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罗非鱼能吃吗,野生罗非鱼能吃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 0
河中害虫!东莞河道罗非鱼密密麻麻,当地人:想撒石灰

在旧时,江河生态繁盛丰富,每年农历的3-4月份,江河里数量最多的鲫鱼纷纷逆流而上溯源产卵。

密密麻麻的鲫鱼聚集在河口附近,非常壮观,这也是过江之鲫成语的由来。

在如今的生态环境下,过江之鲫是看不到了,但成群泛滥的罗非鱼却能看得许多人头皮发麻......

(东莞万江小学附近河道)

城市街头的运河河道里,浑浊的水面上密密麻麻的布满黑点——竟全是鱼群,罗非鱼!

近日,长江君收到广东东莞网友爆料,当地河道里的罗非鱼群爆发,数量已经失控。

并且导致其他本土野生鱼完全绝迹,这些罗非鱼数量又多又没法治理,堪称害虫.......


野生罗非鱼能吃吗,野生罗非鱼能吃吗-第1张图片-

罗非鱼怎么就成了河中害虫?


渔猎是人类天性,这么多的鱼就没人想下去捉个痛快?

估计许多网友看到这一幕也是心痒难耐,毕竟在如今的生态背景下,这种鱼头攒动的场景,可是不常见了,更何况是这种市内河道。

然而,对面密密麻麻的罗非鱼群,当地的朋友却表示:我只想往河里撒点石灰,好消灭这些“害虫”......

(河头附近聚集的罗非鱼更是看得人头皮发麻)

罗非鱼竟在这里成了害虫?

其实这并奇怪,如果这些罗非鱼能吃,那么它们也不敢这么“嚣张”,其繁殖能力再强,其种群也不至于泛滥至此。

野生鱼的肉质如何,能吃与否,跟栖息的水域环境关联性更大。

很显然,熟悉东莞河道水质状况的当地人,对这些罗非鱼的食用价值心知肚明。


河道水质堪忧,鱼肉没人敢吃


东莞这些年对于河道治理是不遗余力,仅是2017年,就淘汰整治7100多家排污企业,各种河道治理工程也是全力开展。

这几年东莞河道整体环境向好,比如在图片中可以看到,河水虽然浑浊(可能因为近日暴雨冲刷),但并没有脏污现象。

河道已没有脏污现象,但水质仍令人担忧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熟悉生态的人都知道,水质一旦被污染(尤其是工业化污染),各种物质残留不是几年时间能清理干净的。

当地人也是表示河道每到夏季气温高,偶尔还是会散发难闻的气味。

生长其中的罗非鱼,可想而知其肉质如何——甚至偶尔有人钓鱼钓起,烹饪后发现有没有味,根本无法下咽,难怪没有人去捕捉食用了...

(钓罗非鱼几乎不需要动脑筋,随便弄点鱼饵丢下河,几乎瞬间就有鱼咬饵,甚至一次钓起多条)

没人捕捞,这些罗非鱼也是迅速繁殖,完全占领整条河道,甚至数量有失去控制的趋势。

——以罗非鱼的“霸道本性”,本土的鲫鱼、鲤鱼、草鱼,以及放入河道清污的鲢鳙鱼等等,根本没法生存。

许多捕捞的罗非鱼被丢弃——要谨慎防范这些鱼流入市场


因此,说这些罗非鱼已成害虫,并没有冤枉它们,并且它们没有天敌,确实很难治理(撒石灰当然治不了它们,连治标都算不上)。


治鱼其实就是治水


治理罗非鱼泛滥的核心其实就是治理河道。

只要当地河道治理工程继续推进,水质持续变好,那这些往日人见人厌的罗非鱼,说不定反而成为一种争相垂钓、捕捞的美食....

毕竟罗非鱼并非真不能吃,在广西、四川和江浙地区,清水中养出的罗非鱼,可是十几元一斤的上佳食材,颇受吃客们喜爱....

(有的人认为罗非鱼肉质不输鳜鱼)

网友们,你们见过这么多的罗非鱼泛滥成灾吗?

埃及塘鲺:肉多刺少曾是养殖热门,今沦为“垃圾鱼”到底冤不冤?

前言

导读:原产自非洲,引进我国成养殖热门,却因野蛮生长而沦为“垃圾鱼”

之前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南方钓友厌恶,在北方市场却很受宠,价格比鲫鱼还要过的入侵物种——罗非鱼。

让不少的北方网友非常的羡慕,甚至有些还想来南方野钓罗非鱼。只因他们对野生的罗非鱼了解太少了,这种来自非洲的鲫鱼,适应能力强,臭水沟也能存活,而且还能大量繁殖,在南方一度被人嫌弃,甚至有了“垃圾鱼”的外号。

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原产自非洲尼罗河的入侵物种,它曾因为肉多刺少成为养殖热门,却因为野蛮生长而沦为了“垃圾鱼”。

你们猜到它是啥了吗?

这就是之前很受追捧的埃及塘鲺鱼。那它如今却沦为了“垃圾鱼”,获得这个外号到底冤不冤呢?

埃及塘鲺的简介

塘鲺是我国本来就有的一种古老的鱼类,只是在民间一般都是叫它鲶鱼,并且在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它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类养殖对象。

在不少地方还有以塘鲺为主要食材的美食,比如在广东的东北地区,甚至还有“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的说法,可见鲶鱼的鲜美。

这种鱼的肉很多,刺很少,并且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确实算得上是淡水鱼中的“上品”。

但是后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和鲶鱼很相似的鱼,它就是原产自非洲尼罗河的埃及塘鲺鱼,也叫它埃及胡子鲶。

这种鱼生长速度快,养殖很粗放,关键是它是杂食性的鱼类,耐氧能力强,很适合大密度养殖。再加上这种鱼和我国土生土长的塘鲺的鱼肉质差不多,一样是肉多刺少,肉质鲜美,营养也很丰富,所以在国内南方很多地方成为了养殖热门,引来了许多渔民纷纷养殖。

可是如今,很多人提到埃及塘鲺,往往都是直摇头,甚至有人还一脸嫌弃的说它是“垃圾鱼”,不愿意吃了。

这也导致现在养殖埃及塘鲺鱼的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埃及塘鲺真是“垃圾鱼”吗?

为何曾经的养殖热门,突然就遭人嫌弃,并且冠上了“垃圾鱼”这个大帽子呢?

这和埃及塘鲺鱼野蛮生长有着很大的关系。

首先埃及塘鲺鱼是杂食性的鱼类,并且还天生爱吃腐肉。埃及塘鲺和我国的鲶鱼一样,都是杂食性的鱼类。这两种鱼的嘴巴都很大,俗话说“嘴大吃四方”,它们的食性很广,并且还很贪食,是荤素是来者不拒。

尤其是这些鱼特别爱贪吃,一些腐烂的动物的尸体是它们的更爱,比如河里的死鱼、死鸡死鸭和死老鼠等,对于它们来说就如同“过年”了一样。

其次是埃及塘鲺鱼生命力强,臭水沟也能活。虽然民间有着“水至清则无鱼”的说法,可是如果水质太差了,也一样是没有鱼的。但是埃及塘鲺却有超强的生命力,它们在极少的污水中也能存活,就算是你不喂食,靠吃垃圾也能长时间不死。就是因为这种鱼捕食能力很强,什么都吃。

最后,曾经有人用粪水养殖埃及塘鲺。在早些年埃及塘鲺在国内走红之后,有些养殖户看到了这种鱼爱吃腐肉的特性,就连粪水也喜欢吃。于是有些养殖户就用猪粪、牛粪等来喂食,甚至把厕所建在鱼塘边上。

也是以上这几种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埃及塘鲺的这些习性,并且这样养殖的埃及塘鲺鱼吃起来味道很差,不少人知道有人用粪水喂食埃及塘鲺鱼,更是感觉到恶心,从此以后就对埃及塘鲺鱼视而不见,甚至连我国的鲶鱼也受到了影响。

就是担心这种鱼不卫生,也就慢慢地很多人不爱吃这种鱼了。

埃及塘鲺和鲶鱼的区别

其实埃及塘鲺和鲶鱼的区别也很明显,之一个就是埃及塘鲺的体型更大,普遍都有好几斤一条,有些甚至能长到一米多。并且身体也要更黑,它们通体都发黑了。

而我国的鲶鱼体型小很多,因为生长慢很多,更大的也不会超过1公斤,而且这种鱼通体黄色。

第二个是它们的胡子数量不一样,埃及塘鲺有四对胡须,而我国的只有两对。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要澄清一下,虽然埃及塘鲺能在污水的环境中生长,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喜欢在这样的环境。

埃及塘鲺还是一种很爱干净的鱼类,只要是在水库、鱼塘等干净水质中养殖的,就有着干净的肉质,而且吃起来这样的鱼肉没有腥臭味,反而是肉多刺少,非常的鲜美,特别是把它烤着来吃,别有一番风味。

要不然,我国也不会过去引进埃及塘鲺,并且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从而成为了养殖热门, 可见干净水质养殖的埃及塘鲺还是赢得过市场肯定的。

结束语

由此可见埃及塘鲺如今沦为了“垃圾鱼”,遭到了部分人的嫌弃,既有它们自身的原因——野蛮生长,超强生命力。

又有一部分是人为的,错误的养殖方式,还有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大密度的养殖,并且投喂大量的饲料,导致这样的鱼吃得多,运动量少,生长快,肉质送有腥味。

特别是有些人看到本土鲶鱼价格高,市场受欢迎,就用埃及塘鲺来冒充,这更是让埃及塘鲺鱼口碑受损了,让很多人失去了对它的好感。

我相信,如果埃及塘鲺能自己选择的话,它们也会喜欢待在干净水质的环境,不想成为消费者嫌弃的对象。

各位朋友们,你们喜欢吃埃及塘鲺吗?你认为埃及塘鲺被称为“垃圾鱼”到底冤不冤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中国吃货喜爱的罗非鱼,为什么会在野外泛滥成灾,成高危入侵物种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你们是小编前进的动力哦。每天一点点进步,分享彼此的欢乐!

视频加载中...

罗非鱼在南方水域特别多,已经严重泛滥并影响其他鱼类的生存空间,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几乎任何有水的地方都能看到,都是一大群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温度适合

罗非鱼通常生活在泥底的温暖淡水水域,同时也能生活在河流出海口、甚至近岸沿海的咸水水域。在南方水域泛滥的原因,关键是温度,南方的温度一般比北方要温暖许多,尤其是在冬天,南方更低温度也不会到零下,而北方大部分温度低于零下,甚至会负几度,属于热带鱼罗非鱼,原产于非洲,他们喜欢热害怕冷,南方温和的环境适合他们的生长,以确保他们可以生存在冬天,所以罗非鱼才能在南方泛滥。

罗非鱼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南方水域,成为南方水域主要入侵鱼类,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谭细畅,等通过研究尼罗罗非鱼,在珠江流域的分布和早期发展状态,确认了尼罗罗非鱼群迅速扩张,严重威胁当地的物种,认为罗非鱼已经成为珠江水系高危入侵的物种。

为什么不捕捞野生罗非鱼呢

在中国市场销售和出口的罗非鱼都是人工养殖的。许多人相信野生罗非鱼肯定比人工养殖的好。然而,事实上,许多蔬菜、水果、家禽和鱼类都是人工养殖,以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和改善肉类的质量。从而增加其市场价值。

在地球上,没有任何外来物种通过食用它们而被消灭,包括在中国非常受欢迎的牛蛙和罗非鱼,而且我们吃的大多数都是人工培育进入市场的。

与人工养殖的方便和经济相比,大多数渔民不会花费精力在野外捕捞罗非鱼。此外,罗非鱼生命力强,繁殖能力强,生活习惯不拘一格,在中国的生态环境中占有优势,繁殖能力强。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方点个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罗非鱼能长到十几斤?广东钓鱼人钓起“巨型罗非鱼”,网友热议

长江君:罗非鱼泛滥的情况,在两广地区和福建、海南都在上演。

而这些地区的钓鱼爱好者,只要出去钓鱼,基本都会碰上成群的罗非鱼。

然而罗非鱼虽然在江河湖库里泛滥,但大罗非鱼却是少见……

但下面这位广东钓鱼人,却在水库里垂钓时意外钓一条体型硕大惊人的“罗非鱼老祖宗”——竟有十多斤重,简直匪夷所思.

这是钓起了罗非鱼“老祖宗”?

据了解,这条巨型罗非鱼是这位东莞钓友在水库用5.4米的手竿钓起来的,因为没想到能碰到这么大的鱼,他使用的线组较细(原本目标是半斤到三四斤的鱼),因此上鱼后也是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溜鱼”。

所幸这位钓鱼人钓技精湛,最后也是有惊无险将这条巨型罗非鱼搞上岸,其硕大的体型,也是马上吸引了附近所有钓鱼人来围观。

罗非鱼在广东比白条、鲫鱼这些本土鱼还常见,几乎每一个钓鱼人都是钓罗非鱼的高手,然而这条“巨型罗非鱼”,估计许多人别说钓起过,可能见都没见过。

因此,这位钓友将其发到社交网后,也是迅速引起大量转发和热议,不少网友纷纷惊叹表示:“这怕是把罗非鱼老祖宗钓起来了,估计活了几十年吧,十几斤了吧至少?”。

确实,据长江君了解,芦花坑水库本身就以罗非鱼多而著称,许多钓鱼爱好者去这处水库钓鱼时,总是会被“罗非鱼闹窝”搞得头痛无比。

水库里常见的罗非鱼不过半斤到一斤大

然而一般钓鱼人从水库里钓起来的罗非鱼大多在二三两到半斤左右,因此这位钓友直接从水库里钓起来一条十几斤的“超级罗非鱼”,确实令人有些目瞪口呆,甚至难以置信了.....

因此,也难怪有网友表示了质疑:"罗非鱼能长到这么吗?为啥我钓的罗非鱼都是半斤多大,这肯定是p的图!”.......

罗非鱼能长到这么大吗?

长江君:其实是可以的,罗非鱼事实上是民间的一个“统称”,本身包含了许多个品种,比如尼罗罗非鱼、奥尼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等等。

罗非鱼品种不同,生长速度也不同——资料图

不同的罗非鱼罗非鱼体型差异极大,有的最多只能长到几百克,体型同本土鲫鱼差不多,有的则能长到二三十斤,其生长速度几乎堪比本土的鲤鱼、草鱼。

比如上面这位广东钓鱼人在水库里钓起来的这条“罗非鱼王”,就是一条人工培育出的“纯种罗非鱼”,具备生长速度快、极限体型大的特点。

当然,即使是按照“纯种罗非鱼”的生长速度,这条十几斤的巨型罗非鱼王,也算是其中的“老祖宗”了,非常的难得和少见。

——有“纯种罗非鱼”就有“杂交罗非鱼”,其实大家平时在江河湖库里钓到的“野生罗非鱼”,大多就是多种罗非鱼杂交的后代。

河里杂交的罗非鱼一代比一代小

而杂交的一个结果就是体型越来越小(花纹倒是越来越华丽),因此在广西、广东河道里泛滥成灾罗非鱼大多是“指甲非”,就是因为多代杂交后体型越来越小了.....

网友:这么大的鱼谁敢吃?要成精了吧?

在水产界一直有罗非鱼越大越好吃的说法,比如二三两的罗非鱼煎完就刺多肉少,而半斤到一斤的罗非鱼红烧、清蒸都很美味,数斤的罗非鱼更是吃鱼生的不错选择......

不过,像这种十几斤的“超级罗非鱼”简直大得有点过分,因此有网友好奇表示“这么大的罗非鱼怕不是要成精了,谁敢吃?”

罗非鱼越大越好吃

这就见仁见智了,民间是有“鱼大成精、有灵”的说法,确实有人忌讳这个。

不过,钓起这条“巨型罗非鱼”钓友并不在乎——在将其带回家后,也是新宿将其做成水煮鱼,请了朋友一起来大吃一顿......

据说这样的盆有好几盆......

长江君:十几斤的罗非鱼,就是一桌人估计也得喝上几箱才可能全部吃得完吧.....

不管怎么说,钓到这种超级罗非鱼,确实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垂钓经历,也是让人羡慕这位钓友的好运。

老司机们,你们钓到过这种“巨型罗非鱼”吗?

我们是长江君说野生鱼,专注江河生态保护、野生鱼水族科普以及垂钓趣闻。

目前我们也向广大读者征稿,如果您有上述事件线索,或者给人奇特的垂钓经历见闻,都可随时后台私信我们爆料吐槽。

另外,如果您认可我们的文章,还请点击下方小火箭让更多人看到。

广州河道罗非鱼泛滥,没人钓没人吃,当地人称“太脏”吃不得

中国是一个坐拥14亿人口的大国,占到了全球总人口的18%,世界排名之一。除了人口优势,中国在吃这方面也有着“舌尖国度”的美誉,同一种食材,做法吃法可达十几种,就拿一些外来的入侵物种来说,外国人对它们是嗤之以鼻,还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消灭,而这些物种到中国以后就没那么幸运了,有些得需要人工养殖才能供应市场需求……

人口多自然很多东西就不够吃,在我国你要听到有什么食物吃到被保护并不奇怪,反过来,要是听到有食物人们不去吃那才是新鲜事,而就在最近,有位去广州出差的朋友就拍到了这样的新鲜事,河道里满满都是鱼,可让人不解的是,竟然没人钓也没人吃,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基本是很少见的,除非是在国家保护的水域,要不水里的鱼不可能泛滥。

据天津男子小福(化名)讲述,他上周去广州番禺出差,早上路过当地某条河道的时候,看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只见河道里黑压压的都是鱼,可奇怪的是在河边看不到一个钓鱼的人,小福感到很纳闷,自己平时也喜欢钓鱼,这种情况要放在天津,别说白天,晚上河边都会挤满一群钓鱼的人,但这里怎么没人钓,难道是这地方不让大家钓鱼吗?

最后在当地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才知道,这河道里的都是罗非鱼,不是不让钓鱼,而是压根就没人来钓鱼,也没有人会去吃这些罗非鱼。有鱼不钓不吃,在中国还有这样的事情?小福顺着河道走了老远,水里全都是这种鱼,比起公园池里的还要多,随后他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到了网上,这不发不要紧,照片刚发出没两分钟就引来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网友就说,这明显是在公园里拍的,要是河里有这么多野生鱼早没了,不钓不吃怎么可能,难道广东人不吃罗非鱼?面对网友的质疑小福也很无奈,明明是现场实拍的,怎么就成公园了?也有网友说,在两广地区这种情况很常见,别的鱼可能看不到,但是罗非鱼确实很多,不是广东人不吃,而是这河道里的鱼吃不得,既然吃不得自然就没人去钓。

广东人不吃罗非鱼?答案当然不是,小编认识几个广东的钓友,据他们介绍,罗非鱼在广东受欢迎的程度比鲤鱼还高,很多广东人不吃鲤鱼,但是会去吃罗非鱼,在当地的市场上,罗非鱼的价格不比四大家鱼便宜,同样卖到七八元一斤。说到钓鱼,罗非鱼更是南方两广地区钓友主钓的鱼类,很多的钓场都设立有罗非塘,专给喜欢钓罗非鱼的钓友垂钓。

既然广东人喜欢吃又喜欢钓罗非鱼,那为什么河道里有这么多罗非鱼,而且都还是野生的,钓鱼也不用花钱,怎么没人钓没人吃呢?其实不外乎两个字这鱼“太脏”了!鱼好不好吃和它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干净水质中生活的鱼那肯定好吃,但是像城市周边河道里的鱼就很难吃了,城市里的各种污水都会排放到河道中,这种生活在污水里的鱼有几个人敢吃?

广东的钓友还说,当地人宁愿吃青菜也不会吃这些罗非鱼,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水里几乎什么都吃,还会吸食水面上漂浮的油污,城市一些洗车场,维修厂等,产生的油污会随着雨水进入河道,罗非鱼吃完这些全身都是汽油味,不管怎么烹煮都盖不住汽油的味道,别说去吃,煮出来闻着都难受,所以才出现了河道里罗非鱼泛滥,没人钓没人吃的情况。

“新型罗非鱼”出没广州河道,鱼鳞退化,鱼身血红色,能吃吗?

罗非鱼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的经济鱼种,使用能力强、繁殖迅速。

因此,如今已是广东各大水系中最常见的野生鱼,一位钓鱼爱好者,只要拿根鱼竿,去任何一条河道里,无论是用蚯蚓还是商品饵,半天功夫都能钓回来半桶罗非鱼……

然而近来,在广州的许多江河水域里,一种“新型罗非鱼”却大量出现,它们浑身血红,鱼鳞退化不明显,鱼身甚至接近透明色,看起来颇令人惊异!

流溪河钓鱼,男子钓起数条红色罗非鱼

“今年经常钓到这样的,有的粉红色,有的就是血一样红的那种啦......”

广州钓鱼爱好者邹先生介绍说,他最近在流溪河垂钓,频繁钓到这种体色艳丽的“奇怪罗非鱼”。

这些红色罗非鱼,体色深浅不一,且大多鱼身为粉红色(接近透明),而鱼尾、鱼鳍,则呈现鲜艳的“血红色”......

并且,这些罗非鱼似乎更喜欢夜晚“出来活动”,夜钓的时候它们出没更频繁,有时候一夜能钓好几条。

另外,除了流溪河,广州的各大市内河道,和公园湖河里,都有这种“血红色罗非鱼”的身影,且其数量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这些红色罗非鱼,是普通罗非鱼变异了,还是新品种?

其实是“杂交鱼”

事实上,这些血红色的罗非鱼既不是“污染变异”,也算不上新品种,而是一种“杂交鱼”——即人工培育的“红罗非鱼”和普通罗非鱼的杂交后代。

“红罗非鱼”是罗非鱼里的“珍品”,它体型更似真鲷,肉质也如真鲷一般嫩滑软弹,且腹腔无黑膜,因此天然就无泥腥味,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远胜普通的罗非鱼。

(上为“红罗非”,下为普通罗非鱼,它们杂交的后代就是广州河道里近来多见的“血色罗非鱼”)

而这种人工选育的“红罗非鱼”,进入自然水域后,与其他的奥尼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等的后代杂交,就产出了各种形形 *** 的“血红色罗非鱼”了.....

这些“血红色”罗非鱼能吃吗?

在广州,甚至整个广东地区,关于野生罗非鱼的食用价值,评价向来不高,不少人鄙夷地认为罗非鱼是垃圾鱼,只钓不吃。

不过,这些血红色罗非鱼,从其亲代的肉质来推断,食用价值依然还是很高的——当然前提是其生活的水域无污染。

从其外形看,这些杂交的后代,虽然体型跟“红罗非”已有差异,但肉质肌理可能还具有亲代的特征,烹饪起来应该还算美味......

网友们,你们见过这种罗非鱼吗?

(助力生态,转发、关注、随手点个赞都是支持,也欢迎后台私信我们爆料、吐槽)

罗非鱼算不算入侵物种?离开非洲老家之后,它在全世界横行

以前经常看两广地区的钓鱼人发圈晒他们的钓鱼成果,说都是野生的罗非鱼,还以为他们技术高超,每次钓鱼都能收获满满。直到我在广西的很多沟渠里,都能大量见到罗非鱼的身影,才发现罗非鱼对生长环境要求那么低,连臭水沟都有,从此对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罗非鱼刮目相看。




我们常叫的“罗非鱼”或“非洲鲫鱼”广州人叫“福寿鱼”。它原产于非洲坦噶尼喀湖,据资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500年,埃及就开始养殖罗非鱼了。由于它具有生长快、繁殖快、食性杂、适应性强等特点,已成为世界性的养殖鱼的一种。它的品种约有100多种,我国台湾省1944年即引进养殖,内地则在50年代后期引进繁育成功。珠江水产研究所和国内有关科研教学机构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使罗非鱼养殖迅速在全国普及。近年来,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非洲溜出来的罗非鱼不仅仅来到了中国繁殖壮大,还去过很多地方,它的子子孙孙也遍布世界各地。去年的国际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上就发布了"10年内,罗非鱼将成为全球之一大水产养殖品种!"的论断。全世界罗非鱼产量从1990年的100万吨上升到2014年的600万吨,而当年中国罗非鱼的产量170万吨,占全亚洲产量的43%,其次的是非洲的埃及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2013年全球主要进口国家中,美国排名之一,进口量229459吨(以鱼片为主),全球主要出口国家中,中国排名之一,出口量402633吨。




从上面的数据我不禁疑惑,不是说外国人不吃淡水鱼吗?为什么罗非鱼全被美国人吃了。原来美国人爱吃罗非鱼已有20年左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联合环境保护署(EPA)发布最新版鱼类消费建议。报告中说,包括虾,鳕鱼,三文鱼,罗非鱼、鲶鱼等都是适合孩子、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吃的更好水产品:Tilapia 罗非鱼!FDA还列出了水产品的含汞列表,罗非鱼Tilapia属于更低的五种水产之一。




罗非鱼毫无疑问的成了全世界最热门的经济鱼,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欢它。肉质 *** 鲜美、富有弹性,刺少、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好这些都是它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没有细刺,对于使用刀叉的西方人,吃起来很方便。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听说,亚洲鲤鱼在美国、欧洲泛滥,却从来没听说罗非鱼在什么地方泛滥的新闻。





这种鱼不耐低温,我国罗非鱼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云南等地。在北方它就过不了冬天就冻死了。由于罗非鱼数量多,且容易钓,南方的钓友很喜欢它。盛夏与金秋一般是钓罗非鱼的黄金季节。在北方因大都是当年春季投苗,9-10月成鱼达到400-500克左右,为此是更好的钓鱼季节。




罗非鱼虽然好钓,但是也个我们这种喜欢钓鱼的人带来了困扰。这些年因为罗非鱼强大的基因,大量繁殖。罗非鱼的生长是很快的,在一个环境之中是很容易适应的,对于吃的食物也没有什么要求,水里的很多食物都是可以作为罗非鱼的食物,它们抢夺了别的鱼类的口粮甚至还吃了人家的鱼卵,造成本土种群萎缩甚至消失。如果不控制的话,整片水域基本都是罗非鱼。然而,这些年来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罗非鱼一直被当做是引进物种,不是入侵物种,少有宣传、报道。这也让我大惑不解,罗非鱼到底算不算入侵物种?

五种倒霉的外来物种,不远万里被当成美味?还有吃货们不敢吃的吗

文丨靖夫史料

编辑丨靖夫史料

珍馐美味

你敢相信入侵物种和珍馐美味之间,只差一个中国厨子和吃货吗?一些历尽千辛万苦来中国的外来物种,却曾被吃货们吃得连渣都不剩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五种最“失败”的外来物种,仅有一种是中国人都不敢吃的。

第五种、生蚝

丹麦生蚝泛滥

曾经有段时间丹麦的生蚝泛滥成灾刷爆了朋友圈,可谓是“忽如一夜海风来,千蚝万蛎满天飞”。丹麦人的“困扰”来得太突然了,一望无际的生蚝让丹麦人伤透了脑筋。

这个消息一出让无数国人“正义感”爆棚,不少吃货网友申请“出战”一经出战便很快出现在了中国人的餐桌上,看来中国吃货的能力在世界眼里是非常强大的。

生蚝

当时生蚝也是我国的外来物种之一,只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泛滥就被吃到靠养殖了,在中国人的餐桌上被称得上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吃这种肉质细腻又能补充人体营养的生蚝,还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如果不信有“吃货”苏轼的诗《食蚝诗》为证。

生蚝的做法

古今中外生蚝的美味都是众人认可的,他们一般是生吃,不像在我们中国,生蚝是蒸炸煮焖样样俱全,每天都能不重样。到如今生蚝都还是我们夜市上必不可少的“香饽饽”,但想要吃到野生的生蚝更是难上加难。

生蚝靠养殖

当时的外来物种都已经到了需要养殖的地步,可能说的这些入侵物种就是你昨晚的夜宵,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小龙虾。

第四种、小龙虾

小龙虾

相比大家对小龙虾那是相当不陌生,在中国的街头,到处都能看到小龙虾的美食店,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在周末“嗑虾”像嗑瓜子一样美好,“提上两份小龙虾,女神就能跟回家”。

但是让广大吃货没想到的是,小龙虾的另一个身份-外来入侵物种,还是出现在中国首个省级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上的,这可以算是“史上最倒霉入侵物种”了吧。

小龙虾

小龙虾最初的名字叫“克氏原鳌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在1923年的时候,小龙虾就从北美的老家传入了日本,作为大量饲养牛蛙的饵料。二战时期,日本将小龙虾传入中国,不过没想到这小龙虾的适应性是真的强

不管是零下14摄氏度还是零上40摄氏度,他们都能安稳入睡,在湖泊、池塘还是臭水沟都有它爱吃的。正是凭借着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南方的一场大雨下,河流中大批量涌出了“出水透气”的小龙虾

小龙虾

根据了解,小龙虾的一项“绝技”-掘洞水利工程有非常严重的破坏,甚至可能引发决堤洪涝,还会严重威胁到滇池特有的鱼类。但是没过多久,小龙虾就被我国的万能吃货盯上了,在铁锅大勺的伺候下,小龙虾硬是变成了蒜蓉、香辣、十三香等各种口味,想想就流口水呢。

现如今野生的小龙虾都被国人吃到快绝种了,想要吃野生小龙虾是很难的,需要通过饲养才能跟得上吃货们的步伐。你说小龙虾当时为啥要来呢?好好地在日本活着不是挺好的,除了小龙虾,牛蛙也是危险的入侵物种。

小龙虾

第三种、牛蛙

牛蛙

想起牛蛙,人们可能更多想到的是炭火牛蛙、泡椒牛蛙、麻辣牛蛙等美食,而不会想到牛蛙曾是灭虫高手。牛蛙的原名叫美国牛蛙体格相对比较大,能吞食任何比它小的生物。

并且它本身携带的一种外来入侵病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病菌之一,可以肆虐本土两栖动物,导致许多本土两栖种类数量下降,甚至导致局部灭绝。当时牛蛙引进的时候,也是想着能帮助农民有效控制害虫,但是这一行为,却成为了日后的一颗定时炸弹

牛蛙

短短几十年,牛蛙就已经成功入侵了一大半国土,在各大水域横行霸道,但是不久牛蛙就遇到了史上更大的天敌,那就是中国人的“锅碗瓢盆”。看牛蛙的样子虽然奇丑无比有些毛骨悚然,但是他的肉质是真的细嫩鲜美

聪明的中国厨师们就擅长用泡椒、辣椒、花椒这些东西,来化解牛蛙肉的腥膻,然后牛蛙的各种吃法都被人们发明出来了,吃的人们恨不得一天三顿都吃牛蛙,甚至和小龙虾的地位不相上下。

牛蛙

早在1984年的国宴上,当时在招待美国总统时,就有一道名为《香油石鳞腿》的名菜,几百年来《石鳞腿》是以石鳞、即棘胸蛙为主料,而这次换成了牛蛙腿,令习惯了将牛蛙腿蘸面包糠、裹鸡蛋液、过油轻炸的里根赞不绝口。能够登上国宴的餐桌,这样的牛蛙也算是死而无憾了吧

每年我国的吃货就要吃掉高达10亿斤的牛蛙,而这种被吃到快要灭绝的物种,已经远远供应不上我国吃货的需求了。为了能继续满足广大吃货的需求,目前在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等地,都对它进行了大量饲养,已经形成专业的产业链,人们都不再关注牛蛙的丑陋长相了,只要好吃就行,你能接受美味的牛蛙吗?

牛蛙


第二种、罗非鱼

罗非鱼

这是一种原产自非洲的热带鱼,当时人们在引进时,对它们的繁殖习惯不太了解,之后导致一度泛滥成灾,使本土的鱼类面临着濒危的程度,不过没过多久就又被中国吃货抓住了“把柄”

要说料理罗非鱼更好吃的地方,那中国当仁不让。对于罗非鱼,中国的家庭妇女都各有妙招,红烧出来的罗非鱼咸淡适中,一点鱼腥味都没有

红烧罗非鱼

而有些人也比较喜欢吃清淡的罗非鱼,清蒸出来的鱼鲜味十足,保留了海洋的原汁原味,让一些对鱼不感兴趣的小孩子,都喜欢上吃罗非鱼。因为罗非鱼的肉质鲜美,还没有什么刺,让中国人基本上把野生的罗非鱼都吃光了。

其实“罗非鱼好不好吃”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后来发现在不同生长环境的罗非鱼,肉质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在污染比较严重的水域生长的罗非鱼,自然没人想吃,而在南方人工养殖的罗非鱼肉质却非常鲜美。

烤鱼

但由于我国大多数人都对罗非鱼有很大偏见,曾被认为是非洲来的“垃圾鱼”,所以我国吃罗非鱼的人还是少。那么这么多的罗非鱼到底都去哪了呢?当然是进行出口了。

罗非鱼有诸多优点,首先是好养殖,一次产卵能有1000~1500颗,再加上雌鱼的特殊技能“口孵鱼卵”,使罗非鱼的孵化率出奇的高;其二是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罗非鱼

这让罗非鱼彻底打开了美国的市场,每年都能创造极其诱人的经济价值,多年来中国的出口量都稳居世界更大的罗非鱼生产及出口国

之一种、福寿螺

福寿螺

接下来说的福寿螺想必大家以前没少吃,尤其是夏天路边摊的福寿螺很下酒。其实这种福寿螺产自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在1981年曾作为食用作物引进了我国,并成功地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入侵外来物种

吃货们当然不能放过这次机会,还没等泛滥就差点吃成濒危物种了。不过体型硕大的福寿螺虽然美味,但是由于它的寄生虫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导致很多人都不敢再吃了。

吃福寿螺

据了解,福寿螺携带的后圆线虫寄生虫,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同时携带吸虫,能导致皮肤过敏。尤其是在没煮熟的情况下,螺肉里还寄生有大量的线虫,对身体危害极大。

曾经北京有一家酒楼推出了新菜式“凉拌福寿螺”,当时在23位食客在吃过后,就纷纷出现了不舒服的症状紧急送入医院后才从鬼门关救出。经检测,在这家酒楼中售卖的“福寿螺”中,12只中就有两只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正是因为这种寄生虫入侵了患者的中枢神经,会让感染的人“痛不欲生”

虽然由“什么都敢吃”的广州是最早吃福寿螺的城市,但广州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因食用福寿螺染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事件。随着这类事件的不断发生,逐渐让人们改名叫它“夭寿螺”

不再吃福寿螺之后,它泛滥的程度过于恐怖,有句老话说,“北吃羊南吃蟹两广吃遍自然界”,显然这种话也只是开开玩笑,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入侵物种,都能靠吃来解决问题。

福寿螺的卵

我国入侵外来物种数量高达七百多种,但是可食用的也只有百分之三。所以对于入侵物种的解决 ***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千万不要觉得“放养是一个彰显自己爱心的举动,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造成恶性泛滥

从他国携带的可疑生物必须及时上报不要给外来物种一点可乘之机

「科普贴」我们爱吃的罗非鱼,说不定有一天会被病毒灭绝

文章来自:把科学带回家,作者:七君。

来认识一下人类的重要蛋白质来源,适应力和繁殖力堪比小强的罗非鱼——

骚凹瑞,这是它的本体——

平常我们说的罗非鱼主要包括丽鱼科口孵非鲫属(Oreochromis)、帚齿非鲫属(Sarotherodon)和非鲫属(tilapia)的鱼类。

罗非鱼是全球第二大商业鱼类(之一大是鲤鱼)。古埃及在4000年前就开始养殖罗非鱼了,但是罗非鱼的全球化是在20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

2018年,全球罗非鱼产量达到了630万吨,相当于一亿成年人的体重之和。全世界120个国家都参与养殖罗非鱼,其中产量更大的就是我国

我国的罗非鱼在1978年引进的。从1992到2003年,全世界超过一半的罗非鱼都是在我国养殖的。根据2017年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6年中国的罗非鱼产量为180万吨。

用罗非鱼 *** 的酸菜鱼

罗非鱼的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在美国,罗非鱼是消费量第四大的鱼类,几乎所有的中低档餐饮连锁店都卖罗非鱼。因为价格平民、鱼刺少肉质嫩滑,国内不少餐厅的烤鱼、“鲷鱼”刺身还有酸菜鱼的原料也是罗非鱼。

某电商平台售卖的罗非鱼片

你可能不知道罗非鱼有多强,它们可以适应各种坑爹的环境。比如在众所周知连海鱼都活不下去的大盐湖——美国加州的索尔顿湖(Salton Sea)里,罗非鱼都能愉快生长


美国加州的索尔顿湖(Salton Sea)干涸后露出的罗非鱼巢穴

罗非鱼还能适应跨度达到30摄氏度的水温。以最常见的罗非鱼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例,这种罗非鱼从11摄氏度到42摄氏度的温泉都可以活。


最常见的罗非鱼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图片来源: ***

而且罗非鱼啥都吃,从浮游生物、残渣到菌膜都行


你想的没错,因为罗非鱼不挑食,所以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养殖罗非鱼的时候经常用粑粑。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介绍,在养殖罗非鱼的时候,人们时常在鱼塘里投喂动物的粪便以及农业垃圾(如糠)。粑粑可以催生浮游生物,罗非鱼超爱吃的,以“便”养肉,一举两得,难怪罗非鱼被称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


罗非鱼料理


适应性很强的动物,通常也很能繁殖,罗非鱼也不例外。罗非鱼是只要有机会就不会停止繁殖的鱼类,堪称水中老鼠


但罗非鱼并不是生了就跑的那种动物,它们是很负责任的家长,小朋友是在爸/妈的嘴巴里孵化的。


菲律宾的养殖场收获罗非鱼

比如,尼罗罗非鱼的鱼卵受精后,罗非鱼妈妈就会马上把孩子们藏到嘴巴里孵化,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则是奶爸负责带娃。

这个画面不适合密恐的小朋友,大家脑补一下吃鱼的时候,黄色的鱼籽不是从鱼肚里挖出来,而是从鱼嘴里出来的就够了。鱼苗小朋友孵出来以后,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会回到爹妈的嘴巴里。


菲律宾的罗非鱼鱼场在鱼塘里释放鱼苗

但是呢,因为罗非鱼太会生了,人类根本管不住。养殖场如果雌雄搭配,那么罗非鱼小朋友就会刷爆鱼场老板,而小鱼因为争抢食物就会比较瘦小没什么肉。再加上雄鱼的生长速度是雌鱼的2倍,所以从70年代开始,各国的罗非鱼养殖场就开始用激素性逆转技术(hormonal sex-reversal techniques)把罗非鱼妹妹变成弟弟

蛤?罗非鱼还能变性?

是这样的,虽然罗非鱼基因的性别在受精时就定下来了,但是它们身体的性别在孵化后的几天内性别是可变的,因为它们的性别分化发生在在孵化之后。如果在这个期间让雌鱼(基因型为XX)吃下雄性激素17α-甲基睾丸酮,就是运动员为了增强体能而吃的那类药物,那么罗非鱼女孩子就会变成身体是男孩子但基因是女孩子的女汉子。


当然,因为雄激素药物残留的问题,许多消费者感到很不开心,毕竟不是谁都想吃完酸菜鱼后变成兄弟的。现在不少鱼场开始转换思路,采用杂交(跨物种杂交的罗非鱼为雄性),或者采用超雄性(基因型为YY的雄鱼)等手段,生产纯汉子的罗非鱼。

因为罗非鱼贼能生、能变性、不挑食、抗病性强,所以在拿来吃以外,许多地方把它当作清理河道池塘、抑制蚊虫的垃圾车鱼,然后它们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入侵物种。


但是,这样强大的鱼也遇到了神秘对手。

大约在10年前,以色列的罗非鱼开始大批神秘死亡。这些罗非鱼皮肤溃烂,内脏出血,被感染的罗非鱼看起来有点像被人暴揍后的鲤鱼王。


2014年,研究者终于找到了这种神秘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原来这是一种病毒,后来它被命名为罗湖病毒(TiLV),这种病毒导致的病被叫做罗湖病


罗湖病毒是一种全新的 RNA 病毒,它除了和丙型流感病毒有微弱的亲缘关系外,和其他已知病毒并不相关。

2017年6月14日,亚太水产养殖中心 *** (NACA)警告罗非鱼疫情可能在全球扩散。

罗湖病的感染性极强,可以KO常见的商业罗非鱼品种和一些野生罗非鱼(罗湖病并不感染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而且无药无疫苗。更可怕的是,大概5年前,罗湖病毒开始在全球的罗非鱼养殖场蔓延。在罗非鱼主要养殖地的亚洲、非洲和美洲都相继爆发了罗湖病疫情,其中包括以色列、厄瓜多尔、墨西哥、泰国、印尼、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

本月,国际非营利组织世界鱼类研究中心(WorldFish)的基因学家 John Benzie 在接受《科学》的采访时表示:“这已经是个严重的全球问题了。”

作为罗非鱼的更大产地,我国的罗非鱼有没有中招呢?

我国的罗非鱼养殖场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和广西。虽然我国目前并没有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罗湖病疫情,但是 OIE的副主席 Matthew Stone 曾在2019年表示:“全世界都高度警惕罗湖病,中国也要提高警惕。

2018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了一项罗湖鱼病毒评估报告TILAPIA LAKE VIRUS Expert knowledge elicitation risk asses *** ent,报告称中国的风险“很高”,并建议中国限制进口罗非鱼以保护本国产业。

这项报告还指出,由于罗非鱼活体是一种交易频繁的商品,因此罗湖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广泛传播。

希望能挨到人类和钢铁直男酸菜鱼都从疫情中走出,在餐馆团聚的那一天!

罗非鱼不能吃?广东男子钓获“7.8斤巨型罗非鱼”,堪称鱼鲜上品

在广东的江河里,密密麻麻的盘踞水面,是随处可见的现象。

罗非鱼泛滥成灾,究其原因,还是它被定义为“垃圾鱼”,不好吃、不能吃。

——不过,如果是下面这种罕见的“巨型罗非鱼王”,也不能吃吗?

广东男子水库钓获“7.8斤罗非鱼”

竟还有如此大的罗非鱼?

近日广东一位钓鱼爱好者,在当地水库垂钓时,意外钓起一条“7.8斤的超级罗非鱼”。

这条罗非鱼王一出水,就令许多钓鱼爱好者惊呼“成了精”....

确实,罗非鱼是如今我国东南、西南地区都最常见的外来物种,甚至成为一些江河里“主要鱼种”。

许多钓鱼爱好者在垂钓时,罗非鱼都是最容易钓获的鱼种之一。

尤其是在春夏季,凶猛贪吃的“指甲非”闹窝,更是许多钓鱼爱好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但是,即使江河里罗非鱼数量如此之多,但有几个人见过这种罕见的“巨型罗非鱼”?

(河里的常见的罗非鱼,与这条罗非鱼王的对比,反差令人惊异)

罗非鱼真的能长这么大吗?又需要多少年才能长成?

为何在野外的江河里,即使无人捕捞,也几乎见不到这么的罗非鱼?


这其实是由基因决定的


事实上,这条“7.8斤罗非鱼王”,跟大家平时在江河里见到的野生罗非鱼,而是一种特殊的养殖品种”奥尼罗非鱼“。

是一种人工培育的新品种,它具有罗非鱼的外形特征,且背高、体厚、头小,形如真鲷,体色清丽亮泽。

——更大的特征是生长速度快、极限体型大,一般常见于大型水库、养殖人工湖等。、不过,即使以奥尼罗非鱼的体型来看,这位广东钓鱼人钓获的“7.8斤罗非鱼”,也确实是罕见的“巨物”,可能需要3-5年才能长成,当得上“鱼王”的称号了。

另外一方面,那些生活在水沟、河道里的野生罗非鱼,则属于各种罗非鱼杂交的后代。

尤其是经过多代杂交,它们的个头越来越小——同时它们的耐污、耐寒和色彩艳丽程度反而在上升......

(河道里最常见的罗非鱼体型,基本在10-15公分左右)

这些多代杂交的野生罗非鱼,理论上来说半斤到一斤就是生长极限,很难再长到更大了。


7.8斤的罗非鱼,食用价值如何?

罗非鱼之所以被称为垃圾鱼,主要是因为它们常常在臭水沟、下水道出没。

加上野生的罗非鱼大多个头小,小的壳硬、刺多、肉少,吃起来“扎嘴”,因此不受吃客们欢迎。

小罗非鱼吃起来“全是刺”

然而如此大的罗非鱼,则不仅不是“吃不得的垃圾鱼”,还是一种极为鲜美的食材,堪称鱼鲜上品......

其肉质细嫩,且相比鲤鱼、草鱼等淡水鱼,几乎无细刺,非常适合食用,清蒸红烧皆可。

不过,可能有些令人头疼的是——这么大的罗非鱼,可能需要一个非常大的锅....

老司机们,你们见过这么大的罗非鱼王吗?

(助力生态,转发、关注、随手点个赞都是支持,也欢迎后台私信我们爆料、吐槽)

标签: 罗非鱼 野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