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药,通便药大全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 0
一文带你了解便秘常用中成药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之一医院 宋佳堉




对付便秘可不仅仅只有吃香蕉喝蜂蜜这种办法,今天,小编带你认识不同便秘的常用中成药,排除器官实质性的病变后,在医师指导下对症用药不仅能解一时之急,也能标本兼治。


便秘不仅仅是排便不畅,深究其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便秘有里急后重,有排如羊粪。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区别呢?是病因的不同,也就是产生便秘的原因各不相同,中医治疗上习惯把这些不同的便秘归为以下几个类型:实热便秘、气滞便秘、气虚便秘、阳虚便秘、阴虚便秘。

针对不同的便秘类型,使用泻下药自然是没有错的,市面上很多的便秘中成药制剂都具有泻下的作用,但是针对不同的便秘病因,我们又该怎么判断呢?


实热便秘

表现为大便燥结难下,甚至肛裂出血,腹部胀满,同时伴有口干口臭,面赤身热以及小便短赤,心情烦躁等症状,常见于青壮年。主要由胃肠积热引起。

代表中成药

麻仁润肠丸

【处方】火麻仁、炒苦杏仁、大黄、木香、陈皮、白芍。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禁忌】孕妇忌服。


麻仁丸

【处方】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姜厚朴、炒白芍。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禁忌】孕妇忌服。


当归龙荟丸

【处方】酒当归、龙胆(酒炙)、芦荟、青黛、栀子、酒黄连、酒黄芩、盐黄柏、酒大黄、木香、人工麝香。

【功能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禁忌】孕妇禁用。



此外具有相关功效的中成药还有比拜克胶囊、导赤丸、大黄清胃丸、地榆槐角丸、一清胶囊、清宁丸、清泻丸。


气滞便秘

表现为便意急切,便后自觉没排尽,很快又有便意。常伴有肠鸣打嗝、情绪躁郁等气滞表现。主要由气机郁滞引起。


代表中成药

枳实导滞丸

【处方】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炙)、黄芩、六神曲(炒)、白术
(炒)、茯苓、泽泻。

【功能与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木香槟榔丸

【处方】木香、槟榔、枳壳(炒)、陈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
醋三棱、莪术(醋炙)、黄连、黄柏(酒炒)、大黄、炒牵牛子。

【功能主治】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用于湿热内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

【禁忌】孕妇忌服。


槟榔四消丸(水丸)、木香顺气丸也具有治疗气滞便秘的作用。


气虚便秘

主要见于体质虚弱的人,常见于产后女性和中老年人,表现为排便无力,伴有气虚的症状。气虚便秘不能盲目用泻法,补气润肠也很重要。

代表中成药

芪蓉润肠口服液

【处方】黄芪(炙)、肉苁蓉、白术、太子参、地黄、玄参、麦冬、当
归、黄精(制)、桑椹、黑芝麻、火麻仁、郁李仁、枳壳(麸炒)、蜂蜜。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健脾滋肾,润肠通便。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大肠失于濡润而致的虚症便秘。


胃肠复元膏

【处方】麸炒枳壳、太子参、大黄、蒲公英、炒莱菔子、木香、赤芍、紫苏
梗、黄芪、桃仁。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理气通下。用于胃肠术后腹胀、胃肠活动减弱,症见体乏气短、脘腹胀满、大便不下;亦可用于老年性便秘及虚性便秘。

孕妇禁用。


参苓白术丸

【处方】人参、茯苓、麸炒白术、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
砂仁、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阳虚便秘

阳虚便秘的症状有排便干涩、便意但排不出、小腹痛及体质虚弱等。多为脾肾阳虚所导致的大便秘结不通,年长阳气衰微或久病伤阳,肠道传送无力,患者就会便秘。治则温阳通便。


代表中成药

五仁润肠丸

【处方】地黄、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肉苁蓉(酒蒸)、陈皮、大黄(酒蒸)、当归、松子仁。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体弱便秘。

【禁忌】孕妇忌服。


便通片(胶囊)

【处方】麸炒白术、肉苁蓉、当归、桑椹、枳实、芦荟。

【功能主治】健脾益肾,润肠通便。用于脾肾不足,肠腑气滞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秘结或排便乏力,神疲气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习惯性便秘,肛周疾病见上述证候者。
济川煎

【处方】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功能主治】温肾益精,润肠通便。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的等肾虚津亏肠燥者。


阴虚便秘

主要由人体阴液不足,肠道失于濡养所导致的便秘,大便干结如羊粪粒。常伴有手脚发热,心烦,失眠,盗汗等阴虚表现。


代表中成药

通乐颗粒

【处方】何首乌、地黄、当归、麦冬、玄参、麸炒枳壳。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用于阴虚便秘,症见大便秘结、口干、咽燥、烦热,以及习惯性、功能性便秘见于上述证候者。


胃祥宁颗粒

【处方】女贞子。

【功能主治】养阴柔肝止痛,润燥通便。用于阴虚胃燥,胃脘胀痛,腹胀,嗳气,口渴,便秘;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以上便是各种不同便秘分型的常用中成药,作为有泻下功能的药物,应当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孕妇应当慎用忌用,小孩和老人也应当把握好剂量。

中成药泻下药相较于西药,如渗透泻药聚乙二醇、润滑泻药开塞露等,具有标本兼治的优势,既解决便秘的问题,也从根源上治疗便秘的病机。不过,当急需发挥泻下作用时,仍需要结合其他药物使用,以免贻误治疗。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之一医院 赵菊香
二审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之一医院 李巧容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 *** 药盾公益(公众号:P *** 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便秘发生,麻仁丸、麻仁润肠丸,都可以润肠通便,区别在哪

生活中便秘算是一个高发问题,凡排便困难,大便干结,3天以上未大便者,都可以定为便秘,引起的原因众多,总体来说都是肠道传导失司,引起的排便异常。有器质性引起的,也有非器质性引起的。

便秘用药众多,可效果总是差强人意,琳琅满目的通便药如何选?怎么选?麻仁丸、麻仁润肠丸两者怎么选!

麻仁丸

麻仁丸出自《金匮要略》,又名麻子仁丸,是一张用于胃强脾弱引起大便秘结的方子,可以润肠通便。由火麻仁、杏仁、厚朴、枳实、大黄、白芍、白蜜所组成。

火麻仁、杏仁

两药皆有润肠之功,火麻仁富含油脂,可润肠通便,适用于体虚、年老者便秘,通便而不伤正。杏仁润肠通便的同时,归肺而宣降肺气,肺于大肠表里,宣肺气以提壶揭盖而通大便。


中药火麻仁(麻子仁)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白芍

小承气汤也出自《金匮要略》,可轻下热结,除胃肠燥热,用于热结便秘。白芍酸甘,可缓急止痛,可养阴血生津液。

全方以麻子仁为君药,润肠通便。杏仁、白芍,上宣肺、下通便,养血生津,缓急止痛为臣。小承气汤泻肠道燥热以通便为佐。白蜜为丸,调和诸药,润肠。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用于肠燥便秘,症状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腹胀腹满、口干口臭等

中成药麻仁丸

麻仁润肠丸

麻仁润肠丸是由火麻仁、杏仁、大黄、木香、陈皮、白芍所组成,也可以润肠通便。除火麻仁、杏仁、大黄、白芍作用与麻仁丸作用相同,更加了陈皮,木香。

陈皮、木香

陈皮、木香的相同点都为理气,都可以疏导中焦脾胃气机,陈皮以健脾理气见长,木香以理气止痛见长。所以这两药配伍,以增加理气功能,疏导气机。主要针对便秘影响气机,出现的各种胀满问题。

中药陈皮

麻仁润肠丸也以润肠通便为主要作用,用于胃肠积热引起的便秘。症状表现为:胸腹胀满、大便干燥、嗳气偶作、作后胀满舒解等。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两款中成药有了大概了解,同样润肠通便,因麻仁润肠丸里有陈皮、木香两味理气药,更适合于久病、体虚、卧床等病人,以大便不通伴气机不畅,腹部胀满不舒为见长。而麻仁丸以厚朴、枳实导滞破气,适合大便燥实,干硬难解见长。

大便干,解不出?国家级名老中医:通便有3招!助你告别开塞露!

无论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便秘一直都是老大难的问题。

香蕉、蜂蜜、火龙果、西梅、酸奶、泻药……各种通便法层出不穷。

但是,这些办法往往只能缓一时之痛,对于慢性的、长期便秘的人来说,越用越解不出,造成恶性循环。而且,盲目服用泻药导致结肠黑变病的案例,更是触目惊心。

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告诉我们,便秘常见三种证型,分别对应人体内的三个脏腑,调理好它们,就能有效解决困扰大家的便秘问题。

01

常见的便秘一:

郁秘

之一种常见的便秘叫做郁秘,这种便秘的特点是:

①大便不一定干结,主要是没有便意,排不通畅,情绪不好时诱发或加重;

②两肋很胀,小腹和 *** 有下坠感。

③平时脾气急,心烦易怒。

中医认为,大肠的功能和传导,有赖于肝气的推动。肝气不舒畅,大肠的气机就会堵塞,从而出现便秘。另一方面,中医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说法,肝气郁结的人,脾胃的功能也会失常,加重便秘。

所以,与郁秘相关的脏腑是肝,是由于肝气郁结所导致,调理要从肝入手。

陈主任给大家分享一杯疏肝理气的玫瑰佛手茶,用玫瑰花和佛手片泡水喝,可以疏肝理气、通气滞、助排便。

泡茶用的佛手是下图中黄色的药用佛手,您平时也可以经常到菜市场逛逛,如果有卖佛手瓜的,不妨买几个回来吃,也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切片炒菜、切块煮汤、切丝凉拌都非常美味。

02

常见的便秘二:

湿秘

第二种常见的便秘叫做湿秘,这种大便可能并不干燥,甚至都不成形,但就是解不出来,有解不干净的感觉。大便还容易粘马桶,便后特别废纸。

与之对应的脏腑是脾,是脾虚湿盛的表现,民间俗称“湿气重”。

这种情况并不适合吃所谓的“通便药”,越通便越伤脾,大便越黏、越解不出。正确要做的是健脾祛湿,脾胃好了、湿邪祛了,大便自然也就正常了。

陈明教授推荐,平时可以经常用茯苓、莲子、薏仁等药食两用的食材炖汤和煮粥,这些食材本身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也没有浓重的药味,一边吃着美食,一边调理身体。

再推荐你一道调理脾胃的药膳汤——薏仁鲫鱼汤。

食材:薏仁(生薏仁或炒薏仁都可以,脾胃特别虚弱的建议用炒薏仁)、冬瓜、陈皮、生姜、鲫鱼。

做法:干薏仁提前泡开,鲫鱼清洗干净,下锅煎至两面金黄,然后把鱼和除冬瓜以外的食材放进锅里,加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30分钟,加入切成块的冬瓜,继续炖20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即可出锅。

中医认为鲫鱼具有补脾利湿的功效,而且利水而不燥、补脾而不增湿,炖出来的汤有奶白色,香而不腥,十分美味。

温馨提示:此药膳不适宜孕妇。

03

常见的便秘三:

气秘

第三种常见的便秘叫做气秘,主要表现为大便不干燥、但排出费力,感觉大便堵在直肠和 *** 的位置,蹲厕所时间长。这类人群平时往往会有慢性的咳嗽,或者有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病。

陈教授解释道,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能正常宣降,也会影响到大肠的传导功能。

在治疗上,首先需要针对肺部本身的疾病去治疗,肺气打开了,大肠的功能也可以得到恢复。平时可以配合用一些新鲜的紫苏叶泡水喝,开水一沏就行。紫苏叶有特殊的清香气,可以起到宣发肺气的作用。

除此之外,你身上还有三个“通便黄金穴”,无论你是哪一种便秘,平时都可以经常揉一揉。

①手三里穴

位置:前臂背侧,顺着食指向上捋,肘横纹下方3寸(大约4指并拢宽度)的地方,按压会有酸痛感。左右手都是这个位置。

②中脘穴

位置:肚脐正上方4寸(大约手掌宽度)。

③天枢穴

位置:肚脐旁边2寸(大约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宽度),左右各一。

140种常用中药汇总,收藏后可快速查阅

黄药师小贴士:

如果您想查阅每种药的具体用法,可点击每种中药名(蓝色字体),能跳转到具体介绍该中药的链接。

1、补气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心肺脾肾四经之虚

西洋参:适合吃人参容易上火的人

党参:补脾肺之气,人参“平替”

太子参:儿童进补之一药

黄芪:补脾气,补肺气,升阳气

山药:补脾、肺、肾,气阴双补

刺五加:功效类似人参

绞股蓝:常用于萎缩性胃炎、癌症

白扁豆:用于脾虚、食欲不振、肥胖

甘草:通十二经,解百药毒,药中国老

大枣:补脾虚,助睡眠,调脾胃

蜂蜜:脾肺双补,润肠通便

2、补阳药

鹿茸:补肾阳,填精补血,强筋骨

淫羊藿:温肾,强筋骨,祛风湿

仙茅:温肾壮阳,强筋骨,有毒不能久用

肉苁蓉:温肾缓慢,益精血,润肠通便

菟丝子:阴阳双补,肝肾同治

冬虫夏草:益肾补肺,贵只因为不易得

韭菜子:补益肝肾,温阳强腰

3、补血药

当归:补血圣药,调经要药,润肠通便

熟地黄:补肾阴要药,地黄丸主药

白芍:养肝圣药,补肝血,缓急止痛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龙眼肉:补脾胃,养气血,改善睡眠

4、补阴药

麦冬:补肺胃心三经之阴,利咽喉

百合:润肺止咳,利咽喉,助睡眠

石斛:上养胃阴,下滋肾阴

黄精:补脾、肺、肾三经之气阴两虚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安神,久服轻身

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银耳:预防秋天燥咳,改善体虚

百合

5、发散风寒药

麻黄:风寒感冒之一药、温肺首选

桂枝:散风寒,止咳嗽,温通血脉

紫苏:治风寒感冒,祛寒暖胃

生姜:治风寒,温胃,止咳止呕

白芷:散风寒,止头痛、牙痛、胃痛

细辛:缓解“全身上下诸痛”,散里外之寒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

辛夷:鼻炎鼻塞常用药,又叫鼻炎花

葱白: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缓解鼻塞

6、发散风热药

薄荷: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五官上火

桑叶:散风热,润肺止咳,清肝明目

菊花:散风热,清肝明目,消暑热

柴胡:疏肝解郁,散风热,升阳气

葛根:退热,解酒毒,止泻

葛花:解酒毒,祛湿热

7、清热药

知母:润肺、滋肾、益胃,除一身之火

天花粉:糖尿病常用,清热生津止渴

淡竹叶:清心胃火,除烦,利尿

夏枯草:清肝明目,凉茶中常见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黄连:清心火、清胃火,清胃肠湿热

龙胆:肝胆湿热、肝胆实火要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散风热,夏季消暑

连翘:疮痈圣药,常用于风热感冒、咽痛

板蓝根:清热解毒,常用于风热、咽痛

蒲公英:乳痈要药,清热泻火,但不伤胃

马齿苋:可用于痤疮、荨麻疹、皮肤病

胖大海:老师的护嗓神果,用于咳嗽咽痛

生地黄:养阴生津,常用于便秘、胃炎

玄参:治慢性咽炎、咽痛咽痒、异物感

青蒿:治疟疾,退虚热,解暑热

地骨皮:清肺火,用于不明原因低热

西瓜:解暑、解渴、解酒,延缓高血压

8、泻下药

大黄:小量健脾,大量通便,泻火解毒

火麻仁:润肠通便,常用于老年人便秘

9、祛风湿药

独活:祛风湿,常用于中老年风湿腰腿痛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化鱼刺

秦艽: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

豨莶草: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高血压病

桑枝:祛风通络,利水消肿

路路通:祛风通络,利水消肿,下乳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10、化湿药

藿香:化湿解暑,止呕止泻

厚朴:祛湿消胀,推动胃里食物往下走

砂仁:化湿开胃,止泻安胎

豆蔻:化湿,暖胃,开胃消食

草果:温脾胃,祛湿消胀,消宿食

11、利水渗湿药

茯苓:利水消肿之一药,健脾祛湿,助睡眠

薏苡仁:药食同源,利水,健脾止泻

豆蔻

12、温里药

附子:温一身阳气,散寒止痛,心梗常用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干姜:附子无干姜不热,暖胃温肺

桂皮:暖脾胃,但多是做食物

花椒:暖胃止痛,杀虫止痒

小茴香:暖胃散寒,消胃胀腹胀

八角茴香:暖胃,流感特效药原料

13、理气药

陈皮:行气消胀,化痰,用于痰多咳嗽

香附:女科主帅,专治“气出来的病”

玫瑰花:缓解女性经前 *** 胀痛、烦躁

薤白:通心气,心脏病、心绞痛良药

14、消食药

山楂:消食除胀,可用于高血脂

鸡内金:健脾消食,化结石,用于食积

山楂

15、止血药

侧柏叶:止血,止咳化痰,生发乌发

三七:伤科要药,活血止血补血三合一

艾叶:温经络,调气血,止瘙痒,祛邪秽

仙鹤草:补虚强壮,收敛止血

16、活血化瘀药

川芎:头痛要药,活血,祛风,止痛

延胡索:止痛要药,用于一身上下诸痛

丹参:活血调经,安神,心脏病常用

红花:活血力道大,通经止痛

藏红花:活血通经,凉血,解郁安神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妇科经产要药,也用于鼻炎

泽兰:妇科活血调经常用药,利水消肿

骨碎补:治肾虚腰痛,耳鸣耳聋,脱发

水蛭:活血散瘀血,通经脉,利水

银杏叶:活血化瘀,平喘,改善血管硬化

银杏叶

17、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化痰,止呕,散结,外用消肿

皂角刺:善祛风,用于皮肤病瘙痒

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禹白附(白附子):不是附子,化痰,祛风

桔梗:清嗓化痰,用于咳嗽痰多,咽炎

通便药,通便药大全-第1张图片-

川贝母:清化热痰,润肺止咳,寒咳慎用

浙贝母:善化热痰,止咳,解郁散结

苦杏仁:上能止咳,下可通便,有小毒

款冬花:润肺,止咳化痰,最擅长寒咳

白果:止咳平喘,止白带,缓解遗精尿频

18、安神药

珍珠:镇静安神,明目,古代用来护肤

酸枣仁:养心肝,安神助睡眠

远志:宁心安神,改善健忘

灵芝:补肺益肾,健脾安神,止咳平喘

灵芝

19、平肝息风药

石决明:清肝明目,高血压头痛常用

赭石:重镇降逆,用于反胃呕吐打嗝

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天麻:常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中风

僵蚕:祛风化痰散结,常用于中风

20、开窍药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催产

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化痰

21、收涩药

麻黄根:专用于出汗

五味子:兼收涩和补虚,止咳止泻,安神

乌梅:收敛固涩要药,止咳、止泻、止渴

22、食物饮料

麦:性温,适合胃寒、肝寒的人

黍子:偏温,适合胃寒的人,耐饥饿

小米:偏温,不适合反酸烧心的人

稻子:偏凉,滋阴、润燥、补肺

豆:补肾精,但不易消化

韭菜:补肾温阳,益肝健胃,润肠通便

绿茶:偏寒,适合心火、胃火大的人

红茶:偏温,适合胃寒的人,缓解头风头痛


黄药师小贴士:

如果您想查阅每种药的具体用法,可点击每种中药名(蓝色字体),能跳转到具体介绍该中药的链接。

本系列不断更新中,您可收藏本文,方便以后查阅。

一味药,既通便又治腹泻,简单有效!快收藏

紧张的生活节奏加上饮食的多样化,现代人往往容易忽视肠胃问题,也就是这种粗心大意,让已经外强中干的肠胃,配上不良的习惯,刚好遭遇环境上的转折,各种不舒服症状便开始展现,便秘、腹泻。。。。。。

脾胃好,百病少。

这几天的门诊也是很热闹,一波又一波,也许是天气的原因,肠胃疾病高发,便秘、腹泻的患者多起来!

经常拉肚子和经常便秘的朋友,归根到底是脾虚的人。脾就像我们体内的一辆运输车,负责运输营养,同时也要把垃圾运出去。脾虚,就是这辆运输车出了问题。

脾虚有便秘,有腹泄,有便常,作何论?脾虚便秘,胃气不足,胃降之不及。脾虚腹泄,胃气有余,降之太过,脾虚便常,除其他脏腑相关以外,皆为脾胃不及而又脾胃之气的升降平衡。

是谓:脾虚的左边,胃气不足,胃降之不及,所致便秘;脾虚的右边,胃气有余,降之太过,所致腹泻。

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专管这俩矛盾的小药——白术(zhu)

白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通便,很多人因为脾虚导致便秘,经常没什么精神,感觉疲倦乏力,并且容易浮肿,这种情况的便秘就不能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等峻猛攻下的药物,否则会损伤正气,导致便秘更加严重,这时的便秘不但不能攻,相反还要补,而白术恰恰身兼二职,既能补虚,又能通便,但用量往往要用30克以上。白术是不是便秘专用药呢?未必!因为很多脾虚泄泻的人群同样适合用白术,这时的白术用量就要小,往往30克以下,这就是中药的神奇,同一种药,可以解决看似两种截然相反的症状。这是因为白术健脾,脾气旺,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自然便秘的可通便,腹泻的可恢复正常。看似神奇,其实还是抓住了根本病机——脾虚。

虽然腹泻和便秘都是脾出了问题,但毕竟情况不同,症状也不一样啊!一个是偏于脾阳虚不固而寒湿内生的腹泻;另一个是偏于脾气虚而不运输的便秘。

脾阳虚表现:长期大便不成形,吃凉的腹泻情况会加重,舌体胖大舌苔白,腹胀等。

脾气虚表现:大便不干,但是很黏挂池子,排出费劲的便秘。

“白家司机三兄弟”各管各的道?

炒白术健脾燥湿止泻,治溏泄;

焦白术温脾收涩止泻,治腹泻;

生白术燥湿健脾助运,治便秘。

脾虚,便溏腹泻的小妙方

配方:炒(焦)白术,党参,升麻,为一剂药,水煎煮,一天一剂,吃一周。

(此药方仅供参考,服用前请找专业医师辨证)

需要提醒:这炒白术和焦白术只适合脾虚有寒湿,经常拉肚子,尤其是一吃凉的就拉肚子的人。但是,如果您只是吃坏了东西偶尔拉肚子,或者是别的类型的拉肚子,那这两位白司机就不适合您了。

脾虚,便秘粘马桶,生白术小药方

配方:枳壳,生白术,为一剂药,水煎服,服一周。

此药方适合:大便不成形,粘滞不下,挂池子,蹲便时间长,或觉大便并不干,但排出困难者。(注:此药方仅供参考,服用前请咨询医生)

教你从“肠”计议

1、多吃新鲜蔬果,少吃多脂肪食物

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仅使胃肠道多摄入了水分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而且,由于蔬菜和水果中含维生素丰富,可增强胃肠道功能,能防治由于消化液分泌减少引起的便秘。油腻的食物(特别是各种油炸食品)不宜消化,在夏天以少吃为宜。

2、适当多饮水

适当多饮水,但不能暴饮。有的人为了消暑和解渴,只图一时痛快,常常快速饮用大量冷饮,或大量吃瓜果,或狼吞虎咽地吃冷食及其他食物。这种做法,对胃肠道危害甚大。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若你有相关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看到会一一回复。

麻仁润肠丸长期吃会有依赖性?分享三个中成药,通便还不伤肠胃

越来越多的人被便秘所困扰,要么很长时间不排便,要么每次排便的时候非常困难,这时候,有些人会去药店买一些润肠通便的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麻仁润肠丸,但是麻仁润肠丸是功效强烈的泻下药,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结肠黑边病,时间长了还会产生依赖性,那有没有可以替换麻仁润肠丸的通便药呢?今天刘医生就给大家分享三个中成药,对症治疗便秘。

如果你经常有便意但是去卫生间以后却排不出来,或者只能排出来一点,用点劲呢,还会出一身汗,排出来的大便不是干硬的,去一趟卫生间就像跑了马拉松,整个人都虚掉了,平时也总觉得筋疲力尽没力气,脸色常常偏白,看起来没有血色,没有精神,这种便秘是气虚导致的,气虚所以导致大便传导无力,这就好像一个人如果不吃饭的话就没有充沛的精力支撑一天的活动,这种情况推荐你参考黄芪颗粒,方中的黄芪可以补气,这样肠道就有了动力。

第二种,如果你排的大便像羊粪一样十分干结,排便时非常痛苦,同时,平常经常会感到心情烦躁,总是忍不住生气,睡眠质量也很差,睡着了还容易出汗,手心脚心还会发热,这种情况就属于阴虚便秘,人体内的阴液有润滑的作用,人身体内的阴液都随着汗液排出了体外,肠道中缺少了阴液的滋润,过于干燥,所以大便排出会很困难。就像机器长时间没有润滑油滋润关节处,就会生锈一样,这时候可以用活血润燥丸去润肠通便滋补阴虚

最后一种情况,这种人排便总是很困难,但大便有时干有时不干,同时还伴随着小便清长,夜尿增多的症状,这类人平常最怕冷,小肚子总觉得凉凉的,手脚总是暖不热,这种情况就属于阳虚便秘,阳气不足肠道的推动力减弱,导致排便困难,身上还觉得发冷,这种情况,推荐参考参苓白术散,通过温阳来使肠道恢复动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但是,分享中成药只是为了大家交流学习,涉及到具体用药,还是要在正规医生的辨证指导下进行,以免误用药物,伤害身体。

这两味药“最通便”,教你两味药泡水,每天一杯轻松排出黑臭便!

如果你总是被便秘的问题困扰,两三天,甚至三四天排一次,或者说蹲在厕所半天拉不出来,那今天讲的两味药你一定要学会。

懂些中医的人呢,可能会想到番泻叶或者大黄,番泻叶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的功效,因为药性寒,喝完立马见效,但是番泻叶喝多了却对身体不利,会导致肠胃功能出现紊乱,停用的话会出现戒断反应,比如心烦,失眠,焦虑不安,长时间服用还会便秘加重、身体发胖。而大黄也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但是由于大黄比较寒凉,长期服用后会损伤阳气,会出现脾胃阳虚或者胃寒的情况。

所以这两味药都不适合长期服用,不是我要讲的重点,接下来我介绍两味安全性比较高,效果还不错的中药。

之一味是火麻仁,火麻仁药性比较温和,主要是润燥、滑肠、通便。且火麻仁中含有的火麻仁油能溶于水,针对像生活压力大且步调快的上班族,容易错过上厕所的时间、食量较大或者经常需要应酬的这类有便意却耽搁了无法顺利排便的时候,导致在体内长期积累,重复吸收,以至于大便质地变硬,不容易排出的情况,或者吃多了肉食,不爱吃水果和蔬菜,加上平时不爱喝水,饮食不均衡导致的大便干,还有就是肝火旺,爱发脾气,脾气暴躁,爱长痘痘,体内火气太大,津液消耗过度,肠道里燥热,导致的大便干结,使用火麻仁煮水,火麻仁油会像润滑剂一样,补充肠道里的水分,让肠道顺畅蠕动,帮助大便顺利排出,当然了如果不想用单味药,也有以麻仁为主药的中成药,就是麻仁丸,效果也不错。

第二味就是黄芪,黄芪大家都了解,是补气固表,治疗气虚乏力的,对便秘却也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有些人身体虚弱,食量小,蔬菜,水果吃的也不多而且容易挑食的,这类人通常会持续好几天没有便意而且放屁特别臭,容易没力气或者经常疲惫。还有处于减肥期的一类人,因为吃的太少,食物不充足,导致的脾胃虚弱,无法消耗食物,就没力气推动大便向前进,大便长时间停留在直肠内。或是能拉出来,但是总感觉拉不完。这时候需要黄芪来补补气,气足才能推动脾胃运化,促使胃肠去消化食物,就有能量推动大便前进了,当然了,以黄芪为主药的中成药也有,就是黄芪片,效果也不错。

好了,今天关于便秘的内容呢,就分享到这里了,我们下次再见!

大便一通,五脏就通,两味药煮水,快速通便不伤身!

大家好,我是苏医生。很多人一上了年纪啊,都会有便秘的困扰,总是半天拉不出来,尤其是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还不敢太使劲,生怕一个用力过猛,出现血管破裂、脑出血的情况。那今天啊,我就给大家分享两味药煮水,堪称肠道的“清道夫”,快速通便不伤身。

那为什么说大便一通,五脏就通呢?

在中医上, *** 又被称为“魄门”在《黄帝内经》中提到了:“魄门亦为五脏使”,也就是说,魄门的功能,是受到五脏的影响,比如心脏的主宰功能,肝脏的疏泄功能,脾脏的降浊功能,肺脏的宣降功能,以及肾脏的推动、固涩功能,共同决定了大便是否通畅

但同时,通过大便的情况也能反映出五脏是否健康,所以才有了开头的“大便一通,五脏就通”的说法。

而中老年人一便秘,要么是用开塞露,要么就是用一些大黄啊,番泻叶啊这些中药,但是开塞露用的时间长了,会产生依赖作用,而大黄、番泻叶又是属于峻下类的通便药,很容易损伤到人体的津液和阳气。

那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这两味中药,一味是火麻仁,一味是黄芪。首先是火麻仁,它作为种子,里边含有大量的植物油,跟开塞露那种甘油还不一样,甘油只负责润滑表面,而植物油能够滋润肠道,对于肠道津液减少的情况,有补充津液的作用。

黄芪作为补气要药,就能推动大便前行,加上火麻仁已经把肠道滋润了。那么大便也就能轻松排出了,并且不会伤及津液,反而能疏通五脏,缓解中老年人浑身乏力、少气懒言的情况。

再严重的便秘,也怕这五个中成药,轻松通大便,拯救天下便秘人

如果你被便秘正在困扰,用了很多药,不是一点效果没有,就是刚开始有点用,再用就没有效果,其实这都是由于大家没有对症用药而造成的。再中医上,便秘的因素有很多种,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五种中成药,让你大便一通,全身轻松。

之一个药是麻子仁丸, 如果你有便秘,大便干,2-3天一次大便,并伴随有口臭口干,嘴里长溃疡,手脚发热,胃灼热,这种情况多是有是由于肠胃积热而导致的便秘,此时可以用麻子仁丸来降胃火,通便润肠。

第二个是 大补阴丸,如果你大便很干,很难排出,经常便血,同时还口干舌燥,总想喝水,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睡觉盗汗的情况,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多是阴虚导致的便秘,可以用大补阴丸来滋阴降火,阴液充足方能大肠才能有足够的津液润滑,从而改变大便干燥的情况。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用泻药,不然到后期便秘会越来越严重。

第三个是补中益气丸,如果你总想排大便,但是总排便困难,每次在厕所都是满头大汗,排便后很累,平时还伴有气短乏力,整天不想动,易疲劳、消化不良等情况,这都多是气虚所致,气虚不能推动肠道,所以大便困难,这个时候可以用补中益气丸,补益中气改善便秘。

第四种是 肉苁蓉通便口服液,这种便秘的人,经常3-4天甚至4-5天一次大便,大便排出苦难,平时怕冷,手脚总是冰凉,腹部冷痛平时尿频夜尿多,这种情况中医上称为“冷秘”意思就是阳气不足导致的便秘。


阳气不足就会导致其温润和推动作用减弱,造成肠道蠕动功能的降低 ,这种由于阳气不足造成的‘冷秘’大家可不要任意的去用泻药,否则只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在这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肉苁蓉通便口服液,来温补阳气,润肠通便。

最后一个是木香顺气丸,如果你总是很久才排便一次,大便干燥,吃完东西不消化腹部胀气,经常打嗝,想放屁又放不出并伴有头痛舌红,心里烦躁。出现这些症状时,多是由于气机郁滞在胃里导致脾胃功能下降造成的便秘。这种情况你可以参考一个木香顺气丸从而使行气通畅,健脾和胃。

注意,造成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种,我列举的只是其中几种情况,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症用药。千万不要一便秘就用泻药,否则只会导致自己的病情加重。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内容,祝大家身体健康,我们下期再见。

临床常见百种病证(10)——呕吐常用药与方剂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呕吐(症状)

呕吐(vomiting)是一种人体的保护性机制,可将食入胃内的有害物质排至体外,但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则可引起多方面的有害后果:营养不良、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甚至引起食管和胃损伤。

呕吐常用中药

1.胃寒呕吐证:

1.1概念:因过食寒凉、痰饮内停、或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谷,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的病证。临床表现虽有急缓、虚实之不同,总因“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举痛论篇》)。治疗以温中为法,兼以解表、化痰、温阳、健脾,辅以和胃降逆之品。本病中药治疗有很好疗效。

1.2常用中药:半夏、生姜、吴茱萸、砂仁、木香、丁香、橘皮、柿蒂、刀豆、灶心土、旋复花、藿香、佩兰、代赭石

1.3代表方剂

(1)寒客胃肠:藿香正气散。

(2)痰饮内停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3)脾胃虚寒:香砂六君子汤。

2.胃热呕吐证:

2.1概念:是指因饮食厚味,恼怒忧思,酿热化火所致的呕吐。胃热证是热邪蕴积于胃,邪热炽盛所导致,临床以胃脘灼痛、吞酸嘈杂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2常用药物:竹茹、黄连、芦根、枇杷叶、黄芩、生石膏、栀子。

2.3代表方剂

代表方药为麦门冬汤,其中含有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有滋养胃阴、清热养胃的效果,半夏可帮助降逆止呕。如果阴虚严重伴五心烦热,也就是手足心发热且烦躁,可以加用石斛、天花粉、知母,以养阴清热。如果呕吐比较严重,可以加陈皮、竹茹、枇杷叶止呕。如果伴有阴虚、便秘,可以加火麻仁、瓜蒌仁、白蜜等药物,以润肠通便。

标签: 通便 大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