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兔子请老虎 打一成语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跷跷板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呢,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兔子请老虎 打一成语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兔子请老虎吃饭(打一个成语)
1.兔子邀请了老虎共享一餐,这个场景描绘了一个成语。
2.成语“寅吃卯粮”描绘了一种预先消费或借债度日的行为。
3.它形象地比喻了某些人在经济或资源管理上的不当,即用未来的资源来满足现在的需求。
4.此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要量入为出,不要过度消费或提前消耗未来的资源。
二、兔子请老虎猜成语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挪用眼下只能亏空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
1、明·无名氏《龙图公案·借衣》:“先后是伊妻子,何故寅年要吃卯年粮;终久是伊家室,不合今日先讨明日饭。”
2、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十五回:“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吃卯粮
三、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
是“寅吃卯粮”,寅就是老虎,卯就是兔子,兔子请老虎,就是“寅吃卯粮”。
寅吃卯粮形容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即寅年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只能预先挪用眼下亏空着的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
出自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十五回:“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一百七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释义: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6回:“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四、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
1、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 *** 是寅吃卯粮。
2、兔在十二生肖中对应卯年,老虎在十二生肖中对应地支为“寅”,兔子请老虎吃东西,就是寅吃卯粮。虎年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生肖中的“虎”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寅,虎年即寅年,每十二年作为一个轮回。比如公历2010年基本对应的是虎年,即庚寅年。
3、兔年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生肖中的“兔”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卯,兔年即卯年,每十二年作为一个轮回。比如公历2011年基本对应的是兔年,即辛卯年。
4、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15回:“我们只吃一分口粮,哪里会有多少钱?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5、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五、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是什么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吃卯粮。
寅吃卯粮形容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即寅年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只能预先挪用眼下亏空着的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
出自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十五回:“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一百七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释义: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6回:“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六、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
1、谜底:寅吃卯粮。[解释]寅虎卯兔,所以是寅吃卯粮。
2、寅吃卯粮 [ yín chī mǎo liáng ]
3、释义:在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挪用了以后的收入。寅、卯:中国农历纪年用的地支次序,寅年在卯年之前。
4、出处: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15回:“我们只吃一分口粮,哪里会有多少钱?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5、yín:声母:y,韵母:in,声调:第二声。
6、chī:声母:ch,韵母:i,声调:之一声。
7、mǎo:声母:m,韵母:ao,声调:第三声。
8、liáng:声母:l,介母:i,韵母:ang,声调:第二声。
9、近义词:寅支卯粮、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等米下锅。
10、一、寅支卯粮 [ yín zhī mǎo liáng ]
11、释义: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12、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我有差使的时候,己是寅支卯粮的了。”
13、二、入不敷出 [ rù bù fū chū ]
14、出处:《红楼梦》一百七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15、三、等米下锅 [ děng mǐ xià guō ]
16、释义: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17、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6回:“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七、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
1、这个谜语的 *** 是“势均力敌”。兔子请老虎,在自然界中,老虎是兔子的天敌,通常兔子见到老虎都会逃跑,但这里兔子却邀请老虎,这显得非常不寻常。这种情况下,兔子和老虎的势力或者说地位看似平等,但实际上兔子冒着巨大的风险。这就像是一个力量相当、势均力敌的较量,虽然表面看起来平等,但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平等。
2、“势均力敌”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双方实力相当,难以分出胜负。它源于古代战争,用来描述两军对峙,力量相当,难以决定胜负的情况。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各种竞争场合,如商业竞争、体育比赛等,表示双方实力接近,胜负难以预料。
3、此外,这个谜语也含有一定的幽默和讽刺成分。兔子邀请老虎,显然是不合常理的,这种荒诞的情节也让人在猜测谜底的过程中感到有趣。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即使明知风险巨大,也不得不尝试与之抗衡的无奈和勇气。因此,这个谜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游戏,也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关于兔子请老虎 打一成语,跷跷板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呢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