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低、骨组织微观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除了可以引起疼痛外,更可怕的是轻易就引起胸腰椎,股骨近端,肱骨近端,桡骨远端骨折,一人遭殃,全家痛苦,因为骨折后除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护理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需要尽早预防,防重于治!
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症呢?
1.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调节紊乱:甲状腺“C”细胞所分泌的降钙素(PTH)使骨代谢活跃,促进骨吸收。
2.性激素分泌减少:骨骼的维持,就像修路,一部分工人在挖掉,一部分工人在修理,如果挖掉的人多,修理的人少,那么这路就越来越破,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就像这两种工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对破骨细胞抑 *** 用减弱,破骨细胞数量增加、凋亡减少,且寿命延长,骨吸收比骨形成更快,造成骨量丢失。这也是为什么50岁左右后的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远远高于男性的原因!
3.大部分50岁后的人,食量降低,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材料不足,建筑只能偷工减料啦,哈哈!
4.运动减少:适当的力学 *** 有利于维持骨重建,修复骨骼微损伤,避免微损伤累积和骨折。所以适当的体力劳动和运动有利于维持骨质的强壮,减少骨折的发生!
5.其实我们人类从远古进化到现在,百万年中我们的体格逐渐改变,以适应环境,改良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寿命的增加也非常缓慢,大概平均40岁左右,但总体来说身体素质是跟寿命是相符的,到了现代,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突然快速增加,但我们的身体骨骼结构的进化提高却很慢,远远无法跟上寿命的增加,就像一部设计好了用40年的汽车,突然要求使用期提高到76年,那么表示后面的36年我们都在开一部过期的汽车!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表现?
我想谁都不希望自己随着年纪的增长,身材又矮又驼背吧?而且稍微一扭就有骨折的可能!年轻的时候多运动,可以增加骨量的储备,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有很大的作用(⊙o⊙)哦!就像丰收年的时候都留些粮食,以后碰到收成不好了,你也可以在仓库里拿粮食出来吃,而不用忍饥挨饿!
既然知道原因,那如何预防呢?
1.提高骨峰值:坚持体育锻炼、摄入足量的钙、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食用碳酸饮料和浓咖啡等。就是刚才说的多存粮!不要乱消费!
2.降低骨丢失率:补充雌激素、提高钙摄入量、应用骨吸收抑制剂等。通俗的说,就是增加修路的工人,减少挖路的工人,让多余人回家休息!而雌激素就是监督员,负责调配那些破骨细胞!别让他们来太多了!
3.避免跌倒和骨折。老人腿脚不利索的需要用拐杖或者助行器辅助,晚上家里的客厅和厕所更好别关灯,在厕所墙边安装把手,让老人可以安全的活动!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人需要吃什么药?
其实很简单,也就是逆转过来,你怎么发生的,我就怎么预防!
骨科邱俏峰医生认为,预防重于治疗,锻炼需要贯穿一生,30岁前年轻的时候把骨骼锻炼得更强壮一些,30到40岁左右的人也要维持一定的运动量,40岁以后逐渐减少,女性40岁后需要适当补钙和维生素D,男性则在50左右开始即可【特殊疾病和体质的除外】,还有一点也需要很注意的就是,没有紫外线的照射,吃再多的钙片和维生素D,也是不会被吸收的,只有在我们的皮肤被紫外线照射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可以被身体吸收的1.25-【OH】2.D3,所以适当的晒太阳是必不可少的!更年期后的女性则要适当增加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果
对于还没有发生骨质疏松的人来说,坚持以上做法即可!
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人则需要其他药物的治疗!以下介绍一下各种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和使用 *** !没有把握则需要询问专科医生(⊙o⊙)哦!
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
促进骨矿化药物(基本补充剂)
1、钙剂
临床常用钙制剂:无机钙:碳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有机钙:L-门冬氨酸钙等。
钙是骨质矿化的主要原料,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于骨,骨钙与血钙不断地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摄取钙不足或需要量突然增加时,可引起一系列钙调节激素的水平变化,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动员骨中的储存钙释放出来,以调节机体的需要。
临床应用:防治骨质疏松症,也用于妊娠、哺乳期和更年期妇女、老年人等。
禁忌症:高钙血症、高钙尿症、洋地黄中毒者禁用。
药物评价
附: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
2、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天然维生素D,即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活性维生素D主要为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
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药物。常与钙剂合用,加速小肠对钙的转运,提高疗效。
附: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10 ug/d);65岁及以上人群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IU(15ug/d);可耐受更高摄入量为2000IU(50ug/d);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200 IU/d。
促骨形成药物
1、甲状旁腺素(PTH)
甲状旁腺素对骨重建具有双重作用,小剂量时促进骨形成,而大剂量则抑制成骨细胞,同时动员骨钙入血,提高血钙浓度。
适用于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也可用于假性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鉴别诊断:若静脉注射后患者尿磷增多,血钙升高,血中1,25-(OH)2-D3生成增多,可初步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2、甲状旁腺素类似物
特立帕肽:一种合成的多肽激素,为人甲状旁腺素PTH的1-34氨基酸片段。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及性腺功能减退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
3、他汀类药物
降脂药,适合治疗血脂代谢异常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与钙和维生素D类药物共同使用。
4、 *** I
适用于 *** I水平较低的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需要与钙和维生素D类药物共同使用。
5.抑制骨吸收药物
1、双膦酸盐类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骨质疏松药。双膦酸盐能够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目前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见下表:
阿仑膦酸钠
片剂
CFDA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男性骨质疏松症。
70mg/片,口服每次1片,每周1次;10m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
空腹服用,服药时饮白水200~300m,应采取立位或坐位至少30分钟,此期间避免进食牛奶、果汁等任何食品和药品。
唑来膦酸
注射剂
CFDA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5mg/瓶,静脉滴注,每年1次。
静脉滴注至少15分钟以上,使用前应充分水化。
利塞膦酸钠
片剂
CFDA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35mg/片,口服每次1片,每周1次;5m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
空腹服用,服药时饮白水200~300m,应采取立位或坐位至少30分钟,此期间避免进食牛奶、果汁等任何食品和药品。
伊班膦酸钠
注射剂
CFDA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1mg/安瓿,2mg静脉滴注,每3个月1次。
静脉滴注药物前应充分水化,2mg加入250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2h以上,嘱患者多喝水。
依替膦酸二钠
片剂
胶囊剂
CFDA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增龄性骨质疏松症。
0.2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
两餐间服用,本品需间断、周期性服药,即服药两周,停药11周,然后再开始第2周期服药,停药期间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服药2h内,避免食用高钙食品、含矿物质的维生素、抗酸药。
氯膦酸二钠
胶囊剂
CFDA批准用于各种类型骨质疏松症。
200mg/粒,口服每次2或4粒,每日1或2次。
空腹服用,服药1h内,避免进食牛奶、食物或含钙和其他二价阳离子的药物。
2、降钙素
鲑鱼降钙素
药理毒理: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骨盐溶解,阻止钙由骨释出,而骨骼对钙的摄取仍在进行,因而可降低血钙。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转移癌致高血钙症。
用法用量:皮下或肌肉注射,十二周为一疗程。之一周:每日1次,每次50~100 IU;第二周:隔日1次,每次50~100IU;第三周至第十二周:每周1次,每次50-100 IU。治疗期间根据病情,每日服钙元素0.5-1.0克,维生素D400单位;痉挛性低钙症会在钙离子降低时发生,若有此反应可补充钙制剂。
禁忌症: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对降钙素有可疑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
3、雌激素类
尼尔雌醇、妊马雌酮、炔雌醇、替勃龙等。雌激素替代疗法对防止骨质疏松效果明显。
4、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雷诺昔芬:CFDA批准的适应症为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正在或既往患有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视网膜静脉血栓者禁用。
防骨松从生活中做起”,只要我们重视起来,全方位,多角度,长周期做好对骨质疏松的预防,那我们就可以拒这位神秘杀手于千里之外,让它无法藏身于我们体内,让我们的骨头杠杠的!
祝平安健康(图片来源 ***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主要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魏明杰、杜智敏,《临床药理学》第2版
杨宝峰、 *** ,《药理学》第3版
朱依谆、殷明,《药理学》第7版????
骨质疏松,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被称为“老年人的无形杀手”,因为骨质疏松的患者更加容易出现骨折的情况,而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
一、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吗?
骨质疏松常会出现腰背痛、身长缩短、驼背、骨质的情况,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很多人都认为,骨质疏松其实就是缺钙。
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骨质疏松并不单纯是因为缺钙,而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速度所造成的,所以单纯的通过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是不够的,应该和抑制骨吸收的药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相结合,才能有效的治疗这个疾病。
二、骨质疏松吃什么药?
(一)抑制骨吸收药。
很多骨质疏松的患者会出现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改变,而抑制骨吸收药能够抑制骨吸收,防止骨量过多丢失。
1、钙剂
代表药物:碳酸钙D3片。
骨质疏松其实就是一种骨骼的疾病,而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钙剂能够通过补充钙来预防、治疗骨质疏松。
2、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
代表药物:钙加维生素D软胶囊。
骨骼不仅需要钙,更需要多种微量元素的补充,骨质疏松常会因为骨密度降低而出现骨折的情况,而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主要就是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从而缓解病情。
3、降钙素
代表药物: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如密盖息等。
骨质疏松的患者常会缺钙,而钙不是直接进入骨骼的,只有血钙进入骨骼才能发挥作用,降钙素能够抑制骨脱钙,防止钙丢失,从而治疗疾病。
4、二磷酸盐类
代表药物:阿仑膦酸钠,如福善美等。
很多骨质疏松的患者常会出现骨组织的减少的情况,其实这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多导致的,而阿仑膦酸钠这类药物能够抑制骨吸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阿仑膦酸钠片(福善美)一般吃多久?
阿仑膦酸钠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推荐剂量为:每周1次,1次1片70mg或每天1次,1次1片10mg。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以增加骨量:推荐剂量为每周1次,1次1片70mg。至于吃多久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应该遵医嘱。
(二)促进骨性成药
如果骨吸收增加会出现骨质疏松;而如果骨形成减少,不及骨吸收,也会发生骨质疏松,这类患者就需要促进骨形成了。
1、氟化物
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 *** 物,可以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从而治疗疾病。
2、异黄酮
代表药物:大豆异黄酮钙软胶囊。
部分骨质疏松的患者是由于骨形成减少而出现的骨质疏松,而异黄酮能对骨代谢产生明显影响,促进骨形成,从而能够治疗疾病。
三、常见治疗疑问解答
骨质疏松应注意什么?
1、适量运动,对于出现骨质疏松的朋友来说,适当的运动的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合理的运动能够保持和增加骨量,病情让患者关节的协调性增强,可以减少骨折的出现。
2、注意饮食,如果有骨质疏松的话,在饮食方面,建议应该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类、动物瘦肉、牛奶等,同时,也可以多吃大豆。另外,饮食中含钙丰富的食物也应该多吃,例如乳制品、海产品等。同时,水果蔬菜含有大量维生素,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也应该多食用。
3、避免跌倒,因为出现骨质疏松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骨折的情况,所以在生活中就应该多注意,防止跌倒的出现,特别是在上下楼梯的时候,应该手可以握扶手,如果地板湿了也要及时的处理,以防滑到。
这期就讲到这里了,祝大家早日恢复健康!
为感谢大家这一年来对康爱多头条号的支持!
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观看视频,点击关注,留言转发!我们将从评论中抽取5位幸运观众各送出东阿阿胶打粉机一台!
关注我们头条号,我们会私聊你是否中奖哦!
话题一
华华:我发现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皮试有三种情况:
1.有些厂家说明书不规定一定要皮试,看情况;
2.有些厂家用的是皮内注射做皮试的 *** ;
3.有些厂家用的是皮下注射做皮试的 *** 。
说明书上的皮试 *** 有的是皮下注射,但我们医院护理部的提出没见过皮下注射做皮试的,以前一直用的都是皮内注射的,所以就疑问,是按厂家说明书做还是怎样呢?
求教各位临床上的朋友: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怎么皮试?
话题二
医生小王:每次开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的时候,电脑就会自动跳出个过敏信息出来,提醒要皮试,我问了很多教授和护士护士长,他们都说不知道,那究竟怎么皮试?
点评
降钙素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激素,易发生过敏反应,可出现皮疹、荨麻疹等,偶见过敏性休克。 使用降钙素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皮下注射 0.1 ml(约 1 U)皮试液,观察 15 分钟,注射部位发红超过中度时为阳性。阳性者更好不要使用本药。
查阅了该药药品使用说明书:如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密盖息),用药途径:皮下、肌肉、静脉途径。皮试时皮内注射。用T.B注射器,抽取0.2ml密盖息注射液(50IU/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充分混匀后,在前臂内侧给予0.1ml(约1IU)皮内注射。注射后观察15分钟,出现中度红斑或水疱则视为阳性反应,不适合本品治疗。
图一要求的是皮内注射
但其他厂家生产的降钙素,如帮瑞得、固泰宁、固通宁等,说明书皮试 *** ,却是皮下注射。
图二,有的厂家说明书上说的是皮下注射。
这就让护理人员无所适从了,同一种药物,不同的生产厂家,皮试 *** 竟然有这样的差异!
翻开《基础护理学》常用注射法章节,我们来看:
皮内注射法目的:
1、 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 预防接种。
3、 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皮下注射法目的:
1、 注入小剂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 预防接种。
3、 局部麻醉用药。
青霉素皮试 *** ,确定患者无过敏史,于患者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溶液0.1ml,注射后观察20分钟,后判断并记录皮试结果。
《基础护理学》里皮试 *** 是护士执行皮试医嘱的“金标准”。你要问一个护士通常的皮试怎么做?毫无疑问的就是皮内注射,这说明书上突兀地冒出来一个“皮下注射”,护士如何执行?
可说明书上有的说皮内,有的说皮下,同一药物,竟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来说明书也不标准。
就跟青霉素一样的皮试 *** 喽,那就是皮内注射。
有些人觉得上了岁数钙流失是正常的,补了也不吸收就算了。其实不然,补钙是我们一生坚持的过程,也是减少我们衰老的过程。年龄大了补钙,不是补回以前所有丢失的钙,而是做亡羊补牢的事情,防止钙再流失。随着年龄增长,及时有效地补钙,骨密度缓慢下降,一般不会出现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而不补钙,则会加速钙的负平衡,出现骨质疏松。年纪大了,钙还能补得进去吗?用对 *** 就可以。
钙补多了肾结石?正相反
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少人在补钙问题上存在误区,以下两个就很典型。
误区一:补钙短期可见效
55岁的王阿姨门诊看病问医生:“医生您看,我已经吃了两个月钙片了,怎么查了骨密度还是骨质疏松啊?”
这种短期补钙不会改变骨量,只能对血钙短暂调节。钙的补充有疗程,一般按年计算,严格按照规范补钙,一年后才能观察到骨密度的改善,坚持数年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巩固效果。
误区二:补钙多了会得肾结石
正规文献报道,缺钙的人发生肾结石的概率是正常人的6倍。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入大量草酸,如果一部分草酸和肠道中充足的钙结合,经肠道排泄,则血液中草酸浓度下降,不容易在肾脏内产生高浓度草酸,否则就会极易产生草酸钙结晶析出形成肾结石。
老人补钙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正确的补钙 *** 有哪些?在此建议大家:多角度补钙。
食物补充
奶制品、豆制品、虾皮、芝麻、新鲜蔬菜等,多种营养素吸收可有效提高钙的利用。
药物补钙
无机钙(碳酸钙、磷酸钙等)、有机钙,充足钙量的摄入对老年人尤其重要,同时每天需半小时户外日光照射,产生足够的活性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
巧用力学补钙
力学作用在骨骼对钙的吸收作用巨大,比如重力作用。行走、肌肉力量训练等都对钙吸收有助益。当不喜欢运动的老人卧床休息或久坐沙发时,肌肉处于放松状态,这时钙摄入难以进行。太空中的宇航员缺乏重力对骨骼的 *** ,非常好的身体都会发生骨质疏松。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户外活动和行走,让骨骼对抗重力,促进钙的正向摄入。如果有骨关节炎不能行走太多,或者瘫痪在床,则可用拉力器训练, *** 和冲击波物理 *** 肌肉,适当力学 *** 可促进骨骼钙吸收。同时可进行四肢非负重运动,肢体对抗训练,延缓钙的流失。
钙要补够量
人体每天需钙1000mg体外摄入,30岁后如果不注意补钙,钙需要从骨骼的库存中取出,加速钙流失。中国人饮食以米、面、蔬菜为主,钙含量较低,建议每天两袋鲜奶(含钙量约400mg)才能达到更低日需量。老年人日需量要大于1000mg,食物中含钙量不足,就需要从药物中补充了。
增加钙的吸收
补钙量充足后,如果有胃炎肠炎,则需要用药改善胃肠炎促进钙吸收。适量的活性维生素D3的摄入,也大大提高了钙的摄入效率。
这些药物可助力钙吸收
双磷酸盐药物
它与钙、维生素D同补,达到钙磷合适比例,促进钙吸收。双磷酸盐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钙吸收,保持钙正常,减少破骨作用。
降钙素
由甲状旁腺分泌,将血中钙降低,使其进入骨骼补充钙的不足。用鲑鱼和鳗鱼降钙素,或者唑来膦酸,可降低骨的溶解。如全身疼痛,可注射降钙素,有中枢性镇痛作用。
锝99放射性同位素
静脉滴注,药物进入骨, *** 骨吸收钙,是增加钙吸收的一种 *** 。
雌激素
50岁以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可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注意!这不是常规疗法。除非女性因子宫和卵巢问题早期切除,可用这种 *** 。正常更年期,可用其他 *** 补钙。单纯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会增加宫颈癌和乳腺癌、心脏病的风险,不主张此法。
中药传统医学没有补钙的说法。中医从肾虚和气虚的角度讲,其症状和缺钙症状有较大的重叠性。凡是强肾、健脾、补气的药物,对于补钙均有正向作用。如强骨胶囊、骨疏康胶囊等。金天格胶囊所含成分类似虎骨,富含骨胶原蛋白和微量元素,对骨修复有帮助。
文/岳剑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常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特点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伍俊妍
一、骨质疏松症是怎样的一种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头“变脆”,容易发生骨折。
二、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导致骨吸收增加;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3)老年人纳差,进食少,往往存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4)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三、骨质疏松分为哪几类?
骨质疏松症(简称为骨质疏松)根据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3)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四、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是?
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值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质疏松症评估 *** ,是公认的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
五、骨质疏松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
1.基础药物: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1)钙剂:可改善骨矿化、减缓骨量丢失。
(2)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有利于骨骼健康、增加肌力、降低再骨折风险。
2.抗骨质疏松药物
(1)抑制骨吸收类药物
双膦酸盐类: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作用,降低骨转换, 有较强的抑制骨吸收及增加骨量的作用。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可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及髋部等部位骨折风险。主要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等。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可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与不同形式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生不同的生物效应,降低骨转换至女性绝经前水平,阻止骨丢失,增加骨密度。该药只用于女性患者,其特点是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目前用于临床的SERMs有雷洛昔芬片。
降钙素类:此类药物主要有鲑鱼降钙素、依降钙素,为肽类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急性骨丢失和疼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雌激素:此类药物包括雌激素、雌孕激素等,只能用于女性患者。临床研究已证明雌激素或雌孕激素补充疗法能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危险,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运用。雌激素补充治疗可增加血栓风险,血栓性疾病患者禁用。国际绝经学会认为,雌激素补充治疗与乳腺癌的风险仍无定论,但乳腺癌仍列为激素补充治疗的禁忌证[4]。
(2)促进骨形成类药物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PTH),是当前促进骨形成药物的代表药物,具有增加成骨细胞分泌胶原、促进骨基质形成及其矿化、促进骨形成、改善骨重建的作用,可有效增加骨密度,显著降低绝经后妇女椎体和非椎体骨折风险,目前用于临床是甲状旁腺激素(1-34)。
(3)活性维生素D类
主要包括骨化三醇及阿法骨化醇,活性维生素D能增加钙、磷酸盐的肠道吸收,促进骨矿化,降低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同时减少骨钙消溶,最终缓解骨和肌肉疼痛以及改善与绝经、衰老和内分泌变化引起的肠道钙吸收障碍所导致的骨质疏松。老年人、肾功能不健全及1α羟化酶缺乏患者建议补充活性维生素D。
(4)维生素K类
四烯甲萘醌为维生素K2同类药物之一,它有促进成骨和抑制骨质吸收两方面的作用,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发生率。
(5)中成药
人工虎骨粉、异黄酮类及淫羊藿类复合物等中成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有减轻疼痛、提高骨密度的疗效。
六、常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有哪些应用注意事项?
1、碳酸钙D3片:大量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能抑制钙的吸收,因钙与纤维素结合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禁用本品。
2、阿仑膦酸钠片:空腹服药,白水送服,服药后保持直立状态至少30min;肾脏肌酐清除率<35ml/min患者禁用。
3、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脏肌酐清除率<35ml/min患者禁用;用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疼痛等急性期反应症状,如必要可采用 NSAIDs类药物对症处理。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主要发生于已有严重牙周病或多次牙科手术的骨髓瘤、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化疗患者,因此,对有严重牙周病或需行多次牙科手术者不建议新加用双膦酸盐或至少停用双膦酸盐 3 个月。
4、鲑鱼降钙素:用于骨质溶解或骨质减少引起的骨痛;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症,建议短期(不超过3个月)应用。
5、雷洛昔芬片: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轻度增加静脉栓塞风险,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禁用。
6、特立帕肽注射液:特立帕肽是人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的活性片段(1-34),用于治疗男性和女性严重骨质疏松症,有增加骨肉瘤的风险,治疗最长时间不宜超过 24个月。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7、四烯甲萘醌胶囊:本品系脂溶性制剂,空腹服用时吸收较差,必须让患者饭后服用。
8、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阿法骨化醇在肝脏被迅速转化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3,后者为维生素D3的活性代谢物,故肝功能受损患者不适用。本品禁用于高钙血症、高磷酸盐血症(伴有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者除外),高镁血症。
9、骨化三醇胶丸: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3的最重要活性代谢产物之一,无须经肝、肾羟化,直接参与骨矿代谢。本品禁用于与高血钙有关的疾病。
10、雷奈酸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仅限于不适用其他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且需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七、治疗无效情况药物转换原则:
1、转换为更强效的同一类型抗骨吸收的药物;
2、口服剂型药物转换为注射剂型药物;
3、抗骨吸收类药物转换为促骨形成类药物。
八.老人预防骨质疏松该注意什么?
1、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限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
2、合理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补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含钙量高的食物有牛奶、奶制品、豆类、芝麻等;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参与骨重建的调节,动物肝脏、奶油、蛋黄、鱼子、海鱼及鱼肝油等含量较多。
3、加强锻炼,平时经常有计划地参加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跳舞、骑车、散步、慢跑等,运动量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定,同时要经常晒太阳;
4、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一个人每天需求钙的量是1000毫克,而根据我国饮食习惯,每天摄入钙的量是400单位,远远低于正常需求,因此,建议可适当地服用补钙药物和维生素D。
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但是如果已经罹患了这种疾病,则需要正规的治疗。除了注重生活方式的调节外,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治疗药物,今天就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聊一聊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建华 主任医师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如何补钙?
我国营养学会规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mg(指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钙摄入量仅400mg,故每日大约应额外补充500~600mg元素钙。提倡尽量通过饮食(如多喝牛奶)补充所需的钙,如果膳食中钙摄入不足,可考虑钙剂补充。妊娠期及绝经后妇女、老年人往往需要额外补钙。
常用的钙剂有钙尔奇D、施尔康、氨基酸鏊合钙等。钙剂可引起上腹部不适和便秘,一般主张饭后半小时服用,这样可以减轻钙剂对胃肠道的 *** 。一般说来,一次大剂量顿服,不如分次服用的吸收效果好。如果采取每天服1次,更好选择在晚餐后服用。
小卡片
我国营养学会规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mg(指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
2.如何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不仅可以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矿化,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老年人跌倒、骨折的发生风险。现已证实,维生素D缺乏不仅可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而且与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抑郁症、免疫功能下降等)的发生、发展有关。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主要来源有二:一是来源于自身皮肤的合成(主要来源,占90%),但这需要多晒太阳,接受足够的紫外线照射;二是来源于动物性食物(次要来源,占10%),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牛奶、奶酪等。植物性食物(如谷物、蔬菜、水果等)几乎不含有维生素D。
如果平常不晒太阳或日照不足,又不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那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根据我国2013版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建议:成年人推荐摄入量为400IU(10ug)/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IU(15ug)/d;治疗骨质疏松症时,维生素D可以用到800~1200IU/d。
小卡片
维生素D不仅可以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矿化,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老年人跌倒、骨折的发生风险。
3.各类维生素D制剂该如何选用?
市面上的维生素D3主要有三种:普通维生素D3、α-骨化醇、骨化三醇等,分别简介如下。
(1)普通维生素D3:包括碳酸钙D3片(商品名“钙尔奇D”)、维生素AD胶丸、维D钙咀嚼片、儿童维生素AD滴剂等。特点:起效最慢,需要经过肝和肾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3才能发挥作用,适用于肝肾功能皆正常的年轻人。
(2)1α-(OH)-D3:即α-骨化醇。特点:起效较快,仅需经过肝脏转换而无需经过肾脏转换即可发挥作用,适用于肝功能正常而肾功能减退的患者。α-骨化醇的用量:0.5~1.0μg/d。
(3)1,25-(OH)2-D3:主要为骨化三醇(商品名“罗盖全”)。特点:起效较快,无需经过肝肾转换,可直接迅速起效,适合于所有病人,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只能给予骨化三醇。骨化三醇的用量:0.25~0.5μg/d。
小卡片
市面上的维生素D3主要有三种:普通维生素D3、α-骨化醇、骨化三醇,后两者起效较快,α-骨化醇仅需经过肝脏转换,适用于肝功能正常而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而骨化三醇无需肝肾转换,尤其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4.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注意事项
1)关于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首选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充足日照和规律运动,之后才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钙剂分有机钙和无机钙,两者各有千秋,一般来说,无机钙的含钙量较高,而有机钙胃肠道反应较小,故胃肠功能不好、经常便秘的患者更适合选择有机钙。
3)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应当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会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补钙期间应定期(每3~6个月)监测24小时尿钙、血钙、PTH等指标。如果尿钙增加,需减少补钙剂量;发生高钙血症或有泌尿系结石者,则应停用钙剂。
4)活性维生素D不足在骨质疏松发生中的权重比钙缺乏更重要。如果体内活性维生素D不足,即便补充再多的钙,身体也无法吸收。
4)当有肾功能减退时, 25-(OH)-维生素D3转化为1,25-(OH)2-维生素D3的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下,用普通维生素D效果往往不好,宜选用α-骨化醇或骨化三醇。
5.抗骨质疏松药物分几类?
治疗骨质疏松绝不是晒晒太阳、补点钙片这么简单。这是因为骨质疏松的发生是由于钙的吸收、钙的沉积、骨骼重建等诸多环节存在问题,钙与维生素D摄入不足只是原因之一。老年患者,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下降,造成骨质大量流失,此时单纯靠补(钙)是补不上的,必须“补”和“堵”双管齐下,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还要针对原发病给予相应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骨质吸收过多和骨质成骨减少两方面,前者为主要原因。相应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两大类: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6.骨吸收抑制剂都有哪些?
骨吸收抑制剂主要有双磷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鲑降钙素以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慢骨吸收,防止骨质流失,增加骨密度。
阿仑膦酸钠是目前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的一线药物,适用于各类骨质疏松病人。有每10mg和70mg两种规格,每日(10mg)1次或每周(70mg)1次,早晨空腹服药,用200~300ml白开水送服,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直立姿势,期间不能平卧和进食。因为二膦酸盐对食管有较强的 *** 作用,故有返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慎用。唑来膦酸,5mg静脉点滴,每年1次,提供全年的骨骼保护。
鲑鱼降钙素对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效果非常明显,特别适合于合并严重骨痛的骨质疏松病人。有针剂和鼻喷剂两种剂型:针剂50IU/支,50IU或100IU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鼻喷剂2ml(4400IU)/瓶,200IU鼻喷,每日或隔日1次。总体上该药物安全性良好,仅有少数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恶心等不适,症状大多可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有明显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代表药物是雷诺昔芬,可选择性地与骨骼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主要用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每片60mg,每次1片,每日1次。由于该药有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故既往有血栓病史的患者要慎用。
小卡片
骨吸收抑制剂主要有双磷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鲑降钙素以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7.骨形成促进剂都有哪些?
研究已经证实,小剂量rhPTH(1-34)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药物主要有特立帕肽,这是一种人体甲状旁腺素类似物——rhPTH(1-34)。注射后,可直接与成骨细胞上的甲状旁腺素受体结合,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骨形成和矿化功能。此外,特立帕肽还可增强肾脏1a-羟化酶的活性,促进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增强肾小管重吸收钙的能力。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疗程不超过2年。
上了年纪补钙不吸收?是没补对有些人觉得上了岁数钙流失是正常的,补了也不吸收就算了。其实不然,补钙是我们一生坚持的过程,也是减少我们衰老的过程。年龄大了补钙,不是补回以前所有丢失的钙,而是做亡羊补牢的事情,防止钙再流失。随着年龄增长,及时有效地补钙,骨密度缓慢下降,一般不会出现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而不补钙,则会加速钙的负平衡,出现骨质疏松。年纪大了,钙还能补得进去吗?用对 *** 就可以。
钙补多了肾结石?正相反
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少人在补钙问题上存在误区,以下两个就很典型。
误区一:补钙短期可见效 55岁的王阿姨门诊看病问医生:“医生您看,我已经吃了两个月钙片了,怎么查了骨密度还是骨质疏松啊?”
这种短期补钙不会改变骨量,只能对血钙短暂调节。钙的补充有疗程,一般按年计算,严格按照规范补钙,一年后才能观察到骨密度的改善,坚持数年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巩固效果。
误区二:补钙多了会得肾结石正规文献报道,缺钙的人发生肾结石的概率是正常人的6倍。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入大量草酸,如果一部分草酸和肠道中充足的钙结合,经肠道排泄,则血液中草酸浓度下降,不容易在肾脏内产生高浓度草酸,否则就会极易产生草酸钙结晶析出形成肾结石。
老人补钙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正确的补钙 *** 有哪些?在此建议大家:多角度补钙。
食物补充 奶制品、豆制品、虾皮、芝麻、新鲜蔬菜等,多种营养素吸收可有效提高钙的利用。
药物补钙无机钙(碳酸钙、磷酸钙等)、有机钙,充足钙量的摄入对老年人尤其重要,同时每天需半小时户外日光照射,产生足够的活性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
巧用力学补钙力学作用在骨骼对钙的吸收作用巨大,比如重力作用。行走、肌肉力量训练等都对钙吸收有助益。当不喜欢运动的老人卧床休息或久坐沙发时,肌肉处于放松状态,这时钙摄入难以进行。太空中的宇航员缺乏重力对骨骼的 *** ,非常好的身体都会发生骨质疏松。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户外活动和行走,让骨骼对抗重力,促进钙的正向摄入。如果有骨关节炎不能行走太多,或者瘫痪在床,则可用拉力器训练, *** 和冲击波物理 *** 肌肉,适当力学 *** 可促进骨骼钙吸收。同时可进行四肢非负重运动,肢体对抗训练,延缓钙的流失。
钙要补够量人体每天需钙1000mg体外摄入,30岁后如果不注意补钙,钙需要从骨骼的库存中取出,加速钙流失。中国人饮食以米、面、蔬菜为主,钙含量较低,建议每天两袋鲜奶(含钙量约400mg)才能达到更低日需量。老年人日需量要大于1000mg,食物中含钙量不足,就需要从药物中补充了。
增加钙的吸收补钙量充足后,如果有胃炎肠炎,则需要用药改善胃肠炎促进钙吸收。适量的活性维生素D3的摄入,也大大提高了钙的摄入效率。
这些药物可助力钙吸收
双磷酸盐药物它与钙、维生素D同补,达到钙磷合适比例,促进钙吸收。双磷酸盐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钙吸收,保持钙正常,减少破骨作用。
降钙素由甲状旁腺分泌,将血中钙降低,使其进入骨骼补充钙的不足。用鲑鱼和鳗鱼降钙素,或者唑来膦酸,可降低骨的溶解。如全身疼痛,可注射降钙素,有中枢性镇痛作用。
锝99放射性同位素 静脉滴注,药物进入骨, *** 骨吸收钙,是增加钙吸收的一种 *** 。
雌激素 50岁以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可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注意!这不是常规疗法。除非女性因子宫和卵巢问题早期切除,可用这种 *** 。正常更年期,可用其他 *** 补钙。单纯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会增加宫颈癌和乳腺癌、心脏病的风险,不主张此法。
中药传统医学没有补钙的说法。中医从肾虚和气虚的角度讲,其症状和缺钙症状有较大的重叠性。凡是强肾、健脾、补气的药物,对于补钙均有正向作用。如强骨胶囊、骨疏康胶囊等。金天格胶囊所含成分类似虎骨,富含骨胶原蛋白和微量元素,对骨修复有帮助。
文/岳剑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骨质疏松不可轻视,除了补钙,医生还有5种办法来帮您!骨质疏松,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以疼痛、过度运动后骨折为特征。
其它临床表现还有脊椎前倾,形成驼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临床上可通过骨密度检测来诊断。
分类有: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3、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药品 骨折 骨质增生 老年 医生
常用药物知多少?
1. 钙剂和维生素D
维生素D在体内要经过两次作用才能被体内所利用。适量使用,应定期监测血钙、尿钙水平,可以联合用药。正常成人补充:0.8克/天;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1000mg/d。
骨质疏松 药品 骨折 骨质增生 老年 医生
2. 雌激素类药物
治疗绝经后骨折疏松症。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直接作用于骨组织,女性体内有三分之一的骨量是受雌激素保护的。
骨质疏松 药品 骨折 骨质增生 老年 医生
3. 降钙素
分为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症可增加骨密度1.5%~13%,镇痛的总有效率为95%。
骨质疏松 药品 骨折 骨质增生 老年 医生
4. 双膦酸盐
分为阿仑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注射液等等。应注意的是双膦酸盐不宜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骨质疏松 药品 骨折 骨质增生 老年 医生
5. 其它
包括异黄酮、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等等。
如何预防最关键
1.坚持锻炼,提高免疫力,适当晒太阳;
2.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牛奶、骨头汤、鸡蛋、杂粮、蔬菜等;
3.作息时间规律,不抽烟、少喝酒和一些高碳酸饮品
4.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
5.切忌摔跤。
您有哪些疾病预防问题?欢迎关注南方健康,并在评论区留言,三甲医院权威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沈先生今年65岁,因腰背疼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告诉他是骨质疏松导致的,给他开了一种名为“鲑鱼降钙素鼻喷雾剂”的药。拿到药后,沈先生心里直嘀咕,骨质疏松不是得补钙吗,为啥还要“降钙”?咨询药师后,药师告诉他,降钙素虽然名为降钙,实际降的是血中钙离子的浓度,同时增加钙离子在骨中的沉降,提高骨钙含量。所以,降钙素可以用来治疗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痛。
在降钙素面世之前,骨质疏松症曾是位列世界七大病种的恶魔,一直折磨着人类,它常引起疼痛、驼背、身长缩短、骨折等,直接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中老年人受害最多。破骨细胞活性大、骨吸收增多、骨形成减少、骨量降低、骨矿含量减少等都是骨质疏松的成因。
1961年,人们发现并命名了降钙素,1985年,鲑鱼降钙素被批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降钙素其实是一种钙调节激素,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它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骨吸收,减少骨中钙离子向血液中释放,还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治疗骨质疏松和急性创伤性骨萎缩引起的疼痛。目前,人工合成的降钙素分为四种: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人降钙素、猪降钙素。其中,鲑鱼降钙素最为常用,它最初确实是从鲑鱼体内提取的一种多肽类物质,不过,现在临床使用的大都是人工合成的。
降钙素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减轻骨痛症状,但是,选择何种降钙素、确定使用剂量和使用疗程,需要因人而异。“是药三分毒”,降钙素也有它的副作用,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头晕、面部潮红,并伴有发热、关节痛、多尿、寒战等不良反应,其中多数可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也有个别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正因如此,降钙素的使用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
当然,骨质疏松不能只靠药物来治疗,平时的生活习惯也得多注意,比如戒烟戒酒、均衡膳食、适当运动、坚持锻炼、多晒太阳、预防跌倒等。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一文总结: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 | “药”事02
骨质疏松用药知识
经过小调研我们发现大家对疾病用药的关注度较高,上周我们推出“药”事栏目01期。主要是从药物使用和注意事项入手整理相关的知识点很受欢迎。第2期我们针对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进行总结。
作者:王建华 主任医师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但是如果已经罹患了这种疾病,则需要正规的治疗。除了注重生活方式的调节外,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治疗药物,今天就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聊一聊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治疗药物。
1.如何补钙?
我国营养学会规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mg(指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钙摄入量仅400mg,故每日大约应额外补充500~600mg元素钙。提倡尽量通过饮食(如多喝牛奶)补充所需的钙,如果膳食中钙摄入不足,可考虑钙剂补充。妊娠期及绝经后妇女、老年人往往需要额外补钙。
常用的钙剂有钙尔奇D、施尔康、氨基酸鏊合钙等。钙剂可引起上腹部不适和便秘,一般主张饭后半小时服用,这样可以减轻钙剂对胃肠道的 *** 。一般说来,一次大剂量顿服,不如分次服用的吸收效果好。如果采取每天服1次,更好选择在晚餐后服用。
小卡片
我国营养学会规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mg(指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
2.如何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不仅可以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矿化,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老年人跌倒、骨折的发生风险。现已证实,维生素D缺乏不仅可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而且与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抑郁症、免疫功能下降等)的发生、发展有关。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主要来源有二:一是来源于自身皮肤的合成(主要来源,占90%),但这需要多晒太阳,接受足够的紫外线照射;二是来源于动物性食物(次要来源,占10%),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牛奶、奶酪等。植物性食物(如谷物、蔬菜、水果等)几乎不含有维生素D。
如果平常不晒太阳或日照不足,又不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那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根据我国2013版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建议:成年人推荐摄入量为400IU(10ug)/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IU(15ug)/d;治疗骨质疏松症时,维生素D可以用到800~1200IU/d。
小卡片
维生素D不仅可以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矿化,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老年人跌倒、骨折的发生风险。
3.各类维生素D制剂该如何选用?
市面上的维生素D3主要有三种:普通维生素D3、α-骨化醇、骨化三醇等,分别简介如下。
(1)普通维生素D3:包括碳酸钙D3片(商品名“钙尔奇D”)、维生素AD胶丸、维D钙咀嚼片、儿童维生素AD滴剂等。特点:起效最慢,需要经过肝和肾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3才能发挥作用,适用于肝肾功能皆正常的年轻人。
(2)1α-(OH)-D3:即α-骨化醇。特点:起效较快,仅需经过肝脏转换而无需经过肾脏转换即可发挥作用,适用于肝功能正常而肾功能减退的患者。α-骨化醇的用量:0.5~1.0μg/d。
(3)1,25-(OH)2-D3:主要为骨化三醇(商品名“罗盖全”)。特点:起效较快,无需经过肝肾转换,可直接迅速起效,适合于所有病人,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只能给予骨化三醇。骨化三醇的用量:0.25~0.5μg/d。
小卡片
市面上的维生素D3主要有三种:普通维生素D3、α-骨化醇、骨化三醇,后两者起效较快,α-骨化醇仅需经过肝脏转换,适用于肝功能正常而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而骨化三醇无需肝肾转换,尤其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4.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注意事项
1)关于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首选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充足日照和规律运动,之后才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钙剂分有机钙和无机钙,两者各有千秋,一般来说,无机钙的含钙量较高,而有机钙胃肠道反应较小,故胃肠功能不好、经常便秘的患者更适合选择有机钙。
3)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应当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会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补钙期间应定期(每3~6个月)监测24小时尿钙、血钙、PTH等指标。如果尿钙增加,需减少补钙剂量;发生高钙血症或有泌尿系结石者,则应停用钙剂。
4)活性维生素D不足在骨质疏松发生中的权重比钙缺乏更重要。如果体内活性维生素D不足,即便补充再多的钙,身体也无法吸收。
4)当有肾功能减退时, 25-(OH)-维生素D3转化为1,25-(OH)2-维生素D3的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下,用普通维生素D效果往往不好,宜选用α-骨化醇或骨化三醇。
5.抗骨质疏松药物分几类?
治疗骨质疏松绝不是晒晒太阳、补点钙片这么简单。这是因为骨质疏松的发生是由于钙的吸收、钙的沉积、骨骼重建等诸多环节存在问题,钙与维生素D摄入不足只是原因之一。老年患者,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下降,造成骨质大量流失,此时单纯靠补(钙)是补不上的,必须“补”和“堵”双管齐下,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还要针对原发病给予相应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骨质吸收过多和骨质成骨减少两方面,前者为主要原因。相应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两大类: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6.骨吸收抑制剂都有哪些?
骨吸收抑制剂主要有双磷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鲑降钙素以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慢骨吸收,防止骨质流失,增加骨密度。
阿仑膦酸钠是目前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的一线药物,适用于各类骨质疏松病人。有每10mg和70mg两种规格,每日(10mg)1次或每周(70mg)1次,早晨空腹服药,用200~300ml白开水送服,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直立姿势,期间不能平卧和进食。因为二膦酸盐对食管有较强的 *** 作用,故有返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慎用。唑来膦酸,5mg静脉点滴,每年1次,提供全年的骨骼保护。
鲑鱼降钙素对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效果非常明显,特别适合于合并严重骨痛的骨质疏松病人。有针剂和鼻喷剂两种剂型:针剂50IU/支,50IU或100IU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鼻喷剂2ml(4400IU)/瓶,200IU鼻喷,每日或隔日1次。总体上该药物安全性良好,仅有少数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恶心等不适,症状大多可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有明显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代表药物是雷诺昔芬,可选择性地与骨骼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主要用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每片60mg,每次1片,每日1次。由于该药有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故既往有血栓病史的患者要慎用。
小卡片
骨吸收抑制剂主要有双磷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鲑降钙素以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7.骨形成促进剂都有哪些?
研究已经证实,小剂量rhPTH(1-34)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药物主要有特立帕肽,这是一种人体甲状旁腺素类似物——rhPTH(1-34)。注射后,可直接与成骨细胞上的甲状旁腺素受体结合,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骨形成和矿化功能。此外,特立帕肽还可增强肾脏1a-羟化酶的活性,促进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增强肾小管重吸收钙的能力。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疗程不超过2年。
留言
你对我们的新栏目有什么想法?欢迎大家在后台(可以在本文留言)留下你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