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根,青蒿根治什么病更好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 0
屠呦呦发现的抗疟高效药 原材料的更大产地在这里

中国新闻网2019年6月19日讯 屠呦呦及其团队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青蒿素作为人类抗疟首选的高效药物,它是怎么来的?我们一起走进全国更大青蒿素生产基地——广西融安县。

“野草”竟是救命“神药”

六月的融安县,被 *** 的阳光笼罩着,不时阵雨突袭。散发着独特气味的青蒿,在融安县山石地中绿意盎然,有的已高过成年人。

从2010年开始种植青蒿的村民朱太光,6月17日,到地里查看青蒿的长势。“以前青蒿在我们农村人眼里,就是‘野草’,房前屋后,田地里都有不少野生的。”朱太光感叹道,猪都不吃,长在地里要拔掉,从没想到它能够用来治疗疟疾,还能种来卖钱。

青蒿根,青蒿根治什么病最好-第1张图片-

融安山区里大面积种植青蒿草,这得益于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一项研究成果——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青蒿素也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抗疟药首选药。

过去20余年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上亿人。

青蒿素正是从青蒿中提取而来。青蒿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在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地,生长着大量的野生青蒿。

据悉,融安县是石漠化片区,境内有7个乡镇属于喀斯特地貌,许多荒山坡地不适宜农作物耕种。青蒿是浅根植物,生长快、适应能力强,特别适合在石山地区栽培,是石漠化治理植物的更好品种。

得知青蒿草可以用来生产治疗疟疾的药物,并且有企业收购,朱太光将家里的三四亩地都改种青蒿,每亩收入近1400元。“每年三四月份播种,管护就是锄草、杀虫,8月份收割后,还能再种植别的农作物”。

2013年起,朱太光还帮着企业收购青蒿干叶,管理着2个乡镇约200亩的青蒿地。青蒿种子的发放,种植户遇到病虫害问题、水淹问题等,都找他。

知道青蒿素能救命,不识屠呦呦

在融安县,青蒿草不仅是朱太光的“致富草”。2006年起,融安县以“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协会+农户”的形式,鼓励民众大规模种植青蒿草。

61岁的农民罗长久,大半辈子在家务农,靠种植甘蔗、玉米等为生。看到别人种植青蒿能获得不错的收入,还可以获得补助,2012年起他和妻子拿出三四亩地尝试种植青蒿。

“‘三分种植,七分管护’,锄草、杀虫,劳动没有不辛苦的。”罗长久介绍,人力投入没有种植甘蔗大,平时还有技术人员指导,他和妻子将他人丢荒的地,都种上了青蒿,前两年最多时种了16亩,但今年因为天气原因,育苗情况不好,只能种8亩。

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原是贫困户的罗长久,在加大青蒿种植面积后,2017年建起了一栋三层楼房,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种植青蒿草也不是一帆风顺。“种久了,病虫害也多了,以前种得好能有三四百斤干叶,现在能有200斤就不错了。”罗长久介绍,有时收割时,天气不好没法晾晒,只能看着青蒿叶烂掉。

所幸的是,青蒿种苗及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都有企业提供,并与农户签订原料保底合同价(每斤4元)回收青蒿。此外,种植青蒿还实行“以奖代补”方式补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亩可获得500元的补助。

据融安县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年种植青蒿约7600亩,农民每亩纯收入1400元左右。

但种了七年青蒿的罗长久,说不太明白青蒿的用处。“参加培训的时候,听说是做成青蒿素,出口到非洲能救人。”罗长久挠着头说,“具体是干什么的真不知道,收割后都有老板来收”。

比罗长久更早接触种植青蒿的朱太光,对青蒿的用处也是一知半解。“了解过青蒿素可以用来治疗疟疾。”朱太光腼腆地说,听说过屠呦呦的名字,“好像是个大老板”。

走进青蒿国家种质资源库

再过约一个月,融安县7600亩青蒿草将迎来收割的季节。农民整理后的青蒿干叶,将被运送至企业提炼成青蒿素,后销往印度制造抗疟疾药物。

在全国更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仙草堂”),6月17日,工人们正在车间里加工2018年收购的最后一批青蒿干叶。经过提取、分离(萃取)、精制(纯化)等主要步骤后,青蒿干叶将变成无色针状晶体的青蒿素。

仙草堂总经理兰树思介绍,青蒿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但经过检验,融安种植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更高。2018年,该企业青蒿素产销量约70吨,约占全球总产量近三分之一,位居全球青蒿素产量之一位。

青蒿国家种质资源库也坐落在仙草堂内,这里保存有青蒿种质资源样品1000多份。

每份样品,有着不同的编号,摆放在陈列柜里。在青蒿组培室里,一棵棵嫩绿的青蒿苗,依靠着营养液在标着不同日期的组培瓶里生长。

据悉,这些组培苗用于实验,主要检验不同青蒿种质资源的青蒿素含量、耐旱性、抗病虫害等指标,寻找出更优质的品种。每年发放给种植户种植的青蒿种子,都是经过技术人员精挑细选的。

兰树思介绍,2017年,该企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所在团队)签订合作协议,2018年全面开展项目合作研究,进行种质资源库建设、青蒿新品种培育、青蒿副产物综合利用、青蒿生态种植技术体系建设等工作,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服务于青蒿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近日,“屠呦呦团队青蒿素新突破”登上热搜头条,在山区里劳作的罗长久依旧没有感受到青蒿素的“火热”。

“今年有可能是我最后一年种青蒿了。”他说,村子现在修通了路,有老板承包村里的地,很多人都租出去了,“每亩每年租金140元,没有种植青蒿赚钱,我也不想租,但少数服从多数。”

作者:朱柳融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小时候最常听到的谜语



1.三面墙,一面空,小孩子,在当中。(打一字)谜底:匹

2.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谜底:缺衣少食

3.一点一横长,一撇飘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打一字)谜底:府

4.两只蚂蚁抬根杠,一只蚂蚁杠上望。(打一字)谜底:六

5.脱了红袍子,是个白胖子,去了白胖子,是个黑圆子。(打一水果)谜底:荔枝

6.虽有翅膀飞不起,非洲沙漠多足迹,快步如飞多迅速,鸟中体重它之一。(打一动物) 谜底:鸵鸟

7.小时青青腹中空,长大头发蓬蓬松,姐姐撑船不离它,哥哥钓鱼拿手中。(打一植物) 谜底:竹子

8.海南宝岛是我家,不怕风吹和雨打,四季棉衣不离身,肚里有肉又有茶。(打一水果) 谜底:椰子

9.身穿红衣裳,常年把哨放,遇到紧急事,敢往火里闯。(打一日常用品)谜底:灭火器

10.弯弯一座彩色桥,高高挂在半山腰,七色鲜艳真正好,一会儿工夫不见了。(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彩虹

11.身材瘦瘦个儿高,叶儿细细披绿袍,别看样子像青蒿,香气扑鼻味儿好。(打一蔬菜) 谜底:芹菜

12.青皮包白肉,像个大枕头,莫听名字冷,热天菜场有。(打一蔬菜) 谜底:冬瓜

13.冬天幼苗夏成熟,滔滔海水是活土,根浮水面随浪晃,身潜水中漫起舞。(打一植物) 谜底:海带

14.一物生得怪,天生怕日晒,不晒骨头硬,一晒泪出来。(打一自然事物)谜底:冰

15.一物生来两只脚,一似针来一似钻,先要针脚站得稳,好叫钻子打圈圈。(打一文具)谜底:圆规

16.小小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打一动物)谜底:蜘蛛

17.头戴红帽子,身穿绿袍子,走路唱曲子,坐下理胡子,谁知这小子,害人一辈子,叭嗒一拍子,打死这小子。(打一动物)谜底:苍蝇

18.习性刁残海霸王,捕它要造工作船,浑身上下全是宝,海面换气喷银泉。(打一动物) 谜底:鲸

19.颜色有白又有灰,经过驯养很聪明,可以当做联络员,飞山越岭把信送。(打一动物) 谜底:鸽子

20.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打一动物) 谜底:螃蟹

21.躺下才舒服。(打一成语) 谜底:坐立不安

22.头像绵羊颈似鹅,不是牛马不是骡,戈壁滩上万里行,能耐渴来能忍饿。(打一动物) 谜底:骆驼

青蒿——因青蒿素而世界闻名,却在国内遭质疑

青蒿,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的全草。


幼时个矮,趴在地上,叶子像羽毛,但身上没有白毛。长大后,个高一米,茎直立,多分枝,有纵沟,茎色绿不同于茵陈蒿茎紫。花黄密集像小米。

青蒿是我国应用最早的一味中药,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称为草蒿。


由于本草的混乱,历史上青蒿植物出现了很多品种,包括臭蒿、香蒿等。但以臭蒿应用最为广泛,古代本草统称为青蒿。到了明朝李时珍,考证了香蒿与臭蒿有别,便把臭蒿从青蒿中分出来,名为黄花蒿。


1856年以后,日本学者错误的将青蒿考证为Artemisia apiacea,而黄花蒿的拉丁名字为Artemisia annua,这种错误被很多著作引用,也被我国早期药典引用。


于是酿成了本草冤案:青蒿名字被张冠李戴,植物学上的青蒿(Artemisia apiacea)其实不是中药青蒿,而真正的中药青蒿在植物学上叫做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黄花蒿非常常见,而且是青蒿的主要药物来源,与古代本草描述的“处处有之”吻合,而植物学的青蒿反倒不太常见。


很多医家对两种青蒿进行过考证,其中包括屠哟哟,她曾在1987年在《中药通报》杂志发表《中药青蒿的正品研究》一文,指出青蒿正品为黄花蒿,后来也有很多医药学家呼吁给青蒿正名,但至今未果。


早期国家药典曾将臭蒿、香蒿都入药作为青蒿,后来进行了改正,仅仅承认黄花蒿为青蒿的正品


黄花蒿的特点


黄花蒿是蒿属植物,年幼的时候也是个头很矮,趴在地上,叶子像羽毛,但身上没有白毛。


黄花蒿长大以后,个头会有一米多高。茎直立,有很多分枝,从这个特写图片上可以看到茎上有很多条纵沟,黄花蒿的茎是绿色的,老了会变黄,这是黄花蒿与茵陈蒿鉴别的主要点。

黄花蒿的叶子是互生的,长大后,叶子变化也不大,还会像小羽毛一样,不会像茵陈蒿那样变成线状的叶子。


黄花蒿的花自然是黄色的,小球形,十分密集,像小米粒似得。这种蒿草其实野外也非常常见。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青蒿的药用价值


清虚热,退骨蒸,解暑截疟。


有一种热,叫做骨蒸潮热。


这种发热不像感冒发热那样,伴随着怕冷;而是自己感觉发热,这股热从身体里边发出,如同从骨头缝里冒出来似的,所以形容为骨蒸热;


而很多骨蒸热发作有固定时间,像潮汐一样有规律,所以叫做骨蒸潮热。

出现骨蒸潮热,多提示阴虚,这样人常伴有手脚心热,时常心烦。


结核病人也会表现出很明显的骨蒸潮热。对于这种骨蒸热,不能用发表药,也不能用苦寒药,需要用能清虚热的药才行,青蒿就具有这种功效。


《神农本草经》称其治“留热在骨节间”。


有类似作用的还有地骨皮、知母、银柴胡、胡黄连等。由这些药组成一个名方叫做清骨散,听名字就知道是治疗骨蒸热的方子。


临床也常用到,很多血液病患者常有骨蒸热的表现,小永临床中也常常用到青蒿来退这种热。


青蒿退热在温病中广泛应用,温病后期低热不退,用青蒿可以起效,它和鳖甲组成药对,出现在名方青蒿鳖甲汤中。


酥老师讲,青蒿鳖甲其实是柴胡鳖甲的演变。青蒿也被用来退暑热,还被用来退湿热,名方可见蒿芩清胆汤。青蒿因青蒿素而闻名,是治疗疟疾的良药,晋朝医书《肘后备急方》就记载用青蒿治疗疟疾。


青蒿的应用 ***


  • 青蒿与茵陈蒿

青蒿本草的混乱,除了上述植物学青蒿作为中药青蒿使用外,还有茵陈蒿也曾作为青蒿使用,尤其是在北方,这种错误很普遍。


还记得“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歌诀吗?


这首民间歌诀还有另外一种版本:“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歌诀中认为茵陈长大成蒿后就叫做青蒿了。

清朝康熙年间的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青蒿“茎紫者为良”,显然是将青蒿与茎紫红色的茵陈蒿弄混了。


由此可见,用青蒿幼苗当茵陈,用茵陈老枝当青蒿,在药市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也可从侧面理解为何民国张锡纯误把茵陈当作青蒿幼苗了。


  • 青蒿素与青蒿

青蒿借助青蒿素而闻名,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应用,也被美国FDA批准认可。


这是中医界为人类做成的贡献,也是中医现代化的成功案例;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轰动一时。

中医现代化的另一成功例子是治疗白血病的亚砷酸,从中药砒霜中提取出来的,也在全球应用,被美国FDA认可。


这是有目共睹的中医为全人类做成的贡献。也正由于此,国家意识到中医能在国际上会出现更多的原始创新成果,所以一直以来,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投入。

一些西医和反中医们愤愤不平,称青蒿素是成分单一化学结构明确的化学药,用方舟子的原话称作“获医学大奖的青蒿素跟中药没半毛钱关系”。


方舟子在风头上还在《中国青年报》上撰写一文《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关系?》,文中特地强调:“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

小永起初对方舟子的科普文章还是很赞赏的,因为他写文章还有引证文献,不会随便瞎吵。


但这篇文章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呵呵,您对中药真的了解吗?就好比一个从没有出过国的人,看过几本介绍海外的书,就开始自称自己熟悉西方文化一样,太无知。


方舟子为了黑中医,竟然放弃了严谨的科学作风,只为博取眼球,真是混了头脑。


对于喷中医的西医们,青蒿素、亚砷酸不是中医的贡献,试问一下,咱不说CT磁共振,听诊器简单吧,是你发明的?去疼片平常吧,是你发明的?


我们每天用的任何一片西药,任何一个设备,都是国外西医创造的,没有任何一个药物和你西医有半毛钱关系,你只是人家的跟屁虫,你还有脸喷中医,真是笑话!


医家名解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轻舟补劳,驻颜色,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烧灰和石灰煎,治恶毒疮。


《本草图经》:青蒿治骨蒸劳热为最,古方单用之。


《本草纲目》:青蒿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之证,皆少阳、厥阴血分之病也。采以悬于门症内可辟邪气。治疟疾寒热。


《本草经疏》:禀天地芬烈之气以生,故其味苦,其气寒而芬芳,其性无毒。疥瘙痂痒恶疮,皆由于血热所致。留热在骨节间者,是热伏于阴分也。肝胃无热则目明,苦能泄热,苦能杀虫,寒能退热,热去则血分平和,阴气日长,前证自除,故悉主之也。诸苦寒药多与胃气不宜,惟青蒿之气芬芳可人,香气先入脾,故独宜于血虚有热之人,以其不犯胃气故尔。是以蓐劳虚热,非此不除矣。简误:产后气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无毒。入童便熬膏,退骨蒸痨热。生捣烂绞汁,却心痛热黄。瘜肉肿痈,烧灰淋浓汤点;泄痢鬼利,研末调米饮吞。秋冬用之,取根与实。实须炒过,根乃咀成。愈风疹疥瘙,止虚烦盗汗。开胃明目,辟邪杀虫。


《药性解》:青蒿,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主骨蒸劳热、虚烦盗汗、明目杀虫。


《本草备要》:泻热补劳。苦寒。得春木少阳之令最早,二月生苗。故入少阳、厥阴血分。胆、肝。治骨蒸劳热,童便捣叶,取汗熬膏。蓐劳虚热,凡苦寒之药,多伤胃气,惟青蒿芬香入脾,独宜于血虚有热之人,以其不犯胃气也。风毒热黄,久疟久痢,瘙疥恶疮,鬼气尸疰。使子勿使叶,使根勿使茎。


《本经逢原》:青蒿亦有二种:一种发于早春,叶青如绵茵陈,专泻丙丁之火,能利火道,与绵茵陈之性,不甚相远;一种盛于夏秋,微黄如地肤子,专司甲乙之令,为少阳、厥阴血分之药,故茎紫者为良。其治骨蒸劳热,有杀虫之功,而不伤伐骨节中阳和之气者,以其得春升之令最早也。此与角蒿之性,大都相类。又能明目,善清在上之虚热。烧灰淋汁,和石灰,点治恶疮息肉黶瘢。苏恭生捣敷金疮,《经验方》和桂心治寒疟。但性偏苦寒,脾胃虚寒泄泻者勿服。


《本草求真》:青蒿专入肝、肾、三焦。性禀芬芳,味甘微辛,气寒无毒。阴中有阳,降中有升,能入肝、肾、三焦血分,以疗阴火伏留骨节。故凡骨蒸蒸热及风毒热黄,久疟久痢,瘙痒恶疮,鬼气盦疰等症,当须服此。时珍曰:《月令通纂》言,伏内庚日,采蒿悬门庭,可辟邪。冬至、元旦各服二钱亦良。则青蒿之治鬼疰,盖亦有所伏也。以其苦有泄热杀蛊之能,阴有退热除蒸之用,辛有升发舒脾之功,而又于胃中气不犯,以其得春升之令最早也。其形有类山茵陈,又能清上虚热,以治目疾。且烧灰淋汁,点治恶疮、瘜肉、黶瘢。生捣可敷金疮,止血止痛。但性偏寒不温,虽曰于胃不犯,亦止就其血虚有热服之得宜而言,若使脾胃素虚及见泄泻,则于此终属有忌矣。


《得配本草》:伏硫黄。苦、微辛,微寒。入手少阴、足少阳、厥阴经血分。其气芬香,与胃独宜。治妇人血气腹满,退阴火伏留。捣敷金疮尸疰鬼气。得豆豉,治赤白痢。配桂心,治寒热疟;配赤柽柳,祛时行邪热。佐龟甲,治温疟;但热不寒为温疟。佐人参,治虚汗。入滋补药,治骨蒸虚劳。和童便捣汁熬膏。


《本草新编》:青蒿,味苦,气寒,无毒。入胃、肝、心、肾四经。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泻暑热之火,愈风瘙痒,止虚烦盗汗,开胃,安心痛,明目辟邪,养脾气,此药更佳。盖青蒿泻火热,又不耗伤气血,用之以佐气血之药,大建奇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使,无往不宜也,但必须多用。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少用转不得力。夫人身最嫌火盛,泻火之药动必伤阴,欲其泻火不损阴者,原无多味,乌可置青蒿于无用之地耶。人身不离阴阳,火盛则阴不生,阳不长,阴阳既不生长,势必阴阳不交而身病矣。倘不平其火,而徒补其阳,则火盛而阳益旺;不平其火,徒补其阴,则水燥而阴愈衰。故无论补阴补阳,总以平火为先务。然火又宜养,而不宜平。火过旺,则阴阳不生;过衰,则阴阳又不长。必寓补于平之中,而后阳得之安,阴得之而泰也。青蒿平火而又补水,此阴阳所以两宜之也。


或问青蒿退暑则有之,退虚热则未也,何以先之以其有臭气,必然散气故耳。是未知青蒿者也。青蒿生于火道之旁,常夏日之炎蒸,而色更青翠,其得至阴之气者多矣。况气臭入肾,青蒿为补阴之药无疑,而疑其不能退虚热乎。夫阳药补阳,阴药补阴。青蒿既得至阴之气,其非阳药可知。既非阳药,而谓不能退虚火也,此则所不信也。


或疑青蒿至贱,而吾子誉之如神,真所谓臭腐而出神奇矣。顾青蒿何尝臭腐哉。以青蒿为臭者,薄之辞也。余尝行田野间,往往有一种口气亲人,不见之,知气从青蒿中出,是青蒿气香,非臭也。且其气能辟蝇虱,凡案间有青蒿,蝇不集也。夫蝇逐腐,畏青蒿而不集,其非腐可知。惜其丛生至多,人皆贱之,倘或为鲜产之物,吾不知若荷珍之矣。青蒿实有至补之功,以臭腐轻之惜矣。


或问青蒿退阴火至速,何以前人并未用之,而吾子盛称其功效,亦又有所试而云然乎?曰:青蒿退骨蒸劳热,前人既言之,宁得不用之,何必余试而后信青蒿之退阴火、退骨中之火也。然不独退骨中之火,即肌肤之火,未尝不其泻之也。故阴虚而又感邪者,最宜用耳。


或问阴虚火盛者,用沙参、地骨皮,自是正法,今先生言青蒿退阴火,则用青蒿,可不必又用沙参、地骨皮矣?曰:是又不然。青蒿最宜与沙参、地骨皮共享,则泻阴火更捷。青蒿能别骨中之火行于皮肤,而沙参、地骨皮只能凉骨中之火,而不能外泄也。


《本草思辨录》:青蒿有两种:一黄色,一青色,生苗于二月。其深青者,更异于常蒿,至深秋犹碧。其气芳香疏达与柴胡相彷佛,非少阳药而何?所以柴胡治疟,青蒿亦治疟也。青蒿芳香疏达则能升,开花结子于七八月得金气多则能降,升与降互为牵制,故升降皆不得逞而力微,但其主留热在骨节间,则更有至理焉。青蒿至立秋后便节节生虫,既生虫,仍开花结子,其虫不啮梗不溃出,循梗而下,入土化他物,若青蒿之力有以抑之者然,是则以治劳热骨蒸,可谓恰如其当矣。


#大家健康超能团#@大家健康

野生药材青蒿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野生药材青蒿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1 青蒿特性

青蒿学名黄花蒿( L.),别名臭蒿、香蒿、苦蒿等,为菊科艾属一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药材青蒿为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等功效,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症,但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我国启动代号为“523”项目大规模筛选、研究抗疟药物。经过无数次失败,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发现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首次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2000 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在全球推广,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先生 2011 年和 2015 年分别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近年来,屠呦呦团队深入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独特效果,青蒿素在治疗肿瘤、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青蒿素类药是我国目前唯一被WHO认可的按西药标准研究开发的中药,但生产几乎全部以野生青蒿资源为原料。世界大部分地区青蒿资源青蒿素含量低于 0.2%,不具有工业提取价值。我国是青蒿的更大生态适宜区,青蒿资源丰富,但秦岭至淮河以北地区黄花蒿资源青蒿素含量均低于0.6%,青蒿素高含量资源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南地区,面积 1 540 000km 2 ,占全球分布的77.08%,巴西和美国面积分别为 149 000km 2 (7.43%)和 130 000km 2 (6.47%) ,越南、日本、意大利、葡萄牙等国有零星分布。青蒿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市场。目前青蒿素的生产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人工合成青蒿素尚不可行,但是野生青蒿资源日趋匮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工栽培青蒿已成为近年来中药材栽培研究热点之一,亟需建立起青蒿高产优质人工栽培技术体系,如何建立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提高人工栽培青蒿的生物量和青蒿素含量成为研究热点。韦中强等通过青蒿野生与家种的比较试验证实栽培种青蒿干叶产量和青蒿素含量均高于野生,青蒿野生驯化,加强栽培管理可提高青蒿产量和质量。药材青蒿的采收是在青蒿现蕾初期,无法正常开花结果,野生青蒿日趋稀少,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2 青蒿野生驯化

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青蒿是1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繁殖。植株有香气,头状花序,花全为黄色管状花,外围为雄花,内为两性花,均结实,瘦果椭圆形,无毛,淡绿色。豫南地区野生青蒿 10 月中下旬种子成熟,10 月下旬至 11月上中旬适宜采收种子。我国野生青蒿资源丰富,可以通过驯化野生资源筛选出叶片产量和青蒿素含量高、适合豫南地区的种植优质品种。野生青蒿驯化栽培时,应选择当地分枝多、子叶紧密、植株高大强健、高产、综合抗逆性强、青蒿素含量高的野生品种。

青蒿种子无休眠期,播种前不需特殊处理,适宜发芽温度 18~25℃。豫南地区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青蒿,但青蒿是严格的短日照浅根系植物,主根短、侧根发达,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夏季和秋季种植因营养生长时间过短,植株生长无法达到一定的生物量而开花结果,影响药材的产量和品质,豫南地区适宜春季气温 10~25℃时播种。青蒿种子瘦果细小,长约 1mm,可直播和育苗移栽,生产上以育苗移栽为佳。

2.2 育苗移栽

2.2.1 育苗 青蒿适宜在温暖湿润、通气良好的环境中生长,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透水性好、排水条件好、背风向阳的田块种植为更佳,地势低洼、土质黏重的田地不宜选作育苗地。豫南地区2月中旬至3月中旬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可以苗圃育苗,苗圃与大田比例大致控制在1:20。苗圃整地前先施入充足的有机肥,翻耕土地,耕细整平,起畦。起畦标准为畦长 15~20m、畦面宽1.1~1.2m、沟宽 0.4~0.5m、沟深 0.15~0.20m,畦沟平直。播种前松土 1 次,达到畦面土壤细碎平整,将苗床土浇透水,使5cm深的床土湿透,按行距10~15cm条播。青蒿种子细小,将种子和草木灰(细土或细沙)按 1:1 000 比例拌匀,分畦定量、均匀、重复播种,然后覆盖一层草木灰,播后要浇透水保湿。幼苗长出3~4 片真叶时进行间苗,适当拔除过密苗、瘦弱苗、病虫苗、徒长苗和畸形苗,除去混杂其他品种的幼苗和杂草,使幼苗间空气流通、日照充足、生长茁壮。按株距 10cm左右及时疏苗,当幼苗长到 5~7 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于大田内。

2.2.2 移栽 根据青蒿生长习性,移栽田宜选择向阳、土层较深厚、质地疏松、肥力中等以上及保水保肥性较强的沙壤土或黏壤土地块。选好地后,要精细整地,深耕25~30cm,耙碎土块,每公顷施有机肥15000~22500kg或氮磷钾复合肥做基肥,再犁耙 1 次,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土肥混合均匀,最后起畦。起畦标准为畦宽 0.8m,沟达到深而畅,沟宽 0.4~0.5m、沟深0.3~0.4m。当苗龄 50 天、叶 10~15 片并带有两个以上分枝时移栽为更佳,适宜的移栽期为 4 月上旬至中旬,最迟不超过 5 月上旬。移栽时苗不带土,叶不得卷缩,顺根植入,浇足定植水。选择雨后阴天或晴天下午移栽,栽后浇足定根水。施肥水平高的田块移栽密度为 3.00 万~3.75 万株/公顷,施肥水平中等的田块移栽密度为 4.50 万~5.25 万株/公顷。

2.3 田间管理

移栽 7~10 天后进行查苗补缺,用小铁铲带土取苗补种,移栽后浇足定根水。适时进行首次中耕,中耕宜浅,植株长大后可稍深。根据植株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进行追肥、浇水及排水,封行前再进行2~3次中耕除草。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磷钾结合;基肥不足的地块,适时适当追肥。幼苗时期追施的氮肥可稍多一些,在以后的生长发育期间,磷钾肥应逐渐增加。移栽后 7天、1 个月和 2 个月分别进行一次追肥,氮磷钾比例控制为 1:2:2, *** 是在两株之间挖穴,把肥料放入穴内并覆盖泥土。当植株长至高约 1m时摘去顶端0.5cm嫩尖,促进多发侧枝,提高产量。干旱季节适时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水较多的季节及时排除渍水,喷施相关药物预防病虫害发生。

2.4 病虫害防治

野生的青蒿病虫害极少,驯化栽培当年一般不需要病虫害防控。重茬田种植时应注意防控根腐病、茎腐病、白粉病等病害及蚜虫、尺蠖、小地老虎等害虫危害。病虫害防治:青蒿病虫害防控以农业防治为主,连续阴雨天时及时排水,药物防治应选用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农药,可用阿维菌素、蚜虱净或敌百虫等局部喷药防治害虫。

3 采收与加工

青蒿以收获叶片为主,现蕾初期(田间 10%植株现蕾)为更佳收获期。根据青蒿的长势,7 月 20 日以后即可采收,9月份以前采收完毕。选择晴天的下午,距地面约30cm砍倒主秆,次日下午收回自然晒干,打落其叶片,叶片继续晒制,直到晒至用手抓有扎手的感觉为止。采收期间遇连续阴雨天,应及时采取烘干处理,防止蒿叶霉烂。采收净叶或带叶的嫩枝阴干或晒干,水分在 10%以下,以无枝干、无杂质、无枯叶、无霉叶、香气浓呈青绿橙黄色为佳。一般单产湿青蒿 30 000~45 000kg/hm 2 ,折干率为 10%~12%,可产干品 3 000~4 500kg/hm 2 。

中药茵陈性味归经及药用性能功效


茵陈,别名 牛至 、、白毫、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 管状花目 、菊科、 牛至属 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 陈根 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 蒿 ,故亦称 茵陈蒿 。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低海拔地区的河岸、低山坡地区。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 绵茵陈 ”;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法用量:6~15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鲫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效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主要功效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1. 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2. 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3. 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 张仲景茵陈蒿汤) <2>
  4. 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5. 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 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7. 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8. 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9. 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10. 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11. 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12. 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3>




1.药用来源

茵陈蒿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滨蒿或者茵陈蒿的幼苗。春季的幼苗一般长到6到10公分的时候采收。民间有个谚语叫“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就是说要用刚长出来的幼苗比较好,长得比较老了以后,它效果就不好了。

茵陈因为是多年生,它经冬不死,陈就是旧的意思,它是在旧苗的基础上长出新的苗,所以叫茵陈。茵陈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面也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陈有发陈致新的意思。所以春季是顺应肝,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说明茵陈主要与肝有关系。

从颜色上看,茵陈是灰白色或者是灰绿色,它的全体密被白色的绒毛,所以叫绵茵陈,像棉花似的。

2.药用性能

从性能和药类法象看,它的闻起来气清香。嘴巴尝起来稍微有点苦,小苦,而且基本上是淡味,味苦而淡,性平偏凉,稍微有点凉。

归经主要可以归肝胆经,药性升浮。在药类法象上,可以归属于“风升生”类。有的医家认为它也可以入脾胃经。其实从象上看,药用部分和法象上看,主要入的是肝经,包括胆经。

3.主要功效

从茵陈它比较香,它含有挥发性的成分。如果从气上看是升浮,它可以疏肝解郁,芳香化湿。从味上看,它味苦,其实主要是淡味。味淡,略苦,所以可以,淡具有渗泻作用,渗是渗透的渗,渗是发汗,泄是利小便。

在张元素先生的《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里面,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淡味的作用,淡渗泄,就是这个淡味的东西可以稍微发发汗,同时把湿气从小便排出。

那么综合茵陈的气和味,就是可以疏肝解郁,芳香化湿,助肝胆阳气升发,同时可以清泻肝胆,利小便。那么我们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化湿解郁,升阳利尿。这是它的主要功效。

作用病位主要在肝胆,那么它可以治疗气分的湿,也可以治疗血分的湿。这个湿从病性的角度分有寒湿,也有湿热。寒湿,那我们要配辛温散寒药,如果湿热要配清热燥湿或者清热泻火药。

那么经典的如果是气分的湿,主要这个患者出现湿疹、湿疮,在肝胆经循行所过之处。那么如果血分有湿热,它会形成瘀血,夹杂有热,这个叫瘀热,那么就会形成黄疸。

3.1治疗黄疸

黄疸我们按照阴证和阳证的辨证,有阳黄与阴黄,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个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疸其实可以理解为它的病字头里头有个旦。旦大家知道,旦是阳气升发的意思。阳疸和阴疸,在这里面疸的意思其实就是气的升发出现了病。

阳气升发的主要的一个脏腑其实就是肝,那么它跟疸有关系,阳疸和阴疸都可能出现这个病,所以黄疸可以理解为阳气升发有病,它会出现黄疸,阴气不降生病,也会出现黄疸,那么我们在这里面黄疸就可以分为阴证和阳证。

阳证的黄疸如果是热重于湿,有茵陈蒿汤,阴证的黄疸,湿重于热,我们有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有个细节就是茵陈蒿要先煮,先煮茵陈,后下栀子和大黄,而且原著也说,服完了茵陈蒿汤以后,尿如皂荚之状,黄从小便去也。就是这个体内的湿热从小便排出。

为什么要先煮茵陈?大家可以考虑琢磨一下。

如果是阴黄,是寒湿证,有茵陈四逆汤,配的就是茵陈蒿加四逆汤。所以这个病的病机其实有阳气不升,有阴气不降。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阳旦汤与阴旦汤,它的阴阳气机升降失常引起的病症,重点是在阳气。

这个是茵陈治疗黄疸的首选药,但是不能说所有的黄疸都可以用茵陈。在《金匮要略》里面,我们有女劳疸,有酒疸。有治疗女劳疸的硝石矾石散,有治疗酒疸的栀子大黄汤。酒疸不愈,日久可以变成黑疸。

3.2治疗腋下和阴囊多汗

湿它也会形成痹证,湿热痿证或者湿热痹证,我们有李东垣先生的当归拈痛汤,这里面也可以加茵陈。那么在肝胆有湿热的时候,也可以形成腋下和阴囊部位多汗。腋下多汗可以加茵陈,尤其是阴囊部位多汗,有的患者出汗非常多,但是这个要看是寒湿型还是湿热型,不管是寒湿和湿热,都可以加茵陈。

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阴囊部位出汗的患者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经常合并,在男科里面,经常出现前列腺炎。在妇科经常会出现带下病,所以带下俱为湿证。有一些湿也可以考虑用茵陈,我们除了完带汤、易黄汤之外,如果是肝胆经的湿往下跑,有湿热往下注的,有寒湿下注的,根据情况来辨证选用,这是带下。

4.常用配伍

那么茵陈在常用配伍都有什么配伍?茵陈可以配伍芳香化湿药,因为茵陈蒿本来就是一个芳香药,我们配合芳香药,比方说我们配疏肝解郁的香附或者是苏叶、薄荷叶,其中香附和苏叶偏温,薄荷叶偏凉,包括柴胡也可以用。柴胡当然稍微苦一点,它的香气并不浓。

那么也可以配伍入脾的芳香化湿药,比方说藿香、佩兰、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等等,这都是入脾的芳香化湿。这个是肝脾之气一块升散效果更好,经典的代表方其实就是香苏散,香苏散里面加茵陈效果也是不错的。

另外一个配伍就是配伍辛温散寒药,如果是因寒导致的瘀,我们可以配伍炮附子、干姜、生姜、高良姜等等,辛温散寒。如果说胃经有湿可以加半夏或者厚朴,或者配伍苍术,苍术当然主要燥脾,再有升阳的意思。

如果是火热比较盛,我们可以用苦寒清热泻火药,可以使用三黄,黄芩、黄连、黄柏,配伍龙胆草,专入肝胆。还有经典的药是配大黄和栀子,都是个苦寒,但栀子还有点辛寒的意思。

另外就是配伍甘淡,淡渗药。我们刚提到的淡渗泄,可以配伍茯苓、猪苓、泽泻、通草、灯心草、薏苡仁等等,这些都是淡渗药,加强利水作用和轻微的发汗作用。

第五类的配伍就配伍升阳药,比方说我们配伍柴胡、升麻、桔梗来升阳气,这个配伍在临床用的不太多,但是也可以举一反三地用,因为茵陈本来就有升阳的作用,它可以辅助肝气的升发。如果是夹有湿热,我们还可以加秦艽,秦艽也是非常常用的一个药。这是它的一些常用配伍。

“药王山”上种青蒿 广州中医药大学沉浸式国情教育课受欢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亲手种植青蒿 廖晓键 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亲手种植青蒿 许青青 摄

中新网广州3月22日电 (许青青 廖晓键)挖开土壤,将嫩绿的青蒿幼苗根部放入土中,再将土壤回填,浇上清水,一株青蒿就这样种植完成。21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与学校中医学港澳台侨及国际学生走出教室,在学校药用植物室外教学基地“药王山”种植了三垄青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国情教育课。

青蒿是中国一种常见中药材,又称青蒿根、青蒿子,味苦、微辛、性寒,具有清热、解暑、截虐、凉血等多种功效。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介绍,青蒿抗疟源于岭南,是中医药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该校是上世纪70年代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国家重大战略的主要参与单位,是中国唯一坚持在亚非地区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的团队机构。自主研发的青蒿素复方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疟疾治疗指南》收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哌喹片获40个国家专利保护,在20多个国家销售。

在药王山种植现场,同学和老师们手持小铲挖开土壤,小心将青蒿幼苗放入其中。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教师邓长生、李明强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青蒿的生长习性和特点,以及药用价值。还介绍了学校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并分享了他们在当地援助工作的经历。

随后,同学们来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张建华与同学们回顾了学校青蒿素抗疟研究和援外抗疟的历史和成就,讲述援外医疗队员的救死扶伤的事迹和传递友谊的故事,勉励同学们从中医药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生动、接地气的国情教育课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他们还亲手 *** 青蒿贴画书签留作纪念。

据悉,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室外教学基地除了药王山,还有时珍山和广州三元里校区的药圃,总面积约84亩,当前种植药物达1400种以上,是华南药用植物种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地不仅承担了全校《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任务,还是科研、科普、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场所。该校表示,将努力把基地打造成为立体鲜活的“本草纲目”和中医药文化殿堂。(完)

农村乡下不起眼的杂草,这个小伙却把它当成宝,天天开车去挖?

在农村乡下,不管是沟边渠边河边到处都是各种杂草,我们的这个小伙每天开着车去挖,起早贪黑的,忙的不亦乐乎。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挖了些什么吧。




野生土牛膝根

野生土牛膝,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特别是小树林、河边、房前屋后的荒地上,到处都是它的身影,2-3月份开始发芽,到6-9月能长到1米左右,9月份以后开始结种子,人们从草丛走过后,裤子上粘的都是,并且还很扎人,农村的朋友看见后都很烦,远远的躲开。


整棵土牛膝




青蒿




满山遍野的青蒿




野生枸杞根


枸杞根




野生猫眼草


到处都是

辅助降低血栓风险!这种中华传统小食好吃又健康

我们常说“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豆类营养丰富,经常食用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其中有一种豆,它不仅是调料,也是一味药,很多长寿老人都喜欢吃。这种豆就是豆豉,用黄豆或黑豆发酵制成。

豆豉是我国传统的大豆发酵制品,与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早在汉代就有相关记载。

在古代,豆豉被称为 “幽菽”,也作“嗜”,根据制醅发酵时使用食盐与否,分为咸、淡两种,淡豆豉主要用来入药,而咸豆豉主要用作调味品。

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的 *** *** 却大有不同。

因为,淡豆豉在炮制的时候不但减少了盐分,还加入了桑叶和青蒿,这样制成的淡豆豉性寒,且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

咸豆豉做菜,营养丰富

据历史记载,日本的纳豆其实始源于中国的豆豉。经研究,纳豆的抗血栓功效,豆豉同样拥有!所以,经常吃点咸豆豉,有很好的辅助保健作用哦!

1、营养丰富

豆豉经发酵而成,豆子中的卵磷脂、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都被充分保留下来。在发酵后,大豆内的维生素B12等营养素比发酵前更多。

2、辅助降低血栓风险

豆豉中富含能溶解血栓的溶栓酶,有助于改善大脑血流量,辅助预防脑血栓和老年痴呆症。

3、和胃补肾

黑豆具有补肾的功效,用黑豆 *** 的黑豆豉同样有补益肾阴的功效,且咸豆豉性温,有和胃功效。

4、消水肿

豆豉可以与排骨、鲫鱼等食材搭配食用,有补肾、利水、利尿的功效。年龄大的人,血液循环不好,下肢容易肿,适当食用豆豉有消肿的作用。

*** ***

将黄豆加水煮5小时,捞出后放入保鲜盒,密封盖好;

在温暖处放一天,等黄豆发黏拉丝后放在阴凉处晾干;

加入少许食盐、花椒粉、辣椒粉,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

倒入适量老抽,将黄豆腌制三天即可。

淡豆豉药用,改善身体小毛病

相比于咸豆豉,淡豆豉的药用效力则更明显一些。它能够平衡调节女性的雌激素,对三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和胃、消食

中医认为,豆豉有和胃、消食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小儿积食。豆豉发酵后含有酵母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

2、辅助缓解感冒

豆豉还能解表,轻度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都可以用豆豉来缓解。

3、除烦、助眠

豆豉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治疗虚烦。一般来说,虚烦会给人带来莫名烦躁感,并使人失眠无法入睡。

豆豉食疗小贴士

和胃方

食材:淡豆豉10克、萝卜15克、陈皮10克。

吃法:煮水喝,一天3次。

风寒感冒方

食材:淡豆豉10克、香菜根10克、葱白5克、姜10克。

吃法:煮水喝,一天3次。

风热感冒方

食材:淡豆豉10克、萝卜15克、白茅根15克。

吃法:煮水喝,一天3次。

降脂饮

食材:淡豆豉10克、生姜5克、陈皮3克。

做法:将所有食材倒入锅中,加300ml左右的水,先浸泡半个小时;烧至开锅后,调小火慢煎10分钟即可。

来源: 约见名医

小投入挣大钱,这事真的有!7月21日,我们请了专家手把手来教你

大河报《天天健康》官方微信推荐指数★★★★★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母婴市场成为消费市场的“红利集中营”

而儿童健康领域,又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你是否正想在儿童健康行业干点啥?却找不到方向?

亦或是已经在儿童健康行业奋斗多年,却因技术不提升、经营不善,而感到十分困惑?

有个好消息!大河报联合博纳好妈妈专业儿童健康管理机构

正在“全国寻找百名儿童健康合伙人”

如果您是有爱心、想创业儿童健康行业,或已经从事儿推店经营者,抑或是门诊、药店等需要转型或者增加项目的机构……

欢迎报名参加7月21日,“大河报助你创业暨‘小脚丫大健康’小儿足浴交流会”活动

7月21日,我们相约郑州市农业路报业大厦

现场将有经济专家分享创业投资知识干货、医学专家讲解小儿足浴打造儿童健康体魄的妙用等。

咨询、报名 方式

欢迎拨打本报记者 *** 18137718885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报名。

-----

-----

大河报 为何牵手 博纳好妈妈

低药生活理念是儿童大健康市场的新方向,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儿童少打针少吃药,运用食物、调理、运动等绿色方式维护身体健康,生病治疗慢慢转为提前预防和调理。

当前的小儿推拿店、儿童健康管理中心随之衍生,但现在市场上呈现出行业小、散、乱的现状和痛点。

不过,在调查儿推、健康管理行业时发现,大河报记者发现这样一家做儿童健康管理的企业,已经将儿童健康行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转变,他就是博纳好妈妈儿童健康管理机构

大河报牵手博纳好妈妈:助你少走弯路

够专业、有经验:自2015年之一家以小儿足浴、小儿推拿等绿色疗法为主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开业,这家机构至今在全国已有直营店、加盟店30余家,数万个家庭成为会员。

成熟的开店经验,能为合伙人提供特色项目,合作专享供货价、运营培训、观摩实习机会、店面筹备咨询、店面运营、技术咨询、店面实地督导等系列支持,带你少走弯路!

客户定位精准:将客户定位在0~14岁相对发病率比较高的儿童;

有特色:小儿特色足浴包、少儿足浴手法技术、艾灸、热敷技术等,和推拿手法结合起来,进行一种可标准化的微创新,切中一个刚需、高频、可标准化的风口行业。

小儿推拿+小儿足浴,1+1>2

博纳好妈妈的特色小儿足浴,得从品牌创始人张怡说起,她是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邓州段氏儿科的第7代传人。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张怡介绍,小儿皮肤娇嫩,中药药浴过程中,药物不经过孩子肠胃吸收,一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道地药材精细打粉,每包独立包装。深耕儿童健康领域5年的博纳好妈妈,现在已将7种足浴包,发展到13种。其中,分别针对孩子积食、咳嗽、阴虚、脾虚的麦芽大黄足浴包、紫苑百部足浴包、青蒿二根足浴包、黄芪干姜足浴包,更是精品中的爆款。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超过50000孩子使用过博纳好妈妈的小儿专用足浴包。

内容回顾请点击(大河报全国寻找百名儿童健康合伙人,火热报名中)

有盈利

产品+项目的组合拳,在保证调理效果的同时,增加盈利点。

有提升

技术团队线下每年不低于四次的技术培训

线上随时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健康 *** 水平

有宣传

省级媒体大河报跨界牵手

助力品牌宣传报道

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山西妈妈创业加盟门店每天门庭若市

在博纳好妈妈现有的合伙人中,店面口碑、产品经营均名列前茅的,是山西晋城的二胎宝妈创业者毛枫详。她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择加入了博纳好妈妈。

“依靠品牌和平台,远比单打独斗能更好地发展。”毛枫详说,博纳好妈妈小儿推拿+小儿足浴的组合拳,在保证调理效果的同时,增了盈利点。

事实证明,她的决定是正确的。开业至今,门庭若市,因为孩子调理效果好、调理形式多样,都是老会员带新会员慕名而来。“这是一件有福报的事情”。

点击内容回顾(山西健康管理师,为何执意加盟河南这家儿童健康品牌?)

如果您也想像毛枫详一样成功创业!

一起造福儿童健康,挖掘人生更多财富

7月21日,让我们相约报业大厦,不见不散!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彬 编辑:lyh

山西健康管理师,为何执意加盟河南这家儿童健康品牌?

大河报报道的“助走神器”火了!现有10个免费试戴名额,报名戳……

关于速效救心丸,你不得不知道的这些事

麻疹疫情爆发!体内是否有抗体、成人能否接种?…记者独家解答

震惊!384人体检,10%的员工查出癌前病变!这些习惯你我都有……

进入微信公众号,可搜索“推拿”、“名医说”“发烧”等关键词,搜索你关心的内容

“大河微医”是百万大报《大河报》倾力打造的健康信息平台。

将为您提供名医挂号、在线问诊、就医推荐、中医养生

茵陈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价值

我踏着峭壁,远眺群山连绵,忽然发现一株独特的小草,它的枝叶如同千丝万缕的羽毛般婉约,又像是一位舞者在飘逸的舞姿中凝固。我不禁好奇地问着身旁的爷爷:“这是什么草啊?”

爷爷缓缓地转过头来,抬起一抹皱纹深深的面庞,微笑道:“小孩啊,这可是一段传说的起源。”

在古代,医生们治病靠的是经验和智慧。传说中的华佗就是这样一位医者,他的医术高超,被誉为“神医”。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病人,令他十分苦恼。

华佗四处寻找良药,但却一无所获。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发现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经过研究发现,过了三月青蒿就失去了药效。于是,第三年春天,他又进行了一次试验,对青蒿的根、茎、叶进行分类。最终,他得出结论: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并取名“茵陈”。

华佗的医术和智慧令人敬佩。他编写了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四月青蒿当柴烧。”这首歌谣传颂至今,成为后人治病的重要参考。

春风轻拂,大地苏醒,万物复苏。在这美好的季节里,茵陈在阳光的照耀下,绚丽多彩,吸引着许多人前来观赏。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它的根在地下,可以生生不息。春天一到,万物开始生发的时候,就有幼苗从去年在地下的老根里生发出来。

茵陈是一种神奇的菊科蒿属植物,主产于山东、陕西、山西等省,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在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茵陈随处可见。

茵陈头状花序卵球形,稀近球形,多数,直径1.5-2毫米,有短梗及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的上端或小枝端偏向外侧生长,常排成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端组成大型、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草质,卵形或椭圆形,背面淡黄色,有绿色中肋,无毛,边膜质,中、内层总苞片椭圆形,近膜质或膜质。花序托小,凸起;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或狭圆锥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锐;两性花3-7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上端棒状,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极小。瘦果长圆形或长卵形。花果期7-10月。

我走在路边,看到茵陈茂盛的生长,忍不住采摘了一些。

茵陈它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在春季的时候,经过采摘,并且去除根部,晒干之后,可以用来泡水喝,茵陈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价值。

茵陈含有咖啡酸、氯原酸、香豆精、挥发油等成分,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

除了入药,茵陈还可以用来做很多美食。比如凉拌茵陈,它需要将茵陈去除杂质,清洗干净,然后焯一遍水,再捞出洗干净,挤干水分,切碎放入盘中,加入盐、味精、白糖、麻油,搅拌均匀即可做成凉拌茵陈。当它被拌在一起时,它会散发出一种清新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增。

还有茵陈炒肉丝,将茵陈蒿清洗干净,焯一遍水,捞出清洗洗净后挤干水分,将猪肉洗净切丝,将适量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末放入碗内,均匀搅拌成调味汁。加入食用油烧热,下入肉丝偏炒至发白,倒入调味汁,炒至肉丝入味,投入茵陈蒿再炒至入味,茵陈蒿炒肉丝即可做成。茵陈的清香和肉香融合在一起,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茵陈荷叶粥也是一道美食,将茵陈蒿、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稍煮即成。

茵陈鸭汤是一道非常美味的汤品,用茵陈与鸭肉做汤时需要准备鸭腿一只,葱姜和清水以及食用盐各适量,还要准备茵陈。用清水洗净了茵陈,然后把鸭腿切成块状,用沸水焯烫了鸭肉,去掉了血沫,备用。接着,在炒锅中加热了食用油,放入葱姜,炒出了香气,随后放入切好的鸭块和茵陈以及葱姜,然后加入清水一起炖制成汤。整个房间里弥漫着浓郁的茵陈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加入了适量的食盐调味,然后就可以出锅了。呷了一口,仿佛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妙的事物。这汤品的味道,就像是天堂的味道一样美妙,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直品尝下去。

茵陈不仅可以用来烹饪美食,还可以作为野菜直接食用。和在面粉里面做很有特色的面饼小吃,或者洗净沾上自制的酱,那简直是美味无比。


采茵陈一定要趁早,茵陈的采摘期很短,必须在三月采摘,否则就会失去食用价值。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标签: 青蒿 根治 更好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