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蜗牛的卵,非洲大蜗牛的消除办法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 0
巨型蜗牛入侵史

利维坦按:看到非洲巨型蜗牛,不由得想起梅天穆所言的“成吉思汗大交换”——相比“哥伦布大交换”,不知道从宗教、传染病、农作物、动物、文化等等方面带来了哪些影响至今的重大改变。“外来入侵”这个词汇,并非只是适用于外星人入侵地球,它同样可以指代一个时期对某相对封闭场域的入侵,比如文中的非洲巨型蜗牛。

当然,蜗牛不太可能完成跨海迁徙……我们人类才是更大的传播介质,只不过,一位贝类爱好者看似普通的行为,慢慢形成了蔓延全球的蝴蝶效应。

文/Sarah Laskow

译/大药

校/Maybeshewillx7

原文/www.atlasobscur *** /articles/giant-african-snails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大药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利维坦立场

非洲大蜗牛(Giant African land snails)是更大的陆栖蜗牛种类之一。图源:Preloved

非洲大蜗牛总能活下去。它们拳头一般大小的圆锥形外壳可以生长到六英寸半(约16厘米,更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如果它们周围的环境过于干燥,它们就分泌出一种特殊的粘液,附着在壳上,把身体缩进壳内。在那里,它们能以休眠的形态存活数月。这些蜗牛通常生活在地面,但它们也能爬树。作为无脊椎生物,它们很长寿,能活5到7年,这也意味着它们很聪明。它们能溜进陷阱,吃掉诱饵,然后离开牢笼。

它们也有旺盛的繁殖力。非洲大蜗牛既有雌性又有雄性的性器官。所以无论何时两只兴冲冲的蜗牛相遇,它们都可以交配。在无法遇到交配对象的情况下,一只单身的蜗牛可以繁殖出更多的“自己”。幸存的卵个数虽不会很多,但每一只活下来的蜗牛在独立生长的情况下都能繁殖出一小批自己的后代。而当任意两个孤独的个体相遇——“嘭!”,它们就能产出数百个结实的卵了。

非洲大蜗牛的卵。图源: ***

“这使得消灭行动非常困难,因为你必须得把每一只蜗牛都杀掉,”艾米·罗达(Amy Roda),一位来自美国动植物卫生检验署(U.S. 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APHIS)的昆虫学家说。“它们有惊人的生存机制。”

图源:Redbubble

它们的本领,以及人类的移民活动,让整个世界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成了大蜗牛的殖民地。它们的分布如此之广,蔓延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它们几乎可以成为我们时代的明确的标志之一。它们留下的外壳将成为地质记录的一部分,在几个世纪后,变成“深时”(Deep Time,地质时间的概念)中的标记——它们曾来过这里。在《人类世》(Anthropocene)中,汉堡大学的软体动物学家汉斯道夫·波恩哈德(Hausdorf Bernhard)写道,Lissachatina fulica,也就是非洲大蜗牛,会在世界上留下“结实、数目……多到能被迅速发现、特征明显能被轻易识别的”化石,向后人揭示人类对世界的影响。它们将成为人类在地球上长久遗产的一部分。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3305418300328)

它们也爬树。图源:GUILLERMO NOVA / DPA

许多研究地质年代与人类对地球影响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已经走出了全新记(Holocene,全新记自11650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时期结束时开始),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类世。地质世代是根据每个时期在地壳中的遗留痕迹划定的,这些痕迹能够保留几百万年。化石记录的重要变化或者地球化学(geochemical)上的重要改变意味着时代的分界。如果这是个新的纪元,科学家们得通过在地下遗留的亿万年前的标志物才能做出判断。

现在,地质记录了各种各样奇怪的改变,足以象征着新地质时代的到来——人们记录到了碳同位素或者亚硝酸盐的改变、塑料和飞灰(fly ash,燃料燃烧所产生烟气灰分中的细微固体颗粒物)的出现。而在世界范围内最有代表性的则可能是在核子时代开始就散布全球、落入土壤的钚-239以及其他放射性同位素。这个星球上的任意一处,都有这种化学痕迹标志着某个相当具体的时期。它们将在地下长留。

图源:Tumblr

讨论到了这里,动植物扮演的角色还不那么重要。在地质记录中,某个物种突然的大量出现或者消失也是划定时代变化的关键。“也许有人想当然,认为生物标记(biological marker)不重要,因为它们要花点时间才能在地球上发展起来,”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以及英国地质调查局(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的科林·沃特斯(Colin Waters)说。他是研究地层学和人类世的专家。“想要找到一下子在全球范围内灭绝的物种,或者是在20世纪中期这个时间段内突然扩散到全球的物种都不太容易。”

亚伯达(Alberta)受侵蚀而显现出K-T界限(K-T boundary,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的岩石。在这一距今6600万年前的时期,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灭绝了。图源:GLENLARSON/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即便如此,生物标记依然能显示代表人类活动对地球深刻影响的界限,而且它们还有些优点。化石通常极易被发现,在勘探中,它们可比放射性同位素更容易找到。明确的生物标记有几个必备的重要特点。“我希望这种生物能留下遗骸,越结实越好,”莱斯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说。无论这种动植物是什么,它们也必须要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地繁殖(或者消失)。有些贝类是优秀的候选物种,它们有易于保存的厚壳,这些入侵物种附着在船体上或者被遗落在仓底的积水里,随船只往返于世界上的港口间。非洲大蜗牛是另外一个不错的选择。

两百年前,这些在科学文献中被称作L. fulica或Achatina fulica的蜗牛只生活在东非的沿岸地区。自19世纪中期起,它们逐渐出现在远离家乡的地点。1847年,威廉·本森(William Benson),一位英国文官及贝类爱好者,捡了几只大蜗牛,把它们带到了印度。作为礼物,这些蜗牛被送给文官的朋友,养殖在加尔各答(Calcutta)亚洲协会博物馆(Asiatic Society Museum)周围的花园中,在那儿,它们开始大量繁殖。

图源:Imgur

19世纪末,它们已经出现在了斯里兰卡,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遍布亚洲,直至马来半岛,穿越泰国,来到缅甸、中国南部以及台湾。在二战时,日本士兵将蜗牛带到了包括菲利宾和新几内亚的太平洋岛国上,试图把它们开发成食物(通常用水煮的方式来烹饪,据说口感独特)。到19世纪80年代,这些蜗牛已经到了西非,并跨越大西洋来到了加勒比海域以及巴西。在这个世纪里,它们在中美洲、阿根廷以及古巴立住了脚。全球入侵种档案(Global Invasive Species Database)将它们列为地球上百大外来入侵种之一。最近一次在弗罗里达州的剿灭活动消灭了将近16.8万只非洲大蜗牛。

这些蜗牛壳能以化石的方式保留下来,成为人类对地球影响的记录。图源:H. ZELL/CC BY-SA 3.0

大蜗牛在全球的胜利一部分可归结于人类把它们带到世界各地的活动,但它们的繁殖能力才是它们成功的根本原因,说实在,已经到了有点儿恶心的程度。在一个菲律宾岛屿上,一次剿灭行动在几个月内清除了超过4500万只蜗牛。罗达,那位APHIS的昆虫学家,曾在特立尼达见识过一个被她称为“完美的蜗牛巢”的地区,那儿成了蜗牛们的舒适之家。“树上、建筑上爬的都是蜗牛,一英亩内大概能有上千只。它们可以爆炸性地繁殖。

伯纳德在《人类世》发表的论文中写道,这些特点让大蜗牛成为了在未来标注这个时期更好的选择之一:“与其他花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扩张的物种相比,L. fulica(也就是非洲大蜗牛)在人类的帮助下只花200年就遍布全球,在地质学上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

“大蜗牛有非常棒的标记潜力。”古生物学家威廉姆斯说。一部分是因为我们能比较精准地判断出蜗牛抵达世界各处的时间。“讨论‘深时’的时候,我们能以百万年作单位,”他说,记录的时间越久远,我们就越难精准地判断。“但在人类世,在有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我们想要按年来分析地质,例如,找到代表1952年的地质记录。”许多地方,我们可以利用蜗牛做到这点。几百、几千年后,甚至在更远的未来,大蜗牛的外壳依然会留存在地下,它们不仅仅证明了自身的存在,也代表着我们人类,以及我们是如何改变了一切的。

往期文章: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微信号 liweitan2018

点击小程序,或阅读原文进店

?

非洲的巨大蜗牛“跳”着入侵的物种,它也是世界上更大的蜗牛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在雨后的草地上,几乎到处都能看到一种巨大的蜗牛!

有专家提醒,这种大蜗牛是一种害虫,不仅危害农作物、树木、果树、蔬菜、花卉等多种植物,而且还危害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体的中间宿主,特别是结核和嗜酸性脑膜炎,如果食用会造成极大危害。有“知心”的人认为,这种蜗牛并不可怕,早在90年前就来到厦门。1921年,陈家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一位华侨从南阳地区引进了一些植物物种,无意中把藏在植物根部的巨型蜗牛带来。由于厦门的气候非常适合它们的生长,这种大蜗牛已经作为野生物种定居在这里。因此,它成为了当地一道美味的菜肴。

那么,这种巨大的蜗牛是什么物种?从哪里来的?

“跳”着入侵的物种

这种大蜗牛叫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蜗牛、东风蜗牛、蔬菜蜗牛、花蜗牛、法国蜗牛等。又称露螺,常在雨后或早晚有露水时出现。非洲巨蜗牛是世界上更大的蜗牛。它原产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岛和彭巴群岛。

非洲蜗牛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人类传播病例之一。它入侵世界各地的路线非常有趣。就像跳棋一样,它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它占据了地球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区域,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所罗门群岛、斐济岛等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岛屿。它们还令澳大利亚如临大敌般虚惊一场。为此,一只活的非洲大蜗牛在布里斯班一处港口被发现,有关部门为此对布里斯班港周围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并将唯一的这只非洲大蜗牛销毁。否则,如果它入侵澳大利亚,由于缺乏天敌,它们将对澳大利亚500种本土植物、蔬菜和水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

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陆续引进和养殖非洲蜗牛。非洲蜗牛作为美味的食物、宠物和动物饲料,在中国繁衍生息。由于饲养者管理不善,它们逃入野生种群是很常见的。

体型硕大的“水牛儿”

背上有一个稍重的壳慢慢爬行,是蜗牛的一个迹象,非洲耳蜗也是如此。然而,它的长椭圆形壳很大,外壳非常厚,光亮。其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呈褐色雾状,有棕白色条纹,故又称“褐云玛瑙螺”。

非洲大型蜗牛有多种食物习惯和大量的食物,它们吃得很凶猛。它能咬掉各种作物和花蕾、树枝、树叶、树茎表皮、花瓣等,有时植物的所有枝叶都会被吃掉。据说如果饿急了,也吃纸和同类的尸体,甚至咀嚼消化水泥。它具有它具有喜温怕冷、喜湿怕水、喜阴怕光的特性,最怕的是阳光直射。它对环境极为敏感,通常雨后活动更频繁。当地面太干或太湿时,它会爬上树,躲在树叶后面休息。当湿度和温度不合适时,也可以将身体缩回壳内,分泌黏液形成保护膜,密封壳体口,克服恶劣环境的干扰。

和其他蜗牛一样,非洲巨大蜗牛是一种雌雄同体动物。也就是说,个体既有雄性生殖系统,也有雌性生殖系统,但必须进行杂合子交配,才能受精繁殖。非洲蜗牛的寿命相对较长,一般可达5-7年。它对逆境也有很强的抵抗力。当它遇到恶劣的环境时,它会很快进入休眠状态,并能在这种状态下存活几年。

别让“宠物”变成“田园杀手”

由于爬行速度慢,非洲蜗牛的自然传播能力非常有限。它有一定的漂浮能力,为其通过水流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漂流是无方向性的,它的移动速度很慢。非洲蜗牛主要由人类传播,如货物流通和人类携带。此外,它的卵和幼虫可能混入土壤中,因此很难被发现。

因为它的体积巨大,身体有玛瑙般的图案和两对可伸缩的杆状触角,非常可爱,所以很多人把它当作宠物玩。然而,“失宠”后很可能被随意丢弃,这是它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非洲蜗牛在世界上被称为“田园杀手”。它们不仅危害农作物和生态系统,还传播重要的人畜传播疾病。因此,它们被认为是更具破坏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它还以多种绿色植物和真菌为食,主要危害农作物、经济作物、园林植物、园艺花卉等500多种植物,包括木瓜、面包果、木薯、花生、香蕉、柑橘、橡胶苗、可可苗、椰子苗、菠萝苗、剑麻苗、茶树等,严重影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林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蜗牛也是许多重要的人类和动物寄生虫和植物病原体的载体,包括两种最有害的寄生虫:管圆线虫,它可以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而脊状管圆线虫可以引起小肠结肠炎圆线虫。此外,还会传播华支睾吸虫病、肺结核等。粪便中可检出血吸虫、鞭虫、膜壳绦虫、粪圆线虫等寄生虫。

第三个危害是非洲蜗牛分泌的黏液会污染环境,特别是对建筑物、花园和花卉等观赏植物造成污染。非洲死蜗牛也会吸引一些苍蝇,而这些苍蝇则与伤寒病的传播有关。

非洲蜗牛如此猖獗,如何控制它?当然是用手抓了!同时,我们可以利用非洲蜗牛的习性诱捕和杀死它们,化学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自然界中没有动物捕食非洲蜗牛吗?当然不是。目前已发现许多动物以非洲蜗牛为食,一些生物可寄生在其体内,如致病菌、线虫、节肢动物、甲虫、蛇、海龟、蟾蜍、青蛙以及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然而,由于这些生物并不主要以非洲蜗牛为食,所以到目前为止,因此至今它们的作用还没有被人们完全开发。

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最重要的是预防。如果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在一个新的地区生根发芽,想要消灭它,人们不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将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你有一只不受欢迎的非洲蜗牛,你会把它随意丢弃在花园里吗?

别吃!别碰!这个大蜗牛坏得很,弄死它

对于真正的吃货来说,没有什么是不敢吃的,但最近,就出现了一种让吃货都望而却步的生物。

据报道,因南方连续暴雨天气,广东、福建等多地出现“巨型蜗牛”,这些蜗牛不仅个头巨大,而且数量十分惊人,有小区几个小时内就捡了几百只大蜗牛。

有人高兴了,这不就是来送肉的吗?但其实别说吃了,连碰都不能碰!

因为这些大蜗牛的真身是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还是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它们携带寄生虫和细菌,接触很可能传染一些致命的疾病。

到底能传染什么疾病?哪样的是有害的非洲大蜗牛?一起来看。

非洲大蜗牛是何方神圣?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 Ferussac),又名褐云玛瑙螺、露螺、东风螺、菜螺、花螺和法国螺等,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非洲大蜗牛有三大特点——

首先,就是“大”。体长约7-8cm,更大可达20cm,形象点就是↓↓

其次,是“能吃”。非洲大蜗牛食性广,从蔬菜到花卉,从农作物到草本植物,500 多种植物都难逃它的魔爪,被称为“田园杀手”。

最后,是“能生”。非洲大蜗牛的产卵量,个体之间差异较大, 平均约150-250粒。

有研究报道非洲大蜗牛一年可产卵4次,且每次产卵数量逐渐增加。同时, 从其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看, 此螺的寿命大多为4 年,个别的还可能5年以上。

这样一个“能吃能生”的“大个子”,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检疫有害螺类。

这种行动缓慢的生物是如何传入到我国的呢?据称,该螺首次在厦门大学校园内被发现,认为是从新加坡运回的植物中夹带着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而繁殖起来的。

目前,该螺已扩散至我国广东、香港、云南、广西、湖南、福建及台湾等地,并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数据来自文献《非洲大蜗牛的分布、传播、危害及防治现状》

非洲大蜗牛有什么危害?

正如前面所说,非洲大蜗牛寄生或携带大量病原体,常见的就是以下几种。

1、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幼虫主要寄生于非洲大蜗牛和福寿螺等体内,人如果生食或半生食这些螺类,就可能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数据来自文献《深圳南山区广州管圆线虫主要螺类宿主感染状况调查》

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可经口或皮肤侵入人体,因此生食或半生食螺类,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关键因素。

另外, *** 的皮肤直接接触螺肉,也可引起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潜伏期为2-20天,幼虫在体内移行过程中会造成相应部位组织损伤,出现肠炎、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最严重是,如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则会造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和脑膜脑炎,轻者发热、剧烈头痛、恶心,重者甚至会引起昏迷和死亡。

2、寄生菌

非洲大蜗牛的体内有多种寄生菌,比如有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雷氏菌和芽孢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感染这些细菌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3、成为传染源

此外,已经死亡的非洲大蜗牛会招引大量绿蝇,而这些苍蝇又会携带并传播致病病原体。

所有非洲大蜗牛都不能吃吗?

非洲大蜗牛能否食用?

不能吃!不能吃!千万不能吃!

野生的非洲大蜗牛壳面为黄或深黄底色,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身上有很多病菌和寄生虫,不能食用,即使煮熟,依然存在风险。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谢胜提醒市民,食用非洲大蜗牛可能会被传染寄生虫,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我们在餐馆吃的一种叫白玉蜗牛,虽然跟它很像,但不是一种东西。

白玉蜗牛是中国独有品种,是在非洲大蜗牛品种中改良而成的一个新品种,因其头、腹、足洁白如玉,亦称为“中华白玉蜗牛”,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养殖历史。

白玉蜗牛人工饲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美食。

如何除掉非洲大蜗牛?

首先,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触摸、食用或者当宠物养,因为这种蜗牛爬行留下的黏液中也可能有病原体、寄生虫等。

如果摸了,记得一定要洗手。

就非洲大蜗牛而言,不直接接触或食用,一般不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人与人之间亦不会传染。

图片来源 ***

其次,非洲大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院子及阳台清洁,清理潮湿积水的角落,或直接用生石灰粉撒施,是治理非洲大蜗牛传播最有效最直接的 *** 。

黎明、黄昏、夜间或雷雨后是蜗牛活动觅食的时机,可利用其习性,用食物诱杀。

如果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最后,如果接触非洲大蜗牛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接触史。

看完依然毛骨悚然

记住:别吃!别碰!

别吃!别碰!这个大蜗牛坏得很,弄死它

对于真正的吃货来说,没有什么是不敢吃的,但最近,就出现了一种让吃货都望而却步的生物。

据报道,因南方连续暴雨天气,广东、福建等多地出现“巨型蜗牛”,这些蜗牛不仅个头巨大,而且数量十分惊人,有小区几个小时内就捡了几百只大。

有人高兴了,这不就是来送肉的吗?但其实别说吃了,连碰都不能碰!

因为这些大蜗牛的真身是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还是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它们携带寄生虫和细菌,接触很可能传染一些致命的疾病。

到底能传染什么疾病?哪样的是有害的非洲大蜗牛?一起来看。

非洲大蜗牛是何方神圣?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 Ferussac),又名褐云玛瑙螺、露螺、东风螺、菜螺、花螺和法国螺等,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非洲大蜗牛有三大特点——

首先,就是“大”。体长约7-8cm,更大可达20cm,形象点就是↓↓

其次,是“能吃”。非洲大蜗牛食性广,从蔬菜到花卉,从农作物到草本植物,500 多种植物都难逃它的魔爪,被称为“田园杀手”。

最后,是“能生”。非洲大蜗牛的产卵量,个体之间差异较大, 平均约150-250粒。

有研究报道非洲大蜗牛一年可产卵4次,且每次产卵数量逐渐增加。同时, 从其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看, 此螺的寿命大多为4 年,个别的还可能5年以上。

这样一个“能吃能生”的“大个子”,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检疫有害。

这种行动缓慢的生物是如何传入到我国的呢?据称,该螺首次在厦门大学校园内被发现,认为是从新加坡运回的植物中夹带着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而繁殖起来的。

目前,该螺已扩散至我国广东、香港、云南、广西、湖南、福建及台湾等地,并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数据来自文献《非洲大蜗牛的分布、传播、危害及防治现状》

非洲大蜗牛有什么危害?

正如前面所说,非洲大蜗牛寄生或携带大量病原体,常见的就是以下几种。

1、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主要寄生于非洲大蜗牛和等体内,人如果生食或半生食这些螺类,就可能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数据来自文献《深圳南山区广州管圆线虫主要螺类宿主感染状况调查》

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可经口或皮肤侵入人体,因此生食或半生食螺类,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关键因素。

另外, *** 的皮肤直接接触螺肉,也可引起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潜伏期为2-20天,幼虫在体内移行过程中会造成相应部位组织损伤,出现肠炎、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最严重是,如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则会造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和脑膜脑炎,轻者发热、剧烈头痛、恶心,重者甚至会引起昏迷和死亡。

2、寄生菌

非洲大蜗牛的体内有多种寄生菌,比如有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雷氏菌和芽孢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感染这些细菌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3、成为传染源

此外,已经死亡的非洲大蜗牛会招引大量绿蝇,而这些苍蝇又会携带并传播致病病原体。

所有非洲大蜗牛都不能吃吗?

非洲大蜗牛能否食用?

不能吃!不能吃!千万不能吃!

野生的非洲大蜗牛壳面为黄或深黄底色,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身上有很多病菌和寄生虫,不能食用,即使煮熟,依然存在风险。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谢胜提醒市民,食用非洲大蜗牛可能会被传染寄生虫,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我们在餐馆吃的一种叫白玉蜗牛,虽然跟它很像,但不是一种东西。

白玉蜗牛是中国独有品种,是在非洲大蜗牛品种中改良而成的一个新品种,因其头、腹、足洁白如玉,亦称为“中华白玉蜗牛”,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养殖历史。

白玉蜗牛人工饲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美食。

如何除掉非洲大蜗牛?

首先,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触摸、食用或者当宠物养,因为这种蜗牛爬行留下的黏液中也可能有病原体、寄生虫等。

如果摸了,记得一定要洗手。

就非洲大蜗牛而言,不直接接触或食用,一般不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人与人之间亦不会传染。

图片来源 ***

其次,非洲大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院子及阳台清洁,清理潮湿积水的角落,或直接用生石灰粉撒施,是治理非洲大蜗牛传播最有效最直接的 *** 。

黎明、黄昏、夜间或雷雨后是蜗牛活动觅食的时机,可利用其习性,用食物诱杀。

如果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最后,如果接触非洲大蜗牛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接触史。

看完依然毛骨悚然

记住:别吃!别碰!

关于中美贸易战,这些消息都是假的!搜“中国网”抖音号(787874450),看你想看

非洲大蜗牛美味又营养,为何不建议食用也不要去敷脸

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别名非洲巨蜗牛、露螺、褐云玛瑙螺、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非洲大蜗牛属,是陆栖蜗牛。壳长更大可超过20厘米。夜行性,杂食性,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非洲大蜗牛繁殖迅速,一次可以产下30到700粒卵。非洲大蜗牛原产地为非洲东部,到21世纪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

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的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

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非洲大蜗牛的营养价值怎么样

非洲大蜗牛的足部肌肉发达,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还含有大量维生素、钙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比较高。大蜗牛口感非常不错,滋味非常鲜美。非洲人将其视作美味,一年能吃掉1500万公斤。由于此种蜗牛肉味鲜美,倍受欧美的欢迎,致使非洲大蜗牛成为部分国家的主食蜗牛。在我国台湾,非洲大蜗牛被称之为玛瑙蜗牛。

为何不建议食用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小龙虾、罗非鱼等同样是我国入侵物种,为什么非洲大蜗牛没能成功进入我国的餐桌。

原因一:非洲大蜗牛是一些病原体和寄生虫的病原体,会传播鼠肺线虫。未煮熟与处理不慎的非洲大蜗牛易存在各种病毒,食用后很容易被感染致发病,食用危害极大。有学者曾经出来调查过,感染率可能达到13.27%。

原因二:身上的黏液,也带有各种细菌,也不建议去触摸野生的非洲大蜗牛,稍不注意,就容易病从口入。

例子:1985年,台湾有一家9口人食用了未完全煮熟的非洲大蜗牛,结果全部都感染了寄生虫,其中有4人不治身亡。1999年,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台中一家6口人全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导致脑膜炎病发。

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不建议使用蜗牛面膜敷脸

蜗牛粘液中虽然存在各种蛋白、尿囊素、乙醇酸和其他氨基酸,确实有修复皮肤损伤,缓解衰老以及保湿等功效。

这种蜗牛敷脸不可取

原因一:但是多糖粘蛋白属于一种分子较大的蛋白,使用外敷涂抹的方式皮肤很难将其吸收。

原因二:未经处理的蜗牛粘液直接接触脸部皮肤,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有严重的过敏风险。

原因三:蜗牛种类有两万多种,一些种类的蜗牛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果使用未经过检疫的蜗牛,也有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如果要敷脸,应该选择经过处理和安全检测的商品蜗牛面膜。

可食用的蜗牛有哪些

蜗牛与鱼翅、干贝、鲍鱼并列成为世界四大名菜,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上等食品。

法国蜗牛

欧洲的大蜗牛属的几种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食用蜗牛主要只有几种,如法国蜗牛、庭园蜗牛、非洲大蜗牛等。

庭园蜗牛

我国有食用价值的蜗牛约11种,如褐云玛瑙蜗牛、高大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江西巴蜗牛、马氏巴蜗牛、白玉蜗牛等。(均系人工养殖)

白玉蜗牛

注意:如果要食用蜗牛,一定要选择人工养殖的,再就是要选择推荐品种,最后就是要安全烹饪,完全熟透。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这种巨型蜗牛面前,中国吃货压根狂不起来

人们常说“没有物种泛滥是吃货不能解决的,如果有,就撒点孜然”。


万物皆可烧烤


如今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这种巨型蜗牛面前,中国吃货们恐怕要收回自己的“豪言壮语”了。

非洲大蜗牛

这就是非洲大蜗牛,以大体型著称,一只能长到10厘米长,有的甚至能长到20厘米,体重超过40克,是我们本土蜗牛的十几倍。

世界上更大的非洲大蜗牛长约40厘米,将它捧在手里宛如一只小狗。


带壳的伪.小狗


庞大的身躯意味着它们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生命体征。

因此,它们平时躲在阴暗的角落,等到雨天才会出来活动,就连觅食也必须在晚上,因为白天的气温太高,过量的运动会带走它们身体的水分。

非洲大蜗牛主要以一些绿色植物为食,包括各种植物的根茎绿叶。


植物根茎


在饥饿的时候,它们还会吃纸张,提取当中的植物纤维素,来维持生命,有时甚至会同类相食

即便是它们,也有挑食的时候,非洲大蜗牛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葱姜蒜这类 *** 性的食物。

如果不是特别饥饿,它们也不会吃杂草。

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它的危害远超其他入侵物种,就连非洲当地也不待见它。

繁殖能力强

非洲大蜗牛一次产卵数量大约在70~700粒之间,平均产卵数量约为200枚。


蜗牛的成长过程


乍眼一看,它的繁衍能力似乎很一般,但是要知道,它一年可以产卵5到6次。

也就是说,某些产卵能力强的非洲大蜗牛一年能产下4000颗卵,这个数据就相当恐怖了。

同时,非洲大蜗牛的卵孵化率奇高,幼体发育为成体的存活率同样很高。

而且从破壳到成体的生长周期只需要4个月,成体之后就拥有产卵能力。

仅一年的时间,就能实现两代同堂产卵,这样一看,它们简直就是生育的机器。


蜗牛的身体结构


如果生存的环境合适,它们很快便能在当地泛滥成灾

1966年,美国的一个孩子从非洲旅游回国,带回了3只老鼠大小的蜗牛。

当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在意这3个小家伙。

后来这个孩子玩腻了,索性将非洲大蜗牛扔到野外,结果7年后,这3只蜗牛的数量增长到了2万只

为了治理泛滥的蜗牛,当地 *** 每年要拿出100万美元的财政,用于专项防治工作。

眼看要将非洲大蜗牛从本土灭绝,可一场大雨下来,它们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几千只,让美国人头疼不已。


非洲大蜗牛


看到这里,吃货们肯定坐不住了,数量多点不是更好吗?什么香辣、清蒸全部安排上,管它多少,统统都能解决。

可惜是的,非洲大蜗牛并不能吃,甚至人们将它放在手里都有安全隐患。

不能吃的非洲大蜗牛

大家肯定听说过福寿螺,身体里全是细菌寄生虫,根本没办法吃。

同样的,非洲大蜗牛也是许多寄生虫和病菌的中间宿主,能够通过食用、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比如,非洲大蜗牛会传播一种名为播鼠肺线虫的寄生虫。


线虫身体结构


当老鼠通过排泄的方式将其拉出后,如果有非洲大蜗牛爬过,线虫会立刻钻进它的身体,等待新的寄生体出现。

这时候,如果有伤口的人类与非洲大蜗牛接触,线虫就会钻进人类的身体当中,想想都无比恐怖。

感染这种线虫后,人类会患上脑膜炎,如果救治不及时,很容易在数小时内对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引发颅面神经受损,出现耳聋、面瘫等症状。


脑膜炎概念图


此前,一位韩国小哥不听网友劝告,当着大家的面吃下了几只未经烹饪的非洲大蜗牛,结果几天后就感染了嗜曙红性脑炎。

在非洲大蜗牛体内,寄生的各种线虫还有很多,它们寄生到人体后,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大家在吃非洲大蜗牛前可要考虑好后果。

但并不是说非洲大蜗牛完全不能吃,前提是必须将它烹饪熟透,一旦有疏忽,当中的寄生虫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非洲小哥烹饪蜗牛


而且就算是吃全熟的非洲大蜗牛,大家的心里多少都会有点压力,毕竟当中还有寄生虫的尸体。

所以说,这个家伙简直就是吃货们的“天敌”!

非洲大蜗牛能吃

此外,人们之所以如此讨厌非洲大蜗牛,还因为它非常能吃

非洲大蜗牛的食谱范围非常广,包含木本植物、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尤其喜欢爬到人们的农田啃食瓜果蔬菜。


植物根茎


据统计,非洲大蜗牛食谱当中,属于人类作物的就有500多种。

它们在人们睡着的时候,悄悄潜入农家田园,趴在作物上疯狂啃食,第二天凌晨5点,又匆匆离去,人们对非洲大蜗牛是防不胜防。

此外,它们食谱当中还有多种观赏类花卉,泛滥之后带给人类的直径经济损失非常大。

1969年,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对非洲大蜗牛的入侵做了一项专项评估,蜗牛泛滥的巅峰期,一年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万美元。

非洲大蜗牛的卵,非洲大蜗牛的消除办法-第1张图片-

当地 *** 表示,如果它们的数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个数字将会翻倍。

相对于印度而言,美国的情况已经算得上乐观。

入侵印度的非洲大蜗牛甚至会跑到人们的阳台、花园啃食各种植物。

佛系的印度人没有杀生的习惯,每当发现它们,只能将其收集起来,扔到野外。


非洲大蜗牛


因此,非洲大蜗牛在印度的危害已经超过了当地的某些害虫

至于非洲本地为何没有大蜗牛泛滥?其原因在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劣,缺水是常态,非洲大蜗牛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连生存都是个问题,更别说泛滥了。

而一旦传播到其他地方,蜗牛们就像是“干柴遇到烈火”,一下就泛滥开来。


非洲大蜗牛


物种的入侵

非洲大蜗牛传播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的携带,像之前提到的游客、其他国家的矿工等等。

另一种是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到其他地区。

比如,当有火车停靠的时候,非洲大蜗牛便会粘附上去,跟随火车来到远方。

就这样一点点传播,如今这一物种席卷了全球

2014年,我国福建地区发现了一只巨型蜗牛,单是螺壳的长度就有10厘米。

此时,巨型蜗牛正趴在地上吃水泥,因为水泥当中含有大量的钙,能够增加蜗壳的硬度。


蜗牛牙齿


经专家鉴定,这确实是非洲大蜗牛,应该是饲养人员将它放生在了野外,如果任由其生长,很难想象它会给当地生态造成怎样的破坏。

因此,在物种的放生方面,我们都应该谨慎而为

大雨后遍地爬的大蜗牛,为啥不能让孩子碰?

最近

深圳几乎天天下雨

一场大雨过后

马路或者公园的草丛边

就出现了一群气定神闲的

大蜗牛!

当你傍晚下班走在路边

忽然看见它驮着房子一样的大壳

出现在你脚边

胆小的女生真会被吓个半死

可有人却觉得它萌爆了

家也不回了

蹲在路边逗它玩

小朋友们

要不要一起啊

有老师觉得“机会难得”

赶紧布置观察蜗牛的作业

最硬核的是,有人捡回家吃!

对于上述种种行为

小编只想说

雨后出没的这种大蜗牛,名副其实,叫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没错,蜗牛和螺其实属于同一家族)。

它是世界上更大的蜗牛,老家在非洲东部,非洲人至今都很爱吃。

在国内,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

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成为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这种“巨兽”吃起东西毫不含糊,各种蔬菜、农作物、植物,田里的树上的,统统一扫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它已经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最可怕的是,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蜗牛非常脏!

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广州管圆线虫(又叫广东住血线虫)图片:John F. Lindo / wikimedia

小孩子免疫力低,如果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更容易中招!

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在深圳,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1.0%,感染度为介于89.2-154.2条/螺。

也就是说,一只非洲大蜗牛身上,很可能有上100条这种寄生虫。

除了非洲大蜗牛,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喜欢的中间宿主,它们的终宿主则是老鼠。

2018年3月,国内外媒体曾报道了澳大利亚悉尼一个19岁的橄榄球队员,因为生吃了几只蛞蝓,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四肢瘫痪,最后因并发症去世。

这还不是最惨的:

1985年,台湾一家9口人食用未经煮熟透的非洲大蜗牛后,全部感染该寄生虫。

1999年,台中一家6口生吃被蜗牛爬过的有机蔬菜后,全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导致脑膜炎。

所以,我们在路上看到非洲大蜗牛,千万不要摸,不要去踩,更不要捡回家吃!

此外,为了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也不要生吃其他螺肉。

在家中发现蜗牛怎么办呢?

蜗牛有个天敌——盐!只要蜗牛一碰到盐,它体内的水份就会被吸干,蜗牛的身体就会慢慢萎缩而死。

来源:深圳疾控

非洲蜗牛中国泛滥成灾,非洲人的“顶级食材”,为何我国无人敢吃

都说中国是吃货大国,但非洲人疯狂起来也完全不输给中国,非洲加纳一年可以吃没1500万公斤的蜗牛,把蜗牛快吃到灭绝。

咱们常说吃是一门学问,尤其是中国的吃货们更是深有体会。对于享誉世界的中国吃货来说,世界上的美食都应该去尝一尝,可唯独这个非洲一年能吃上万斤的国民菜肴,咱们中国人是难以下咽啊。

这就是恐怖的非洲蜗牛,虽然咱们国内也有这种大蜗牛,但是肉质和体内的病菌这些东西就足够阻止吃货的嘴了。可是在非洲人眼里,蜗牛含有各种营养物质,还能清热解毒,深受非洲人的喜爱与欢迎。非洲人吃蜗牛就像我们吃火锅一样,热热闹闹的。据悉,非洲人每年都要吃掉几千万斤的蜗牛,就算蜗牛的繁殖力很强,照非洲人这么个吃法,不得把蜗牛吃绝种了?而且每年都会有进口的大蜗牛供非洲人食用,所以有不少的当地人干起了饲养蜗牛的活,为了就是能够及时提供食用。蜗牛这种美食,法国人也曾吃过,但中国吃货表示无福消受。

非洲人所食用的非洲大蜗牛,又叫做褐云玛瑙螺,这种大蜗牛原产地是非洲,它与其他蜗牛更大的区别就是体型上的差别,它比一般蜗牛的体型大很多,成年的大蜗牛有7厘米长,更有甚者可以超过20厘米。1978年12月,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更大陆地蜗牛就是一只非洲大蜗牛,长达39.3厘米,重900克。 非洲大蜗牛的寿命大约3到5年,最长的可以存活10年。大蜗牛的壳略成纺锤形,通常是棕色的,但随着饮食种类的不同,还呈现其它多种颜色。它的外壳特别坚硬,具有所有蜗牛物种中更高的重金属含量。 作非洲大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像果园,花园,农田,菜地以及草丛这类地方,都可以成为它的栖息地,这种蜗牛在爬行时能够分泌粘液,用来保护自己的腹部。那么问题来了,非洲大蜗牛是怎么入侵中国的呢?为什么它被列为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又是因为什么让中国吃货都不敢吃呢?

非洲大蜗牛个大肉多,人们知道这个物种后,就开始以食物和宠物为目的,将它带往世界上各个地方繁殖。非洲大蜗牛1936年作为教育和宠物被带到夏威夷,因为人们觉得把它放在自己的院子里太酷了,但是他们很快就为这种酷付出了代价,非洲大蜗牛在夏威夷攻菜地掠田园,让夏威夷人苦不堪言。1966年,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一位小男孩去夏威夷度假,看到非洲大蜗牛就带回去三只想要当宠物,结果祸害完夏威夷的非洲大蜗牛转战佛罗里达州,泛滥成灾。佛罗里达州用了10年时间以每年100万美元的费用为代价将非洲大蜗牛清除得无影无踪。二战期间,美军看到又大又肥的非洲大蜗牛,萌出了将蜗牛用作军粮的想法,于是将作为粮食的大蜗牛引入南太平洋岛屿,可谁知蜗牛不是人,它们并不会守规矩听军令,它们四处乱窜,导致这些岛屿上变成了大蜗牛的地盘。

截至目前非洲大蜗牛已入侵全球,大部分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湿热的地域中。中国台湾现在全岛都有大蜗牛的踪影,带它进来的是一个日本人,台湾小吃很出名,那台湾人自然也是爱吃的,非洲大蜗牛变成了受欢迎的炒螺肉,当然它也让400多人因它染病,15人因它死亡。非洲大蜗牛进到中国内地,是在1931年,一个华侨从新加坡运回的植物里不小心携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其实非洲大蜗牛入侵中国的方式有很多种,它们可以通过火车,轮船,观赏植物以及集装箱甚至是板材等方式进行传播,通过这些方式,入侵中国的大蜗牛在将近100年的时间,让中国多个地方泛滥成灾,像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以及云南这些地方,最严重的地方甚至每平方米就可以发现80只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的生存能力极强,它们在很多潮湿环境中都能存活,而且它不挑食,树叶,农作物,地衣,藻类和各种各类的瓜果蔬菜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一只非洲大蜗牛每天要吃掉占体重一半的食物,被它祸害的农作物就有500多种,为了填饱肚子,非洲大蜗牛甚至连油漆、石膏、灰泥这种东西都吃。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它也会不择手段吃掉其它蜗牛、真菌或者是动物。非洲大蜗牛身上还有多种病原体的存在,就连各种寄生虫在非洲大蜗牛身上也能找到。

它除了能吃,还特别能生,非洲大蜗牛雌雄同体,同时具备雄性和雌性的生殖系统。也就是它们自己就可以完成生育,但基因里的交配欲望还是会让它们选择和另外一只蜗牛进行交配,一般情况下都是年轻的非洲大蜗牛选择年老的非洲大蜗牛进行交配,因为年轻蜗牛只会产生 *** ,而年老的蜗牛才会同时产生 *** 和卵子。非洲大蜗牛四个月大就可以怀孕产子,一年可以生5到7窝,产卵量还非常的高。一次可产200枚卵,算下来一只大蜗牛一年能生1000多个孩子,哪怕有不幸早夭的,那还能剩下几百只。这生孩子速度可称为生育中的扛把子。

这能吃能生还好活的大蜗牛就这样在中国开始泛滥了起来,这么多大蜗牛肯定是需要很多食物的,为了不被饿死,它们开始祸害荆棘苗树,蔬菜及其他农作物,给林业和农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认为非洲大蜗牛体型大,肉量多,所以就有些人把非洲大蜗牛引入养殖,但是因为缺乏环境隔离和数量控制的不严格,导致这些大蜗牛散落到自然环境里。缺少天敌的非洲大蜗牛,开始大肆泛滥,中国对于外来物种最快的解决方式就是吃,可是这次却吃不了了。

非洲大蜗牛在小的时候大多是以藻类和真菌为食,因为大蜗牛吃的东西比较杂,而且生活环境比较恶劣,所以非洲大蜗牛携带各种细菌,病原体,还会携带线虫和吸线虫,一旦人体感染,很容易得有结核病和脑膜炎。可是非洲大蜗牛对于非洲的本地人来说确是美味,他们依靠非洲大蜗牛来补充蛋白质,尤其是非洲的加纳地区,还有人把蜗牛当做主食,其实可以理解毕竟非洲比较贫穷,非洲大蜗牛不只肉多而且数量多,非洲人拿他当食物也是正常的。同样都是人,非洲人敢吃,中国吃货为什么不敢吃?难道号称地球最强吃货的中国吃货战斗力下降了?

其实不是,是因为中国吃货知道珍爱生命远离蜗牛。1985年的时候台湾当地知名的企业金兰酱油的第二代董事长钟秋桂听说一道日本的偏方,说是生吃蜗牛可以愈治多种疾病。于是他在自家养起了蜗牛,而且像生吃鱼片那样生吃蜗牛。不过这蜗牛刚吃下肚没多久,钟秋桂一家就感到剧烈头疼,外加发烧、呕吐、视线模糊等症状接踵而至。钟秋桂被一家人被送往医院的时候已经晚了。一家三代共计五人不治身亡,只有小儿子因为在海外而幸免于难。金兰酱油家族被非洲大蜗牛灭门,都是因为非洲大蜗牛是多种病原体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特别是令人恐惧的广东住血线虫。

广东住血线虫又名鼠肺虫,人类感染鼠肺虫后,可导致细菌性脑膜炎,引发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的异常感觉,有时候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神经系统严重紊乱甚至死亡。非洲大蜗牛体内有这种鼠肺虫,可想而知吃过非洲大蜗牛的人感染几率有多高。当然肯定有一部分人会说 煮熟了不就没啥事了么,我劝各位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并不是不吃非洲大蜗牛就没事了。科学家在非洲大蜗牛爬过的地面和植物上检测到各种的病原菌和寄生虫。这就有可能代表大蜗牛的身体上也带有这些寄生虫和病原菌。并且也有相关的医学机构也曾对非洲大蜗牛进行过检测,监测发现非洲大蜗牛感染管圆线虫的几率也很高,达到30.4%以上,而福寿螺才只有2.7%。所以非洲大蜗牛不只不能吃,还绝对不能碰,尤其是小孩子。

就是因为这些,就算非洲大蜗牛营养多高,蛋白质多多,非洲人有多爱吃,中国吃货也不愿意品尝一口,中国吃货虽然爱吃,但更重视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最后提醒各位,虽然经过高温烹煮可以杀死非洲大蜗牛身上的细菌,但是如果处理不到位依然会有风险,吃蝙蝠已经吃出过麻烦和疾病来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葬送自己的健康。

千万别摸!这种蜗牛身上可能有上百条寄生虫

近期雨水天气频繁

不少人在小区内、公园里

发现了一种大蜗牛

这种蜗牛如拳头大

如巴掌宽

有人觉得萌爆了

蹲在路边逗它玩

这种蜗牛是非洲大蜗牛

1只就藏有上100条虫

雨后出没的这种大蜗牛,名副其实,叫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没错,蜗牛和螺其实属于同一家族)。

它是世界上更大的蜗牛,老家在非洲东部,非洲人至今都很爱吃。

在国内,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

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成为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这种“巨兽”吃起东西毫不含糊,各种蔬菜、农作物、植物,田里的树上的,统统一扫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它已经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最可怕的是

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蜗牛非常脏!

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广州管圆线虫(又叫广东住血线虫)图片:John F. Lindo / wikimedia

小孩子免疫力低

如果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

更容易中招!

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在深圳,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1.0%,感染度为介于89.2-154.2条/螺。

也就是说,一只非洲大蜗牛身上,很可能有上100条这种寄生虫。

除了非洲大蜗牛,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喜欢的中间宿主,它们的终宿主则是老鼠。

这种蜗牛可以吃吗?

有网友脑洞大开

问“非洲大蜗牛能不能吃?”

试图用吃解决掉这个 *** 烦

答案是不能吃!

它身上携带大量病原体细菌

万不可食用!

2018年3月,国内外媒体曾报道了澳大利亚悉尼一个19岁的橄榄球队员,因为生吃了几只蛞蝓,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四肢瘫痪,最后因并发症去世。

所以

我们在路上看到非洲大蜗牛

千万不要摸,不要去踩

更不要捡回家吃!

此外

为了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也不要生吃其他螺肉

那么我们应该

如何防范寄生虫?

专家表示

食用非洲大蜗牛危害极大

煮熟后吃仍有风险!

要想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具体要做到以下3点:

避免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非洲大蜗牛的排泄物、黏液、组织,如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洁双手;

注意螺与食物的隔离,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污染;

不要食用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螺肉;非洲大蜗牛即使煮熟也绝不可食用。

总而言之,保险起见

遇到非洲大蜗牛

更好绕行,不要停留!

还有哪些措施

可以有效防范寄生虫

↓↓↓

非洲大蜗牛的正确处理 ***

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非洲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切勿自行处置。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非洲大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综合丨国家应急广播网、广东疾控、新华社、广西疾控、广西新闻频道

来源: 广西新闻网

这个物种携带6000条寄生虫,严重可致死!千万别让孩子碰它

这段时间很多地方都容易下暴雨,暴雨过后,一些小区内、草丛边就会出现一种体型较大的蜗牛。

若不是亲眼所见,恐怕没人相信,印象中的蜗牛竟有成人手掌那么大。

有些胆大的小朋友会抓在手里玩,还有一些啥都敢吃的人,则已经在脑补一顿丰盛的蜗牛大餐了。

不过小编要提醒你:这个东西,千万不能吃!甚至是碰都不要碰!

01.它到底是谁?

这种巨型蜗牛,是非洲大蜗牛,学名叫褐云玛瑙螺。

作为世界上更大的蜗牛,来自非洲东部,现如今在中国开始泛滥。在食物充足时外壳的长度能达到20公分甚至更长,比人的巴掌还要大。

这种“巨兽”已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因为它实在是——太脏了!

它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很多小朋友对大蜗牛非常感兴趣,有的学校还布置过观察蜗牛的作业,结果有家长反映,抓完这些大蜗牛后,孩子病毒性感冒,烧到40度。

深圳疾控也曾经发布推文,紧急科普这种巨型蜗牛的危害。家长们可要注意,一定要让孩子离它远点!

02.它到底有多可怕

专家介绍,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人体后可在人体各器官间移行,侵袭中枢神经、肺部、眼部等,造成脑膜炎、脑膜脑炎、视觉损伤甚至失明。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来看几个令人痛心的案例——

1985年,台湾有一家9口人食用了未完全煮熟的非洲大蜗牛,结果全部都感染了寄生虫,其中有4人不治身亡。

1999年,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台中一家6口生吃被蜗牛爬过的有机蔬菜后,全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导致脑膜炎。

澳大利亚悉尼一个19岁的橄榄球队员,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四肢瘫痪,最后因并发症去世。

除了寄生虫,非洲大蜗牛还携带多种病原菌。国内的研究报告显示,90.9%的非洲大蜗牛都携带有假单胞菌,30.9%的个体携带有费氏枸橼酸杆菌,还有20.9%的个体携带有肠杆菌。

可以说,非洲大蜗牛是一个移动的超级“超级病源”。

生也害人,死也害人!

就连死后的非洲大蜗牛,还会招来另外一种病原宿主——绿蝇,这些苍蝇会进一步传播伤寒病、结核病,对人群的危害很大。

太可怕了!!!

03.若想防治,撒盐更好!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一个物种是怎样的来到中国呢?

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

这种“巨兽”非常能吃,每天的摄食量占体重的40%~50%,幼年时期以藻类、真菌各种腐殖质为食,甚至是一些纸张或者是同类的尸体也是它们的取食来源。

成年后能够危害500多种植物,在螺害最严重的地区,每平方米就能发现80头非洲大蜗牛,15.4%的植物几乎被啃食殆尽。田园杀手,莫过如此。

所以,学会将它除掉非常重要!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用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但这个 *** 治标不治本。

非洲大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院子及阳台清洁、清理潮湿积水的角落,是治理非洲大蜗牛传播最有效最直接的 *** 。

如果在小区发现大量非洲大蜗牛,可以告知物业进行消毒处理。

04.吃出人命的福寿螺,体内寄生虫高达6000条

其实,除了非洲大蜗牛,福寿螺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喜欢的中间宿主,它们的终宿主则是老鼠。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虽然没有非洲大蜗牛那么高,但也远超其他的螺类。

福寿螺,听着名字很中国,其实它源于亚马逊河。

从外观上来看,一个成年福寿螺,顶三四个田螺那么大,上世纪70年代,亚洲人开始引进它作为食用螺。

和非洲大蜗牛一样,福寿螺由于没有天敌,疯狂繁殖,在中国泛滥成灾。

河岸边、水草上、或是插在水中的木桩子上,这种粉红色的密密麻麻的一团就是福寿螺产的卵。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粉粉的东西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忍不住用手捏,若是孩子不小心误吞,就更麻烦了。

据相关数据统计,一只福寿螺可藏6000条寄生虫。

食用的生的或者未加工熟的福寿螺,可能会引起广州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感染。

虽说煮熟后可以食用,但福寿螺要在100摄氏度的沸水中煮15分钟才能完全煮熟,而这样的福寿螺口感很差,几乎没什么人喜欢吃。

让人恐慌的是,福寿螺和田螺外形相仿,一般消费者在食用时难以分辨,且价格低廉,商家极易以次充好,拿来代替田螺。

商家是否会将福寿螺煮熟给客人食用,这个真不好说,不然也不会有下面这个新闻事件了。

2006年还发生了“北京福寿螺事件”,87人集体中毒。

不知道福寿螺和田螺两者的区别,很容易踩雷。

所以,与其等待奸商良心发现,不如自己学会如何辨别。

划重点!!!

从个头看,福寿螺比田螺大;

从颜色看,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

从构造来看,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还有,福寿螺赖以生存的生水,也不能食用。

桂林6岁女孩喝了福寿螺生存过的水,大脑长出25厘米的寄生虫。

小小一只螺,危机可不小,为了稳妥起见,还是不吃为妙。美食虽可贵,生命价更高!

标签: 非洲 蜗牛 消除 办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