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根芦柴花歌曲 《拔根芦柴花》原唱 - 歌曲 -

拔根芦柴花歌曲 《拔根芦柴花》原唱

牵着乌龟去散步 歌曲 6

大家好,拔根芦柴花歌曲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拔根芦柴花》原唱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拔根芦柴花歌曲和《拔根芦柴花》原唱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拔根芦柴花的歌曲赏析
  2.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3. 拔根芦柴花的歌曲歌词
  4. 拔根芦柴花 歌词
  5. 拔根芦柴花的歌曲背景
  6. 拔根芦柴花的歌曲影响
  7. 拔根芦柴花原唱歌曲

一、拔根芦柴花的歌曲赏析

这首秧田歌表面上看歌词分为三段,实际上每段只有之一句是“实词”,其后便是固定衬词“拔根芦柴花”和以虚代实的“清香玫瑰玉兰花儿开”。这样的唱词结构,说明此歌是借“花”寄兴,而不在乎唱的是什么,这也是一般劳动歌曲的特征之一。此歌50年代初由音乐家费克记录下来,它有两种乐谱,一种是本书所收的这一种;另一种是舞台用谱,为了加强抒情 *** ,记录者在倒数第6小节处增加了两小节的短句,并再反复一次,使音乐产生了复沓 *** 的新意,而且还使曲体因扩充而取得平衡,使原来不规则的三句变为四句,扩充句起到了“转”句的作用。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调中糅合了一点委婉的因素,刚柔相济,兼融江南与江北和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色,这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二、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 *** 地改变指挥 *** ,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 *** 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 *** 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自制的打击乐器一套(筷子每人两把,每把筷子由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茶杯、雪碧瓶做的摇铃、易拉罐做的响筒各一个),“单簧管波尔卡”音乐节奏图,写有三种节奏型的大白纸一张。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三、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一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 *** 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之一部分。(放之一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习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之一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习)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二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

师:大家一起听音乐的第三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三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一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三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下面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茶杯,自制的响筒、摇铃,让幼儿说出自制乐器名称)

师:对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响筒、摇铃。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小茶杯,今天就用我们自己做的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小茶杯演奏之一段音乐。

师:第二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之一部分,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之一段音乐合奏,第二段音乐分组演奏,之一部分用响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第二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四、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一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动作,音乐不一样的地方做不一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一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三、拔根芦柴花的歌曲歌词

1、叫呀我这么里呀来,我呀就的来了,

2、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

3、蝴蝶那个恋花啊牵姐那个看呀, *** 那个戏水要郎猜。

4、小小的郎儿来哎,月下芙蓉 *** 儿开。

5、金黄麦那个割下,秧呀来的栽了,

6、拔根的芦柴花花,洗好那个衣服桑呀来采。

7、洗衣那个哪怕黄昏那个后呀,采桑那个哪怕露水湿青苔。

8、小小的郎儿来哎,月下芙蓉 *** 儿开。

9、拔根的芦柴花花,姐郎那个劳动来呀比赛。

10、姐胜那个情郎啊山歌那个唱呀,情郎那个胜姐亲桃腮。

11、小小的郎儿来哎,月下芙蓉 *** 儿开。

四、拔根芦柴花 歌词

1、叫呀我这么里呀来,我呀就的来了,

2、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

3、蝴蝶那个恋花啊牵姐那个看呀, *** 那个戏水要郎猜。

4、小小的郎儿来哎,月下芙蓉 *** 儿开。

5、金黄麦那个割下,秧呀来的栽了,

6、拔根的芦柴花花,洗好那个衣服桑呀来采。

7、洗衣那个哪怕黄昏那个后呀,采桑那个哪怕露水湿青苔。

8、小小的郎儿来哎,月下芙蓉 *** 儿开。

9、拔根的芦柴花花,姐郎那个劳动来呀比赛。

10、姐胜那个情郎啊山歌那个唱呀,情郎那个胜姐亲桃腮。

11、小小的郎儿来哎,月下芙蓉 *** 儿开。

五、拔根芦柴花的歌曲背景

1、《拔根芦柴花》原是一首江苏江都的汉族民歌,属于邵伯秧号子,来源于歌会中的一段美丽的传说:

2、古时候,邵伯是有名的戏曲之乡,会唱的人可很多,但唱得更好的要数莺歌了。那时,邵伯地区有个风俗,每年六月十九观音会,都会有对歌竞赛,唱得好的就能得到“歌王”的称号。

3、然而比赛前,莺歌却生病了,恰巧,遇见一位神医,叫莺歌到水急浪大的地方拔根芦柴花煎水服饮,连服三剂,保证 *** 到病除。结果,莺歌一试,果真好了。

4、比赛这天,莺歌便干脆唱了芦柴花,大家都惊呆了。从此,民歌《拔根芦柴花》在邵伯湖岸边唱响开来,并流传到了全国。

5、后来由钱静人,费克等人带队到扬州、江都采风,收集了大量民歌,并对其进行了加工。于是便有了现在大家听见的《拔根芦柴花》了。

6、而当时钱静人是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费克是江苏省歌舞队队长,他们两个人一个写词,一个改编曲调,这次的加工整理过程一直持续到1954年年底、1955年初。

7、在中 *** 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大约有三种:一种是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爱,如《 *** 》和“花儿”令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一种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如各地的一些《对花》;另有一种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的媒介,而花本身无特定的含义。如山西北部的“开花调”和这一首《拔根芦柴花》等等。

8、1953年江苏省歌舞团的初创团队(当时歌舞团还没有成立,只有一支歌舞队),钱景仁,费克等人带队到江都、扬州采风,收集了大量民歌,并进行了加工。当时钱静人是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费克是江苏省歌舞队队长,他们两个人一个写词,一个改编曲调,这次的加工整理过程一直持续到1954年年底、1955年初。

9、江苏民歌演唱家雪飞是演唱这首歌曲的之一人。1956年7月,北京举行全 *** 间文艺调演。雪飞在大会上演唱了《拔根芦柴花》,受到了热烈欢迎。接着这首歌又被选送到 *** 怀仁堂给 *** *** 欣赏。在雪飞唱完这首歌以后, *** 的周巍峙 *** 到后台通知她说:“周 *** 还要听你唱的淮调。”于是她又上台唱了《刘桂英是朵大红花》中的选段。 *** 上台接见演员时对雪飞说:“你唱得很好,家乡的民歌真好听啊!”从北京回来后,雪飞经常一边继续收集整理民间歌曲(近千首),一边进行演出。《拔根芦柴花》是每场必演,不唱这首歌观众就不让她下台,可见群众是非常喜爱这支歌的。她先后共演唱了近千场。 1956年和1981年,雪飞曾先后两次录制《拔根芦柴花》,都是 *** 广播电台录制的。

六、拔根芦柴花的歌曲影响

《拔根芦柴花》原是当地在水田劳动中唱的歌,属“秧田歌”;稻农为了解除疲劳、自我调节,便以歌寄兴,他们所唱的内容有很大的即兴 *** ,而曲调和衬词衬腔则是相对稳定的。由桑子和口才更好的栽秧能手,即领趟的妇女领唱“打头号子”,接着众人“吆号子”。赛号子时有对唱、独唱。大多数“领唱”节奏舒展自如,音调明亮悠扬,优美动听,“众和”节奏明快,跌宕起伏,洋溢着欢乐的劳动气氛。

七、拔根芦柴花原唱歌曲

1、邓丽君是中国流行音乐的 *** 人物,她的歌声甜美悠扬,深受人们的喜爱。《拔根芦柴花》是一首经典的中 *** 歌,被邓丽君翻唱后广为人知。

2、歌曲的主题是描述一个年轻姑娘拔起芦柴花的情景,歌词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邓丽君的演唱不仅完美地诠释了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更通过她的独特嗓音和演唱技巧,让人们感受到了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3、邓丽君的翻唱版本在发行后迅速走红,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有很多人喜欢这首歌,并通过这首歌来怀念邓丽君和感受中国乡土文化的魅力。

4、总之,邓丽君作为《拔根芦柴花》的原唱者,通过她的演唱让人们更好地领略了这首经典民歌的魅力。

文章分享结束,拔根芦柴花歌曲和《拔根芦柴花》原唱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拔根芦柴花歌曲 《拔根芦柴花》原唱-第1张图片-

标签: 芦柴 原唱 歌曲 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