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算数的成语(中华成语中的著名“说一不二”)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 0

“说一不二”是中华民族流传的一句成语,意思是说话不算数,说了一件事情就不再改变。这句成语源于《史记》中的一则故事。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名叫张汤的大臣,他性格刚正,因此被汉武帝赏识。有,张汤向汉武帝建议修建一条大运河,以便运输物资和军队。汉武帝听了他的建议,非常赞同,并让张汤负责该项目。

张汤开始积极筹备修建大运河,但是很快就遭遇了困难。他发现修建大运河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朝廷的财政并不充裕,无法支持这项工程。于是,张汤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计划,他建议征收民间捐款来支持大运河的修建。汉武帝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下令全国各地的百姓都要捐款。

说话不算数的成语(中华成语中的著名“说一不二”)-第1张图片-

张汤开始挨家挨户地向百姓募捐,他的口才极好,很快就筹集了大量的款项。但是,有,他遇到了一个百姓,这个百姓非常贫穷,他只有一头牛和一口锅。张汤向他要求捐款,但是这个百姓却拒绝了。他说“我只有这一头牛和这口锅,已经是我的全部家当了,我不能再给你任何东西。”

张汤非常生气,他威胁这个百姓说“如果你不捐款,我就把你的牛和锅都没收了。”这个百姓非常愤怒,他说“你既然说了话,就要算数。你说要没收我的牛和锅,那就来吧。”

张汤在这个百姓的家里等了一整天,但是这个百姓并没有改变主意。,张汤只好离开了这个家庭,但是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明白了说话不算数的危害,从此以后,他不再轻易地做出承诺,而是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不算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会导致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度降低,影响我们的声誉和人际关系。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诚信,说话算数。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说一不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句成语,意思是说话时一定要信守承诺,不可反悔。这个成语源于《左传》中的一则故事。

故事中,晋国有一个名叫晏子的大臣,他在一次宴会上与齐国的使者打赌,如果他能够在之内让齐国的车马在晋国的道路上行驶一百里,就可以得到齐国的黄金千两。齐国的使者当时并不信晏子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于是他就答应了这个赌约。

晏子回到了家里,派人在晋国的道路上挖了一些坑,然后在坑边上种上了树苗。第二天,齐国的车马驶过晋国的道路时,被坑和树苗绊住了,无法前进。晏子趁机前来救助,将车马解救出来,然后让齐国的人继续前进。这样,晏子就成功地让齐国的车马在晋国的道路上行驶了一百里。

当齐国的使者回到齐国之后,他便立即向国要求黄金千两。国问他晏子是否已经完成了任务,齐国的使者回答说是的。国便将黄金千两给了齐国的使者。不久之后,晏子也来到了齐国,要求齐国的国给他黄金千两。齐国的国问他是否完成了任务,晏子回答说是的。国问他如何完成的,晏子便向国讲述了自己的计策。国听后大怒,认为晏子欺骗了齐国,便拒绝了晏子的要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不算数是不好的行为,会让人失去信任和尊重。只有在言出必行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说一不二”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准则之一。

标签: 成语 说一不二 算数 中华 说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