规模更大的塔林,公元1802年,傣王为了表彰102位高僧,建造了101座大小不等的佛塔,现在尚存的58座佛塔,是后来重新修复的。至今仍有周边国家的佛教徒来此举行宗教活动,而当地的傣族群众,每年都要在此举行“塔摆”——佛爷坐在上面诵经、滴水,信徒们则听经拜佛,以祈求家人的平安幸福。据说,这里最多时曾汇集了三万小乘佛教信徒在此朝拜。一座座金光闪闪的塔,犹如一支支竹笋,因此傣家人又称它们为笋塔。塔的顶端有很多小铃铛,在微风中,它们向傣家人送来天上的梵音,保佑着傣家人吉祥幸福。

精美漂亮的塔林

塔林的旁边,有棵2000多年的菩提树,被当地人奉为神树,传说是释迦牟尼的一位高徒传经到此时栽种的。每逢重大节日,傣族村民都要来祭拜神树。神树下栽种着被称为天然雨伞的海芋和佛教之花黄姜花。

塔林边上的神树讲述着古老神奇的故事

除了这棵神树外,就在我住的傣楼前,还有一棵高大的古榕树,高大繁茂吗,状如孔雀开屏迎宾,所以取名“迎宾树”。但我到觉得叫“迎宾树”最贴切的地方在于,这里是进入寨子的必经之路,从这棵树开始才有了岔路,因此所有的客人都会看到这棵树,当然称它迎宾树是恰如其分的。

巨大的迎宾树也是孩子们的游戏场所


一次看尽傣族传统工艺

前面说了,勐景来作为旅游目的地,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感受和欣赏傣家传统工艺。作为游客,我们进村后看到的之一个工艺就是榨糖。版纳盛产甘蔗,因此榨糖成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工艺。傣家人使用的榨糖机是用木头 *** 的,猛一看你会以为是打井的装置(当我把榨糖机的图片发在微信上时,大家竟然都猜不出那是个什么东东),仔细看会发现木架子的下方,竟然有两个很大的木头齿轮,聪明的傣家人,利用齿轮的作用,让两根木桩一起转动,并把甘蔗 *** 两根木桩之间,随着木桩的转动,甘蔗汁就被挤压出来啦。把干榨汁放入锅中煮,加入石灰液,掠去糖泡,再将糖浆晾在草席上,结成块后再切片,最原生态的红糖就诞生了。

这种古老的榨汁机

在勐景来,很多村民会在家门口摆一张小桌子,向游客卖点食物、纪念品之类,其中红糖是最多的,有10块钱一包3大块和15块钱一包5大块的两种。回北京后,周围的“吃货”们盛赞这种糖,并说这是用38斤甘蔗才能榨出一斤的糖,所以这糖实在不贵。是不贵,但很重,所以力气小的人,买糖时要三思。

寨子里就有寺庙,一个小和尚在学习抄写贝叶经

傣族造纸成为国家级非遗

除了榨糖外,在勐景来还可以看到染布、竹编、制陶、酿酒、打铁、造纸、织锦等传统手工艺。在这里想特别介绍一下傣族造纸,它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寨子里的铁匠铺

以前我在新疆和田参观过类似的手工造纸,和田造纸使用的是桑树皮,版纳傣家造纸用的是構树皮,造纸工艺坊门口就种着構树。造纸前把構树树皮剥下来,刮掉表皮层,舂烂成茸后煮傲成浆,倒进水池里,然后用纱网在水池里反复荡漾,让纤维均匀地铺在网上,晒干后撕下来,就成了拥有很强韧性的纸。当地人用这种纸 *** 油纸伞和泼水节用的孔明灯。这种纸用百年也不退色,也不会被虫蛀,最难得的是不怕水。据说在修复一个佛寺时,人们发现一张百年前用这种纸书写的经文,字迹清晰如初。

手艺人师范造纸的 *** 过程

如果你以为现在傣族的手工造纸是“旅游表演”项目,那就错了,在距离勐景来不远的地方有个村子叫曼召村,这个村子家家造纸,这些纸早早就被商家订购了,可谓供不应求。究其原因,现在城市人住房条件改善了,各种装饰工艺品需求大增,而这种手工纸,正是装饰工艺 *** 绝佳的材料。

曼召村的造纸已经成为产业

傣锦的 *** 过程,展示了一项美丽的工艺。它的图案设计是通过熟练的技巧创造出来的,传统图形多为三角形和圆形。在纺织过程中,成百上千根细线只要有一根结错,整幅图案就会错乱不堪,所以傣锦的纺织也算巧夺天工了。在勐景来有几家傣楼前挂着傣锦出售给游客,大多是披肩,价格在百元左右。但需要提醒的是,那些图案简单的,才是手工纺织的傣锦,那些图案复杂而华丽的披肩,多是机织的。

放天灯祈愿是游客们最喜欢的活动

在勐景来如果赶上佛事活动那就太幸运了,你可以看到真正的和尚是如何化缘的。他们排着队伍,领取村民们布施的食物(是的只有食物,绝不会有钱财),然后每个和尚把食物统一倒进一个器皿里,回去再分食,不挑不拣,非常公平。

接受村民布施的和尚们

本文为 “馋人的视觉之旅”原创作品,受版权法律保护,

任何形式的转载、盗用均属侵犯版权行为,违者必究!

佛教的五树六花是哪些?

佛教是对我国文化产生较大影响和作用的宗教,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佛教文化的遗产,有佛教名山和古建筑物、佛教文学、佛教绘画和音乐、佛教语言和文字,这里面的学问太多太多,不是只言片语可以说清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五树六花是哪些?

一、佛教五树

菩提树

1、菩提树

菩提树又叫做思维树,据说佛祖是在菩提树下顿悟才得道,创办了佛剑,所以菩提树也是佛教的宝物之一。

贝叶棕

2、贝叶棕

贝叶棕的木材经过数百年时间的洗礼也不会腐化掉,因为它的叶子非常大,在古代东南亚人就有在叶子上面记录文化的习惯。佛教的贝叶经,就是用此树木的叶子 *** 而成。

高山榕

3、高山榕

高山榕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叶榕,树干非常高,叶子非常长,它的果实成熟以后是红色的,可以拿来食用。

槟榔树

4、槟榔树

槟榔树的实干非常高达,笔直,它的果实是佛教在供奉的时候所用到的物品之一。

糖棕

5、糖棕

糖棕分为雌雄,雄花的话可以产出糖,用稻子划开花序以后就会有砂糖一样甜的汁液流出来,雄花的话可以结果实。

二、佛教六花


荷花

1、荷花

荷花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为什么是佛教六花中的一种,经常会看到画像中看到荷花。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气质,也是吉祥的预示,是人们心中纯洁、善良的化身,也是佛教中的圣洁物品。

蝴蝶花

2、黄姜花

黄姜花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蝴蝶花,味道清香迷人。

文殊兰

3、文殊兰

文殊兰的叶片非常肥厚宽大,一年四季都是翠绿色的。它开出花朵香味浓郁、花型优美。

缅桂花

4、缅桂花

缅桂花又名白兰花,开出的花朵十分洁白、纯净,还富有浓郁的花香。

鸡蛋花

5、鸡蛋花

鸡蛋花的花语是复活、孕育新希望的意思,它开出的话多外面是白色的,中间是黄色的,小巧可爱,很香。

6、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开出的花朵就好像地面涌现出的金莲花,据说佛祖刚刚出生的时候每次走一步地上就会出现金色的莲花,也就是我们说的地涌金莲。此花在傣族人们的心中是惩恶杨善、善良的象征。

综上,佛教五树六花分别是菩提树、贝叶棕、高山榕、槟榔树、糖棕、荷花、黄姜花、文殊兰、缅桂花、鸡蛋花、地涌金莲。

上海植物园9月中旬花讯,来赏花吧~

据“上海植物园”,上海植物园秋季花展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布置中,花坛中的花卉刚进行了调整,一起来看看最近的花期。

01 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

又叫蓝花草,爵床科(Acanthaceae)芦莉草(Ruellia)属。在绿化带里广泛地大面积地应用。叶子暗绿狭长,花色是深邃的蓝紫色,花叶相映,沉稳低调,清雅含蓄,但也美得让人挪不开眼去。

观赏点:园内各个花坛

02 九头狮子草(Peristrophe japonica)

爵床科(Acanthaceae)观音草属(Peristrophe)的草本药用植物。名字非常霸气,花朵儿却是娇小可爱,是爵床科典型的二唇形,就是说一共两片花瓣长得还不太一样,其中一片花瓣还在末端裂成了三片。之所以叫九头狮子草很可能是因为它的聚伞花序,看起来像一只多头的怪物。九头狮子草是一味很著名的中药,能解表发汗等。

观赏点:草药园

03 醉蝶花(Cleome spinosa)

山柑科 (Capparaceae)白花菜属(Cleome)一年生强壮草本,我国原没有野生醉蝶花,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现在全球热带至温带都有栽培以供观赏。其叶子是像手掌一般的5-7枚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花瓣平展,配合修长的雌蕊,仿佛翩翩蝴蝶飞舞,不知是醉蝶纷飞还是观者自醉,醉蝶花的美丽都未辜负其芳名。

观赏点:四号门入口处

04 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蔷薇科(Rosaceae)龙芽草属(Agrimonia)的多年生草本,全草供药用,为收敛止血药,兼有强心作用,市售止血剂仙鹤草素即自本品提取。近年使用秋末春初间的地下根茎芽,作驱绦虫特效药,有效成分为鹤草酚 (C26H34O8);全株富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可作农药,捣烂水浸液喷洒,有防治蚜虫及小麦锈病之效。

观赏点:草药园

05 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苋科(Amaranthaceae)青葙属 (Celosia)一年生草本,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经常见于各家各户的花盆中,近些年的新优品种也非常丰富。植物园作为引保种基地,所栽培的鸡冠花原种正绽放在草药园。

观赏点:草药园

06 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cv.)

旋花科(Convolvulaceae)牵牛属(Pharbitis)一年生缠绕草本,各地也常统称喇叭花,想必是因为它漏斗状的花冠了。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在广泛引植于世界各地,但是有很多又沦为野生,成为了归化植物,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上海植物园种植的多为新优园艺品种,例如此图中的“蓝星”。

观赏点:园内各个花坛

07 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之前介绍过红姜花,现在同属的黄姜花和白色的姜花也盛开了。相比于红姜花,姜花的花瓣更宽,远远望去也更显眼。虽然叫姜花,但却不是平时食用的生姜开的花,平时食用的姜是姜科姜属,而姜花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花属(Hedychium)。姜花的香味非常浓郁,可浸提姜花浸膏,用于调合香精中。根茎入药,能“解表,散风寒,治头痛、身痛、风湿痛及跌打损伤等症”。(《四川中药志)》)

观赏点:草药园

08 茑萝松(Quamoclit pennata)

旋花科(Convolvulaceae)茑萝属(Quamoclit)一年生柔弱缠绕草本,叶子就像翠绿的羽毛,白色的或红色的小花像一个个五角星,花期持续春夏秋三季,可谓“羽叶”绕梁,三季不绝了。

观赏点:四号门入口处

09 白接骨(Asystasiella neesiana)

爵床科(Acanthaceae)白接骨属(Asystasiella)的药用草本植物。它的花虽也是漏斗状,但是展开的部分比较平整,花冠筒却是很细长,不似喇叭花那般浑然天成。虽然外表没那么讨喜,胜在实用,叶和根状茎入药能够止血。

观赏点:草药园

10 罗勒(Ocimum basilicum)

罗勒是唇形科(Labiatae)罗勒属(Ocimum)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讲到罗勒就不得不提一下意大利面中的青酱了,除了做成青酱,还常常在意大利菜品中加入新鲜的罗勒叶子,在香草界可谓地位不低。除了食用,还可拿来提炼精油制香。更是全草皆可入药,治胃痛,外感风寒,头痛,胸痛等,种子名光明子,主治目翳。

观赏点:草药园药食同源区

西双版纳傣民族文化

傣族不仅生活习性与水紧密相连,而且对水的理解和认识也很独到奇特。他们的水文化更是丰富多姿、独放异彩。而始终贯穿这条主线的就是一个“赕”字。“赕”是笃信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的傣民族数千年沿袭下来的一种民间习俗,渗透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物质领域。

01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傣族爱水、恋水、惜水、敬仰水;以水表达爱慕,以水表示祝福,人们把傣族称为“水的民族”,有人口100多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靠边境的弧形地带,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景谷、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少部分散布于其他县区。

傣族地处云贵高原的西端,高黎贡山、哀牢山等形成 天然屏障,澜沧江、怒江、元江蜿蜒宽阔,湍流不息。在这山水之间,散布着许多峡谷平坝(小平原),是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在这美丽的平坝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生长着许多热带、亚热带作物和珍贵药材。稻谷生产是傣族的主要传统作物,西双版纳和德宏素有“滇南谷仓”的美誉。




傣族历史悠久,源于谷古代的百越族群,百越族群居住或迁徙与中国东南到西南这一环型地带。公元一世纪,汉代称为“滇越”,“掸”魏晋称为“濮”、“越”、“僚”、唐宋称为“金齿”“银齿”、“白衣”,清代多称“摆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在西双版纳的景洪、勐腊、勐海三个县(市)的坝区,傣族依水而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要信仰小乘佛教,他们性格温柔、能歌善舞,历来有“水的民族”之美称。

02





西双版纳的傣族民谚说“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帕也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成了地球。是水形成地,水是万物之源。

在傣族的《四塔五蕴》医学论著中,把“巴他维塔都”(土)、“阿波塔都”(水)、“爹卓塔都”(火)、“佤约塔都”(风)解释为人体的物质本源。水在其中起到胶合作用,起生命源泉的作用。傣族认识到水不仅有饮用、洗涤、航运、灌溉、带动水车等功能,还具有养育世间万物的作用。傣族与水有割不断的深情。


由于傣族把水视为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而对饮用水的洁净十分重视。傣族住地是靠近江河,但他们只把江河水用来沐浴、洗涤而不饮用。他们要另寻水源,修建水井,专供饮用。为防止污染,所有的水井都要修建井栏、井屋,防止污染落入井水内。不少水井还建有井塔,将井口围严实,仅留一个取水口,防止山水冲入井内。傣家竹楼上的水,也有“喃京”、“喃萨火”(饮水、用水)之分。“喃京”往往摆在屋檐内较高的地方;人们坚决不用“喃萨火”来做饭、烧烤水、煮汤。傣家人很早就注意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污染,实在值得称道。

03



因此,在傣家人的心目中,水是无比神圣的,是神灵赐予的吉祥物,是幸福、圣洁与光明美好的象征。

他们爱水、敬水的情结已深深的熔化在他们整个民族文化之中:如一个新生命的降生首先要接受水的洗礼;男孩剃度出家当和尚或是升佛爷时要由“波约”(教父)亲自为其洗礼;傣王即位,举行隆重的洗礼仪式;赕佛时用滴水来祈福,以水来消灾,以水来净化灵魂;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水井也有着各自的功能作用,如“喃魔帕”的水是给和尚专用的;“喃磨滚”的水是给百姓用的;“喃磨京”是专供人们来吃的,绝不能到那里洗衣、沐浴;节日里,人们在水花中歌舞,在水花中雀跃,一切的尘垢污秽都被圣洁的水清洗殆尽。

水,承载着真挚的情谊和祝福,把傣家人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未来的憧憬溶化在清泉甘露般的水之中。

傣族的生态文化观念形成较早,如傣族谚语说: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是傣族先民对自然界的真知灼见。在傣族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建寨造屋、选择居所、婚嫁迎娶、殡葬习俗等,还是衣食住行,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植物的滋养。

01


傣族不仅是一个爱水的民族,而且朴素的生态和谐观也比较突出。为了让绿水长流,傣族先民很早就懂得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保住山上常青树,沟底清水年年流”,古老的谚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

傣族的水源地方是龙山,寨旁有龙林,都不能砍伐。那么用柴怎么办呢?种植柴薪林。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或路边,种植最多的是一种“下面一根桩,顶上枝成林”的树,俗称黑心树,学名铁刀木,还有人干脆就喊它“挨刀树”。黑心树生长很快,树枝一砍去,就会发出新枝,年年砍,年年发。傣族还种植竹子,建竹楼、编竹篓、煮竹筒饭及笋食品等。

傣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唯一种植柴薪的民族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西双版纳还保存有50%的森林覆盖率。这主要得益于小乘佛教教义以及傣族先民们倡导人们崇尚自然、崇尚生态,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观。

02


傣族法典中规定:“建勐要千条河。”丰富水源,是傣族选址建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傣族固有的观念。正如民谚说:“寨前渔,寨后猎,依山傍水把寨立”“无山不狩猎,无河不建寨”,所以,所有的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对水的依恋,还与风俗习惯和居住地气候有关。傣族过新年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都离不开水;亚热带的高温,人们要一日几浴;傣族开水田种稻,灌溉也要水,傣族的生活离不开水。

水是吉祥、圣洁之物,绝大多数农耕民族对水都存在一种崇尚心理,这在傣族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傣历新年(泼水节)中的泼水活动,其吉祥之意不言而喻;乔迁时前来贺喜的人们,在鞭炮声中帮主人把东西搬到新房时,口中要高呼一声“水-水-水”;朋友聚会举杯共饮时也要高呼一声“水”。而水之圣洁从傣族独特的水井和人们对水井的爱护和崇敬,即可获得深刻的体会。

因此,傣族先民认为:水不仅是万物生长所必备的条件,而且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有保住了森林,才能有充足的水源,人类才能更好地生活,才能更好地发展。

03


图腾观念,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宗教信仰都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是人们对特殊环境的适应与生存的一种策略。西双版纳的傣族,尽管他们的先民的生活环境是由“冷森林”迁徙到“热森林”,但都离不开森林,都是森林民族。这样,宗教信仰的图腾文化,便成为他们与这里的热带雨林以及其中的动、植物和谐相处、走信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武器。

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信仰,主要包含了原来在本土生产的原始多神教和后来传入的小乘佛教。在小乘佛教传入之前,这里的所有民族都信仰原始多神教,由于当时生产力底下,科学文化知识贫乏,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森林土地和动植物等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本身的生老病死无法理解而认为“万物有灵”,产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任务崇拜。

小乘佛教传入之后,在自然崇拜、图疼崇拜和任务崇拜中,由于佛主释迦牟尼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降生于无忧花树下,成佛于菩提树下,圆寂于两株娑罗双树下。这样,小乘佛教的信徒便和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按西双版纳傣泐文经书《二十八代佛出世纪》的记载,佛教共有28代佛主,每代佛主5000年,释迦牟尼是第28代佛,每一代佛主均有其“成佛树”。傣族的佛寺高大、金碧辉煌,其建筑风格主要是由“凤凰展翅”的民居“竹楼”演化而来的。




建盖佛寺需要特殊的木材,如柚木、毛麻、云南石梓和山白兰等笔直、坚硬、抗虫蛀的木料。佛寺里的各种木雕菩萨、神兽、神奇都要选不变形、不翘不裂的柚木、云南石梓和树菠萝等木材。赕佛点的佛灯用特殊的木本植物如铁力木和石栗的种子油。小男孩当和尚和僧侣的级别晋升,以及为佛像沐浴均要用一些特定的植物香料,如香樟、蒲桃和蛇藤等“神木”、“神豆”和“仙草”所煮成或浸出的“圣水”沐浴。

对于佛寺庭院植种的植物种类虽然可多可少,但佛教规定的“五树六花”是必不可少的。“五树”是菩提树、铁力木、大青树、贝叶棕、槟榔或椰子,其中有的是佛树,有的是刻写经文所必备的赕佛所必须的。“六花”是指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对于“五树六花”,传说是有一个只是渊博的“啊占”(管理佛事活动的人)提倡的。他告诉人们,西双版纳之所以美丽,就是有五种树和六种花,也有大象和孔雀。大家很同意他的看法,所以僧侣们带头在佛寺先种植了这些树木和花卉,也饲养了孔雀。后来“五树六花”的种植就传遍了西双版纳的村村寨寨,加上大象和孔雀,成为了西双版纳的重要特征。

1993年,景洪市 *** 将白象命名为“市物”。

标签: 黄姜 作用 花的 功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