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钓友提问,让我想起了一个我前面三贴没讲全的问题 :怎么在一群鲢鳙里钓花鲢,或者白鲢,?是这样的,大多数情况,花鲢比白鲢的水层更浅。那么你要是想钓花鲢就可以做一个花鲢窝,这种窝要求饵料入水就大量雾化。饵料比重极轻。(尽量不用过期的饵,状态味道都不好)高频率抛竿,一分钟内化的差不多就提杆,又做窝,直到窝子进鱼,像倒了一包洗衣粉一样白色的一片。(开饵的水可以加优酸乳,红牛,王致和,白粉,蒜粉,玉米香精,)这是那些大师说的,我感觉,加不加都一样,为了节约钱我不加,也许人家大师们加的时候 *** 不一样,我没学全,有偏差。反正我试过,也钓到了,不过我觉得不是重点,关键重点是手法!
上钩上饵,不要捏的太圆,太光滑,状态干散一些,逐层脱落又有附钩性的状态才是打窝饵的状态,(找口饵相反)。把饵轻轻(荡)到A点,不要放下,慢慢拖回饵料到B再放下,过程中如果落下去了就提起一点当做涮饵。再浮漂到位,基本饵已经在水面雾化掉一大半了。连续高频率,你不累来找我。有些人居然说要用硬杆,我的天,哪里有又硬又轻又高碳,又便宜的杆? 我和我朋友都用龙纹鲤软杆,那天我给我朋友说,有一款网红杆,达瓦一击,才1000多,我说我想买8米1的来玩,我管它网友怎么说,重头就重头。反正我手也不是一般粗。他说你开什么玩笑,1000多的达瓦你都敢买?我想也是 波纹极,红虎,一万多,更便宜的波纹龙3000多,自己车子 眼看就两万公里没保养了,胆子越来越大,达瓦都敢点开来看了。我的钱包才 不堪一击
这里我道歉一下,前两贴我说的不够严谨,出了两个错,在这里我道歉,之一花鲢也是有牙齿的,只是很小,10斤的花鲢牙还没五斤的白鲢牙齿大。为什么说不严谨嘞,我记得我说过,饵料状态不重要的话,但我说的情况是,野钓,鱼口很猛的鱼情,钓黑坑或者塘,情况不一样。这里不要断章取义,当然也是我把话说的太绝对了,没留余地。
我真的觉得有种说法不好听,什么钓坑没技术,没有野钓有意思。。我真的想问一句,年轻人要工作,能钓个塘都不错了。要是有个帐篷去野钓10天半个月,这日子还过不过了。不见得野钓很牛的人到塘里就能钓的明白。有水的地方就是心之所向。等我孩子长大了。肯定是野钓,拥抱自然,追求未知,钓获放流,很正常的。现在正是静下心磨炼基本功的好时候。
很多人钓鲢鳙都用大钩子, 是,鲢鳙鱼嘴巴很嫩,不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脱钩,巨物鲢鳙,那个嘴巴很老的,可结实了。这是我上次,10斤花鲢,1号千又钩,下钩正口,,出口很突然,用力过猛,中鱼就冲,差点倒杆没回来,杆都快绷直了,还好没拔河。
其实真的有时候我明白,所有的钓鱼技术,终将被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取代,比如探鱼器,可视锚鱼,遥控打窝,等等,但目前我还真就喜欢用一根线 去 捅破那层水面下的未知。希望鱼与人之间的神秘感能维持住,就像初恋……
中药材鲢鱼拼音Lián Yú
别名鲸鱼、白鱮(《埤雅》),白脚鲢(《医林纂要》)。
出处《纲目》
来源为鲤科动物鲢鱼的肉。
原形态体侧扁,呈纺锤形,腹部狭窄,从胸部至 *** 之间,有发达的腹棱。体长一般约60厘米。体各部比例随个体大小而不同,变异范围很大,眼间距每随个体的增长而相对地增大;头长和眼径随个体的增长而相对地减小。头大,约为身长的1/4。吻短,钝而圆;口很宽。眼小,位于头侧正中轴的下方。下咽齿1行,平扁,成杓形。鳃耙彼此联合成为多孔的膜质片,有螺旋形的鳃上器。鳞细小,侧线鳞108~120。背鳍Ⅲ7,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后。臀鳍Ⅲ12~13。尾鳍叉状。背面及头的上部灰绿色,体侧和腹面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与背面同色。其它各鳍色浅,并稍带黄色。
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水域。性活泼,能跃出水面,主要食藻类和植物的碎屑,亦食极少数的浮游动物。产卵期4~7月。冬季在河床或湖泊较深处越冬。
生境分部长江、黑龙江、珠江、西江诸流域均有分布。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
性味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东医宝鉴》:"性平,无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肺。"
功能主治①《纲目》:"温中益气。"
②《随息居饮食谱》:"暖胃,补气,泽肤。"
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Lián Yú
英文名Silver carp
别名白脚鲢、鲢子、白鲢、洋胖子、白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鲢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ophthal michthys molitrix(Cuvier.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得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鲢鱼,体侧扁而稍高,腹部狭窄,腹棱自胸鳍直达 *** 。头大,约为体长的1/4。吻短,钝圆,口宽。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咽头齿1行,草履状而扁平。鳃耙特化,愈合成一半月形海绵状过滤器。体被小圆鳞。侧线鳞108-120,广弧形下臀鳍3,12-13,中等长,起点在背鳍基部后下方。胸鳍7,8,起点距胸鳍比距臀鳍为近,长不达 *** 。尾鳍深叉状。腹腔大,腹膜黑色。鳔2室,前室长而膨大,后室末端小而呈锥形。体背侧面暗灰色,下侧银白色,各鳍淡灰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生活于水的上层。常栖息于江河、湖泊及其附属水体中肥育。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资源分布:主要心肝浮游生物为食。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等水域。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体长约60cm,体侧扁,呈纺锤形,鳞细小,背部及头的上部灰绿色,体侧和腹面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与背面同色。其他各鳞色浅,并稍带黄色。尾深叉状。鳃耙愈合为一半月形海绵状过滤器。
化学成分全鱼每500g中可食部分260g,其中水分176g,蛋白质55.8g,脂肪14.4g,灰分3.6g,钙84mg,铁3.6mg。含多种氨基酸,牛碘酸(taurine),黄嘌呤(xanthine),ADP,ATP,肌苷(inosine),肌苷酸(inosine acid),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鸡油菌黄质(canthaxanthin),异玉蜀黍黄质(isozeaxanthin),叶黄素(lutein),薄公英黄质(taraxanthin)。含二甲胺(dimethylamine),甲基胺(methylamine),异丁基胺(isobutylamine),乙基胺(ethylamine),二乙胺(diethylamine),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核黄素(riboflavin),硫胺素(thiamin),烟酸(niacin),胆甾醇(cholestero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磷脂(phospholipid)。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利水。主久病体虚;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50g。
注意患痘疹、疟疾、痢疾、目疾及疮疡者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开门见山,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款专门级鲢鳙竿,威海吉恩钓具出品的:上清鲤 鸿蒙。
这是一款轻型大物竿。
以我本人使用的这款7.2为例,简单分享一下它的三个优点:
之一:轻
在选择这款鱼竿之前,我特意对标了一下市场上销量比较好的鲢鳙竿的参数,比如,邓刚老师的千川四代。他的重量是316克, 而这款7.2则做到了260克。
千四的先径是1.3,元径是26.6,而这款鱼竿的先径是1.4,元径为25.3,仅从数据上来说,这款竿子握起来更细、更硬(这根是6H),也更轻一些。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抛头更轻,回鱼更快、而且久钓不累。
第二:钓重大
这款7.2钓重达到了3500克。采用东丽SVF46T和特殊加强碳布 *** 而成,SVF素材的鱼竿密度更大,特点表现为“轻”、“细”、“强”,使鱼竿的整体承受力提升,稳定性加强,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
第三个特点是全身电镀炫彩涂装,外观绚丽,色彩可以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给钓手带来一种更加愉悦的体验。
如今在线上买到的鱼竿,尤其是价位较低的产品,大部分存在某些缺憾。
比如,你花低价买的竿子很轻,可是用起来没腰,中鱼后感觉使不上劲儿。
比如,你花低价买的竿子很结实,钓到好多鱼也不断,但是非粗即重,活生生让钓鱼这项休闲放松的运动变成了纯体力活。
不客气的说,现在50%的钓友根本分不清啥是好竿。
鱼竿的体验感很重要,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只看数据和价格,这也是鱼竿到手后并非自己想要的那种的原因。
吉恩钓具之前主做线下业务,现在开始加强线上曝光拓展,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款鸿蒙就是该厂专门为抽钓鲢鳙设计的一款专业级轻型大物竿,用十个字概况就是“为鲢鳙而生,寻湖库而战”。
好了,我是同行,每天分享渔具好物和实战钓鱼技巧,关注我,明天我们继续!
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黄金大鲢鳙,比黄金还稀有!真的是价值连城啊作为一个钓鱼佬来说,一说到鱼的种类,不敢说全部都钓过,但几乎都认得出来。但是,假期刚过,一个叫阿亮的钓鱼人,叫做“阿亮钓鱼”。他钓到的鱼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都没见过。这条鱼不但个头大,目测50斤以上,而且鱼体颜色你绝对没见过!这是什么鱼呢?
钓鱼人都有一个通病,叫做“守大物”,总想钓大鱼。但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钓鱼人还有一个通病,就是没耐心,不坚持。总想每次钓鱼都可以马上钓到大鱼,速战速决型的钓鱼方式是大多数钓鱼人的思维。其实,作为一个钓鱼人想钓大物,必须要有恒心,守钓,才能很大机会钓大鱼。
比如阿亮,就在同一个钓点里坚守了一个月,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位置上钓了一个月的鱼。通过不停的打窝养窝,形成了一个半天然的鱼窝。当窝里的窝料产生的味道,经水等的传播,越传越远,把附近的远方鱼都吸引入窝,利于垂钓。阿亮这次守钓,就是使用这种“笨拙”而又非常有效的 *** ,终于守得云开时,钓到巨物了。守钓点在云南的剥隘河,“钓鱼人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很多读者会说,看了你的文章半天了,还不知道你写的是什么,他钓到的是什么鱼。文章开头只是吐槽一下钓鱼人的陋习。好了,言归正传。钓友这次游钓到云南,在一条叫剥隘河里,钓到一条满身金黄色的、散发出金光闪闪的鳙鱼!
鲢鳙鱼,在我们眼里,满身都是里白里带花的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鱼了。可是,这条鱼的可贵之处,就是它满身金黄色,而且还是通体透黄的那种!
剥隘河,就是云南人,都可能没多少人听过。源于板桃乡米花岭南麓,起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田林县与西洋江汇合处。它属于珠江水系里的西江干流,因流经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而得名剥隘河。剥隘河上游叫“驮娘江”,下游为右江。
可别小看这条河,河里面鱼种丰富。云南号称是钓鱼人的天堂,剥隘河是天堂里的天堂!我们常见的鲫鱼、鲤鱼、青鱼、草鱼等不在话下,还有很多当地的特色鱼。剥隘河是钓鱼人守钓大鱼更好的选择之一,全国各地的钓鱼人很多前往守钓,每天都有很多钓鱼人在钓鱼。
偷偷的告诉你,虽然剥隘河处处是钓点,但是游钓剥隘河,库区才是更好的选择,特别是晚上,夜钓会让你连杆到手软,是野钓更佳的钓点。一般的人我不告诉他。
不过,剥隘河里钓到最轰动、最值钱的鱼,估计就是这条金鳙鱼了。说它大吧,其实也不大,目测才50~70左右吧,青鱼有比它大得多的。说它值钱吧,也不咋的,鲢鳙也就10元一斤。但是,就凭它的满身金黄色,令它价值连城,价值无可估量。金鳙鱼,试问有几个人见过?如果有老板买回来养在宅子里,那是招财进宝的好东西,真的是天降尤物,金鳙报喜的节奏啊!
满身金黄色的金鳙鱼,很多人见都没见过。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会有金黄色的鲢鳙鱼?难道是另一个鱼种?只是相似鲢鳙的鱼?又或,金鳙鱼,一般的人都会认为是鲢鳙鱼。对,没错,它就是鲢鳙鱼。但是,正确的来说,金鳙是鳙鱼,不是鲢鱼,只有鳙鱼才有可能变成金鳙鱼。
金鳙鱼,确实是鲢鳙鱼类,之所以它会有满身金黄色,是由于它本身的基因突变造成的。
金鳙鱼,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静水的中上层的鱼类,最喜欢生活水深在1~3米深的水层里。鳙鱼的主要食物是浮游动物,也食一些藻类。像这种金色的鳙鱼,在水里生活时原来也是满身黑色的,但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出现了自身基因突变的原因,从而导致它的身体表面的皮肤、鱼鳞逐渐变成了金色,所以形成了满体金黄色的鳙鱼。
这种突变的几率只有千万分之一,注意,是千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一千万条鳙鱼里面,才有一条这种鱼。你说这种鱼金贵不金贵?有几个人见过?是不是价值连城?就是这么难得一见的鱼,附加值高的鱼,被钓鱼人钓起来拍照合影后,头也不回地放生了!这显示出钓鱼人的高贵品质,以后有谁再说钓鱼人都是为了渔获,我跟他急眼!
在这条大金鳙鱼以前,安徽省也出现过一条金鲢鳙。
在2016年,安徽巢湖的一个渔民,在当年年底清理自己鱼塘时,捕获了一条特殊的胖头鱼,满身金黄色的鳙鱼。此鳙鱼全身带金黄色,非常罕见,就连平时和鱼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渔民也没见过这种金黄色的鳙鱼。据当时的统计数据,该鱼身长85公分,背鳍到鱼腹宽度约30公分,体重整整13斤。只是这条鱼不是钓鱼人钓上来的。
还有就是在江娅水库,钓鱼人也钓过一尾金黄色的鳙鱼。千岛湖也有金色鱼王。千岛湖秋季捕鱼时,用巨网捕获一尾金黄色的鲢鳙鱼,体重30~40斤重,被称为金色鱼王,成为千岛湖鲢鳙动象征。而且,这条金鳙鱼多次被人捕获,当然,次次捕获后都会放生。可以说千岛湖鱼王与人类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当它想交朋友时,会定期与人见面。
话回剥隘河的金色鱼王,阿亮钓上来后,没有进一步去测量它的身高体重和三围。只能目测,目测50斤以上。钓上来后拍照留影马上放生,让它受伤害最小的情况下重回剥隘河里。放生回归,是它更好的归宿。坚守一个月钓大鱼,人力物力的付出,只有钓鱼人知道,不一一叙述。不为财的放生,或许只有钓鱼人作为个人,才能做出来的行为了吧?
希望以后钓鱼人再次钓到它,或者捕鱼人捕捉到它,也学下阿亮,给它一条生路:放生!让它成为剥隘河的鱼王,镇河之鱼,成为当地的名片。同时也希望当地好好保护它,爱护它,让它一直生存在剥隘河几十年。
最后建议:作为一个钓鱼人,需要文明施钓。而且,环境保护是每个钓鱼人的责任!请随手带走自己身边的垃圾,创造一个美好的钓鱼环境!如有不同观点或作者有误,可以在评论区里指正。我是钓鱼铃当,记得关注我!
通过这6步学会“正确”钓鲢鳙技巧,对新手钓友很有用又到了适合钓鲢鳙的季节了,在这里我写一篇关于新手钓鲢鳙的一些技巧,从选择鱼竿、选漂、调漂、选位、开饵到抓口,这次说的详细一点,主要是针对新手钓友,如果你自认为是高手那么请忽略这篇文章。
钓鲢鳙很简单?说难它也不难,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会者不难”,你会肯定就觉得很简单,但如果不会那么自然也就会觉得很难了。
钓鲢鳙其实是非常具有“细节”的,比如从鱼竿选择、浮漂选择、调漂、选位、开饵以及抓口上你的细节做到位了,那么钓鲢鳙还难吗?
题外话:“今天写这篇钓鲢鳙的主要是针对新手使用台钓竿如何钓鲢鳙,如果有钓友需要,我下次会在写一篇关于抛竿如何钓鲢鳙。”
钓鲢鳙选什么竿?
钓鲢鳙鱼竿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步。鱼竿根据我多年钓鲢鳙的经验总结,我建议选择调性在28调的鱼竿,28调这种不软不硬的存在对钓鲢鳙有很大的好处。因为钓鲢鳙太硬的竿子我们选择的线号自然也就更粗,线粗了那么会存在挡口现象。特别是鲢鳙这种鱼,它是靠吸力把我们的钩子吸进嘴中的,如果线比较粗自然会非常硬,那么肯定是没有细线那么柔软方便入口。
太软的竿子虽然护线,但软竿抛竿很难,特别是对于新手朋友来说,很难准确地把钓饵抛投到指定位置,如果在起点风,那么就更难了,所以综合考虑28调综合竿是非常适合钓鲢鳙的。
竿子长度我一般选择5.4米以上的竿子,我觉得5.4米的更佳,太短的竿子鲢鳙不太愿意靠岸,太长的竿子我们钓起来会非常累,毕竟钓鲢鳙是需要不断抛竿的,所以综合考虑5.4米的鱼竿是不错的选择。
钓鲢鳙浮漂怎么选
钓鲢鳙首先我们考虑的是浮漂站立要稳,因为钓鲢鳙饵料雾化好是极其容易吸引小鱼的,如果浮漂站立不稳,小鱼一旦闹钩你是无法判断出吃口是不是鲢鳙。
浮漂我们选择细长身上宽下窄的这种浮漂,首先细长身浮漂比较稳,而且具有一定的抗水流效果,而上宽下窄则可以增加“顿口感”这种顿口感对我们判断是不是鲢鳙吃饵是非常有帮助的。它能让我们正确地规避一些小杂鱼的闹钩现象。
浮漂尽量去选择吃铅量大一点的浮漂,因为这种大漂相对来说要比小漂稳得多,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抛竿,让钓饵更加准确的下落到指定位置,对新手很有帮助。浮漂漂尾选择3目加粗,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漂相。
钓鲢鳙如何调漂
钓鲢鳙其实调漂是很简单的,我们双钩挂饵钓个2~3目。上钩挂大饵露3目,下钩不挂饵。空钩调个7~8目都没有问题。
双钩挂饵是前期抽窝的,一旦发现我们浮漂出现晃动或者上下点动,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上钩挂大饵的方式垂钓,这样下钩就非常容易被鲢鳙吸进嘴中。
空钩调7~8目,挂饵可以钓3目左右,这样是钓鲢鳙非常好的调漂 *** ,但我们要注意一定,挂饵的大小一定要均匀,因为如果你挂饵过大或者过小,对我们钓目都是有影响的,挂的饵太小,那么露出的钓目就会变高,挂的饵过大,可能抛竿下去浮漂都看不到了,所以我们饵的大小要控制一下。
不管如何调钓,我们一定要找下底,这对后面钓水层有很大影响,因为我们钓鲢鳙并不是钓固定水层,我们是需要寻找鱼层的,提竿如果挂鱼,那么我们就钓的水层往上一点,如果一直没有漂相那么我们则钓的深一点。
钓鲢鳙如何选择钓位
钓鲢鳙不管是什么位置,首选要具备之一条件,水要深,因为我们钓鲢鳙需要调整水层,水不深就会很难去调整。
我钓鲢鳙之一钓位我永远都是选择在洄水湾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相对来说水深适合,而且洄水湾的位置并不缺少食物,而且这里往往是浮游生物的聚集地。鲢鳙吃饵的方式都是大口吸水然后通过腮部去过滤浮游生物,所以选择在这个位置是钓鲢鳙绝佳的黄金钓位。
第二钓位我可能会选择在大坝位置,因为大坝往往是一个水库最深的位置,这个位置相对来说我们可以钓更多的水层,所以相对于浅的位置我们在这里钓上鱼的几率就大多了。
第三我会选择在桦尖位置,不管是钓什么鱼,这种突出的桦尖位置都是非常理想的钓位,而且这种位置一般都是浅水和深水的结合处,往往是容易躲藏大鱼的好位置。
如果你所钓的水域对于以上位置都不满足,那么我建议你选择开阔的深水区,钓鲢鳙主要就是水深。
钓鲢鳙开饵以及抓口
钓鲢鳙饵料雾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鲢鳙是过滤吃饵,所以饵料要有很好的雾化才能把鲢鳙诱过来。
开饵
我们开饵的时候前期要让饵料雾化快一点,更好是30秒之内就能雾化完,这样对于前期诱鱼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前期抽窝的频率要跟上。如果所钓区域鲢鳙多得话,抽个十几二十竿我们就能看到有吃口漂相了。
如果抽了十几二十竿还没有出现漂相,这时候也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再钓深一点(如果挂到鱼就钓浅一点)一旦出现漂相有鱼吃饵,那么我们这时候在把饵料放在开饵盆边缘搓揉几下,减缓饵料雾化状态,让饵料在钩子上留的更久一点。
抓口
鲢鳙抓口是非常关键的,都说钓鲢鳙十条能有一条正口就不错了,其它的都是锚上来的,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如果老是锚到鱼,首先我们考虑的因该是水层问题,第二就是抓口问题了。
我们选择上宽下窄细长身浮漂的原因就是可以让我们抓口更准确,而鲢鳙口比较大,所以吃饵时浮漂往往都是顿口和黑漂,如果我们选择的浮漂不对,那么对于抓口来说就难了,发生锚鱼的情况也就更多了。
抓鲢鳙口,一定要选择那种有力的顿口,浮漂呈现的漂相如果是点动或者晃动,那么我们这时候可以点的深一点或者浅一点,这时候调水层20~30公分即可,且不要调整过大。
几分钟学会了我钓鲢鳙多年的经验,在不来个关注是不是有点太不够意思了,喜欢我的请来个一键三连~。
原创:冰陈钓鱼
“四大家鱼”的鲢鱼更大能长到多大?它长到100斤需要多少年?导读:野生的鲢鱼更大能长到多大?它长到100斤需要多少年?
鲢鱼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种淡水鱼,它也是“四大家鱼”之一。而且这种鱼的年产量也是仅次于草鱼的。
在过去每到过年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购买鲢鱼,而且一买就是好几条。就是因为在当时,鲢鱼是更便宜的一种淡水鱼了。
而现在鲢鱼虽然不如之前受欢迎了,但它也是养殖范围最广的一种鱼,主要是和其他的鱼类混养。
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合理地利用养殖水域的上层空间,同时鲢鱼和其他的鱼类混养,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养过鱼的都知道,鲢鱼是名副其实的水中“清道夫”。
再加上鲢鱼的养殖较为简单,生长快,个头也大的特点,所以它也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那鲢鱼更大能长到多大呢?它长到100斤需要多少年的时间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鲢鱼也分白鲢和花鲢
提起鲢鱼,不同的人想到的是不同的鱼类。这是因为鲢鱼其实也是分为白鲢鱼和花鲢鱼的。在南方很多地方鲢鱼一般是指白鲢鱼,而在北方有些地方把花鲢鱼也称为鲢鱼。
其实准确地来说,鲢鱼就是指白鲢鱼,它是鲤科、鲢属的鱼类,在民间多叫它鲢子,或者是边鱼。因为这种鱼的身体较为扁平,就如同是鞋底一样。
鲢鱼作为一种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它主要是在江河、湖泊等水体的上层。并且这种鱼还非常的活泼,非常善于跳跃,因此在民间也给它取了个外号“急躁白鲢”。
白鲢鱼在幼鱼阶段的时候主要是以浮游动物为食,而长大了就以滤食浮游植物(藻类)为生。也是由于它的这个习性,所以被多个国家引进养殖,就是为了用它来净化水质,吃掉水中的一些多余的浮游植物。
值得一提的是花鲢和白鲢长得虽然很像,但是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鱼。花鲢的学名叫鳙鱼,同样是“四大家鱼”之一。而且花鲢鱼的头部要比白鲢大很多,所以有些地方也叫它大头鱼、胖头鱼。
同时,白鲢的身上基本都是白色的鳞片,而花鲢则有很多黑色的斑点,这也是它叫花鲢的原因。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价格方面相差较大,花鲢的价格往往要比白鲢贵两三倍,这是由于花鲢的肉质比白鲢更鲜美。
野生的鲢鱼更大能长到多大?
在市面上常见到的鲢鱼,个头一般都是不大的。小一点的是三四斤一条,一些大一些的可能有七八斤重,但是较为少见。
而在近些年,喜欢钓鱼的人越来越多了,有时候就有钓友钓到一些大号的鲢鱼,像十几斤,二十斤的也有。笔者之前就在网上看到有钓友,钓到了一条30多斤重的大鲢鱼,这真的是刷新了我对鲢鱼的认知。
后来我把这个视频分享给了村里的一些老人,他们告诉我说这个不算什么,他们当年在外面修建水库的时候,见到过比这大很多的鲢鱼。记得有一年把水库的水放干了,就见到了好多超大号的鱼类,青鱼有上百斤一条,而七八十斤一条的白鲢鱼也有好多条。
但是在当时由于没有相机,也没有人把它登报来报道,毕竟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样大的鲢鱼、青鱼并不稀奇,所以现在也就没有什么证据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野外的一些大型水库、河流里面的鲢鱼要比养殖的大很多。因为养殖的鱼类,一般都是一两年就全部捕捞上来了,然后就卖掉了。
其实这样的鲢鱼根本就还没有成年,像鲢鱼一般都至少要三年才能达到性成熟,可是养殖的鱼类往往两年不到就捕捞销售了。
关于更大的鲢鱼有多大,在 *** 上的记载是成年的鲢鱼规格一般为60~100公分,而更大个体能长到140公分,体重接近100斤左右。但是在农村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表示,在过去超过一百斤的鲢鱼也是有的,只是在后来非常罕见了。
其实在天然的河流中,鲢鱼完全是可以长到60-80斤的,如果比较幸运,有些鲢鱼比较长寿,体重超过100斤也不足为奇。
鲢鱼多久能长到100斤?
关于鲢鱼多久能长到一百斤,其实这个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食物是否充足,另外一个就是看它是否长寿。
因为鱼类和绝大多数的动物不同,像猪、牛、羊等动物,一般成年了以后就不会继续生长了,往往长的话也是发胖,体长和身高不会有变化了。
但是鱼类则不同,它们成年以后也会继续生长,只是到了后期的时候生长缓慢一些。在民间有一句俗语:猪大三百斤,鱼大无秤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白鲢鱼虽然不如青鱼、花鲢鱼那样能成长为上百斤的“大货”,但是它的生长速度也很快,并且寿命也是比较长的。
从鲢鱼的生长曲线来看,一条20斤重的鲢鱼需要5年左右的生长时间,30斤重的鲢鱼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60斤重的大鲢鱼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如果按照这生长比例来算,一条鲢鱼要长到100斤重,至少需要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在后期的生长速度非常的缓慢了,尤其是到了25年以后生长速度尤其缓慢。
但如果食物比较充足的话,并且一直很幸运没有被人捕捞到,它们生长到100斤还是很有可能的。在国外就有人捕捞到了超过100斤重的超大鲢鱼。
就是因为国外没有人吃白鲢鱼,而且食物也是比较充足。但同时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鲢鱼普遍活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像四十年的鲢鱼就极其罕见了。
总结
其实鲢鱼要想长这么大,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鲢鱼是上层的鱼类,而且它们又很活泼,喜欢跳跃,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鲢鱼在水里面活动,很容易被人发现,或者是把它当成水怪的,因此就很容易把它捕捞上来。
这也是为什么在野外的一些水域中,几十斤重的大青鱼、草鱼都很常见,可是白鲢鱼却极为罕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很容易被捕捞、垂钓了。而在过去比较多,一来是环境好,二来是当时捕鱼的方式没有今天先进。
各位朋友,你们见过更大的鲢鱼有多大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三峡大坝下巨型鱼群泛滥!几十斤鲢鳙到处都是,这现象是好是坏?5月底,一条近一米的超大娃娃鱼出现在重庆奉节水域。这是重庆渔业部门工作人员在九盘河市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水生物资源调查时发现的野生娃娃鱼,据测量长度达到94.6厘米,重量达到6.4公斤。
娃娃鱼,学名大鲵,主要生活在幽静、清澈的溪水之中,对生存环境的水质和温度要求都很高。普通的野生娃娃鱼都十分难见,更别提长度和体积都如此惊人的大型娃娃鱼了。
而无独有偶,近些年来,长江流域也已经纷纷出现了不少引起大众广泛讨论和关注的喜人景象:三峡大坝下游聚集了巨型鱼群,其中更是不乏个头接近两米,重量超过百斤的鳡鱼;安徽池州市黄湓大桥黄湓闸下,鱼儿多得如墨一样“染黑”了河水;重庆万州沿岸的许多低洼水坑成了前滩,也装满了被江水拍上岸来的鱼群,密密麻麻一片……
网友们在对于长江水域出现的种种现象产生惊叹之余,也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展开了推测:有人说,三峡大坝下游的密集鱼群不过是洄游的鱼类为了繁殖产卵才逆流而上来到这里,但是被三峡大坝拦住去路才只能“滞留”这里;也有人说鲢鳙等鱼类本来就是群体性活动的鱼,一群一群地聚集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但种种猜测中,最多人相信也最受人们支持的无疑是,这一切其实都是“长江十年禁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正是因为有了长江十年禁渔,水域的生物资源和种类才在整体向好变化。
“禁渔十年”,未来可期
2020年1月1日0时,元旦钟声的响起,也代表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正式开始实行,禁渔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长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于是水泽岸边,11.1万艘渔船靠岸,23.1万渔民放下渔网“上岸”,另谋生路。至今2023年,转眼已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个年度。
【1】十年禁渔,缘起为何
出现禁渔期的因果来由要追溯的话,得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了。原本的计划经济时期,渔业的捕捞和安排都由官方统一决定,然而这时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捕捞量很少。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被引入, *** 发布文件鼓励私人渔业发展、渔船捕捞,我国的渔业发展才开始飞速发展,一骑绝尘起来。
1950年的时候,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还只有91万吨,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值已经突破了6000万吨,逼近6500万,是建国初的71倍还要多。此时的总产值也已经实现了2.59万亿元,在现代农业中的占比从最初的1.3%倍增到了10.6%。
但是,换来这样显著的渔业经济成果的代价,却是越发岌岌可危的水域生态环境和濒临枯竭的经济鱼类资源。一张铺天盖地的电网撒下水去,大小鱼都全死光,剩下的捞不起来的死在湖底,和被电死的虾、贝壳、藻类、浮游生物一起化为腐料。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基本丧失繁殖能力,整个水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得一塌糊涂。
一直以来,长江流域都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产区,捕捞量能占到全国捕捞量的60%,其中不乏草鱼、鲢鱼、铜鱼等经济鱼类几十种。长江流域的鱼类,不仅仅是渔民的谋生指望,更是我国鱼类物种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毫无节制地粗放型渔业发展模式下,长江流域遇上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情况: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物种资源加剧濒危。长江流域内不少鱼类已经灭绝:“水中老虎”长江白鲟、“水中大熊猫”白暨豚、“长江三鲜”之中的的鲥鱼等等都已成为了遥远的传说;而除了已灭绝的以外,还有不少鱼类正“走在”快要灭绝的边缘之上,比如,“长江三鲜”中排名之一的主角刀鱼。
在2017年,长江流域渔业资源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阶段,细嫩鲜美的刀鱼在更高峰时期可以在市场上售出7800元一斤的天价。虽然肉质的确美味,但真正支撑人们花上天价也要尝鲜的原因是量少。从70年代顶峰时期的3000多吨,逐年锐减到后来的不足百吨,再到如今的半天捞不到一条小鱼。
这些足以说明,以刀鱼为代表的鱼类资源在长江流域经历着“越少越捞,越捞就越少,直至枯竭”的恶循环。
【2】十年“无渔”,正是为了有鱼
面对着当时那种无鱼可捞,无渔为业的困境,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在2006年率先提出了“十年禁渔”的政策。其实在“禁十年之前”,我国的各大水域每年都有专门规定的禁渔期和禁渔区。
最开始是从4月初到6月底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然后因效果欠缺又提前一个月成为4个月,可依然于事无补。因为虽然渔民们在禁渔期内忌惮法律法规不敢冒险,但禁渔期开始前和禁渔期结束后,都是无休止的、“丧心病狂”的捕捞,禁渔期前捕捞到的甚至大多都是刚刚怀卵的鱼。
延绳、绝户网、地笼、电鱼器、可视化锚鱼等数不胜数的工具全都招呼在本就脆弱无比的水域内,刚刚撒下才得以生长几个月的鱼苗就被捞起成为养殖饲料,设置“禁渔期”的目的——保护鱼苗得以生长繁殖,增加种群数量完全没有达到,不仅相当于完全白干,还赔了鱼苗,浪费了心血。
于是几经商议与讨论之下,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终于明确联合出台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其中正式确立并清楚解释说明了“长江十年禁渔”制度。
空间上,长江流域的全面禁捕工作不会一口气全流域开始,而是分步进行,按从水生生物保护区到长江干流、重要支流以及大型通江湖泊的范围辐射,而有一些重点水域,甚至可以由当地自主扩大禁捕区域。
时间上,为什么是十年?因为只有十年才能给予濒危的鱼类足够的生长时间。长江“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等鱼类几乎都是四年一周期的繁殖,那10年的话就可以保证它们拥有起码两代的繁殖数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禁渔的目的,而非赔了夫人再折兵。
当然,十年的“禁渔期”定得不容易。打渔不仅是沿水的渔民们的谋生之道,更是他们的唯一的事情。有多渔民生在渔船上,长在渔船上,即使修建了自己的房子,也仍然是吃住都在船上,
但禁渔就不意味着“逼”他们另谋生路,放弃一切,而是在渔业之外为他们谋求更长期的生路。十数万的渔船,将近30万的渔民们里自然有对“十年禁渔”政策的怨言,但是国家依然顶着这些声音和压力做下了这样的决定,因为在长江的鱼类休养生息10年后,是会恢复可持续捕捞的。根据那时的状况和更详细的数量, *** 会规定明确的捕捞方式、地点、数量,做到一个可持续发展,让渔业不再面临被一棍子打死的境况。
但如果如今不下定决心的话,竭泽而渔会更加“无鱼”,越捕捞越穷苦,到时想转产另谋生路是也没了生路。
禁渔三年,初见成效
但可喜的是,这样的取舍是值得的。除了文中最开始提到的各地纷纷涌现的鱼群外,更多的是人们没有看见、却又真实发生了的景象:据农业农村部2023年发布的长江资源调查来看,这条母亲河所辐射的重点水域内如今有着193种鱼类,甚至连本被以为早就灭绝的江豚都有了1249头。
2022年3月,武汉渔政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视时看到了成群结队而来的江豚。它们翻转、跳跃,似在水中跳起了水上芭蕾;而在江苏镇江扬中的一个小岛上,原本江堤岸边的“农家乐船”被拖走,冲击出来的浅浅沙滩在黄昏中镀上一层美丽的光晕,这里多了野生的江豚和刀鱼,还多了三五成群的白鹭。一切都在变得欣欣向荣。
自禁渔制度实施以来,每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都会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监测,鱼类资源从最开始的渐有恢复,到如今的一代繁殖完成可谓是令人高兴。在湖北石首等地发现了多尾刀鲚,原本已经消失的鳤鱼也重回大众视线。根据监测,长江中游一段的“四大家鱼”鱼苗量更是从 2015 年的5.1亿增到了21.9亿尾。
禁渔有了成效,也促使着渔政人们更加上心,更多的渔业部门开始放流鱼苗。鱼苗种类包括大黄鱼、海蜇和石鲷等,经过挑选、检测和培养之后放流到水域里,而这些鱼苗将增殖水生物品种,还能养护修复水生态环境。
禁渔之路任重道远,也来日可期。因为禁渔不仅是在保护水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更是在维护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和生态圈正常运行。鱼类以浮游动物为生,能改善水质;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能从生物规律的角度控制鱼群的数量,促成生物的多样性。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千多年前,苏轼写下了河豚洄流,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我们也相信,禁渔十年之后,这份水中万物复苏的景象也将再现。
参考资料:
- 马艳霞: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国渔业报
- 利用科技手段拯救水生生物 长江流域将分步禁渔十年,中国食品学报. 2019,19(12)
- 曾庆飞、潘珉、谷孝鸿等: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国水产. 2023(05)
- 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 重庆重点水域将实现常年禁捕,南方农业. 2019,13(13)
-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暨长江禁捕工作协调机制正式运行,中国渔业经济. 2019,37(03)
- 长江鲟、鳤鱼再现洞庭——湖南水生生物种类监测数量增加近30种,科学养鱼. 2023(04)
-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发布,中国环境监察. 2020(12)
鲢鳙这类鱼种在许多野河里都有,有相当多的地方ZF每年都往河里投放一些鱼苗,目的是为了净化水质。对于休闲垂钓者一般管理者也不会管,因此在这些有鲢鳙的河道里都会有一些钓鱼人钓鲢鳙,只不过大部分钓鱼人都是用海竿远投打水怪。这种钓法钓鲢鳙是可以上鲢鳙的,但效果远远没有手竿或滑漂钓法效果好。总体讲海竿打水怪属于被动守钓,上鱼率是很低的。
我们当地的一些河道就是如此,当地钓友用海杆打水怪钓鲢鳙随时可以看到,但用手竿钓鲢鳙的寥寥无几,甚至在河道里河根本看不到手竿钓鲢鳙。当我和钓友们说到在有鲢鳙的河里用手竿钓鲢鳙时,他们认为不太可能,他们的理由是河水是流动的,钓鲢鳙需要钓浮,浮漂被水冲着走,无法稳定在一个位置上,雾化的窝料被水冲走了,形不成窝子,怎么能钓到鲢鳙呢?这种想法是非常普遍的。
实际上这些钓友是凭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产生的认知,而且把这种人知给固化了。实际情况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用手竿在流动的河里浮钓鲢鳙,让浮漂顺着流水自然漂移几米,经过持续不断地抛投,饵料的雾化在这几米之间不间断的扩散,一部分慢慢扩散到下游,这就能够把下游很远的鲢鳙诱到窝子几米的范围内来,当它们看到钩上的雾化时就会在饵团下方吸食饵团的雾化物,从而很容易就把钩吸入嘴里。当钩被鲢鳙吸入嘴里的瞬间,浮漂就会出现有力的顿口,这时提竿十有八九就会中鱼。有时鱼把钩吸入嘴里后吐钩时钩会自动挂住鱼嘴边缘,这时鱼转身离开时,就会出现黑漂,这就是所谓的死口。总之手竿浮钓鲢鳙主动抓口,远远比海竿打水怪的被动钓法更容易上鱼,鱼获会更多。
只是手竿的局限性比较大,由于鲢鳙常在大水面,在离岸边较远的地方,即使在不算宽的河道,鲢鳙也常常活动在河道中间,手竿往往触及不到。然而,矶竿滑漂却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矶竿滑漂远投钓鲢鳙,既不用像用长手竿那么累了,还远比手竿钓的远,钓得多。真是一种钓鲢鳙非常理想的 *** 。
下面我就说说,在有鲢鳙存在的流水的河道里,钓鲢鳙的九个具体要领,只要你掌握了这几个要领,就可以在有鲢鳙的河道里钓到鲢鳙
一,选择一个一段时期内连续气温偏高的天气出钓,哪怕是目前气温偏低的时节,只要连续几天放晴有阳光,这种天气鲢鳙就比较活跃。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鲢鳙会比较频繁地在水面打水。所谓打水,指的是鲢鳙在水面泛起浪花。水面不断有打水的鲢鳙,频率越高,鲢鳙就越好钓。
二,选择一个容易聚鱼的水域。在河道里有大面积大弯道的地方,水的深度比两侧更深一些。这样一段河道更容易聚鱼。鲢鳙的数量更多、密度更大一些。
三,选择一款正规厂家生产的鲢鳙饵。因为这类鲢鳙饵味型和状态更好,更容易掌握用饵技巧,上鱼效果更好。
四,选择手竿或矶竿滑漂钓法时,根据水域实际情况确定,能在岸边用手竿钓到鲢鳙的,选择7.2米以上手竿,操作简单,更容易上手,抛投更快捷方便。缺点是长时间抛投更费力。如果嫌手竿太费劲 或者近岸手竿上鱼效果差,那就可以选用矶竿滑漂钓法。不仅抛投很远,还不费力。只是操作起来比手竿要繁琐一些。但用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有多繁琐了。
五,抛投要领。在上钩捏好红枣或核桃大小的饵团后,朝上游抛投,让浮漂自由向下游漂移。浮漂漂移三到五米之后没有信号就提竿重新换饵再抛。如此循环,持续不断。水的流速偏快时饵球捏的小一些,流速偏慢时,饵球可以捏的大一些。
六,上饵 *** 。双钩只在上钩捏饵球,下钩空钩不捏饵。上钩捏饵起到雾化诱鱼的作用,下钩空钩,在鱼吸食雾化物时,会无意中把下钩吸入嘴里,起到钓鱼的作用。
七,子线采用短子线,30公分对折比较理想。双钩钩距控制在一到两个钩距,更好不要超过两个钩距。
八,饵料的干湿度要掌握好,特别注意水比不要过大,水比过大容易过黏,雾化会变差。适当的干一些,虽然捏饵费点劲,但雾化更好。如果过干了,可以用几个手指沾水弹在饵料上多搅动几下。
九,鲢鳙在吸食雾化物时,浮漂会有晃动,或上下慢动,这时无需提竿,当浮漂出现有力的顿口或黑漂时,可以果断扬竿刺鱼。
在野河里会常遇到小杂鱼啄饵,浮漂也会出现上上下下的动作,甚至也有下顿或黑漂动作。包括鱼蹭线的浮漂动作,这些都需要经验加以区别。当然,要做到对这些漂相的区别是相对的。即使是老手,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正确地加以区别。
好了,相信你看了这个视频,会注意你当地的野河,有没有鲢鳙的存在,如果有,可以根据以上几点,做一些尝试。尝试的过程中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乐趣。
三峡大坝下鱼群聚集,几十斤鲢鳙到处都是,这是一件好事吗?三峡大坝下鱼群聚集的震撼景象,是环境警示还是生态希望?为什么有人担心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近日,我国三峡大坝区域又出现了大规模的鱼群,通过网传画面可以看到不计其数的鲢鱼、鳙鱼,与一种不太常见的鳡鱼“群游”水中,场面十分震撼。根据有经验的人士目测估计,这些鱼普遍都在几十斤重,甚至有的可能达到上百斤。不过这一景象也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却同时又疑虑不已。
为何三峡大坝附近会出现如此大面积的鱼群呢?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猜测,认为这可能是洄游鱼类受阻,因为大坝阻挡了它们寻找繁殖地的路线。此种观点立足于三峡大坝对于长江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鱼类的洄游路径受阻、孕卵鱼类的繁殖率下降等问题。然而,这是否就是真相呢?
很明显这些鲢鳙等鱼类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们之所以会如此“泛滥”,可能是因为一个我们容易忽视的重要因素。从2020年初开始,我国已开始在长江实行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渔政策,虽然不知不觉过去了3年多,但是成果可能比较显著。
而此次出现的大规模鱼群,应该正是禁渔政策效果显著的有力证明。自禁渔政策实施以来,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不少濒临灭绝的鱼类数量开始逐渐恢复。据农业农村部2023年发布的长江资源调查来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内已有193种鱼类,甚至包括原本被以为已灭绝的江豚,数量达到1249头。而“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鱼苗量也从2015年的5.1亿增长到了21.9亿尾。
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结论:禁渔政策正在为长江生态系统带来新生。而像三峡大坝附近这个鱼群多到聚集翻滚的现象,近来也不断在长江沿线地区被发现,例如安徽池州一地出现鱼群岸边聚集“染黑”江水的现象。
其实我国早在10年全面禁渔开展之前,每年在春夏之际都会有3个月的阶段性禁渔期。但是面对“绝户网”“电鱼”各种科技狠活,长江渔业资源在2017年左右便急剧下降,而如今恶劣的捕鱼行为随着全面禁渔刚刚有所遏制,就有人借助此次三峡大坝附近所谓“鱼群泛滥”,提出提前解禁的想法。
------------------------------
长江强力禁渔政策下的生态复苏,刚刚稍有起色,为何却因为一种鱼被质疑,长江鱼多真的不是好事吗?
为了实现长江生态系统得以恢复的目标,近30万沿线渔民在国家的一声令下,统一就地上岸谋划其他职业,超过11万艘曾经游曳在长江各段的渔船,全部靠岸。当然国家也给予了相应的安置和补助,才让整个禁渔事业得以执行,过去“断子绝孙”式的非法捕鱼,更是在严厉的打击下得到有效遏制。
于是三年来才有了如今三峡大坝下,鱼群繁衍聚集的这一幕。不过有人却提出此次三峡大坝附近群聚的鱼群中,除了鲢鳙外还发现大量的鳡鱼。其作为一种非常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不仅能够称霸一方,凭借其更大可以长到3米长200斤的庞大身躯,吞食鲢鳙等其他鱼类,而且食量惊人。
如果池塘中的家养鱼群里,一旦混入一两条鳡鱼,那将是整个鱼群的灭顶之灾,因此鳡鱼这种水老虎通常又被称作“害鱼”,如今在长江的鱼群中大量出现,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担忧,加上鳡鱼的肉质鲜美,富含多种氨基酸,许多人已经开始谋划如何吃上这些江鲜鱼肉了。并为此提出是否应提前开放禁渔政策的想法。
对于这种明知全面禁渔,还想试着将牢底坐穿的冲动之举,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无异于破坏刚刚取得的禁渔成果。鳡鱼虽然看似“凶猛”,但是和外来入侵物种不同,其本身就存在于长江的生态环境中,长江也不是生态单一的小池塘,大自然有着自身的调节机制,一切过于急躁的人为干预,只会引发新的生态问题。目前,长江鱼类资源的恢复仍处于初期阶段,尽管禁渔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这仅仅是开始,还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和保护。
其实长江禁渔政策并非对渔业的一种限制,而是对未来生态系统的一种投资。这场投资,正在逐步回报我们,一种生机勃发、生态多样的长江正在慢慢呈现在我们眼前。因此,我们不应急于求成,而应当保持耐心,尊重自然的节奏,让长江的生态系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我修复和发展。
鲢鳙到底怎么钓?这本“鲢鳙九阳神功”只送有缘人!“科学钓鱼”刚刚开始由传统钓转学台钓的时候,老师傅(之一代台钓人,赴台学习过)之一个教的就是鲢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头鱼是所有鱼当中最蠢的”,实话实说,如果只从“谨慎”这点上说,鲢鱼是最“蠢”的,往往一条大鲢鱼把窝搅了天翻地覆,但是最多15分钟,鱼又能聚起来。
不过,“蠢”不代表容易钓,往往一大群人去钓鲢鱼,大部分人弄了三四条,但是会有那么一两个钓友却能爆护,这又是为什么呢?
现在,“科学钓鱼”就为各位展现多年研究所得的 “鲢鳙九阳神功”,只要你学会了这个秘籍,同时配上一个夏天的反复练习,你一定能成为那一大群钓友中让人羡慕的“爆护王”“鲢鱼王”。
钓位秘籍——深水、背风、凸角
1.大水面、深水——鲢鱼是中层鱼,水太浅,太窄的地方他们是不愿意去的。
2.背风——除非天气极其闷热,否则肯定是背风处鲢鱼多,如果顶风垂钓,雾化的饵料向岸边飘过来,你说聚窝要多久?如果背风,要么向外漂,要么就停留在你希望的窝点,你说谁钓了多?
3.凸角——也可以说是滑尖,历来是鱼多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鱼道”
鱼竿秘籍——不软不硬还要轻
抽鲢鳙的频率会很高,轻一点的鱼竿无疑会让你保留更多的体力和大鱼搏斗。鳙鱼中钩三板斧,调性软的杆子会有更多的缓冲距离,能更大的可能性保证不会脱钩和爆竿,但是太软的杆子溜鱼非常累,而且影响上鱼的速度,因此,也不能非常软,现在市面上的杆子,3H或者说鲤硬钓是不错的选择,杆子的长度4.5-6.3米都可以。
线组秘籍——主线尼龙,子线PE
主线不影响吸入的吃口,所以只需要结实耐用,并且有一定的延展性(不伤杆子),子线要便于吸入同时保证拉力,况且不钓底是不用担心挂底的,因此大力马线(PE线)是头号选择。
浮漂秘籍——大吃铅,长漂尾
吃铅大利于抛投,不至于东一杆西一杆,而且稍微有点水流,不至于走漂严重。漂尾长为了能挂上更大的饵料,钓更长的行程(鲢鱼很多吃口是在浮漂缓慢上浮时候给的)
鱼钩秘籍——大小适中,钩形普通
钩形只要不是特别奇怪的,都可以用来钓鲢鱼,主流的话:伊势尼,新关东,丸世。
大小千万要适中,不要过大,或者过小,过大不仅不易入口,还容易锚鱼,纯粹为了鱼,你直接上锚钩好了。一定要定一个标准的话,就是比相等重量的草鱼大1个号就好。
饵料秘籍——包罗万象,无字天书
鲢鳙真的是什么都吃啊!玉米粉,红薯粉,麸皮,菜籽饼,糠,莲蓉,馒头,面粉,基本上能雾化的,来者不拒,“科学钓鱼”曾经在冬天用蚯蚓钓上过鲢鱼,更是说明这个鱼完全来者不拒,包罗万象,饵料秘籍绝对可以算是无字天书。不过,一定要说规律,还是有一点可寻的。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钓鲢鳙,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考虑:先酸甜,再腥香,最后酸臭。记住,酸臭永远不是首选,否则为什么那么多饵料公司,要把酸草莓作为主打的味道推广市场呢?这个味道还是很有广谱意义的。
以上是“鲢鳙九阳神功”的上篇,主要是钓位、渔具、鱼饵的。下篇主要是鱼层、漂象、小药和注意事项的。可以关注“科学钓鱼”,系统会将下篇及时推送给您哦!后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干货”推送给您!我们一直秉承着“科学钓鱼,拒绝忽悠”的信条,绝不复制黏贴文章欺骗钓友,保证“干货”,让广大钓友真正的“科学钓鱼”。